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五课
哲学与人生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05
人生发展与变化的哲学启示
人生发展的过程性
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 婴儿到老年,经历着不同的成长
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挑战和机 遇,需要我们不断适应和成长。
过程性意味着我们要珍惜每一个 阶段,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为
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生变化的必然性
人生充满了变化,无论是外部 环境还是个人内在因素,都处 于不断变化之中。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 我们都要保持积极的心 态和行动,努力实现自 己的人生价值。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逆境挑战着人们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需要人们具 备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逆境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也是成长和发展的 催化剂,能够激发人们的潜力和创造力。
顺境与逆境的相互转化
顺境和逆境是相互依存、相互 转化的关系,没有顺境就没有 逆境,没有逆境也就没有顺境 。
在顺境中如果过于自满、不思 进取,就可能导致逆境的出现 ;在逆境中如果能够坚持不懈 、积极应对,就可能迎来顺境 的到来。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否定 之否定规律,即事物在自我否 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和发 展。
02
变化的本质
变化的普遍性
总结词
变化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处于不断变 化之中。
详细描述
自然界中的万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如四季更替、生物演化等 。人类社会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如科技进步、社会制度演变等 。
03
顺境与逆境的哲学思考
顺境的意义
顺境是指人生中顺利、安逸、舒适的阶段,它能够 为人们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
在顺境中,人们更容易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实 现自我价值和目标。
哲学与人生第五课修订版 ppt课件
2020/12/2
22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故事
新生婴儿
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创造很多,这当 然离不开实验。期间,他几乎每天忙于 实验。许多人不理解他的行为,有人甚 至认为他的实验毫无价值。一位老太太 曾问他:“你天天搞这些玩意,有什么 意义?”爱迪生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 问道:“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
13
怎么把握发展含义: 第一、把握发展的实质,树立科学发展观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漫画
发展不能以过度开发、 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应坚 持科学发展观。
经济要发展一定 要上产值保增长 呀
科学发展观,第一 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 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 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保增长” :
2020/12/2
2020/12/2
15
16
2020/12/2
16
故事
流行就是好的吗?
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有一次应朋友邀请,去参加一个音乐会, 可是音乐会的节目刚演出不久,赫尔岑就十分厌烦地用双手捂住耳朵, 打起瞌睡来了。这时女主人对赫尔岑的举动感到很奇怪,便推了赫尔 岑一下,问他:“先生,你不喜欢音乐吗?”赫尔岑摇了摇头,指着 演奏的地方讲:“这种低级轻佻的音乐有什么好听的?”
2020/12/2
20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故事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1962 年我国发射第一颗导弹时,导弹飞出去刚100来米就来 了一个“倒栽葱”。1988年11月1日,中国长城公司和 美国休斯公司签定了使用中国火箭运载美国卫星的合 同。我们曾两次试验,两次失败。而当航天人以为万 事俱备,在1991年3月22日电视直播发射“澳星”时, 火箭却在亿万观众期待中原地不动。我国航天人在遇 到挫折时,处变不惊,满怀信心地战胜困难和挫折, 向着既定的正确目标迈进。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 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完成了飞向太空的历 史性跨越。
哲学 第5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借助恐龙化石,考古学家们还原了侏罗 纪世界。
主动创造性(从跨度看) 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对象,而且能追溯过去
主动创造性(从跨度看) 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对象,而且能推测未来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目的性
(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活动)
(1)意识活动(能动性)的特征 自觉选择性
主动创造性
(不同于动物的消极适应性活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物质决 定意识
从意识的起源看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决能
定动
作作
把用 用
握 意识的
思 能动性
维
的 方要
奥 妙
法求 论
一切从实 际出发, 实事求是
从意识的内容看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特点
9、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 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10、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错误: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但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11、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错误。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 发展
1、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错误。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客 观事物。
2、正确的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是 人脑想象的结果。
错误。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 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根源于客观事物。
3、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 相互依存。
错误。 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单独存 在。
哲学 第五课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
C
3.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对此正确的理解 有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 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的区别在于是否对客观 事物作出了反应 ③具体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抽象思维则可以脱 离客观事物,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 对未来的预测等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 ② B.②③ C.③ ④ D.①④
①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物质基础 ②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生物学前 提 ③人的意识
⑵意识是劳动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①劳动和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形成 ②劳动和交往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2、从生理基础看:
1、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意识 是人 脑的 机能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上现有物质后有意识 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依赖于物质
1.意识的起源 2.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
1.从意识的起源来看
意识 是物 质世 界长 期发 展的 产物 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
材料一 “表象不是头脑的(生理的、心理的、心理物理的)机 材料二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将存在看作是人的感觉 的产物,这就颠倒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将感觉、意识当作是第 能。”“思维也不是头脑的产物,甚至也不是头脑的生理机能或一 材料四五进一步说明了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观 一性的,物质的存在当作是第二性的,认为意识可以决定存在。 般状态。”——阿芬那留斯,转引自《列宁全集》第18卷,第 念的东西是紧紧地依赖于物质的东西,依赖于存在的,即使是荒谬的观点、 255页。 臆想的东西,也不过是对现实的反映,也不能完全“凭空创造"。人的意识对 材料二 “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材料一否认了意识与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关系。表象、思维都离不开物质器 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是消极的、直观的,照镜子式的反映。观念来自于客 官——人的大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依赖于物质, 材料三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 观,又是对客观的物质的东西加以改造,创造性的反映的结果,具有主观性。 其根据之一,就在于意识依赖于意识的物质器官。 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列宁) 材料四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 材料三主要说明了意识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根据现代科学提供 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 的事实,说明了意识的产生大体经历了从无生命的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 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常见的人 反映特性,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的发展,从动 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的意识三个阶段。 体上,增加了眼晴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 《鲁迅全集》第6卷,第219页。 材料五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 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 l12页。 材料三、四、五说明了意识的本质问题。 请问答: (1)材料一、二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2)材料三、四、五阐述了哪些哲学原理?
哲学第五课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 都具有的 反应特性
生物的反应 形式(刺激 感应、感觉、 心理)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 质基础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 提
思考:人的意识是从动物心 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 物心理能自发产生意识吗?
由于狼孩脱离了人类社会,所以不可能产生意识。
狼孩
1929年,在印度加尔各答 东北的米德纳波尔,人们常看 到一种神秘的动物出没于森林。 一到晚上,有一个四肢走路的 怪物尾随在四只大狼的后面。 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 窝里发现了两个怪物,原来是 两个母狼养大的女孩,大的有 七八岁,小的只有两岁。她们 的习性象狼,吃生食,爬行, 不会说话,不会思维,只会象 狼一样嗥叫,常常在晚上出来 觅食。
C
)
二、判断
1、从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 ) 2、除人脑外,其它动物都不能产生意识,因为 只有人脑才是意识的来源。 ( ) ×
3、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如同照相机、镜 子对事物的反映一样。 ( ) × 4、具体感觉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抽象理论是人 脑思维的产物。( ) ×
5、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 意识是主观臆造的。( ) × 6、现实生活中没有“鬼神”,所以“鬼神” 等宗教迷信观念是人们主观想象。( ) ×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管梦境多么 离奇,它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 )
C.意识可以凭借人们丰富的想象而产生
D.意识可以对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加工,可以创造
出新的形象新概念
6、著名的科学家巴甫洛夫说:“无论鸟翼是多么 完美,但如果不凭籍空气,它永远不会飞翔高空。 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你们如果不凭籍事实,就 永远不会飞起来。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科学家需要空气才能工作 B.没有空气鸟儿不能飞翔 C.意识依赖于物质 D.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
哲学与人生-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2.发展的实质和状态
事物的发展不是单纯数量上增加,不是重复。
发展的实质
含义:是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旧事物的不断灭亡,新事 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实质: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正确把握发展的概念
第一,必须紧紧把握发展的本质,树立科学 的发展观
正确把握发展的概念
第二,必须学会正确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看 到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早知道只吃这半个饼就行了”
《百喻经》中讲了一个寓言:有一个人饿了,狼吞 虎咽地吃了一个饼,觉得没饱,又吃了一个,一连吃了 六个,还是没饱,于是拿起第七个饼吃,吃到一半,饱 了,这人非常后悔,一面用手打自己嘴巴,一面自作聪 明地说 “我今天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吃 的六个都是白白的浪费。如果早知道是这样,我应该只 吃这半个饼就行了。”
人应如何正确看待逆境?
• (1)逆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逆境是对人生的巨大考验。 强者无惧逆境。
• 例:邓小平同志三起三落的故事,他个子不高,但有句很 著名的话:天塌下来有高佬顶着。
• (2)逆境可以帮助人正确认识自我。促使人反省自己的缺 点和不足,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从而促进人的成 长。
• (3)逆境可以积累人生的失败经验,使人越变越聪明。中 国古训:“吃一堑,长一智”
• 人生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前进中有曲 折,曲折中有前进。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有 顺境和逆境。
顺境和逆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案例1
《哈佛女孩刘亦婷》
1.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与条件
刘亦婷是成都外国语学校高1996级(1999届) 学生。她在高中的班主任是李晋蓉。于1999年 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特招录取,8月1日赴 美国留学,2003年6月从哈佛大学本科毕业, 她学的是应用数学与经济专业。刘亦婷根据她 “先就业,再深造”的计划,于2003年10月应 聘到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工作,同时也在准备 读研究生。毕业后刘亦婷在成都外国语学校设 有“刘亦婷课外活动奖”专门为奖励,激励在 学校课外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校友。
哲学第五课 意识复习
考点1、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本质(为什么物质决定意识?)
⑴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⑵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大脑) ⑶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是意识的来源、根源、来自、
源泉;
客观存在
通过实践 作用于
1、意识的本质(为什么物质决定意识?) ⑴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 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②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 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认识论)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唯 物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 论
认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识
论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考点展示
考点1、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 考点2、意识的能动作用 考点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考点4、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考点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②高3意)意昂识总识的之对精指,人神导意体可识人 人生以具的的理催有行实人活能为践动向动具上把有,性调萎,意的节靡它识理和的是中念控精对制神物变作则质成用会的。使能(现人动意实悲的识的观反与东、映人西消的,沉关又,系对丧)物失质斗具志有。能 动的反作用。 (4)(方法论)要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哲学 第五课 1.意识的本质
说话 嗅
阅读 运动
听 视觉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 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
人脑是怎样进行意识 活动的呢?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
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物的刺激
人和动物所共有的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
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语言刺激
明天考试 人类所特有的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Lesson 5 : Grasp the mystery of thinking
教师:XXX
一
意识的本质
What is the essence of consciousness
前景提要
自然界 整个世界 人 类 社 会
物质世界
人的思维
意识世界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铁片生锈
岩石风化
第一阶段: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含羞草
向日葵
第二阶段 生命物质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感应的特性 生物的反应形式 (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三阶段: 一切动物都具有感觉的能力,高等动物还会有感觉和心理
人脑
产生
意识
原材料
意识的反映对象和内容
厂房和机器
意识的物质器官
产品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思考
人类迄今为止都没有真映,错误的意识是否也是对客 观事物的反映?
思考
※ 意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 正确的意识——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人脑与动物脑的区别
人脑
哲学第五课 第二框 意识的作用
辩证唯物论观点 (一)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 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 物质)。
(二)意识具有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 认识 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不同于动物无目的 的本能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不同于动物的应激性活动)。
客观条件
主观因素
现阶段,我国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方面, 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 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这一措施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 持和理解。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说明“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解决问 题的办法”的正确性。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 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世界是可知的,即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之所以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 地方就在于人在建筑“蜂房” 之前就已经在头脑中建成了。 人的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 表面现象,还能反映事物的本 质和规律。
意识活动的主 动创造性 意识活动的目 的性 意识活动的自 觉选择性
4.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客观规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发挥主观能动性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重要条件。 (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人们应该如何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 ①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 ③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树立正确的意识。
1. 为加强地球系统的科学研究,提高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 域的话语权,某大学联合科技集团启动建设地球系统模拟器。该 模拟器是对地球自然变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的百万亿次超级计算 机,可以还原或预测地球自然变化过程,是人类认识地球、研究 其后变化的重要科研装备。这表明 ①人类意识活动先于客观事物而存在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科技装备是人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④现代科技手段能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2.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 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 A.人脑会对外界刺激做出一系列反映 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 C.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高二政治哲学第五课意识的本质
(3)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 观映象。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 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 节进人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 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⑵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 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P36⑤)
※反射分为: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 是动物由遗传获得的本能。
※.什么叫做第一、二信号系统?(p36⑤)
※条件反射有两种: ▲一种是由于具体事物的刺激而引
起的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这是 人和动物共有的。
▲一种是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 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这是人所 特有的。
c 的关系的角度考察,其共同点是:( )
A.都是人的意识
B.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的反映
C.都是根源于物质的
D.都是意识的表现形式
小结: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
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
意识 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内容 本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第二:从意识的主观差别来看,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 的反映; 第三:从意识的主观特征来看,有正确的,也有歪曲的反映。
小结:什么是意识?理解意识
(l)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生物进化的结 果和社会实践发展的结果,即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 也是社会的产物。概括地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 展的产物。
D.人脑不一定是健全的人脑
3、著名的科学家巴甫洛夫说:“无论鸟翼是
哲学第五课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
本 质
生理基础
内容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 象 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 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 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4.《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是没 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了商纣宫廷 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 是因为 ( ) A.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B.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C.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D.人的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
5、互联网的大发展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时 代。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线与网民互动时指 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 要重要”。这表明 ( ) ①信心是战胜困难的决定因素 ②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重视精神的力 量 ③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想问题、办事情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④ D.①②③
反应器官 物质 细胞膜 大脑
举
例
岩石风化 葵花向日 警犬破案 马做算术 谈虎色变 苹果与万有 引力
高
人脑
一. 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②意识产生的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 和心理)
思考:(材料见P35) 上述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客观 事物
实践
作用于
人的 感官
信息 传输
人脑
加工
形成
意识
结论:(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 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形 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2)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哲学与人生第五课对立与统一
机械工业出版社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提到矛盾,我们自 然会想起韩非子所 著的“自相矛盾”
这个成语典故 。
自相矛盾
如果用你的矛 去刺你的盾,如何?
我的盾没 有利器能穿过它!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 的人,我的矛无坚不
摧!
!?
这里的“矛盾”是形式 逻辑上矛盾,而不是唯物辩 证法所说的辩证矛盾。
矛盾的概念
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简而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相互对 立是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的相互统一是矛盾的 同一性,这就是矛盾。
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所固 有的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因素和 倾向。
——德国19世纪哲学家黑格尔
哲学上所讲的对立、斗争不能和我们的日常生 活中同学之间的意见的分歧、冲突或邻里之间的 纠纷混为一谈。
克隆棉羊“多莉”
“克隆羊”是细胞与个体之间的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传说有一次孔子带领一班学生向老子 请教问题,孔子见到老子,恭恭敬敬地行 过礼,垂手站立在一旁,老子那时已经很 老了,正在闭目静养,大概听到了动静抬 起眼皮来望了望,孔子赶忙再请安说: “弟子孔丘特来候教”,半晌,老子张开 嘴,用手指着自己的嘴问“你看我的牙怎么样?”孔子说“已 经全掉了”,老子又问“我的舌头怎么样?”孔子回答:“还 好”然后老子又开始闭目养神了。孔子便立即带领学生告退, 吩咐学生回家,学生们都感到奇怪问孔子到:“老师不是来求 教的吗?”为什么没问什么问题就忙着回家呢?孔子说:“老 子指出:牙齿是刚强的却是柔弱的;舌头是柔弱的却是刚强的, 刚强的牙齿却敌不过柔弱的舌头,这不是教给我们了吗?”
思 考
你能说出哪那些成语或俗语说明矛盾双 方是相互转化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萧伯纳 • 乐极生悲 否极泰来 •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 不是冤家不聚头
哲学与人生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顺境逆境对人生的影响
顺境和逆境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相互交替、相互作用,共同塑造 和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轨迹。哲学与人生第五课的讲座。我们将探讨发展、变化以及顺境与逆境 对人生的影响。
发展与变化的概念
发展是一种持续的变化过程,通过学习和成长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品质。
发展的重要性
发展是人生的动力,可以使我们走出舒适区,拓展视野,充实经验,实现个 人潜能的最大化。
变化的本质
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它给人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 源泉。
顺境与逆境的区别
顺境是指事情发展如人意,而逆境则是指事情发展出乎意料,对个人造成一定的困扰和挑战。
顺境的效应和意义
顺境能够提升我们的自信心、幸福感和满足感,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机会去探索和实现更高的目标。
逆境的挑战和机遇
哲学第五课
哲学第五课改造世界追求真理一、改造客观世界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改造社会主要形式及其特点?1、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
﹡2、主要形式:社会革命、社会改良、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
3、特点:历史性。
二、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任务是什么?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怎样?1、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关系:①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②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③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④在这种相互作用之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
三、什么是科学理论?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如何?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哪些表现?1、科学理论——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实践证明的、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
是正确的理论体系。
2、原理:①实践是理论的基础。
理论的产生、发展、受检验和归宿,都离不开实践。
②理论对实践又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意义:积极参加实践,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3、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1)科学预见的作用(2)科学方法的作用(3)解放思想的作用四、什么是真理?其根本属性是什么?它有什么要求?1、真理的含义——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就是正确的认识,即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
因此,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2、根本属性——客观性3、要求: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五、真理是不断发展的原理及方法论意义?1、原理:①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②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③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真理性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2、方法论意义:发展真理。
六、真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其力量在哪?1、一般规律:①真理是随着客观事物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②真理的发展是真理不断克服和战胜谬误的过程2、真理的力量在于它的正确性。
七、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①真理的本性——真理是人们的思想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即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
第五课哲学的基本问题
五、哲学基本问题在当代的发展
其一,从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中 去展开哲学基本问题。这种研究首先 是深化了对主体和客体及其中介系统 的具体认识,同时又显露出了主体与 客体之间各种关系的相互制约和相互 转化。实践关系、认知关系、价值关 系和审美关系交织在一起,从而促使 人们从知、情、意和真、善、美的统 一中去考察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其重要特征 在于,不仅具有“精神和物质”关系 的“时间先在性”问题,而且具有超 越“精神和物质”关系的“逻辑先在 性”问题。
①“逻辑先在性”中“存在”的含 义
“存在”这个范畴不等同于“物质”这 个范畴,它不仅包括“物质”的存在, 也包括“精神”的存在。用近代哲学的 方式说,“存在”不仅是“意识外的存 在”,而且是“意识界的存在”。与这 种“存在”范畴相对应,“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至少就应当包括“精神和物质 (意识外的存在)”的关系,也包括 “精神和精神(意识界的存在)”的关 系。
其二,从认识的结构、机制和功能 上去展开哲学基本问题。随着生理学、 心理学、语言学、逻辑学、脑科学、 信息论等科学的发展,认识的生理基 础和心理过程,认识的语言中介和逻 辑规则,思维的结构、机制和功能等 等,都在实证科学的层次得到了不同 程度的科学解释。这就促使哲学在概 括实证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去展开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三,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考察哲 学基本问题。随着人类学、文化学、 科学学、传播学、民族学等人文科学 的发展,认识的人类性、民族性、时 代性等社会—文化方面的测度性已日 趋明显和精确。这就为研究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1、近代哲学与认识论转向 2、认识论转向与哲学基本问题
1、近代哲学与认识论转向
古代的“本体论哲学” :没有自觉 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是 离开思维对存在的关系,直接地寻求 和断言某种经验的或超验的“存在”, 并把这种经验的或超验的“存在”归 结为“万物的本原”,用这种经验的 或超验的“存在”去解释全部的经验 世界以及关于经验世界的全部知识。 这就是所谓的“本体论哲学”。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5.1.1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5.1.1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重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难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第一个和第二个表现;【素质要求】⑴知识方面:识记: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理解:①以基本事实为基础分别理解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各是什么;②以基本事实为基础,初步理解为什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⑵能力方面:①培养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能力。
主观能动性包括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在一一分析中要照顾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再综合起来人整体上把握主观能动性的含义。
这是比较典型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过程,通过学习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②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比较主观能动性的不同表现,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⑶觉悟方面:提高学生重视自身能力的自觉性,增强“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信心;复习提问:1. 高二第一学期学习的四课书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这四课书的共同点是什么?2. 人们为什么要思考和探索世界本质、世界的状态等问题呢?(设计这两个问题是要引导学生在回忆总结上册书的基础上,引出下册书的内容。
上册着重讲客观世界,分析客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又是相互联系和有规律地运动变化发展及充满矛盾的,百而明确了应该怎样处理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下册则着重讲人,了解人自身的属性、能力和需求,再进一步明确应如何处理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导入新课:人要取得改造世界的胜利,从自然界取得物质生活资料,就要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那么,人有没有能力认识客观世界,人怎样认识客观世界,这就是第五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板书)讲授新课:请同学们看一下目录,并阅读第五课的引言,看一看本课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在同学回答后,教师出示关于本课知识总体框架结构的投影或小黑板)下面我们先学第一节1. 要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板书)人为什么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怎样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哲学第五课复习.doc (28.5KB)
课题: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学案【学习目标】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
(了解)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理解)3.理解物质是本原的,物质决定意识。
(理解)4.意识的作用。
(理解)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运用)6.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理解)【学习重难点】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课前预习案【自主梳理】1、什么是意识?(1)从意识的起原看,(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3)从意识的内容看,2、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
①意识活动具有②意识活动具有③意识活动的,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人能够能动地。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具有作用,错误的意识具有作用。
②意识对于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对生理过程又具有反作用。
表现: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1)物质意识,意识是对的反映。
(2)意识具有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方法论要求:(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哲学依据:(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要性:(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①②③5、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1)原理:①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为前提和基础。
②,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预习自测】课堂探究案探究1:误区扫描1.有人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所以有了人脑也就有了意识2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3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4有人认为,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什么必须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怎样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懂得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人为什么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人怎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明确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作用,提高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认识事物本质的自学性。
具体要求1. 知识方面识记: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
理解:1. 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表现;2. 结合实例,从道理上说明为什么必须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3. 说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物质条件、客观规律和自身素质的制约;4. 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5. 结合实例说明真理的确切含义;6. 结合事例说明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7. 结合事例说明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及其各自的作用;8. 结合基本事实,理解认识要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变化;9. 结合实例,指出概念、判断、揄在思维过程中的主要作用;10. 结合基本事实,说明在认识过程中分析和综合的意义。
运用:1. 列举实例,运用有关原理,比较说明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2. 结合事例分析“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危害;3. 能运用有关原理,针对某一社会问题进行调查,写出调查分析报告。
能力方面:1. 在教学中,通过比较主观能动性的不同表现,比较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比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比较认识的深化、扩展、推移,比较概念、判断、推理的作用,比较分析与综合的意义,等等,通过这些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2. 在教学中,通过讲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制约它的因素之间的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分析与综合的关系,等等,提高学生的评语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1. 提高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学性,挖掘自身潜力,把自己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2. 在重大的社会问题上,能自觉坚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思维方法,端正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
哲学第五课
人能够能动地 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 具有指导作用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 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物 质 与 意 识 的 辩 证 关 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
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什么、怎么样)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 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 物的发展。
③要反对唯意志主义倾向,切忌凭空猜测,盲目妄 动(2分);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的制约, 导致消极无为,放弃权利(2分)。
补充:正确把握人的“主观能动性” 1、什么是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以及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 具有的精神状态。它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 “想”。 二是 “做”。 三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 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30)某农牧区由于长期 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 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 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 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 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 得益于他们 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 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 ③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 ④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 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的意识是指人脑如实地 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的意 识,而错误意识则是歪曲地反映 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的意识。 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的意识。 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 物做出了反映, 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 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板书设计
小结: 小结:
什么是意识? 什么是意识? 1、从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 、从起源看, 展的产物; 展的产物; 2、从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 、从生理基础看, 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人脑的机能; 物质系统 人脑的机能 3、从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 、从内容看, 映象。 映象。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2、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只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只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 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3、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产生意识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 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4、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只是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 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
阅读教材第36页本节课相关链接。思考: 阅读教材第36页本节课相关链接。思考: 36页本节课相关链接 对动物说“ 对动物说“梅”,能不能使动物“止 能不能使动物“ 对动物谈“ 渴”?对动物谈“虎”,能不能使动物 色变” “色变”?
(2)上述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2)上述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上述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动物心理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动物心理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其根 本原因是它们缺少意识赖以产生的物质器 ——人脑 人脑。 官——人脑。
返回
2、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但是在这个演变过程中, 但是在这个演变过程中,为什么偏偏只有 人类的感觉、心理等才被称为“意识” 人类的感觉、心理等才被称为“意识”呢?
说明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 说明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 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 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 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 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高度发 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 ——人脑 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可 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意识是人脑的 机能。 机能。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第五课: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一节: 第一节: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阅读教材第35页本节课第一个探究活动。思考: 阅读教材第35页本节课第一个探究活动。思考: 35页本节课第一个探究活动
试举出自然界中的物质有哪些反应表现? 试举出自然界中的物质有哪些反应表现?
阅读教材第35页本节课第二个探究活动。思考: 阅读教材第35页本节课第二个探究活动。思考: 35页本节课第二个探究活动 (1)谈谈你所熟悉的动物有哪些复杂的心理反应。 (1)谈谈你所熟悉的动物有哪些复杂的心理反应。 谈谈你所熟悉的动物有哪些复杂的心理反应
高等动物的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 高等动物的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 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如猴 子可以借助木棒获得高处的食物。 子可以借助木棒获得高处的食物。关于这 一点,教材中也有不少事例。 一点,教材中也有不少事例。
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映, 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映,也即 意识, 意识,既包括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 一感觉, 一感觉,也包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 认识——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 认识——抽象思维,而且更重要的是 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人的意识是人对事物主动 能动的反映。 的、能动的反映。而动物对外界刺激 的反应则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条件反射, 的反应则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条件反射, 不具有抽象概括能力。 不具有抽象概括能力。
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 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 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 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 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 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 了意识。 了意识。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4、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 定意识。 定意识。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世 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不过是客 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 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物质器官: 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脑 厂房和机器
意识的反映对象: 意识的反映对象: 客观存在 原材料
产品(意识) 产品(意识)
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 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 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 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而内容风化
植物 向阳
动物的 反射
思维着 的精神
劳动、 劳动、社会交往 ——人脑、语言 人脑、 人脑 简单 反应 应激 反应 感觉和 心理 人类 意识
人脑为什么不同于动物的脑? 人脑为什么不同于动物的脑?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人脑结构图
运动
感觉 身体觉知 听觉 阅读
视叶
嗅觉
返回
阅读教材第36页本节课第三个探究活动。 阅读教材第36页本节课第三个探究活动。 36页本节课第三个探究活动 思考: 思考:
(1)有没有一种高等动物的脑在复杂性上超过人脑? (1)有没有一种高等动物的脑在复杂性上超过人脑? 有没有一种高等动物的脑在复杂性上超过人脑
高等动物虽然也有一定的心理 反应,但是其大脑无论是在重量、 反应,但是其大脑无论是在重量、 构造,还是在机能上, 构造,还是在机能上,都要比人脑 简单。因此, 简单。因此,人脑与高等动物的脑 有着本质的区别。 有着本质的区别。高等动物的复杂 性不会超过人脑。 性不会超过人脑。
(2)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2)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在脑的机能上, 在脑的机能上,人脑机能包括 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 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能够形 成一定网络系统, 成一定网络系统,而动物脑则没有 语言区,这是因为动物缺乏社会性 语言区, 的劳动。 的劳动。因此动物脑在机能上不可 能达到人脑水平,不会形成意识。 能达到人脑水平,不会形成意识。 以上探究说明了什么? 以上探究说明了什么?
3、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产生意识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阅读教材第36页本节课第五个探 阅读教材第36页本节课第五个探 36 究活动。思考: 究活动。思考: (1)离开了客观对象,能不能产生 (1)离开了客观对象, 离开了客观对象 人类的意识? 人类的意识? (2)离开了客观对象, (2)离开了客观对象,会不会有鬼 离开了客观对象 神观念? 神观念?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 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怎样来理解这一点? 怎样来理解这一点?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 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 条件反射两种。 条件反射两种。无条件反射是动物由遗传获 得的本能。条件反射有两种 两种: 得的本能。条件反射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具 体事物的刺激引起的反射, 体事物的刺激引起的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 这是任何动物所共有的; 统,这是任何动物所共有的;一种是在语言 刺激下产生的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刺激下产生的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这 是人所特有的。 是人所特有的。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 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1)从内容上来看, (1)从内容上来看,意识是客观事物 从内容上来看 在人脑中的反映, 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不是人脑主观 自生的, 自生的,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客观事 因此,离开了客观对象, 物。因此,离开了客观对象,就不 能产生人类意识。 能产生人类意识。 (2)鬼神观念是意识的一种 鬼神观念是意识的一种, (2)鬼神观念是意识的一种,只不过 是错误的意识,也就是说, 是错误的意识,也就是说,鬼神观 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歪曲、 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歪曲、虚幻 的反映。所以,离开了客观对象, 的反映。所以,离开了客观对象, 不会形成鬼神观念。 不会形成鬼神观念。
岩石 风化
植物 向阳
动物的 反射
思维着 的精神
这些反应与人的意识有什么关系呢? 这些反应与人的意识有什么关系呢? 简单 感觉和 人类 应激 反应 心理 意识 反应
(物质基础) 物质基础) (生物学前提) 生物学前提)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是物质的或 的反应特性 者化学的反应;生命物质包括植物和 者化学的反应;生命物质包括植物和 动物, 动物,都具有对外界刺激做出感应的 特性,动物还具有感觉的能力 还具有感觉的能力, 特性,动物还具有感觉的能力,但这 些反应都属于它们的本能; 些反应都属于它们的本能;而人的意 识活动则是自觉的,无生命物质、 识活动则是自觉的,无生命物质、植 物和动物的反应有着本质区别。 物和动物的反应有着本质区别。但人 的意识活动也要依赖于一定的生理基 础,特别是人脑这一高度发达的物质 器官。因此, 器官。因此,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 生物学基础。 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