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案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案篇一: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学设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学设计教学思路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前两节《基因控制性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的内容,并且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
同时这节课的学习也是《人类性别遗传》的基础。
这一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先用单眼皮和双眼皮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提问,引出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再从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过程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理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
在课程中穿插一个小试验,帮助学生理解杂种子二代会出现三种不同的基因组成。
最后回到课前提出的问题,学习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生物学现象。
孟德尔遗传学定律讲究灵活运用,因此在课程结束时设计了两道“课后继续探究”,以便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深入研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孟德尔,了解豌豆杂交试验。
理解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的概念2.运用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探究生物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能力目标1.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的能力2.尝试借鉴运用数学方法探究生物学问题情感目标认识生命的科学本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1.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2.孟德尔遗传学定律3.运用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探究生物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教学难点1.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2.由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推导出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教学方法讲述法、推导和实验综合使用教学过程一引言子代获取了父母遗传下来的基因,但子代的性状和父母并不完全一样,有些些地方像父亲,有些地方却又和母亲相似。
例如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观察并统计父母和自己以及兄弟姐妹的眼皮性状。
很多同学发现了父亲是双眼皮、母亲是单眼皮(或者反过来),不同家庭的孩子中既有单眼皮也有双眼皮。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需要用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来解释。
二孟德尔遗传学定律1 孟德尔个人介绍提出问题①孟德尔选用什么植物作为实验对象?纯种豌豆②研究了哪些相对性状?豌豆的茎杆高度,高豌豆和矮豌豆学生作答①孟德尔选用纯种豌豆作为实验对象②实验研究了豌豆的茎杆高度这个性状,有高豌豆和矮豌豆这对相对性状 2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和遗传学定律(1)(2)由上图可以得出结论Ⅰ:生物的一对相对性状分为两类,纯种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的性状叫隐性性状(3)孟德尔做了一个猜想:生物的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用大写字母表示(如上述实验中的高茎,表示为D);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用小写字母表示(如上述实验中的矮茎,表示为d)。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遗传和变异》一章中的第三节内容。
学好这节课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健康地生活和认同优生优育等具有重要作用。
本节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深入,是这一章的难点,掌握了这一节可为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打下基础。
这一节主要是通过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分别由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在教材最后,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讲述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2.课时安排:本节内容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
(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
(1)、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二、禁止近亲结婚。
教学设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一章节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生物的基本概念、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的繁殖等知识基础。然而,对于遗传学中较为抽象的基因概念及其显性与隐性关系的理解,学生可能还感到困惑。此外,他们在运用遗传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分析思路不清晰、推理方法不熟练等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为例,如双眼皮、单眼皮等,引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通过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让学生理解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案例分析法和图示法,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理解遗传规律。
3.教学内容: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在生物体的遗传中遵循一定的规律,如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哪些遗传现象?
-如何判断某一性状的显性或隐性?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如何解释遗传现象的?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教学内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遗传图解的分析方法,提高运用遗传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孟德尔遗传定律等概念。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遗传学中的重要概念,用以描述基因在个体表现中的不同影响方式。
显性基因是指表现在个体外观或生理特征中的基因,而隐性基因是指在表现中不会显现出来的基因。
为了向中学生介绍这一概念,可以设计以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理解显性和隐性基因的定义和区别;3.能够运用基因型和表现型来解释个体的遗传特征。
教学内容安排:一、引入(200字)通过一个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个父母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外貌特征,比如有的人有双眼皮,有的人单眼皮?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差异在基因遗传中的原因。
二、讲解基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400字)1.通过图片、案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基因的定义:基因是生物体中的遗传物质,它决定了生物的一些特征。
2.解释基因的特点:基因以DNA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中,不同的基因决定了不同的特征,例如,眼睛的颜色、耳朵的形状等。
3.介绍基因的传递方式:基因通常是由父母一代传给下一代的,形成基因的组合。
三、讲解显性和隐性基因的定义和区别(400字)1.通过举例展示显性和隐性基因的不同表现方式:例如,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决定的,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决定的。
2.解释显性和隐性基因的定义:显性基因指的是在个体表现中能够显现的基因,而隐性基因指的是在表现中不会显现出来的基因。
3.引导学生思考显性和隐性基因传递的规律:显性基因在基因型中只需要一个即可显现,而隐性基因需要两个相同的基因型才能显现。
四、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显性和隐性基因的表现方式(400字)1.通过一个案例,比如探究咖啡色眼睛和蓝色眼睛的基因遗传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2.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课堂知识分析自己家庭中其中一特征的基因遗传方式,如唇形、耳朵形状等。
3.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讨论基因遗传方式的多样性。
五、巩固与拓展(200字)1.设计小组互动活动,让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并对其他小组的分析结果提出问题和建议。
2024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详案
目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 • 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选择 •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 作业布置及评价方式 • 总结反思与改进建议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基因的显 性和隐性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原 理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实验步骤 1. 制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
2. 准备实验材料,模拟基因材料并随机组合。
实验探究活动设计思路及实施步骤
01
3. 进行模拟杂交实验,记录后代性 状表现。
02
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基因的显性 和隐性关系。
拓展延伸:人类遗传疾病简介
人类遗传病类型
01
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学生对于生物实验和科学探究有 一定的认识和实践经验。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差异化辅导方案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 他们深入探究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关系,开展拓展性实验和研究。
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需要加强 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和练习,
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基础。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采用 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激 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提供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及其遗传规 律。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原理解 释复杂的遗传现象。
02 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概念解析
01
02
03
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通 常用大写英源自字母表示, 如A。隐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通 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如a。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5页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5页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什么是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4.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认同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
二、教学思路设计本节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和深入,学生学习了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的实质是基因的遗传,因此新课前进行了新旧知识的链接,出了六到链接题,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
然后又利用多媒体直观的观看染色体、基因在亲子之间的传递,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传递的桥梁,最后利用课本上的“想一想仪一仪”切入主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的欲望。
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实验,以问题推进方式分析实验结果,逐步得出结论。
第一步由豌豆杂交实验初步认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与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分析子二代自交实验,理解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规律,分析基因组合表现出来的不同性状的原因,激发学生用类比法理解能否卷舌上升理论高度。
由能否卷舌现象过度到”禁止近亲结婚”的教学内容,分析白化病这一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近亲结婚”的危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难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谈话引导法。
四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关于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图解、有关豌豆杂交实验及隐性遗传病图片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下收集的有关孟德尔的个人事迹及豌豆杂交实验资料。
五、教学过程教师: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分别把一对基因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是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那么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呢?如果AA基因控制父亲的能卷舌和aa基因控制母亲的不能卷舌这一对相对性状,那么受精卵的基因型是Aa型,发育的个体能否卷舌?为什么?学生:能不能卷一半。
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指导杂交育种;预测和控制某些遗传病的发生。
伴性遗传规律
伴性遗传的概念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 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的特点
交叉遗传(色盲和血友病基因是 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 孙的);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 病(色盲);父患女必病,子患
母必病(血友病)。
3
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包括 分析问题的思路、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等。
拓展延伸:现代生物科技进展
基因编辑技术
介绍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其在遗 传病治疗、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前景。
基因诊断与治疗
介绍基因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如基于基因突变的疾病预测、基因 疗法等。
手段。
细胞移植
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培养和扩 增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如造血干 细胞、心肌细胞等,用于细胞移植 治疗。
组织工程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和生物材料,可 以构建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组织 或器官,用于修复或替代受损组织 或器官。
发酵工程在医学领域应用
抗生素生产
通过发酵工程技术,可以生产抗生素等抗菌药物,用于治疗细菌 感染等疾病。
孟德尔遗传实验及其定 律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 遗传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 念,掌握孟德尔遗传实验 及其定律,了解基因型与 表现型的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 物遗传现象,解释基因显 隐性在遗传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理解生物遗传的奥秘, 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态 度。
[精选]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生物教案)
[精选]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生物教案)
一、课题: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显性和隐性基因的概念
(2)初步认识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3)了解基因传递的模式
三、内容:
(一)显性基因
它是指个体特 this only that the company has the best products and services available.
虽然大多数显性基因都是父母传 of town
给孩子,但它们也可以通过一种称为变异的过程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异只会影响个体的部分性状,比如头发颜色,肤色等等。
(二)隐性基因
它是指某些基因表现在一个家族中,但不能立即从两个父母那里传递到子女那里。
这些基因称为隐性基因,主要是因为它们没有在个体表现中发挥功能,但它们仍然可以在未来几代繁衍后表现出来。
(三)基因传递的模式
目前,两个最常见的基因传递模式是单倍体和双倍体。
在单倍体传递中,受体只收到一个完整的复制基因,而在双倍体传递中,受体收到两个完整的复制基因。
此外,基因的传递也可以通过表现显性或隐性的基因。
四、教学方法:
(1)实物演示法:将显性和隐性基因模拟成物理模型,使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和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2)图表演示法:利用表格图表向学生简明扼要的说明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传递模式;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他们结合实物演示以及图表材料进行讨论,加深理解。
五、教学效果: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学生能够认识显性和隐性基因,了解基因传递的模式,并有能力
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从而拓展知识面和技能面。
教学设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教学设计蕊的高茎豌豆(可将高茎豌豆的花粉授给去掉雄蕊的矮茎豌豆)。
(3)一段时间后,收获杂交后的豌豆种子(杂交子一代种子)。
(4)孟德尔将杂交子一代种子种下去,发现长出的全部是高茎豌豆。
(5)孟德尔又把子一代杂种高茎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子二代植株有高茎的也有矮茎的,高茎与矮茎的比例约为3∶1。
孟德尔又做黄色豌豆和绿色豌豆、圆粒豌豆和皱粒豌豆等的杂交实验,都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提问】怎样解释这些奇妙的现象呢?【讲述】孟德尔的推论推论一: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比如豌豆的高茎。
而子一代未表现出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比如矮茎。
推论二: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也有显性和隐性。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
用大写字母(D)来表示;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用同一字母的小写(d)来表示。
推论三:1.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比如纯种高茎,它的基因组成是DD。
纯种矮茎基因组成是dd。
2.生殖细胞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因为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中,所以Dd个体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应该是D和d。
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应该是Dd,也就是子一代的基因组成。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知道基因组成是Dd的个体性状应该是高茎。
【提问】由此可以推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是什么呢?对,应该是DD,Dd和dd。
推论四:1.基因组成是Dd的个体,虽然不表现隐性基因d控制的性状,但d不受D影响还会继续遗传下去。
也就是说基因组成是Dd的个体,可以产生含有D基因和d基因的两种生殖细胞。
2.子一代交配时,生殖细胞自由组合子一代交配携带不同基因的雌、雄生殖细胞,结合机会相等。
经过随机组合,受精卵的基因组成有三种,那就是DD,Dd和dd。
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和后代的基因组成相同。
其中,DD,Dd表现出的性状为高茎。
dd表现出的性状为矮茎,也就是高茎:矮茎=3:1,即子二代: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比例为3:1。
7.2.3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1.重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的掌握,以及遗传图解的分析方法。
2.难点:将遗传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遗传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b.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动画、图片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遗传过程。
c.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共同分析遗传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基因的隐性:指在遗传过程中,需要两个隐性基因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双眼皮与单眼皮、黑发与金发等,帮助学生理解显性与隐性基因的遗传规律。
2.讲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a.描述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强调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配对规律。
b.通过遗传图解,展示基因如何从父母传递给子女,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遗传规律。
b.新课讲解:采用讲解、举例、演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以及遗传图解的分析方法。
c.课堂实践: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遗传问题,共同解决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d.巩固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家庭成员的遗传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e.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在遗传中的重要性,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一、导入新课
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问:“为什么我们会长得像父母?这与基因有什么关系?”
二、新课讲解
1.讲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举例说明。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教版八下)教学设计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教版八下)教学设计课题---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教版八下)一、教材分析“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这一内容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和深入,是本章的难点之一。
学生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很陌生,所以,本课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分析典型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感性认识,加强合作学习,鼓励大胆猜测,在教师的帮助或引导下,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重点难点。
通过回顾一种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分别将一对基因的一条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是一对(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提出本节要研究的问题,即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
教材安排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目的是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基因有显性和隐性,基因的传递特点。
在此基础上,出示白化病患者的照片,达尔文的婚姻悲剧等,使学生了解近亲之间携带某种隐性致病基因的机会比非近亲的机会高,近亲结婚后,两个隐性致病基因结合的机会大大增加,所生子女患病的机会高,认同禁止近亲结婚。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能力目标: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逐步得出结论,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情感目标: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难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二、教学策略首先,通过回顾一种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分别将一对基因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是一对(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引出单看基因的传递过程。
教学设计方案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基因定位
利用DNA测序数据,结合生物信 息学分析方法,可以实现基因在 染色体上的精确定位,进而研究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遗传规律
。
基因突变检测
DNA测序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基 因突变,包括显性突变和隐性突 变,从而揭示基因显隐性的分子
机制。
CRISPR-Cas9技术在基因编辑中应用
基因敲除
利用CRISPR-Cas9技术,可以实现对 特定基因的敲除,从而研究该基因在 显性或隐性性状中的作用。
详细讲解基因显隐性的遗传规律,包括分 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并通过实例加 以说的实验,如豌豆 杂交实验等,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分析 基因显隐性的传递情况。
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遗传病例和农业生产实 践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基因显隐性在实际 问题中的应用。
产生新性状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产生新的性状,为 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导致遗传病
基因突变是引起人类遗传病的主要原 因之一,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等。
05
生物技术在显性隐性研究中应用
DNA测序技术在基因定位中应用
确定基因序列
通过DNA测序技术,可以准确测 定生物体的基因序列,包括显性
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序列信息。
基因修复
基因表达调控
通过CRISPR-Cas9技术,还可以实现 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研究显性基因和 隐性基因在不同表达水平下的表型效 应。
对于存在突变的显性或隐性基因, CRISPR-Cas9技术可用于修复这些突 变,恢复基因的正常功能。
生物信息学在显性隐性研究中作用
数据分析
01
生物信息学可以对大量的基因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挖掘显
01
02
03
单基因遗传病
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遵 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如白 化病、血友病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
2.掌握遗传表型的预测。
3.认识显性和隐性对基因遗传的影响。
4.了解稀有疾病和突变基因。
教学环节:1.导入(10分钟):通过呈现有关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图片或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传授(30分钟):a.介绍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概念,以及遗传表型的预测方法。
b.讲解显性和隐性对基因遗传的影响,包括显性基因的表达和隐性基因的传递方式。
c.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常见疾病的遗传方式,如血型、色盲等。
d.介绍稀有疾病和突变基因,以及对个体和人群的影响。
3.案例分析(3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不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对遗传表型的影响,并预测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
4.小组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愿者担任“家族长辈”,其他成员扮演“子代”,通过模拟基因的遗传传递,让学生亲身体验显性和隐性基因在家族中的传递情况,并讨论结果。
5.总结(10分钟):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并进行总结,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巩固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来传授知识,结合图片、案例等辅助材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2.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的传递过程,增强理解和记忆。
3.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资源:1.幻灯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具。
2.案例分析材料和小组活动指导手册。
3.白板、笔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中的模拟情景观察学生对基因显性和隐性的理解和应用。
3.课后布置作业,考察学生对基因显性和隐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1.在导入环节,可以设计更具吸引力的图片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在小组活动中,可以更好地引导讨论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3.准备丰富的案例和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基因显性和隐性的概念。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1.教材内容分析:为了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学生需充分掌握前两节《基因控制性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的内容,并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
本节课也是《人类性别遗传》学习的基础。
本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拟先用单眼皮和双眼皮这对常见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提问,引出孟德尔遗传学定律的学习,其中运用了数学上的统计原理,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从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过程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理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
在课程中穿插一个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杂种子二代将出现三种不同的基因组成。
最后回到教材提出的问题,学习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生物学现象。
此后设计了一道思考题,以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禁止近亲结婚”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这一法律条文。
2.课时安排:本节内容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
(2)理解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2)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现象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四、教学难点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
五、教学方法:讲述法、推导和实验综合使用。
六、课前准备: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制作《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多媒体课件。
八、板书设计: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显性性状————高茎--------------D————显性基因1.相对性状:2.基因隐性性状————矮茎--------------d————隐性基因3.相对性状和显隐性基因组成的对应关系DD、Dd变现显性性状dd变现隐性性状4.在Dd中,虽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会遗传下去二、禁止近亲结婚1.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2.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2.了解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能够运用遗传图解表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
3.能够运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4.学会进行简单的遗传实验,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为什么子女会与父母有这么多相似之处?”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因素的作用。
3.引入基因的概念,简要介绍基因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4.提出问题:“基因是如何控制我们的性状的?为什么有些性状在父母和子女之间表现不同?”为学生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点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我将通过以下步骤为学生讲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讲授新知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加深对基因显性和隐性关系的理解: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遗传现象案例,要求学生运用遗传图解进行分析。
2.各小组讨论案例中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并尝试解释案例中的遗传现象。
3.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和提问。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运用遗传图解、实验报告等工具,培养学生整理、表达和交流科学知识的能力。
4.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具有思考性的作业,促使学生课后巩固和拓展。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并能利用图解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逐步得出结论。
(2)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认同优生优育。
二、教学重点:1.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3.近亲结婚的危害三、教学难点:1.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及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2.近亲结婚的危害四、预习导航:1.相对性状有和之分。
豌豆的高和矮,高是显性性状,矮是隐性性状,杂交的后代只表现不表现。
2.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用D或d表示)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有或。
3.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并未受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4.我国婚姻法规定:之间禁止结婚。
五、学习过程:六、效果评价:1.下列那种性状是不能遗传的_______A.单眼皮 B. 白化病 C. 色盲 D. 伤疤2.牛的无角基因(B)对有角基因(b)为显性。
一个有角母牛和无角雄牛杂交,生了一个有角小牛,则雄牛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A. BBB. BbC. bbD. Bb或bb3.人类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c)控制的,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如果生下了一个白化病孩子,则这对夫妇及其孩子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A. CC、cc、ccB. Cc、Cc、ccC. Cc、cc、ccD. Cc、CC、cc4.豌豆属自花传粉植物,其种子颜色有黄色和绿色之分,黄色基因(Y)对绿色基因(y)为显性。
则一粒黄色豌豆(Y y)长成豆苗后,结出的种子可能是_______A. 全部为黄色B. 全部为绿色C. 黄色、绿色各占一半D. 约3/4为黄色,1/4为绿色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A. 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B. 控制人类性状的基因都是显性基因C.人体中1个显性基因和1个隐性基因成对存在时表现为显性性状D.如果无耳垂的基因组成为dd,则有耳垂的基因组成为DD或Dd6.人类的正常肤色是显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白化病是隐性性状,由基因a控制,有一对夫妇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 A和aa,问:妻子是不是白化病患者?________,他们的子女会不会患白化病?________________。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案(带)
教案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理解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2.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3.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的实例分析4.基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入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1)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存在于染色体上。
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表现在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和生理功能上,隐性基因则不表现在外部形态和生理功能上,但能遗传给后代。
(2)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这对基因分别来自父母。
当这对基因中有一个是显性基因时,生物体就会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这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才会表现出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3)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的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特点,如:单眼皮和双眼皮的遗传、植物花色的遗传等。
(4)基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基因决定生物体的遗传特征,但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生物体的表现。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4.课后作业(1)解释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
(2)举例说明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特点。
(3)分析基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评价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的理解程度。
2.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特点的掌握程度。
3.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分析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方面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7-2-3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7.2.3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课型:新授课想一想,议一议:能卷舌(假设基因组成为AA)的父亲与不能卷舌(假设基因组成为aa)的母亲,他们的基因是如何传递给子代的?请完成下图(圆圈中填写基因型,括号中填结构名):请你推测:子代中能否出现卷舌的性状?为什么?引出主题,本节课研究“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个问题。
环节一:介绍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内容1.简介孟德尔(了解生物科学史中重要的人物)孟德尔(1822.7.20-1884.1.6),奥地利生物学家。
出生于奥地利帝国西里西亚海因策道夫村,在布隆(Brunn)(今捷克的布尔诺 )的修道院担任神父,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别为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2.介绍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①纯种高豌豆与纯种矮豌豆杂交的后代怎么样?矮茎性状去哪儿了?是消失了还是隐而未现。
②将子一代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得到的子二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出现了什么情况?和学生一起探究豌豆杂交实验的内容。
调动学生的思维。
先描述实验现象,由性状表现逐步分析基因组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
3.解释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内容(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如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未表现的性状(如矮茎)叫做隐性性状。
(2)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性状和隐性之分。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
习惯上,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3)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亲代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为DD,纯种矮茎豌豆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为dd,子代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分别来自亲代双方,即Dd。
(4)子一代(Dd)的生殖细胞,有的含有D基因,有的含有d基因。
如果子一代之间相互交配,携带不同基因的雌雄生殖细胞结合机会相等,子二代决定豌豆高、矮的基因组成会有DD、Dd、dd三种,表现有高茎,也有矮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
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矿区中学李学东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4.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理解理论知识是实验的升华,实验和实践是理论的基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和基因的显隐性之间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难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三、教具准备
课件、相关图片。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显性性状—高茎……D—显性基因
1、相对性状
2、基因
隐性性状—矮茎……d—隐性基因
3、相对性状和显隐性基因组成的对应关系
DD、Dd: 表现显性性状
dd : 表现隐性性状
4、在Dd中,虽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会遗传下去。
二、禁止近亲结婚
1、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2、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