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专科

合集下载

岳建华:中风患者的希望之星

岳建华:中风患者的希望之星
令 人 敬 佩 和称 颂 的人 物 — — 新 密 市红 十字 中心 医 院 院 长 、 中风 专 家 岳建 华 。
康路 崛起 了一座宏伟壮观 的现代 化医院——新 密市红十字会 中 风专科医院。这所医院占地10 平方米 ,建筑面积2 0 8 万平方米 ,
投 资50 0 万元。除 中风外 ,还设有 内科 、儿科等2 多个科室。 O
Yu J n a: o f g a z De u i h Zh g e h n h f e i u a n n u e yn
撰文/ 梁冠 山
郐风垂千古 的河南省新 密市 ,曾孕育过许 多才华横溢 的知 名人 士。而今 ,在这 片美丽而神奇 的土地 上 ,又涌 现出了一位
病人越来 越多 .由城 区到 乡下 ,县 内到县外 ,岳 建华起早 贪
黑忙 得不 可开交 ,找上门的中风病 患 者络 绎 不 绝 。 当时 的 设 施 已 满 足 不 了 日趋 增 多 的病 人 需 求 。 19 年 刚过 ,他 二次创业 的念 头萌发 了 ,在市委 、市 政府 4 9 和卫生局大 力支持下 ,短 暂的几个 月内,竟 在新 密市 繁华 的民
其主要服 务对 象为中风偏瘫 患者 。医院弘扬红十字 救 死扶伤
他先后被 中共新密市委树为优 秀共产 党员 ,被 河南省有关
精神 和遵循 ” 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走出了一条具
有鲜 明时代特 色的济贫 医疗 、接诊服务 、送医上 门和巡 回医疗
部门命名为 “ 中原名医” ,被 中华医学会命名为 ” 中国特长名
医“等。这一项项 多彩的桂 冠 ,凝结着开拓者的很多血 ,这一 串串闪光的亮点 ,更是倾注着创业者很多勇于拼搏的故事。三
服务的文 明行医新路子。精 湛的医术 ,一流的服务 , 得了7 赢 0

连续排班在中风专科层级管理中的应用

连续排班在中风专科层级管理中的应用

1593研是创新,是中医外科专业发展的动力。

通过科研创造新理论、新方法,运用新理论和新方法解决中医外科临床医疗中关键性问题,促进中医外科专业特色和技术优势的形成,进一步开创中医外科学学科建设的新局面。

我们相信,中医外科学目前面临的问题只是暂时的,随着中医药现代化战略的实施,我们相信中医外科学的学科建设将会与时俱进,迎来更好的机遇,取得更大的成就。

(收稿日期:2008-08-11)连续排班在中风专科层级管理中的应用※张广清蒋革新蔡业峰胡丹露广东省中医院(广州510120)摘要:目的为了更好的在中风专科实行护士层级管理。

方法实施了新的“A-P-N”护士连续排班制。

结果新班制减少了护士的交接次数,改进了午间、夜间等薄弱时段人员不足的缺点,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结论新的连续排班制能更好的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利于中风专科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连续排班;层级管理;中风专科随着中风专科的不断发展,对专科护士的要求也与日俱增。

面对发病率高的急性脑卒中病人,其病情发展迅速,常危及生命,需要我们护理上及时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需要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争分夺秒;需要护士镇定、业务熟练,护理工作中忙而不乱,这些无疑增加了中风专科护理要求。

在非正常工作时间内的护理内容增加了;医护配合要求增加了;专科护理水平要求增加了;预见性护理要求增加了;对护士而言困难也大大增加了,特别在独立夜班工作时可能难以胜任。

2007年10月,为了更好的在临床实行护士层级管理,培养专科护士,保证病人的治疗、安全,我院在中风专科实行了新的“A-P-N”连续排班制。

它是根据专科病人的特点,通过临床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应急能力、职称、学历等各个方面将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排班[1],新老护士搭配,每班有层次不同的护士在岗,由具备专科预见性及专科护士素质的护理组长指导护理组员,形成了专科性质的护理小组,为中风病人提供最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体现了中风专科团队的力量和护士的层级管理,大大提高了中风专科的护理水平。

提高中风专科护士康复知识方法的探讨

提高中风专科护士康复知识方法的探讨

《海南医学》2008年第19卷第7期3.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无菌管理,控制参观人员,尽量减少手术间内人员流动。

手术中无菌台如有潮湿应加铺无菌巾。

切断气管的器械视为污染,连同周围的纱垫一同更换,所保留的气管断端用碘伏消毒。

严格的无菌管理为术后的恢复提供了保障。

33手术中供肺的保存和修整也很重要,保存时浸入装有L pD 液的三层无菌器官收集袋内,每层袋之间放置无棱冰水混合物,每层袋口要扎紧,放入低温保存箱迅速转运至手术室。

如供肺过大,需准备直线切割缝合器减容,一般备55及5的直线切割缝合器。

参考文献T T L T G U lung transplantatio n f or pulmo nary fibr osis.N Engl J Med,1986,314:1140-1145.2侯彩妍.肺移植的临床评价及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2,21(12):579.3陆明华,陈静宇,郑明峰,等.20例肺移植受者选择的体会.中国厂矿医学,2006,19(4):295.罗新玲,邵丽首例同种异体肺移植供肺摘取配合体会新疆医科大学学报,6,()36(收稿日期)文章编号:1003—6350(2008)07—165—01护理脑卒中是一急性起病的脑血管循环障碍疾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

它是我国目前常见病之一,其致残率约有70~80%,约有42.3%生活不能自理,不但患者非常痛苦,也成为家庭、社会的负担。

脑卒中的康复在发病1~3月达到高峰。

在此阶段护理人员的康复指导非常重要。

因此,脑卒中专科护理人员具备有系统的康复知识意义重大。

那么怎样提高这方面的知识呢?我科从2007年1月开始全科护理人员加强康复知识的学习,取得一定的成绩。

现将学习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望与中医中风专科的同行共同提高专业水平。

1康复培训的重要性由于中风康复病房护士多为临床其它专科护士,对康复医学认识不深,存在着康复护理知识少,技能缺等问题,完全胜任和承担康复护理工作十分困难。

中医专病专科护理常规

中医专病专科护理常规

中风护理常规中医诊断:中风西医诊断:脑血管意外(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脑卒中-中风(肝阳暴亢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气虚痰阻证、痰瘀阻络证、阴虚风动证、痰热内闭证、痰蒙清窍证、元气败脱证)一、概论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组由脑血管发生血循环障碍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疾病。

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

由气血逆乱、脑络痹阻或血溢于脑而致,以昏仆,半身不遂、肢麻,舌强语謇等为主要表现。

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

相当于西医学的“脑血管意外”范畴。

二、临床表现以突然神昏迷睡,半身不遂、肢麻、肢体瘫痪、舌强语謇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三、临证护理(一)中经络1、肝阳暴亢证(1)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晕眩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则:平肝潜阳。

(2)施护:保证休息及睡眠。

注意血压波动、情绪稳定。

忌排便时努责。

2、风痰阻络证(1)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则: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2)施护:保证休息及睡眠,控制感染等并发症。

3、痰热腑实证(1)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则:化痰通腑。

(2)施护:口粘痰多者鼓励多饮水,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

注意矢气下转、腹中肠鸣、大便干结等情况。

4、气虚血瘀证(1)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恍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细。

治则:益气活血。

(2)施护: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当风。

适宜活动,以利气血运行。

5、气虚痰阻证(1)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恍白,气短乏力,头晕头重,纳呆,胸脘满闷,舌质淡,苔薄腻,脉沉弦。

卒中专科发展现状

卒中专科发展现状

卒中专科发展现状
卒中专科是医学领域中一个专门研究和治疗中风疾病的领域。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使得卒中专科的发展成为当今医学界的一个重要领域。

目前,卒中专科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进展。

首先,卒中专科在诊断方面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如脑血管造影(CTA/MRA)、脑电图(EEG)、脑磁图(MEG)等,这些设
备和技术在卒中的早期诊断和分型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卒中专科的治疗手段也得到了改善和完善。

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溶栓疗法、介入治疗、神经调控等,这些治疗方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此外,卒中专科还注重了卒中患者的康复工作。

康复是卒中治疗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物理疗法、语言疗法和职业疗法等多种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康复方面,卒中专科也运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例如机器人辅助康复、虚拟现实等,这些方法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

然而,尽管卒中专科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卒中的病因复杂多样,因此卒中的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次,卒中专科的医疗资源仍然不足,导致许多患者无法及时获得专科医疗。

另外,卒中的康复工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康复的周期长、费用高等问题,这也限制了康复工作的推广和普及。

综上所述,卒中专科在诊断、治疗和康复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卒中专科的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和康复效果,为卒中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医康复科 2019年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后遗症(ICD 编码:I69.300)。

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急性发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3.病期诊断标准:(1)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1 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 1个月以上。

4.中医证类诊断:(1)中经络: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5.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痰阻络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斜, 言语赛涩, 面色恍白, 气短乏力, 口流涎, 自汗出, 心悸便溏, 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中医内科的中风病诊疗指南

中医内科的中风病诊疗指南

中医内科的中风病诊疗指南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中医内科的中风病诊疗指南,帮助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中风病患者。

中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中医内科在其诊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诊断中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以确定诊断。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1. 病史询问: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患病情况、家族史和生活习惯等。

2. 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以了解病情。

3. 闻诊:倾听患者的语音、呼吸和心音等,发现异常情况。

4. 问诊: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肢体无力、言语困难等。

5. 辅助检查:如CT扫描、MRI、血液检查等,以进一步确认诊断。

治疗中医内科在治疗中风病时,通常采用综合疗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治疗策略:1. 中药治疗: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丹参、益母草等。

2. 针灸疗法:应用针灸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康复。

3.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和推拿,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病情。

4. 康复训练:结合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锻炼和言语康复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注意事项在中医内科的中风病诊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注重细节。

2.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3. 饮食调理:建议患者饮食清淡、多食用蔬果,避免高脂、高盐、高糖食物。

4. 合理安排休息:患者需要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结论中医内科在中风病的诊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综合疗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康复。

然而,治疗中风病需要针对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注意日常生活的调理和康复训练的开展。

在基层医院设立中风门诊的思考

在基层医院设立中风门诊的思考
中风门诊 。 于 中医医 院的神经 内科 医师来说 , 何 对 如 实 现这种 中风规范 治疗 和管理模 式 的软着陆 ,并 加 强 中医药在 中风防 治 中的作 用 。实现全 方位 防病 治 病, 成为 不可 回避 的问题 。
1 在 基 层 医 院 设 立 中 西 医 结 合 中 风 门诊 的 意 义 11 未 病 先 防 ( 级 预 防 ) . 一
的综 合治疗方 案 , 挥 中医药特 色 , 发 同时配 合调 畅情
风 的发病率 和死 亡率 。为此 , 基层 医 院设 立 中风 在 门诊使 “ 未病先 防” 为可能 。基层 医院可 以通 过下 成
乡义诊 、流行病学 调查 等方式 了解本 地 区的高 危病
人 及发 病情况 , 以针对 性 治疗 、 期讲 课 、 康宣 教 、 定 健 发 放宣 传材 料 等方式 , 病人 开展 以“ 理膳 食 、 对 合 适
2 0. l 2 No9 Ol Vo _ 9. .
2 基层 医院 开展 中风救 治 具体 措施
2 1 三 因 制 宜 .
食 同源 的 中药 材 , 山楂 、 枣 、 桃 等 , 以 指 导 如 大 核 可 病人 据 其病 情加 以合理 利用 。民族 医药具 有 良好 的
病 、 尿病 、 糖 高脂 血 症 等 多种 危险 因素 , 能够 减少 中
脑卒 中的复 发相 当普遍 ,卒 中复发导 致患者 已
有 的神经功 能障碍 加重 , 并使死 亡率 明显增加啊 《 。 中 国脑 血管病 防治指 南》 调干 预相关 生理危 险 因素 , 强 如 高血压 、 尿病 、 糖 高脂 血症 、 心脏病 、 高半 胱氨 酸血 症, 以及 行 为 学 危 险 因素 如 吸 烟 、 酒 、 胖 、 酗 肥 抑郁 等 。中风 门诊 可根 据每位 病人具 体情 况制 定 出合 理

卒中专科发展现状

卒中专科发展现状

卒中专科发展现状卒中,又称为脑卒中或中风,是指突发的大脑血管破裂或阻塞所引起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损伤的一种病症。

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世界上造成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卒中的临床处理上,专科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那么,目前卒中专科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呢?首先,卒中专科在医院体系中的地位逐渐得到了重视和提升。

过去,卒中患者往往由急诊科、神经内科或普通外科接诊,导致卒中患者的处理不及时、不规范。

如今,越来越多的医院成立了专门的卒中中心,建立了卒中专科团队,提供更加专业、规范的卒中处理服务。

卒中专科在医院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有助于提升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其次,卒中专科的综合治疗水平不断提高。

卒中治疗可以通过药物、介入手术和外科手术等多种方法进行,需要医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干预。

卒中专科的医生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具备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卒中专科团队之间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可以实施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卒中专科的科研和教育工作逐渐深入。

科学研究对于卒中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不断深入研究卒中的病因、机制和新的治疗方法,才能提高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目前,卒中专科团队在研究卒中的发病机制、脑血管重建技术和继发性预防药物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大量的研究也为卒中的防治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此外,卒中专科还加强了医学教育的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具备卒中诊断和治疗能力的卒中专家。

然而,卒中专科在我国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卒中专科的发展不平衡,很多地方医疗资源相对不足。

其次,卒中患者的救治意识和知识水平仍然较低,导致许多卒中患者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

此外,卒中的康复工作也亟待加强,缺乏规范化的康复方案和专业化的康复人员。

综上所述,卒中专科的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为卒中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目前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希望通过进一步加强卒中专科的建设和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卒中的防治水平,为卒中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中风诊疗常规

中风诊疗常规

针灸科2010年中风(急性脑血管病)诊疗常规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闭阻或血溢于脑,以半身不遂、肢麻、舌蹇,甚至突然昏仆为主要临床表现。

以其发病骤然,变证多端,变化迅速,犹如风之善行而数变,又如石矢之中的,若暴风之急速,故类比而名“中风”,又称“卒中”。

西医称为急性脑血管病或脑卒中。

脑卒中分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0%,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出血性脑卒中占20%,以脑出血最为多见。

一、诊断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脑出血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二、中医治疗(一)中经络1、脉络空虚,风痰入中证候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恶寒,发热,肢体酸楚、拘急等,舌苔白腻,脉浮滑。

治法:疏表祛风,化痰通络方药:大秦艽汤秦艽10g 生石膏15(先煎)当归10g 白芍10g 生地10g 熟地10g川芎5g 白术10g 茯苓10g 黄芩10g 防风10g羌活5g 独活10g白芷10g 细辛3g 甘草3g 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口服2.肝肾阴虚,风痰上扰证候头痛眩晕,腰酸耳鸣,突发口眼喎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数或弦滑。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代表方镇肝熄风汤代赭石30g 牡蛎30g 龙骨15g 龟板15g 怀牛膝15g 白芍15g 玄参15g 天冬15g 川楝子9g 茵陈9g 生麦芽9g 甘草6g 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口服(二)中脏腑1.闭证(1)阳闭证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半身不遂,或对侧肢体拘急,抽搐,面红气粗,躁动不安,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有力。

治法辛凉开窍,清肝熄风。

代表方羚角钩藤方羚羊角5g(另煎冲服)桑叶10g 川贝母12g 鲜生地15g 钩藤10g菊花10g 茯神10g 白芍10g 鲜竹茹15g 甘草3g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口服;(2)阴闭证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噤不开,半身不遂,静而不烦,面白唇暗,四肢欠温,苔白滑腻,脉沉滑。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医康复科 2019年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脑出血后遗症(ICD 编码:I69.100)。

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急性发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病期诊断标准: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3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以上。

(三)中医证型诊断:1.中经络: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四)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痰阻络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斜, 言语赛涩, 面色恍白, 气短乏力, 口流涎, 自汗出, 心悸便溏, 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中医院脑病科(内三科)宣传资料—删减后

中医院脑病科(内三科)宣传资料—删减后

东莞市医学临床重点专科——内三科(脑病科)东莞市中医院内三科(脑病科)是东莞市首批医学临床重点专科,也是广东省中医脑血管病(中风)重点专科。

近年来学科建设迅猛发展,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均有了质的飞跃。

本专科秉承我院名老中医及其学术继承人的临床经验,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以“坚持中医为主,中西结合”为原则,形成以中风、眩晕、痴呆等为重点病种、特色鲜明的中西医结合专科。

优势病种1、中风我科对脑病(中风)的治疗,具有中西医结合、整体治疗的特色。

对中风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救治”和“整体康复”方案。

根据我院名老中医何炎燊中风急症之“霸道”理论,实施“宣通三焦法”治疗急性中风,“加减防风通圣散”治疗急性中风之“闭证”等特色疗法。

积极开展脑卒中二级预防,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针对病人体质实施辨证施膳等中医防病保健。

达到“未病先治、已病防变”的效果。

2、眩晕我科根据中医“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理论,传承我院何世东名老中医经验,创立“何氏平肝汤”、“何氏化痰汤”,对风、痰证为主的眩晕疗效良好。

3、痴呆我科根据何炎燊老中医“阴精亏于下,风阳亢于上”的痴呆病机理论,以“育阴潜阳法”对中风后痴呆进行治疗,研制了“滋阴健脑片”,应用广泛,疗效满意。

4、头痛我科提出治疗五法:“祛瘀、熄风、豁痰、泻火、补虚”,善用中药汤剂,配合中医特色外治法进行联合治疗,疗效显著。

5、颤证颤证主要表现为头部及肢体摇动、颤抖。

我科认为“肾精亏虚”为其关键病机,主张以“填精益髓、育阴潜阳”为治疗大法,以“滋阴健脑片”口服,结合中药熏洗、针灸等改善肢体僵硬症状,疗效良好。

中医特色我科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临证用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注重中医辨证分析和整体调治。

通过中药汤剂和中医特色疗法的联合应用,达到“内服外治”的目的。

运用中药敷贴、中药封包、中频、针灸、中药熏洗等外治法,实行“上病下治,内病外治”。

创制了白金片、滋阴健脑片等多种院内制剂。

中风患者出院指导建议专科培训

中风患者出院指导建议专科培训

消化柔软平
• 其次饮食中应有适当蛋白质,常吃些蛋 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
衡膳食为主, 以供给身体所需要氨基酸,以增加机体
抵抗力。
切忌暴饮暴
食。
• 还需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也可多食含碘 丰富食物,这能够预防动脉硬化发生,
也易于排便,防止因用力排便而诱发卒
中。
中风患者出院指导建议专科培训
8/15
饮食指导
中风患者出院指导建议专科培训
• 每日食盐量在6g一下为宜, 因食盐中含有大量钠离子, 人体摄入钠离子过多,可 增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 增加血液粘稠度,从而使 血压升高,对中风病人不 利。
• 中风患者切忌食用兴奋神 经系统食物,如酒、浓茶、 咖啡及辛辣刺激性强调味 品。
• 假如患者伴有糖尿病、痛9/15
12/15
功效锻炼
中风患者出院指导建议专科培训
• 指导患者用检测手拽住患 侧手做一下动作:1)上 举,以活动肩关节;2) 屈肘,锻炼肘关节3)手 攥橡胶圈健身圈重复屈伸, 练习手关节功效。双腿屈 曲,不停抬起臀部,锻炼 腰部力量。
• 瘫痪肢体恢复最简单有效 方法依靠本身长久不懈锻 炼,循序渐进。出院后患 者主动锻炼尤为主要,使
11/15
功效锻炼 指导
•不容忽 略
• 肢体瘫痪能不能最大程度恢复 关键在发病后3-6月时间。所 以,出院后功效锻炼至关主要。
• 指导患者家眷用按摩、揉、捏 等方法帮助病人活动患肢,按 摩时要让肩、肘、腕、膝、踝 等大关节和指、趾等小关节都 得到活动。每日3-4次每次3-5 分钟。
中风患者出院指导建议专科培训
者所进 行健康教育主要内容。病人出院前,护 理人员用简单易懂语言进行护理知识 宣传教育,依据不一样患者,对其生活起 居、饮食、情志,自我保健,合理用药, 功效锻练等方面做出对应指导,不但可 使中风患者复发率降到最低,也充分表 达了护理工作完整性。

中风患者出院指导建议专科培训

中风患者出院指导建议专科培训

保培训质量。
03
持续改进
根据考核结果和学员反馈,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和内容,持续改进培训
质量,使培训更加符合学员实际需求。
05
中风患者出院指导建议专科培训计划 的预期效果与影响
患者病情的改善与稳定
促进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通过专科培训,医护人员可以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药 物的作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 性,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
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分析
现有技术条件支持
01
目前医疗技术水平已经能够对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有效的
支持。
社会支持与参与
02
社会各界对中风患者的康复工作越来越重视,积极参与和支持
这一培训计划的实施。
培训师资力量具备
03
医院具备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和专业的康复师,能够为培训计划
的实施提供有力的师资力量。
02
培训后学员的技能提升程度、 工作效率提高程度、服务质量
改善程度等。
培训计划的社会影响力预测
对患者的影响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再入院率 等。
对医疗机构的影响
提高医疗质量、增强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医院知 名度等。
对社会的影响
推进医疗事业发展、满足社会健康需求、提高全 民健康素养等。
培训计划的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高效利用医疗资源
专科培训计划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加高效 地为患者提供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06
中风患者出院指导建议专科培训计划 的可行性及未来发展
培训计划的成本效益分析直接源自本包括讲师费、场地费、设备费 、资料费等。
间接成本
包括交通费、食宿费、学员时 间成本等。

中风患者出院指导建议专科培训

中风患者出院指导建议专科培训
实施方案
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确保培训 效果。同时,为了方便参加者学习,培训还将提供教材、PPT等相关资料。
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参加者对培训的满意度、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等,并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反馈
根据评估结果,对本次培训进行总结和反馈,及时改进和完善培训内容和方式, 以提高培训效果。
出院指导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庭成员更好地了解中风的防治知识,掌握常见并发症 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02
出院指导专科培训内容
患者自我管理技能
1 2
正确用药
确保患者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使用药物,包括 用量、使用时间、使用方法等。
健康生活方式
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3
定期复查
正确的出院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家庭和社会需要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照顾,包括日常 生活护理、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
出院指导可以帮助家庭成员和照顾者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 求,提供恰当的支持和护理。
医学知识普及的必要性
中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和康复。
《中风患者出院指导建议 专科培训》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中风患者出院指导的重要性 • 出院指导专科培训内容 • 出院指导专科培训的实施 • 中风患者出院指导实践案例分享 • 出院指导专科培训的挑战与发展
01
中风患者出院指导的重要性
患者健康恢复的必要性
中风是一种高致残性的疾病,出院后需要长期的康复和二级 预防。
通过专科培训、学术会议等方式,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培养专业的出院 指导人才。

心血管亚专科分类的简介

心血管亚专科分类的简介

心血管亚专科分类的简介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功能的一类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

由于其高发性和危害性,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和细分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你介绍心血管亚专科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心血管亚专科分类指的是将心血管疾病细分为多个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诊断、治疗和研究。

这种细分有助于医生和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心血管疾病的不同方面。

根据心血管亚专科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我们可以将心血管疾病分为以下几个亚专科:1. 心电图亚专科:心电图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的检查方法。

心电图亚专科主要关注心脏电活动的异常表现,例如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等。

医生可以通过心电图的结果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问题,并据此制定治疗方案。

2. 血压亚专科: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控制,会导致心脏病、中风等并发症。

血压亚专科主要关注血压的测量和管理,帮助患者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3. 心脏病亚专科:心脏病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心肌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心脏病亚专科主要关注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药物治疗、手术干预或心脏康复等方式来改善心功能和预防并发症。

4. 血管病亚专科:血管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动脉瘤等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管病亚专科主要关注血管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帮助患者降低血管病风险,改善血管功能。

5. 中风亚专科:中风,又称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的疾病。

中风亚专科主要关注中风的预防、急救和康复,帮助中风患者恢复功能、预防并发症。

这些心血管亚专科虽然相互关联,但各有侧重,并在不同层次上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管理。

通过对心血管亚专科的了解,患者和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心血管疾病,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心血管亚专科分类是对心血管疾病进行细分和分类的一种方法。

中风专科三级护理查房的体会

中风专科三级护理查房的体会

中风专科三级护理查房的体会
胡丹露;张小培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
【年(卷),期】2011(009)009
【摘要】三级护理查房是提高护理质量,培养专科护理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对临床护士实施分层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三级查房在我科的实施情况表明,三级查房使护士层级管理的模式更加明朗,提高了责任护士的业务水平,促进了护理组长综合素质的强化,对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效率,促进中风专科护理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中风专科的三级护理查房从组织形式、内容、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更好促进三级护理查房的开展.
【总页数】2页(P828-829)
【作者】胡丹露;张小培
【作者单位】510120,广东省中医院;510120,广东省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1
【相关文献】
1.实行中医专科三级护理查房提升中医护理水平 [J], 刘晓燕;郭静;董丽;杨柳;张超;
2.实行中医专科三级护理查房提升中医护理水平 [J], 刘晓燕;郭静;董丽;杨柳;张超
3.三级护理查房对提高年轻护士专科业务水平的影响 [J], 鲍惠莲;刘娟英
4.中风偏瘫中医专科护理体会 [J], 吕萍;何小燕
5.三级护理查房对提升康复专科护理技能的影响 [J], 陈小霞;廖明珍;于程程;郭佩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督导意见(一)
重点专科
内一科(中风专科)所需二级中医医院评审
材料及要求
1、内一科(中风专科)情况:床位、设备、人员情况、统计数据、列表。

要求:
(1)专科床位数(不含加床)≥30张。

(2)按照《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要求配备中医诊疗设备,诊疗设备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3)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70%。

(4)专科学术带头人在学术团体任职。

(5)中医治疗率≥60%。

(6)优势病种中医治疗率≥70%。

(7)专科服务量在相应级别中医同专业科室中领先,门诊量、出院人数逐年增加。

2、内一科(中风专科)人员结构表
要求:人员结构合理,科室主任、护士长、学术带头人或学科带头人、学术继承人配备满足科室建设与管理的需要。

(查2013年度人事档案
3、内一科(中风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要求:按照要求制定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内容完整。

4、内一科(中风专科)年度工作计划。

3年(2010—2012)
要求:制定年度中风重点专科工作计划,内容应包括实施中医诊疗方案、中医药人才培养等。

内容与发展规划相符。

5、内一科(中风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

3年(2010—2012)
要求:制定本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可体现在年度工作计划中,并有落实措施的相关证据(会抽查2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6、内一科(中风专科)专科优势病种列表
要求: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突出,居本专科收治病种前列。

7、内一科(中风专科)优势病种和常见病种诊疗方案
要求:
(1)不低于3个病种诊疗方案。

方案体现本科室临床实际,突出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运用,诊疗方案基本要素。

中西医病名、诊断、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难点分析、疗效评价等齐全。

(2)医师掌握本科诊疗方案,现场将访谈3名中医类别医(含科室负责人、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各一名。

每人访谈1个优势病种,共访谈3个优势病种)
(3)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抽查3份运行病历,每1个病
种1个。

8、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和中医临床疗效的分析、总结和评价报告3年。

(2010—2012)
要求:定期、每年至少一次。

对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和中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中医疗效评价客观、科学。

9、内一科(中风专科)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路径表单、定期统计分析报告。

要求:
(1)科室实施1个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并制定实施方案。

(2)医师掌握本专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
(现场访谈中医类别执业医师1名)
(3)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

(查2份运行或归档病例)
(4)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路径表单、定期统计分析报告(查2012年度资料)
10、内一科(中风专科)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3年,2010—2012)
要求:有本专科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和措施,有明确的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

11、内一科(中风专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实践经验材料
要求:
(1)专科学术继承人掌握名老中医学术经验,
(2)能提供原始跟师记录、论文等相关学术继承工作材料。

(3)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在专科临床中得到应用(将查2份代表性病历)。

(4)开展本专科领域文献记载的中医诊疗方案的挖掘、整理与应用。

要求:将有效的中医诊疗方法应用于临床。

12、内一科(中风专科)诊疗技术及特色疗法列表、各项技术、疗法操作规范
要求:至少有3项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并在临床应用。

医师熟练掌握本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

13、专科中药制剂研究计划
要求:
(1)制定专科中药制剂研究计划并实施。

(2)临床应用的中药专科制剂≧2种。

14、内一科(中风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中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

要求: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对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中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不断提高。

科室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必须100%掌握。

(现场考核3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科室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15、及时开展病例讨论,提高中医诊治危急重症、疑难病的水平。

要求:开展病例讨论,病例讨论中要有中医内容。

(抽查5份讨论病例)
16、完善“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医师交接班本、三级查房登记本、疑难、危重病人登记本、科内学习登记本等记录
要求:完善自2010年始所需登记内容。

17、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

18、三级医师的专科继续教育达到相关要求
要求:查相关资料,并现场访谈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各一名。

19、科室医务人员在日常医疗活动中必须遵守医院各项制度。

要求:重点是完全了解、掌握十四项医院核心制度,并严格遵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