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焊接技术要求标准规范
钢筋手工电弧焊工艺标准 (411-1996)

钢筋手工电弧焊工艺标准 (411-1996)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地钢筋及埋件手工电弧焊.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钢筋:钢筋地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单.进口钢筋还应有化学复试单,其化学成分应满足焊接要求,并应有可焊性实验.预埋件地锚爪应用Ⅰ、Ⅱ级钢筋.钢筋应无老锈和油污.2.1.2 钢材:预埋件地钢材不得有裂缝、锈蚀、斑痕、变形,其断面尺寸和机械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2.1.3 焊条:焊条地牌号应符合设计规定.如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表4-14地要求,焊条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钢筋电弧焊使用地焊条牌号表4-14项次钢筋级别搭接焊、帮条焊坡口焊1 Ⅰ级 E4303 E4303 E43032 Ⅱ级 E4303 E4303 E50033 Ⅲ级 E5003 E5003 E55034 Ⅰ、Ⅱ级与钢板焊接 E4303注:不含25MnSi钢筋.2.1.3.1 药皮应无裂缝、气孔、凹凸不平等缺陷,并不得有肉眼看得出地偏心度.2.1.3.2 焊接过程中,电弧应燃烧稳定,药皮熔化均匀,无成块脱落现象.2.1.3.3 焊条必须根据焊条说明书地要求烘干后才能使用.2.1.3.4 焊条必须有出厂合格证.2.1.4 弧焊机、焊接电缆、电焊钳、面罩、堑子、钢丝刷、锉刀、榔头、钢字码等.2.2 作业条件:2.2.1 焊工必须持有考试合格证.2.2.2 帮条尺寸、坡口角度、钢筋端头间隙、接头位置以及钢筋轴线应符合规定.2.2.3 电源应符合要求.2.2.4 作业场地要有安全防护设施、防火和必要地通风措施,防止发生烧伤、触电、中毒及火灾等事故.2.2.5 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流.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检查设备→ 选择焊接参数→ 试焊作模拟试件→ 送试→ 确定焊接参数→施焊→ 质量检验3.2 检查电源、焊机及工具.焊接地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防止因起弧而烧伤钢筋.3.3 选择焊接参数.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型式和焊接位置,选择适宜地焊条直径、焊接层数和焊接电流,保证焊缝与钢筋熔合良好.3.4 试焊、做模拟试件.在每批钢筋正式焊接前,应焊接3个模拟试件做拉力实验,经实验合格后,方可按确定地焊接参数成批生产.3.5 施焊操作:3.5.1 引弧:带有垫板或帮条地接头,引弧应在钢板或帮条上进行.无钢筋垫板或无帮条地接头,引弧应在形成焊缝地部位,防止烧伤主筋.3.5.2 定位:焊接时应先焊定位点再施焊.3.5.3 运条:运条时地直线前进、横向摆动和送进焊条三个动作要协调平稳.3.5.4 收弧:收弧时,应将熔池填满,拉灭电弧时,应将熔池填满,注意不要在工作表面造成电弧擦伤.3.5.5 多层焊:如钢筋直径较大,需要进行多层施焊时,应分层间断施焊,每焊一层后,应清渣再焊接下一层.应保证焊缝地高度和长度.3.5.6 熔合:焊接过程中应有足够地熔深.主焊缝与定位焊缝应结合良好,避免气孔、夹渣和烧伤缺陷,并防止产生裂缝.3.5.7 平焊:平焊时要注意熔渣和铁水混合不清地现象,防止熔渣流到铁水前面.熔池也应控制成椭圆形,一般采用右焊法,焊条与工作表面成70°.3.5.8 立焊:立焊时,铁水与熔渣易分离.要防止熔池温度过高,铁水下坠形成焊瘤,操作时焊条与垂直面形成60°~80°角.使电弧略向上,吹向熔池中心.焊第一道时,应压住电弧向上运条,同时作较小地横向摆动,其余各层用半圆形横向摆动加挑弧法向上焊接.3.5.9 横焊;焊条倾斜70°~80°,防止铁水受自重作用坠到厂坡口上.运条到上坡口处不作运弧停顿,迅速带到下坡口根部作微小横拉稳弧动作,依次均速进行焊接.3.5.10 仰焊:仰焊时宜用小电流短弧焊接,溶地宜薄,里应确保与母材熔合良好.第一层焊缝用短电弧作前后推拉动作,焊条与焊接方向成8°~90°角.其余各层焊条横摆,并在坡口侧略停顿稳弧,保证两侧熔合.3.5.11 钢筋帮条焊:3.5.11.1 钢筋帮条焊适用于Ⅰ、Ⅱ、Ⅲ级钢筋.钢筋帮条焊宜采用双面焊,见图4-27(a),不能进行双面焊时,也可采用单面焊,见图4-27(b).图4-27 钢筋帮焊接头帮条宜采用与主筋同级别、同直径地钢筋制作,其帮条长度l见表4-15.如帮条级别与主筋相同时,帮条地直径可以比主筋直径小一个规格.如帮条直径与主筋相同时,帮条钢筋可比主筋低一个级别.3.5.11.2 钢筋帮条接头地焊缝厚度h应不小于0.3d,焊缝宽度b不小于0.7d,见图4-28.钢筋帮条长度表4-15项次钢筋级别焊缝型式帮条长度l单面焊双面焊≥8d≥4d单面焊双面焊≥10d≥5d注:d为主筋直径.图4-28 焊缝尺寸示意图a椇阜炜矶龋籬椇阜旌穸? 图4-293.5.11.3 钢筋帮条焊时,钢筋地装配和焊接应符合下列要求:a. 两主筋端头之间,应留2~5mm地间隙.b. 帮条与主筋之间用四点定位固定,定位焊缝应离帮条端部20mm以上.c. 焊接时,引弧应在帮条地一端开始,收弧应在帮条钢筋端头上,弧坑应填满.第一层焊缝应有足够地熔深,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特别是在定位焊缝地始端与终端,应熔合良好.3.5.12 钢筋搭接焊:3.5.12.1 钢筋搭接焊:适用于Ⅰ、Ⅱ、Ⅲ级钢筋.焊接时,宜采用双面焊,见图4-29(a).木能进行双面焊时,也可采用单面焊,见图4-29(b).搭接长度l应与帮条长度相同,见表4-15.3.5.12.2 搭接接头地焊缝厚度h应不小于0.3d,焊缝宽度b不小于0.7d.3.5.12.3 搭接焊时,钢筋地装配和焊接应符合下列要求:a. 搭接焊时,钢筋应预弯,以保证两钢筋地轴线在一轴线上.在现场预制构件安装条件下,节点处钢筋进行搭接焊时,如钢筋预弯确有困难,可适当预弯.b. 搭接焊时,用两点固定,定位焊缝应离搭接端部20mm以上.c. 焊接时,引弧应在搭接钢筋地一端开始,收弧应在搭接钢筋端头上,弧坑应填满.第一层焊缝应有足够地熔深,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特别是在定位焊缝地始端与终端,应熔合良好.3.5.13 预埋件T形接头电弧焊:预埋件T形接头电弧焊地接头形式分贴角焊和穿孔塞焊两种,见图4-30.图4-30 预埋件T形接头(a)贴角焊;(b)穿孔塞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3.5.13.1 钢板厚度δ不小于0.6d,并不宜小于6mm.3.5.13.2 钢筋应采用Ⅰ、Ⅱ级.受力锚固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构造锚固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锚固钢筋直径在6~25mm以内,可采用贴角焊;锚固钢筋直径为20~32mm 时,宜采用穿孔塞焊.3.5.13.3 采用Ⅰ级钢筋时,贴角焊缝焊脚K不小于0.5d;采用Ⅱ级钢筋时,焊缝焊脚k 不小于0.6d.3.5.13.4 焊接电流不宜过大,严禁烧伤钢筋.3.5.14 钢筋与钢板搭接焊:钢筋与钢板搭接焊时,接头形式见图4-31.Ⅰ级钢筋地搭接长度l不小于5d.焊缝宽度b不小于0.5d,焊缝厚度h不小于0.35d.图4-31 钢筋与钢板搭接头3.5.15 在装配式框架结构地安装中,钢筋焊接应符合下列要求.3.5.15.1 两钢筋轴线偏移较大时,宜采用冷弯矫正,但不得用锤敲击.如冷弯矫正有困难,可采用氧乙炔焰加热后矫正,加热温度不得超过850℃,避免烧伤钢筋.3.5.15.2 焊接时,应选择合理地焊接顺序,对于柱间节点,可对称焊接,以减少结构地变形.3.5.16 钢筋低温焊接:3.5.6.1 在环境温度低于- 5℃地条件下进行焊接时,为钢筋低温焊接.低温焊接时,除遵守常温焊接地有关规定外,应调整焊接工艺参数,使焊缝和热影响区缓慢冷却.风力超过4级时,应有档风措施.焊后未冷却地接头应避免碰到冰雪.3.5.16.2 钢筋低温电弧焊时,焊接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a. 进行帮条平焊或搭接平焊时,第一层焊缝,先从中间引弧,再向两端运弧;立焊时,先从中间向上方运弧,再从下端向中间运弧,以使接头端部地钢筋达到一定地预热效果.在以后各层焊缝地焊接时,采取分层控温施焊.层间温度控制在150~350℃之间,以起到缓冷地作用.b. Ⅱ、Ⅲ级钢筋电弧焊接头进行多层施焊时,采用“回火焊道施焊法”,即最后回火焊道地长度比前层焊道在两端各缩短4~6mm,见图4-32,以消除或减少前层焊道及过热区地淬硬组织,改善接头地性能.图4-32 钢筋低温焊接回火焊道示意图(a)帮条焊;(b)搭接焊;(c)坡口焊c. 焊接电流略微增大,焊接速度适当减慢.质量标准4.1 保证工程:4.1.1 钢筋地品种和质量,焊条地牌号、性能及接头中使用地钢板和型钢,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地规定.注:进口钢筋需先经过化学成分检验和焊接实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焊接.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证明书和实验报告单.4.1.2 钢筋地规格、焊接接头地位置,同一截面内接头地百分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地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或尺量检查.4.1.3 弧焊接头地强度检验必须合格.从成品中每批切取5个接头进行抗拉实验.对于装配式结构节点地钢筋焊接接头,可按生产条件制作模拟试件.在工厂焊接条件下,以300个同类型接头(同钢筋级别、同接头型式)为一批.在现场安装条件下,每一至二楼层中以300个同类型接头(同钢筋级别、同接头型式、同焊接位置)作为一批,不足300个时,仍作为一批.检验方法:检查焊接试件实验报告单.4.2 基本工程:操作者应在接头清渣后逐个检查焊件地外观质量,其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4.2.1 焊接表面平整,不得有较大地凹陷、焊瘤.4.2.2 接头处不得有裂纹.4.2.3 咬边深度、气孔、夹渣地数量和大小,以及接头尺寸偏差,不得超过表4-16所规定地数值.钢筋电弧接头尺寸偏差及缺陷允许值(mm)表4-16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 帮条沿接头中心线地纵向偏移 0.5d 尺量接头弯折预埋件T形接头钢筋间距 4°不大于103 接头处钢筋轴线地偏移 0.1d 且不大于3 尺量+0.05d 00.1d 0 尺量6 焊缝长度 -0.5d7 横向咬边深度 0.5 目测焊缝气孔及夹渣地数量和大小在长2d 地焊缝表面上预埋件T形接头气孔 2个、6mm23个,直径不大于1.5注:1. d为钢筋直径.2. 负温下,咬边深度不大于0.2mm.外观检查不合格地接头,经修整或补强后可提交二次验收.检验方法:目测或量测.成品保护注意对已绑扎好地钢筋骨架地保护,不乱踩乱拆,不粘油污,在施工中拆乱地骨架要认真修复,保证钢筋骨架中各种钢筋位置正确.应注意地质量问题6.1 检查帮条尺寸、坡口角度、钢筋端头间隙、钢筋轴线偏移,以及钢材表面质量情况,不符合要求时不得焊接.6.2 搭接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不得随意乱搭,防止打弧.6.3 带有钢板或帮条地接头,引弧应在钢板或帮条上进行.无钢板或无帮条地接头,引弧应在形成焊缝部位,不得随意引弧,防止烧伤主筋.6.4 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型式和焊接位置,选择适宜地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保证焊缝与钢筋熔合良好.6.5 焊接过程中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光滑平整,焊缝美观,加强焊缝应平缓过渡,弧坑应填满.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 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实验报告单.7.2 钢筋机械性能实验报告.7.3 进口钢筋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和可焊性实验报告.国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和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地,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7.4 钢筋接头拉伸实验报告.7.5 预埋件钢筋T形接头拉伸实验报告.7.6 焊条出厂合格证.。
GB50236-98_焊接要求规范[1]
![GB50236-98_焊接要求规范[1]](https://img.taocdn.com/s3/m/379d962b6edb6f1aff001fed.png)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6-82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一般规定第二章碳素钢及合金钢的焊接第一节材料第二节焊前准备第三节焊接工艺要求第四节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第三章铝及铝合金的焊接第一节材料第二节焊前准备第三节焊接工艺要求第四章铜及铜合金的焊接第一节材料第二节焊前准备第三节焊接工艺要求第五章焊接工艺试验第一节试验原则第二节试验要求第三节试验评定第六章焊工考试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焊工操作技能考试第三节附则第七章焊接检验第一节焊接前检查第二节焊接中间检查第三节焊接后检查第四节焊接工程交工验收附录附表1附表1-1附表1-2附表2附表3附表4附表5附表6附表7附表8附表9附表10附表11附表12附表13附表14附表15编制说明主编部门:化学工业部批准部门: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实行日期:1982年8月1日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文件(82)建发施字25号关于颁发《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国务院有关部、总局,各省、市、自治区建委,基建工程兵:由我委委托化学工业部负责组织有关单位编写的《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国家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编号为GBJ236—82,自一九八二年八月一日起实行。
本规范由化学工业部基建局管理和解释。
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十日第一章总则第一节概述第1.1.1条为指导设备和工业管道的焊接工程特制定本规范。
它适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机械和轻纺等行业工程建设的施工现场。
第1.1.2条本规范适用于碳素钢(含碳量小于或等于0.3%)、合金钢(普通低合金结构钢、低温用钢、耐热钢及奥氏体不锈钢)、铝及铝合金(工业纯铝及防锈铝合金)、铜及铜合金(紫铜及黄铜)的手工电弧焊、氩弧焊、埋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氧-乙炔焊。
第 1.1.3条用于现场焊接作业的其他标准和设计文件中的技术要求和规定,不得低于本规范。
第1.1.4条焊接作业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等应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标准规范标准

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标准1.手工电弧焊焊接施工工艺标准1.1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钢结构制作与安装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
工艺规定了一般低碳钢、普通低合金高强度钢手工电弧焊的基本要求。
凡各工程的工艺中无特殊要求的结构件手工电弧焊均应按本工艺规定执行。
1.2 引用标准(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3)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2002);(4)碳钢焊条(GB5117—85);(5)低合金钢焊条(GB5118—85);(6)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GB10854—89);(7)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接头的要求和缺陷等级(GB/T12469—90);(8)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和探伤结果的分级(GB11345—89)。
1.3 术语焊接工艺——制造焊件所有有关的加工方法实施要求,包括焊接准备、材料选用、焊接方法的选定、焊接参数、操作要求等。
坡口——根据设计或工艺需要,在焊件的待焊部位加工并装配的一定几何形状的沟槽。
断续焊缝——焊接成具有一定间隔的焊缝。
塞焊缝——两零件相叠,其中一块开圆孔,在圆孔中焊接两板所形成的焊缝,只在孔内焊角缝者。
焊缝厚度——在焊缝横截面中,从焊缝正面到焊缝背面的距离。
手工焊——手持焊具、焊枪或焊钳进行操作的焊接方法。
预热——焊接开始前,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的工艺措施。
后热——焊接后立即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或保温,使其缓冷的工艺措施。
焊条——涂有药皮的供手弧焊用的熔化电极。
它由药皮和焊芯两部分组成。
焊药——压涂在焊芯表面上的涂料层。
焊渣——焊后覆盖在焊缝表面上的固态熔渣。
焊接工作台——为焊接小型焊件而设计的工作台。
定位板——为保证焊件间的相对位置,防止变形和便于装配而临时焊上的金属板。
引弧板——为在焊接接头始端获得正常尺寸的焊缝截面,焊前装配的一块金属板。
焊接在这块板上开始,焊后割掉。
手工焊接技术要求规范

手工焊接技术要求规范手工焊接技术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连接工艺,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
如何提高手工焊接技术的质量和效率,减少焊接缺陷和故障,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手工焊接技术要求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1.操作规范:焊工必须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焊接作业,包括焊接工艺规程、工艺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
焊工要熟悉操作规范的要求,并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焊接质量。
2.材料选择:焊接材料的选择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包括焊材的种类、牌号、规格和质量等。
焊工要认真检查焊材的标识和质量证书,确保焊材符合要求。
同时,还要保证焊接件的材料与焊材的匹配性,避免出现焊接接头强度不足的问题。
3.设备维护:焊接设备的维护对于保证焊接质量和操作安全非常重要。
焊工要定期对焊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同时,焊工还要掌握焊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防止设备故障和事故发生。
4.焊接环境控制:焊接作业必须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包括室温、湿度、通风等。
焊工要选择合适的焊接地点并进行必要的环境准备,确保焊接区域的干净、整洁和通风良好。
同时,还要注意火灾和爆炸的防范,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5.焊接技术要求:焊工必须掌握正确的焊接技术和方法,如电弧焊接、气焊、电阻焊等。
焊工要掌握适当的焊接电流、电压、时间和速度等工艺参数,调整合理的焊接参数,使焊接质量得到保证。
同时,还要注意焊接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安全要求,避免产生焊接缺陷和故障。
6.质量控制:焊接作业过程中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焊缝外观、尺寸、形状、坡口准备和焊接质量等方面。
焊工要进行焊缝的观察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焊后热处理和焊接质量评定,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
7.安全防护:焊工在进行焊接作业时要重视安全防护,包括个人防护和环境安全。
焊工要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如头盔、手套、焊接服、防射击眼镜等。
同时,还要防止电击、火灾和爆炸等危险,确保工作安全和人身安全。
手工电弧焊焊接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手工电弧焊焊接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一、引言手工电弧焊是常见的焊接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为确保焊接质量和工作安全,施工人员应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进行焊接施工和验收。
本文将介绍手工电弧焊焊接施工及验收的技术规范。
二、设备要求1. 焊机: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焊机,确保其性能稳定,操作简便。
2. 电源:焊接现场应保证电源供应稳定,并符合相关规范。
3. 电缆和焊枪:选用合适的电缆和焊枪,保证其正常工作,防止漏电和损坏。
三、焊接材料1. 焊条:选择合适的焊条,包括焊材的种类和规格,根据焊接材料和工艺要求进行选择。
2. 辅助材料:使用合适的辅助材料,如焊剂、气体保护剂等,确保焊接质量和焊缝的密封性。
四、施工准备1. 焊接环境:确保焊接环境干燥、通风良好,并清理焊接区域的杂物。
2. 工作服和防护用品:施工人员应着戴焊接工作服和必要的防护用品,如焊帽、焊手套、防火眼镜等,确保工作安全。
3. 焊接位置和支撑:将待焊接的工件放置在稳固的位置,并用适当的支撑固定,以确保焊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度。
五、焊接工艺1. 准备焊条:切断合适长度的焊条,并在焊条两端进行打磨,确保焊条表面干净。
2. 开始焊接:按照预定的焊接顺序和方法,将焊条与工件接触处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同时控制焊接电流和电弧长度,使焊条与工件有效结合。
3. 控制焊接参数:根据工件材料和厚度的要求,合理调整焊接电流、电压和速度,确保焊缝质量和焊接强度。
4. 焊接重叠部分:在焊接重叠部分,确保焊条与前一焊条的交接处均匀,并采取适当的焊接技术,如重叠焊接、点焊等。
5. 焊接顺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焊接的顺序和方向,以确保整个焊接过程的规范性和效率。
六、焊接缺陷及验收1. 焊缝质量评定:根据焊接缺陷的类型和程度,采用目视检查、超声波或射线检测等方法进行质量评定。
2. 焊缝缺陷类型:常见的焊缝缺陷有气孔、夹杂物、裂纹等,根据不同的缺陷类型,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或补焊操作。
3. 焊缝验收标准:根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对焊接缺陷进行验收,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要求。
手工焊接规章制度内容怎么写

手工焊接规章制度内容怎么写一、操作规程1.1 手工焊接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焊接条件,包括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接位置等;2、检查焊接设备是否完好;3、清洁焊接件,确保焊接表面无油污和杂质;4、准备好焊接材料和焊接辅助工具。
1.2 手工焊接操作步骤1、使用正确的焊接电流、电压和焊接材料进行焊接;2、保持焊枪和焊缝的角度适当,控制焊接速度;3、焊接中注意保持焊缝的整洁,避免冷焊、气孔等缺陷;4、焊接完毕后及时清理焊渣和焊瘤。
1.3 手工焊接质量检验1、焊接后进行外观检查,查看焊缝是否均匀、焊瘤是否存在等;2、进行焊接连接部位的力学性能测试,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要求;3、记录焊接质量检验结果,建立档案。
二、安全措施2.1 焊接操作场所的安全防护1、保持焊接作业区域通风良好,确保防止有毒气体的积聚;2、在焊接作业区域周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防止非工作人员靠近;3、焊接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2.2 焊接设备的安全使用1、焊接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完好;2、使用焊接设备时,要注意接地保护,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3、严禁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更改焊接设备的电气参数。
2.3 焊接作业中的安全措施1、焊接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焊接操作,严禁随意操作;2、禁止在易燃易爆材料附近进行焊接作业;3、严禁将焊接工具和电缆等放置在通道处,以免造成绊倒或火灾。
三、现场管理3.1 焊接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对焊接作业区域进行清理,确保无垃圾和杂物;2、设置好消防器材,确保万一发生火灾能够及时扑灭;3、建立焊接作业流程,明确各个操作步骤和责任。
3.2 焊接作业过程中的管理1、设立焊接巡回检查制度,定期检查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2、严格控制焊接作业的时间和数量,避免过度疲劳导致操作失误;3、及时排除焊接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保障焊接质量。
3.3 焊接作业后的整理工作1、及时清理焊接作业区域,保持整洁;2、将焊接设备归位并进行维护保养;3、总结本次焊接作业的经验教训,为下次作业提供参考。
手工电弧焊通常焊接工艺标准规章

手工电弧焊通用焊接工艺规程一.目的规定焊接过程中一般性工艺要求,可单独指导生产。
对于重要产品与焊接工艺卡配合共同指导生产,以保证焊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二.使用范围本守则适用于单位焊接实施过程中有关手工电弧焊、手工钨极氩弧焊、埋弧自动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半自动化的焊接。
三.引用标准GB/T13149-91 钛及钛合金复合钢板焊接技术条件GB985-1988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形式及尺寸GB986-1988 埋弧自动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T5117-1995碳钢焊条GB/T5118-1995低合金焊条GB983-1995 不锈钢焊条GB/T14957-1994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8-1994气体保护焊用钢丝GB/T5293-1999 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YB/T5091-1993 惰性气体保护焊用不锈钢棒及钢丝YB/T5092-1993 焊接用不锈钢钢丝JB3223-1983 焊条质量管理规程GB228-1987 金属拉伸实验方法GB/T229-1994 金属下比缺口冲击实验方法GB/T232-1988 金属弯曲实验方法GB4334-2000 不锈耐酸钢晶间腐蚀倾向实验方法QC/6YLSYR.J06.20-2003 焊缝表面的形状尺寸及外观要求QC/6YLSYR.J06.20-2003 碳弧气刨工艺守则四.职责由技术生产科归纳管理,相关人员具体实施。
五.工作内容包括焊接前准备、焊接材料、焊接设备、焊接方法、焊接顺序、焊接操作、焊接工艺参数、焊后热处理等。
5.1焊接前准备焊接前准备包括坡口的制备、焊条焊剂的烘干、焊丝除锈、保护气体干燥、焊件组对、焊件区域清理及预热。
5.1.1.1焊接坡口焊接坡口应根据图样要求或工艺条件选用标准坡口或自行设计、选择坡口形式和尺寸应考虑下列因素:A、焊接方法B、焊缝填充金属应尽量少C、避免产生缺陷D、减少残余焊接变形与应力 E、有利于焊接防护F、焊工操作方便G、复合钢板的坡口应有利于减少过度焊缝金属的稀释率。
焊接工艺规范标准.docx

焊缝质量标准4.1 保证项目4.1.1 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烘焙记录。
4.1.3 Ⅰ、Ⅱ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焊缝探伤报告。
4.1.4 焊缝表面Ⅰ、Ⅱ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
Ⅱ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Ⅰ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
4.2 基本项目4.2.1 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
4.2.2 表面气孔:Ⅰ、Ⅱ级焊缝不允许;Ⅲ级焊缝每50mm 长度焊缝内允许直径≤0.4t;且≤3mm 气孔2 个;气孔间距≤6 倍孔径。
4.2.3 咬边:Ⅰ级焊缝不允许。
Ⅱ级焊缝:咬边深度≤0.05t,且≤0.5mm,连续长度≤100mm,且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长度。
Ⅲ级焊缝:咬边深度≤0.lt,且≤lmm。
注:t 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5-1。
5 成品保护5.1 焊后不准撞砸接头,不准往刚焊完的钢材上浇水。
低温下应采取缓冷措施。
5.2 不准随意在焊缝外母材上引弧。
5.3 各种构件校正好之后方可施焊,并不得随意移动垫铁和卡具,以防造成构件尺寸偏差。
隐蔽部位的焊缝必须办理完隐蔽验收手续后,方可进行下道隐蔽工序。
5.4 低温焊接不准立即清渣,应等焊缝降温后进行。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 尺寸超出允许偏差:对焊缝长宽、宽度、厚度不足,中心线偏移,弯折等偏差,应严格控制焊接部位的相对位置尺寸,合格后方准焊接,焊接时精心操作。
6.2 焊缝裂纹:为防止裂纹产生,应选择适合的焊接工艺参数和施焊程序,避免用大电流,不要突然熄火,焊缝接头应搭10~15mm,焊接中不允许搬动、敲击焊件。
6.3 表面气孔:焊条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焙,焊接区域必须清理干净,焊接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熔池中的气体完全逸出。
焊接工艺规范标准

焊缝质量标准4.1 保证项目4.1.1 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烘焙记录。
4.1.3 Ⅰ、Ⅱ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焊缝探伤报告。
4.1.4 焊缝表面Ⅰ、Ⅱ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
Ⅱ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Ⅰ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
4.2 基本项目4.2.1 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
4.2.2 表面气孔:Ⅰ、Ⅱ级焊缝不允许;Ⅲ级焊缝每50mm 长度焊缝内允许直径≤0.4t;且≤3mm 气孔2 个;气孔间距≤6 倍孔径。
4.2.3 咬边:Ⅰ级焊缝不允许。
Ⅱ级焊缝:咬边深度≤0.05t,且≤0.5mm,连续长度≤100mm,且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长度。
Ⅲ级焊缝:咬边深度≤0.lt,且≤lmm。
注:t 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5-1。
5成品保护5.1 焊后不准撞砸接头,不准往刚焊完的钢材上浇水。
低温下应采取缓冷措施。
5.2 不准随意在焊缝外母材上引弧。
5.3 各种构件校正好之后方可施焊,并不得随意移动垫铁和卡具,以防造成构件尺寸偏差。
隐蔽部位的焊缝必须办理完隐蔽验收手续后,方可进行下道隐蔽工序。
5.4 低温焊接不准立即清渣,应等焊缝降温后进行。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 尺寸超出允许偏差:对焊缝长宽、宽度、厚度不足,中心线偏移,弯折等偏差,应严格控制焊接部位的相对位置尺寸,合格后方准焊接,焊接时精心操作。
6.2 焊缝裂纹:为防止裂纹产生,应选择适合的焊接工艺参数和施焊程序,避免用大电流,不要突然熄火,焊缝接头应搭10~15mm,焊接中不允许搬动、敲击焊件。
6.3 表面气孔:焊条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焙,焊接区域必须清理干净,焊接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熔池中的气体完全逸出。
手工焊接技术要求规范

手工焊接技术要求规范手工焊接作为一种传统的金属连接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制造领域。
为了确保焊接质量和安全性,手工焊接技术要求必须符合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手工焊接的技术要求规范,并详细阐述焊接准备、焊接过程和焊接后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焊接准备在进行手工焊接前,必须进行焊接准备工作,包括材料准备、设备准备和环境准备。
1. 材料准备焊接所需的金属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经过必要的预处理,如去除表面氧化物、油污和杂质等。
焊缝的尺寸和形状必须与设计要求一致。
2. 设备准备手工焊接必须使用合适的焊接设备,包括焊枪、焊条、电源和焊接保护措施等。
焊接设备必须经过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工作和安全操作。
3. 环境准备焊接环境必须满足安全和卫生要求。
通风良好的工作区域能够有效排除焊接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雾。
焊接场所必须远离易燃和易爆物品,以防止事故发生。
二、焊接过程手工焊接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包括焊前检查、型合、焊接和焊后处理。
1. 焊前检查在进行焊接前,必须对焊接材料、焊缝和焊接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焊接要求和设计标准。
同时,还需要对焊工进行培训和技能评估,以确保其具备进行焊接的资质和技术能力。
2. 型合焊接前必须对要连接的金属材料进行型合,即对焊缝进行加工和准备。
型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包括焊缝的形状、尺寸和几何形态等。
3. 焊接在进行焊接时,焊工必须按照焊接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焊接电流、电压和时间等参数必须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保证焊接强度和质量。
焊工必须熟练掌握焊接技术和操作要领,确保焊接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4. 焊后处理焊接完成后,必须进行焊后处理,包括焊渣清除、焊缝清洁和表面处理等。
焊接产生的渣滓和氧化物必须彻底清除,以免影响焊缝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三、质量控制措施为了保证手工焊接质量,必须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
1. 检验和检测进行焊接后,必须对焊缝进行检验和检测,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和无损检测等。
通过对焊缝质量的检验和检测,可以确保焊接结果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焊接技术要求 标准

焊接技术要求标准焊接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方法,它在工程和制造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确保焊接质量和安全性,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焊接技术要求标准。
这些标准覆盖了从焊接前的准备工作到焊接过程中的操作,再到焊接后的检验和评估,旨在促进焊接技术的不断提高,确保焊接质量符合工程要求,保障设备和结构的安全性。
以下将对焊接技术要求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一、焊接前的准备工作1. 材料准备在进行焊接前,首先需对焊接材料进行准备工作。
这包括检查焊接材料的质量、规格和表面状态,例如检查焊条、焊丝等焊接材料的外观质量,确保没有明显的缺陷,同时要确保焊接材料的规格符合设计要求,表面清洁度符合要求。
2. 设备准备焊接设备的准备也是焊接前的重要工作。
对于手工焊接来说,焊机、焊枪等设备要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对于自动化焊接来说,焊接设备的设置、校准和调试也是关键的准备环节。
3. 焊接工艺准备在进行焊接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包括焊接方法、焊接参数等。
焊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焊接工艺规范、制定焊接工艺文件,确保焊接过程中的参数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二、焊接过程中的操作1. 操作规范在进行焊接操作时,操作人员需要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
这包括焊接人员的资质要求、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
焊接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合格考核,具备相关技能和操作经验,才能进行焊接操作。
2. 安全措施焊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也是焊接技术要求的重要部分。
焊接作业需要采取防火、防爆、防毒、防电击等一系列安全措施,确保作业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3. 质量控制焊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保障焊接质量的关键。
监控焊接参数、检验焊接质量、记录焊接过程等控制措施是焊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要求。
三、焊接后的检验和评估1. 非破坏检测对焊缝进行非破坏检测是评估焊接质量的重要手段。
采用X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等方法,对焊缝进行全面检测,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GB50236-98_焊接要求规范[1]
![GB50236-98_焊接要求规范[1]](https://img.taocdn.com/s3/m/aebcca830722192e4436f655.png)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J236-82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一般规定第二章碳素钢及合金钢的焊接第一节材料第二节焊前准备第三节焊接工艺要求第四节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第三章铝及铝合金的焊接第一节材料第二节焊前准备第三节焊接工艺要求第四章铜及铜合金的焊接第一节材料第二节焊前准备第三节焊接工艺要求第五章焊接工艺试验第一节试验原则第二节试验要求第三节试验评定第六章焊工考试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焊工操作技能考试第三节附则第七章焊接检验第一节焊接前检查第二节焊接中间检查第三节焊接后检查第四节焊接工程交工验收附录附表1附表1-1附表1-2附表2附表3附表4附表5附表6附表7附表8附表9附表10附表11附表12附表13附表14附表15编制说明主编部门:化学工业部批准部门: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实行日期:1982年8月1日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文件(82)建发施字25号关于颁发《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的通知国务院有关部、总局,各省、市、自治区建委,基建工程兵:由我委委托化学工业部负责组织有关单位编写的《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国家标准施工及验收规,编号为GBJ236—82,自一九八二年八月一日起实行。
本规由化学工业部基建局管理和解释。
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十日第一章总则第一节概述第1.1.1条为指导设备和工业管道的焊接工程特制定本规。
它适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机械和轻纺等行业工程建设的施工现场。
第1.1.2条本规适用于碳素钢(含碳量小于或等于0.3%)、合金钢(普通低合金结构钢、低温用钢、耐热钢及奥氏体不锈钢)、铝及铝合金(工业纯铝及防锈铝合金)、铜及铜合金(紫铜及黄铜)的手工电弧焊、氩弧焊、埋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氧-乙炔焊。
第1.1.3条用于现场焊接作业的其他标准和设计文件中的技术要求和规定,不得低于本规。
第1.1.4条焊接作业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等应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钢结构手工电弧焊焊接施工工艺标准

钢结构手工电弧焊焊接施工工艺标准3.1.1 总则3.1.1.1 适用范围本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桁架或网架(壳)结构、多层或高层梁、柱框架结构等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构工程中。
凡各工程的工艺中无特殊要求的结构件的手工电弧焊均应按本标准规定执行。
3.1.1.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1)《碳钢焊条》GB5117(2)《低合金钢焊条》GB5118(3)《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985—88(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5)《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3.1.2 术语、符号3.1.2.1 术语(1)母材:被焊接的材料统称。
(2)焊缝金属:构成焊缝的金属,一般是熔化的母材和填充金属凝固形成的那部分金属。
(3)层间温度:多层焊时,停焊后继续焊之前,其相邻焊道应保持的最低温度。
(4)余高:高出焊趾连线部分的焊缝高度。
(5)定位焊缝:焊前为装配和固定焊接接头的位置而施焊的短焊缝。
(6)船形焊:T 形、十字形和角接接头处于平焊位置进行的焊接。
3.1.2.2 符号(1)t-板厚;(2)a-间隙;(3)p-钝边;(4)L-长度;(5)a-坡口角度;(6)B-宽度;(7)C-余高;(8)d-错边量;(9)hf—焊脚尺寸;(10)I-焊接电流;(11)φ-焊条直径。
焊接方法及焊透种类代号应符合表3.1.2.2—1 的规定;接头形式及坡口形状代号应符合表3.1.2.2—2 的规定;焊接面及垫板种类代号应符合表3.1.2.2—3 的规定;3.1.3 基本规定3.1.3.1 为在建筑钢结构焊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工艺标准。
3.1.3.2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中普通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焊接。
3.1.3.3 钢结构焊接,必须按施工图的要求进行,并应遵守现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的规定。
手工焊接的工艺要求

手工焊接的工艺要求手工焊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连接方法,需要熟练的技能和严格的工艺要求。
下面是手工焊接的一些工艺要求:1. 清洁表面:焊接前必须清洁待焊接的金属表面,以去除油脂、氧化物和其他杂质。
可以使用溶剂、喷砂机或者铲除工具进行清洁。
2. 预热金属:对于较厚的金属零件,应事先进行预热。
预热可以减少焊接应力,提高焊缝的质量,并减少裂纹的发生。
3. 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电压:需要根据焊接材料和焊缝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电压。
过高的电流和电压可能导致焊缝过宽,过深,焊缝强度降低,过低的电流和电压则可能导致焊接失败。
4. 控制焊接速度和温度:手工焊接中需要控制好焊接速度和温度。
焊接速度过快会导致焊缝不牢固,焊接速度过慢会导致过度热输入,影响焊缝质量。
5. 保护气体:对于一些易氧化的金属,如铝、镁等,需要使用保护气体进行焊接,以防止氧气对焊缝的影响。
6. 控制焊接角度和姿势:焊接时要保持正确的焊接角度和姿势,以确保焊缝质量均匀,不出现裂纹和缺陷。
7. 合理布局焊缝:对于大型结构,需要进行合理的焊缝布局,以确保焊接强度和稳定性。
8. 坚持无缺陷原则:焊接过程中要保持连续、均匀的电弧,避免断弧和喷溅等现象。
焊缝应无气孔、裂纹、未熔合等缺陷。
9. 合理使用焊接材料:选择合适的焊条、焊丝和焊剂,以满足焊接要求。
10. 进行焊后处理:焊接完成后,要对焊缝进行焊后处理,以提高焊缝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以上是手工焊接的一些基本工艺要求,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要求,可以有效提高焊缝质量,确保焊接结构的安全可靠。
手工焊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连接方法,广泛应用于建筑、船舶、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和制造业等领域。
与机器自动焊接相比,手工焊接需要熟练的技能和经验,且在焊接工艺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
首先,手工焊接的最基本要求是清洁表面。
焊接前必须清洁待焊接的金属表面,以去除油脂、氧化物和其他杂质。
这可以通过溶剂、喷砂机或者铲除工具进行清洁。
一个干净的表面有助于焊接材料与基材之间更好地结合,确保焊缝的质量。
焊接工艺要求

1、焊接工艺规程要求及焊接检验1.1、焊工资格焊工必须经过专门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电网钢管结构焊工合格证书。
1.2、焊接材料焊接材料的使用、管理按照JB/T 3223执行。
1.3、焊缝质量等级1.3.1、焊缝质量等级的确定应按图纸、设计文件的要求。
焊缝质量等级要求如下: a)、环向对接焊缝、连接挂线板焊缝应满足一级焊缝质量要求。
b)、横担与主管连接焊缝应满足二级焊缝质量要求。
c)、管管相贯焊缝、钢管与带颈平焊法兰连接的搭接角焊缝、钢管与平板法兰连接的环向角焊缝、钢管纵向对接焊缝应满足二级焊缝外观质量要求。
d)、其他焊缝应达到三级焊缝的质量要求。
1.3.2 塔身或横担主管的纵焊缝宜布置在结构断面的对角线的外侧方向。
1.4、焊接工艺要求1.4.1、焊接作业场所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采取措施,否则禁止施焊。
a)当焊条电弧焊焊接作业区风速超过8m/s、气体保护电弧焊及药芯焊丝电弧焊焊接作业区风速超过2m/s时;制作车间内焊接作业区有穿堂风或鼓风机时;b)相对湿度大于90%;c)焊接Q345以下等级钢材时,环境温度低于-10℃;焊接Q345钢时,环境温度低于0℃;焊接Q345以上等级钢材时,环境温度低于5℃。
1.4.2、焊缝坡口型式和尺寸,应以GB/T 985.1、GB/T 985.2的有关规定为依据来设计,对图纸特殊要求的坡口形式和尺寸,应依据图纸并结合焊接工艺评定确定。
1.4.3、坡口加工应优先采用机械加工,也可选用自动或半自动气割或等离子切割、手工切割的方法制备。
但应保证焊缝坡口处平整、无毛刺,坡口两侧50mm范围不得有氧化皮、锈蚀、油污等,也不得有裂纹、气割熔瘤等缺陷。
1.4.4、严禁在焊缝间隙内嵌入填充物。
1.4.5定位焊的工艺措施及质量要求应与正式焊缝相同。
定位焊高度不宜超过设计焊缝高度的2/3,长度不小于25mm。
定位焊点一般不少于3点,且应均匀分布。
1.4.6、焊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评定确定的焊接方法、焊接参数进行焊接。
焊接技术规范

焊接技术规范3.1焊接前准备工作焊工必须掌握焊接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并取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焊工操作证书。
焊工除具备必须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切实遵守各项制度的规定,并认真进行焊接质量自检。
在焊工上岗作业前,分包商应对其进行培训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做2块氩弧焊、电弧焊试样进行评定,合格后按电弧焊点焊、电弧焊连续焊、氩弧焊连续焊、氩弧焊及电弧焊连续焊规定四类焊接作业许可范围,严禁越类施焊。
分包商应做好上述焊工培训和考核记录,并报总包商审批。
检查材料的表面质量,如保护膜或镀层是否无划伤、碰伤,外表面是否无锈蚀、色泽是否正常等,不合格的料件严禁进入下道工序,并做好检查记录。
检查料件外形及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如平整度、长度及对角线尺寸、断面尺寸、变形等,不合格的料件严禁进入下道工序,并做好检查记录。
焊接前对所需焊接部位进行细致统筹,认真辨认,开好坡口,清理焊接区域,预先需要矫正的材料应处理得当,保证矫正时不破坏材料。
3.1.6 槽体焊接坡口要求:为保证槽体焊缝质量,槽体对接焊缝采用两面焊接,外面采用钨极氩弧焊,内面采用手工电弧焊,故要求开 X 型坡口,采用手执砂轮机磨制坡口。
仔细检查调试焊机,工装夹具,做好焊接防护措施,保证焊接安全及材料外形、表面质量在焊接时不被损坏。
在材料上正确划定焊接工艺基准线。
准备好焊接平台。
3.1.10 在安装现场的焊接作业属特种作业管理的范畴,必须提前在总包商项目部办理动火作业审批手续;若是高处焊接作业,则还应遵守登高作业的相关规定。
3.1焊接焊接前应再次对构件进行校正,按 2.2.4 、要求进行。
焊条及焊丝的选用必须与母材相适应,对碳钢应符合GB5117-1995 的规定,对不锈钢应符合GB983-1995的规定,详见下表:序号焊接类型及母材焊材特别要求1手工电弧焊SUS304+SUS304A132( EO-19-10Nb-16 )焊条电焊条应保持干燥,药皮SUS304+Q235A A302( E1-23-13-16 )焊条完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工焊接技术要求规范1、目的规范在制品加工中手工焊接操作,保证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生产车间需进行手工焊接的工序及补焊等操作。
3、手工焊接使用的工具及要求3.1 焊锡丝的选择:直径为0.8mm或1.0mm的焊锡丝,用于电子或电类焊接;直径为0.6mm或0.7mm的焊锡丝,用于超小型电子元件焊接。
3.2烙铁的选用及要求:3.2.1 电烙铁的功率选用原则:1) 焊接集成电路、晶体管及其它受热易损件的元器件时,考虑选用20W内热式电烙铁。
2) 焊接较粗导线及同轴电缆时,考虑选用50W内热式电烙铁。
3) 焊接较大元器件时,如金属底盘接地焊片,应选100W以上的电烙铁。
3.2.2 电烙铁铁温度及焊接时间控制要求:1) 有铅恒温烙铁温度一般控制在280~360C之间,缺省设置为330± 10C, 焊接时间需小于3秒。
焊接时烙铁头同时接触在焊盘和元件引脚上,加热后送锡丝焊接。
部分元件的特殊焊接要求:SMD器件:焊接时烙铁头温度为:320± 10C ;焊接时间:每个焊点1~3 秒。
拆除元件时烙铁头温度:310~350C (注:根据CHIP件尺寸不同请使用不同的烙铁嘴。
)DIP器件:焊接时烙铁头温度为:330± 5C;焊接时间:2~3秒注:当焊接大功率(TO-220、TO-247、TO-264等封装)或焊点与大铜箔相连,上述温度无法焊接时,烙铁温度可升高至360C,当焊接敏感怕热零件(LED CCD传感器等)温度控制在260~300C。
2) 无铅制程无铅恒温烙铁温度一般控制在340~380C之间,缺省设置为360± 10 C,焊接时间小于3秒,要求烙铁的回温每秒钟就可将所失的温度拉回至设定温度。
3.2.3电烙铁使用注意事项:1) 电烙铁不宜长时间通电而不使用,这样容易使烙铁芯加速氧化而烧断,缩短其寿命,同时也会使烙铁头因长时间加热而氧化,甚至被严重氧化后很难再上锡。
2) 手工焊接使用的电烙铁需带防静电接地线,焊接时接地线必须可靠接地,防静电恒温电烙铁插头的接地端必须可靠接交流电源保护地。
电烙铁绝缘电阻应大于10MQ,电源线绝缘层不得有破损。
3) 将万用表打在电阻档,表笔分别接触烙铁头部和电源插头接地端,接地电阻值稳定显示值应小于3Q;否则接地不良。
4) 烙铁头不得有氧化、烧蚀、变形等缺陷。
烙铁不使用时上锡保护,长时间不用必须关闭电源防止空烧,下班后必须拔掉电源。
5) 烙铁放入烙铁支架后应能保持稳定、无下垂趋势,护圈能罩住烙铁的全部发热部位。
支架上的清洁海绵加适量清水,使海绵湿润不滴水为宜。
3.3手工焊接所需的其它工具:1) 镊子:端口闭合良好,镊子尖无扭曲、折断。
2) 防静电手腕:检测合格,手腕带松紧适中,金属片与手腕部皮肤贴合良好,接地线连接可靠。
3) 防静电指套,防静电周转盒、箱,吸锡枪、斜头钳等。
4、电子元器件的插装4.1元器件引脚折弯及整形的基本要求4.2手工弯引脚可以借助镊子或小螺丝刀对引脚整形。
所有元器件引脚均不得从根部弯曲,一般应留1.5m m以上,因为制造工艺上的原因,根部容易折断。
折弯半径应大于引脚直径的1〜2倍,避免弯成死角。
二极管、电阻等的引出脚应平直,要尽量将有字符的元器件面置于容易观察的位置。
如下图:4.3元器件插装的原则1) 电子元器件插装要求做到整齐、美观、稳固,元器件应插装到位,无明显倾斜、变形现象。
同时应方便焊接和有利于元器件焊接时的散热。
2) 手工插装、焊接,应该先插装那些需要机械固定的元器件,如功率器件的散热器、支架、卡子等,然后再插装需焊接固定的元器件。
插装时不要用手直接碰元器件引脚和印制板上铜箔。
手工插焊遵循先低后高,先小后大的原则。
3) 插装时应检查元器件应正确、无损伤;插装有极性的元器件,按线路板上的丝印进行插装,不得插反和插错;对于有空间位置限制的元器件,应尽量将元器件放在丝印范围内。
4.4元器件插装的方式1) 直立式电阻器、电容器、二极管等都是竖直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2) 俯卧式二极管、电容器、电阻器等元器件均是俯卧式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3) 混合式为了适应各种不同条件的要求或某些位置受面积所限,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有的元器件采用直立式安装,也有的元器件则采用俯卧式安装。
4.5长短脚的插焊方式1) 长脚插装(手工插装)插装时可以用食指和中指夹住元器件,再准确插入印制电路板2) 短脚插装短脚插装的元器件整形后,引脚很短,靠板插装,当元器件插装到位后,用镊子将穿过孔的引脚向内折弯,以免元器件掉出。
5、手工焊接工艺要求5.1 手工焊接前的准备工作:1) 保证焊接人员戴防静电手腕、绝缘手套、防静电工作服。
2) 确认烙铁接地,用万用表交流档测试烙铁头和地线之间的电压,要求小于5V,否则不能使用。
检查烙铁发热是否正常,烙铁头是否氧化或有脏物,如有可在湿海绵上擦去脏物,烙铁头在焊接前应挂上一层光亮的焊锡。
3) 检查烙铁头温度是否符合所要焊接的元件要求,每次开启烙铁和调整烙铁温度都必须进行温度测试,并做好记录;4) 要熟悉所焊印制电路板的装配图,并按图纸配料检查元器件型号、规格及数量是否符合图纸上的要求。
5.2 手工焊接的方法5.2.1电烙铁与焊锡丝的握法手工焊接握电烙铁的方法有反握、正握及握笔式三种;焊锡丝的两种拿法,如下图:电烙铁的3种握法法锡丝的2种拿5.2.2手工焊接的步骤1) 准备焊接。
清洁焊接部位的积尘及油污、元器件的插装、导线与接线端钩连,为焊接做好前期的预备工作。
2) 加热焊接。
将沾有少许焊锡的电烙铁头接触被焊元器件约几秒钟。
若是要拆下印刷板上的元器件,则待烙铁头加热后,用手或镊子轻轻拉动元器件,看是否可以取下。
3) 清理焊接面。
若所焊部位焊锡过多,可将烙铁头上的焊锡甩掉(注意不要烫伤皮肤,也不要甩到印刷电路板上!),然后用烙铁头“沾”些焊锡出来。
若焊点焊锡过少、不圆滑时,可以用电烙铁头“蘸”些焊锡对焊点进行补焊。
4) 检查焊点。
看焊点是否圆润、光亮、牢固,是否有与周围元器件连焊的现象。
523手工焊接的方法1) 加热焊件电烙铁的焊接温度由实际使用情况决定。
一般来说以焊接一个锡点的时间限制在4秒最为合适。
焊接时烙铁头与印制电路板成45° 角,电烙铁头顶住焊盘和元器件引脚然后给元器件引脚和焊盘均匀预热。
2) 移入焊锡丝。
焊锡丝从元器件脚和烙铁接触面处引入,焊锡丝应靠在元器件脚与烙铁头之间。
移入焊锡加热焊件3) 移开焊锡。
当焊锡丝熔化(要掌握进锡速度)焊锡浸润满整个焊盘时, 即可以45°角方向拿开焊锡丝。
4) 移开电烙铁。
焊锡丝拿开后,烙铁继续放在焊盘上持续1〜2秒,当焊锡只有轻微烟雾冒出时,即可拿开烙铁,拿开烙铁时,不要过于迅速或用力往上挑,以免溅落锡珠、锡点、或使焊锡点拉尖等,同时要保证被焊元器件在焊锡凝固之前不要移动或受到震动,否则极易造成焊点结构疏松、虚焊等现象。
移开焊锡移开电烙铁以下为错误的焊接方法:焊锡应加焊盘上,而不是元件的引脚上。
焊锡加在元件引脚上,而不是焊盘上。
焊盘预热不好,易造成冷焊(如下图)。
同时,由于LED灯、IC芯片的特性,元件引脚直接受热还会导致元件损坏。
2.^焊锡加在烙铁头上,元件引脚、焊盘没有预热,造成虚焊(如下图)6 常用元器件的焊接方法:6.1 导线和接线端子的焊接6.1.1常用连接导线:单股导线、多股导线、屏蔽线6.1.2 导线焊前处理1) 剥线:用剥线钳或普通偏口钳剥线时要注意对单股线不应伤及导线, 多股线及屏蔽线不断线,否则将影响接头质量。
对多股线剥除绝缘层时注 意将线芯拧成螺旋状,一般采用边拽边拧的方式。
剥线的长度根据工艺 资料要求进行操作。
2) 预焊:预焊是导线焊接的关键步骤。
导线的预焊又称为挂锡,但注意导 线挂锡时要边上锡边旋转,旋转方向与拧合方向一致,多股导线挂锡要 注意“烛心效应”,即焊锡浸入绝缘层内,造成软线变硬,容易导致接头故障。
6.1.3 导线和接线端子的焊接方法1) 绕焊:绕焊把经过上锡的导线端头在接线端子上缠一圈, 用钳子拉紧缠牢后进行焊 接,绝缘层不要接触端子,导线一定要留 1〜3mm 为宜。
2) 钩焊:钩焊是将导线端子弯成钩形,钩在接线端子上并用钳子夹紧后施 焊。
3) 搭焊:搭焊把经过镀锡的导线搭到接线端子上施焊。
1) 往杯形孔内滴助焊剂。
若孔较大,用脱脂棉蘸助焊剂在孔内均匀擦一层。
(a)绕焊(b)钩焊 (c) 搭焊2) 用烙铁加热并将锡熔化,靠浸润作用流满内孔3) 将导线垂直插入到孔的底部,移开烙铁并保持到凝固。
在凝固前,导线切不可移动,以保证焊点质量。
4) 完全凝固后立即套上套管,并用热风枪进行吹烘紧固。
6.2印制电路板上的焊接6.2.1 印制电路板焊接的注意事项1) 加热时应尽量使烙铁头同时接触印制板上铜箔和元器件引脚,如图,对较大的焊盘(直径大于5mm焊接时可移动烙铁,即烙铁绕焊盘转动,以免长时间停留一点导致局部过热。
2) 金属化孔的焊接,焊接时不仅要让焊料润湿焊盘,而且孔内也要润湿填充。
因此金属化孔加热时间应长于单面板,3) 焊接时不要用烙铁头摩擦焊盘的方法增强焊料润湿性能,而要靠表面清理和预焊。
622 印制电路板上常用元器件的焊接要求1) 电阻器的焊接。
按图将电阻器准确地装入规定位置,并要求标记向上,字向一致。
装完一种规格再装另一种规格,尽量使电阻器的高低一致。
焊接后将露在印制电路板表面上多余的引脚齐根剪去。
2) 电容器的焊接。
将电容器按图纸要求装入规定位置,并注意有极性的电容器其“+”与“-”极不能接错。
电容器上的标记方向要易看得见。
先装玻璃釉电容器、金属膜电容器、瓷介电容器,最后装电解电容器。
3) 二极管的焊接正确辨认正负极后按要求装入规定位置,型号及标记要易看得见。
焊接立式二极管时,对最短的引脚焊接时,时间不要超过2秒钟。
4) 三极管的焊接。
按要求将e、b、c三根引脚装入规定位置。
焊接时间应尽可能的短些,焊接时用镊子夹住引脚,以帮助散热。
焊接大功率三极管时,若需要加装散热片,应将接触面平整,打磨光滑后再紧固,若要求加垫绝缘薄膜片时,千万不能忘记管脚与线路板上焊点需要连接时,要用塑料导线。
5) 集成电路的焊接。
将集成电路插装在印制线路板上,按照图纸要求,检查集成电路的型号、引脚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焊接时先焊集成电路边沿的二只引脚,以使其定位,然后再从左到右或从上至下进行逐个焊接。
焊接时,烙铁一次沾取锡量为焊接2~3只引脚的量,烙铁头先接触印制电路的铜箔,待焊锡进入集成电路引脚底部时,烙铁头再接触引脚,接触时间以不超过3秒钟为宜,而且要使焊锡均匀包住引脚。
焊接完毕后要查一下,是否有漏焊、碰焊、虚焊之处,并清理焊点处的焊料。
7、手工焊接常见的不良现象及原因分析对照表:8、手工拆焊及补焊8.1拆卸工具在拆卸过程中,主要用的工具有:电烙铁、吸锡枪、镊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