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和规划编制要求》
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
为了统一乡村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以指导和规范各地的乡村建设工作。
首先,美丽乡村建设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乡村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重要场所,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
因此,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要求,乡村建设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严格控制污染排放,保护水源、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其次,美丽乡村建设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乡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传统的民俗风情、建筑风格、手工艺品等都是乡村的独特魅力。
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要求,乡村建设要尊重历史、传承文化,保护和修缮传统建筑,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乡村成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文化名片。
再次,美丽乡村建设要注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
乡村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要求,乡村建设要完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提高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最后,美丽乡村建设要注重乡村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治理的提升。
乡村产业是乡村经济的支柱,乡村治理是乡村社会的基础。
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要求,乡村建设要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推动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总之,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是指导和规范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标准要求,不断推进乡村建设,打造更多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漂亮乡村建设国家标准2022 年11 月8 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漂亮中国”的任务和目标。
漂亮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
2022 年中央1 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漂亮乡村。
开展漂亮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
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漂亮乡村的建设。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22 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22〕12 号),开展了以漂亮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
2022 年7 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漂亮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22]3 号),决定将漂亮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漂亮乡村建设试点。
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22 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漂亮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22]10 号)。
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漂亮乡村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漂亮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漂亮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突出问题。
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使得漂亮乡村的建设成果无法得以有效的巩固和持续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9
农村电子商务网点建设
服务网点面积20平米以上,有专业的服务人员,门脸标识规范美观,店内有电商服务流程,网购设施设备完善,电商服务功能3项以上。
12
基层组织建设
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牢固,政治引领功能强;村“两委”班子健全,能出色完成上级党委交办的工作任务,群众满意度高;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四位一体”治理架构健全完善,作用发挥明显;党员结构合理,服务发展、服务群众能力强,注重村级后备干部和农户致富示范带头人队伍建设;高标准落实“三会一课一服务”、“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透明,群众信服。
2
安全饮水
1、供水水量。规模化联村集中供水工程最高日综合用水定额不低于90L/人.天,单村供水工程最高日综合用水定额不低于60 L /人.天。
2、水源工程。地表水水源保证率在严重缺水地区不低于90%,其它地区不低于95%,地下水水源设计取水量应小于允许开采量;地下水水源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地表水水源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按要求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并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加强水源保护设施的管理维护。
村“两委”班子健全,能够基本完成上级党委交办的工作任务,群众满意较高;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四位一体”治理架构健全完善,运转正常;圆满完成发展党员指标,储备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农户致富示范带头人;按要求落实“三会一课一服务”、“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透明。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编制导则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编制导则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促进农村的繁荣发展,打造美丽乡村,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编制导则,以指导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
二、总体目标1.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目标是创造适宜居住、宜业宜游、宜商宜文、宜农宜牧的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
2.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农村转型升级,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原则与理念1.景观原则:保持农村的田园特色,注重保护农田和自然景观,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2.可持续原则: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村的产业升级和创新,提高农民收入。
3.社会协同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农村居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提高乡村自治能力。
4.文化传承原则: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
四、规划设计内容1.农村居住环境规划设计:注重农村房屋的建设与改造,提高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
2.农村产业发展规划设计:根据农村资源优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规划,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
3.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供水等,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4.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设计:注重保护农田、山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乡村。
5.农村文化传承规划设计: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注重文化活动的发展和文化设施的建设。
6.农民参与与自治规划设计: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并提高农村自治能力。
五、实施措施1.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原则、步骤和责任。
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和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3.经费保障: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财政投入,引导农民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4.农民培训与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创业能力。
美丽乡村达标建设标准
美丽乡村达标建设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了实现美丽乡村的目标,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建设,确保乡村环境的整体提升和乡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首先,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注重环境整治和保护。
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乡村环境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要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推动农村环境整体提升。
同时,要加强对农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的保护,禁止乱砍滥伐、乱排乱倒等行为,确保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美丽乡村的重要保障,要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确保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注重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农村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最后,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注重文化传承和乡风文明。
农村文化传承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培育良好的乡风文明,营造和谐美丽的乡村风貌。
总之,美丽乡村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精细施工,才能实现美丽乡村的目标,为农民创造美好生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希望各级政府、各界人士和广大农民朋友共同努力,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一、农房规划建设1. 制定农房建设规划,确保农房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可靠。
2. 严格遵守农房建设审批程序,确保农房建设合法合规。
3. 推广新型农房设计理念,提高农房建设品质和舒适度。
4. 加强对农房建设的监管,确保农房建设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二、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1. 加强对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调查和保护,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2. 制定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和措施。
3.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促进保护工作的多元化发展。
4. 加强乡村历史文化遗产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三、农村环境治理1. 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2. 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3. 加强农村排水和污水治理,提高农村水环境质量。
4. 鼓励农民使用环保型农业技术和产品,减少农业环境污染。
四、农村生活用能转型1.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农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 加强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鼓励农民使用新能源和节能产品,提高农村生活用能品质。
4. 加强农村能源管理和监管,确保农村能源安全和稳定供应。
五、共同缔造活动1. 加强乡村社区建设,提高乡村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2. 鼓励和支持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实现共同缔造和共同发展。
3. 加强乡村公共空间规划和建设,提高乡村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和品质。
4.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和传承,提高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乡村是我们生活的家园,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了实现
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乡村生活质量,制定和落实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至关重要。
首先,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乡村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
部分,保护好乡村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要加强对农田、水源、森林等自然资源的保护,控制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生态友好型转变。
其次,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注重乡村文化传承。
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重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通过建设乡村文化广场、乡村博物馆、乡村图书室等文化设施,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使乡村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再次,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注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重要
支撑,要加大对乡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最后,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注重乡村产业发展。
产业是乡村经济的支柱,要加强
对乡村产业的扶持和引导,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提高乡村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总之,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心设计、严格管理,才能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出更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内容+标准
美丽乡村+建设内容+标准一、前言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全面进步。
本方案旨在为乡村建设提供一套全面的、可行的实施方案,以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内容1.生态环境保护2.加强环境保护,提升乡村生态质量。
包括实施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工程,提高乡村环境自净能力。
3.基础设施建设4.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包括道路、桥梁、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5.文化传承与教育6.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提升农民文化素质。
包括建设乡村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以及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等。
7.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8.发展乡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包括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手工艺等产业,推动产业升级。
9.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10.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包括建设医疗卫生、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11.村容村貌提升12.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整体形象。
包括农村房屋改造、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
13.村民自治与社区治理14.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包括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15.旅游开发与品牌建设16.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包括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建设旅游配套设施,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17.可持续发展规划18.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保障乡村建设的长期效益。
包括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工作。
19.评估与监测机制20.建立科学的评估与监测机制,确保乡村建设工作的有效实施。
包括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评估和监测工作。
三、建设标准1.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2.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提高农民生活便利度。
3.乡村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农民文化素质得到提升。
4.乡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优化。
5.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农民享有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务。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标准、要求培训)
施、有人员、有回收点、有村规民约、有经费投入)要求。农村生活垃 圾经分类减量后无害化处理率应大于等于90%。 4.1.2 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合理配置垃圾收集点、垃圾桶、垃圾清运工
具等,村庄道路、公共场所、绿化带等可视范围内无明显垃圾;房前屋 后整洁,生产生活用品集中有序堆 放 ;村庄周边3公里范围内无脏乱现 象。
筑间距、主导风向,道路交通要顺畅,村民综合服务办公 楼 、
文化体育场所、商业服务网点、农村金融服务点、卫生站、
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
3.3 公共安全 根据不同自然灾害类型建立相应防灾设施和避难场所,
包括防洪楼、消防取水点等设施,完善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配齐安全责任人员。
1.1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规划导则、管理要求)
3.7.2 电能、燃气、太阳能、沼气、风能等清洁能源应用农户普 及率应大于等于 70%。
1.1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规划导则、管理要求)
建设标准 内容:
基本要求 生态人居 生态环境 生态经济 生态文化 社会管理
4.1 村容环境整洁 4.1.1 村庄建立生活垃圾清扫保洁收运处理体系,应达到“五有 ”有设
无私拉乱接电线、电缆现象,鼓励采用管道下地敷设。用电供给覆盖 率必须达到100%。道路及公共场所设有公共照明设施。道路及公共场 所照明覆盖率达到100% 。 3.4.8 建设有污水处理设施并定期维护;污水排放暗沟覆盖农户应大于 等于90%;农户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应大于等于85%。无污水乱排现象。
山西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山西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山西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是指根据山西省实际情况和乡村发展需求,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旨在推动山西省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乡村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为了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规划和实施。
首先,要注重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加强土地治理,推动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源地和水生态环境。
同时,要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推动植树造林、草原恢复等工作,保护好山清水秀的自然风景。
其次,要发展乡村产业,实现乡村经济的振兴。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优质的农产品,应当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煤炭产业和农业产业,推动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生活品质。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方面,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提高乡村生活品质,使农民能够享受到城市化生活带来的便利。
另外,要加强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提高乡村社会治理水平。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建设,更需要注重文明素质和社会治理。
要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构建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环境。
总之,山西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全面推进。
只有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才能真正实现山西省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
希望山西省各地能够按照标准要求,不断完善乡村建设工作,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
[指导]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指导]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美丽乡村建设国家标准一、编制背景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
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
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
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
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突出问题。
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使得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无法得以有效的巩固和持续发展。
美丽乡村村庄规划编制要求
美丽乡村村庄规划编制要求一、总体要求1.村庄规划是村域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等的法定依据。
2.尊重自然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指标,综合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
3.制定和实施村庄规划应当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保留山水林田湖草独特的自然和田园风貌,保持村庄和民居景观特色。
二、规划名称XX市(区)XX镇XX村村庄规划(2020-2025)三、规划期限2020年-2025年;有条件的展望到2035年。
四、规划成果(一)规划内容:1.提出村庄发展定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主导产业方向等;2.落实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落实建设用地的规划控制指标;3.明确村庄总体风貌管控要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布局;4.划定村庄灾害影响范围和安全防护范围,提出综合防灾减灾等内容和措施;5.确定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的具体内容、措施和要求;6.划定村庄开发边界,细化产业用地、农村居民住房用地布局,可以点状布局,确定产业用地开发强度、规模等管控要求;7.提出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要求,明确管制规则和措施;8.落实历史文化保护线,明确村庄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措施。
9.提出规划近期实施的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修复、农田整理、补充耕地、产业发展等项目;10.其他村庄规划管理需要的内容。
(二)规划管理:1.村庄规划管理应当坚持村民主体地位、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村庄规划需要与村民共同商议,成果必须经过村民代表或全体村民的审议。
报送审批的材料中应当附征求意见采纳情况、村民委员会审议意见和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的决定。
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不同意的,乡镇人民政府不得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2. 经依法批准的村庄规划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确需修改的,依照原审批程序报批和重新公布。
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为了实现乡村建设的美丽目标,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以指导和规范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首先,农村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我们要建立健全的农村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农村的水、土、气、生态等自然资源,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其次,农村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注重村容村貌的整治和提升。
我们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村庄的整体形象和品位,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再次,农村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注重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我们要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农村美丽乡村建设还需要注重文化教育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要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水平。
最后,农村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注重社会治理的完善和提升。
我们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只有坚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精准施策,才能实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现代化成果,共同享受美好生活。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高度重视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共同为实现美丽乡村梦想而努力奋斗。
美丽乡村创建标准
美丽乡村创建标准
美丽乡村创建标准通常是由相关政府部门或规划机构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而设定的。
这些标准旨在促使乡村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环境景观,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美丽乡村创建标准和要素:
1.自然环境:
生态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限制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尤其是对于水体、山脉和湿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
绿化和景观:推动乡村绿化,营造良好的景观,使整体环境更加宜人。
2.文化传承:
传统建筑保护:保护和修复传统建筑,维护乡村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文化活动:鼓励举办文化活动、传统节庆等,促进文化传承。
3.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完善:确保基础设施,如道路、水电、通信等设施的完善。
交通便利:提高交通便利度,方便居民和游客出行。
4.农田和农业:
农田保护:限制非农业用地扩张,保护农田资源。
绿色农业:推动有机农业、绿色种植等环保农业发展。
5.社区建设:
生活设施:提供完善的社区生活设施,如学校、医疗服务、文体设施等。
社区管理:建立有效的社区管理体系,促进社区自治和居民参与。
6.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提升当地经济。
游客服务:提供游客服务设施,包括旅游信息中心、住宿、餐饮等。
7.环境卫生:
垃圾处理:建立垃圾分类和处理体系,保持乡村环境的清洁。
水质保护:保护水体,维护水质。
8.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规划: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确保乡村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利用:鼓励新能源的使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建议【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四个富有”城市,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要求,现就2017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如下安排意见:一、总体要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四个富有”城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规划先行、彰显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逐步提升,统筹联动、立体推进”的原则,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与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结合起来、与实施精准扶贫脱贫结合起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由“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战略转换,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协调推进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二、目标任务“十三五”时期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从今年开始,用两年左右时间全面推进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加快推进中心村建设,到2020年,力争80%的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广泛开展自然村环境整治,到2020年,力争90%以上村庄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
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我市的主要目标是:市辖区中心村建设、自然村环境整治在2018年前完成省规定的目标任务,枞阳县中心村建设、自然村环境整治在2019年前完成;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与省同步完成。
2017年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是:聚焦水电路,整治脏乱差,全面推进美丽乡镇建设,整治建设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16个;加快推进中心村建设,建成省级中心村25个、市县级中心村18个;扎实开展整县推进试点,广泛开展自然村环境整治,确保城乡环境明显改善,打造铜陵美丽乡村新亮点。
三、工作内容(一)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根据全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顺应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进一步优化中心村布点规划,确保布点建设的中心村成为未来农村人口的永久居住点。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本编制规划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评分或检查依据。
前言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十三五”期间,围绕***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针对在发展中存在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城乡发展不协调等主要问题,集中力量,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突出特色,加快生态乡镇建设;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县、镇的相关部署和要求,结合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将***村打造成为以蔬菜大棚种植为主的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区。
第一章规划总则一、规划目的与作用本次规划工作的目的是:以***镇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在村庄管辖的地域范围内,通过对全村现状条件、规模和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调整生产结构,将规划范围内的山、水、田、林、路的治理和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讲,就是在调查了解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村庄用地,综合部署村庄经济、文化、公用事业及防灾等各项建设,统筹解决各项建设之间的矛盾,相互配合,为村庄居民提供适合我县特点、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为了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切实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围绕增收致富奔小康,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村庄建设提供有效指导,为***镇农村住宅建设探索一条合适的路子。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第一节编制依据
一、设计文件
(1)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招标文件、施工招标答疑。
(2)《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施工设计图》
二、国家和现行有关标准、规范
1、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施工图纸设计,本工程所选择使用的国家标准图集。
2、本工程招标文件的规定及设计答疑会纪要。
3、国家和上级单位以及公司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政策法令性文件和法规、规定。
4、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和具体情况。
(现场地理环境、水文地质、气象环境、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等)
5、建设部颁发的《建设工程现场管理规定》。
6、单位的企业标准及ISO9001质量体系文件标准。
7、现行市政、建筑装饰、安装、绿化工程施工的有关规程、规范、验收标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标准。
第二节编制原则
(1)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等目标。
(2)遵循设计文件要求,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3)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4)整体推进,均衡生产,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工期。
(5)保证重点、难点工程,确保施工质量。
(6)遵循贯标机制的原则。
确保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在本工程施工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
美丽村庄社区建设标准
美丽村庄社区建设标准
1. 支村两委将美丽村庄(社区)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制定村规民约,纳入村级目标管理考核,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实施计划,有文字图片档案。
每月一评比通报,并在村公示栏公示。
2. 村(社区)容貌整洁美观,可视范围内无裸露垃圾,路平沟通,无坑洼积水,无杂草丛生,无乱堆乱放,无横幅标语。
水面清洁,无漂浮物,无污水乱排,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呈现出景观化特点。
3. 集中公共区域科学规划设计,按照适宜、经济、美观原则,适时进行树木栽植、播洒花籽,做到“乔、灌、花、草”相结合,绿化率达到80%以上。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休闲农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4. 辖区内主要公路适当进行土地整理,特别是道路两厢、河流两岸,在土地整理基础上进行硬化、绿化,着力打造线型景观。
5. 辖区内主要水域以生态理念治水,清洁水源,确保辖区内水流域坡岸保洁到位、无漂浮垃圾。
6. 无农田抛荒及季节性抛荒现象,禁止集中焚烧垃圾,禁止焚烧秸秆,倡导村民不燃放烟花爆竹,让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7. 乡风文明,村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重大生态安全事故发生。
婚丧嫁娶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积极开展美丽屋场、美丽庭院创建,美丽屋场不少于30%,美丽庭院不少于60%。
8. 建立健全可回收垃圾处理网点,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收取垃圾处置费,有偿服务收费率不低于95%;每户配齐垃圾分类设施,实现垃圾处置“三化”目标,减量率不低于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3 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应编制历史文化名村保护 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2.0.4 村庄规划应根据乡村资源条件,因地制宜编制,各生 活生产功能区布局合理,突出山、海、林、田、园及建筑 等特色,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规划及相关规划衔接。
建设标准 内容:
基本要求 生态人居 生态环境 生态经济 生态文化 社会管理
3.4 基础设施 3.4.1 村内道路应以现有道路为基础,顺应现有村庄格局,留原始形态 走向,就地取材。应利用道路周边、空余场 地 ,当规划公共停车场
(泊位)。车行路面硬化率应达到100% ,行地面铺装率达到90%及以 上。
3.4.2 行政村应有达到国家或省标准化建设的村卫生(医疗 )站,应满 足当地群众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的需求。
建设标准 内容:
基本要求 生态人居 生态环境 生态经济 生态文化 社会管理
3.4.9 实施农户用厕改造,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应大于等于 95%。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宜建设旅游卫生公厕,按照国家局 《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的要求建设管理旅游厕 所 ,卫生公
厕有专人管理,定期进行卫生消毒,保持干净整。
3.4.10 道路指示牌、宣传栏、广告牌等设置规范,整洁有序;村 庄内无乱贴乱画乱刻现象。
无私拉乱接电线、电缆现象,鼓励采用管道下地敷设。用电供给覆盖 率必须达到100%。道路及公共场所设有公共照明设施。道路及公共场 所照明覆盖率达到100% 。 3.4.8 建设有污水处理设施并定期维护;污水排放暗沟覆盖农户应大于 等于90%;农户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应大于等于85%。无污水乱排现象。
1.1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规划导则、管理要求)
筑间距、主导风向,道路交通要顺畅,村民综合服务办公 楼 、
文化体育场所、商业服务网点、农村金融服务点、卫生站、
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
3.3 公共安全 根据不同自然灾害类型建立相应防灾设施和避难场所,
包括防洪楼、消防取水点等设施,完善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配齐安全责任人员。
1.1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规划导则、管理要求)
3.4.3 村庄应有客运站或公交网络覆盖。 3.4.4 村庄桥梁应安全美观,保养良好;体现地域风格,并设置安全设 施和警示标示。
3.4.5 广播、电视、电话、网络、邮政等公共通信设施齐 全 、信号通畅,
线路架设规范、安全有序,有条件的村庄宜采用管道下地敷设。实现 乡村互联网覆盖率应达到100%。 3.4.6 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村民饮用水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 卫生标准》(GB5749-2006)。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 3.4.7 村庄供电应满足村民生活生产需要,电线杆排列整齐,安全美观,
3.6.3 应按照《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 50445-2008)的要求,
保护传统民居、袓屋、宗祠、土地庙、古井、古树等历史文化
遗产与乡土特色元素。具有传统村落特点的村庄,建筑必须进 行重点保护,保存传统建筑覆盖率大于等于70%。 3.7 绿色节能 3.7.1 新建筑宜采用节能措施。倡导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建设有地 方特色的绿色农房。
2.0.5 在村庄各项建设应在村庄规划区范围内进行,按规定 办理乡村建设规划报建手续。
1.1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规划导则、管理要求)
建设标准 内容:
基本要求 生态人居 生态环境 生态经济 生态文化 社会管理
3 生态人居建设 3.1 节约用地 3.1.1 村庄规划应科学、合理,统筹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 地,有效利用闲置土地、既有危旧建筑及设施清理后的土地
3.5 村民住宅 3.5.1 村庄房屋建筑应符合经济实用、安全美观、绿色节能的要 求。
3.5.2 逐步实施危旧房屋的改造、整治,消除D级危房,应拆除危 旧残破、无人居住使用的老房屋。
3.5.3 新建房屋应就地取材,本地材料使用率大于等于50% 。
1.1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规划导则、管理要求)
3.7.2 电能、燃气、太阳能、沼气、风能等清洁能源应用农户普 及率应大于等于 70%。
1.1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规划导则、管理要求)
建设标准 内容:
基本要求 生态人居 生态环境 生态经济 生态文化 社会管理
4.1 村容环境整洁 4.1.1 村庄建立生活垃圾清扫保洁收运处理体系,应达到“五有 ”有设
建设标准 内容:
基本要求 生态人居 生态环境 生态经济 生态文化 社会管理
2 基本要求 2.0.1 村庄建设应在村庄规划的指导下有序进行,应按规定 编制行政村村域规划和自然村建设规划,制定美丽乡村建 设实施方案。
2.0.2 编制村庄规划,应征求村民的意见,向农民宣讲规划 目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报批前应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和规划编制要求
卢家慧 海南省建筑设计院 正高级规划师 二零一七年五月
内 容:
一、解读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和考验办法 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三、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一些问题探讨
一、解读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和考验办法
1.1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规划导则、管理要求)
建设标准 内容:
基本要求 生态人居 生态环境 生态经济 生态文化 社会管理
3.6 建筑风貌 3.6.1 民居的建筑风格应注重与自然环境、村落整体风貌协调,
具有本地乡土(民族)建筑特色或具有独特的时代建筑风格。 特色居民建筑占村落建筑比例应大于等于80%。 3.6.2 村庄民居、绿化、园林小品、入口标示等景观要素要精心 设计,独具特色,达到“一村一韵,一村一景 ” 的标 准 。
安排建设。不得占用基本农田,慎用山坡地。
3.1.2 实行一户一宅政策,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划拨宅基 地用于住宅建设,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75平方米(除地方 政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外)。
3.1.3 选新址建新住宅的农户,搬入新宅居住后,应拆除老 宅,将老宅基地归还村集体。
3.2 合理布局 村庄规划宜顺应自然,建筑布局应考虑地势、朝向、建
施、有人员、有回收点、有村规民约、有经费投入)要求。农村生活垃 圾经分类减量后无害化处理率应大于等于90%。 4.1.2 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合理配置垃圾收集点、垃圾桶、垃圾清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