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论文

合集下载

健康管理师论文

健康管理师论文

健康管理师论文健康管理是目前社会越来越重视的一项工作,它对于维护人们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健康管理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

本论文将就健康管理师的角色、职责以及推动健康管理发展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健康管理师的角色和职责健康管理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职责。

首先,他们需要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方式以及健康需求。

通过与患者的深入交流,健康管理师能够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帮助患者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减少疾病的风险。

其次,健康管理师需要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健康的认知水平。

他们可以借助各种媒体平台,如健康讲座、网络直播等,向大众传递正确的健康观念,并提供相关的健康指导。

另外,健康管理师还需与医疗机构、保险公司等机构进行合作。

他们需要通过与这些机构的紧密联系,提供完善的健康管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便捷的医疗保健。

二、健康管理师在推动健康管理发展中的重要性健康管理师在推动健康管理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他们可以帮助患者早期发现疾病风险,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通过定期的健康测评和体检,健康管理师能够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早发现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避免疾病的恶化。

其次,健康管理师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都不尽相同,只有量身定制的健康管理计划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

健康管理师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

此外,健康管理师的工作还能够减轻医疗资源的压力,提高医疗效率。

在健康管理师的帮助下,一些患者能够在不必要就医的情况下得到及时干预,减轻了医疗资源的负担。

同时,健康管理师在就医前后的指导和监督下,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加治疗效果。

三、健康管理师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在健康管理师的工作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健康管理与护理学术前沿及实践创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健康管理与护理学术前沿及实践创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健康管理与护理学术前沿及实践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健康管理与护理领域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健康管理与护理学术前沿及实践创新进行综述,旨在探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健康管理与护理学术前沿1.1 健康管理的概念与发展健康管理是指通过系统的方法和策略,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健康管理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管理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健康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1.2 护理学术前沿的研究方向护理学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其研究方向涵盖了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护理学术前沿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慢性病管理、老年护理、心理健康护理、家庭护理等方面。

同时,护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为护理实践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1.3 健康管理与护理学术前沿的交叉研究健康管理与护理作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领域,在学术研究中也存在着交叉与融合。

健康管理与护理学术前沿的交叉研究主要集中在慢性病管理模式、护理质量评价、医患沟通等方面。

通过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健康管理与护理领域的发展。

二、健康管理与护理实践创新2.1 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管理实践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健康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通过对海量的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基于大数据的慢性病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患者的动态监测和个性化干预,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2.2 护理技术的创新与实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护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远程护理、智能护理设备、虚拟现实技术在护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护理工作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可能性。

例如,远程护理可以实现对患者的远程监测和指导,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

医疗健康管理范文

医疗健康管理范文

医疗健康管理范文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在现代社会中,医疗健康管理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医疗健康管理强调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的促进,通过科学的手段和个性化的管理,帮助人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针对医疗健康管理的重要性、目标和方法进行探讨。

首先,医疗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度的工作压力和不良的生活习惯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各类慢性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医疗健康管理就是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其次,医疗健康管理的目标是保护人们的健康。

首先是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健康知识,让人们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和健康的养生方式。

其次是健康评估,通过定期的体检和健康调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健康隐患,提醒人们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

最后是疾病管理,对于已经患上其中一种疾病的人群,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康复指导,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最后,医疗健康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

首先是定期体检,通过对身体各项指标的检查,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

其次是合理膳食,科学的饮食结构和合理的食物搭配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医疗健康管理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喜好定制个性化的膳食方案。

再次是适当运动,医疗健康管理可以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年龄特点推荐适合的运动方式,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体形和心肺功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维护人们的健康。

综上所述,医疗健康管理是一项重要而综合的工作,它旨在帮助人们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康复指导。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疾病的高发,医疗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定期体检、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等方法,我们可以保持健康的身体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希望医疗健康管理能够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参与,共同建设健康的社会。

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

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

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的探讨论文关键词:体质健康健康管理大学生论文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现状进行研究,以“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为理论基础,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部分原则,尝试构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并探讨该模式的运行策略。

0引言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均按照“中发[2007]号”和“教体艺[2007]8号”文件精神全面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但许多高校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和测试数据的上报,而忽视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过多的重视测试的证明功能,只是给出各项体质评价分数,很少给予恰当的反馈信息和必要的健身指导意见。

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停留在应付和机械执行的阶段,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对体质健康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

研究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模式及其运行策略,可以为高校更好地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

1构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1.1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理论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其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是为个体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1]。

健康促进是指个人和家庭、社区以及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改善促进人们实施健康行为的环境,增强人们改善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健康促进是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内涵包括健康教育及其他能够促进行为和环境向有益于健康方向改变的一切支持系统。

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是制定健康公共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等五个方面[2]。

1.2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1.2.1ISO9000标准简介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方面的标准,该标准体系最初应用于制造业,后逐渐延伸到服务业。

健康管理师优秀论文范例

健康管理师优秀论文范例

健康管理师优秀论文范例通过学习健康管理,能够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

有关健康管理师的论文是哪些?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健康管理师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健康管理师论文篇1【摘要】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一例肥胖并轻度高血压患者所能达到的效果。

方法通过对一例肥胖患者进行健康问卷调查、一般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法收集其健康信息,分析其健康危险因素,并对疾病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健康教育调动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积极性,对其不良的膳食和运动习惯给予量化干预指导;改善其不良习惯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持续半年。

结果患者的体重降至正常,消除了肥胖,并发的高血压也恢复了正常。

结论通过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控制体重,消除肥胖,也可以使患者并发的轻度高血压得到控制。

【关键词】健康管理;肥胖;轻度高血压目前中国城市居民营养失衡现象严重,相关疾病患病率不断攀升。

其中,仅肥胖患者在成人中就占22.8%。

据研究,肥胖程度与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关系。

明显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10倍。

针对这种情况,对肥胖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过程中,对其并发的高血压是否也能起到改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报告就一例肥胖并轻度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效果进行了总结。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孙某,男,1974年出生。

在职职工,身高170CM,体重82kg,BMI=28.4(82/1.72),肥胖,平时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口味重,不吸烟,适当饮酒,家族有高血压病史。

实施健康管理前2006年11月体检:血压150/92mmHg,为1级(轻度)高血压。

血脂:甘油三脂1.6mmol/L(正常范围:0.6-1.7mmol/l),血低密度脂蛋白2.5mmol/L(正常范围:2.1-3.1 mmol/l),高密度脂蛋白 1.3mmol/L(正常范围:1.14-1.76 mmol/l)。

血糖正常。

查心电图无异常。

偶有心慌、胸闷,医生开降压药,嘱其服用,但其拒绝服用。

大学生健康管理的论文

大学生健康管理的论文

大学生健康管理的论文健康是大学生的重要资本,而大学生健康管理则是保障他们全面发展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并探讨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方法。

一、大学生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健康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发展的基础。

在大学生活中,他们面临着课业压力、社交压力以及身体健康等方面的挑战。

因此,大学生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大学生健康管理对促进学业表现至关重要。

身体健康对大脑的发育和学习能力有直接的影响。

一个健康的身体能够提供充足的能量和专注力,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任务。

其次,大学生健康管理对提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一个身心健康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享受积极、充实的大学生活。

最后,大学生健康管理对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大学生时期是个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

通过健康管理,大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合理饮食和适度锻炼,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大学生健康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方法1. 饮食健康管理:合理饮食是大学生健康管理的基础。

大学生应注意保持三餐规律,控制食量,多食用蔬果和谷物,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同时,大学生也要学会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2. 锻炼身体:适度的锻炼对大学生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大学生应每天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健身等。

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也能缓解学业和生活中的压力。

3. 规律作息:良好的作息习惯对大学生的健康管理非常重要。

大学生应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

此外,要注意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学习和过度劳累。

4. 心理压力管理: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和社交压力可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大学生应学会适当发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他们可以通过听音乐、运动、与朋友交流等方式减轻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是大学生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

健康管理论文

健康管理论文

健康管理论文健康管理是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议题,它关乎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健康管理的定义、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

一、健康管理的定义健康管理是一种以促进个人和群体健康为目标的综合性管理系统。

它不仅包括对疾病的医疗干预和治疗,更强调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的维护。

通过健康管理,人们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健康行动,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二、健康管理的意义1. 促进个人健康:通过定期体检、健康评估和科学的健康指导,个体可以及时发现身体问题,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2. 降低医疗成本:健康管理注重预防和早期发现,有效降低了治疗成本。

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助于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减轻医疗负担。

3. 提高生活质量:健康管理通过科学的饮食、运动、心理疏导等综合性干预手段,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三、如何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1.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2. 科学饮食:合理搭配营养,避免高盐、高油、高糖等不健康饮食,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肥胖和慢性病的风险。

3. 适度运动: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并且通过运动排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4. 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娱乐、交流、艺术创作等方式,舒缓压力,减少焦虑和抑郁。

5. 社区参与: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活动,建立健康的社交网络,促进身心健康。

结论健康管理是现代社会重要的管理方式,通过综合性的干预手段和个体的主动参与,可以提高健康水平,并改善生活质量。

我们应该认识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行动,实现自身的健康管理目标。

以上是关于健康管理的论文内容,通过定义、意义和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法,向读者展示了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

希望本论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促进健康管理的普及和应用。

健康管理创新论文

健康管理创新论文

健康管理创新论文【摘要】在保险业“新国十条”的政策背景下,我国保险行业必将迎来崭新的发展阶段,商业健康保险也将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提供更加丰富的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服务。

通过健康保险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商业健康保险的未来将有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一、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身的健康,健康管理行业应运而生。

在对健康需求不断提升的同时,人们也开始着眼于对自身健康的保障,在万一罹患疾病的时候,能够有健康保险资金在最需要时提供医疗、康复费用的支持。

健康保险行业也在经济大发展的浪潮中逐渐崭露头角,实践全球保险行业数百年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all for one, one for all)的精神实质,为医疗服务业资金融通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

二、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于梅子等(2010)报道,健康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早在1929年,洛杉矶水利局成立了健康维护组织(简称HMO),1969年美国联邦政府出台政策将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医疗保健计划。

健康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引入中国则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

我国学者陈君石、黄建始(2007)在主编的《健康管理师》教科书中,将健康管理定义为:“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在其定义中,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就是为个体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

健康管理的目的在于使健康人、亚健康人群以及患病人群更好地拥有健康、促进健康、恢复健康,节约医药开支,有效的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由此可见,健康管理对控制医疗费用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人身保险市场引入健康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在人身保险市场,健康管理工作的实施可以起到控制医疗费用、降低赔付率等作用,为保险公司的高效运营助力。

疾控中心的健康管理论文2篇

疾控中心的健康管理论文2篇

疾控中心的健康管理论文2篇第一篇1疾控中心从事健康管理利弊分析当今形势下疾控中心从事健康管理主要有以下优势:1.1较好的社会公信度疾控中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为社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消除了天花、疟疾、小儿麻等诸多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免疫扩大规划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发挥了重大作用,机构将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等功能融于一体,为人群健康提供技术服务,为各类执法部门提供技术支撑,从而赢得了社会公众很大的信任度。

1.2作为政府的公益机构政策优势明显疾控中心一直以来都是政府全额拨款单位,从事的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健康事业工作,其工作行为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作为政府的公共卫生技术指导机构,享有政府出台各项健康管理政策优惠措施和机会,直接或间接对所辖卫生服务机构的行政管理能力,更能展示其完成工作任务的执行力度。

1.3人才可适应工作的需要疾控中心作为卫生工作的一部分,其工作人员都是经过卫生专业培训的队伍,拥有中专以上学历,有少部分人员一直从事预防性健康体检工作,对于健康管理检验检测技术并不陌生,且技术水平完全可胜任健康管理的要求。

1.4现有的大部分设备初步能满足工作需求长期对职业人群的健康体检工作,使得大多数疾控中心都有进行健康管理的大部分设备,只是设备陈旧。

1.5全方位的服务能力其它单位难以比拼针对健康人群、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的监督和管理能力,疾控中心具有相当的优势,长时间以来其流行病学调查、公共卫生监测、理化和微生物检验、健康教育、免疫接种、对病原微生物的消杀等一直是疾控机构的工作手段,在这些方面疾控中心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是其它单位难以全面做到的事情。

从个体到群体及周围环境全方位的健康管理,疾控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

作为国家的公益事业单位,疾控中心在市场化的社会环境中,全方位开展健康管理工作也存在不利的因素:1.5.1公益事业与市场化运作内在的矛盾突出。

医疗健康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医疗健康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医疗健康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健康领域的持续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涌现,为人类健康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本文将就医疗健康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探讨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参考。

一、基因编辑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生物技术,已经在医疗健康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通过CRISPR-Cas9等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对基因组进行精准编辑,修复致病基因,治疗遗传性疾病。

例如,美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治愈了一名患有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的女孩,为基因编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医疗诊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人工智能可以对医学影像进行精准识别和分析,帮助医生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历数据和临床表现,辅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实现精准医疗。

三、生物医学工程在假肢研发中的应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假肢研发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

通过生物材料的应用和人体工程学的原理,研究人员设计开发出更加符合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智能假肢,提高了假肢的舒适度和适配性。

同时,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还可以实现假肢与人体神经系统的无缝连接,使假肢具有更加精细的运动控制能力。

四、基因组学在个性化医疗中的应用基因组学的发展为个性化医疗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对个体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遗传特征和疾病易感性,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基因组学还可以帮助医生预测药物疗效和副作用,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推动医疗健康领域朝着精准医疗的方向发展。

五、生物信息学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已经成为疾病研究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大规模生物数据的整合和分析,生物信息学可以发现潜在的疾病相关基因和信号通路,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

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提 供健 康 咨询和 指导 以及 对健康 危 险 因素进 行 干 预 的全过 程 ,主要 内容 包括 采 集信 息、评 估危 险 因素 、开
展 健康 咨询 与指 导 、制 定健 康促进 计 划、进 行 健 康 维护 等 。 随着社 会 的发展 和 人 类 的进 步 ,对健 康 进 行合
理 投 资、主 动追 求健康 已成 为越 来越 多人 的选择 。本 期 专论 以 “ 康 管理 研 究 与应 用 ” 为 主题 , 内容 涵 盖 健 健 康管理 的研 究进展 与展 望 、 国 内外健 康 管理研 究热 点 对 比分 析 、 自我 健 康 管 理 的个 性 化信 息 支持 服务 等
方 面 ,希 望对有 关从 业者 以及 广 大关心健 康 管理 与服务 的进 展 与 展 望
陈 霄 杨 志敏
(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JI145 J 00 )  ̄5 l \
[ 要] 介 绍健 康 管理 的 内涵特征 和 国 内外 健康 管理发展 现 状 ,分别 以健康 管理 的需求 、风 险评 估 、管理 摘 模 式等 几个方 面综合 阐述 我 国该领 域研 究状 况 ,并从 建 立人 群 健 康基 础 数 据 库 、科 学采 集 与分 析 健康 管理
cn , Gu gz ou51 40 i e an h 0 5, Chi na
[ s at Abt c] r
T eppri rdcscn o t ncaat iis f el ngm n a e s ee p e tt u o hn n — h a e n oue o nt i hrc r t at maae et s la vl m n a sbt i C ia dO t ao e sc o h h w l d o st hn a
[ y od ] Kew rs

高血压健康管理论文6篇

高血压健康管理论文6篇

高血压健康管理论文6篇第一篇:高血压个性化健康管理效果1.1对象2012年,从丹阳市13个乡镇中各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选择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登记在册的2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对服务对象实行个人健康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对发现已经存有或可能出现的个人健康问题,实行健康危险因素评价,针对存有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方案。

实施干预措施后,定期观察干预效果,再持续的完善、优化健康管理方案。

建立健康危险因素检查监测(发现健康问题)→评价(理解健康问题)→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再监测→再评价→再干预的循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流程。

1.2.1现场调查由经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高血压患者实行“面对面”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及家庭情况(包括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准、民族、户籍、家族史及既往病史等)、体力活动、饮食习惯、生活及行为方式等。

现场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和腰围。

1.2.2干预方式2012年6月-2013年6月,针对患者实行干预活动,每月1次,主要内容如下:①疾病相关知识宣教:根据患者文化水平,选择适宜方法,讲述高血压病的常见症状、发展后果、血压监测的方法及预防控制措施。

②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合理选择膳食,控制总热量摄入,提倡低盐低脂饮食,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③运动指导:指导患者实行有氧运动。

1.2.3效果评价健康管理前对招募的全体人员实行基线调查,干预1年后实行效果评估调查。

1.3判断标准①超重:体质指数≥24。

(2)腰围超标: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

③吸烟:指吸烟≥1支/d,并持续吸≥1年者。

④饮酒:指饮酒≥1次/周,且消耗酒精>8g/周。

1.4统计分析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

单因素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均数比较经正态分布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中医药健康管理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医药健康管理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第37卷第8期2021年4月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V 〇1.37 N 〇.8Apr . 2021中医药健康管理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韩冬1,罗中华m(甘肃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甘肃兰州730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经贸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了解我国中医药健康管理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针对中医药健康管理进一步研究及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采用内容分析法、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等方法,从年度分布情况、研究内容、研究热点、领域学者贡献四个维度对国内 中医药健康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描述。

相关研究发展趋势良好,研究热点体现社会需求,契合国家政策;但研究 主体单一,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不够。

建议:强化政策制定与推广,进一步发挥引领导向作用;增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形 成研究体系;明确研究方向,确保研究前瞻性;多方面加大科研投人,为全面深人开展研究提供保障。

关键词:中医药健康管理;研究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R 2-03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健康观念的变革,公 众对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增加,健康管理受到社会广 泛关注和重视。

中医药作为我国重要的健康资源,以其在健康促进方面的独特优势而备受关注。

发展 中医药健康管理,既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推动实现健康中国2030 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 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发〔2016〕23号),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发展中医 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 合叭在健康中国战略引导下,中医药事业全面复 苏,相关国家政策支持,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在推 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大健康产业发展、卫生事业发 展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显示出积极作用,中医药健 康管理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备受关注。

为了解当前 我国中医药健康管理相关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从而为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启示与指导方向,本 文以中国知网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整理并分析中 医药健康管理相关研究的热点、难点与发展趋势,并提出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对策与建议。

健康管理的学术研究与科学论文写作

健康管理的学术研究与科学论文写作

健康管理的学术研究与科学论文写作健康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系统化的规划,促进个人和群体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健康管理领域的学术研究,并提供科学论文的写作指南。

1. 引言健康管理学术研究的引言部分应该概述研究领域的背景和重要性。

介绍健康管理的定义和范围,以及为什么进行相关研究是必要的。

还需要明确论文的目的和研究问题,并提出研究的假设或研究目标。

2. 文献综述在健康管理的学术研究中,文献综述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应该回顾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和不足之处。

文献综述还可以指出研究领域中的研究空白,为研究的必要性提供论据。

确保文献综述中的引用都是来源可靠、可信的。

3. 方法在科学论文中,方法部分应该提供详细的研究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在健康管理的研究中,常见的方法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对于定量研究,应该明确研究设计、研究对象和数据收集方法等。

对于定性研究,应该明确研究方法、样本选择和数据分析方法等。

4. 结果结果部分应该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准确、客观的描述。

利用图表和统计数据可以更清晰地呈现研究结果。

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分析,以展示研究的发现和意义。

5. 讨论讨论部分是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的重要环节。

可以探讨结果与假设或研究问题的一致性,以及与前人研究的比较。

讨论部分还应该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6. 结论结论部分应该对研究的重要发现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

强调研究的贡献和实践意义,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展望。

7. 参考文献科学论文在参考文献部分必须列出所有引用的文献,确保引用格式正确无误。

引用标准应采用学术界通用的格式,如APA、MLA等。

8. 致谢(可选)如有需要,可以在论文的末尾添加致谢部分,感谢对研究有贡献的人员或机构。

本文以健康管理的学术研究为题,简要介绍了科学论文的写作流程。

在具体撰写论文时,需要根据实际的研究情况和论文要求进行展开,确保结构合理、内容准确。

大学生健康管理的论文

大学生健康管理的论文

大学生健康管理的论文健康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关注和重视的重要议题。

在这个充满压力和竞争的社会中,大学生们常常面临着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以及精神压力过大等健康问题。

因此,进行大学生健康管理成为尤为重要的任务。

本论文将探讨大学生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方法以及关键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大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健康管理意识和习惯。

一、大学生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大学生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大学生们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健康管理有助于他们在学业、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表现。

其次,大学生们普遍存在长时间坐姿、不规律的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问题容易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下滑。

此外,大学生们常常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压力,缺乏有效的健康管理容易导致精神健康问题的出现。

因此,大学生应该重视并积极参与健康管理。

二、大学生健康管理的方法1.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的饮食对于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大学生应该遵循均衡饮食的原则,合理安排三餐,增加蔬果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此外,大学生们应该养成定时进餐、避免餐饭太晚以及戒除暴饮暴食的习惯。

2.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应该每周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慢跑、太极拳、篮球等。

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大学生们的体质,还能消除压力、改善睡眠质量以及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3.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对于大学生们来说尤为关键。

大学生应该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和挫折,在面临困难时寻求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培养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也可以促进心理健康。

大学生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读书、写日记等,来减轻精神压力和改善心情。

三、大学生健康管理的关键因素1. 教育的重要性大学在大学生健康管理中起到重要的角色。

大学应该设立相应的健康教育课程,向大学生们传授健康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此外,大学还应该提供相关的健康管理资源和平台,如健身房、心理辅导等,以帮助大学生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健康管理论文范文

健康管理论文范文

健康管理论文范文以健康体检为基础,对人群亚健康现状与亚健康人群健康需求进行分析,提出正确认识健康管理,提升健康体检内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健康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健康管理论文范文一: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创新论文1临床资料主要从2008年4院,对我院所管辖的社区中的200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所进行的护理干预。

本组的200例患者中,有100例男患者,100例女患者;患者的年龄在58~82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69±8.2岁;通过有关调查,本组患者的文化程度主要是分为:有20例患者是大专以上的文化,有110例患者为高中文化,有80患者为初中以下的文化;在本组患者中,有120例患者为高血压患者,有35例患者为糖尿病,有45例患者为其他的慢性疾病。

2护理干预的方法2.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对本管辖社区的居民分发有关慢性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小册子、五颜六色的宣传纸张,并且还要在社区内的宣传栏上、黑板上、小讲座、大讲堂、社区的咨询处等为患者、居民宣传有关的慢性疾病的知识、保健意识、健康教育知识等。

通过这样广泛性的宣传教育,不仅能纠正患者的“三低”(知晓率低、用药率低、控制率低),还能逐渐改变患者“三不”(不规律的用药、不难受不服药、不爱吃药)的不良习惯。

2.2端正患者的治疗态度以及信念社区的护理人员在平日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便于及时的了解患者以及居民对于慢性疾病相关的知识的了解、掌握的情况,还能清楚的知道患者的需求以及对坚持治疗有可能获得益处的认识;同时,还能及时的掌握对患者治疗引起影响的有关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加强对患者不良的行为、习惯的纠正、处理,通过改变患者对治疗认识的态度以及理解的能力,促使其行为从根本上发生变化,除此之外,还能加强对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及接受治疗的顺从性。

2.3指导患者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社区的医务人员在详细的了解了本社区慢性疾病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之后,首先要对他们的膳食情况进行认真的评估,通过对膳食的评估,促使患者了解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与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从而帮助患者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医学研究论文:慢性疾病预防与管理的最新进展》

《医学研究论文:慢性疾病预防与管理的最新进展》

医学研究论文:慢性疾病预防与管理的最新进展概述慢性疾病是指长期发展并逐渐恶化的一类疾病,如心脏病、癌症、中风和糖尿病等。

它们通常持续时间较长,对个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慢性疾病预防与管理领域取得了许多最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突破和发现。

预防措施健康饮食饮食在预防和管理慢性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

最新的研究表明,均衡饮食高纤维、低盐、低脂肪以及富含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可以降低心脏病、高血压和其他相关慢性疾病的风险。

定期锻炼身体活动被认为是预防慢性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步行、游泳或骑自行车,可以降低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

管理压力长期压力对身体健康有负面影响,增加了患上慢性疾病的风险。

最新的进展在这方面是心理干预和应对技巧的开发,以帮助人们有效地管理压力,并减少慢性疾病的风险。

治疗方法新型药物医学科技的进步促使了许多新型药物在慢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例如,在心血管领域,新型抗凝血药物和降脂药物已经改善了心脏健康管理。

而在癌症治疗领域,靶向治疗正成为个体化治疗的关键。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引起了医学界广泛关注。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慢性疾病的方法,如通过修复有缺陷基因来治疗某些遗传性慢性疾病。

电子健康记录和远程监测利用先进的电子健康记录系统和远程监测设备,医生可以实时跟踪患者的健康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这对于慢性疾病的管理非常重要,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个体预后。

结论随着医学科技不断进步,我们对于慢性疾病预防与管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

饮食、锻炼、压力管理以及新型药物、基因编辑技术和电子健康记录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选项和生活质量。

然而,我们仍需继续努力推动医学领域的发展,在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慢性疾病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摘要】了解我国健康管理的发展及现状,分别从健康管理的需求、风险评估、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从建立数据库管理、科学采样分析、市场需求等方面探讨符合国情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健康管理;现状;研究【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451-02当前,我国人群对健康的需求已由单一的医疗需求型向预防保健、健康促进型转变,健康管理将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健康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在中国则是近年来引入的一个新概念,学科和行业整体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1 健康管理的内涵健康管理是对个人及人群的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并进行计划、预防和控制,旨在调动个人、集体和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来满足健康需求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1]。

主要内容包括采集信息、评估危险因素、开展健康咨询与指导、制定健康促进计划、进行健康维护等[2]。

可以从以下3方面进一步理解健康管理的内涵:(1)从医学角度看, 健康管理是以个人和群体的健康为中心, 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不同,它主要针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并提供前瞻性、全面的健康干预与指导;(2)从管理学角度看,属于流程式的管理范畴,是医生运用专业领域知识、结合信息科技等手段,对各类潜在健康危险因素和信息进行周期性监测、分析、评估、指导的服务流程,达到对人体健康有效管理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3)随着信息科技日新月异,通过计算机进行健康信息汇集分析,应用网络进行健康动态管理已成为必然,大量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准确性和健康理者的工作效率。

2 国内健康管理的发展现状我国健康管理起步较晚,2001年国内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注册。

2005年国家设立健康管理师职业,2006年成立健康管理师专家委员会,以规范健康管理师队伍的建设[1]。

《中国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现状调查》指出:截至2008年8月,我国健康管理相关机构数量不少于5744家,其中体检中心占机构总数的64.5%。

体检中心作为目前健康管理的主要研究与实施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的重心大多放在控制疾病危险因素上,与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管理还有相当差距。

笫3届健康产业论坛指出,我国健康管理服务形式单一,盲目照搬西方发达国家健康管理经验和模式,健康管理市场存在无序竟争,而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创新服务系统和运营模式尚未建立。

在第六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上,展示了健康管理信息化的最新发展,及作出了《慢病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为主题的报告;代表性产品主要是深圳天方达公司的“杏林七贤”系列产品与北京中科恒业公司的一员体检管理系统。

健康风险评估软件系统中,国内的主要产品有北京耀华康业公司的知己健康管理软件系统,爱健康管理公司的健康与疾病评估系统,洪张国际健康管理集团研制的洪张家庭医生健康评估系统和北京博益美华公司的kyn健康风险评估管理系统等[8]。

另外,国内很多三甲以上的医院已经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健康管理亦是其中一个模块开展日常工作。

3 国内健康管理的研究现状3.1 概况目前我国健康管理相关科研状况不理想,68.2%的科研类文章于2006年后发表[9]。

应加强建立在不同监测水平上的纵向的中国人群健康基础数据,主要包括人群健康水平、生活行为、疾病危险因素分布、人群健康教育程度、健康管理认知水平、人群亚健康状态及其中医征候特征等的研究[10]。

我国目前健康管理基础性研究不足,大型民众健康水平监测基础数据库未建立,有关健康评估、健康需求、健康管理模式和系统的理论框架等研究近两年开始引起注意,但仍远远不够。

3.2 健康管理与慢性病的研究随着我国慢性疾病患病率的迅速上升,科研机构与学者正在加快对防治慢病的健康管理理论研究步伐,研究方法也逐步趋向规范化。

孟春英等[11]对30例慢性病患者,采用“知己”能量监测仪和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软件进行饮食和人体运动监测,同时对其进行系统、互动、个性化健康管理,3个月后发现患者有效运动消耗的能量,脂肪、蛋白质摄入合理性,体重、bmi、腰围、血糖显著改善(均p0.05),并认为国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量表所列出的7个风险指标:性别、年龄、收缩压、体重指数、吸烟状况、糖尿病状况及血液胆固醇含量,能较好地反映国人发生心脑血管病的综合风险,有利于指导制定个体化一级预防方案。

此外还有学者从动态无创体检技术、健康风险评估的内容与方法、健康心理评估内涵、健康评估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论述[23-27]:陈玲[23]等对2型糖尿病忠者及其高危人群,分别从糖尿病发生风险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评估三各方面作了临床经验总结与建议。

3.5 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目前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主要从疾病种类、人群年龄段、机构的需求等方面进行探索。

有学者认为,理想的健康管理模式是多科参与合作的体检信息中心[28]。

苏州市与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合作,总结出一套从源头上阻断“慢病”自然进程的健康管理模式,该模式以发现健康危险因素为目的,改进健康检查,精选、规范了体检的内容,提高了慢性病健康危险因素的检出效率和成本效益[29]。

董冬[30]认为健康管理机构应加大宣讲力度、与医院体检机构合作、深入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以促使我国健康管理产业的完善和正规化。

李再强等[31]认为有必要对慢性病进行健康管理,提出并详述了3种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立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慢性病健康管理公司3者之间的合作机构;慢性病专病定点。

此外,还有学者从加强健康档案建设、推进健康教育宣传、建立规范的管理网络等方面提出自已的观点[32-37]。

4 我国健康管理发展趋势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4.1 建立人群健康基础数据库包括健康和亚健康状态人群基本健康水平、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健康危险因素、疾病危险因素等基础性数据库,以保证健康评估的准确率和有针对性地制订人群及个体的干预措施。

4.2 科学分析需求不同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的人群对健康管理的实际需求不同,不同行业(例如各类接尘作业、接毒作业、有各类理化因素影响的作业等职业健康监护)的要求也不同,可以为我国战略性框架的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4.3规范评价标准目前评价个人健康状况的评估方法与干预效果评价均缺乏统一标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健康管理水平的发展。

4.4 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研发系统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健康管理软件,实现跨领域、动态化、智能化、个体化的卫生诊疗服务。

目前我国多为分散式的小型数据库,距离真正的各地资源共享还有很大差距。

总之,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慢病率的上升、医疗费用剧增、健康保障模式的改变,催生了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因此,必须加强健康管理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总结归纳已有的研究成果,借鉴国外经验,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健康管理模式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参考文献:[1] 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杜,2007.[2] 陈霄,杨志敏.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4):1-5.[3] 黄建始,陈君石.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挑战[j].中华全科医师志,2007,6(1):45-47.[5] 吴静娜,卢建华,工福影,等.论健康管理的历史和现实[j].医学与社会,2008,(7):31-32.[5] 黄建始.美国的全民健康管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7, (2):16.[6] 李元元.健康惹祸员工出工不出力健康管理提高忠诚度,[eb/ol],[2009-09-10],/new/2009-09/10/content-1765713 8.htm.[7] 王晓鸥.与健康有约成黄金职业―健康管理师呼之欲出,[eb/ol], [2006-10-23], http://www ccw,.[8] 来跃文.计算机软件在我国健康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咨洵,2008,34(131):150.[9] 黄建始,王煜,张娴.健康管理还处在胚胎期—中国健康管理相关服务机构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2009,(1):21.[10] 胡镜清,彭锦,陈勇.健康管理与中医药学优势[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8(4):217-220.[11] 孟春英,郭颖,曹爽,等.“知己”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59-61.[12] 朱俊峰.46例慢性病病人健康管理疗效的观察[j].中国医药导,2009,(11):330-331.[13] 张宏伟.某银行105名职工慢性病健康管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08,2(2):36-38.[14] 李星明,黄建始.健康管理和社区卫生整合对慢性病防治的意义与服务模式探讨[j].疾病控制杂志,2008,2(12):53-57.[15] 周军,李详晨.慢性病健康管理非药物干预模式的研究初探[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3):289-290.[16] 冯超,健康管理中心的慢性病管理[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517-1518.[17] 翟俊霞,明兰真,李小艳,等.石家庄地区周边6县健康管理的需求调查[j].河北医药,2009,5(31):1255.[18] 杨珺,赵雅丽,刘向红,等.社区合同式健康管理需求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6,(19):1642-1644,1647.[19] 刘森.健康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和定位及层次描述[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5)261-263.[20] 李明,关志强.健康管理师—健康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j].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33-51.[21] 孙胜男,李峥.2型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9):861-864.[22] 窦丽萍,奚中堪,黄抒伟,等.高血压病10年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及预防(c)∥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暨浙江省心血管病年会论文集,2009.[23] 陈玲,王桦,袁胜,等.2型糖尿病及其高危人群的风险评估与健康管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4):252-253.[24] 王浩彦.动态体检在风险评估与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08,2(3):138-139.[25] 曹东平,张坚,谭福彬,等.体检机构健康风险评估的实施与思考[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3):132-133.[26] 王利玲.心理评估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模式初探[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08,(2):134-137.[27] 张斓,王煜,黄建始. 健康评估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168-171.[28] 向月应,邹贵勉.健康管理模式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08,51(8):503-504.[29] 王烨源,陈建勋,王汉亮,等.从源头上阻断“慢病”自然进程的《健康管理模式》[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123-127.[30] 董冬.中国健康管理模式研究[j].科学之友,2007,(11b):73-74.[31] 李再强,林枫.医疗保险制度下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j].中国卫生经济,2005,24(1):45-46.[32] 向月应,王庆林,易秀英,等.军队医院建立为部队全程服务保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院,2007,11(1):52-54.[33] 陈雁,胡云.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模式的建立和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0b)63-64.[34] 刘勇,濮欣,王伟英,等.中山市社区中老年人个体化键康管理模式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5):405-406.[35] 李瑜,王媛媛.综合性医院体检中心实施健康管理的探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5):290.[36] 骆华伟.慢性心脑血管病的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杂志,2006,18(9):56-57.[37] 钱文红,韩殉,杜兵,等.北京市某地区农民健康体检情况分析与键康管理模式初探[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6):343-3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