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讲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分层训练】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 大象的耳朵 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版

【分层训练】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 大象的耳朵 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版

【分层训练】第19课 大象的耳朵 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完成用时(分钟):__________【基础巩固篇】一、连一连。

dā shù gān fán wǔ竖 耷 烦 舞 竿二、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天太热了,他始终用扇.(sh ān sh àn )子扇.(sh ān sh àn )风。

(2)他们好像商量 好像(s ì sh ì)的,说出的话是那么相像(s ì sh ì)。

三、读拼音,写词语。

shàn zi kuài màn yù dào tù ziān quán gēn běn tòng kǔ zuì hǎo四、辨字组词。

慢( ) 兔( ) 根( ) 痛( ) 漫( ) 免( ) 跟( ) 病( )五、照样子,写一写。

例:之---遇(遇到)忄--()()木--()()宀--()()疒--()()六、填写合适的量词。

一()竹竿一()耳朵一()魔窟一()扇子一()浴室一()浴罩一()明灯一()沟渠七、选词填空。

经常平常①________放学都是爸爸接我回家,今日怎么是妈妈呢?②大象的耳朵孔里,________有小虫飞进去。

像象①大________的耳朵________扇子一样。

观赏观看②我们来到小池塘边,________那群可爱的小蝌蚪。

③同学们来到花园________盛开的玫瑰。

【力量提升篇】一、读《大象的耳朵》,填空。

1.当大象知道了自己耳朵的作用后,他会想:。

2.其次天,大象又遇到了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等小动物后,他会对他们说:。

3.“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这句话的意思是()A.别人说的话都是错的,我们要信任自己的所见,不要听别人的话。

B.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要信任自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19课皇帝的新装(分层作业解析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19课皇帝的新装(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19课《皇帝的新装》分层作业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阿谀.(yú)附和.(hè)陛.下(bì)B.称.赞(chēnɡ)称.职(chènɡ)滑稽.(jī)C.钦.差(qīn)炫.耀(xuàn)爵.位(jué)D.御聘.(pìn)愚蠢.(chǔn)呈.报(chénɡ)【答案】B【解析】“称职”中的“称”读作chè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相形见拙穿流不息申张正义B.微不足道随声附和惊慌失错C.再接再厉栩栩如生截然不同D.杳无音信礼上往来气势汹汹【答案】C【解析】A项,“拙”应为“绌”,“穿”应为“川”,“申”应为“伸”;B项,“错”应为“措”;D项,“上”应为“尚”。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B.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C.是微信转账?还是支付宝付款?他拿不定主意。

D. 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的代表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答案】B【解析】A.“皇帝说”位于中间,后面的冒号应为逗号。

C.选择问句,一般只在最后一个问句后用问号,故“是微信转账”后的问号应为逗号。

D.“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是作品,引号全应为书名号。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A.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声附和....,纷纷表示赞同。

B.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莫言火了,莫言的书也火了,所有的书店,凡是跟莫言有关的书都被抢购一空,这真是骇人听闻....。

C.大熊猫顽皮可爱,不仅令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就连一向严肃的大人们也忍俊不禁....。

D.一阵雷雨过后,从树枝上落下了一只鸟儿,然而,它已经不可救药....一动不动了。

【答案】C【解析】A.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枣儿》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枣儿》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枣儿》课后练习题(附答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翘.()首踌.()躇.()咀.()嚼.()囫.()囵.()吞枣2、选择(1)一枣树上结了数不完枣儿。

(A颗B棵)(2)老人将枣儿塞进孩子嘴里。

(Asāi B sè)3、下列关于《枣儿》剧本的思想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B、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C、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D、剧本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旧两种时代,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

4、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在剧中未出场,他们对于表现剧本的主题思想有什么作用?能力提高阅读“老人回吧,回去等你爹。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

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回答问题。

1、品味小男孩的语言,说说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2、“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做什么?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3、“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言外之意吗?4、“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

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联系全剧,说说这样的结尾的表达效果。

5、在你身边有类似剧中的孤独的老人和小孩吗?如果有,你想为他们做点什么?答案:1、qiáo chóu chújǔjuéhúlún2、(1)B A (2)A3、D4、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了新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分层作业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19课《苏州园林》分层作业基础巩固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①(A.俯仰生姿B.恹恹欲睡)。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案。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xún()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②(A.栩栩如生B.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bàng()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栽.( )种②盘曲嶙xún( )③砖砌.( )④无所依bàng(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①②(3)请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与前面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一朵鲜花点缀不了绚丽的春天,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答案】(1)zāi 峋qì傍(2)A B(3)例句:一块碎石组成不了雄壮的山川/一滴水珠汇聚不了辽阔的海洋【解析】(1)考查汉字字音和字形的识记。

根据平时的积累和词语的意思识记。

①栽种:种植(花草树木等)。

读作:zāi zhòng。

②盘曲嶙峋:形容山石峻峭、重叠、突兀的样子。

③砌:建筑时垒砖石,用泥灰等黏合。

读作:qì。

④无所依傍: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意思。

(2)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结合词语的意思和具体语境分析。

①俯仰生姿:意思是高矮错落有致,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皇帝的新装》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皇帝的新装》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皇帝的新装》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双基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附和.(hè)滑稽.(jì)钦.差(qīn)陛.下(bì)B.赏赐.(sì)头衔.(xián)爵.士(jué)花纹.(wén)C.炫耀.(yào)愚蠢.(chǔn)妥.当(tuǒ)呈.报(chénɡ)D.系.上(jì)勋.章(xūn)更.衣(ɡēnɡ)称.职(chènɡ)2.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1)“这布是华丽的!精至的!无双的!”()(2)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幅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3)他们装作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栽了一阵子。

()(4)头一天夜晚,两个骗子整夜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腊烛。

()3.仿写。

例句: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仿句:他既不,也不,也不喜欢——除非。

4.综合性学习。

2013年是安徒生诞生208周年,你们班要举办一次纪念活动,纪念这位给一代又一代儿童带来感动和快乐的童话巨人。

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

(1)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确定一个主题。

答:(2)围绕你所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答:二、课内阅读阅读“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至结尾,回答5~8题。

5.从故事情节发展过程看,这部分是情节的部分。

6.“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一句中“这样的称赞”指的是什么?答:7.“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一句中“天真”的含义是什么?答:8.“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那他为什么还要摆出“更骄傲的神气”?答:三、美文品析阅读下面的童话,完成9~13题。

神气的小雨滴“哗啦哗啦!”小雨滴轻轻地敲打着画家的门,对画家说:“我是一滴神气的小雨滴,这个世界没我可不行。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19课牧场之国 2课时 分层作业 有答案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19课牧场之国 2课时 分层作业 有答案

第19课牧场之国第一课时分层作业【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C项有误。

“黏胶”的读音为nián jiāo。

2.门铃铃铛恢复踢球牲畜玲珑挡住诙谐警惕性别【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铃:铃声、风铃;玲:玲琅、玲玎。

铛:钉铛、铛头;挡:阻挡、挡风。

恢:天网恢恢、恢拓;诙:诙言、嘲诙。

踢:踢腿、踢倒;惕:惕虑、惕厉。

牲:牲口、牺牲;性:天性、任性。

3.静寂寂静平静安静宁静【详解】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静寂:形容安静到了极点。

寂静:指没有声音;安静,很静。

平静:没有外界的骚扰,没有动荡;心情平和安静。

安静:本来有声音,现在没有声音。

宁静:指平静、安静;清静寡欲,不慕荣利。

4.悠然自得辽阔无垠默默无言【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所给词语的释义写出相应词语的能力。

根据平时的学习与积累,结合所给释义写出词语即可。

这三个词语都是课文中的词语,答题时要熟悉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悠然自得”指闲适从容。

“辽阔无垠”指非常广阔,看不到边界。

“默默无言”指不说话。

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词语的积累,灵活运用。

5.汽车、火车开往城市。

路边的花草向我招手。

难道骏马不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吗?【详解】1.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

缩句步骤: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第三,检查对错优劣。

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

本句中主语是“汽车、火车”,谓语是“开往”,宾语是“城市”。

2.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第19课苏州园林(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分层作业一、积累与运用1.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2)题。

(5分)假山的堆叠,或者是重峦叠zhàng,或者是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使游览者觉得身在山间。

河道上安排的桥梁一座一个样,决不léi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丘壑.( ) 池沼.( ) 砌.齐整( )(2)根据拼音写汉字。

重峦叠zhànɡ( ) léi( )同【答案】(1)hèzhǎo qì(2)嶂雷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篇文章的构思十分精巧,真是别具匠心....,值得我们借鉴。

B.工人们自出心裁....,设计出的服装很富有时代特色,受到顾客的一致好评。

C.农民种庄稼也要因地制宜....,才能保证有个好收成。

D.校园里的松柏修剪得俯仰生姿....、整齐划一,像一排排士兵坚守着阵地。

【答案】D【解析】“俯仰生姿”形容高树与低树相间,互相映衬,富有情致。

与句中“整齐划一”正好相反,不符合语境3对下列句子说明方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A.数据显示,我国超2亿人存在睡眠问题或睡眠障碍症,其中失眠最常见,失眠重度患者超六成为90后。

(列数字)B.中国园林的景物主要模仿自然而成,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天然的景色,即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引资料)C.在各地年画中,以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和四川绵竹年画最负盛名。

(举例子)D.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分类别)【答案】D【解析】D项,应为举例子。

4.下列选项中,与文段结尾处“旗展五星光日月”对仗最为工稳的一项是(2分)()10月1日凌晨五时许,我走进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令我感觉分外肃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枣儿》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枣儿》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枣
儿》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在《枣儿》剧本中,童谣是一个重要的元素。

它在剧本的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但是表达方式不同,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在剧本的开头,童谣是作为一个引子,引出了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它让观众进入了故事的氛围,感受到了乡村的生活和情感。

而在剧本的结尾,童谣则是作为一个回忆和告别的象征。

它让观众回忆起整个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

两次出现时的表达效果不同,但都起到了一个情感的点睛作用,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了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课文以一首富有民间特色的童谣开头,表达了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

这种形式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

结尾也使用了这首童谣,但情境有所变化,从幕后变为前台,从哼唱变成呼喊,从没人回应变为“响起无数个童
声呼唤声”。

这不仅与开头相呼应,还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内涵。

现实生活中,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经济发展不平衡、家庭结构变化、城市化进程等等。

对于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关怀。

同时,也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加强社会保障、完善家庭教育等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为缓解这种现象做出贡献。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青山不老》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青山不老》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青山不老》课后作业及答案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肆虐.(yuè)归宿.(sù)B.盘踞.(jù)擎.(jìng)着C.险恶.(wù)栽.(zāi)树D.铁锹.(qiāo)卷.(juǎn)起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同舟()番()次不()不()()()同辉1.画“”词语的意思:。

2.像画“”这样的ABAC式词语,请再写出三个:、、 .3.形容“很多次”的词语是,请用这个词语一个句子: .三、写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

A.解释说明B.转折C.递进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3.他不喜欢乘马车游公园——除非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为绿树提供了,而绿树,它们的关系是的,正如老人和的关系一样。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实际上还包含着。

3.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青山是不会老的”是全文的中心句,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五、实践活动。

如果班长请你出一期关于文中这位种树老人的板报,你会怎样介绍老人的事迹?配上怎样的插图?(提示:介绍时可以从“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等角度入手)参考答案一、D二、风雨三五紧慢日月1.比喻互相支持、帮助,共度危难2.示例:自由自在无边无际十全十美3.三番五次示例:妈妈三番五次地叮嘱我,过马路要注意安全三、1.C 2.A 3.B四、1.成长所需的养料扎根黄土,使黄土不再流失互相依存,不可分割青山2.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3.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子孙后代的精神,所以说“青山不老”。

人教(2019)生物高考复习分层训练:第19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人教(2019)生物高考复习分层训练:第19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人教(2019)生物高考复习分层训练第19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组基础巩固练1.下列有关首次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的科学家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因其观察到肺炎链球菌存在转化现象,且“转化因子”不是蛋白质B.格里菲思,因其发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培养基中会出现S型细菌菌落C.艾弗里,因其发现肺炎链球菌可以在小鼠体外发生转化的“转化因子”是DNAD.艾弗里,因其发现S型细菌的DNA能使死亡的R型细菌转化为活的S型细菌【答案】C【解析】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证明这种转化因子是DNA,也没有证明“转化因子”不是蛋白质,A错误;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发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培养基中会出现S型细菌菌落,B错误;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发现了肺炎链球菌可以在小鼠体外发生转化的“转化因子”是DNA,C正确;死亡的R型菌不能转化为活的S型细菌,D错误。

2.S型肺炎链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属于基因突变B.S型细菌与R型细菌在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S型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C.肺炎链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D.高温处理过的S型细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答案】B【解析】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S型细菌与R型细菌在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S型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可以形成光滑的菌落,B正确;肺炎链球菌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错误;高温处理过的S型细菌蛋白质变性时肽键不断裂,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

第19课《牧场之国》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第19课《牧场之国》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第19课《牧场之国》课时练习题(含答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牧场之国》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带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毛毡(zān)牲畜(chù)B.吆喝(yāo)牛犊(dú)C.哞哞(mū)膘肥体壮(piāo)D.呼噜(lú)公爵(jué)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窗帘阻当沉睡丝绒B.灯塔赞许恢复牲畜C.俊马仪态运河操纵D.垫子铃铛远跳沉寂3.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是()A.埃及B.威尼斯C.荷兰D.中国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上课的时候就是爱涂涂抹抹,画点儿什么。

B.历史上,王懿荣是第一个研究和发现甲骨文的人。

C.《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D.我家有一只全身乌黑的小花猫。

5.对下面这段话的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非洲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因气候、文化等因素,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习惯,在非洲原产的香料、水果与蔬菜较多,且品种多样,所以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将许多食品混合在一起的烹饪方法。

A.非洲的气候文化B.非洲独特的饮食习惯C.非洲的香料水果与蔬菜D.非洲形成的烹饪方法。

6.辨字组词。

镶( ) 膘( ) 垠( ) 低( )壤( ) 漂( ) 根( ) 底( )挡( ) 骏( ) 漆( ) 驰( )铛( ) 俊( ) 膝( ) 池( )7.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 )的野草___( )地呼噜( )的猪群( )地欣赏( )的光芒___( )地行驶8.给下列词语写出合适的近义词。

专注──( ) 仪态──( ) 端庄──( )无垠──( ) 安闲──( ) 欣赏──( )悠悠自得──(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缩句)_________________(2)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仿写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3)骏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海滨小城》课后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海滨小城》课后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9《海滨小城》课后习题及答案【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用部首查字法查下面的字“靠”查()部再查()画共()画组词()“除”查()部再查()画共()画第9笔是()“遍”查()部再查()画共()画第5笔是()二、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三、课文整体梳理这篇课文分、两部分,是按照顺序写的。

第一部分写了、、的景色;第二部分描写了、的景色。

四、重点段落品析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凤凰树开了花,开的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

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是榕树。

一棵棵榕树就像撑开的一顶顶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1、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再回答问题。

(1)从这一段的中心句,可以看出庭院的特点是。

(2)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这个庭院的特点()A、第1句B、只有第2句C、第2、3、4句D、第1、2、3、4句(3)朗读第3句话时,哪个词语要读重音?(4)第4句是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了“红云”?()A、凤凰树的枝叶B、凤凰树的花C、小城D、火烧云(5)“开得那么热闹”中的“热闹”,意思是凤凰花。

2、仔细阅读第2 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棵棵的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这句话,再回答问题:(1)把这句话缩到最简:(2)“一棵棵”“一顶顶”可以换成“一棵”“一顶”吗?为什么?3、“撑开的绿绒大伞”写出了榕树的几个特点,下面哪一个不是它所描写的特点?()A、数量多B、颜色绿C、树冠大D、形状像一把撑开的伞思维创新大拓展五、你的家乡有什么美景?用几句话写下来。

答案:一、“靠”查(非)部再查(7)画共(12 )画组词(依靠)“除”查(阝)部再查(7 )共(9 )画第9笔是(点)“遍”查(辶)部再查(9 )共(12 )画第5笔是(竖)二、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 登勃朗峰》练习(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 登勃朗峰》练习(含答案解析)

19.*登勃朗峰A组1.根据拼音写汉字。

yì()日suì()道俯kàn()qióng()顶ái ái()()白雪dòu()留wǔ()媚浮zào()颠bǒ() 络yì()不绝轻歌màn()舞纷至tà()来和颜yuè()色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陡峭蔓延浮躁一如即往B.打嗝巍峨颠簸和颜悦色C.俯瞰敏捷敞篷名幅其实D.干脆棕色焦炙纷至踏来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工厂里举办周末晚会,中老年职工和青年们一起轻歌曼舞....,共度良宵。

B.辩论赛上,李明引经据典,夸夸其谈....,最终毫无悬念地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C.在沪上各大加油站,进出车辆络绎不绝....,每到高峰时间,还需排队入场。

D.两个星期来形势的发展真如天际风云,瞬息万变....,表现了一个历史转折时期特有的复杂关系。

4.下列短语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________,婉约________,粗犷________,细腻_______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A.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若大江东去B.若大江东去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C.如小桥流水似风拂杨柳若大江东去如旭日喷薄D.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若大江东去B组5.比较下面两句话的表达效果,说说课文中的原句好在哪里。

并在文章中再找一句能体现这种效果的句子。

A.我们拾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髙,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B.我们沿着台阶慢慢地往上爬,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2分)A.颦蹙.(cù) 静穆.(mù) 解.数(jié) 花鬘.(mán)B.粲.然(càn) 星宿.(sù) 斗薮.(sŏu) 嗔.视(chēn)C.婉.转(wăn) 气氛.(fèn) 雏.凤(chú) 妥帖.(tiè)D.蠕.动(rú) 端凝.(níng) 供.养(gòng) 惆.怅(chóu)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离合悲欢变换多姿张目嗔视静穆庄严B.举手投足尽态极妍叱吒风云息息相通C.笑颊粲然细腻妥帖高视阔步点额抚臂D.浑身解数本色当行低回婉转疾走惊跃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色行当: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B.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妍:美丽。

C.息息相通:比喻关系密切。

息息:休息。

D.惊鸿:惊飞的鸿,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4.揣摩语言环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横线上。

(4分)(1)传达描绘模拟点染A.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写出一首长诗,来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B.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色彩,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2)说明说出阐述赞美A.我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内行地她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是怎样地“本色当行?。

B.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我心中所感受的飞动的“美”!5.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如同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惊喜,但是除了咿哑之外,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但是,朋友,A.难道我就不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B.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C.难道我就不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D.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6.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皇帝的新装》课后练习解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皇帝的新装》课后练习解析

《皇帝的新装》课后练习解析一、阅读这篇童话,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2.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

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设题意图:培养学生阅读中迅速找出关键语句和概括内容要点,从而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的能力。

第1小题可先勾画出在“新装”面前皇帝、大臣以及老百姓的语言和表现,然后再概括。

第2小题意在让学生在第1小题基础上作进一步思考、概括,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现实教育意义。

参考答案:第1题参考“问题研究②”;第2题,“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

如果让“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为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二、阅读下面描写皇帝的爱好和心理活动的句子,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2.“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皇帝想。

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

(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3.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想象一下这个皇帝回到宫里会采取什么行动。

)设题意图:意在引导学生从课文里有关皇帝的语句中,比较深入地理解和把握皇帝这一人物形象。

解题思路:第1小题的句子,点出皇帝爱慕虚荣,生活奢糜,是故事的引子。

第2小题从上下文中寻求答案。

第3小题,皇帝的心理活动,依然是虚荣的继续。

三年级下册语文分层作业 第19课剃头大师基础练习A版(部编版,有答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分层作业    第19课剃头大师基础练习A版(部编版,有答案)

第19课剃头大师基础练习A版一、生字组词表biǎo(表兄、表弟、表示、手表)胆dǎn(胆小、胆量、胆子、提心吊胆)鬼guǐ(鬼怪、鬼子、魔鬼、小鬼)理lǐ(理发、理由、整理、道理)夺duó(抢夺、夺走、争夺、夺门而逃)骂mà(责骂、打骂、骂人、叫骂)仇chóu(报仇、仇人、仇视、仇家)差chà(差别、相差、差等、差了点)付fù(付钱、支付、付款、一付手套)倍bèi(双倍、成倍、加倍、精神百倍)虽suī(虽然、虽说、虽则、虽复)件jiàn(文件、软件、条件、事件)二、易错字“表”的上部是三横一短竖,不要把竖画写成竖撇一笔拉通。

“鬼”的首笔是短撇,不要写成刀字头;竖弯钩里面是撇折、点,不要写成点。

“差”上部是三横加竖撇,注意和“表”字区别;下面是“工”,不要写成“王”。

“倍”左边是单人旁,不要写成双人旁;右下部是“口”,不要多加一横写成“音”。

三、多音字处chǔ(处理)chù(到处)折zhé(折磨)zhē(折腾)shé(折本)仇chóu(仇人)qiú(姓仇)四、近义词抗议——抗争锃亮——闪亮摆布——操纵折磨——煎熬央求——恳求处置——处理天分——天资清除——消除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五、反义词胆小——勇敢抗议——遵守痛苦——快乐折磨——享受倒霉——幸运被迫——自愿坑坑洼洼——平平坦坦五、课文主题本文讲描述了小沙怕去理发店剃头而央求我为他剪头发,结果剪成梯田样,最后被迫剃成光头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快乐的怀念,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六、句子解析1.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否则,小沙准会夺门而逃。

夺门而逃:表现出小沙一进理发店就小沙十分慌张的样子,甚至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逃跑。

作者通过对姑父的“押”“执”“监督”动作描写,衬托出小沙害怕剃头的程度。

2.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 19 枣儿(分层作业)(解析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9  枣儿(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19课《枣儿》分层作业▲字音字形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蜷.(quán)伏簇.(zú)新断壁残垣.(gèn)吹毛求疵.(cí)B.阴霾.(mái)诘.(jí)难呱.(guā)呱坠地味同嚼.(jué)蜡C.看.(kān)护号.(háo)啕浑身解.(xiè)数不可限量.(liáng)D.凫.(fú)水趱.(zǎn)行文采藻.(zǎo)饰销声匿.(nì)迹【答案】D【解析】A.簇(cù)新、断壁残垣(yuán)、吹毛求疵(cī);B.味同嚼(jiáo)蜡、诘(jí)难、呱(ɡū)呱坠地;C.不可限量的“量”是第四声;故选D。

▲词语达标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时晨翘首远望踌躇满志B.蹲坑心事重重喃喃自语C.算褂津津有味喜出望外D.拉勾垂头丧气囫囵吞枣【答案】B【解析】A.晨——辰;C.褂——卦;D.勾——钩。

故选B。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只是一些粗茶淡饭,李先生依然津津有味....地吃着。

B.每天下夜班后,他总是蹑手蹑脚....走进家门,生怕吵醒了妻子和女儿。

C.小张今天下午才收到了他盼望已久的足球票,真叫他喜出望外....。

D.他卡车的轮胎故障,修车师傅推荐他三个价位的轮胎,无可奈何....,让他选择了中间价位的轮胎。

【答案】D【解析】D.无可奈何指没有一点办法,只好这样了。

不符合语境,故选D。

▲文学常识达标4.孙鸿,当代家。

其作品《》曾经荣获1999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并囊括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

剧作枣儿▲文体知识达标5.人物与人物冲突包括、、。

【答案】利益冲突性格冲突文化认知冲突6.人与环境冲突包括:、。

【答案】人与自然环境冲突人与社会环境冲突▲修辞达标7.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第19课 父爱之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双减分层作业 含答案

第19课 父爱之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双减分层作业 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双减分层作业第十九课父爱之舟基础达标一、在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打“√”。

枇杷.(pa ba)客栈.(zàn zhàn)偏僻.(bì pì)高跷.(qiāo qiào)兼.(qiān jiān)职落榜.(bàng bǎng)二、读拼音,写词语。

1.父亲送我去bào kǎo()学校和上学都不住旅店,而是住在小yú chuán()上。

2.我因为意识到考试的重要性,所以没有时间去lǐnɡ lüè()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yì jìnɡ()。

3.厦门实验小学的学生bì yè()后,将会有一个漫长的暑假。

4.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chōu xiànɡ()美的qǐ dí()者吧!三、下列每组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茧子庙会春蚕客践恍恍惚惚B.高跷主席不屑冤枉恋恋不舍C.启迪嫁妆上邀恍惚摇撸四、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心疼()艰难()偏僻()朦胧()节省()炎热()五、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启迪()偏僻()心疼()唯一()艰难()嘲笑()六、词语积累与运用。

(1)“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朦胧”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用文中表示“多”的四字词语填空。

春节期间,浙江横店的庙会上______(形容人多),卖小吃的_______(形容卖小吃的多),_________(形容样式多)的糖果点心馋得我们直流口水。

爸爸给我买了一个万花筒,里面有________(形容变化方式多)的图案。

七、读句子,回答问题。

1.“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吵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这句话中的“新滋味”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惟一的法宝就是考试,从未落过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分层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100分)1.下列有关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三个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三个过程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B.三个过程都属于“中心法则”的内容C.三个过程都可发生在细胞生物中D.三个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解析DNA复制时,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有A—T、G—C、T—A、C—G,转录时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有A—U、G—C、T—A、C—G,翻译时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有A—U、G—C、U—A、C—G,A错误。

中心法则的内容:,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三个过程都属于“中心法则”的内容,B正确。

不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都可进行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三个过程,C正确。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三个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答案 A2.如图为某细胞内基因表达的调控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不能表示蓝藻基因表达过程B.RNA聚合酶与mRNA结合启动过程①C.过程②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过程②短时间内能合成较多的肽链解析题图中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因此不能表示原核生物(如蓝藻)基因表达的过程,A正确;RNA聚合酶与DNA的特定位点结合,启动DNA的转录过程,B错误;翻译过程(②)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一条RNA链上有多个核糖体,这样在短时间内能合成较多的肽链,D正确。

答案 B3.(2016·山西康杰中学等四校联考)下图表示生物界完整的中心法则,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②③过程都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且均可在乳酸菌、酵母菌、线粒体、叶绿体中进行B.上述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中②不同于③的碱基配对方式为T-AC.在蓝藻细胞中,②③过程可在细胞同一区域同时发生D.④⑤过程发生在某些病毒体内解析④⑤过程是某些病毒具备的遗传信息传递途径,但该途径必须发生于寄主细胞而不是病毒体内。

答案 D4.(2016·齐鲁名校协作体联考)下图是有关DNA分子的复制、基因的表达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乙、丙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内B.甲、乙两过程需要酶的催化,丙过程不需要酶的催化C.甲、乙、丙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甲、乙、丙过程所需原料依次是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氨基酸解析由图分析可知甲是以两条链为模板,所以甲是复制,乙是以一条链为模板,说明是转录,丙是翻译。

DNA复制和转录都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内,A错误;翻译过程也需要酶,B错误;在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只是不完全相同,C正确;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转录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D错误。

答案 C5.(经典题)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表现的流程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B.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形成的蛋白质不一定会改变C.②过程中需要多种转运RNA,转运RNA不同,所搬运的氨基酸也不相同D.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使结构蛋白发生变化所致解析不同的tRNA有可能搬运相同的氨基酸。

答案 C6.下列有关人体细胞中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分布于细胞核、线粒体,只有核中的基因能决定性状B.环境也能影响性状表现,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决定和影响多种性状D.一条染色体上分布有许多基因,可决定和影响人体的多种性状表现解析基因分布于人体的细胞核、线粒体,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均能控制生物性状,A错误。

性状是由环境和基因共同决定的,B正确。

性状可由一个或多个基因共同决定,有些基因可决定多种性状,C正确。

一条染色体上含一个或两个DNA,一个DNA上含有多种基因,可决定人体多种性状,D正确。

答案 A7.(经典题)已知图甲中g与图乙中的“物质X”为同一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f代表染色体,则e能被染成绿色,将其彻底水解可得[a]磷酸、[b]碱基和[c]三种小分子物质,e的空间结构一般表现为。

(2)若f代表一种细胞器,且是合成物质X的场所,则f是。

在图乙的④过程中,所需的转运工具是,其具体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真核细胞中,⑤和①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原核生物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途径包括(用图乙中的标号表示)。

(4)图乙中需要4种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并且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A-T、U -A、G-C、C-G的过程是(用图乙中的标号表示)。

答案(1)甲基绿脱氧核糖规则的双螺旋结构(2)核糖体转运RNA (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3)细胞核⑤①④(4)②1.(经典题)经过对某生物体内的核酸成分的化学分析得知,该生物体内的核酸中,嘌呤占58%,嘧啶占42%,由此可以判断()A.此生物体内的核酸一定是DNAB.该生物一定不含DNA而只含RNAC.若此生物只含DNA,则一定是单链的D.若此生物含DNA,则一定是双链的解析因该生物核酸中嘌呤数和嘧啶数不等,故可能是只含有RNA,或同时含有DNA和RNA,或只含单链DNA。

答案 C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核基因的结构、复制和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内能与腺嘌呤配对的碱基有2种B.基因的复制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全保留复制C.具有催化功能的转录产物不应含有密码子D.翻译过程中每种氨基酸都能被多种tRNA所搬运解析真核细胞核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DNA分子中能与腺嘌呤配对的碱基只有胸腺嘧啶,A项错误。

基因的复制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B项错误。

具有催化功能的转录产物应为酶,不作为翻译的模板(mRNA),故不应含密码子,C项正确。

因某些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只有一种,故而对应的反密码子也只有一种,即对应的tRNA只有一种,D项错误。

答案 C3.(2016·大连重点中学联考)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tRNA识别其转运的氨基酸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实现的B.真核生物大部分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C.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转录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D.并不是所有的RNA分子都可以翻译成蛋白质解析tRNA的一端是反密码子,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密码子配对,另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不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来识别氨基酸,A错误;真核生物的DNA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还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转录的产物之一是mRNA,B正确;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人体不同组织细胞中合成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所以相同的DNA进行转录的起始点也不完全相同,C正确;mRNA可以作为翻译的直接模板,tRNA是运输氨基酸的工具,rRNA是核糖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D正确。

答案 A4.(2016·湖南株洲质检)下图为基因表达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DNA,其双链均可作为②的转录模板B.②上有n个碱基,则新形成的肽链含有n-1个肽键C.③是核糖体,翻译过程③将由3′向5′方向移动D.④是tRNA,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解析①是DNA,其一条链作为②的转录模板,A错误;②上有n个碱基,则新形成的肽链最多含有n3-1个肽键,B错误;③是核糖体,翻译过程将由5′向3′方向移动,C错误;④是tRNA,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D正确。

答案 D5.(2016·河北三市联考)下图1中m、n、l表示哺乳动物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三个基因,a、b为基因的间隔序列;图2为l基因进行的某种生理过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1中a、b、m、n、l都具有遗传效应,都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B.图2中甲为DNA聚合酶,丙中所含的五碳糖是核糖C.若丙中(A+U)占36%,则丙对应的乙片段中G占32%D.m、n、l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表达情况可能不同解析a、b是基因的间隔序列,没有遗传效应;图2表示基因的转录过程,甲为RNA聚合酶,丙是RNA,含有核糖;若丙中A+U占36%,则片段乙中T+A占该链的36%,G+C占64%,但无法确定G在该链中占多少;由于细胞分化,不同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m、n、l基因在不同细胞中表达的情况可能不同。

答案 D6.(2016·大连重点中学联考)真核生物细胞内存在着种类繁多、长度为21~23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简称miR),它们能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形成局部双链。

由此可以推断这些miR抑制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是()A.阻断rRNA装配成核糖体B.妨碍双链DNA分子的解旋C.干扰tRNA识别密码子D.影响RNA分子的远距离转运解析根据题意分析,miR可以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互补,形成局部双链,这样mRNA就无法与核糖体结合,也就无法与t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了。

答案 C7.(经典题)下列与图示内容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图一的③中A占23%,U占25%,则相应的双链DNA片段中A占24%B.正常情况下,图三所示过程可在动植物细胞中发生的是⑨⑩⑬C.劳氏肉瘤病毒存在催化⑪过程的酶D.图二所示过程相当于图三的⑬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解析图二所示过程为“翻译”,相当于图三的⑬过程,该过程不需RNA聚合酶催化。

答案 D8.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 ℃,将孵化后4~7 d的长翅果蝇放在35~37 ℃的环境中处理6~24 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雌雄均有),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交配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1)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催化的反应,据此你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实验说明影响表现型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只残翅雄果蝇,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案来确定它的基因型。

①该实验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a.若,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b.若后代均表现为长翅,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c.若后代有的表现为长翅,有的表现为残翅,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

答案(1)温度影响与翅发育有关的酶的合成和活性,但不改变遗传物质(2)基因组成(基因型)、环境(3)①让该只残翅雄果蝇与多只正常发育的残翅雌果蝇交配,孵化的幼虫在正常的温度环境中培养,观察后代的表现型②后代均表现为残翅AA A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