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缓凝问题及其预防措施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处理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处理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处理1、蜂窝(1)原因: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2)防治措施:根据钢筋间距确定混凝土骨料规格,做好配合比。

模板缝隙处理作为一道工序,要堵严。

墙柱混凝土浇筑前先用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无石子砂浆铺浆不少于50mm厚。

2、露筋(1)原因: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2)防治措施:钢筋垫块按规定垫好,钢筋绑扎位置要保证不位移。

混凝土振捣应防止漏振或过振。

3、混凝土麻面、粘结(1)原因: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2)防治措施:支模时应保证模板表面清洁干净,并刷好隔离剂,控制好拆模时间。

4、孔洞(1)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防治措施:钢筋较密的部位采用小直径振捣棒,防止混凝土漏振。

5、缝隙与夹渣层(1)原因: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2)防治措施:混凝土支模及浇筑前应将施工缝处混凝土或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墙柱混凝土浇筑前先用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无石子砂浆铺浆不少于50mm厚。

6、墙体烂根(1)原因:支模前未每边模板下口未找平,模板下口不严密,混凝土漏浆。

(2)防治措施:支模前在每边模板下口抹找平层,保证模板下口严密。

墙体混凝土浇筑前,先均匀浇筑5cm厚砂浆或无石子混凝土。

混凝土坍落度要严格控制,防止混凝土离析,底部振捣应认真操作。

7、混凝土结构构件浇筑脱模后,表面酥松脱落(1)原因:①木模板未浇水湿透或湿润不够,混凝土表层水泥水化的水分被吸去,造成混凝土脱水酥松、脱落。

②炎热刮风天浇筑混凝土,脱模后未适当护盖浇水养护,造成混凝土表层快速脱水,产生酥松。

③冬期低温浇筑的混凝土,浇筑温度低,未采取保温措施,造成混凝土表面受冻、酥松、脱落。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一)坍落度波动大(1)现象混凝土拌合物出机坍落度波动大,超过超过允许偏差范围,具体表现为坍落度过大或坍落度过小两种情况。

(2)原因分析1.砂含水率波动偏大。

例如,一方混凝土用砂为800kg,含水率波动2%左右,将引起用水量波动16kg,将引起坍落度波动30mm〜0mm o2.水泥新鲜程度对外加剂适应性影响。

新鲜水泥对外加剂的吸附量比较大,造成混凝土坍落度降低,需要适当增加掺量满足工作性要求,水泥存放一段时间后。

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有所改善,对外加剂的吸附有所降低,此时,如果仍保持新鲜水泥生产混凝土时的外加剂用量,易造成坍落度变大。

3.矿物掺合料需水量比(流动度比)发生变化,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波动。

4.混凝土原材料与外加剂相容性变化。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变化造成减水率发生波动,砂石含泥量变化造成对外加剂吸附量变化造成减水率波动。

5.混凝土搅拌系统计量误差大,不稳定。

(3)应对措施1.加强骨料含水率的检测,根据变化,及时调整配合比。

2.注意水泥存放时间变化对外加剂用量的影响,及时调整外加剂用量。

3.加强矿物掺合料进场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波动。

4.调整外加剂配方,改善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加强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检测。

注意砂石含泥量变化,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5.计量设备的精度应满足有关规定,加强自检、校检,确保计量准确。

(二)坍落度经时损失过大(1)现象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经0.5h或1h后,坍落度值损失过大,不能满足施工和易性要求。

(2)原因分析1.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差。

水泥粉磨过程中,部分二水石膏失水变成无水石膏或半水石膏造成溶解度的差异,不能有效抑制C3A 的水化;水泥温度高,水化速度快。

2.环境温度高,水泥水化速度快,缓凝剂用量不足或品种选用不当。

3.原材料质量变差。

如粉煤灰需水量增加,造成坍落度损失;砂石含泥量(或石粉含量)变大,过多吸附外加剂。

预拌混凝土的超时缓凝现象和处理方法

预拌混凝土的超时缓凝现象和处理方法

预拌混凝土的超时缓凝现象和处理方法超时缓凝现象会对商品混凝土的强度产生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超时缓凝商品混凝土的强度会显著降低。

以C30商品混凝土为试验对象,当泵送剂掺量超掺3倍及以上时,商品混凝土的强度在28天龄期下降了约40%。

这是由于超时缓凝导致商品混凝土中水化产物严重不足,无法形成足够的水化产物充填孔隙,从而导致商品混凝土强度降低。

3超时缓凝现象的处理方法3.1加快养护时间对于已经出现超时缓凝现象的商品混凝土,加快养护时间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

在原有养护时间的基础上,延长养护时间,使商品混凝土得到更充分的水化反应,从而提高商品混凝土的强度。

但是,加快养护时间也会增加施工周期,增加施工成本。

3.2添加养护剂添加养护剂是另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

添加养护剂可以促进商品混凝土的水化反应,提高商品混凝土的强度。

常用的养护剂有硅酸盐养护剂和聚合物养护剂。

添加养护剂可以缩短养护时间,减少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

3.3加强施工管理加强施工管理也是防止超时缓凝现象的重要措施。

施工现场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控制泵送剂的掺量,避免过量使用泵送剂。

同时,应及时检测商品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强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超时缓凝现象的发生。

本研究选取了C30和C40商品混凝土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龄期(3、5、7、14、28、56、90 d)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结果表明,超时缓凝现象会导致商品混凝土的强度发展缓慢,且超时缓凝时间越长,各龄期强度越低。

与正常凝结商品混凝土相比,超时缓凝商品混凝土的强度都较低。

同时,随着缓凝时间的延长,强度发展速度变慢,同龄期商品混凝土的强度发展也越低。

以C40为例,可以看出超时缓凝时间对商品混凝土抗压强度比的影响。

当超时缓凝商品混凝土终凝时间在52 h(>2 d)时,其28~90 d强度可达到正常凝结商品混凝土强度的89%至92%;终凝时间在68h(接近3d)时,其28~90 d强度可达到正常凝结商品混凝土的77%~79%。

商品混凝土缓凝事故四例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商品混凝土缓凝事故四例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商品混凝土缓凝事故四例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1前言随着商品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上的广泛应用,商品混凝土的缓凝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商品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相比,出现缓凝事故的次数相对较多,这主要是商品混凝土的特性所决定的。

商品混凝土是一个过程产品,其质量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面也比较广泛,有些问题并不具代表性,但通过总结分析,其中又有一些需要引起人们注意的原因。

为了确保商品混凝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可泵性,在商品混凝土内普遍掺用泵送剂。

众所周知,泵送剂的组成必须有缓凝组分,这个缓凝组分如控制不严,应用不当,必将出现缓凝事故,当然缓凝事故与水泥品种、混凝土用水量、环境温度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笔者在商品混凝土及外加剂领域内工作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出几个典型事例供同行们参考。

2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与缓凝事故2.1影响混凝土凝结时间的主要因素(1)水泥品种的影响水泥凝结越快,新拌混凝土凝结时间也越短。

矿渣硅酸盐水泥的凝结时间一般比硅酸盐水泥要长,初凝为2~3h,终凝为5~9h,早期强度(3d,5d)较普通水泥低,但后期强度可以超过普通水泥。

(2)化学外加剂的影响商品混凝土中都掺有泵送剂,泵送剂中含有一定量的缓凝组分,缓凝组分掺量越多,缓凝时间越长。

(3)矿物外加剂的影响矿物外加剂掺量越多,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越长。

粉煤灰对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影响较大些,而矿渣对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影响要小一些。

(4)水灰比的影响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越长,也可以说混凝土中用水量越多,混凝土凝结时间越长。

(5)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高混凝土凝结时间短,反之温度低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要长。

(6)环境湿度的影响在干燥环境下混凝土水分的蒸发较快,混凝土凝结时间较短;沿海地区湿度较大,混凝土凝结的时间相对较长。

2.2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的检验方法及控制指标(1)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凝结时间试验”方法通过测定对混凝土拌合物筛出砂浆,用贯入阻力仪测定贯入阻力(mpa)来确定凝结时间。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一、混凝土成型质量差预防措施:浇筑混凝土前,在对模板位置、尺寸、垂直度以及支撑系统进行检查的同时,应把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堵塞严密。

如果是钢筋混凝土还要核对钢筋的种类、规格、数量、位置、接头以及预埋件的数量,确认准确无误后,把模板上的垃圾、泥土等杂物以及钢筋上的油污等清净,并在模板上浇水润湿,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浇筑混凝土时,应重点控制浇灌的自由高度、分层浇灌、间歇时间和施工缝的留置四个环节。

在竖向结构中,当浇筑高度超过了2m时,应根据施工规范采用串筒、溜管等措施。

间歇时间:正常情况下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然而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浇筑面难免会出现间歇现象。

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的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强度、凝结条件确定。

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浇筑必须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振捣工作应由有多年混凝土振捣实践经验的作业人员负责,混凝土振捣要做到“快插慢拔”,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避免漏振过振现象,一般为10~30s,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振捣混凝土插点可以采取“行列式”或“交错式”次序均匀排列移动,插点间距为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即450-600mm左右,插点不宜紧靠模板,距离模板为还是150-200mm之间,并应尽量避免碰撞模板、钢筋、预埋件等。

控制好浇筑完毕的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将其外露的表面加以覆盖并进行保护,通常可在浇筑完毕12h以内加以覆盖并浇水;浇水养护日期一般情况下不得少于7昼夜。

掺有缓凝外加剂以及有抗渗要求的混凝上,不得少于14昼夜。

最好能蓄水养护。

每天的浇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润湿状态为准。

二、构件断面、轴线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预防措施:施工前必须按施工图放线,确保构件断面几何尺寸和轴线定位线准确无误。

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确保模具加荷载后不变形、不失稳、不跑模。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孔洞
孔洞是指砼表面有超过保护层厚度,但不超出截面尺寸1/3的缺陷,结构内存在着空隙,局部或部分没有砼的现象。

(一)原因分析
①内外模板距离狭窄,振捣困难,骨料粒径过大,钢筋过密,造成砼下料时被钢筋或振动棒卡住,下部形成孔洞。

②砼流动性差,或砼出现离析,粗骨料同时集中到一起,造成砼浇筑不畅。

③未按浇筑顺序振捣,造成漏振点。

没有分层浇筑,或分层过厚,使下部砼振捣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④水泥结块、骨料中含有冰块、泥块等杂物。

(二)预防措施
①水平分层浇筑倒角部分,附着式振捣器振捣,其它部位砼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②对构件角点和结合部位重点检查,特别注意振捣,不能用机械振捣时,可改用人工插捣,插捣反复数次,确保砼不出现空隙。

③砼配合比中掺加高效减水剂,确保砼流动性满足工作要求。

在砼运输、浇筑的各个环节采取措施保证砼不离析。

④振捣要密实,不允许出现漏振点,布料杆要按布料厚度,走动卸料,避免布料杆直接一次卸料过多。

1。

混凝土缓凝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混凝土缓凝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混凝土缓凝问题及其预防措施第一篇:混凝土缓凝问题及其预防措施摘要:从水泥与混凝土的凝结机理以及缓凝剂、缓凝型减水剂对水泥与混凝土凝结的影响,分析探讨了预拌混凝土产生缓凝、超缓凝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认为导致预拌混凝土产生缓凝或超缓凝的主要原因是:(1)水泥本身的凝结时间过长;(2)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掺量过大。

因此,在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选择凝结时间合适的水泥、准确把握与控制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的掺量。

预拌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往往掺加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以改善其流动性,但有时会出现缓凝乃至超缓凝现象,甚至混凝土不能及时脱模或几天不凝结,有人把其原因归咎于水泥质量不好。

但在上世纪70 年代至80 年代,水泥的质量比现在的差,为什么当时的现场搅拌混凝土对缓凝特别是超缓凝问题反映并不强烈,如今水泥的质量已大有提高,水泥的比表面积普遍增大,凝结时间也已相应缩短,为什么反而会出现缓凝或超缓凝现象? 文中拟从水泥和混凝土的凝结硬化机理以及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对水泥与混凝土凝结的影响等角度出发,讨论预拌混凝土产生缓凝、超缓凝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1 水泥和混凝土的凝结 1.1 水泥的凝结水泥浆体要达到凝结,必须有足够的水化产物在水泥颗粒之间搭接并连结成网络状结构。

因此水泥浆的水灰比、水泥的活性以及影响水化速率的因素均影响水泥的凝结。

水灰比大,水泥颗粒之间的距离就大,则需要更长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的水化产物来填充并相互接触连生,因此凝结时间要长。

水泥活性提高,水化速度加快,凝结时间则短。

因此,凡是加速水泥水化的因素,例如碱的存在、水泥颗粒细和水化温度高等均可使凝结时间缩短,而缓凝剂如石膏的加入则使水化变慢从而使凝结时间变长。

1.2 混凝土的凝结混凝土的凝结也是由于水泥与水反应所引起的,因此混凝土的凝结与水泥的凝结密切相关,两者在凝结时间的定义上也相似。

混凝土的凝结也是表示新拌混凝土失去施工性能、固化或产生一定的力学强度的开始,其初凝、终凝时间也纯粹是从实用意义出发而人为规定的。

预拌混凝土的缓凝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预拌混凝土的缓凝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在夏季,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常常掺加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以改善其流动性,但有时外加剂使用不当会出现缓凝甚至超缓凝现象,造成混凝土不能及时脱模或几天不凝结。

夏季发生缓凝事故的现象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差时,遇到温度突然降低更容易出现缓凝现象。

(一)水泥和混凝土的凝结(1)水泥的凝结水泥与水发生水化产物,水化产物使水泥颗粒间搭接固化凝结。

水泥的凝结与水泥的活性,水灰比、温度等因素有关,水灰比大时,水泥颗粒间的距离大,需要较多的水化产物填充,凝结时间相对就长。

水泥活性高,水化速度快,生成水化产物的速度也快,凝结时间也就较短,因此,影响水泥水化速率的因素均会影响水泥的凝结时间。

(2)混凝土的凝结混凝土的凝结是由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所引起的,混凝土的凝结与水泥的凝结密切相关。

环境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用水泥的凝结时间粗略地推断混凝土凝结时间,例如,水泥凝结时间为(标准稠度用水量27%):初凝185min,终凝260min,混凝土水灰比为0.54,可以推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不考虑外加剂因素)是水泥凝结时间的二倍左右。

这种推断是在试验条件相同或相近时得出的,不宜随便套用。

(二)出现缓凝现象的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超缓凝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水泥凝结时间过长混凝土的凝结主要是由于水泥的凝结所引起,因此水泥的凝结时间就决定了混凝土凝结时间的长短。

水泥凝结时间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相对较慢,尤其在混凝土水灰比大或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掺量大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凝结时间较长或超长现象。

(2)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掺量过大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掺量过大是混凝土凝结时间长甚至几天不凝结的主要原因。

混凝土中使用的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主要有:1.糖类,如糖钙等;2.木质磺酸盐类,如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磺酸钠等;3.羟基羧酸及盐类,如柠檬酸、酒石酸钾等;4.无机盐类,如锌盐、硼酸盐、磷酸盐等;5.其它,如胺盐及其衍生物。

【大体积混凝土超时缓凝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处置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超时缓凝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处置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超时缓凝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处置措施】一【大体积混凝土超时缓凝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处置措施】1.介绍本文档旨在分析大体积混凝土超时缓凝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置措施。

通过对该现象的研究,旨在提高混凝土施工效率和质量,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原因分析2.1 水胶比过高导致混凝土中可溶性物质含量增加,引起超时缓凝现象。

2.2 水灰比过低导致混凝土早期缓凝后的水化反应速度降低,导致超时缓凝。

2.3 混凝土配制过程不严格,导致材料比例不准确,引起超时缓凝。

2.4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不当,导致水化反应速度过慢,引起缓凝现象。

3.处置措施3.1 控制水胶比,减少混凝土中可溶性物质含量,防止超时缓凝。

3.2 调整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早期水化反应速度,防止超时缓凝。

3.3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制过程,确保材料比例准确性,避免超时缓凝。

3.4 合理控制施工温度,提高水化反应速度,防止缓凝现象的发生。

4.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混凝土配制记录表、温度控制记录表、混凝土成型过程控制记录表等。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混凝土:指由水泥、石料、砂料和适量的水按一定比例组成的均质胶状物质。

5.2 超时缓凝:指混凝土在规定的凝结时间内未能达到预期强度的现象。

二【大体积混凝土超时缓凝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处置措施】1.引言本文档对大体积混凝土超时缓凝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处置措施。

通过研究该现象,旨在改善混凝土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原因分析2.1 水胶比过高:水胶比过高导致混凝土中可溶性物质含量增加,从而引起超时缓凝现象。

2.2 水灰比过低:水灰比过低导致混凝土早期缓凝后的水化反应速度降低,从而引起超时缓凝。

2.3 配制不严格: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如材料比例不准确,也会导致超时缓凝现象的发生。

2.4 温度控制不当: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若温度控制不当,会引起水化反应速度过慢,从而引起缓凝现象。

3.处置措施3.1 控制水胶比:严格控制水胶比,减少混凝土中可溶性物质含量,防止超时缓凝现象的发生。

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治措施汇总讲解学习

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治措施汇总讲解学习

钢筋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问题与防治措施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治措施1 裂缝控制1.1 原材料的控制1)水泥品种水泥品种对混凝土的收缩影响较大,对纯熟料水泥,水泥净浆收缩主要取决于C3A、SO3、石膏的含量及水泥细度等,C3A 含量大,细度较细的水泥收缩较大;石膏的含水量不足的水泥,具有较大的收缩;水泥中SO3的含量对混凝土收缩也具有显着的影响。

在工程中,要根据混凝土工程特点或所处环境条件,应优先选用哪种水泥,从而尽可能避免裂缝的产生。

2)骨料骨料是影响混凝土干缩的主要因素之一。

粗骨料体积含量越大,混凝土收缩越小,就商品混凝土而言,在保证混凝土性能的情况下,增加粗骨料的含量,选用连续级配好,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含泥量少的骨料,可以减小混凝土收缩,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细骨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并采取脱水、排水、遮盖和加强管理等综合措施,保证含水率稳定,人工砂饱和面干的含水率不已超过6 %。

3)粉煤灰掺合料在混凝土中掺入料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气温,减少收缩,提高混凝土抗浸蚀性具有良好的效果。

水泥水化作用是放热反应,1kg 水泥放出原热量可高达500J,它能使混凝土中的温度达到75 ℃以上。

因其内部产生的水化热造成温度急剧上升,与混凝土表面形成温度梯度,故内部产生拉应力,它们都能使混凝土开裂。

如能采取技术措施将混凝土温度的顶峰温度加以限制,则能避免开裂。

采用冷却措施降低温度,这样费用增加较多,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对混凝土温度起到缓解作用。

但对低级粉煤灰,当掺量过多时,早期强度较低,温差较大时,不利于混凝土的抗裂,在温度变化较大时,不宜过量掺用,应选择优质的粉煤灰。

4)外加剂(1)减水剂:一般混凝土外加剂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对混凝土抗裂不利。

(2)膨胀剂:膨胀混凝土拌合物粘稠,无离析和泌水现象,因此泵送性较好,适应泵送施工,由于不泌水,容易产生早期塑性收缩裂缝。

混凝土质量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处理措施

混凝土质量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处理措施

混凝土质量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处理措施目录绪论 (2)第一章新拌混凝土质量通病 (1)第一节工作性不满足施工要求 (1)一、坍落度损失超标 (1)二、坍落度变大 (5)三、泌水 (9)四、混凝土可泵性差(抓底或板结) (11)第二节凝结时间异常 (14)一、速凝、假凝 (14)二、缓凝 (16)第三节浇筑等级与设计等级不一致 (20)一、施工配合比执行错误 (20)二、混凝土浇错构件 (21)第四节灌注桩断桩 (25)一、混凝土质量问题引起断桩 (25)二、施工问题引起断桩 (30)三、特殊地质条件引起的断桩 (33)第二章硬化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 (35)第一节混凝土裂缝 (35)一、收缩裂缝 (35)二、温度应力裂缝 (40)三、施工裂缝 (44)四、钢筋锈胀裂缝 (48)五、碱骨料反应裂缝 (51)六、顺筋裂缝 (53)七、地基沉降不均匀导致的裂缝 (55)八、水泥安定性不良导致的裂缝 (57)九、后浇带裂缝 (59)十、混凝土冷缝 (61)第二节混凝土外观缺陷 (64)一、气泡 (64)二、蜂窝 (68)三、麻面 (71)四、孔洞 (72)五、保护层厚度合格率较低 (74)六、云斑 (76)七、砂线 (78)八、露筋 (80)九、破损 (82)十、表面不平整 (85)十一、表面色差 (86)第三章硬化混凝土强度质量通病 (89)第一节混凝土强度偏低 (89)一、混凝土试块强度偏低 (89)二、混凝土回弹法检测强度偏低 (90)三、混凝土超声回弹强度偏低 (97)四、混凝土钻芯取样强度偏低 (98)第二节混凝土强度不均匀 (100)一、施工或养护条件导致的不均匀 (100)二、混凝土质量导致的不均匀 (102)三、实体强度与试块强度不对应 (103)绪论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用量大,是目前建筑行业使用的主要材料,多与钢筋合用,作为建筑的承重构件,对整个建筑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由于新拌混凝土只是半成品,早期强度较低,而且混凝土从生产至其发挥承重作用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工序较多,时间较长,受环境及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问题,影响构件使用性能。

史上最全的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及补救方法

史上最全的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及补救方法

史上最全的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及补救方法导读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已成为混凝土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容易出现或这或那的问题,给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带来麻烦。

现就常出现问题的原因加以分析,并给出一系列解决途径。

【一、蜂窝】★原因:(1)配合比计量不准,砂石级配不好;(2)搅拌不匀;(3)模板漏浆;(4)振捣不够或漏振;(5)一次浇捣混土太厚,分层不清,混凝土交接不清,振捣质量无法掌握;(6)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定,混凝土离析、石子赶堆;(7)振捣器损坏,或监时断电造成漏振;(8)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防治措施为:①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计量,经常检查;②混凝土搅拌要充分、均匀;③下料高度超过2m要用串筒或溜槽;④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⑤堵严模板缝隙,浇筑中随时检查纠正漏浆情况;【二、麻面】20米预应力空心板(麻面)盖梁侧面(麻面)★原因:(1)同“蜂窝”原因;(2)模板清理不净,或拆模过早,模板粘连;(3)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刷;(4)木模未浇水湿润,混凝土表面脱水,起粉;(5)浇注时间过长,模板上挂灰过多不及时清理,造成面层不密实;(6)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防治措施为:①模板要清理干净,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要充分湿润,钢模板要均匀涂刷隔离剂;②堵严板缝,浇筑中随时处理好漏浆;③振捣应充分密实;★补救方法:表面做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不做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抹平压光。

【三、孔洞】★原因:(1)同蜂窝原因;(2)钢筋太密,混凝土骨料太粗,不易下灰,不易振捣;(3)洞口、坑底模板无排气口,混凝土内有气囊。

★防治措施为:①在钢筋密集处采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认真分层捣固或配以人工插捣;②有预留孔洞处应从其两侧同时下料,认真振捣;③及时清除落人混凝土中的杂物;★补救方法:凿除孔洞周围松散混凝土,用高压水冲洗干净,立模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筑捣固。

混凝土缓凝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混凝土缓凝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摘要:从水泥与混凝土的凝结机理以及缓凝剂、缓凝型减水剂对水泥与混凝土凝结的影响,分析探讨了预拌混凝土产生缓凝、超缓凝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认为导致预拌混凝土产生缓凝或超缓凝的主要原因是: (1) 水泥本身的凝结时间过长; (2) 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掺量过大。

因此,在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选择凝结时间合适的水泥、准确把握与控制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的掺量。

预拌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往往掺加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以改善其流动性,但有时会出现缓凝乃至超缓凝现象,甚至混凝土不能及时脱模或几天不凝结,有人把其原因归咎于水泥质量不好。

但在上世纪70 年代至80 年代,水泥的质量比现在的差,为什么当时的现场搅拌混凝土对缓凝特别是超缓凝问题反映并不强烈,如今水泥的质量已大有提高,水泥的比表面积普遍增大,凝结时间也已相应缩短,为什么反而会出现缓凝或超缓凝现象? 文中拟从水泥和混凝土的凝结硬化机理以及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对水泥与混凝土凝结的影响等角度出发,讨论预拌混凝土产生缓凝、超缓凝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1 水泥和混凝土的凝结1. 1 水泥的凝结水泥浆体要达到凝结,必须有足够的水化产物在水泥颗粒之间搭接并连结成网络状结构。

因此水泥浆的水灰比、水泥的活性以及影响水化速率的因素均影响水泥的凝结。

水灰比大,水泥颗粒之间的距离就大,则需要更长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的水化产物来填充并相互接触连生,因此凝结时间要长。

水泥活性提高,水化速度加快,凝结时间则短。

因此,凡是加速水泥水化的因素,例如碱的存在、水泥颗粒细和水化温度高等均可使凝结时间缩短,而缓凝剂如石膏的加入则使水化变慢从而使凝结时间变长。

1. 2 混凝土的凝结混凝土的凝结也是由于水泥与水反应所引起的,因此混凝土的凝结与水泥的凝结密切相关,两者在凝结时间的定义上也相似。

混凝土的凝结也是表示新拌混凝土失去施工性能、固化或产生一定的力学强度的开始,其初凝、终凝时间也纯粹是从实用意义出发而人为规定的。

混凝土的缓凝控制原理

混凝土的缓凝控制原理

混凝土的缓凝控制原理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它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特点。

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其缓凝时间,以确保混凝土在浇筑、振捣、养护等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塑性。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的缓凝控制原理。

二、混凝土的缓凝机理混凝土的缓凝是指混凝土从配制到凝固过程中,水泥浆体所产生的水化反应逐渐减缓,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逐渐降低的现象。

水泥的缓凝机理主要与水泥中的二氧化硅、铝酸钙等化合物的缓凝反应有关。

当混凝土中的二氧化硅和铝酸钙等物质与水发生反应时,会产生硬化物质,从而导致混凝土的硬化和强度的逐渐提高。

这个过程中,水泥浆体中的水分被逐渐消耗,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逐渐降低,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模板成型和后续的养护过程。

三、混凝土缓凝的控制原理为了控制混凝土的缓凝过程,减缓水泥浆体中硬化物质的生成速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1.水泥的种类不同种类的水泥对混凝土的缓凝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硫铝酸盐水泥的硬化速度较快,控制其缓凝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控制方法。

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硬化速度较慢,控制其缓凝则相对容易。

因此,在配制混凝土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泥种类。

2.控制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的重量与水泥的重量之比。

水灰比越小,水泥浆体中的水分越少,硬化物质的生成速度就越慢,从而减缓混凝土的缓凝。

因此,在配制混凝土时需要控制好水灰比,通常建议水灰比不要超过0.5。

3.使用缓凝剂缓凝剂是一种可以控制混凝土缓凝速度的化学物质。

缓凝剂可以减缓水泥浆体中硬化物质的生成速度,从而控制混凝土的缓凝。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缓凝剂有磷酸盐、磷酸盐酯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与水泥中的铝酸盐等物质发生反应,形成一种稳定的化合物,从而减缓硬化物质的生成速度。

4.采用低温养护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中硬化物质的生成速度会减慢,从而控制混凝土的缓凝。

因此,在夏季高温时,可以采用低温养护的方法来控制混凝土的缓凝。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预防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预防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预防措施混凝土是建筑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

本文将讨论一些混凝土质量通病,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和预防措施。

1.混凝土无法达到预定强度。

治理措施:-精确控制配合比和材料的质量。

-选择合适的水泥种类,按照标准控制其用量。

-配合使用混凝土外加剂,如减水剂和增塑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水灰比,确保适量的水分供给以满足水泥水化反应的需要。

预防措施:-选用符合规定的水泥、骨料和轻质骨料等,并进行试验检验。

-采用合理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水灰比,避免水分含量过高或过低。

2.混凝土出现空鼓、裂缝和酥皮等问题。

治理措施:-加强混凝土浇筑前的基础处理工作,确保基础牢固平整。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避免过早脱模或干燥过快。

-加强混凝土的震动和振捣工作,确保混凝土充实。

-对于已出现裂缝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填补、钢筋加固、施加预压等方法进行治理。

预防措施:-密实基础底板,避免基础变形和沉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注重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避免温度和湿度变化过大以及混凝土过早干燥。

-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合理的震动和振捣方法,确保混凝土充实和均匀。

-增加混凝土结构的抗裂能力,如采用合适的纤维增强剂,并在混凝土表面覆盖隔离膜等。

3.混凝土表面出现色差或斑点。

治理措施:-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式,如刷涂或喷涂防水材料,以隐藏表面色差。

-对于斑点较大或严重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抛光、修补或重浆等方式进行治理。

预防措施:-选择质量稳定的原材料和供应商,以确保混凝土的均质性。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水灰比,避免不均匀的水胶比分布。

-在混凝土表面施加适当的防水措施,防止水分渗透和析出。

4.混凝土腐蚀和酸碱侵蚀。

治理措施:-对于腐蚀严重的混凝土结构,可以进行防腐刷漆、防腐涂层或重新涂覆等处理。

浅谈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浅谈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浅谈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工程,其质量通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导致强度不足、开裂等问题。

2.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的振捣不充分,导致混凝土中气泡过多,强度下降。

3. 混凝土施工前基础制作不符合要求,导致混凝土结构偏斜或变形。

4. 现场水泥保养不当,导致混凝土早期龟裂或强度低下。

为了避免混凝土工程出现以上质量问题,需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 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合理配合混凝土材料,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2. 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严格把控振捣时间和频率,确保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得以充分排出。

3. 对混凝土施工前的基础制作进行监控和检查,保证结构稳定性。

4. 对混凝土现场保养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混凝土强度发展符合
规范要求。

总之,混凝土质量与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材料控制和现场管理密切相关,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工作,才能够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的稳定和优良。

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治

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治

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治钢筋混凝土工程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但由于材料、施工等因素,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下面就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1. 混凝土质量不稳定混凝土强度不稳定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材料问题和施工质量问题。

材料问题主要表现在原材料不合格、配合比不合理等方面,而施工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浇注、振捣、养护等环节不规范。

防治措施:在材料选择时,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筛选,在配合比确定时,要根据设计要求、材料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进行试验验证。

在施工中,要规范操作,注意浇注、振捣、养护等环节,确保混凝土质量稳定。

2. 梁、柱弯矩、剪力超过设计要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梁、柱是承载结构的主要构件,其弯矩、剪力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如果弯矩、剪力超过设计要求,会导致结构安全性降低。

防治措施:在设计时,需要详细了解建筑结构的使用情况、受力情况等因素,合理选用材料,科学设计。

在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注意检测梁、柱的弯矩、剪力情况,及时进行加固处理。

3. 钢筋出现裂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是主要承受拉力的构件,如果钢筋出现裂纹,会对结构的承载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防治措施:在设计时,需要对钢筋的选用进行严格把关,尽量避免出现开裂的情况。

在施工中,要进行精细化施工,提高钢筋的连接质量,确保结构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4. 基础沉降基础沉降是指土壤受力作用而导致基础下沉的现象,这会导致结构不稳定,严重时可能引发倒塌事故。

防治措施: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勘察,了解地基土的性质和承载能力情况,进行合理选址和基础设计。

在施工中,要注重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土方开挖的深度和面积,注意土方支护的稳定性,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

总之,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混凝土质量不稳定、梁、柱弯矩、剪力超过设计要求、钢筋出现裂纹、基础沉降等,要从材料、设计、施工等方面加以防治,确保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如何预防混凝土凝结

如何预防混凝土凝结

如何预防混凝土凝结引言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凝结的情况。

混凝土凝结不仅会导致工程进度延误,还可能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预防混凝土凝结的方法。

1. 控制施工温度混凝土的凝结过程与温度密切相关。

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避免过快或过慢的凝结。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施工温度:•在夏季高温天气下,可以使用遮阳网或防晒罩等材料遮挡混凝土表面,减少日照直接暴晒的时间,降低混凝土温度。

•在冬季低温天气下,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等,提高混凝土的绝热性能,减少混凝土温度的降低。

2. 控制施工湿度混凝土的凝结过程需要一定的水分,但过高的湿度会导致混凝土过度稀释,减弱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为了控制施工湿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覆盖混凝土表面,防止水分的蒸发。

可以使用塑料薄膜等材料覆盖混凝土表面,并定期检查薄膜的完整性,以确保水分的保持。

•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层的施工过程中,使用防水剂或防湿剂,减少水分的渗透和蒸发。

3. 控制施工时间混凝土的凝结需要适当的时间,过早的施工操作可能会干扰混凝土的凝结过程,导致凝结不完全。

为了控制施工时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进度的合理安排,避免紧急施工操作。

•在混凝土搅拌、运输和浇筑过程中,尽量避免过长的搅拌时间和运输时间。

同时,要及时进行施工现场的协调,确保混凝土的及时浇筑。

4. 使用添加剂混凝土添加剂是一种常见的预防混凝土凝结的方法。

添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延缓混凝土的凝结过程,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坍落度。

常见的混凝土添加剂包括减水剂、缓凝剂和防冻剂等。

在选择和使用添加剂时,应根据具体的建筑工程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配比。

5. 施工管理良好的施工管理是预防混凝土凝结的关键。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混凝土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混凝土的凝结。

缓凝时间延长原因分析

缓凝时间延长原因分析

关于混凝土凝结时间延长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1.试验背景自6月1日使用调整的复合粉后,同心花苑以及长青相继出现混凝土凝结缓慢的现象,平均温度25℃以上的条件下,混凝土板面在18个小时还有脚印,另外由于凝结时间较长,混凝土早期表面强度太低导致墙面拆模时出现掉皮。

工地对此相当重视,认定为严重质量问题,耽误了施工工期。

2.试验目的(1)找出混凝土凝结时间延长的具体原因(2)解决混凝土凝结时间延长问题的方法3.原因预分析6月1号后,混凝土中主要材料变化为调整后的复合粉(简称复合粉B),另外缓凝时间的延长与减水剂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初步认为混凝土缓凝时间的延长与复合粉和减水剂有一定关系。

4.试验材料4.1复合粉A(未调整的复合粉)4.2复合粉B(调整后的复合粉)4.3顶固减水剂A(未调整,缓凝较多,固含14%)4.4顶固减水剂B(调整后,1%的缓凝组分,固含12.3%)4.5源锦标准型减水剂(高浓,固含15%)4.6武新S95矿粉4.7其他材料:葛洲坝水泥、碎石、黄砂、江砂、海剑掺合料5.试验内容及配比5.1试验内容(1)对比三种减水剂对混凝土缓凝时间的影响(2)对比矿粉与复合粉A、复合粉B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3)综合分析减水剂及复合粉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5.2混凝土配比试验采用C40标准层配合比,配合比见表1表1 混凝土配合比6.试验结果分析对以上9组配比做混凝土工作性、凝结时间以及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见表2表2混凝土试验结果6.1减水剂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由图1可知,在使用相同复合粉条件下,不同减水剂凝结时间差异较大,凝结时间大小依次为顶固A>顶固B>源锦。

6月1号以前,混凝土使用的减水剂是顶固A,矿粉选用的是复合粉A和S95矿粉,砼凝结时间为17小时,而工地通常拆模时间14-24h,如拆模稍早就可能会出现掉皮现象,但没有发生混凝土未凝现象。

6月1号后,使用的是顶固A和复合粉B,砼凝结时间大大延长,为24h,如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大,到现场可能会加水或者减水剂,凝结时间还会有所延长,因此出现了混凝土1天左右才凝结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从水泥与混凝土的凝结机理以及缓凝剂、缓凝型减水剂对水泥与混凝土凝结的影响,分析探讨了预拌混凝土产生缓凝、超缓凝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认为导致预拌混凝土产生缓凝或超缓凝的主要原因是: (1) 水泥本身的凝结时间过长; (2) 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掺量过大。

因此,在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选择凝结时间合适的水泥、准确把握与控制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的掺量。

预拌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往往掺加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以改善其流动性,但有时会出现缓凝乃至超缓凝现象,甚至混凝土不能及时脱模或几天不凝结,有人把其原因归咎于水泥质量不好。

但在上世纪70 年代至80 年代,水泥的质量比现在的差,为什么当时的现场搅拌混凝土对缓凝特别是超缓凝问题反映并不强烈,如今水泥的质量已大有提高,水泥的比表面积普遍增大,凝结时间也已相应缩短,为什么反而会出现缓凝或超缓凝现象? 文中拟从水泥和混凝土的凝结硬化机理以及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对水泥与混凝土凝结的影响等角度出发,讨论预拌混凝土产生缓凝、超缓凝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1 水泥和混凝土的凝结1. 1 水泥的凝结水泥浆体要达到凝结,必须有足够的水化产物在水泥颗粒之间搭接并连结成网络状结构。

因此水泥浆的水灰比、水泥的活性以及影响水化速率的因素均影响水泥的凝结。

水灰比大,水泥颗粒之间的距离就大,则需要更长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的水化产物来填充并相互接触连生,因此凝结时间要长。

水泥活性提高,水化速度加快,凝结时间则短。

因此,凡是加速水泥水化的因素,例如碱的存在、水泥颗粒细和水化温度高等均可使凝结时间缩短,而缓凝剂如石膏的加入则使水化变慢从而使凝结时间变长。

1. 2 混凝土的凝结混凝土的凝结也是由于水泥与水反应所引起的,因此混凝土的凝结与水泥的凝结密切相关,两者在凝结时间的定义上也相似。

混凝土的凝结也是表示新拌混凝土失去施工性能、固化或产生一定的力学强度的开始,其初凝、终凝时间也纯粹是从实用意义出发而人为规定的。

初凝表示施工时间的极限,它大致表示新拌混凝土已不再能正常搅拌、浇注和捣实的时间,而终凝说明混凝土力学强度已开始发展并具有一定的强度(约为0. 7 MPa) ,此后其强度将以相当的速率增长。

混凝土凝结和硬化的发展过程如图1 所示[1] 。

但混凝土与水泥的凝结在时间上又有差别,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要远比水泥的长,这可从两者的组成、水灰比和测试方法的差异中找到答案。

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的测定是采用贯入阻力试验方法,准确地说,是用从坍落度大于零的混凝土中筛出的砂浆来测定它的凝结时间的。

在凝结时间的测试对象上混凝土与水泥不同,前者为砂浆而后者为水泥净浆。

另一个不同点是水灰比,前者为m (水) ∶m (灰) = 0. 24~0. 27 ,而后者范围很大,对于常见的C20~C30 混凝土,其水灰比大致在0. 50~0.65 的范围(与所用的水泥强度等级有关) 。

用于测定混凝土凝结时间的试件水灰比越大,则凝结时间就越长。

另外,由于水化产物多为胶体状物质,它会在水化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阻碍水与未水化水泥的接触,水泥水化进入扩散控制阶段,水化速度和水化产物生成速度减慢,这就使得水泥颗粒之间的水化产物搭接连生,特别是在大水灰比时变得更加困难,凝结将更加缓慢。

此外,即使具有相同的颗粒间距,水泥与砂子之间较两个水泥颗粒之间通过水化产物搭接所需的时间要长得多。

因此,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往往要比水泥的凝结时间长得多。

水泥的凝结时间与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关系见表1。

文献[2 ]所研究的混凝土的m (水) ∶m (灰) 处于0. 50~0.55 的范围,而文献[ 3 ]所研究的混凝土的水灰比为0. 54 。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 (1)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比水泥的长,主要是因为两者在测试对象的组成与测试方法上不同; (2) 未掺缓凝剂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大体上都比水泥延长1 倍左右,而试验所用混凝土的水灰比均约为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两倍左右。

由于影响水泥和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因素很多,且统计数据有限,上述水泥与混凝土凝结时间之比只能作为一般混凝土凝结时间比水泥长的定性佐证,或作为与上述试验条件相近的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参考,又由于是在特定条件下获得的,不宜随便套用。

2 预拌混凝土的超缓凝现象及其原因在预拌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有时凝结时间特别长,有人称之为超缓凝。

例如,宋优春等[4]报导,广州番禺大桥由于是在夏季施工,日晒最高温度为41 ℃,且运输距离长,要求在室外温度下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凝时间至少要15h。

最后采用木钙与高效减水剂复合,使混凝土在室内初凝时间达28h15min ,终凝时间达35h16min。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超缓凝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2. 1 水泥凝结时间过长混凝土的凝结主要是由于水泥的凝结所引起,因此水泥的凝结时间就决定了混凝土凝结时间的长短。

一般说来,回转窑特别是预分解窑和旋风预热器回转窑水泥,由于熟料煅烧比较好,C3A 和C3S含量较高,凝结时间都比较短。

就笔者所接触的广东地区这类回转窑的P·O 42. 5R 和P Ⅱ42. 5R 水泥来看,初凝时间大多在2 h 内,终凝时间都短于3 h。

因此这类水泥一般不会出现超缓凝问题,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也都比较好。

但立窑水泥凝结时间一般都比较长,混凝土凝结慢,特别是在混凝土水灰比大或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 掺量大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凝结时间较长或超长现象,主要是因为在立窑水泥熟料的煅烧过程中加入了CaF2 矿化剂的缘故,相关机理详见有关报导[5 ,6 ] 。

2. 2 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掺量过大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掺量过大是混凝土凝结时间长甚至几天不凝结的主要原因。

文献[2]和[3 ]说明掺入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后,则凝结时间更长。

王怀春等[7]针对某高层住宅楼5d不凝结的现象进行了试验,发现在某矿渣水泥混凝土中掺入较多的缓凝型减水剂,出现超缓凝现象,试验结果见表2。

国内在混凝土工程中所采用的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主要有: (1) 糖类,如糖钙等;(2) 木质磺酸盐类,如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磺酸钠等; (3) 羟基羧酸及盐类,如柠檬酸、酒石酸钾等; (4) 无机盐类,如锌盐、硼酸盐、磷酸盐等; (5) 其它,如胺盐及其衍生物。

这类缓凝剂对水泥的缓凝特性与石膏的不同。

二水石膏作为缓凝剂,随着掺量增加水泥凝结时间几乎不再延长,见图2 曲线Ⅰ[8 ] 。

有人认为,对国内的水泥,SO3 含量达2. 5 %后,再增加SO3 ,凝结时间变化不大。

但混凝土的缓凝剂则不同,在掺量较少的情况下就能产生强烈的缓凝效果,且随着掺量增加而呈直线增长或呈指数曲线增长,见图2 曲线Ⅱ。

缓凝剂掺量及种类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见表3[9 ,10 ] 。

柠檬酸也呈现出相同的规律,超剂量柠檬酸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见表4[11 ] 。

木质磺酸钙也呈现出相似的特性,图3 为木钙掺量对某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11 ] 。

从图大致可看出,在对比样水泥或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比较长的情况下,木钙掺量达某一值后,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呈指数曲线延长。

某混凝土在木钙掺量分别达0.40 %、0. 70 %和1. 00 %时(以水泥重量计) ,1 d 抗压强度从原来的5. 00 MPa 分别下降至3.73MPa 、0. 78MPa 和0. 20 MPa 。

总之,缓凝剂掺量过大,不但会使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还可能使早期强度发展缓慢。

关于这类缓凝剂的缓凝机理,尚未清楚。

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这类缓凝剂含有羟基( —OH) 和羧基( —COOH) ,它们有很强的极性,被吸附在水化产物的晶核上, 阻碍了水化产物主要是CSH凝胶的生长。

例如, P. Seligmann[11 ] 的试验表明,1g的C3 A 在7 min 内从5mL 的1%蔗糖溶液中吸附掉99 %的糖分。

冶金部建筑科学研究院试验证明,掺入糖钙后并未生成新的水化产物,主要是以吸附作用阻止水化初期时水泥中C3A 的水化,并定性得出糖钙对水化矿物的吸附顺序为C3A > C4AF >C3S > C2S。

但王培铭认为[10 ] ,蔗糖不影响C3A 的水化,而是加速AFt 的形成,但它延缓了C3S 的水化,延缓了CSH 凝胶的形成。

王善拔等[12 ]认为,所有的水泥水化产物都含有OH- ,一定的pH 值(或OH- 浓度)是水泥水化产物形成和存在的必要条件。

柠檬酸和酒石酸等含有羧基( - COOH) ,其缓凝机理在于它们的H+ 离子与水化浆体中的OH- 离子作用,使浆体液相中的pH 值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低值,使水化产物形成速度缓慢或无法形成,需较长的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的水化产物互相搭接连生,因而缓凝。

2. 3 其他因素除上述因素外,环境温度低、混合材(或矿物掺合料) 活性低及掺量大和水泥过粗等也会导致水泥凝结时间延长。

图4 为环境温度对水泥凝结时间影响的一例[13 ] 。

以该图为例,若以环境温度15 ℃的凝结时间相对值为1. 0 ,那么10 ℃时初凝时间约为1.2 ,终凝时间为1. 4 ;当环境温度下降至5 ℃时,初凝时间相对值约为1. 3 ,而终凝时间约为2. 6。

可见环境温度降低将使水泥凝结时间延长,特别是使得终凝时间更加延长。

环境温度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规律也与之类似。

图5 为环境温度对某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8 ] ,从图可见,当环境温度从23 ℃降到10 ℃时,混凝土拌合物初凝时间延缓约4 h ,而终凝时间延长约7 h。

在掺入缓凝剂的情况下,温度对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影响可能更显著。

因此,在环境温度低的情况下,应少掺或不掺缓凝剂,以免出现超缓凝现象。

矿物掺合料的活性低且掺量过大也会使混凝土凝结时间延长。

由于普通硅酸盐水泥本身已含有15 %以下的混合材,故在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更应予以注意。

3 预拌混凝土超缓凝的预防除在炎热的夏天且运输距离长外,超缓凝现象一般是不利的,应尽量避免。

为此应采取如下措施:(1) 正确选用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避免掺量过大。

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的选用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笔者认为: ①对于凝结时间比较长的水泥宜选用缓凝作用不很强的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如木质磺酸盐类,特别是含还原糖较少的木质磺酸盐且掺量要少,在单独使用时以质量分数0. 25 %为宜,不可超过0.3 %。

掺量过大除了不经济外,更重要的是造成长时间不凝结并引起强度下降;②羟基羧酸及其盐类有很强的缓凝作用,这类缓凝剂及含此种缓凝剂的减水剂掺量( 以水泥质量计) 应只为0. 03 %~0. 1 %。

此类缓凝剂不宜在水泥用量低、水灰比较大的贫混凝土中单独使用。

例如,掺加柠檬酸的混凝土拌合物,泌水性较大,粘聚性较差,硬化后混凝土的抗渗性较差; ③糖类化合物掺量在0. 1 %~0. 3 %的范围,此类缓凝剂属天然化合物,价廉、丰富而得到广泛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