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手”教学设计
2024年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手》
2024年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手》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手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能够理解手的重要性和作用。
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手的力量和灵活性。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手部模型或图片。
2.讲台准备黑板和彩色粉笔。
3.学生准备好奇心和参与度。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1.教师向学生展示手部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手是什么?手有什么作用?
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他们对手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
1.通过引入部分,教师向学生介绍手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手指、掌心、指甲等。
2.让学生自己触摸自己的手,感受手的温暖和柔软。
3.通过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手势动作,让他们体会手的灵活性和力量。
第三步:实践
1.让学生分组进行小活动:用手做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比如折纸飞机、剪纸等。
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生活中,我们为什么需要手?手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四、巩固拓展
1.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找出与手有关的事物并描述其作用。
2.让学生设计一些新颖的玩具或工具,强调手的使用。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手,并时刻关注手的健康。
五、作业
1.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交流手的重要性及保护方法。
2.让学生绘制一幅关于手的画,并写下心得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于手的认识和感悟将会更深刻,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和保护自己的手。
希望学生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始终珍惜和爱护这双陪伴他们走过每一天的小手。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设计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设计《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品味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多角度地理解课文主旨,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弱者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1、多角度地理解课文主旨。
2、学习欣赏文章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假设有一天,我们这双明亮的眼睛消失了,由一个正常人变成了盲人,生活将会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试着来体验一下盲人的生活吧!请同学们一起把眼睛闭上,不要出声,心要静,按照我的要求来做,当我宣布结束时,你才能睁开眼睛。
先来听一小段话:光明消失了,你的眼前只有黑暗,黑暗,无止境的黑暗……你是一个每天都看不见光亮,看不见色彩的盲人……现在请你从书包里拿出数学书,请某某同学把你的数学书拿上来给我。
好,请慢慢地睁开你的双眼,谁先来说说你刚才的感受?二、朗读体验、探究感知1、我们仅仅做了一分钟的盲人,就已经感受到盲人生活的不便和痛苦。
那么,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盲孩子,他的`生活是不是就这样痛苦呢?在他的世界里,他生活得怎么样呢?由此引出文章的情节: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给盲孩子带来了快乐、温暖→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爱使盲孩子得到光明。
2、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盲孩子的快乐?请默读全文,用铅笔把这些语句划出来。
再分小组讨论:这些描写盲孩子快乐的语句,你认为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3、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词语或语句用得好?为什么好?(如:叠词、短句、有象征意义、节奏感强、画面和意境美)4、当堂背诵美句。
三、深入领悟形象,把握主题。
1、同学们品味了美的语言,美的情境,体验了快乐的情感。
面对盲孩子、影子和萤火虫这些形象,你的内心一定很不平静。
下面请同学们按“对着,我想说”这样的句式说话,说说你内心的感受。
2、除了对着作品中的形象外,对着自己,对着大家,你又想说什么?3、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了解了文章的主题。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我有一双小巧手 全国通用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我有一双小巧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手的基本构造与主要功能。
2.培养学生认识生活中许多工作与创作都需要用到双手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使用手的能力,加深对手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手的基本构造与主要功能。
2.培养学生认识生活中许多工作与创作都需要用到双手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1.实物模型:展示手的基本构造与功能。
2.PPT 课件:提供丰富多彩的图像信息。
3.导线、灯泡等实物:手工制作电路模型。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手的基本构造与功能,让他们观察自己和同桌的手,并交流彼此的感受与体会。
2. 理论教学教师利用 PPT 课件对手的基本构造、主要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行详细讲解和解说,并且重点让学生理解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使用方式。
3. 实践课程步骤 1:手工制作电路模型学生将面包板、电线、电源等实物组合成简单电路模型,让学生在制作中感受到双手的作用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步骤 2:做手工学生进行手工活动,比如编织、刺绣、描绘等,让学生掌握基本手性技能并体验到手工制作的乐趣。
4. 总结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同桌交流,总结手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手工习惯。
五、教学评估1.学生能够详细讲述手的基本构造和主要功能,并且理解手在生活中的作用。
2.学生能够使用手跟随教师指示进行简单电路的制作。
3.学生制作出的手工作品达到一定的成果。
六、拓展延伸1.利用手工制作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其他常用设施的构造和使用方式,例如机器、交通工具等等。
2.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手工制作,并在学校、社区或家庭内展示他们的成果。
七、教学思考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结合了理论讲解和实践模型,旨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手的重要性和使用方式。
同时,制定了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评估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将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分类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识字二·日月明》优秀教学设计
《识字二·日月明》优秀教学设计《识字二·日月明》优秀教学设计【教材简说】《日月明》是一篇识字韵文,它通过韵文的形式揭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从教材编排的体系看,本单元之前的象形识字课显然已作了很好的铺垫。
几个句意的理解完全可以通过会意字的特点进行分析。
本课的韵文语言简洁、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十分适合孩子朗读,便于诵读记忆。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语境中识得13个生字,会写“力、手、水”3个字,重点指导“钩”这个笔画。
能正确、流利朗读韵文。
) 2、过程与方法:自主选择中发现领悟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养成初步的认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对汉字的造字法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认字能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回顾,谈话揭题1、以前我们学过了象形字,谁来举例说说象形字有什么特点?2、我们中国的汉字非常有意思,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个很有趣的汉字。
出示:明、鲜、尘、尖、灭、男、休、看、林、森、众3、有谁认识这些汉字?你曾在哪儿见过它?4、仔细看看,谁能发现这些汉字有什么特点?3、是呀,这些汉字有的是由两个不同的字组成的,有的是由两个或三个相同的字组成的,有位小朋友也像你们一样能干,他也发现了这些规律,而且还把他的发现编成了一首儿歌,让我们来读读,说不定,待会儿我们也能像他一样编一首儿歌了。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是课堂教学这首优美乐章的前奏。
从教材编排的体系看,课文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本单元之前的《口耳目》象形识字课显然为本课会意识字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回忆象形字的特点是为了实现新旧知识的链接。
引导学生初步发现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
)二、熟读课文,语境识字1、自由拼读课文,并把屏幕中出示的这些汉字在课文中用圆圈圈出来,多读几遍。
《口耳目手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口耳目手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口耳目手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我会认:在识字王国里,我们已经交了好几个朋友。
瞧,它们坐着小火车,也想坐上这列小火车的小朋友快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课件出示地、他、你、我、四、五、上、下、口、耳、目、手、足2.我会写:听写口、目.二.谜语导入认识耳、手,学习写耳、手。
(一)学习耳1.出示谜语:猜一身体器官: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看不见。
2.出示耳图和字认读,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课件演示耳的象形字的演变过程。
再次认读耳。
开小火认读耳。
4.小耳朵能做哪些事?引导学生正确、认真的倾听。
5.指导学习耳的书写。
(二)学习手1.出示谜语:猜一身体器官: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学习手指导读准,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开小火车读。
给手找朋友。
3.学习认识新笔画4.学习写手。
5.小手能做什么事?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握笔姿势写字。
(三)学习儿歌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
1.看图说说自己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教师出示相应的儿歌。
指导读。
2.试着联系图片自己说说儿歌的意思,再读儿歌。
3.分组读儿歌。
三.课中操:儿歌动作操站如松(站),坐如钟(坐),行如风(原地踏步)卧如弓(手放耳边做出睡觉的姿势)四.复习拓展1.我会说:人的五件宝是:2.我会连。
耳目口手足1.教师小结:我们不仅可以在学校、课堂中识字,在看电视时,大街上,留心看,用心记,也能认识很多汉字宝宝呢!2.找一找,在哪些地方还可以见到我们这节课认识的朋友?3.找一找我们中还有哪些象形字,然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模仿本课自制卡片。
《静夜思》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静夜思》教学设计6一、概述《静夜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6的资料。
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背景图是诗句资料的形象反映,可帮忙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
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完美的意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潜力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
认识新偏旁反文旁。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由于当前的一些早期教育,学生在入学前后,对于《静夜思》这样浅显易懂的经典篇章,早已烂熟于心。
因此针对这一实际,采取了“分层教学”法,即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高层次”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对于低层次的学生,主要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循序渐进的'提出要求,最终使生生有所得,生生有创新。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完美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五、教学策略选取与设计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理解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
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完美的意境。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突破识字和写字的难点。
六、教学资源设计1、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ppt2、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神奇的手》教学设计
《神奇的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神奇的手》一课是教科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教材《我有两件宝》这一主题的第一课时。
《神奇的手》这一课时是通过“会做事的手”“会表演的手”“会说话的手”“会认东西的手”四个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双手的奇妙,为自己有一双能干灵巧的手而高兴,同时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动手的乐趣,产生勤用双手的愿望。
通过好玩的“手脑协调游戏”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双手和大脑的关系。
教学目标:1. 了解手的作用,让学生充分体验动手的乐趣。
2. 认识自己的双手,为自己有一双灵巧的手而高兴。
3. 初步意识到双手和大脑的关系。
重点:认识双手的不同作用,初步感知手的神奇。
难点:在活动中体验手的神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装有物品的盒子学生准备:体验活动——用小手做一件事。
教学过程设计:一、谜语导入,引出话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想猜吗?课件呈现谜面:十个丫丫,分成两家,高矮不同,本领特大,学习劳动全都靠它,打一身体部位名称。
是什么呢?对,就是我们的手!请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出答案!二、交流课前体验,体验会做事的手1、我的小手能做事瞧,有了手的帮助,我们才把课题写得这么工整。
来,张开你的小手,给老师同学看一看!哇,大家都有一双健康可爱的小手!昨天,老师让大家用这双手做一件事情,你的小手都帮你做什么呀?哪位勇敢的小朋友想站起来说说。
生举手回答。
无论是做家务还是学习做游戏都需要小手的帮忙,小手可以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你们的小手真能干,来,我们来夸夸自己的小手:小手小手你真棒!2、各行各业手的用途除了我们,其实农民伯伯、工人叔叔们也有一双能干的手,咱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手都做了些什么。
课件展示双手在各行业(农民、工人、厨师、医生、清洁工……)中用途的图片。
瞧!大家都有这样一双会做事又能干的手。
其实小手的作用还不止这些呢?它还有很多神奇的本领呢,做完下面这个游戏你们就知道了。
三、课中体验、深化感悟活动一会认东西的手我们的游戏就是请小朋友不用眼睛看,用你的小手认东西。
教科版一上科学第二单元《1.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
《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为单元第1课,对应课标“5.1生物具有区别与非生物的特征”下的低段学习目标“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和“5.5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下的低段学习目标“识别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列举这些器官的功能与保护方法”。
作为单元的起始课,通过使用观察植物的技巧,学生将学习如何观察并认识自己身体的外部和内部结构,同时感受感觉器官的作用,为后续课程中对感觉器官的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聚焦环节,通过锻炼身体的场景,让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聚焦于身体各部分。
第二部分是探索环节,学生将有方法、有顺序地观察并绘制身体结构,包括使用听、摸、看等方式来探索内部结构,以及观察外部结构。
第三部分是研讨环节,强化观察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身体结构。
第四部分是拓展环节,通过阅读科普资料来深入思考探索身体内部的结构,以激发对自身身体研究的兴趣。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已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外部结构,但常将五官与身体结构混为一谈,对内部结构的认识则相对有限。
在本课中,学生将借鉴观察植物的技巧来更深入地观察和理解自己的身体。
尽管这些观察技巧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仍需教师在课堂上提供准确的示范和指导。
通过画图记录,学生可以提高表达兴趣,促进细致观察和创造性描述。
鉴于一年级学生绘画技巧尚不成熟,他们在用图画表达发现时可能面临挑战,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理解,从而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知道我们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2、知道我们身体内部还有一些看不见的结构,如骨骼、肌肉、心脏等。
科学思维能够运用耳听、手摸、眼看等方式收集信息,据此推测身体内部的结构。
科学实践能够观察并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
态度责任能够如实将自己观察到的身体特征记录下来,养成认真、细致记录的习惯。
《第三章二、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眼看不见的光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具体包括:1. 使学生认识红外线、紫外线等不可见光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与可见光的区别与联系。
2. 让学生了解不可见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红外线夜视仪、紫外线消毒等。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不可见光特性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掌握红外线、紫外线的定义及其特性,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让学生真正理解不可见光的存在和作用,并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时的教学顺利进行,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包括不可见光的定义、特性和应用案例。
2. 准备实验器材,如红外线检测仪、紫外线灯等,用于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
3.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不可见光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参考书籍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分享预习的心得,激发他们对课堂知识的渴望。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初步了解到不可见光的相关知识,如红外线、紫外线等的基本特性和作用,还能锻炼他们独立学习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不可见光有更深入的理解。
这包括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来探究不可见光的性质和特点。
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实验活动,如使用红外线检测仪来观察物体的红外线辐射情况,或者使用紫外线灯来观察荧光物质的反应等。
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不可见光的存在和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这将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时,教师首先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引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美丽的星空图片,让学生们感受夜晚的神秘与深邃。
大班教案语言关于手的教案
大班教案语言关于手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手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能通过观察自己的手部来感知和描述手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提高他们使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3. 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手部活动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认识并描述手的基本特征。
2. 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活动来体验手的功能和形状。
三、教学准备:1. 材料:贴纸、彩纸、剪刀、胶水、颜料、画笔、毛线等。
2. 实物:手模型、放大镜等。
四、教学过程:1. 提问引导:教师展示自己的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手的基本特征。
例如:手有多少个手指?手指是什么形状?手指的颜色是怎样的?2. 小组交流:将学生分为小组,并让每个小组互相观察和描述一位同伴的手。
鼓励学生使用形容词来描述手的特征,如大、小、弯曲、圆润等。
3. 手部活动:a) 让学生利用彩纸、剪刀和胶水制作手模型,让他们亲自感受到手的形状和结构。
b) 让学生在一张纸上将自己的手印下来,然后利用颜料和画笔为手印添加特征,如指甲、纹路等。
c) 让学生用毛线编织一个小手链或手环,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细节处理能力。
4. 总结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活动并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手的观察和描述。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了手的哪些功能,如握取物品、写字、抚摸等。
五、巩固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手部探索活动,如观察动物的爪子、鸟类的翅膀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的手部特征和功能。
六、板书设计:大班教案语言关于手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手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能通过观察自己的手部来感知和描述。
2. 提高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 开发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认识手的基本特征。
2. 通过动手活动体验手的功能和形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综合复习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主题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 综合复习课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借助字形字义,正确书写本单元易错字词。
2.通过复习课文内容,关注小说的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3.复习习作时能够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1.翻开单元导语,齐读: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2.分享本单元中印象最深刻的人物。
3.(1)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3)交流《桥》结尾的作用。
(4)展示交流《穷人》的小练笔
4.阅读材料,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中的父亲的人物形象。
【评价任务】
1.完成课后作业,能正确听写本单元易错字词。(目标1)
2.小组交流印象深刻的小说中的情节、环境,并说出作用。(目标2)
3.借助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对人物形象的认识。(目标2)
4.阅读习作、思考版、选材,习作时能把故事写完整,能恰当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目标3)
【学习内容】
孩子屏住呼吸,一丝不苟,瞄了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是他还是不停地打。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向。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了。”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我怔住了。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为什么?”“别的孩子都这么玩。”
3.[语文要素]句子通过对孩子母亲的描写,塑造了她的形象。句子②是描写,这句话侧面反映出小男孩练习打弹弓的时间,从中可以体会到小男孩的精神。
从刺激与反应 教学设计
18.从刺激到反应【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生命活动和人体健康。
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
10.1 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
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
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10.3 人脑具有高级功能,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
简要描述脑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
10.4 脑需要被保护。
举例说出为保护脑的健康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比如,人需要充足的睡眠,需要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防止外界的激烈冲撞,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等。
10.5 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
列举睡眠、饮食、运动等影响健康的因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教材分析】《从刺激到反应》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中的第2课。
本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围绕神经系统的组成,采用先总体后局部的逻辑结构,分四部分展开探究活动。
第一部分,以玩“抢椅子”游戏导入,引导学生分析游戏中的刺激和反应的过程,并在人体轮廓图上画出来。
通过游戏与画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第二部分,分析并完善人体神经系统信息传递过程。
活动一:分析游戏中从刺激到反应的过程,明析大脑具有高级功能,能够指挥人的行动,并在人体轮廓图上画出信号的传递过程,为学生建立形象化的神经系统概况做好铺垫。
活动二:以生活或比赛中的常见例子巩固并丰富人体轮廓图中神经系统信息传递的路径。
奇妙的手教案
《神奇的手》教学设计杉木小学胡佳活动目标:1、认识自己的双手,为自己有一双灵巧的双手而高兴。
2、初步感知动手与动脑的关系,感受勤动手的乐趣。
活动准备:1、一些常见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玩具、水果等;面具1个。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活动一会做事的手1.激发兴趣,猜谜引出主题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猜谜语啊?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想不想猜?那你可听好了“十个小兄弟,分成两个家;高矮各不同,做事全靠他!”生:手师:对了,同学们可真聪明,谜底啊就是手(边说边摆动双手)2.认识小手师:请举起你们的小手让老师看看好不好?……呦,好干净好漂亮的一双小手啊。
那就请小朋友们在来数一数,你有几根手指头啊?(十根)你能告诉大家每个手指的名称吗?生:最短的是拇指。
最长的是中指。
这是小指。
我知道这叫食指。
师:(指无名指)这个叫什么?老师告诉你们,这叫无名指。
3.说说小手师:小朋友,你们的小手不仅可爱,还会做很多事呢!能不能告诉大家昨天你都用你的小手做了些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师:谁还能来说说你的小手还会做些什么啊?生自由回答(可以边说边做动作)师:大家的小手这么能干,回家后你们打算用你们的小手帮爸妈做点什么呢?生:我要帮妈叠衣服。
我帮爸捶捶背。
师:大家都想用自己的双手做好多好多的事情,真是一群爱学习、爱生活、爱劳动的好孩子!4.夸夸小手师:看来大家都有一双能干的手啊!你看无论是做家务还是学习做游戏都需要小手的帮忙,小手可以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你说,你的小手重要么?能干么?这么能干的小手想夸夸它么?你想怎么夸?(生用各种形式夸小手。
)小手小手你真棒!(师生边说边做动作:竖起大拇指);小手你太厉害了;小手你太神奇了。
师:看得出大家为有这样一双会做事(板书:做事)又能干的小手而高兴!其实啊,小手的作用还不止这些,它还有一样神奇的本领呢,你们知道吗?活动二会说话的手神奇的小手还会说话呢!你看,手的姿势不一样,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
基于活动元的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及实施——以“溶液中看不见的手”为例
163学习版内容摘要: 基于新时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选择实验异常现象为切入点,以“溶液中看不见的手”为项目学习主题,以推测反应产物、分析反应机理和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等为项目学习活动元,呈现了真实情境下项目式学习设计思路和教学实践过程。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 核心素养。
一﹑项目式学习主题的确立:在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硫的氧化物中,有关于SO2性质的实验探究,是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SO2作为酸性氧化物,可以与Ba(OH)2、Na2CO3等碱或盐反应,其中根据弱酸不能制强酸的原理,SO2通入BaCl2溶液中理论上应没有明显现象,然而学生在实际探究过程中,发现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会出现浑浊的现象,这就与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沉淀是什么?溶液中发生了什么反应?如何证明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围绕这些问题,笔者确立了项目主题《溶液中看不见的手》。
二﹑项目式学习目标的设计:通过对沉淀成分和S 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分析,初步学会利用证据推理并构建S 的价类二维模型。
通过SO2与BaCl2反应的现象和原理的观察与分析,逐渐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
通过不同条件下反应物对溶解氧变化的实验设计,学会利用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
通过便携式溶氧仪的使用、实验装置的改进,初步形成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通过调查研学,了解溶解氧在自然水体与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体会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项目式学习的实施:1.项目启动:初步了解项目式学习特点和实施过程,包括项目名称、学习小组、研究过程、时间安排。
例如项目分组,每组4名同学,分工协作,每组确定1名组长,共6组﹔2.资料搜集:本项目中资料搜集、查阅工作贯穿始终,有若干相关资料的收集环节,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即可自行查阅资料,而非一开始就把所有可能性都考虑完全,这也符合学生循序渐进、克服困难、螺旋式项目推进的真实情况﹔3.方案设计和评估:围绕以活动元方式开展的各子项目开展不同的实验方案设计,大胆猜想,小心验证,体会“控制变量”在实验探究中的意义。
《指尖的世界》教学设计(优秀篇)
《指尖的世界》教学设计(优秀篇)《指尖的世界》教学设计(优秀篇)1.师:有一群孩子,他们因为先天的或后天的某些原因,永远辞别了光明与色彩,一生笼罩在黑暗中。
(教师一边表达一边播放有关盲童的录像资料)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的生活永远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的人们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带他们在“指尖的世界”里重新找到希望。
板书课题:指尖的世界2.齐读课题,生质疑。
1.生自由读课文。
提示:(1)读准确,读通顺。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检测初读情况。
学习会认字。
3.再读课文。
复习会认字,学习会写字。
提示:(1)读流利,知内容。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表达的?生再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理清脉络。
出示阅读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动你的段落,做上记号,读一读,在脑中想象出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重点指导朗读及体会)(1)“虽然孩子们看不见阳光,看不见绿树,看不见日日进出的朱红色校门和里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们体会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觉是太阳给的;走近那些小树,能闻到叶子的清香;靠近花园,能闻见花的香甜;他们知道,操场的尽头有一个音乐喷泉,那里有美妙的音乐和欢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这段话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见与能闻、能听的比照,表现出盲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快乐。
学生对这种快乐可能较难理解,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联系课前他们查找的资料及之前观看的录像,两相比照,让学生明白在盲人学校里的孩子也是快乐的。
练习用“虽然孩子们看不见……但是,他们……”说话。
想象盲孩子们在学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读。
(2)“学校里有琴房,琴声悦耳,一个孩子正陶醉在音乐里。
他的指尖轻快地在黑白琴键上移动,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谱。
对喜欢音乐的盲孩子而言,音乐是另一个世界,一个自己创造的完美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么?如果此刻你在他旁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吗?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幼儿园大班教案《手》
手部功能演示
教师进行一些简单的手部 动作,如抓握、拍手等, 让幼儿了解手部的功能。
互动游戏
设计一些需要用到手的游 戏,如“手指游戏”,让 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手的 重要性。
深入环节
讲述手部卫生的重要性
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向幼儿展示不 洗手和洗手后的对比,强调手部卫生 的重要性。
演示正确的洗手方法
讨论如何保护手部
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发现手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种用途,如抓握、拿东西、画画、写字等。
手的卫生与保健
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教导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强调洗手的重要性,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介绍一些手部 保健的小知识,如定期修剪指甲、避免手部受伤等。
03
教学方法
实物展示
01
总结词:直观教学
02
详细描述:教师准备手部模型或 实物,向幼儿展示手部的构造和 功能,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触摸, 对手部有更直观的认识。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幼儿 是否掌握了手部功能和保健知识。
VS
教学效果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能 够促进幼儿长期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手部, 如不接触脏东西、不用手揉眼睛等。
教师现场演示正确的洗手步骤,让幼 儿学习如何正确洗手。
结束环节
总结与回顾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关于 手的知识,加深他们的记忆。
布置作业
布置一些与手有关的作业,如让家长 协助监督洗手等,帮助幼儿巩固所学 知识。
05
作业布置
手部绘画
互动游戏
总结词
游戏化教学
详细描述
设计关于手部的互动游戏,如手指游戏、手影游戏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手 部的功能和特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手的联想 教学设计
手的联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广西少年儿童出版社第十一册第4课。
教材分析:每个人的手指、大小、纹理都不一样。
手是学生很少注意到的,本课编排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
能用简短的句子说出手的用处。
初步感知小手的外形特征,能变出各种手的造型。
会把手的造型描画在纸上,能根据各种手的造型图案进行联想。
提高学生的创造和想象思维能力。
学生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想象能力较为丰富,会逐渐出现对美术极为爱好的个别同学,这些学生无论在造型上、色彩、构图、工艺上都有自己独特见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开阔视野,丰富想象。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能力,培养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懂得手的用途,能进行手的相关联想,掌握手的画画技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教师示范、制作、点评等方式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和探究生活美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身边的美,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探索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装饰与组合;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感知不同角度、不同姿势的手形,探索以手形与身边熟悉事物的联系进行想象,研究手形的装饰与组合。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示范作品。
学具:彩色笔、绘画纸活动过程;教学过程:1、引出课题(1)猜谜《手》。
一棵树,五个杈,不开花,不长叶,在你们身上找一找,看看谁最先找出来。
(小手)2、教师引导学生做《手指操》:“大拇指见面点点头,食指见面挥挥手,中指见面鞠个躬,无名指见面碰碰头,小拇指见面拉拉勾,大家见面好朋友!”(二)发展阶段:1、让学生了解手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教育学生要爱护和保护自己的手。
(1)师提问:你的手会做什么把自己最大的一项本领告诉大家。
师小结:你们的手本领真大!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说,它无处不在。
现在我们来看看生活中手的一些信息。
(2)教师放课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手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置身于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教学设计“看不见的手”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一)课程标准4-1 用恰当的事例反映政府、企业、公民个人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二)教学要求通过典型事例和资料并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行规律和主要缺陷。
(三)教材分析“看不见的手”是第四单元《与经济成长、科技进步同行》第一课《置身于市场经济》的第一课时,第四单元有两个核心,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第一课的核心是物质文明,主要体现市场经济这个主题。
本课时是第一课的落点,主要围绕市场经济这样一个主题,简述市场经济的概念和本质。
市场经济的配置作用既体现在不同的产业类型中,又表现在不同的空间里。
后者可以作为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的形成。
阐述了市场经济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而且主要是积极作用,与第二课时的市场经济存在缺陷形成前后呼应,对完成第二课时的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四)学生分析:1、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初三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思辨能力,学习效果会更好。
本课涉及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对社会现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为“启发式教学”提供了基础。
2、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市场经济并不陌生。
但是要正确的从理论上去认识什么是市场经济及市场机制如何作用于社会经济活动,却有一定的困难。
因为他们虽然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但是要从本质上去系统地认识一个问题却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应该巧妙地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去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
3、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生所了解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表面的,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比较浅显;且学生知识的储备量悬殊很大。
因此教师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思维体验,张扬个性,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互相取长补短,为小组讨论教学法打下基础。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市场经济的概念,市场经济的形成,提升推理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培养大胆展示自己,与人合作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综合的分析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经济知识,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贡献。
(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市场经济规律教学难点:市场经济规律的应用(七)教学方式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对教材、学生知识、心理等方面的分析,可选定为:师生互动合作性的活动课(一课时)教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的活动形式:表格调查、小组讨论、分析讨论(八)教学用具1、教学环境教师上课前播放健康向上的流行歌曲或轻音乐,营造上课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避免紧张、凝重的场面出现。
2、教学用具收集相关资料,制作《“看不见的手”》课件;准备学生互动活动的材料---市场调研报告表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1、学生预习课文,大致了解本课所学的内容。
2、学生搜集有关市场经济与自己密切相连的事例,为课堂进行市场调研活动打好基础。
(二)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黄梅戏欣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请同学们在听了这段脍炙人口的黄梅戏选段后,描绘一下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来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的?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引入本课。
(设计意图:讲新课前先看一段视频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歌词“你耕田来我织布”的男耕女织过渡到自然经济上来。
)(三)教学结构和师生互动方案师生互动:(过渡)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在中国代代相传,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被商品经济所取代。
多媒体展示:东北民歌《新货郎》---歌曲中所提到的商品都是货郎自己生产的吗?此时的生产目的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分析]生产目的从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发展到为了交换,从自然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
(设计意图:以短片和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合理地导入整个学教过程,又通过对比强调两种经济类型的生产目的的不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微观到宏观的认知规律。
)环节一:发现“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规律多媒体展示图文材料:时间一年年的过去,小货郎变成了老货郎,他用积攒下来的钱在学校旁边开了一个文具店,由于商品质量好、服务热情,大家纷纷光顾他的小店,他的生活很快富裕起来[师生共同分析]货郎的故事里,货郎如何合理分配织机、劳动力等经济资源,如何做到优化配置,分析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教师归纳]在现代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当全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谁来生产、在哪里生产,主要是由市场来调节时,就形成了市场经济。
(设计意图:以货郎的故事来理解经济资源、资源配置等较专业化的概念,浅显易懂,易于学生掌握。
尊重了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又着眼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既让学生理性地掌握知识,又让学生从感性体验过程中去进行理性认知。
)(过渡]为什么市场机制能够自动组织、协调全社会的经济活动,起到优化配置作用呢?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支配着人们。
让我们看看这只手在哪里。
多媒体展示:货郎故事续编2—货郎富裕后,众乡亲也随之一哄而上,文具店越来越多,文具价格下跌,货郎越来越苦恼。
[学生分析]货郎苦恼的原因: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获利减少[学生交流]出主意、想办法,如何改变供过于求的局面?多媒体展示:货郎故事续编3—面对街上越来越难卖的文具,邻里乡亲纷纷转行,可货郎却没有这么做,他除了坚持卖质优价廉的文具之外,还去大城市进了很多让人看了就爱不释手的新品种,能卖出比较高的价格。
[学生分析]货郎高兴的原因: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获利增加[学生活动]作出完整的市场经济规律图示展示整个环节:人力、物力、财力的流入•价格上涨获利增加生产扩大供过于求(市场经济规律)•供不应求生产缩小获利减少价格下跌人力、物力、财力的流出[学生叙述]:在市场经济中,人们要努力去追求自身利益。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时,由于有利可图,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被吸引过来生产这种商品,从而使资源流入这个行业,导致这个行业扩大和商品供应地增加。
反之,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时,由于无利可图甚至亏本,许多经营者就会减少甚至放弃经营这种商品。
从而使某些资源从这个生产部门退出,导致这个行业的缩小商品的减少,这说明市场经济规律调节着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社会上的流向。
[教师归纳]可见,市场通过价格传递的信号,就像“看不见的手”,指挥着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适时地改变他们的计划,自发地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设计意图:由货郎的故事引出供求关系与价格的两个链条,再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作出市场经济规律完整的图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环节二:关注“看不见的手”(过渡)既然我们发现这只“看不见的手”在经济生活中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就更需要时时刻刻关注这只“看不见的手”。
多媒体展示:深圳市南山区农民见荔枝收入可观,便一哄而上,结果丰产不丰收,损失惨重。
[学生分析]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必然导致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活动的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运用刚学到的市场经济图示,来分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例,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本地社区资源,更让学生增加感性的、体验式的认识,使内容更加丰富,让教材走向家乡,走向学生的情感实际。
)[学生活动]出谋划策,给农民想办法,如调整产品结构,发展相关产业等。
[小组讨论]市场调研方案及调查渠道,下发市场调研表格。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推出一位中心发言人就自己组的市场调研方案的内容及调查渠道作出说明。
(设计意图:对如何投资,每个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在小组合作探讨时,能够从多个角度、各个层面去分析市场调查的内容,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体现学生智慧,做到教学难点的突破。
)环节三:受惠于“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因为我们就置身于市场经济中。
那么就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的感受,来谈谈市场经济的好处吧,至少提供一个事例加以说明。
[学生交流]消费者--买到丰富的商品;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生活水平的提高;经营者—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产者---根据市场需要来生产;[学生活动]给经营者、生产者出金点子。
[教师总结] 商战制胜十六字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己的感受来说明市场经济的好处,更有说服力,但大多数同学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而第二个活动要求给经营者、生产者出点子则是对上一个活动的补充,全面地阐述了市场经济的好处。
而十六字诀的知识是七年级时学过的,此时用在这里是对知识的一种延续。
)[教师归纳]综上所述,不管我们站在哪一个角度来看,我们都是受惠于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只有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自觉地利用“看不见的手”,才能使经济健康地发展。
(四)课堂总结多媒体展示:本节课你获得了那些知识?你得到了什么感悟和启发?(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市场经济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着社会上人力、物力、财力的流向。
(学生回答后再文字展示)要想成为成功的商海弄潮儿,必须要关注市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学生回答后再文字展示)(设计意图:热热闹闹的课堂活动后,静下心来回顾本堂课所学,针对所教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巩固教学成果。
)(五)课后探究多媒体展示:深圳2006年迎春花市1000多个档位中,学生老板超过三成,包括来自翠园中学、福田中学等的中学生。
假如你是档主,你会……(设计意图:学生现在的投资仅仅停留在理论设计上,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却鼓舞着他们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走入社会,融入社会。
)(六)板书:一、市场经济:生产主要由市场来调节的商品经济.二、发现“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规律通过价格传递信号,自发地调节着社会上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
三、关注“看不见的手”四、受惠于“看不见的手”三、课后系统---教学后记(一)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本节课课堂气氛欢快,教师课堂驾驭能力较强,节奏控制较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回答问题踊跃。
(二)对教学设计的回顾与反思1、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运用灵活多变的多媒体为教学服务。
本节课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了戏曲、图片、歌曲、影片等学生喜欢的媒体来辅助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及主体地位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特点,从搜集资料到课堂活动,再到集体探究讨论,都由学生全程参与、主导。
教师只是适当地加以引导与组织。
开放的课堂、开放的心灵是我们的追求。
3、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化抽象为具体。
本课的内容属于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有些概念较为抽象,难于理解,比如这只“看不见的手”其实就是价值规律,即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的规律,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本课设计中没有提到价值规律,而只是概括为市场经济规律,这样,为今后学生进入高一年级后再学政治经济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