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后抑郁症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

合集下载

脑梗死后抑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脑梗死后抑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55 ・ 00
吉林 医学 2 1 0 0年 l O月第 3 1卷 第 2 8期

综 述 ・
脑 梗 死后 抑 郁 及 其 相 关影 响 因素
郎延梅 ( 边 大 学 护 理 学 院 成 人 护理 教研 室 , 延 吉林 延吉 13 0 ) 3 00
[ 关键词 ] 脑梗死 ; 卒中后抑郁症
迟 缓 和 意 识 活 动 减 退 为 基本 特 征 的严 重危 害 人 类 身 心健 康 的
精神疾病 。脑梗死后的抑郁 障碍 可直接影 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和治疗 , 妨碍其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 , 至增加脑血管病的病 甚
死 率 。M rs 经 过 1 随 访 研 究 发 现 脑 卒 中 患 者 如 果 or 等 i O年
脑 梗 死 是 指 脑 部 血 液供 应 障碍 、 血 、 氧 引起 脑 组 织 坏 缺 缺
2 1 脑梗死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 : . 与抑郁发病率 呈正相关 , 即神经功能缺损越严 重 , 抑郁 发病 率越高。考虑有 两方面原因 : 一方面 , 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意味着脑 组织受损病 灶部位大或多 , 与抑郁 相关 的部 位及神 经递质 受损 的可能也 大; 另一方面 , 神经功 能缺损越严重 , 患者所受心理打击越 大 , 就越难调节 自己的心理状态 。内因与外 因双重作 用 , 使患 致
括 N 、 E 多巴胺 、 5一H T等 J 。许多学者认为 , 脑卒 中后抑郁症 的发生 机制与脑病后 产生 5一羟色胺或去 甲肾上腺素等神经 递 质减 少有 关” 。脑梗 死 时, 死灶 直 接压 迫和 损伤 脑组 梗
织 , 发 性 脑 水 肿 、 结 构 移 位 、 颅 压 等病 理改 变 , 成 多 巴 继 脑 高 造

脑梗死伴发抑郁症状的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

脑梗死伴发抑郁症状的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
要 的临 床 意义 。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 C 2 C MD一 3中 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s.
济南 : 山东 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0 1 18 l9 2 0 : 1一 1.
[]汪 向东 , 3 王希林 , 马弘.心理卫生 评定 量表手册【 .增订版.北京 : M] 中
注 : <OO , P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也得到 了相应的提升 , 从而减少 了后期带来的潜在 的纠纷 。更重 要 的是 , 患者的病情 得到迅速 、 准确的判断 , 而为抢救患 者生 从 命带来 了有利 的时机 。由于抢救 措施 的成功和“ 危急值” 报告制 度 的科 学 、 严密实施 , 医疗 纠纷也显 著减少 , 而使 医生和护 士 从
有 更 多 的精 力 做 好 本 职 工 作 。 因 此我 们 认 为 , 产科 实 施 “ 急 在 危
反应机制 , 仅是提升 医院管理水 平的一项重 要举措【 而且对 不 I J ,
于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 高患者抢 救的成功率有重要 意义 ; 提 各
部 门及 时有效沟通 和配合 , 有助于整 体水平 的提高 ; 做好 “ 危急 值” 记录也是《 医疗 事故处理条 例》 举证 中的重 要部分日 可有效 ,
国心 理 卫 生 杂 志 社 ,0 42 5 2 6 20 :3 — 3 . 『1李 心 天 .医 学心 理 [] 京 : 4 M .北 中国 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9 0 2 12 8 19 : 1- 1.
【1 5 黄志玉 , 李敏. 脑梗死患者情绪 障碍及 心理护理 .中国行为医学科
【】费磊 .某大型综 合性医院落 实“ 4 危急值 ” 告制度调查 与分析叨.中 报
国 医 院 ,0 9 1 ( )3 — 4 2 0 ,3 7 :2 3 .

脑梗塞后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脑梗塞后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脑梗塞后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脑梗塞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组织病变。

其发病急剧,致残率高,康复时间长,给家庭带来经济上及精神上的负担。

患者产生程度不等的抑郁状态,发病率高达66.9%。

临床表现为绝望、睡眠障碍,易激惹、焦虑及躯体症状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本研究旨在调查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脑梗塞后患者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患者抑郁状态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逐步改善其抑郁状态,现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1.1 研究对象的选择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104例脑梗塞后抑郁状态的患者。

入组标准:①所有病例诊断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相关诊断标准。

②经CT或MRI证实是脑梗塞的。

③病情处于恢复期,意识清楚,能口头或书面回答的病人。

④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7分者。

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者。

②有精神分裂症病史、抑郁史者。

③智力障碍者。

1.2 研究对象的分组将104例脑梗塞后抑郁状态的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分为干预组51例和对照组53例,在干预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有1例患者因病情改变中途退出研究,对照组又3例患者自动出院而中断研究。

故本次研究对象实际为100例,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2.方法2.1 设置调查问卷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婚姻状况、性格、生活自理水平、家庭支持关爱度。

2.2 干预方法干预组采用除对照组已有的常规护理措施外,采取由主管护师带领的团队进行抑郁心理护理干预:成立抑郁心理护理干预质控小组。

小组由1名主管护师和2名以上护师组成,主管护师任组长。

2.2.1个性化心理护理建立伙伴式护患关系。

每日与患者交谈1次,了解患者工作、家庭经济情况以及顾虑要求等,耐心开导安慰病人。

对脑卒中患者情绪影响最大的是瘫疾问题,患者患者信心重建至关重要。

同时,需创设优美环境,保持病室整洁、安静与空气清新,让患者参与一定的活动,如音乐、下棋、聊天,使生活充实。

脑梗死后抑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附200例报告)

脑梗死后抑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附200例报告)
4. Robinson RG,Boston JD,Starkstein SE,et aI. Comparison of mania and depression after brain injury:causaI factors. AM J Psychiatry, 1998,145:172 ~ 178.
北Hale Waihona Puke 医学 2004 年第 26 卷第 3 期
·149·
途的看法不同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抑郁 发病率呈正相关,即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抑郁发病 率越高。考虑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神经功能缺损 严重意味着脑组织受损病灶部位大或多,与抑郁相 关的部位及神经递质受损的可能也大;另一方面,神 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患者所受心理打击越大,就越难 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内因与外因双重作用,致使 患者发生抑郁。"社会心理因素:包括我们此项研 究的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家庭不和及非妻子护理,这 些均是直接或间接影响脑梗死患者情绪的因素。这 些不良因素可导致患者的外源性抑郁。#合并症: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其他许多合并症是脑血管 病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脑梗死合并其中一种病 变可使抑郁发生率增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当合并 3 种以上合并症时抑郁发病率明显升高。
表 1 非抑郁组与抑郁组发病相关因素比较( " 1 #)
影响因素
女性 经济拮据 家庭不和 兴趣减低 妻子护理 糖尿病 心脏病 3 种以上合并症 既往抑郁史 抗抑郁治疗史 嗜酒 近期负性生活事件 发病 20d ~ 2 个月 住院患者 前部病灶 神经功能缺损 既往多次梗死史 学历 3 个以上病灶
非抑郁组( n = 130)
抑郁组( n = 70)
40. 7 1 7. 8** 9. 8 1 2. 1* 16. 1 1 6. 7**

脑梗死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研究

脑梗死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病人来源于2012年2月~2012年8月在成都市某医院神经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92例。年龄 42~83岁,平均(64 21 ±3 24)岁。患者均右利手。除20例过去有脑卒中病史外(已治愈),其余均为首次发病。所有患者均有突发一侧肢体麻 木、无力等中风症状,均经头颅 CT或 MRI 检查证实为脑梗死。所有患者无精神病家族史及既往精神病史。 1 2诊断标准: 脑梗死诊断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 1 3检查量表:抑郁障碍的测查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本)(最好加注信效度出处文献)。测查时间于病人入院后1周内,如病 人有意识障碍,在意识恢复后1周内进行。检查由有经验的神经心理人员进行测试。检查前向患者讲清楚检查方法和各项含义,以取得患者的 合作。检查采用交谈与观察的方法,检查后评分标准为:HAMD≥20分为轻度抑郁,≥29分为中度抑郁,≥35分为重度抑郁[2]。 1 4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关联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2结果 2 1抑郁发生情况及HAMD评分:200例脑梗死HAMD评分总分平均16 58±7 42。HAMD总分≥20分有84例,即本组抑郁症发生率为 42 0%。轻度抑郁31例(36 90%),中度抑郁45例(53 58%),重度抑郁8例(9 52%)。本组病例轻中度抑郁共76例(90 48%),即以轻、中度抑 郁为主。 2 2抑郁与性别的关系:84例患有抑郁症的患者中男性38例(45 24%),女性46例(54 76%),男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5)。 2 3抑郁与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的关系:<50岁10/12(83 33%),50~65岁21/80(26 25%),>65岁53/108(49 07%)。性格内向 69/128(53 90%),外向15/72(20 83%)。文化程度:文盲16/21(76 19%),小学41/81(50 62%),初中19/52(36 53%),高中7/34(20 59%),大 学1/12(8 33%)。 2 4抑郁与大脑损害部位的关系见表1。 表1抑郁与大脑损害部位的关系

脑梗死后抑郁症多因素临床分析

脑梗死后抑郁症多因素临床分析

脑梗死后抑郁症多因素临床分析
王树勇 ( 辽宁省北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辽宁北票 1 2 2 1 0 0 )
【 中图分类号】 R 2 5 5 . 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0 0 6- 6 5 8 6 ( 2 0 1 5 ) 0 3- 0 3 3 6- 0 1
【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诱发患者出现抑郁症的主要因素并分析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 2 0 1 2年 1月至 2 0 1 3年 1月脑梗死患者 1 0 0例, 利用汉密尔顿抑 H A M D ) 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分, 比较影响抑郁症发作的主要因素并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与护理干预治疗。结果 1 0 0例脑梗死患者中, 经H A M D评分确诊为脑梗死 郁评分量表( 后抑郁症患者的共计 4 6例, 占总人数的 4 6 . 0 0 %, 对患者性别、 婚姻状况、 吸烟史、 病变部位进行分析, 发现与抑郁症存在明显相关性( P< 0 . 0 5 ) , 经过治疗, 患者 H A M D评分得到了 A M D评分存在显著差异性, 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结论 脑梗死患者并发抑郁症的概率极高, 主要与患者性别、 吸烟史、 病变部位、 婚姻状况等因素有 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 H 关, 经过心理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 患者 H A M D评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关键词】 脑梗死; 抑郁症; 影响因素; H A M D ; 心理护理 脑梗死后患者有较大概率出现抑郁症, 如果患者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药物治疗与护 1 ] 理干预帮助患者改善抑郁症情况, 患者极易并发脑卒中 [ , 会导致患者肢体功能受损, 2 ] 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诱发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因素众多 [ , 经过多年 的临床研究表明, 与患者性别、 病变部位、 既往吸烟史和婚姻状况有着极大的相关性。 针对这一现状, 我院对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旨在掌握诱发其抑郁症的因 素, 并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与心理护理干预,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作出如下 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 . 1一般资料 0 1 2年 1月至 2 0 1 3年 1月脑梗死患者 1 0 0例, 利用汉密尔顿抑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 2 H A M D ) 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分, 比较影响抑郁症发作的主要因素并给 郁评分量表( 0 0例脑梗死患者中, 4 6例患者确诊为脑梗死后 予患者相应的药物与护理干预治疗。1 抑郁症, 4 6例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从性别来看, 男性患者 2 4例, 女性患者 2 2例, 小于 4 5 岁的患者共计 8例, 4 5岁至 6 0岁之间的患者共计 1 2例, 超过 6 0岁的患者共计 2 6例, 从 文化程度来看, 小学文化程度共计 4例, 中学文化水平共计 2 2例, 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 0例, 病程在三个月以内的患者 2 3例, 三个月以上的患者 2 3例, 病变部位在左半 共计 2 2例, 在右半球的共计 1 4例, 既往吸烟史患者 3 9例, 无既往吸烟史患者 7例, 球的共计 3 已婚 4 4例, 未婚 2例。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临床治疗 3 ] 研究 [ 。 1 . 2纳入标准 [ 4 ] 中有关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 符合《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三版) 》 标准。 1 . 3方法 对1 0 0例脑梗死患者中确诊为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 4 6例行常规药物与心理护理干 预治疗。药物治疗方案: 葛根素、 包二磷胆碱静脉注射并联合西普肽兰口服治疗, 西普 肽兰患者每日服用 2 0 m g 。心理护理方案: 首先, 护理人员需要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发展及 患者家庭情况, 以更好的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然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让患者 充分的信赖护理工作者, 采用心理暗示、 语言暗示等方法帮助患者改善抑郁症状, 建立 良好的信心积极的面对病情。 1 . 4观察指标 A M D评分情况; 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①H ②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③药物治疗、 1 . 5统计学方法 对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 S P S S 1 9 . 0对上述汇总 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采取( X±s ) 表示, 组间数据对比采取 t 检验; 计数资料 2检验; 采取率( %) 表示, 组间率对比采取 X 对比以 P< 0 . 0 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 意义。 2结果 2 . 1脑梗死后抑郁症发生率 本次研究纳入病例 1 0 0例中, 经H A M D评分确诊为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 4 6例, 脑 梗死后抑郁症发生率为 4 6 . 0 0 %, H A M D评分重度抑郁( 4分) 患者 1 2例, 中度抑郁 ≥2 1 8- 2 4分) 2 2例, 轻度抑郁( 7- 1 8分) 1 2例。 ( 2 . 2脑梗死后抑郁症多因素分析 患者性别、 婚姻状况、 吸烟史、 病变部位进行分析, 发现与抑郁症存在明显相关性( P < 0 . 0 5 ) , 详细见表 1 。 脑梗死后抑郁症多因素分析表[ n ] 表1 类别 男 抑郁 非抑郁 合计 2 4 2 2 性别 女 2 2 3 2 既往吸烟史 有 3 9 4 7 无 7 7 3 2 2 8 病变部位 左半球 右半球 1 4 2 6 已婚 4 4 3 9 婚姻状况 未婚 2 1 5 < 0 . 0 5 P 2 . 3治疗效果 经过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 患者 H A M D评分得到了显著改善, 见表 2 . 表 2 治疗前后不同程度抑郁患者 H A M D评分对比表[ ( n , ( X± s ) ) 抑郁程度 轻度抑郁 中度抑郁 重度抑郁 例数 1 2 2 2 1 2 治疗前 H A M D评分 1 5 . 5 6± 3 . 2 1 2 2 . 5 2± 3 . 0 1 2 8 . 9 6± 3 . 4 5 治疗后 H A M D评分 6 . 5 2± 1 . 5 1 8 . 6 5± 1 . 5 8 2 1 . 8 5±

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454在白内障术后尽管视物变形、视物发暗。

但手术还是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很有帮助,而且通过随诊也未发现病情有所加重盯)。

在工作中常见类似病例。

因此高龄患者通过术前全面详细检查并给予正确处理,术中进行娴熟快捷的操作,加上术后继续给予眼科及相关学科的治疗、随访,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提高生存质量,因此对高龄患者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还是有价值的.参考文献:[3]陆斌,王文清,陈蕾,等.表面麻醉下的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J].第七届全国白内障及人工晶体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4.152~153.[4][瑞士]弗拉梅(著).姚克(译).青光眼[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67~70.[5]宰春和.神经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151~154.[1]苟寒梅.老年眼科疾病[M].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新加坡新[6】邹海东,缪浴,孙倩,等.初次白内障手术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亚出版社。

1998,49.[2]杨华,王保君,孔德兰.糖尿病患者眼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5):541.[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2):119~120.[7]王风翔,何守志,王瑛.老年性黄斑变性合并白内障的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22(5):364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何远宏刘柳朱迎慧【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发生及相关因素。

方法对急性脑梗死21天的患者应用自制抑郁相关情况调查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神经功能缺损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 SS)进行调查和评分,统计颅脑影像脑梗死部位.结果本组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为28.4%,抑郁的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部位有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后病灶位于左侧大脑半球、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患者易发生抑郁状态,及早识别治疗显然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脑梗死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

脑梗死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

以汉密顿 ( HAMD) 抑郁 量 表评 分【 前 1 , 7项评 分积分 超 过
1 7分者确定有 抑郁 症状 , 将患 者 分 为抑郁 症 组 和非抑 郁症
组行相关 因素分 析。 14 统计 学方法 . 各种 数据均 在 S S 1 . 计软件 上处 P S 0统 1
1 1 入组标 准 2 0 . 0 6年 1 2 0 月 0 7年 1 2月在青 年湖社 区
质量显著下 降 , 增加 患者 的死 亡率 【 应该 及早 进行 心理及 ,
药物 的干 预 , 以提高 患者 的生活质量 。脑 梗死后 抑郁发病 机
出现抑郁 的脑卒 中患 者病死 率要 比没有抑郁 的脑卒 中患者 高 3 4 。本 组发病率 2 .%, .倍 7 5 与国外报道相符 _ 。脑梗死 3 j 后合 并抑郁 症者 的性别 、 龄 、 年 经济收 入 、 婚姻关 系 、 受教 育
( P>0 0 ) .5 。业余爱好及社会 交往少者合并抑郁症者 与未合
并抑郁症 者相 比有 显著性差异 ( P<00 ) .5 。脑梗死合并 有明
显功能障碍 者 , 或合 并 有其 他 慢 性疾 病 ( 如冠 心 病 、 尿病 糖 等) 及多发脑梗死合并抑郁症者与未合 并抑郁 症者相 比有极 显著性差异 ( P<0 O ) .1 。 脑血管病是 我 国的 常见 病 , 平 均 发病 率 1 0 1 年 3 / 0万 。
脑梗死 占脑血管病 的 8 % , 0 脑梗死后抑郁对 患者神经功能恢
抑郁 。亦有 报 道认 为 , 死的部 位与 抑郁 有关 , 侧大脑半 梗 左
球损 伤与抑郁有关 , 中, 侧额叶和左侧基底节 损 伤 的 脑 其 左
( 下转第 15 80页)
12 89

无症状性脑梗死后抑郁及相关因素分析

无症状性脑梗死后抑郁及相关因素分析

议修 订的诊断 标准 ,并 经 头颅 C T或 较差 异 有显 著 性 ( < .1 , P 00 ) 提示 皮 质 症状及体征 , 既往无抑郁病 史 , 除精 前循环及后循环 梗死 ,两者抑郁 的发 排 神障碍及其他脑 器质性疾 病 。
1 . 方 法 采 用 汉 密 尔 顿 抑 郁 量 表 2
们 对 无 症 状 性 脑 梗 死 后 抑郁 及 相 关 因 例 , 2 例 , 龄 6  ̄ . , 教育 女 1 年 7 81岁 受
以致 临 床 医 师 关 注 程 度 不 够 。 此 , 为 我 75 28年 ;无 抑郁 5 . . + 7例 ,其 中男 3 K a pl 6 re e n就发 现脑 血 管 疾 病 可 引发 i
龄 5 ~ 9岁 , 均 年 龄 6  ̄ . 。诊 皮质下及小 脑脑干 ,三部位抑 郁的发 它 发 出轴突经 过丘脑 下部及 基 底节 , 27 平 8 85岁 断均 符合 19 9 5年 全 国 脑 血 管 学 术 会 生 率分别为 2 %、8 5 4 %及 2 %, 5 三组 比
环绕胼胝体 和放射冠 ,然后 由前 向后 到达深层皮 质 ,并 逐渐发 出分支终 止 性较后部大 ,故前 部病灶较后部病 灶
( a l nD pes nS a , A H mio ersi cl H MD)7 t o e 1
组 别 抑 郁 组 非 抑郁 组
t P
M瞰 证 实为脑梗 死 。无神经系统定位 下梗死更易 发生 抑郁 。根据 血供分为 于皮层 。前 部损害时这种纤维 的破 坏 生 率分别 为 4 .%和 2 %,差异有 显 的脑 血管病 人抑郁程 度高 。相关 研 64 5
素做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
1 对 象 与方 法

脑梗死后抑郁症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

脑梗死后抑郁症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

脑梗死后抑郁症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
李赵梅;娄卫东;吴峰芬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2010(032)012
【摘要】@@ 脑梗死是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本病患者除有各种躯体症状外,常伴情感障碍,其中以脑梗死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最多见.PSD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忧伤或郁闷,它是因机体某些功能的丧失致失望或者失败所产生的一种正常或异常的负性情绪反应,其不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导致多种躯体功能障碍和不良心境的体验,还可延缓患者神经和肢体功能的康复,增加患者的病死率,而对PSD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则有利于其躯体功能的恢复,并可降低致残率和改善预后.现笔者对近年来收治的PSD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将结果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1842-1843)
【作者】李赵梅;娄卫东;吴峰芬
【作者单位】323700,龙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323700,龙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323700,龙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脑梗死后合并出血相关病因分析 [J], 王梅
2.病毒性脑炎合并脑动脉炎致脑梗死后出血病因分析 [J], 史长松;高丽;张继良
3.皮层分水岭脑梗死与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 [J], 邱石;赵静;
罗彬;吴涛;李继来;杜继臣
4.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病人误吸病因分析与护理 [J], 张贺越;杜丽洁
5.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与脑梗死后抑郁症状的关系及应对方式探析 [J], 黄智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急性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界定分为中下( 年收入 < 7. 5 万元) 、中等( 年收入 7. 5 ~ 30 万元) 、中上( 年收入 > 30 万元) 。(2) 美国 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 NIHSS) :评分 范围 0 ~ 42 分,分数越高表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越 重。中风程度评估:评分 0 ~ 1 分表示正常或者趋于 正常,2 ~ 4 分表示轻微中风,5 ~ 15 分表示中度中 风,16 ~ 20 分表示中重度中风,21 分及以上表示重 度中风。(3) 焦虑自评量表( SAS) :其中评分 20 分 及以下表明镇定,21 ~ 34 分为轻度焦虑,35 ~ 40 分 为中度焦虑,41 ~ 48 分为重度焦虑。(4) 抑郁自评 量表( SDS) :其中正常值为评分 52 分及以下,53 ~ 62 分为轻度抑郁,63 ~ 72 分为中度抑郁,72 分以上 为重度抑郁。(5) A 型人格调查问卷:共 25 道测试 题,一半以上的回答为“是”,则反映出较高的 A 型 人格倾向,回答“是”的数量越多,倾向越明显,反之 则为 B 型人格倾向。 1. 3 调查方法 本项研究共有 67 例患者完成追 踪。首次调查时应用评定工具(1) ~ (5) 采用二对 一询问配合查体调查,选择入院 1 周内病情稳定且 配合的患者在安静的房间内进行,采取自主填写评 定工具(1) 、(3) ~ (5) 之后,2 位调查员对被调查者 进行按评定工具(2) 的要求体格检查并填写。完毕 后,调查员对 5 项评定工具逐一认真核查,若发现有 缺填、漏项时,及时询问调查对象并改正,以此保证 问卷的有效。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卒中后抑郁; 危险因素
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 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据 WTO 统计,在我 国脑梗死每年新发患者人数为 200 多万,发病率和 致残率居于世界首位,已经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 的负担[1]。脑梗死一旦发病,个体将产生强烈的应 激反应,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从而扩大疾 病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对脑梗死研究的不断深入, 患者的情绪变化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本研究 旨在研究新发脑梗死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及对其相关 因素进行分析,为新发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 依据。

脑梗死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脑梗死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1 0 7. 69
脑 梗 死 后 抑 郁 是 常 见 的 脑 血 管 并 发
随着对脑梗死 后抑郁研 究 的逐 步加 深, 脑梗死后抑郁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 的重视 。陆梗死后 抑郁可 表现 为情绪低 落 , 趣 丧失 , 重变 化 , 眠 , 钝 , 兴 体 失 迟 烦 躁 , 用感 、 无 负罪 感 、 虑 、 激 惹 , 至 有 忧 易 甚 自杀倾向 。国外文 献 报道其 发病率 在 3 %左右 , 0 以轻 中度抑郁 为主 , 度抑郁 重 发 生 率 低 。 本 组 患 者 脑 梗 死 后 抑 郁 发 生 率 3 . % , 中度 占 9 % , 25 轻 3 与文献报道相
郁 是 多 因素 作 用 的 结果 , 卒 中后 应 早 期 脑 积 极 治 疗 减 轻 致 残程 度 , 强 家庭 及 社 会 加 支持 对 预 防 脑梗 死后 抑 郁 有 积 极 作 用 。 关 键 词 脑 梗 死 抑 郁 相 关 因素
d i 1 . 9 9 j i n 0 7 —6 4 . 0 0 o : 0 3 6 / . s .10 s 1x 2 1 .
治疗。方 法: 采用 Z n u g抑郁 量 表 ( D ) S S 及 汉 密 尔 顿抑 郁 量 表 ( A H MD) 脑 梗 死 对 患者 进 行 抑 郁 症 筛 查 , 有 无抑 郁 分 组 并 按 进 行 对 比分 析 。结 果 :2 16例 脑 梗 死 患 者 中有 4 例发 生抑郁 , 1 患病 率 3 . % 。惠 25 病相 关因素有社 会 交往 、 负性 生 活事件 、
论 著 ・ 临
C H f £SE c 0 M “~ f
床 论
B0 C 0 g5 r 析
王 菊
2 60 5 10山 东 沂 源县 人 民医 院

中青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和焦虑状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

中青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和焦虑状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

『 Ab s t r a c t 1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s i t u a t i o n o f d e p r e s s i o n a n d a n x i e t y
a f t e r a c ut e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i n y o ut h a nd a na l yz e i t s i nf lu e nc e f a c t o r s .
Me t ho d s 7 8 c a s e s of a c u t e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i n o u r h o s pi t a l we r e s t u di e d, a nd c o mpa r e d wi t h t h e s i t u a t i o n of t h e y o ut h p hy s i c a l e x a mi n a t i o n i n
并分析 其影响 因素。方 法 以我院收 治的 7 8例 中青年 急性 脑梗 死性 患 者 为研 究 对 象,并 与 同期 7 8例健 康 中青年体 检者 的情 况相对 比。结 果 中青年 急性 脑 梗 死组 患者 抑郁 发 生 率 为 3 5 9 0 %,焦虑 发 生 率 为 4 2 . 3 1 % 均高 于健康 对照组 ( P< 0 0 5) ;脑梗 死发作 次数 、病程、梗 死部 位是主要 引发 中青年急性 脑梗 死后抑郁和 焦虑 因素 ( P< 0 . 0 5 o 不同性 别、职业、年龄对抑郁 、焦虑 无明显 影响。结 论 中青年急性脑 梗 死后 焦 虑 状 态 的 发 生 率 较 高 , 脑梗 死 发 作 次数 、 病 程 、梗 死 部 位 是

脑梗死后抑郁症分析

脑梗死后抑郁症分析

脑梗死后抑郁症分析脑梗死后患者在急性期或恢复期出现情绪低落、易激惹、抗拒治疗、悲观厌世的情绪反应,统称为卒中后抑郁症,作者对近年来我科收治的164例患者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64患者均经临床及头颅MRI、CT影像学检查证实,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剔除发病前有相关精神病史,或有智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严重记忆障碍的患者,其中男108例,42~76岁, 女56例,51~78岁,经诊断患抑郁症者78例(47.6%),其中病灶位于左侧半球的42例(53.8%),病灶右侧半球25例(32.1%),双侧半球多发性病灶11例(14.1%)。

其中位于皮层病灶的多位于额叶和颞叶,多发性脑梗死多位于双侧基底节和侧脑室旁。

1.2 临床表现大多数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及神经功能障碍后而出现不安、焦虑、继而转入精神淡漠,无欲、表情淡漠、不动、自暴自弃、生活上完全依赖家属,甚至谩骂家人,多疑,不配合治疗为突出表现,不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躯体症状表现失眠较多,全身不适,忽冷忽热,游走疼痛,头晕、心悸,相应治疗效果不佳,抗抑郁治疗效果明显。

部分患者表现抑郁三联征:情绪低落、思维活动迟缓、语言动作减少。

脑梗死后恢复期的患者出现抑郁多发病缓慢,表现懒于活动、呆板、无欲、自觉力不从心、自责、成为家庭及社会负担,自责同时有抱怨家人不够关心自己,拒绝锻炼,拒绝与外界交往,甚至有自杀行为。

1.3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除应用脑血管病有关药物外,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及给予抗抑郁药物氟西汀、阿米替林、舒比利等药物治疗。

1.4 评判标准抑郁症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Ⅲ),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版)进行测评,评分>17分为抑郁,18~23中度抑郁,>24为重度抑郁。

2 结果164例脑梗死患者中诊断抑郁症78例,发病率为47.6 %,其中轻度抑郁33例,中度抑郁28例,重度抑郁17例,全部患者除应用脑血管病有关药物外,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及给予抗抑郁药物氟西汀、阿米替林、舒比利等药物治疗1~2周后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脑梗死后抑郁症临床分析

脑梗死后抑郁症临床分析

②除外有 意识障 碍 失语 认知功能障碍者
12 抑 郁 障 碍 的 评 定 用 汉 密 尔顿 抑 郁 量表 ( MD) 病 HA 对 』 在 发 病 7d内进 行 评 定 . 有 抑 部 性 障 碍者 治 疗 4周 后 再 、 对
评 定 。其 抑 郁 症 的 判 定 标 准 为 ( AMD评 分 . 4项 ) >3 H 2 : 5
【 关键 词】 脑梗死 抑郁症
A ci i l M l l c n a a
】 “ " , , H
o e r  ̄in i a i n sa trc r b a n a c in S fd p e o n p t t fe e e r li f r t 地 e o
维普资讯
22- 0
中围基 层医药 20 年 0 2 』
整蓥 里— 兰 型 _£
堕堕 盘点 堡 上
些 趔

脑梗 死后抑郁症临床分析
单 志
【 摘要 】 目的 挥 讨急 性 脑梗 死 病 人 抑 郁 症 的 发 生 率置 浩疗 方 法 方 法 用 攫 密亦 顿抑 郁 量 表 ( AMD) H 评怙 12例 急性脑梗死病^ , l 对有撺郁 症者 应用 盐酸台 曲林( 乐复) 郁 或盐酸帕 罗西 汀( 乐特) 赛 诂
往 : , 比 . f植 驻 治 珂 经
* f= 6 2. < U 01 4 P
=2 31和 2 76. < O 05 P .-
非 常显 著 意 义 ( P<0 0 ) 见 表 1和表 2 1, 。
衰 l 抗 抑郁 治疗 结 果 ( ) 倒
年龄 5 ~7 所有病』 符音以下条件 : 1 9岁 、 ①急性 起病 , 有脑
实质损害的症状 和 体征; 经头颅 C 检查 确诊 为脑 梗 死 ; ② T

脑梗死后焦虑抑郁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脑梗死后焦虑抑郁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c o mp a r e d i n n o r ma l c i r c u ms t a n c e s ,c a s e s ) ,Ha mi l t o n An x i e t y S c a l e( HAMA ) ,Ha mi l t o n De p r e s s i v e S c a l e
v i d e d i nt o p o s t —s t r o k e c o mo r bi d a nx i e t y a nd d e p r e s s i o ng r ou p a nd t h e c o nt r o l g r o up. Two g r o u p s o f p a t i e nt s we r e
[ Ab s t r a c t ]0 b j e e t i v e To d e t e r mi n e t h e c l i n i c a I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 o mo r b i d a n x i e t y a n d d e p r e s s i o n a f t e r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 Me t h o d s An a l y s i s o f h o s p i t a l n e u r o l o g y J a n u a r y 2 0 1 1一 No v e mb e r 2 0 1 3 a f t e r t h e r e l e v a n t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o f 2 0 0 c a s e s o f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t r e a t e d p a t i e n t s wi t h d e p r e s s i o n , Al l t h e p a t i e n t s e n r o l l e d we r e d i —

脑梗死后抑郁症多因素的临床报告分析

脑梗死后抑郁症多因素的临床报告分析

脑梗死后抑郁症多因素的临床报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导致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因素,为临床预防和减少脑梗死后抑郁症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40例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作为实验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实验组的女性患者、老年患者、性格内向患者、中学文化程度以下患者、多次发病患者、左侧大脑半球病变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性别、年龄、性格、文化水平、脑梗死发作次数、病灶部位是导致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主要因素,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这些因素加以重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脑梗死;抑郁症;因素;分析本文为进一步研究脑梗死后抑郁症多因素,特选择了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与未发生抑郁症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现报告整理完毕,具体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择同时段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63.24±4.87)岁,男13例、女27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44~82岁,平均年龄(62.24±6.87)岁,男22例、女18例。

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经CT诊断被确诊为脑梗死,且将不愿配合本次调查研究、心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排除在外。

1. 2 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性格、病变部位、文化程度、发作次数、疾病史等内容,资料分析完毕后,总结导致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女性患者、老年患者、性格内向患者、中学文化程度以下患者、多次发病患者、左侧大脑半球病变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梗死抑郁的发作因素及临床治疗措施分析

脑梗死抑郁的发作因素及临床治疗措施分析

脑梗死抑郁的发作因素及临床治疗措施分析孙惠淳【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发作相关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78例脑梗死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比较各项因素与抑郁症发作之间的相关性.本组患者均给予药物及相关康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678例患者确诊为脑梗死后抑郁症者314例,占46.3%.在诸多相关因素中,性别、病程、病变部位、吸烟史及婚姻状况与脑梗死后抑郁症发生率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所有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轻、中度患者改善程度明显(P<0.01).结论脑梗死后抑郁症发生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实施积极的心理指导及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抑郁症状,但对轻、中度患者较为理想.【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2(010)002【总页数】2页(P249-250)【关键词】脑梗死;抑郁;治疗措施;发作因素【作者】孙惠淳【作者单位】太钢总医院,0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R255.2脑梗死后出现的抑郁情绪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抑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社会生活能力的恢复。

有研究证实,脑梗死患者比同等脑损害的外伤患者更容易合并抑郁症。

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各家报道均不一致,不过大多数的研究表明其发病率一般为23%~60%,一般在40%~50%[1],这一差异与研究对象、调查工具、梗死后评定时间和诊断标准不同有关,相关因素也很复杂。

本文就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发作相关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作出相关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78例脑梗死患者,以上患者均经脑CT确诊且排除原发性精神疾病、严重心力衰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意识障碍、表达能力不全者。

本组678例患者年龄38岁~81岁,平均61.8岁;均为首次发生脑梗死患者。

明医浅析脑梗后抑郁症的中医辨症治疗

明医浅析脑梗后抑郁症的中医辨症治疗

明医浅析脑梗后抑郁症的中医辨症治疗很多人都知道脑梗死会造成患者躯体上的障碍,比如脑梗死之后,患者会出现面瘫、偏瘫等症状;但它还会挫伤患者心理,导致患者情感障碍,继发抑郁症。

最近医院收治了一位脑部大动脉血管严重堵塞导致脑梗后遗症的患者,患者症状一方面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利,另外还出现了抑郁症状。

来院时,患者精神抑郁、情绪低落、心理压力大、认知和记忆力下降等。

据家属说,这和患者之前的性情截然相反。

这种抑郁症在医学上的病名叫做“脑梗死后抑郁症”,顾名思义,就是以脑梗死病史为前提。

该病是脑梗死后最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很多学者认为发病率在30%~50%之间。

那么中医是如何看待这种脑梗死后出现的抑郁状态呢?其实中医并没有脑梗死和抑郁症的病名。

脑梗死在中医属“中风”的范畴,抑郁症可对应于中医的“郁症”。

中医首先认为“脑梗死后抑郁症”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抑郁症并不完全相同。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其《景岳全书·郁症》中提出了“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

平时所说的抑郁症大多属于“因郁致病”;而“脑梗死后抑郁症”则属于“因病致郁”。

病因方面,中医认为脑梗死的病理状态是“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发病基础。

风、火、痰、气、瘀、虚是中风的病理因素;脑梗死后,这些病理因素相互关联,致病情迁延不愈,使虚者更虚、实者更实,加上外部刺激,所欲不能,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心神不宁,脑窍蒙蔽,终致“郁症”。

病机方面,中医认为“脑神失调和肝失疏泄”是“脑梗死后抑郁症”的基本病机。

脑梗死后脑脉瘀阻,瘀血停留,新血不生,气机不畅,致六腑清阳之气和五脏精华之血不能上充于脑,脑神得不到濡养、温煦,则脑髓失神、神明失用,另外痰浊上蒙清窍,也可导致神明不用(中医中的神明是指神智,也就是感知、分析、判断、思维等能力)。

再加上中风病程较长,各种后遗症不易康复,患者不仅往返奔波于各医院之间,身体劳累,而且各种费用的压力和社会地位及关系的变化等多种因素形成心理压力,导致患者难以理解,不能接受,长期的压抑、郁闷等不良情绪;有时还得不到家属、亲人、周围人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格内向 、 不
碍 、 能 配合 检查 及 合并严 重 心 、 、 不 肝 肾疾病 者 。
1 . 方法 2
主动 与 他人交 流 、少 言 的 9 5例脑 梗 死患 者 中出现 P D S
所 有 脑 梗 死 患 者 均 于 发 病 后 2周 进 行 评 5 0例 (26 %)性 格 外 向 、 动 与别 人 交 流 的 8 5 .3 , 主 3例患
生 率较 程度较 轻者 增高 ,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00 ) P . 。 5
3 讨 论
因此 , 早发 现患 者 的抑郁情 绪 , 及 给予 正确 引导或 干 预 ,
可 有效 减少或 预 防 P D发 生 。 S 4 参 考 文献
[] 中 华 医学 会 全 国 第 四届 脑 血 管 病 学 术 会 议 脑 血 管 疾 病 分 类 诊 断 要 1
脑梗死是危害我 国中老年人健康 的重要疾病 , 本
病 患 者 除有 各 种 躯体 症 状 外 , 常伴 情 感 障 碍 , 中 以脑 其
2 结 果
S 7 伴 梗 死 后 抑 郁 症 ( ot s o e d pes nP D) 多 见 。 21 P D 的发生 状况 18例 脑梗 死 患 者 中 , 抑郁 症 p s— t k e rsi ,S 最 r o . 9 3 . %)其 7 中度抑郁 症患者 5 (97 %) 5例 7 .l , P D 主要 表 现 为 情绪 低 落 、 伤 或郁 闷 , 是 因 机体 某 6 例 ( 8 6 , 中轻 、 S 忧 它 些 功 能 的丧失 致 失 望 或 者失 败 所 产 生 的一 种 正 常或 异 重度 抑郁 症 l (02 %) 4例 2 .9 。
梗死 的 l 6例患 者 中出现 P D 6例 (7 %)左 侧 颞 叶梗 人 对躯 体疾 病 和 精 神挫 折 的 耐受 力 日趋 减 退 ,更 易 出 S 3. , 5 死 的 6例患 者 中 P D 2例 ( 33 )左 侧 顶 叶梗 死 的 1 现 抑郁 I 。另 外本 研 究还 发 现 , S 3_ , % 4 5 ] 性格 内 向 、 庭 经 济 差 家 例患者 中 P D 3 ( 1 %)左 侧枕 叶梗 死 的 7例患者 中 不 能 独 立 承 担 医 药 费 及 日常 生 活 费 用 患 者 P D发 生 S 例 2. , 4 S P D 1 (43 , S 例 1. %)左侧 基 底 节梗 死 的 2 5例 患 者 中 P D 率 明 显 升高 , 不 同文 化 程 度 患 者 P D发 生 率 的差 异 S 而 S 1 5例 (00 , 侧 丘 脑 梗 死 的 2 6 .%)左 3例 患 者 中P D 9例 则 无统 计 学 意 义 。 S 同 时有 研究 发 现 ,大 脑损 伤 的不 对称 性对 P D的 S ( 91 。 右侧 额 叶梗 死 的 1 3 .%) 4例 患 者 中 出现 P D 5例 S
l 42 8
脑 出血 的
4 2例患 者 中 出现 P D 7例 (04 % )脑 梗 死 的 l6例 S1 4 .8 , 3
患者 中 P D 5 S 2例 ( 82 % ) 3. 4 。脑 出血和脑 梗死 患 者 P D 增高 ,分析 其原 因可能 为 <5 S 0岁 的患者 多是 家庭 的支
学 意义( P>00 ) . 。 5
认 为 P D是 中 、 S 重度 神 经功 能 缺损 的反 映 ; 本研 究 发 现 ,神经 功能 缺 损严 重患 者 的 P D发生 率较 程度 较 轻 S
综 上所述 , S P D已成 为 目前发 生率 较 高的脑 梗死 并
29 不 同神 经功 能缺 损程 度 患者 P D发生 率 的 比较 . S
发生率 的差 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 P>00 ) . 。 5
柱, 患病 后 丧 失 了原 有 工 作 、 响 经 济来 源 , 致 其 本 影 导 左侧额 叶 人 心理 负 担过 重 ,而易产 生 抑郁 心 理 ; 6 > 5岁 的老 年
28 不 同梗 死部 位 患者 P D发生 率 的 比较 . S
脑梗 死后 出现不 同程 度 的抑郁 症状 且症 状持 续 ≥2 周 , 为 P D 据文 献报 道 ,S 称 S。 P D发生 率 约为 2 %~ 9 0 7 %,
(94 % ) 神 经 功 能 缺 损 较 轻 的 8 4 .5 , 7例 患 者 中 出 现
神 经 功 能 缺损 严 重 的 9 1例 患 者 中 出 现 P D 4 S 5例 者 增 高 。 P D 4例 ( 75 % )神 经 功 能 缺 损 严 重 患 者 的 P D发 发 症 之一 , 生 物 、 S2 2 .9 ; S 是 心理 、 会 多 因素 综 合作 用 的 结果 。 社
2 ~ 8分 为 轻 度 抑 郁 ,9 3 02 2 ~4分 为 中度 抑 郁 , 5分 为 26 不 同经 济状 况 患者 P D发生 率 的 比较 经 济 基础 ≥3 . S 重 度抑 郁 。 同时记 录所 有 患者 的年 龄 、 文化 程 度 、 性格 、 较 差 、 不能 独 立 承 担 医药 费 和 日常 生 活费 用 的 2 5例脑
报 道 如下 。 1 资料 和方 法
血 压升 高 、 心率 增快 ) 9例 (30 %) 1. 4 。
23 不 同年龄 患者 P D发 生率 的 比较 _ S 年 龄 <5 的 0岁
2例脑 梗 死患 者 中出 现 P D 1 ( 0 ) >6 S 例 5 % , 5岁 的 12 0
11 一 般 资 料 .
节梗 死 的 2 例 患者 中 P D 1 (67 , 1 S 4例 6 . %)右侧 丘脑梗 死 右侧 大脑及 脑卒 中性 质无 关 。多项研 究发 现 , 神经 功能 的2 2例患者 中 P D 7例 ( 1 % o提示 基底节 区病变 患 缺损 程度越 重 , S 3. 8 日常 生活 能力越 差 , 郁症 状也 越重 ; 抑 严 如肢体 严重 瘫痪 等可 能是脑 梗 死本 者的 P D发 生率均较 其它部 位增 高 , 异均有 统计 学 意 重 的神经 功能缺 损 , S 差 义( P . ) 均 <0 5 。左侧大脑 半球梗 死 的 9 例患者 中出现 身病 情严 重 和病 灶较 大 的结 果 ,而 这 两者 正是 P D发 0 1 S
选择我 院 20 0 6年 5月 至 2 0 0 8年 】 例 患 者 中 P D 5 2 S 0例 (9D%)5 —5岁 的 7 4. 2 ,0 6 4例患 者 中
月 间收 治 的的脑 梗死 ( 7 1 8例 ) 伴 发抑 郁症 患 者 6 例 , P D 1 ( 43 % ) < 5 后 9 S 8例 2 .2 。 0岁 和 > 6 5岁患 者 的 P D发 S 其 中男 2 9例 , 4 女 O例 ; 龄 4 ~ 5 6 .- . ) ; 年 8 8 (05 65 岁 出血 生率 较 5 5岁者 增 高 , 异有统 计学 意义 ( <00 ) + 06 差 P .5 。 性 脑 梗死 1 7例 , 血性 脑 梗死 5 缺 2例 。脑梗 死 患者 均符 2 不 同文化 程度 患者 P D发生 率 的 比较 . 4 S 文 化程 度 合 19 9 5年全 国脑 血 管 病 学 术 会 议 制 定 的 脑 血 管 病 诊 为高 中 以下 ( 含 高 中 ) 7 不 的 8例 脑梗 死 患 者 中 出现P D S 断标 准[ 并 经 颅脑 C J 1 , T或 MR I 实 ; 证 抑郁 症患 者均 符合 2 8例 (59 ,高 中及 以上学 历 的 10例 患 者 中 出现 3 .%) 0 《 国精 神疾 病 分 类 方 案 与诊 断 标 准 》 3版 ( C 3 P D 4 例 ( 1 。文 化程 度较 高 者 P D 发生 率 较文 化 中 第 C MD ) S 1 4 %) S
PD3 S 6例f 95 %)右侧 大 脑半 球 梗死 的 8 . 3 6 , 7例 患 者 中 病 的病理 基础 和重 要 因素 。 同时, 情越 严 重对 患 者 的 病 出现 P D 3 例 (7 3 , S 3 3 . %)两者 P D发 生率 的差异无 统计 心 理 刺激也 越 大 , 9 S 更易 加重 或诱 发抑郁 。 因此 , 有研 究者
定 , 郁症 严 重程 度 采用 汉 密 尔顿 ( MD) 抑 HA 抑郁 量 表 进 者 中 P D 1 ( 28 %)。性 格 内向 患 者 的 P D发生 S 9例 2 . 9 S
行 判定 ; MD 2 HA 4项 版本用 于评 定抑 郁严 重程 度网 总分 率 较性 格外 向者增 高 , 异 有统 计学 意 义 ( <00 ) : 差 P .5 。
( 5 %)右侧 颞 叶梗死 的 7 患者 中 P D 2例( 1 %) 发生 有 一 定影 响 , 3. , 7 例 S 2. , 4 且左 侧 大脑 半 球 损伤 与 抑 郁有 关 嘲。
右侧枕 叶梗死 的 9例患 者 中 P D 2 ( 2 %)右侧基 底 而本 研究 发现 ,P D的发生 率 与病 灶部 位有 关 , 与左 S 例 2. , 2 S 但
采用 x检验。
采用 S P 3 S S1. 计 软件 。 数 资料 例 患 者 中 P D 5 0统 计 S 6例 (66 ) 经 济 基 础 较 差 患 者P D发生 率 的 比较 . S
作 者 单 位 :27 0 龙 泉 市 人 民 医院 神 经 内科 330
经 济状 况 、 临床 表 现和 脑梗 死部 位 、 质 。 性 梗 死 患者 中出现 P D 1 ( 2 )经 济基 础 较好 的 1 3 S 3例 5 % , 5 P D发 生 率 较 基 础 较 好 者 增 高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S
( P<0 0 。 .5)
1 统计 学 处理 . 3
常的 负 性情 绪 反 应 , 其不 仅 可影 晌患 者 的 生 活质 量 , 从 22 P D 的 临 床 表 现 .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