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感悟
观看影片《我们知道什么》有感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观后感我们面对的世界,生机勃勃,奥妙无穷。
让人类对世界的不懈探索已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世界是什么?人和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生活在世界中的人们不能不回答的问题。
影片《我们到底知道什么》中,科学家们用量子论的观点阐述了对世界的看法和认知,并借助于女主人公的双眼,通过她的经历、感受和领悟,说明了人的思想和精神对认知世界的影响。
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活动: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
这两大类思想和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两者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和现实世界的表现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和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上述问题第一方面的同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影片所提到的科学实验中,用计算机连接人的大脑,让他看某一特定的物品,就会发现他大脑中的某一特定区域会发光,然后让他闭上眼睛,去想象同一物品,大脑的这一特定区域也会发光,就像他亲眼看见一样。
这就引起了我们的怀疑,究竟谁看到的是真实的,大脑还是眼睛?大脑无法区分哪些是亲眼看到的和哪些是记忆。
稻盛和夫读后感(通用32篇)
稻盛和夫读后感(通用32篇)稻盛和夫读后感(通用32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稻盛和夫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稻盛和夫读后感篇1给自己一颗定心丸,让自己彻底的清醒,彻底的明朗前方的道路,以及行走的姿态。
让自己的心,有一个良好的开始,从现在,从此刻。
你向神祈祷了吗?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曾经感觉的伟大,都是那么卑劣的微不足道。
稻盛和夫,如此简单朴素的话语,勾勒出一个不断奋斗,不屑世俗的身影。
有多少种不可能,就有多少种奇迹。
“年轻时的苦难,花钱也该买。
”这句话太真实,太直白,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拥有这样的心态呢?“用格斗的气魄”,想想来自己曾经多么的轻狂的称自己气魄非凡,可真正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用格斗的气魄去完成的事情——。
我不得不为之感到惭愧。
不断地告诉自己,要活的精彩!平凡,非凡……丰富自己的生活,无论从工作上来讲还是从学习钻研的角度上讲,要精彩,就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我喜欢这样的信仰,我相信,如果真的到了向神祈祷的时候,那么神也自会护之于臂膀。
现在满大街听到的统统是抱怨,无法想象如果这世界上没有抱怨,将会变成怎样。
社会的意识形态在努力的争取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在充分的自我放纵。
如此无用功,却如此受青睐,可见这不是一个时代造就的。
而是人类本身所带有的“高能量品质”吧。
做自然型人才,高调自己的目标,低调自己的姿态。
悄悄地把愿望装进潜意识,用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创造非凡。
开创一种与原来截然不同的新生活。
干法,给我的冲动也好,野心也罢,但是它让我豁然开朗的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总有一种方式能成功,而这种方式能让任何人无差别成功。
稻盛和夫,谢谢你的阳光。
稻盛和夫读后感篇2本书从四个方面总结和分享了稻盛和夫先生一生的工作理念、工作经验,让读者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
读书有感作文(精选30篇)
读书有感作文读书有感作文(精选30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书有感作文(精选3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读书有感作文篇1这几天,我看了著名作家易中天的作品《品三国》(上、下)。
我觉得这两本书很好,能让我们看到真实的历史,不像小说多多少少会对我们进行误导。
看了这两本书,我对许多历史人物的看法有了改变。
诸葛亮并不是既能治国又会用兵;曹操没有那么阴险;刘备不是那么没用;刘禅也不是很傻……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刘备。
刘备在赤壁之战前,一直寄人篱下。
后来,他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按照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计策,先向孙权借江陵,然后利用刘璋手下的法正得等人,让他们劝说刘璋,让自己去帮忙“看家护院”。
趁机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益州。
还有,刘备的托孤也证明了他具有很高的智商。
刘备的托孤是“亮正严副”(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
安排李严为副是因为要拉近“益州集团”(益州本土人士),“东州集团”(刘璋父子旧部)和“荆州集团”(刘备亲信)的关系。
李严属于“东州集团”,而且是“东州集团”和“荆州集团”关系最好的人员,很有助于拉拢关系。
同时,刘备还对诸葛亮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同时也在警告李严:诸葛亮才是我最信任的人,你不能觊觎他的地位!这周全的考虑,证明了刘备很聪明,智商很高。
看了我的读后感,你是不是也觉得《品三国》这本书对人很有益呢?读书有感作文篇2《爱的教育》中《巴杜亚的爱国少年(每月故事)》写得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艘法兰西的轮船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起航,这艘轮船上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他已经两年没吃过一顿饱饭了,衣服也破旧的不成样子了。
有三个人追问他的身世,他们很同情他,一半出于酒后起兴,一半出于同情,把一些钱给了他,另几个听见他故事的女人故作大方,把钱“叮叮咚咚”地扔在桌上说:“给你。
”那少年得到钱后,回到床铺拉下床幔,冰着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欢喜的笑容,他盘算着:这些钱可以买些好吃的,一饱两年来的饥饿,再为自己买一件衣裳,还可以给一些钱给父母,可以使他们对自己和善些。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影评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
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认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认识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认为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社会实践的无穷无尽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永无止境。
唯心主义认识论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坚持从意识到物质的认识路线。
它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从实践中产生,随实践而发展,认为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物质与精神、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反覆;不可知论否认客观世界可以被认识。
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实在,强调认识是人对客观实在的反映,申明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则进一步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是一部科教片,它告诉我们的是,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知识,也许都是错的,这个世界不一定是我们看到,听到,认为的样子。
那么,现实究竟是什么样的?片子从科学到宗教,从“艾丽斯兔子洞”到“圣经创世纪”,从时间空间到分子电子,从量子物理到篮球试验,证明着世间万物都由“微小构成”并“相互纠缠”一起。
影片还再现了著名的水分子试验,就是人对水给予爱与恨的情感后显示的不同照片,想想人的身体由多少水组成,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开心和愤怒对人健康的影响了。
所有梦、意识、感觉(包括性欲、衰老)让人费解并希望破解。
这是一部非常另类的影片,充满了量子论、物质、真理这一类的概念,没让人放松,反而引入更多找不出答案的思考。
一些著名学者在电影里接受采访,讨论关于真相,记忆,眼睛,大脑等等深奥的话题。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视频介绍——首先,可能有些人会对这个视频里面提到的内容充满了疑惑,不管说是因为它里面提到的观点和自己的生活相差甚远,或者直接是因为自己不相信。
不论是哪种可能,我希望看过这个视频的人不要在最后拿着批判的态度去看待这个视频,因为视频的本意和精髓不在于争论,也不在于说教……而在于引导我们把眼睛投向美丽的存在,让我们自己去相信未知探索未知……人类主体的心灵世界与客观的物理学领域,是否存在一个神秘但可以探知的交会区?视频里面提到了很多问题,其中有量子论、物质、真理这等一些似乎很高深的字眼。
没让人放松,反而引入更多找不出答案的思考。
我们不妨也问问自己,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我们所知道的都是前人一代代传下来的,那么还有很多很多前人不知道的,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思考,比如我们人类本身是什么,我们是否是真实存在的呢等等。
我们有没有想过其实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知道的,了解到的,认识到也许都是通过上一辈或者更早追溯到我们的祖先的生活经验和现代的知识体系,也许未必都是真的。
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是第二性的。
具体说,说物质是第一性的,无非是说在人的认识之外,还有一个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世界。
可事实告诉人们,凡是在人的认识之外的世界,不说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是以人的认识能力能否达到,那其实可能也是个问题。
因为人的认识无非是通过人的器官,外加科学技术的辅助。
因此说人的认识之外肯定还有另外一个世界,那我们就只能说,即使有,也不一定就与人能有多大关系。
从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天,世上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般来说,唯物主义是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并认为它们是运动变化的,它根据物质的表面现象去实践,口号是实践出真知和实事求是,从而获得自身最大利益,这就是感性世界和追求物质生活。
马克思认为,唯物主义可以给人类带来取之不尽的物质,唯心主义可以通过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带来安定团结,这就是人间的天堂!马克思还认为,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是给劳苦大众用以维护自身基本权益的理论体系,自己是唯心主义者,当然不信奉唯物主义。
一个女人的生活感悟(适合自己的心情语录)
一个女人的生活感悟(适合自己的心情语录)我是用文字温暖你的夕言一个女人的生活感悟,点击上方蓝色按键关注我哦。
每次闲暇的时候一个女人的生活感悟,我都会刷一刷《知否》这部剧一个女人的生活感悟,从明兰的一生中体味女人到底该怎样活着,从那些活得清醒智慧的女性身上体味人生的哲理。
在明兰生活的那个年代,女人对于男人来说,更多的是脸面,是传宗接代的依托。
女性大多没有自己的人生的价值,都是依靠男人活着。
可是明兰、如兰、盛家老太太、张大娘子......很多这样的女性都在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向我们展示,女人不需要被任何人或者时代定义,只要我们足够努力,就一定能够为自己搏出一片天地。
当然,这部剧中也有很多反面例子,一心想要靠婚姻改变命运的林小娘和盛墨兰,恶毒无比的康大娘子,陷入不好的婚姻中不敢改变的盛淑兰.....她们也让我们明白,如果一个女人没有准确且正确的目标,那么她的生活就一定不会好。
《知否》这部剧,作为很多人的心灵寄托,让我们看到了女性都要面对的困境,但也让我们明白自己该有怎样的勇气和觉醒。
那么在2021年即将过去的时候,就再次和大家分享一下《知否》中那些活得智慧清醒的女性教给我们的10条人生哲理,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活得更加通透,也拥有更好的幸福。
关于读书“读书无用这话就是骗人的,如果读书无用,为何天下男子都要去科考,难道是闲得慌一个女人的生活感悟?这些话不过是那些男人们,希望女子一辈子浑噩愚昧,乖巧听话,好摆布罢了。
”这句话是明兰和盛家老太太在讨论读书是否有用时说的,从这样短短的话语中,就能够看出她们的睿智。
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提升自己的方式,从古至今,那些读书多的女人,大多都过得不错,因为她们能够在遇到困难或者是想不开的事情时,用那些从书中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或是开解自己。
在这件事上,我有很多感想,因为每当我迷茫的时候,都会用读书来缓解,也因此在对待很多问题的时候变得更释然,也让自己活得更坦然。
我觉得这是《知否》教给所有女人最好的道理,也希望现实生活中的每个女人都能够用好一切时间好好读书,并且读适合自己的好书,用读书来拓宽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人生。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影评
以前看过的电影不少,但像《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这样的影片还真是屈指可数。
影片在开始就展示现代科技前沿(量子物理)来引入思考。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物质组成的世界,桌椅、家具、服装、交通工具、食物等一切肉眼可以看到的东西都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姑且称之为真实的生活。
但是我们慢慢的发现,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夸克组成……细分下去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分子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绝大部分是空的,质子和夸克也是如此,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绝大部分是空的。
再深一层次的研究发现,在一个极小的尺度下,组成物质的粒子是在不停的消失、出现,我们所学的定律完全不适用。
这样一个世界完全违反了物理学定律,但又与我们所处的世界紧密联系。
我们仰望天空,可以看到无穷;借助显微镜,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无穷。
这就好比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
大自然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神秘,在解开一个不可思议的未知的同时又出现了更多的未知,使神秘更加神秘。
在唯物主义根深蒂固的年代,我们用什么解释生命因何而来?终点是哪里?如果一块石头有自己的思想,那么是比我们高级还是比我们低级?这里没有答案,也没有参考,我们存在的意义也同样没有解释。
以我们不多的生命感悟来探讨生命的意义或许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生命怀有敬畏和感恩的同时,不妨暂且把生命定义成永不懈怠的探索。
影片中提到这样一个实验:让被测试者观看某个物品,大脑某一区域会亮;然后让被测试者闭上眼睛回想之前物品,大脑相同区域也会亮。
科学家得出结论:大脑是分不清现实和虚幻的。
这个实验让我想起平时做梦,尽管现在想起来梦里的场景是那么不真实,但是梦里的悲伤、开心是那样的真实,我们从来不会在梦里想:这是不是梦?如果把身体所处的世界定义为真实,那梦里的世界该定义成什么?是真实还是虚假?梦是建立在我们原有的意识基础上的,有一些部分是我们的身体感受到外界刺激,再经过大脑思想的加工最终成型。
在清醒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能判断出一个人是真实还是虚幻,但有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疑惑,现实中的某个人似曾相识,但是我们有确定之前并不认识,所以我们会开玩笑的说:“我们是不是在那里见过,好像是在梦里。
人生感悟生死的句子
人生感悟生死的句子人生感悟生死的句子人生感悟,顾名思义,就是在生活中产生的对人生的一些感触和觉悟。
个人感悟因不同生活经历和个人修养品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人生感悟生死的句子,欢迎参考!人生感悟生死的句子一1、我要爱,或是死。
《这个杀手不太冷》2、执此一念,等你十年。
3、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梦微之》4、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苏武《长相思》5、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泰戈尔《鱼和飞鸟的故事》6、出生,然后死亡,我们最终就像从未存在过般,悲哀地如千万前人悄无声息地离去。
终于知道自己对死亡的恐惧来源于何处——自己所在乎的存在最终必将归于虚无,人类之悲大概就是如此了。
7、战争中的死亡没有伟大卑微这一说。
所有人都只是和平的祭品。
8、我相信宇宙也想被人注意到。
——约翰格林《无比美妙的痛苦》9、我会战斗到底。
我会为了你战斗到底。
我会找到办法,长长久久地待在你身边,让你心烦。
——约翰格林《无比美妙的痛苦》10、痛苦就是这么回事,它要求被感受到。
——约翰·格林《无比美妙的痛苦》11、有时候,人们在做出承诺的时候,并不懂得自己在承诺什么。
——约翰·格林《无比美妙的痛苦》12、你把致命的东西就放在唇齿之间,但不给它杀戮的力量。
——约翰·格林《无比美妙的痛苦》13、这世上只有一桩事情比十六岁就得癌症挂掉更糟:眼看着自己的孩子得癌挂掉。
——约翰·格林《无比美妙的痛苦》14、待到某天,看倦了春花秋月,厌烦了悲欢离合。
不要舍不得,不要留下舍不得。
15、九五至尊不敢御驾亲征,他命敌我鲜血洒满大地,生为人而死与野兽无异,笑谈此乃无上荣耀贵气。
皆闻皇恩浩荡龙息暖骨,原竟深藏这般深深寒意。
——与谢夜晶子《愿君勿死》16、生死由天不由我,爱你由我不由天17、不管你活了多久,经厉了多少次杀戮,请你永远不要见惯生死,永远都不要。
电影《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观后感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班级:10级物理一班姓名:马少辉学号:1002114076唯物主义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方式?很多人都认为不是。
但无论多少种其它的方式,伪科学绝对不是其中之一,尽管它披着科普的外衣,尽管它迷惑了很多人。
当我第一次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神奇奥妙的世界,为之热血沸腾,当我冷静下来后,我开始思考:什么才是真实?我们看到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之间有什么了解?是像影片中所说的吗?人类总是喜欢把自己弄不清的物体神秘化,喜欢把它们弄得很玄乎,总是把它与神或者人的意识了解起来。
比如,最开始时,所有人都相信神的存在,因为他们无法解释很多现象比如这个世界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会下雨,闪电到底是什么等等。
正像这部影片中一样,提出的都是一些哲学上的非常深奥的终极问题,大部分人都没有仔细的想过,而且这些都是没有标准的答案,于是很多人看完之后,都感触颇深,都感觉胜读十年书,可是当你细心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都是经不住推敲的。
换句话说,这部影片就是披着量子物理外衣的伪科学。
就比如影片中所提到的江本胜所做的水的实验,恐怕很多人都提出质疑了吧。
所列的那种种照片,算是科学实验么?可以接受其他人的检验么?能够在不同的实验室里重复么?我想大概是不行的,而且电影的导演们也似乎明白这一点,所以影片中反复在强调,“人们不相信自己的思想能够改变现实,于是这就成了现实”——我分明听到路边的看相大师言之凿凿:信则有,不信则无。
可惜那些大师们没有披上量子力学的外套,不然又怎么会落到与市容打游击的地步?说到底,那些说法可以作为诡辩的托词,但却缺乏最基本的科学精神。
在逻辑上合理的东西,并不代表它就是现实中对应的东西。
在数学上,有许多相互矛盾的公理体系各自都是符合逻辑的,但能解释现实世界的显然最多只有一个。
于是我们需要更多的合理的证据,这既不是逻辑可以区分的,也不是一句“信则有,不信则无”就足够的。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观后感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观后感对于这部电影,看了很多遍都不是特别懂。
所以要写这个的感想也许只能从最浅层的个人的理解来写了。
这部影片分为上下两集,其中看到讲“水知道答案”的那一部分,感觉已经完全跳出自己的正常思维了,就像是整个世界都在变化,即使是在我们看来没有意识的东西也成为了“活”的,或者换句话来说就像事物会按照我们的思想活动了,万物随心而动。
但是我对于这种趋近于日常所说的唯心主义的观点耿耿于心。
后来觉得,片子中所说的观点确实与我的思想有些出入吧。
影片中不断地在提及说,我们的大脑缺少分区,以至于我们不能分辨意识还是现实。
其实我感觉他们是通过这一点来让大家对现实产生一种扭曲,就是我们看到的到底是什么?所谓的现实到底是存在于哪里的东西?以此来灌输给我们一种观点,我们所认识到的东西,其实是存在我们的大脑中的一种意识,只是这种意识激发了我们的大脑,才使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存在,里面同时举了很多诸如性幻想之类的感受来说明这一观点。
最后提出一个比较核心的观点,就是我们可以改变现实,只要我们想。
但是我们仔细的来看这一结论,我认为是有问题的。
首先,我认为这种思想不具有普遍性,特别是影片中所附加的一个条件,只要我们能够坚持就能改变我们想要改变的,可是它话锋一转讲到,事实是生活中我们都不能坚持,而是被一种固有的思维给禁锢了。
那么我想问一下,何为坚持?怎么样坚持?对于这个关键的附加条件,影片并没有过多的提及,而是通过一再的论述让我们相信,现实是可以改变的,一切的存在都是意识的存在。
从这个方面来看,也许连制片人也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坚持”指的是什么吧!再退一步即使像影片所说,我们生活在一种意识中。
那么是什么机理让所有人都生活在这一种共同的意识里呢?其实还有很多的问题,这部影片并不能很完整的解决。
所以我认为如果从以上观点来看这部影片的话,实际上这个纪录片仅仅是告诉了我们一种世界观,对于现实的指导意义是有限的,或者更狠狠地说一句就是让我们对于现实产生一种离乱,却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观后感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观后感《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观后感这部电影《我们到底知道多少》,当我看到名字的时候,我无法像看别的电影或电视那样可以猜测到里面将会讲述什么或演绎什么,但我以为,我看完之后,就会知道“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或着“还有多少不知道”等等。
我看完影片之后,乍一感觉,好像并没有扩充我的知识量,但是我经过反复的回想与斟酌之后,突然意识这部电影中学者们讨论关于真实、记忆、意识、量子物理等等深奥的话题,零零碎碎的话语竟刺激了我很多的观念,比如我们深信不疑的唯物主义思想等,同时这些话语使我意识到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并未引起我们的注意,即使注意到了,也没有进行深入思考“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影片以对一些神学、医学、量子物理学、医学专用师等学者的采访作为主线,以他们对我们的提问为开端,如“你曾通过别人的眼睛观察过自己吗?”“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到哪里?”“我们为什么会出现在这?”“现实是什么?”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哲学问题,也是人生的终极问题,我们观众们就带着这些并不轻松的提问进入影片中。
于是各种充满了量子论、物质、科学等一类的概念被使用,时刻没让人放松。
讨论的话题既是哲学问题,又是科学问题。
其实看完电影后,发现各位学者都在围绕着“量子物理”这一门新的学科进行谈论,然后以影片中的女主角阿曼达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与量子物理学联系在一起,让人们很容易接受这一概念并也跟着参与其中。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自己得到的感悟很多。
一、对量子物理的认识从各位学者们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什么是量子物理。
量子物理,如其中一位学者所说,就是一门关于可能性的物理学,他从根本上揭示了这些可能性问题以及谁在这些可能中进行选择,从而带给我们这些真实的体验。
也就是说,量子物理只计算可能性。
这门学科让从小信奉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的我们有点惊讶与不可思议。
事实上,我们周围有着无数的可能性存在,但是我们总是习惯了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心房颤动我们到底知道多少
导致,如,K。异常曾一度被认为是导致房颤发生的主
要原因。但后续的研究发现,阻滞这些异常的通道并
不能阻止房颤的病程,房颤在某种程度上是多种离子 通道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膜片钳技术
的单通道研究虽然揭示了房颤时心肌细胞离子流的 异常,但无法揭示通道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人体微 环境对通道蛋白功能的影响。过于强调单通道的作 用,无法对房颤的机制产生整体、系统的认识,所谓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另外,对于结构重构和电重 构到底是房颤发生过程中的现象,还是原因,尚存争 论。因为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可以较好 地模拟房颤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到底是重构导致房 颤还是房颤发生后导致重构,无从得到有效验证,这 种表象和本质的争论,可能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近期在房颤机制研究中受到重视的还有自主神 经的作用。既往认为迷走神经张力增强可能使房颤 易于发生,近期有研究认为迷走神经节丛可以直接 导致房颤发生【4 J。这方面的研究存在的问题是, (1)过分强调自主神经的作用,甚至认为调节自主 神经可达治疗房颤的理想效果。然实际并非完全如 此,心房肌、入心大静脉、心房特殊结构是房颤发生 的物质基础,不同时解决对这些形成房颤物质基础
生堡!垒焦基堂堂盘查!Q鲤生垒旦蔓!!鲞筮!翅垦塾鱼』g!型匦尘尘丝i:兰Q塑:!丛:!!塑!:!
・165・
・述评・
述评I
心房颤动:我们到底知道多少?
黄从新陈新
目前对心房颤动(房颤)的研究已经在各个层面 展开,从基因到通道蛋白、从细胞器到大体解剖、从电 生理到组织结构、从入心大静脉到心房特殊结构、从 心房神经节丛到各种体液因子的影响、从药物治疗到
程¨1。近期的研究也发现上述3种理论都存在合理
性,房颤的发生可能和如下因素有关:入心大静脉肌
《水知道答案》读书心得
《水知道答案》读书心得《水知道答案》读书心得1江本胜博士的水结晶实验以及他的书《谁知道答案》已经深深的打动了我,我知道在此之前,不知道小小的一颗水结晶不知道打动了多少人。
到底这本书里什么东西能如此抓住人心呢?我想,也许是当人看过照片之后,人体内的水受到了水结晶的感化而起了反应。
水急切地想告诉这个世界,一切的根源都在于"爱与感谢"。
一滴水也能感受万事万物的微小的波动。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同样存在着一种场,被我们忽略的物质,可是它们真真正正的存在。
所有的物体均通过波动处于非静止状态中,并以超高速的频率不断循环往复。
《般若心经》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换言之,我们肉眼所看到的未必就是一种真实,肉眼所不见者,却常常就是真实的存在。
一颗水,你对它好它就会结出漂亮的水结晶,世间物质同样是这样的,虽然你表面上没有说出来,但是你对你身边所有物质的感情,这些物质是可以感受的到的。
就像那杯水,你对它充满爱,充满感激,它的水结晶便异常美丽,这样一杯充满爱的水,喝下去也会对身体更有益处。
最让我感动的是江本胜博士做的对一杯自来水祈福的实验。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什么?一杯自来水无法结晶,只有支离破碎的结晶图像,然而当来自各个地方的人们同时朝着这杯水的方向祈福,为它祝福时,它竟然也结晶成一府美丽的图片。
要相信这是爱的力量,美好的心愿祝福会渐渐改变这个世界。
国家与国家间利益的纷争,现代文明对地球的破坏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应该感恩世间,对这个世间上所有的事物充满无差别的爱。
用爱与感恩对待所有人所有事,这让我想到了特蕾莎修女,她是个柔软的人,但是她的爱却使她变得勇敢,所谓“仁者无敌”吧。
最后江本胜博士说:“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面对生活?我一贯的主张是,怀有一份爱与感谢之心才是最重要的。
感谢能让我们生发出爱心,爱则能让我们知道去感恩,从而让我们的慈悲之怀像水结晶一样扩展到全世界。
思维方式决定人生感悟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思维方式决定人生感悟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篇一】思维方式决定人生感悟读后感有一篇文章叫做《思维方式决定人生结果》,这篇文章当时在互联网上被大量装载和阅读,讲述的非常有道理,引起人们的共鸣。
对于紫薇斗数来说,也存在着这样的道理,它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测。
大家都多多少少有所了解,但真正会用的、用的好的人并不多。
为什么学会了紫微斗数,却用不好紫微斗数?——原因有很多。
一方面是经验问题。
新手缺乏经验,而且没看过老师亲自解盘,所以不懂得到底该如何使用。
试想,你学了一大堆的技术,但是不知道如何切入命盘,这也是没用的。
其次,是个人悟*的问题,有的人悟*高,就算老师不教,他也能悟到一些算命的手法;有的人悟*差些,就算老师教了,也未必吸收的了。
比如说,我们面对于相似的两个命盘,但是杂曜的位置不同,就可能会做出完全不同的解读。
还有,即使是面对完全一样的命盘,但是一个盘是男人,另一个盘是女人,就也可能做出完全不同的解释。
这一点和中医有点像,明明两个人是得了同样的病,但是医生开出来的方子却是不同的。
具体为什么,大家不妨琢磨一下,都让我讲出来就没意思了。
东来有个会写脚本的朋友,脚本的各种写法都会,而且使用非常熟练。
但是,他还是经常会购买别人写的脚本,来分析对方是怎么写的。
周围的朋友往往会感到奇怪,说你的技术那么好,为什么还买别人的脚本,你自己写不就行了吗。
他回答说,我买这些东西,不是为了学他的技术,而是学他的思路,看他的步骤是怎样的。
如果没有思路,不懂得如何切入命盘,不懂得如何利用条件,空有一身技术也没用的。
令东来的斗数理念,大多出于《紫微斗数全书》,同时也加入了陆斌兆、王亭之的逻辑推理方式,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紫微斗数发展到今天,大家学的东西都相差不远,至于有的人学的好,有的人学的不好,这是十分正常的。
大家去学校里面看一看,就算都是满分考进来的学生,都是同一个老师教,学一样的东西,过一段时间也会出现差距。
有差距才是正常的,如果没有差距,那才叫不正常。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有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商贸英语1班姓名:刘文艳学号:1005124013We are what we want to be摘要:如果思想对水分子都可以这样,想像我们的思想可以对我们做什么。
一个人的意识对其生活有着重要的反作用,我们说“哀莫大于心死”;我们也说过“We are what we want to be”。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意识的消极作用产生的似乎更加容易,越来越多的抑郁症者的出现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主要是我们很多的积极思维是消极思维伪装的,而很多的消极思维却是真实的。
只要我们能认识到这一点,积极的改正,最终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关键字:意识积极消极反作用正文:看完了《我们到底知道多少》后,首先想起的就是哲学中的物质和意识。
人的意识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我不知道,只能说是巨大的,片子中的量子论啊,粒子,以及宇宙什么的我不是太懂,所以很难从科学的原理来解释或者理解这个片子。
以下我只从自己所学习过的哲学知识中来谈谈我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主要是从意识层面来谈谈。
每次谈到意识记时都会想起孩提时代的一个小故事。
记得小学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三味书屋》,大家当时最感兴趣的就是先生桌子右上角的“早”字。
一个“早”字真的能激励先生每天早起吗?在好奇心的鼓动下和老师的激励下我们都决定学习鲁迅先生的自我激励法。
第二天早上早早的来到学校在自己桌子上也刻个“早”字。
当然老师从未鼓励我们刻如果字,他要我们学习的是先生的精神。
因为那是我们用的桌子都是学校统一配发的,公共财产是禁止被破坏的,为此老师还专门强调过。
而孩童时代的我们往往更擅长于舍本取末,几乎每张桌子上都有一个“早”字,然而真正做到早起得同学寥寥无几,而且还有个规律:凡是那些真正能够做到早起的同学的桌子上往往没有“早”字。
那时不知道为什么,还觉得是鲁迅先生在骗人。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自己的知识也逐渐丰富,到了高中有学习了哲学,学习了物质和意识,这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精选19篇)
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篇1《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之时的著作,其首次坦陈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
并以多篇精彩随笔对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证。
此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杨绛先生对鬼与神、关于人、灵与肉等问题的思考与认知。
第二部分是是有多篇散文组成的。
对于这本书我所感受到的是对杨绛先生的敬意。
作为一位96岁高龄老人,在躺在医院病床上时还在思考。
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与大部分中国女性老人不同的人性光辉。
在中国,我看到太多年老的老人在老了以后每天就是打麻将、唠家常、东家长西家短,要不就是做家务。
好似他们的生活千篇一律,就这样在我看来毫无意义的一天又一天的过,然后等到生命的尽头。
如果真的就是这样过活倒也算是舒心的吧。
但是,我所看到的可不只是这样。
往往伴随着的是,身体的疾病、奋不顾身的扎入后一辈的生活中,比如带孙子,管下一代。
要么就是觉得孩子不孝啊之类的。
当我的身边大部分都是这样的老人时,我便思考若我有朝一日变老了,我会变成他们这样吗?若是这样有何意义?大部分的生活都奉献给了家庭,孩子。
然后对孩子说我这么苦这么累都是因为你啊。
弄得孩子又无奈又气愤。
为什么喜欢杨绛先生?因为在她的身上,她的人生经历中让我感受到活着可以这么好,这么有希望。
如今杨绛先生一百多岁了,岁月的风尘难掩她的风华。
我的手机中保留了她头发花白却任然埋头书中认真写作的照片。
这一幕非常打动我。
我希望能当我老去的时候,我可以像她一样,充实淡然的朝天国进发。
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篇2“有修养的人,能喜怒不形于色。
但不形于色,未必喜怒不影响他的判断选择。
要等感情得到了相当的满足或发泄,平静下来,智力才不受感情的驱使。
《我们到底知道什么》学习体会
学习体会我们对这个世界了解多少,我们能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从古至今,人类对我们生活的的地方的探索从未停止。
从《圣经》中主的创世纪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从牛顿的狭义相对论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人类一步步走进兔子洞,找到自己对这个宇宙的理解,然后再向前发现新的事物,更深层次的内容。
于是,人们找到了进一步的理论解决微观亚原子条件下的问题---量子理论。
正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说:“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循环往复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我们是谁、我们到底来自哪里、我们为什么一直做相同的工作、你曾经用眼睛观察过自己吗?很多的问题。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那么妙不可言,它们的存在必定有其价值与意义。
影片一直在说,我们生活在这里的原因:我们把意识和思想的大厦渗入到生活空间、创造生活。
马克思主义原理中说,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首先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承认了它们的客观性,才能进一步发现它们各自的魅力与价值。
人们的快乐不仅仅依靠人际关系这句话说明人不一定要只在自我的圈子里打转,纠结于同类人中,还应该试着和不同物种打交道,相信那样的话又是另一种景况,因为在与未知事物的探索中你的视野会变得更为广阔,思绪也会更为明朗。
一切事物包括人都是能量,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是在不断地交换中转移中维持一个平衡。
能量守恒定律是所有事物都会遵守的准则,科技的力量也是无穷的。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懂得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事物,了解事物,掌握客观规律,并利用客观规律,但是在科技大爆炸的今天,自然和人类如何能和平共处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要用两点论来看待问题。
科技发展固然是好的,但是由此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环境。
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发现和发明使人类逐渐强大起来,它们充满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人生海海读后感个人读书感悟7篇
人生海海读后感个人读书感悟7篇人生海海读后感个人读书感悟精选篇1之前听樊登老师讲过麦家老师的新作《人生海海》,邀请麦家老师做客读书会分享创作过程。
之前不知道麦家老师,直到看到他之前写过《风声》、《暗算》才知道这位老师的厉害。
在采访的过程中,麦家老师表现出来的豁达开朗、坚持自我让人很敬佩。
在滚滚红尘中能做到不被诱惑、坚持自己的真心的能有几个?大都被世俗带领着漫无目的的前行着。
樊登老师说他用一天读完了这本书,我用了两天,故事内容很吸引人,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每次都给人一些震撼。
熬夜读完。
本书主要讲述了“少校”的人生故事,以及其他相关的人的命运。
故事梗概需要自己去读、去品味。
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如书名一样,人生如大海般茫茫然,没有固定的去向,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还有一点就是,你会想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完全不能理解,但是就是真实的存在,譬如书里面的“小瞎子”,在书的结局处,本以后得到同情资助,他会有所改变,没想到最后还是会编造一些谎话,看到这里的时候有种说不出的难受恶心,怀疑他在说谎但是又在想此时为什么要说谎呢?难道是真的,那太可怕了。
直到“少校”去世后,她太太拿出那套金子的手术刀,才跟作者一样长舒一口气,明白了人性。
有些人的人性根深蒂固、死都改不了。
“少校太太”爱一个人的勇气,不管他变成什么样子?“少校”在事业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遭对手陷害。
发配回农村老家,但是他的生活依然过的自我,没有被这一切打倒萎靡不振。
这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很令人佩服。
我们有什么日子过不了的吗?应该做到无论在哪里?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开心的生活,过好每一天。
前段时间整理微博,才发现以前很容易满足,每天都有小幸福。
后来变得越来越麻木了,找不到感觉了。
最近看到其他号在写抑郁的事情,原本以为只有自己会间断性抑郁,情绪低落。
看到后才发现大部分人都很痛苦,不是个体的原因。
有些人因为生活的艰辛暂时掩盖了抑郁的时间,或者是忙碌的没有时间抑郁,但内心还是很痛苦。
我们到底知道什么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这是一部电影的名字。
当我开始看这部片子,听了不到三句话,我就知道,我等待这个片子很久了。
这是一部科教片,它告诉我们的是,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知识,也许都是错的,这个世界不一定是我们看到,听到,认为的样子。
那么,现实究竟是什么样的?多数人都看过《骇客帝国》吧,你看的时候感触到了什么吗?你有没有发觉,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分辨什么是真实?我们看到的,是脑子看到的,而不是眼睛看到的事物,这点不难理解。
而实验表明,我们的大脑,根本不能区分记忆和现实,两者的神经反应是相同的。
既然无法判断,谁又知道我们看到的是不是事实呢?我们受了那么多年的唯物主义教育,被反复告知,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是客观存在。
那物质真的是客观存在吗?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原子,而原子被描述成电子云包围着的原子核。
可就是这电子和原子核,都不是那样客观的存在着的。
电子云只是一定概率下的分布,在电子云的范围内,电子没有一定的位置,也没有任何因果的轨迹可寻。
当我们没有观察它的时候,它不存在于任何地方,只是一个“可能性”,在我们观察的时候,它突然就出现在某个位置上。
这就是“薛定鄂的猫”想说明的问题。
是我们,我们用我们的观察,选择了它的存在方式。
那么原子核呢?一样的,也是一个忽而出现忽而消失的东西。
消失的时候,电子和原子核去了哪里?不知道。
对了,这就是量子物理,一门研究可能性的科学。
量子物理告诉我们的是,这个世界本质上就是空无的,有无限可能,但又什么都没有,是我们的选择,使它按现在的这种方式存在着。
这是唯心主义吗?如果是,那就是量子物理证明了唯心主义的正确。
现实世界本质上是空无的,而我们也根本接触不到我们自以为能接触的任何东西。
为什么?因为当两个物体接触前,电子形成的电荷就把彼此推开了。
现实不是客观存在,也不是上帝创造,而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感到自己那么渺小,那么无力,不能改变现实?不是不能,而是我们被习惯所迷惑,我们根本不信自己可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感悟
当你认为真的有另外一个世界的你时候,你是否在想他是否过得也和你一样呢?
当你听到水能看到文字,听到人的想法时候,你可以接受吗?原子和电子确实是真的在一个时间内不一定存在。
因此这个世界就变得有无限可能的,是我们的选择与意愿而使世界存在,这就是唯心主义。
结果是组成世间的所有东西可能都会因为你的意志而改变,这当然也要看你的意志力有没有这么大的可能。
我们看问题要辩证地看,不要光盯着优点或缺点,《我们到底知道多少》这部影片,是一部非常另类的影片,充满了量子论、物质、真理这一类的概念,没让人放松,反而引入更多找不出答案的思考。
影片一开始便由量子物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各位教授娓娓道来的掀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疑问,提出量子物理学一词。
按照量子物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世界的一切都是能量,我们人类和现实中的每一个物体都是能量,我们所认知为现实的物体是由我们的大脑和在我们周围被认为是物质世界的物体相互作用而成的,如果我们的大脑不认识某事物,那么这个东西即使是我们看见,也不会在大脑呈现任何反应,也就是说我们会看不见在眼前所摆放着的根本就不认识也没听说过的物品,也因此每个人认识到的物质世界,所谓的现实都是有限而且是有选择的,每个人所看到和接触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这个世界是主观的,我们的思想、情绪、情感影响了我们的所见所识,甚至所得所失,所以这个世界时充满可能性和选择性的,这个人生并非只有一种或者几种模式,这个人生也没有固定的答案。
这部科教片告诉我们,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东西,也许都是错的,这个世界不一定是我们看到、听到、认为的样子。
那么现实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看到的,是脑子看到的,而不是眼睛看到的事物,而我们的大脑,根本不能区分记忆和现实,两者的神经反映是相同的。
既然无法判断,谁又知道我们看到的是不是事实呢?
我们受了那么多年的唯物主义教育,被反复告知,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决定意识。
那物质真的是客观存在的吗?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原子,而原子被描述成电子云包围着的原子核,都不是那样客观的存在着的。
电子云只
是一定概率下的分布,在电子云范围内,电子没有一定的位置,也没有任何因果的轨迹可寻。
当我们没有观察它的时候,它不存在于任何地方,只是一个“可能性”;在我们观察它的时候,它突然就出现在某个位置上。
那原子核呢?一样的,也是一个忽而出现忽而消失的东西,消失的时候,电子和原子核去了哪里?不知道。
对了,这就是量子物理,一门研究可能性的科学。
它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本质上就是空无的,有限可能,但又什么都没有,是我们的选择,使它按现在的这种方式存在着,这是唯心主义吗?如果是,那就是量子物理证明了唯心主义的正确。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地铁站里的水的照片,是通过一种新奇的研究角度,控制其它变量,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来证明“情绪”就是唯一起作用的,突出了意识的决定作用。
影片还告诉我们是如何去影响思维、去影响情绪、去处理自己的情绪,影片中的女主角由看到自己镜子中衰老的自己而发疯,到最后的释然将药扔掉,发现世界如此美好,找到更好的自己。
影片《我们到底知道多少》,从科教到宗教,从“爱丽斯兔子洞”到“圣纪创世纪”,从时间空间到分子电子,从量子物理到篮球试验,证明着时间万物都由“微小构成”并“相互纠缠”在一起。
影片还再现了著名的水分子试验。
本片涉及了对数个致力于物理、医学领域的科学家访谈,谈他们对生命的认知,对世界的非常认识,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纪录片。
这部片子从哲理的观点上思考,让我们大脑不只去对一直以来看到的那些深信不疑,其中有对自己的成功和成长有阻碍的,而大脑不是条件反射出来。
所以告诉我们需要正面的思维,水那个例子也是一样,不管你相不相信自己说认定滴观点,事实是眼见看到水,每种对它加以不同观点,有两个是对立的观点,一个说赞美,一个不去改变他,还有一个说谢谢,中间不知那水去了哪里,是怎么把它弄成如此的,在电影中我确实清晰的看到,呈现不同的样子,赞美过的水看上去微微发光,我在看的时候还能感觉到一种心生的喜悦,没加意识的那一个看上去很纯净,至少证明用量子物理学出现了同样的水呈现出不同质地的事实,而如果用我也没有太多了解,物质论或化学上讲变化的能可以解释吗?科学也是现加了定义,也就是意识到它就叫科学之后,说它真伪也在这之后,所以是谁先,
谁后,谁存在,会是本来无对于错,好于坏之界限吧,所以我们要知道美丽的语言和心灵,对自己认识的世界会更美好直面一些。
相信你一直大脑播放的影片叫“美好”,现实中的一切你就是觉的挺好的,你眼里看到的东西就很愉悦。
如果负面的想或事实的想,世界在眼里接受到的一切不如之前的灵动。
什么是真实,什么是真理。
每个朝代,每个社会,每种制度,甚至是这个社会中被认为唯一正确的“标准”,不过都是权力阶层用来区别和规训社会群体的工具而已,最终所谓真实,要问问是谁的真实吧。
其实,生命只是一个经过,生到死,所不同的就是你知道你生着,你不知是幸运还是悲哀的拥有思维能力,除了活还会想。
然后,从被人骗,到你自欺欺人的在这个世界上演一场很多的主角一起汇演的生命。
而人制造出的哲学、思想、道理甚或爱都像地球引力抓住你的身体一样抓住你的灵魂,让他留在这个生命里。
既自觉悟,复能觉他。
科学在最根本的层面上,亦是哲学。
只要我们心灵开窍,或者心志坚定,就可以改变、改造全相界;换句话说,科学与灵性其实可以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