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合集下载

OSI七层模型与TCPIP五层模型

OSI七层模型与TCPIP五层模型

OSI七层模型与TCPIP五层模型博主是搞是个FPGA的,⼀直没有真正的研究过以太⽹相关的技术,现在终于能静下⼼学习⼀下,希望⾃⼰能更深⼊的掌握这项最基本的通信接⼝技术。

下⾯就开始搞了。

⼀、OSI参考模型今天我们先学习⼀下以太⽹最基本也是重要的知识——OSI参考模型。

1、OSI的来源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联。

⼀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络互连模型。

ISO为了更好的使⽹络应⽤更为普及,推出了OSI参考模型。

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这个规范来控制⽹络。

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

2、OSI七层模型的划分OSI定义了⽹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层、应⽤层),即ISO开放互连系统参考模型。

如下图。

每⼀层实现各⾃的功能和协议,并完成与相邻层的接⼝通信。

OSI的服务定义详细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

某⼀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下各层的⼀种能⼒,它通过接⼝提供给更⾼⼀层。

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怎么实现的⽆关。

3、各层功能定义这⾥我们只对OSI各层进⾏功能上的⼤概阐述,不详细深究,因为每⼀层实际都是⼀个复杂的层。

后⾯我也会根据个⼈⽅向展开部分层的深⼊学习。

这⾥我们就⼤概了解⼀下。

我们从最顶层——应⽤层开始介绍。

整个过程以公司A和公司B的⼀次商业报价单发送为例⼦进⾏讲解。

<1> 应⽤层OSI参考模型中最靠近⽤户的⼀层,是为计算机⽤户提供应⽤接⼝,也为⽤户直接提供各种⽹络服务。

我们常见应⽤层的⽹络服务协议有:HTTP,HTTPS,FTP,POP3、SMTP等。

实际公司A的⽼板就是我们所述的⽤户,⽽他要发送的商业报价单,就是应⽤层提供的⼀种⽹络服务,当然,⽼板也可以选择其他服务,⽐如说,发⼀份商业合同,发⼀份询价单,等等。

<2> 表⽰层表⽰层提供各种⽤于应⽤层数据的编码和转换功能,确保⼀个系统的应⽤层发送的数据能被另⼀个系统的应⽤层识别。

OSI七层模型和TCPIP模型及对应协议(详解)

OSI七层模型和TCPIP模型及对应协议(详解)

OSI七层模型和TCPIP模型及对应协议(详解)1.OSI七层模型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七层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种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任务。

这些层次从底层到顶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即原始的0和1的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将物理层传输的数据流划分为数据帧,并在物理传输媒介上发送和接收数据帧。

-网络层:负责通过不同网络节点进行数据的路由和转发,实现数据包的传输。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通信连接,在传输过程中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错误控制。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会话。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化和解码、加密和解密,确保接收方能够正确理解发送方的数据。

-应用层:提供用户与网络的接口,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网络访问和通信。

2.TCP/IP模型TCP/IP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体系结构,目前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TCP/IP模型由四个层次构成,分别为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负责将数据帧从物理层传输到网络层,并对数据进行分割和重组。

-互联网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包括IP协议、ARP协议和ICMP协议等。

-传输层: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错误控制,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等。

-应用层:提供用户与网络的接口,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网络访问和通信,包括HTTP、FTP、SMTP等协议。

3.OSI七层模型和TCP/IP模型的对应关系及协议:-OSI的物理层对应TCP/IP的网络接口层,协议包括以太网、Wi-Fi 等。

-OSI的数据链路层对应TCP/IP的网络接口层,协议包括以太网、Wi-Fi等。

-OSI的网络层对应TCP/IP的互联网层,协议包括IP、ARP、ICMP等。

TCPIP模型及OSI七层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和主要协议

TCPIP模型及OSI七层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和主要协议

TCPIP模型及OSI七层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和主要协议TCP/IP模型和OSI七层参考模型是两种不同的网络协议体系架构,用于描述和管理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数据的过程。

虽然它们是两个独立的模型,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

下面详细介绍TCP/IP模型和OSI七层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和主要协议。

一、TCP/IP模型TCP/IP模型是互联网常用的网络协议体系架构,由四个层次构成,即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1.网络接口层:网络接口层是通过物理连接和电流,将数据变成二进制电信号以便于在网络中传输。

它负责将数据包转换成比特流传输,是数据在局域网中的传输介质,主要包含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负责物理传输介质的传输细节,如光纤、电缆等。

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在物理网络中的传输,通过帧传输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如以太网、WiFi等。

主要协议:Ethernet、PPP、ARP等。

2.网际层:网际层是在网络中定位和标识主机的过程,它负责通过IP地址将数据传输到目标主机。

网际层是TCP/IP模型中最重要的层,提供传送和路由数据包的功能。

主要协议:IP、ICMP、ARP、RARP等。

3.传输层:传输层主要是为应用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负责数据的分段、传输和排序,确保数据的有序、可靠和无差错。

主要协议:TCP、UDP。

4.应用层:应用层是TCP/IP模型最上层的层次,主要是用户和网络应用之间的接口层。

应用层的协议提供了网络应用之间的通信。

主要协议:HTTP、FTP、SMTP、DNS等。

二、OSI七层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七层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通信协议模型,它将数据传输过程分成了七个不同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物理层:物理层是物理媒介上数据的传输和传输的电流、光信号转换的功能部分,负责传输原始的比特流。

OSI模型与TCPIP协议的关系

OSI模型与TCPIP协议的关系

OSI模型与TCPIP协议的关系OSI模型与TCP/IP协议的关系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中,为了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出现了OSI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Model)和TCP/I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OSI模型是一种理论框架,用于描述和规范计算机网络中各个层次的功能和交互关系,而TCP/IP协议则是一种实际应用在网络中的协议集合,它实现了OSI模型中的相关功能。

OSI模型总共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

而TCP/IP协议则是根据OSI模型进行了简化和整合,将其分为四个层次。

下面将逐层介绍OSI模型和TCP/IP协议的关系。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OSI模型和TCP/IP协议中的第一层。

它定义了硬件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物理特性和参数。

OSI模型中的物理层负责电压、电流、物理接口等底层细节,而TCP/IP协议中的物理层则更加关注网络传输媒介,如以太网、无线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是OSI模型和TCP/IP协议中的第二层。

它负责将物理层所传输的数据包进行分割和组装,并进行差错检测和纠正。

OSI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主要包括了逻辑链路控制(LLC)和媒体访问控制(MAC)两个子层,而TCP/IP协议中的数据链路层则更加关注网络节点之间的直接通信,如以太网、无线等。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是OSI模型和TCP/IP协议中的第三层。

它负责为数据包选择合适的路径和转发决策,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OSI模型中的网络层包括了路由(Routing)和网络互联(Network Interconnection)等功能,而TCP/IP协议中的网络层则主要使用IP协议来实现数据的寻址和路由。

ISO参考模型和TCPIP结构

ISO参考模型和TCPIP结构
2010年8月
网络工程技术电子教案
2.1.3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封装过程
数据接收端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DATA AH DATA PH AH DATA SH PH AH DATA TH SH PH AH DATA NH TH SH PH AH DATA DH NH TH SH PH AH DATA DT 比特流
(发送序 号=201) (确认序 号
2nd 3rd
②目标主机回送一个数据段,带有相 应的发送序号和确认序号。
③目标主机发送FIN=1的数据段表示 结束会话。
④源主机回送一个数据段,并带有相 应的发送序号和确认序号。
=502)( 标
志位:AC
K=1)
4th
⑤至此源主机和目标主机释放该次 TCP连接。
图1-2-9
2010年8月
网络工程技术电子教案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 到 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传输,同时还处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数据单位为段 典型的协议有:tcp、udp、spx等。 5.会话层(Session Layer) 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间的会话。 典型的协议有:NETBIOS、ZIP等。 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对上层数据或信息进行变换以保证一个主机的应用层信息可以被一个 主机的应用层程序理解,该层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加密、业所、格式 转换等。 典型的协议有:ASCII、ASN。JPEG、MPEG等。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为操作系统 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典型的协议有:telnet、ftp、http、snmp等。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模型是什么请解释OSI模型和TCPIP模型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模型是什么请解释OSI模型和TCPIP模型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模型是什么请解释OSI模型和TCPIP模型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模型是什么:解释OSI模型和TCP/IP模型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模型是一种将网络功能划分为不同层次的框架,每一层负责不同的功能和任务。

这种模型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

两种最常用的分层模型是OSI模型和TCP/IP模型。

一、OSI模型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

它将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提供不同的功能和服务。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负责传输比特流,主要包括电气特性和物理连接接口的定义。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负责数据帧的传输和链路管理,主要包括帧同步、帧定界、差错检测等功能。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负责数据包的传输和路由选择,主要包括IP地址分配和数据包转发等功能。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负责建立端到端的传输连接和数据可靠传输,主要包括分段、流量控制和差错恢复等功能。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和加解密等功能,确保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格式的兼容性。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提供网络应用服务,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网页浏览等。

通过OSI模型,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过程被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只关注特定的功能和服务,从而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二、TCP/IP模型TCP/IP模型是一个更常用的分层模型,它也将网络通信过程划分为多个层次,但层次的个数和名称与OSI模型略有不同。

1. 网络接口层(Network Interface Layer):与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相对应,负责定义数据在物理媒介上的传输。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

传输层
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建立和维护通 信会话、错误控制和流量控制等。主要的传输层 协议是TCP和UDP。
链路层
负责在相邻网络节点之间建立物理连接,并进行 数据帧的封装和解封装。该层的主要协议包括以 太网协议等。
03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 型的比较
层次结构的比较
总结词
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在层次结构上存在差异。
传输层
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确保数据按照发送顺序无错误地传输,主要协议有TCP和UDP。
会话层
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以及同步和对话控制等功能。
表示层
用于处理数据格式化,包括数据压缩、加密和解密等转换功能。
应用层
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和Web浏览等应用协议。
02 TCP/IP模型概述
应用场景的比较
总结词
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应用场景有所不同。
详细描述
OSI参考模型是一个理论模型,主要用于指导网络设计和开发。而TCP/IP模型在实际的 网络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互联网协议(I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等,这些协
议已经成为互联网的标准协议。
04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 型的应用
05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 型的实践案例
基于OSI参考模型的案例
案例一
一个跨国公司的网络系统架构
案例四
一个在线购物平台的网络架构
案例二
一个大学校园网的设计
案例三
一个政府部门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基于TCP/IP模型的案例
案例一
一个视频会议系统的实现
案例三
一个在线银行的网络服务架构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

OSI 参考模型与TCP/ IP 参考模型的异同11 两种参考模型相同点OSI 参考模型与TCP/ IP 参考模型都是用来解决不同计算机之间数据传输的问题。

这两种模型都是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都采用分层的方法,每层都建立在它的下一层之上,并为它的上一层提供服务。

例如:在两种参考模型中,传输层及其以下的各层都为需要通信的进程提供端到端、与网络无关的传输服务,这些层成了传输服务的提供者;同样,在传输层以上的各层都是传输服务的用户。

21 两种参考模型不同点(1) OSI 参考模型的协议比TCP/ IP 参考模型的协议更具有面向对象的特性。

OSI 参考模型明确了三个主要概念:服务、接口和协议。

这些思想和现代的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非常吻合。

一个对象有一组方法,该对象外部的进程可以使用它们,这些方法的语义定义该对象提供的服务,方法的参数和结果就是对象的接口,对象内部的代码实现它的协议。

当然,这些代码在该对象外部是不可见的。

而TCP/ IP 参考模型最初没有明确区分服务、接口和协议,人们也试图改进它,使其更加接近OSI 参考模型。

从上述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OSI 参考模型中的协议比TCP/ IP 参考模型中的协议具有更好的面向对象的特性,在技术发生变化时,由于它的封装性和隐藏性,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替换和更新。

而TCP/ IP 参考模型由于没有明确区分服务、接口和协议的概念,对于使用新技术设计新网络来说,这种参考模型就会遇到许多不利的因素。

另外,TCP/ IP 参考模型完全不是通用的,不适合描述该模型以外的其他协议栈。

(2) TCP/ IP 参考模型中对异构网(Heterogeneous Network) 互连的处理比OSI 参考模型更合理。

TCP/ IP 首先考虑的是多种异构网的互连问题,并将网际协议IP 作为TCP/ IP 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ISO 和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 最初只考虑到使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将各种不同的系统互连在一起。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具体层次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具体层次

2. 网络层次标准现在的网络都采用分层的方式进行工作,当前,通用的网络层次标准有OSI和TCP/IP 两种。

OSI是理论上的标准,TCP/IP是工业上的事实标准。

由于不同的局域网有不同的网络协议,不同的传输介质也各有其电气性能,为了使不同的网络能够互连,必须建立统一的网络互连协议。

为此,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网络互连协议的基本框架,称为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

它将整个网络的功能划分成七个层次。

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的缩写。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为了实现异种网络之间的互连与互通,大力资助互联网技术的开发,于1977年到1979年间推出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

它将网络分为4个层次,TCP/IP协议使用范围极广,是目前异种网络通信使用的唯一协议体系,适用于连接多种机型,既可用于局域网,又可用于广域网,许多厂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产品都采用或含有TCP/IP协议。

TCP/IP协议已成为目前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和工业标准。

2.1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具体层次网络是分层的,每一层分别负责不同的通信功能。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被归为高层,而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被归为底层。

高层负责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底层负责网络数据传输。

OSI参考模型主要功能常见协议应用层------ 提供应用程序间通讯;HTTP,FTP表示层------ 处理数据格式,数据加密等;NBSSL,LPP会话层------ 建立,维护,管理会话; RPC,LDAP传输层------ 建立主机端到端的连接: TCP,UDP网络层------ 寻址和路由选择; IP,ICMP数据链路层 ------ 提供介质访问和链路管理等;PPP物理层------ 比特流传输;TCP/IP网络层次主要功能常见协议应用层 ----- 提供应用程序接口; HTTP,FTP传输层----- 建立端到端的连接; TCP,UDP互联网层 ----- 寻址和路由选择;IP,ICMP网络接口层 ----- 二进制数据流传输和物理介质访问; PPP2.2 OSI和TCP/IP的层次对应关系OSI TCP/IP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 应用层传输层---- 传输层网络层---- 互联网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 网络接口层层与层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各层之间的接口来进行的,上层通过接口向下层提出服务请求,而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

TCPIP模型及OSI七层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和主要协议

TCPIP模型及OSI七层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和主要协议

TCPIP模型及OSI七层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和主要协议注:⽹络体系结构是分层的体系结构,学术派标准OSI参考模型有七层,⽽⼯业标准TCP/IP模型有四层。

后者成为了事实上的标准,在介绍时通常分为5层来叙述但应注意TCP/IP模型实际上只有四层。

1、TCP/IP模型(1)物理层物理层规定:为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物理链路创建、维持、拆除,⽽提供具有机械的,电⼦的,功能的和规范的特性,确保原始的数据可在各种物理媒体上传输,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2)数据链路层主要提供链路控制(同步,异步,⼆进制,HDLC),差错控制(重发机制),流量控制(窗⼝机制)1) MAC:媒体接⼊控制,主要功能是调度,把逻辑信道映射到传输信道,负责根据逻辑信道的瞬时源速率为各个传输信道选择适当的传输格式。

MAC层主要有3类逻辑实体,第⼀类是MAC-b,负责处理⼴播信道数据;第⼆类是MAC-c,负责处理公共信道数据;第三类是MAC-d,负责处理专⽤信道数据。

2)RLC:⽆线链路控制,不仅能载控制⾯的数据,⽽且也承载⽤户⾯的数据。

RLC⼦层有三种⼯作模式,分别是透明模式、⾮确认模式和确认模式,针对不同的业务采⽤不同的模式。

3)BMC:⼴播/组播控制,负责控制多播/组播业务。

4)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负责对IP包的报头进⾏压缩和解压缩,以提⾼空中接⼝⽆线资源的利⽤率。

(3)⽹络层提供阻塞控制,路由选择(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1)IP:IP协议提供不可靠、⽆连接的传送服务。

IP协议的主要功能有:⽆连接数据报传输、数据报路由选择和差错控制。

IP地址是重要概念2)ARP:地址解析协议。

基本功能就是通过⽬标设备的IP地址,查询⽬标设备的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

以太⽹中的数据帧从⼀个主机到达⽹内的另⼀台主机是根据48位的以太⽹地址(硬件地址)来确定接⼝的,⽽不是根据32位的IP地址。

osi模型和tcpip模型区别

osi模型和tcpip模型区别

osi模型和tcpip模型区别osi模型和tcp/ip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中两个重要的参考模型,它们都是为了规范和标准化网络通信而设计的。

虽然这两个模型都有类似的目标,但它们在细节上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详细介绍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区别。

1. 结构层次osi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共分为7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功能和任务,它们通过接口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通信协议栈。

相比之下,tcp/ip模型是一个更简洁的四层模型,包括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tcp/ip模型将osi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合并为网络接口层,第三层到第五层合并为应用层,从而减少了层次的复杂性。

2. 协议不同osi模型是一个参考框架,没有规定具体的协议,只是提供了一种分层思想和标准。

不同的网络协议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实现,只要满足相应层次的功能即可。

相比之下,tcp/ip模型具有更明确的协议定义。

它定义了一系列的协议,如I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等,每个协议在tcp/ip模型的特定层次上工作。

3. 发展历史osi模型是从理论上提出的第一个完整的网络参考模型。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osi模型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采用,主要是因为其层次过于复杂,实现和维护比较困难。

相比之下,tcp/ip模型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它基于早期的arpnet 和darpanet网络协议,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逐渐成为现代互联网的基础。

4. 应用范围osi模型的设计初衷是为所有类型的计算机网络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网络环境。

相比之下,tcp/ip模型主要用于互联网通信。

由于tcp/ip协议在互联网上得到广泛应用,tcp/ip模型也成为当前网络通信的事实标准。

5. 接口设计osi模型的每个层次都有接口定义,不同层次之间通过这些接口进行通信。

iso_osi和tcpip模型

iso_osi和tcpip模型

为什么要采用分层体系结构
7
应用层
复杂问题简单化
6
表 示层
提供不同厂商之间
5
会 话层
的标准接口
4
传输层
确保互操作性3Βιβλιοθήκη 网络 层易于学习和操作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 层
2.1.3 ISO/OSI网络体系结构
OSI网络体系结构即开放式系统互联 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Reference Model,OSI)。ISO(国际化 标准组织)根据整个计算机网络功能将 网络分为物理层、网络层、传输层、会 话层、表示层、应用层7层,也称“七层 模型”,如图所示:
网络层
7
应用层
6
表 示层
5
会 话层
4
传输层
3
网络 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 层
提供应用程序间通信
处理数据格式 建立,维护和管理会话
端到端的连接
寻址和路由选择 定义网络地址 选择路由
数据链路层
7
应用层
6
表 示层
5
会 话层
4
传输层
3
网络 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 层
提供应用程序间通信
处理数据格式 建立,维护和管理会话
2.5.1 2.5.2 2.5.3
协议分析的角色 协议分析器要素 协议分析器设置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0.11.1820.11.18Wednes day, November 18,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3:26:4513:26: 4513:2611/18/2020 1:26:45 PM

OSI与TCPIP参考模型和各层协议介绍

OSI与TCPIP参考模型和各层协议介绍

OSI与TCPIP参考模型和各层协议介绍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

国际标准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OSI模型。

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OSI模型的设计目的是成为一个所有销售商都能实现的开放网路模型,来克服使用众多私有网络模型所带来的困难和低效性。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叫网络通讯协议,这个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 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简单地说,就是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的。

TCP/IP 定义了电子设备(比如计算机)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

TCP/IP是一个四层的分层体系结构。

高层为传输控制协议,它负责聚集信息或把文件拆分成更小的包。

低层是网际协议,它处理每个包的地址部分,使这些包正确的到达目的地。

TCP/IP各层对应的协议TCP/IP的层对应的TCP/IP协议应用在各层的硬件设备应用层(Application):应用程序网关(application gateway)Telnet: 远程登录(在应用层连接两部分应用程序)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t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POP3(Post Office Ptotocol):邮局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传输层(Transport):传输网关(transport gateway)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在传输层连接两个网络)UDP(User Data Potocol):用户数据协议网络层(Internet):多协议路由器(multiprotocol router)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协议(在异构网络间转发分组)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逆地址解析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 Protocol):因特网组管理协议BOOTP (Bootstrap):可选安全启动协议数据链路层(Data Link):网桥(bridge)交换机(switcher)HDLC(High Data Link Control):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在LAN之间存储-转发数据链路针)SLIP(Serial Line IP):串行线路IPPPP(Point-to-Point Protocol):点到点协议802.2等物理层(Physical):中继器(repeater)集线器(hub)无(放大或再生弱的信号,在两个电缆段之间复制每一个比特)应用层包括所有和应用程序协同工作,利用基础网络交换应用程序专用的数据的协议。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和五层参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和五层参考模型

计算机⽹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和五层参考模型⼀:什么是OSI参考模型? ⼀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络互联模型。

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络互联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层和应⽤层),即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在这⼀框架下进⼀步详细规定了每⼀层的功能,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和应⽤的可移植性。

OSI参考模型先有理论再去指导市场,但是失败了,所以市场上并没有按照这种模型。

由于参考模型是抽象的概念,所以它的七个层次也是抽象的概念OSI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开放式系统互联)共分为七个层次: 7:应⽤层(Application) 6:表⽰层(Presentation) 5:会话层(Session) 4:传输层(Transport)—— 负责报⽂的分段与重组 SAP寻址:确保将完整的报⽂提交给正确的进程,例如:端⼝号 3:⽹络层(Network)——负责源主机到⽬的主机数据分组交付 逻辑寻址(Logical addressing):全局唯⼀逻辑地址,确保数据分组被送往⽬的主机,如:IP地址 路由(Routing):路径选择 分组转发: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负责结点—结点(node-to-node)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帧为数据传输的单位。

组帧(Framing):数据加头加尾构造帧 1:物理层(Physical)—— 解决了单⼀bit的传输问题,所以不⽤加头加尾⼆:TCP/IP参考模型 4:应⽤层 3:运输层 2:⽹际层 1:⽹络接⼝层三:五层参考模型 它是综合了OSI和TCP/IP模型的优点: 5:应⽤层 —— 各种⽹路应⽤:FTP,SMTP,HTTP 对应数据形式:报⽂(message) 4:传输层 —— 进程到进程的数据传输:TCP,UDP 对应数据形式:段(segment) 3:⽹络层 —— 源主机到⽬的主机的数据分组路由和转发:IP协议,路由协议 对应数据形式:数据报(datagram) 2:数据链路层 —— 相邻⽹络元素(主机,交换机,路由器等)的数据传输:以太⽹(Ethernet),802.11(WIFI),PPP 对应数据形式:帧(frame) 1:物理层 —— ⽐特的传输 对应数据形式:⽐特(bit)。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的区别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的区别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的区别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在传输层定义了相似的功能,但是二者在层次划分与使用的协议上是有很大差别的,也正是这种差别对两个模型的发展产生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局面,OSI参考模型走向消亡而TCP/IP模型得到了发展,原因何在呢?本文从对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的异同入手,从两者在现在网络领域的使用情况来分析两个模型的前景。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比较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之共同点:1) 都是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2) 它们的功能大体相似,在两个模型中,传输层及以上的各层都是为了通信的进程提供点到点、与网络无关的传输服务;3)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传输层以上的层都以应用为主导。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主要差别:1) TCP/IP一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的互联问题,并将网际协议IP作为TCP/IP的重要组成部门。

但ISO最初只考虑到使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将各种不同的系统互联在一起。

2) TCP/IP一开始就对面向连接各无连接并重,而OSI在开始时只强调面向连接服务。

3) TCP/IP有较好的网络管理功能,而OSI到后来才开始这个问题,在这方面两者有所不同。

结论: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都不完美,但TCP/IP参考模型发展是因为在ISO制定OSI参考模型过程中总是着眼于一次制定达到完美,所以的制定过程中考虑的方面比较多,但去忽略了IP这一协议的重要性,但当ISO认识到时只好在网络层划出一个子层来完成类似的功能,在无连接服务一开始也不在考虑之列,还有就是网络管理功能的过度复杂等,造成了OSI迟迟没有成熟的产品推出的成因,进而影响了厂商对它的支持,而这时的TCP/IP通过实践得到到不断的完善,也得到了大厂商的支持,所以TCP/IP参考模型得到了发展。

ISOOSI和TCPIP模型

ISOOSI和TCPIP模型

要传输层协议。
• 传统上该层有UDP和TCP协议,最近又有新的协议 SCTO(stream contorl transmission protocal)
28
2.3.4 TCP/IP应用层

TCP/IP应用层通常被称为处理层,这因为协议
安 徽
栈与主机上的应用或者处理程序交界的层。用户与 建
处理和应用的接口也在这里定义。TCP/IP协议和
安 徽 建 筑 大 学 电 信 学 院 计 算 机 系
30

2.4.1 物理地址
• 也称链路地址
安 徽
• 由节点所在的局域网或广域网来指定(有效)
建 筑
• 长度和格式随不同的网络而不同
大 学

• 以太网就是网卡地址
信 学
• Localtalk(苹果公司)用一个字节的动态地址


计 算 机 系
31
2.4.2 逻辑地址
的层,并且将它的层映射到参考模型的层中。与OSI参考模型的会 安
话层和表示层相关联的一些功能出现在TCP/IP的应用层,而OSI 参考模型的会话层的某些方面也出现在TCP/IP的传输层。
徽 建 筑

0
应用层
0
学 电

表示层
应用层



会话层 传输层


传输层


网络层
Internet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7
2.2 OSI网络参考模型概述

• 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OSI)是1984年由国际标
徽 建
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参考模型。作为一
筑 大

第二章TCPIP协议

第二章TCPIP协议

第二章网络协议TCP/IP众所周知,TCP/IP协议是整个因特网运行的基础,是因特网的灵魂,本章首先会介绍一下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并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然后将会着重分析研究数据包在TCP/IP网络传输过程中封装与解封的过程,这也是网络数据包捕获和分析的关键所在。

2.1 OSI七层参考模型我们都知道,要使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让它们使用同一种“语言”,通信协议就是两台计算机交换信息所使用的共同语言,它规定了通信双方在通信中所应共同遵守的规则,精确地定义了计算机在相互通信过程中的所有细节。

我们利用一个共同遵守的通信协议,从而使Internet成为一个允许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和不同操作系统的网络。

例如,协议规定了每台计算机发送报文的格式和每个字段的含义,还规定了在各种情况下计算机应该做出什么反应,以避免差错从而达到最好的通信效果。

在网络历史的早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共同出版了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参考模型,它是一种抽象的包含七层通信协议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规定的任务,每层之间都有相应的接口,除了第一层和第七层外,每一层即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又给上层提供服务,也就是说它既是服务的享有者,又是服务的提供者。

这种设计模型可以简化协议开发过程中的难度,每一层只需做好该层的工作并提供好向上的接口即可,在保证每一层实现效率的前提下,具体怎么实现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表2-1表示了0SI七层参考模型表2-1 OSI七层参考模型按照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观点,可将网络系统划分为7层结构,每一个层次上运行着不同的协议和服务,并且上下层之间互相配合,完成网络数据交换的功能。

然而,OSI模型仅仅是一个参考模型,并不是实际网络中应用的模型。

实际上应用最广泛的商用网络模型是TCP/IP网络参考模型,将网络划分为四层,每一个层次上运行着不同的协议和服务。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课件PPT

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课件PPT
“开放”这个词表示: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 系统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OSI标 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连接。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模型
一个功能完善的计算机网络需要制定一套复杂的协议 集合,对于这种协议集合,最好的组织方式是层次结构模 型。这样分层的好处在于:每一层都实现相对的独立功能, 因而可以将一个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容易 处理的更小一些的问题。
4
3
加上网络层首部,成为 IP 数据包(或分组)
3
2
2
1
1
物理传输媒体
计算机 1 向计算机 2 发送数据
计算机 1
计算机 2
AP1
AP2
7
7
6
6
5
5
4
4
3
IP 数据包再传送到数据链路层
3
2 加上链路层首部和尾部,成为数据链路层帧
2
1
1
物理传输媒体
计算机 1 向计算机 2 发送数据
计算机 1
计算机 2
对等通信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APDU
PPDU SPDU Segment(段) Packet(包) Frame(帧) Bit(比特)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HostA
HostB
• 每一层都使用自己的协议 • 每一层都利用下层提供的服务与对等层通信
数据链 路层
物理层
物理介质
路由器
路由器
通信子网
物理介质
逻辑通信:位于不同主机和网络设备中同层通信实体间的对话,对话遵循某一特定协议, 且每层协议各不相同; 传输层及以上层不同主机通信实体间的逻辑通信是直接点对点的 通信,下3层中主机与路由器和路由器与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也是直接通信,且同 层通信 协议不尽相同。

第二章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

第二章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
27
提供差错校正
2.4 传输层
传输层保证在不同的子网的两台设备 间的数据包可靠、顺序、无差错的传 输 传输层负责处理端对端通信
端对端:从一个终端到另一个终端,中 间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交换结点
对数据的分段和重组
28
2.5 网络层
7 6 5 4 3 2 1
应 用 层 表 示层 会 话层 传 输 层 网络 层 数据链路层
15
1.3 层次间关系
16
1.3 层次间关系
7 6 5 4 3 2 1
应 用 层 表 示层 会 话层 传 输 层 网络 层
数据链路层协议 传输层协议
应 用 层 表 示层 会 话层 传 输 层 网络 层 数据链路层
11001110001110
APDU
PPDU
SPDU

网络层协议
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 物理 层
为了解决网络之间的兼容性的问题 帮助各个厂商生产出可兼容的设备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84年提出开 发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6
1.1 OSI参考模型的产生 参考模型的产生
OSI模型
是对发生在网络设备间的信息传输过程 的一种理论化描述,仅仅是一种理论模 型 并没有定义如何通过硬件和软件实现每 一层的功能,与事实上使用的协议有区 别 但是是所有网络学习的基础 7
4
1.1 OSI参考模型的产生 参考模型的产生
各大厂商的共同努力促进了网络技术的发 展和网络设备种类的增加 各大厂商为了在数据通信网络领域占据主 导地位,推出各自的网络架构体系和标准
各大厂商针对自己的协议生产出不同的硬件和 软件 厂商之间的网络设备大多不能兼容,很难进行 通信
5
1.1 OSI参考模型的产生 参考模型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文档演模板
•提供应用程序间通信 •处理数据格式 •建立,维护和管理会话 •端到端的连接 •寻址和路由选择 •介质访问,链路管理
•比特流传输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物理层
n 物理层:定义电压、接口、线缆标准、传 输距离等。
n 物理层线缆:
n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细缆和 粗缆
PPT文档演模板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接口规范开发网络接口驱动程序,都能够 与TCP/IP协议集成起来。网际层提供了专 门的ARP/RARP协议来解决IP地址与网络物 理地址的转换问题。
PPT文档演模板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2.2.2 TCP/IP Internet层
Internet层处理机器之间跨多个网络 的路由,并且管理网络名称和地址,以 方便处理这咱行为。更具体地说, Internet层执行TCP/IP的3个主要任务。
PPT文档演模板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PPT文档演模板
•7
•应 用 层
•6
•表 示 层
•5
•会 话 层
•4
•传 输 层
•3
•网 络 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 理 层
ISO/OSI参考模型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应用层
•7 •6 •5 •4 •3 •2 •1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2.1.1 OSI的标准制定与测试
OSI标准主要是由国际标准组织(ISO)、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所共同制 定的。
OSI两个标准测试: 1.符合性测试(Conformance Testing) 2.互通性测试(Interoperability Testing)
n 域名服务(Domain Name Service,DNS):用于将网 络中的主机的名字地址映射成网络地址。
n 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Network News Transfer Protocol, NNTP):用于传输网络新闻。;
n 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用于从万维网上读取页面信息。

•提供应用程序间通信
•处理数据格 式 n 格式化数据 n 数据压缩 n 数据加密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会话层
•7 •6 •5 •4 •3 •2 •1
PPT文档演模板
•应 用 层 •表 示 层 •会 话 层 •传 输 层 •网 络 层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提供应用程序间通信 •处理数据格式
1.分段 2.寻址 3.路由
PPT文档演模板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2.2.3 TCP/IP传输层
传输层协议的基本功能包括从发送 方到接收方可靠的数据传输,传输前将 外传的消息分成必要的碎片,并且在传 输到应用层之前重新组装数据以便进一 步处理。 n 传输层有两个协议:
n 传输控制协议TCP n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数据链路层
•7
•应 用 层
•6
•表 示 层
•5
•会 话 层
•4
•传 输 层
•3
•网 络 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 理 层
PPT文档演模板
•提供应用程序间通信
•处理数据格式 •建立,维护和管理会话
•端到端的连接 •寻址和路由选择
•介质访问,链 路管理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2.1.3 ISO/OSI网络体系结构
OSI网络体系结构即开放式系统互联 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Reference Model,OSI)。ISO(国际化 标准组织)根据整个计算机网络功能将 网络分为物理层、网络层、传输层、会 话层、表示层、应用层7层,也称“七层 模型”,如图所示:
n 提供流量控制
提供差错校正 n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传输层
n 传输层功能: n 分段上层数据 n 建立端到端连接 n 将数据从一端主机传送到另一端主机 n 保证数据按序、可靠、正确传输
n 传输层协议: n 主要有TCP/IP协议栈的TCP协议和UDP协议, IPX/SPX协议栈的SPX协议等。
n 1.TCP/IP协议号 n 2.TCP/IP端口号 n 3.TCP/IP套接字 n 4. TCP/IP的数据封装
PPT文档演模板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2.5 协议分析
协议分析(也指多络分析)是参 与到网络通信系统,捕获跨网络的数 据包,收集网络统计数据,并且将数 据包解码为可读形式的过程。从本质 上讲,协议分析器“窃听”网络通信。 许多协议分析器也能够传送数据包, 这有助于测试网络或设备的工作。可 以使用桌面或手提电脑上加载的软件 或硬件/软件产品,执行协议分析。
•应 用 层 •表 示 层 •会 话 层 •传 输 层 •网 络 层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提供应用程 序间通信
n 对软件提供接口和 网络服务(例如, E-mail,文件传输)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表示层
•7 •6 •5 •4 •3 •2 •1
PPT文档演模板
•应 用 层 •表 示 层 •会 话 层 •传 输 层 •网 络 层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2.2.1 TCP/IP网络访问层
TCP/IP网络访问层有时也称为网络接 口层,TCP/IP协议不包含具体的物理层和 数据链路层协议,只规定了TCP/IP协议与 各种物理网络之间的网络接口。这些物理 网络可以是广域网,如ARPANET、MILNET 和X.25公用数据网,也可以是局域网,如 Ethernet、Token Ring、FDDI等IEEE定义 的各种标准局域网。网络接口定义了一种 接口规范,任何物理网络只要按照这个接
n 双绞线(twisted pair):UTP、STP
n 光纤(fiber)
PPT文档演模板
n 无线电波(wireless radio):无线局
域网WLAN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2.2 TCP/IP网络模型
因为TCP/IP体系结构是在OSI参考模型 于20世纪80年代完成以前设计的,所以描 述TCP/IP的设计模型与OSI参考模型略有 不同。如图显示了表明本地TCP/IP模型的 层,并且将它的层映射到参考模型的层中。 这些层与OSI参考模型的层非常相似,但 是又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与OSI参考模 型的会话层和表示层相关联的一些功能出 现在TCP/IP的应用层,而OSI参考模型的 会话层的某些方面也出现在TCP/IP的传输 层。
PPT文档演模板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本章学习要点:
n OSI网络参考模型 n TCP/IP网络模型 n TCP/IP各层安全 n TCP/IP相关属性 n 协议分析
PPT文档演模板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2.1 OSI网络参考模型概述
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OSI)是1984年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参考 模型。目前使用的大多数网络通信协议的结 构都是基于OSI模型的。OSI将通信过程定 义为七层,即将联网计算机间传输信息的任 务划分为七个更小、更易于处理的任务组。 每一个任务或任务组则被分配到各个OSI层。 每一层都是独立存在的,因此分配到各层的 任务能够独立地执行。这样使得变更其中某 层提供的方案时不影响其他层。
PPT文档演模板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2.1.2 模型将网络分解成层
n 为什么要采用分层体系结构
•7
•应 用 层
复杂问题简单化
•6
•表 示 层
提供不同厂商之间
•5
•会 话 层
的标准接口
•4
•传 输 层
确保互操作性
•3
•网 络 层
易于学习和操作
•2
•数据链路层
•1
•物 理 层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需要逆转该过程。必须检查和分开 传输层PDU的传入流,并且将得到 的消息传输到适当的请求应用程序。
为了使该任务更容易, TCP/IP使用 协议号表示不同的协议,这些协议使用 端口号表示具体的应用层协议和服务。
PPT文档演模板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PPT文档演模板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5
PPT文档演模板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PPT文档演模板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从网络体系结构来看,TCP/IP是ISO/OSI参 考模型七层结构的简化,它只分为:应用层, 传输层,Internet层和网络访问层。如果图所 示:
应用层
传输层
Internet层
网络访问层
PPT文档演模板
•建立,维护和管 理会话
n 提供双工协商 n 会话同步
第2章isoosi和tcpip模型
传输层
•7
•应 用 层
•6
•表 示 层
•5
•会 话 层
•4
•传 输 层
•3
•网 络 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 理 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