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口炎与口蹄疫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摘要】牛口蹄疫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动物疾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污染的饲料等途径传播。

患牛常表现为发热、蹄部疼痛、减少食欲等临床症状。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和病原学诊断。

防治措施包括及时隔离患牛、加强消毒措施、使用疫苗预防等措施。

疫苗预防能有效减少牛口蹄疫的发生,隔离与消毒措施也至关重要。

加强兽医卫生监测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的蔓延。

建议在养殖场中加强卫生管理,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从源头上减少疫情的风险传播。

【关键词】牛口蹄疫,传播途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防治措施,疫苗预防,隔离,消毒,防治工作,兽医卫生监测。

1. 引言1.1 什么是牛口蹄疫牛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反芽细胞(如角质层表皮细胞)和结蹄皮肤细胞,从而导致牲畜的口蹄部组织发生病理变化。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偶蹄动物,如牛、猪、羊等,但也可感染马等其他动物。

牛口蹄疫通常在湿润环境中迅速传播,疫情易于扩散,危害巨大。

患病牲畜在发病期病毒排放量很高,易感动物对病毒高度敏感,传染性强,容易发生大范围的群体性传染。

口蹄疫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的动物、其排泄物、分泌物、水源、饲料、废物等而传播,也可通过金属、鞋子、车辆、工具、饲料袋等间接传播。

口蹄疫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蹄部溃疡、跛行等症状,引起牲畜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从而影响动物生长,造成生产损失。

防治口蹄疫对于农业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制定科学的控制策略,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障牲畜的健康和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1.2 牛口蹄疫的传播途径牛口蹄疫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间接传播三种途径。

直接接触是指患病动物与健康动物直接接触,例如通过亲吻、舔舐、共用饲槽等方式传播。

空气传播是指通过病原体悬浮在空气中,通过呼吸道感染其他动物。

间接传播是指通过污染的饲料、水源、器具等传播给健康动物。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牛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牛、山羊、猪等偶蹄动物。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流行,不仅对动物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还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该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一、诊断1.临床症状牛口蹄疫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包括:高热、抽搐、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口腔和牙龈出血、乳房肿大和消瘦等。

病情严重时,会导致牛蹄冠糜烂、脚底出血和水泡形成等症状。

2.实验室检测(1)血清学检测:可以通过血清中检测到口蹄疫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包括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凝集试验等。

(2)病原学检测:可以通过分离和鉴定牛口蹄疫病毒,包括合成荧光抗体检测、免疫电镜等。

二、防治措施1.加强动物养殖管理为了预防牛口蹄疫的发生,需要加强动物养殖的管理,包括定期检查动物身体状况,对病死动物及时处理,避免与疫区接触、检疫和隔离发现的病畜、病死动物予以处理和消毒等。

2.加强疫苗接种在疫情发生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对易感动物实施强制性的疫苗接种,以提高动物免疫力,防止疫情扩散。

3.加强疫区隔离和封锁在发生牛口蹄疫疫情时,需要加强疫区隔离和封锁,以避免病毒的传播,同时还需要大力宣传疫情防治措施,引导养殖户积极参与预防和控制工作。

4.加强经济补偿为了有效控制牛口蹄疫疫情,还需要加强经济补偿和损失赔偿机制,对因疫情造成的牲畜死亡、销售困难等损失给予适当补偿,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总之,对牛口蹄疫的诊断和防治工作需要加强科学针对性指导,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有效遏制疫情的发生和扩散,保证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安全。

奶牛口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防治 - 奶牛养殖

奶牛口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防治 - 奶牛养殖

奶牛口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防治-奶牛养殖奶牛口炎是一类消化道初始端发生水疱性或者溃疡性病变的内科疾病,即口腔内齿龈、舌头、腭等部位黏膜发生炎症,主要特征是局部出现疼痛,口温升高,大量流涎,减少采食等。

病牛还伴有蹄叉和蹄冠溃破,跛行,走动不稳,神情淡漠,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治疗,会混合感染其他病菌、病毒而发生死亡。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奶牛口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防治。

1、病因分析非传染性因素。

奶牛通常是由于采食大量过于粗硬的饲料,食入谷类芒刺或者尖锐异物,以及自身牙齿磨合不正而引起发病。

另外,奶牛误食具有刺激性的物质,如高浓度刺激性的药物、氨水和生石灰,采食有毒植物和缺乏维生素等,也能够引起该病。

此外,奶牛采食发生霉变的饲草,会发生霉菌性口炎等。

传染性因素。

奶牛感染病原微生物,如水泡性口炎、牛黏膜病、口蹄疫、牛流行热、牛恶性卡他热以及坏死杆菌等,都会引起该病。

2、临床症状卡他性口炎。

病牛表现出小心采食,缓慢咀嚼,有时会吐出混杂泡沫的草团。

口腔黏膜潮红并发生肿胀,口腔温度较高,并散发臭味,舌苔呈灰白色,有泡沫样黏液从口角流出,但精神、体温没有发生任何明显变化。

水泡性口炎。

通常具有3~7天的潜伏期。

发病初期,病牛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0~41℃,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反刍次数减少,但饮水量增加,鼻镜及口腔黏膜干燥,耳根发热。

在唇黏膜、舌上形成米粒大小的水泡,且小水泡往往会相互融合形成大水泡,含有黄色的透明液体。

经过1~2天,水泡发生破裂,水泡皮发生脱落后就会出现边缘不齐且浅表的鲜红色烂斑。

病牛大量流涎,并导致采食困难。

部分病牛甚至在乳头和蹄部也会出现水泡。

病程通常持续1~2星期,转归后恢复良好,基本不会发生死亡。

溃疡性口炎。

病牛通常是口腔黏膜发生溃烂和坏死,并存在针尖到黄豆大小不等的腐烂坏死斑点,还有污浊的灰色黏液流出,并散发恶臭味,有时混杂少许血丝。

3、鉴别诊断奶牛由于缺乏营养,如缺乏维生素B2或者维生素C,以及摄取微量元素锌不足,都能够出现口炎症状,但通常不会出现体温升高、蹄冠溃破、脚跛等症状。

牛口炎与口蹄疫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炎与口蹄疫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炎与口蹄疫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摘要:牛口炎和口蹄疫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疾病,牛口炎属于非传染性疾病,而口蹄疫则具备极强的传染性,属于一种特殊性动物传染病。

在牛患上牛口炎和口蹄疫两种疾病之后,均有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水泡症状,牛口炎和口蹄疫在症状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进而导致许多兽医工作人员混淆了二者的细节差异,影响了兽医工作人员的正常诊断。

鉴于此,本文主要对牛口炎和口蹄疫的具体症状以及诊断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深层次研究牛口炎和口蹄疫的治疗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可以为广大兽医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工作指导与技术帮助。

关键词:牛口炎;口蹄疫;鉴别;诊断;防治引言:在养殖场日常饲养与管理环节中,由于工作人员的不正当操作,可能会导致牛群出现大规模动物疫病,或者是导致牛遭受细菌与病毒的侵袭,进而出现比较复杂的传染病。

一旦在养殖场内部出现大规模动物疫病,则有可能随时威胁牛群的生命安全,一部分特殊病毒可能会传染人体,对养殖场内部全体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因此,畜牧兽医以及养殖场内部工作人员必须要有效防范牛口炎和口蹄疫,注重日常监督与管理,有效保障养殖场日常经营秩序。

一、牛口炎和口蹄疫发病原因首先,在养殖场内部如果出现牛口炎疾病,则有可能与养殖场的日常经营模式与管理模式有关,在养殖场内部开展日常饲养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结合牛群的生长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饲养方式。

如果养殖场内部工作人员并未严格依照规章制度开展专业化养殖工作,所使用的牛群饲料品质较差,饲料较为坚硬,秸秆粉碎质量较差,在牛群进食的过程中,大量秸秆碎渣可能会对牛群的口腔黏膜造成一定损伤,牛口腔黏膜遭受损伤之后可能会轻微出血,随后遭受细菌与病毒的感染,较大面积的口腔粘膜损伤可能会引发大面积出血,牛由于过度疼痛无法正常进食,可能会导致牛身体素质逐渐变差,一旦牛口腔黏膜遭受病毒侵袭之后,导致口腔发炎,有可能会诱发牛口炎。

此外,一部分牛由于营养不良,体内缺乏抗坏血酸、核黄素等各类营养物质,也有可能会引发牛口炎。

牛口蹄疫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牛养 殖户 在养 牛过 程 中 .为减 少 牛 口蹄疫疾 病 的传播 。应 做好 牛检疫 工作 ,对 牛周 围疫情 发展 动态 进行 密
口蹄疫疾病的诊 治提供 可靠参考。 关键词 :牛 ;口蹄疫 ;诊 断 ;防治
牛一 旦 患上 牛 口蹄疫 疾病 ,其 口 腔 、乳房 及蹄部等会 出现水泡和溃烂 , 该 疾病 又称之 为 口疮或蹄 癀 ,是 一种 急热 高性传 染性 疾病 。牛 口蹄 疫 病毒
严重威 胁 l l 1 .本 文 对 牛 口蹄 疫 并 的诊
及 圈舍 等其 他 接触 物 进行 严 格 消 毒 , 控 制病 毒传 播 当牛 出现 口蹄疫并 症 状 时 ,应该 马上制 定 隔离措 方案 ,并
及 时 隔 离 .及 时 进 行 相 关 设 备 的 消 毒
断方法和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
症 药 物 治 疗 的 同 时 .根 据 病 牛 的具 体
摘 要 :牛 口蹄 疫病 是 由 口蹄 疫病 毒所
引 发 的 热 性 、 急 性 、 高 度 接 触 性 和 快 速 传 播 的 传 播 性 疾 病 . 牛 群 一 旦 患 上
可 以在病 牛恢 复期进 行血 液采 集 ,将 血 清分离 ,并 采用琼 脂扩 散实 验来 对
牛 口蹄疫 疾病 是一 种急 热高 性传 染性疾 病 ,较为严 重 的病情 会 导致 病 牛死亡 .所 以 .养 牛户 应提 高 自身对 牛 口蹄 疫并 的认知 ,掌握 防疫 知识 以 及 准确 认 识牛 1 2 1 蹄疫 并 的 临 床症 状 , 对牛 口蹄疫 并 的病情 能及 时发 现 ,便
病情采 用适 量 的樟 脑 、安纳 钾 、葡 萄 糖盐水 等来 增强病 牛身 体素 质 ,以此 来提高病 牛的抗病毒能力 。

探析牛口蹄疫、牛口炎两种疾病的诊断分辨与治疗方法

探析牛口蹄疫、牛口炎两种疾病的诊断分辨与治疗方法

口蹄 疫 指 口蹄 疫 病毒 诱 发 的传 播迅 速 的热 性 急性 接 触性 传 染 照病 理解 剖 、发病 原 因 、临 床症 状 非 常容 易对 牛 口炎 和 牛 口蹄 疫 病 ,可发 生 于偶 蹄 动物 ,幼 畜死 亡 率能 够 高达 5 0~7 0 %。 牛 口炎 作 出诊 断 ,但 为 了鉴 别其 与 其他 疾 病混 淆 ,仍 推 荐采 用 实 验室 诊 为 常见 的 可治 愈 的 营养 缺乏 症类 的疾病 ,为 了避 免 牧场 人 员将 牛 断 ,包括 补 体 结合 试 验 、免疫 荧 光 技术 、琼脂 扩 散试 验 等 ,而 且
养 殖 户们 头 疼 不 己的一 个 问题 ,遇 到此 病药 及 时 隔离 , 消毒 ,治 病 ,而 且 高热 状 态 的牛体 温 为4 0 ~4 1 ℃ ,这 种 高热 体温 能 够在 水 疗 ,如果 不 及 时 的诊 断及 治疗 ,会造 成 牛很 高 的死 亡 率 。希 望 能 疱破 溃 后 下降 ,但水 疱 需要 得 到有 效 的护 理 ,以免 其感 染 化脓 造
够 为 中国农 场 牛类疾 病 防控提 供 参考价 值 。 关 键词 :牛 口蹄 疫 ;牛 口炎 ;诊 断; 治疗
成 溃 疡 、坏 死 或 蹄 匣 脱 落 ,在 治 疗 不 当的 情 况 下 可 引 起 死 亡 , 目前 幼 畜 病死 率 为 5 0—7 0 %,成畜 病 死 率 为 1 5 %。 由于传 播 迅 速 ,患 牛 感 染 2 ~3 d 后 能 够 波及 牛 群 ,因此 容 易 造 成 大 流行 。按
泡 沫 的 流 涎 ,可 在 开 口时 听 见 吸 吮 声 。 口腔 黏 膜 存 在 发 炎 ,在 5 结语 蹄 、口腔 、舌 能 够见 到 蚕豆 至 核桃 大 小 的水疱 ,同 时 内含 透 明液

分析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及防治对策

分析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及防治对策

分析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及防治对策
牛口蹄疫是一种由牛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对牛群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了
重大危害,因此其诊断方法和防治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诊断方法
1. 临床症状观察:在疫病流行期间,有牛出现了发热、厌食、口唇和舌头出现疱疹
和溃疡,乳房、爪和尾巴等处也常常出现水疱和溃疡等症状,这些都是牛口蹄疫的典型症状,可以作为初步诊断的指标。

2. 病毒学检测:可以通过从病死的牛体内提取病毒,进行血清学及分子学检测来确
诊牛口蹄疫。

3. 疫情调查:对牛群的饲养环境、饲料、水源等进行排查,如果发现有大量牛患有
牛口蹄疫,也可以作为诊断依据。

二、防治对策
1. 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定期接种牛口蹄疫疫苗以提高牛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 及时报告和隔离治疗:一旦发现牛口蹄疫病例,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将患
病牛隔离治疗,以便控制疾病的传播。

3. 消毒防治:对牛舍、运输设备等场所和物品进行定期消毒,以降低病毒的存在和
传播。

4. 淘汰患病牛:对患病牛及时进行淘汰,以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总之,牛口蹄疫的诊断和防治对策必须全面,既要从生产管理和医学指导方面入手,
也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牧民的防范意识,才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牛口蹄疫疫情的发生。

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毒工 作 。 同时 . 日常饲 养 过程 中要重 视 营养 干 预 , 及
时 为 肉牛补 充营养 . 避 免 出现 营 养不 良状 况 , 进 而减
少 1 5 1 炎发 生率
症 状 颜 色
病 程
丘疹: 分 布位 置 : 口唇 、 牙齿 、 牙 龈、 颊 内面 、 口角 、 鼻 L 周 围 微黑色、 鲜 红 色
1 . 2 临 床 症状分 析 牛 口炎 主要 临床 症 状 :牛 口炎 临 床症 状 主要 表
分 布 位 置 瞩口 偶 见 。 乳 灞 房 鼻 茎 镜 等 部 位 靴置
水 疱 破 裂 发病 l ~ 2 d后 . 导 致表 皮 脱 落
颜 色
继 发 细 菌 感 染
7 ~ I Od
( 2 ) 治疗措施 : ① 口腔消毒 : 牛 口炎症状发生后 ,
首先 要及 时采 取 口腔 消毒 、 消炎 治疗 。 针对 疫情 严重 的病 牛 . 可采 用强 心补 液 由于病 牛食 欲未 受 到严重
轻 度 表 现 恶 化 表 现
高热、 轻 度 口涎 、 口臭 舌 黏膜 脱 落 、 食欲下降、 消瘦
牛 口炎 是 口腔 黏膜 的表 层炎 症 .偶 尔 也发 生 水 泡 性或 溃疡 性 口炎 。 口蹄疫 是 由 口蹄疫 病 毒 引起 的
的病 牛 , 在 其 口腔 中可 发 现 明显 泡沫 状 流涎 , 牛开 1 3 后 可伴 随 吸 吮声音 。 患病 后病 牛体 重 、 泌乳 量 明显 下 降, 严 重 时甚 至停 止泌 乳 , 且无 法 恢 复正 常 。 1 3蹄疫
皮 肤 浅 表 处 出现 红 色糜 烂 . 糜 烂 处 边缘 比 较 整 齐
无法进食 、 站 立 困难 , 病 程 被 延 长

牛口炎与口蹄疫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炎与口蹄疫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炎与口蹄疫诊断及防治措施作者:林丽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13期摘要:牛口炎与口蹄疫是牛养殖中常见的2种疾病,2种疾病表现出的症状类似,发病时容易误诊,因此要加强鉴别。

该文主要分析牛口炎与口蹄疫2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并且对诊断和防治措施进行探讨,有效缓减病情的发生程度,提升农村整体养殖水平。

关键词:牛口炎;口蹄疫;鉴别诊断;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13.0140引言牛口炎,主要是口腔黏膜的表层发生炎症,主要表现为水泡与溃疡;口蹄疫则属于病毒性疾病,牛患病后在其口腔黏膜、蹄部、乳头等部位的皮肤出现水泡和烂斑,以上症状与牛口炎类似。

临床上这2种疾病也很容易被混淆,必须对这2种疾病进行积极有效地鉴别,并且分析具体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措施对2种疾病进行治疗。

1病因与临床症状1.1病因牛口炎与口蹄疫虽然都属于传染性疾病,但具体的传染源却不相同。

引起牛口炎的病因有2种:传染性与非传染性。

其中传染性包括坏死杆菌、流行热病菌、水泡性口炎等病菌;非传染性通常是由饲料质量差,缺乏相关营养元素或者变质发霉引起。

该病发病时间不固定,四季均可出现,尤其在秋冬交替时节发病频率较高。

口蹄疫病是偶蹄兽的常见疾病,传染性极高,其主要的病因是口蹄疫病毒,属于热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该病发病速度很快,且死亡率高,是养殖业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冬春季节容易患病,因此要加强预防[1]。

1.2临床症状牛口炎和口蹄疫这2种疾病间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在临床上很容易混淆。

牛口炎主要病症为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胡椒粒大小,严重的呈扁豆大小。

随着病情的发展,口腔部位的丘疹逐渐脱落,形成烂斑、溃疡。

口炎病对病牛的危害较轻,不会导致病牛全身出现病症,也不会引起高热,不会对牛的食欲造成太大影响,属于一种普通的常见疾病。

部分比较严重的患有口炎的病例会引起舌头上的粘膜多数或全部脱落,对病牛的食欲产生影响,影响牛反刍运动,进而影响牛的正常消化,最终导致病牛身体消瘦,降低农民收益。

牛口炎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牛口炎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牛口炎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牛口炎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一般根据所受刺激的不同,将牛口炎分为以下2种类型,一种是原发性口炎,另一种是继发性口炎。

病牛多是受到某些化学物质或机械刺激出现相关病理现象。

由于目前部分散养户或小规模养殖户仍采用传统养殖方法,对饲料的科学搭配毫不重视,往往导致牛只服用掺杂坚硬异物的饲草,而坚硬物质难以更好地分解并消化,并在与口腔摩擦过程中破坏牛的浅表皮肤,致使牛口腔黏膜受到损害,最终引发口腔炎。

此外,牛的饮水或食物不洁也可能影响口腔黏膜,例如含有强酸强碱或有毒物质的食物和水、发霉饲料等,如果被牛服用,可能引发口腔黏膜病变,口腔黏膜失去原有的抵御病菌的能力,因保护功能降低而继发感染,使养牛业的发展受到重重阻碍[1]。

牛口炎对牛体的影响较为严重,养牛生产中不仅需要养殖人员掌握良好的养殖管理办法,而且要具备一定的诊治技术,同时,强化牛口炎的预防力度,尽可能降低牛口炎对牛体的影响程度。

1 牛口炎疾病治疗难点分析1.1 诊断难度较高牛口炎虽会表现出一定的疾病症状,但却不能及时有效地鉴别,这是因为,牛口炎与口蹄疫等诸多疾病症状有类似之处,倘若未能在前期诊断,就会错失最佳治疗期,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根据目前牛口炎的发生情况来看,发病原因趋向多样化,这也意味着要有较为全面的预防措施,更好地控制牛口炎的产生与发展。

1.2 药物选择不合理养殖户在选择牛口炎治疗药物的过程中,用药不够科学,药物用量缺乏合理性,为了节约养殖成本,盲目选择廉价药物,影响药物治疗效果,致使牛口炎疾病发生率居高不下。

此外,部分养殖户由于缺乏专业指导不能准确判断牛的疾病类型,药物的选择往往缺乏针对性,致使牛口炎治疗效果不佳。

1.3 养殖人员预防意识差部分养殖户养殖技术匮乏,对牛口炎疾病了解少,口炎疾病预防理念不足,多在发生疾病后采取治疗措施,而忽视了日常养殖与饲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牛发生疾病后治疗难度增大,养殖成本增加。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摘要】牛口蹄疫是一种严重威胁牲畜健康的传染病,对畜牧业和农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病因主要是由牛口蹄疫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

临床症状表现为牛只口蹄处溃疡、疼痛、跛行等症状,诊断方法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

为了预防和控制牛口蹄疫,需要加强疫苗接种,定期消毒牲畜场所和设施,同时加强对牲畜的监测和隔离。

加强预防意识,及时采取措施,科学防治牛口蹄疫是保障牲畜健康和生产的关键。

只有通过全面的防控措施和合理的管理,才能有效地遏制牛口蹄疫的传播,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牛口蹄疫、诊断、防治、病因、临床症状、疫苗接种、消毒、预防意识、措施、科学防治。

1. 引言1.1 牛口蹄疫的重要性牛口蹄疫是一种严重病毒性疾病,可以感染牛、羊、猪等偶蹄动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畜牧业生产问题。

牛口蹄疫的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一旦爆发往往会导致牲畜数量骤减,农户利益受损。

牛口蹄疫不仅会对畜牧业造成直接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相关行业和市场秩序,给整个农业产业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加强对牛口蹄疫的认识和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做好牛口蹄疫的预防、监测和防治工作,才能有效避免疫情的爆发,保障畜牧业的稳定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和农牧民的利益。

在当前全球疫情频发的背景下,牛口蹄疫更是需要高度重视,加强合作、加强科学防控,共同应对这一严峻挑战。

2. 正文2.1 牛口蹄疫的病因牛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主要侵害牛群、羊群、猪群等偶蹄类动物。

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毒感染: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感染病毒后动物会出现口腔溃疡、蹄部损伤等症状。

病毒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污染物传播等途径传播,易在动物之间迅速传播。

2. 生态环境因素:牛口蹄疫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比如气温、湿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口蹄疫病毒的传播与扩散。

特别是在密集畜牧条件下,病毒更容易传播。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研究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研究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研究牛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为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

该病发病率高,治愈率低,严重时可造成牛的死亡。

因此,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措施十分重要。

1.临床表现牛口蹄疫的临床表现比较明显,包括高烧、体温升高、口唇、舌头、蹄子出现水疱、溃烂、脱落等症状。

同时,牛会出现厌食、乏力、嗜睡、甚至是倒地无法站立等症状。

2.实验室检测除了通过临床表现诊断牛口蹄疫外,还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认病情。

主要方法包括血清学和病毒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主要是检测血清中病毒抗体水平,而病毒学检测主要是通过分离、培养和鉴定病毒来进行诊断。

1.应急措施一旦发现牛口蹄疫疫情,就要采取严格的应急措施。

对疑似患病牛隔离治疗,对病死或者宰杀的牛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加强消毒工作等。

2.疫苗接种牛口蹄疫疫情的防治可以通过疫苗接种进行。

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应该定期给牛接种口蹄疫疫苗,提高牛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另外,在疫情严重地区可以采取应急疫苗接种措施,提高牛的免疫力,减少牛的感染率。

3.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通过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来防止牛口蹄疫的发生,比如定期清理牛舍、杀菌消毒等工作。

另外,对于疑似患病的牛要及时隔离,减少病毒的传播。

4.完善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牛口蹄疫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牛口蹄疫疫情,以及掌握牛的免疫情况。

同时,应该定期进行牛口蹄疫病毒的检测,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总之,对于牛口蹄疫这种疾病,只有充分认识其严重性,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保障牛的生产和人类的健康。

分析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及防治对策

分析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及防治对策

分析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及防治对策牛口蹄疫是一种由牛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牛、猪、羊等偶蹄类动物。

牛口蹄疫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强病原性,能够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空气、地面污染等途径进行传播。

在疫情爆发的地区,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动物福利问题。

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临床症状诊断:牛口蹄疫在感染初期会出现发热、食欲不振、呼吸急促、乳汁减少、步态不稳等临床症状。

兽医通过观察动物的症状表现和发病情况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牛口蹄疫。

2. 实验室检测:在临床症状诊断的基础上,对疑似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是确诊牛口蹄疫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PCR检测、病毒分离和鉴定、抗体检测等。

PCR检测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检测病毒RNA或DNA来诊断感染。

病毒分离和鉴定则是将疑似病例的组织样本接种到细胞培养物中,观察是否出现病变并确定病毒株系。

抗体检测则通过检测血清中对病毒的抗体水平来诊断感染。

3. 病理诊断: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牛口蹄疫另一个重要的方法。

兽医通过解剖和病理学检查牲畜的尸体,观察并收集病原体在体内所造成的病变情况,从而诊断牛口蹄疫。

1. 预防措施:加强畜牧业的管理和卫生措施,定期对牛群进行疫苗接种,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及时清除牲畜粪便和牧场脏物,控制蚊蝇等传播牛口蹄疫的媒介。

2. 隔离治疗:对于疑似感染的动物,应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隔离期间,给予足够营养和抗生素等支持治疗,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3. 灭杀措施:当发现牛口蹄疫疫情时,要及时进行灭杀,将病死动物和临床疑似病例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病毒的扩散和暴发。

4. 加强监测和报告:定期对养殖场进行疫病监测和政府的动物疫病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报告上级进行处理,以便于及时控制和防治疫情。

对于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应包括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检测,在防治方面应加强预防措施、隔离治疗、灭杀措施和加强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损失。

养殖技术-牛口炎和口蹄疫的症状区别及预防措施

养殖技术-牛口炎和口蹄疫的症状区别及预防措施

养殖技术-牛口炎和口蹄疫的症状区别及预防措施一、牛口炎和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和发病原因分析 1.病因分析牛口炎与口蹄疫均属于传染性疾病,其中牛口炎的病因分为传染性病因和非传染性病因,传染性病因主要由坏死杆菌、流行热病菌、水泡性口炎等病菌引起。

非传染性病因主要包括误食饲料、缺乏营养等。

而口蹄疫病牛均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属于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发病快、病死率高等特点。

2.临床症状分析牛口炎主要临床症状:牛口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丘疹。

经过多年观察发现,丘疹类似胡椒粒大小,部分病牛丘疹发展成扁豆大小,并出现上皮缺损。

多数病牛上皮缺损脱落后形成凹陷、烂斑及月牙形状的丘疹。

同时,口炎不会导致全身性症状,且很少会引起高热症状,也不会对牛的食欲造成太大影响。

口蹄疫主要临床症状:经证实,患有口蹄疫疾病的病牛,在其口腔中可发现明显泡沫状流涎,牛开口后可伴随吸吮声音。

患病后病牛体重、泌乳量明显下降,严重时甚至停止泌乳,且无法恢复正常。

二、牛口炎和口蹄疫的预防措施牛口炎和口蹄疫虽然是肉牛养殖中的非常常见的疾病,通过药物治疗也能够让病牛痊愈,但是对牛群会造成一定的身体伤害,影响牛群质量和人们的经济效益。

因此我们在肉牛牛口炎和口蹄疫疾病上要保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措施,进一步加强牛群的饲养和管理,从根本上减少牛群的发病率,保证牛群健康的生长。

1.加强管理,保持环境卫生据调查,青海地区传统的肉牛饲养中,通常是以农民自家养殖为主,有的甚至是人畜不分家,以至于在肉牛养殖中造成人畜病菌的交叉感染,从而增大牛群的患病几率。

因此,在肉牛的养殖管理中,养殖人员要将牛舍建立在远离人居环境的地方,其次肉牛养殖和屠宰要分开,避免涂在造成的血液、残渣腐烂而吸引大量的病原体;除此之外,还要保持牛舍的卫生,及时清理牛的粪便和事物残渣,每隔一段时间对牛舍进行全面消毒,保持牛舍的干净、整洁,从一定程度上杜绝病菌的侵入。

2.科学喂养,保证草料安全饲料是保证牛群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牛群疾病防治的重要条件之一。

牛口蹄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动物i i 所/ 程宁宁邮箱:37656027@q q.c o m―、临床诊断方法1. 病原学诊断采集病牛患病部位黏膜细胞的水 疱液,加入0.01摩尔/升的磷酸盐缓冲 溶液,将其制成混悬液,用微孔滤膜过 滤,清除混悬液中的细菌和杂质。

用超 离心技术取得病毒样本,在电子显微镜 下对病毒颗粒进行鉴别诊断,最终确定 牛口蹄疫病毒。

2. 血清学诊断通过血清学诊断方法,用已识别的 口蹄疫病毒抗原来检测体液中相关抗体 及抗体效价,一般用带有感染性的牛作 辅助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首先备好充 足的病料,将疑似患有牛口蹄疫的病料 进行分离,检测样本内是否含有对应的 抗体效价,以此来判断样本是否含有牛 口蹄疫病毒。

3. 自然感染和被动免疫自然感染的牛经过治疗康复后,可 以获得免疫力,其血清可以作为高免血 清用于患病牛的治疗。

牛获得被动免疫 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接种口蹄疫疫苗,市 场上常用的口蹄疫疫苗有口蹄疫弱毒疫 苗、口蹄疫亚单位苗和基因工程苗,牛 在注射疫苗后14天可产生免疫力,免疫 力可维持4 ~ 6个月。

二、防治方法1.保持环境卫生牛舍要及时清扫,清除牛圈里的垃 圾,处理好排泄物等。

饮水槽也应定期 清理和消毒,保证牛饮用水的安全。

相 对于日常清理工作,牛舍消毒工作更为 重要,必须定期对牛舍进行全面消毒,以保障养殖环境的安全。

2. 处理患病牛由于牛口蹄疫病毒具有强传染性的 特点,一头患病的牛会传染整个牛舍的 牛,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当养殖人员发 现疑似患病牛时,必须立即将其隔离诊 断,如确诊为口蹄疫病,应立即上报, 划定疫区,就地扑杀,严防疫病蔓延。

3. 接种免疫疫苗养殖场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到常 年防疫,重点做好春、秋两季口蹄疫疫 苗的注射工作,确保养殖场的牛100%注 射疫苗,从源头上杜绝牛口蹄疫病的发 生。

4. 完善基础设施牛口蹄疫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能否 做好,关键取决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腔会 出现 明 的泡 沫 当牛开 口时还 会有 吮吸 声 。 患 牛 口腔黏 膜发 炎 . 舌 头 中的水疱 如蚕 豆瓣 大小 . 口腔
内含有透 明的液体。 口 蹄疫主要发生在舌面 、 颊部黏
酸以及烟酸或者缺乏营养都会引发牛 口炎疾病 而 膜 、 蹄冠 、 齿龈 、 E l 唇和蹄踵和趾问的皮肤 , 有时还会 传 染性病 凶则 主要 包 含 口蹄疫 、坏 死杆 菌病 以及 牛 出现在 阴唇 、 鼻镜 和乳房 等部位 。
准确 、 安全 、 高效等优 势, 能够更好地促进动物疫病 防控工作的开展 , 具有一定的临床诊 断价值。
关键词 : 牛口炎; 口蹄疫 ; 鉴别诊 断; 防治措施
中图 分 类 号 : ¥ 8 5 8 . 2 3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7 — 2 7 3 X( 2 0 1 4 ) 0 6 — 0 0 3 0 - 0 1
牛 口炎 与 口蹄疫 主要是 由 口蹄 疫病 毒 引发 的偶
蹄类动物共患的接触性 、 热性 、 急性传染病I 1 1 。 该病具
下面 、 颊 内面 、 鼻 孔周 围 、 口角 以 及硬 颚周 围就 会 出 现胡 椒粒 至扁 豆大 的扁平 丘疹 产生 的上皮缺 损【 2 I 病
有传播广 、 流行快 、 危害大等特点 , 病畜和潜伏期 的 动 物是 最危 险 的传 染源 , 病畜 的乳 汁 、 尿液 、 唾液 、 泪
2 牛 口炎与 口蹄疫的临床症状
2 . 1 牛 口炎 的临床 症状
牛 群一旦 患有 牛 口炎 口腔 内唇 内侧 、 牙龈 、 舌 上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5 — 1 3
作者简介 : 万稳李( 1 9 7 l 一) , 男, 贵州盘县 人, 兽 医师, 主要从事动物疫病 防控 I 一 作。

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关 键 调 :牛 口 炎 ;口蹄 疫 ;鉴 别 诊 断 :防 治 措 施
引 言 牛 口 炎 主 要 是 指 牛 的 口腔 黏 膜 的 表 层 出 现 炎 症 .并 且 还 会 逐 渐 的演 变 成 为 水 泡 性 或 者 是 溃 疡 性 口炎 。而 口 蹄 疫 则 是 则 有 口蹄 疫病 毒 所 引 起 的 急 性 的 且 具 有 高 接 触 性 传 染 的 疾 病 ,患 病 的 牛 的 口腔 黏 膜 以 及 蹄 部 和 乳 头 皮 肤 会 出 现 水 泡 或 者 是 烂 斑 。本 文 主 要 对 这 两 种 牛 群 中 常 出 现 的 疾 病 的病 因 以及 临 床 症 状 进 行 了 分 析 ,然 后 结 合 临 床 实 践 提 出 了相 应 的 防 治 措 施 ,进 而 有 效 的 降 低 牛 口炎 以 及 口蹄 疫 的 发 病 率 ,提 高 养 殖 户 的 经 济 效 率 。 1牛 口炎 和 口蹄 疫 的病 因 牛 口炎 病 因主 要 可 以 分 为 非 传 染 性 以及 传 染 性 这 两 种 。在 这 之 中 ,非 传 染 性 的病 因 主 要 就 是 由 外 界 因 素 所 引 起 ,例 如 牛 在 进 食 的 过 程 中 ,误 食 了一 些 比 较 尖 锐 的 饲 料 以 及 粗 糙 的 饲 料 , 又 或 者饲 料 中混 入 了 一 些 石 子 以及 木 屑 等 物 质 。除 此 之 外 ,牛 缺 乏 抗 坏 血 酸 、核 黄 素 等 营 养 元 素 都 是 引 起 牛 口 炎 病 的 重 要 原 因 。 而传 染 性 病 因 主 要 就 是 由 牛 黏 膜 以 及 口蹄 疫 等 引 起 的 , 此 外 .还 有 可 能 是 因 为 水 泡 性 口炎 以 及 流 行 热 所 引 起 。 口蹄 疫 是 一 种 传 染 性 极 高 的 接 触 性 疾 病 ,并 且 其 还 具 备 这 热 性 以 及 急 性 这 两 种 特 征 ,该 疾 病 主要 是 由 口蹄 疫 病 毒 所 引 起 的 。 2牛 口炎 和 口蹄 疫 的 临床 症 状 2.1牛 口炎 的 主要 症 状 。牛 一 旦 患 上 牛 口炎 疾病 ,在 病 牛 的 口腔 内唇 、牙 龈 和 舌 头 以及 鼻 孔 的 四 周 等 部 位 都 会 出现 像 胡 椒 粒 以及 扁 豆 大 小 的 丘 疹 l1l。 在 病 灶 表 面 的丘 疹 的 颜 色 则 是 黑 色 或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Y a n g z h i j i s h u在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都非常重视对牛的养殖。

并且随着我国养殖行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牛养殖的质量。

尤其在我国北方地区,对牛的养殖对于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牛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牛口蹄疫作为影响牛生长的重要疫病,是人们在牛养殖过程中,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发生的牛口蹄疫症状也越来越多,对我国养殖行业以及畜牧业整体的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当前牛养殖过程中,口蹄疫发生的症状进行诊断,提出具体的牛口蹄疫病的防范措施,希望能够提高我国养牛行业的发展。

一、牛口蹄疫疾病的病理变化对牛口蹄疫的病理变化进行研究,能够了解牛口蹄疫的发生。

牛口蹄疫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在发病牛的某些部位,会出现水疱和腐烂斑。

水疱有大有小,主要分布在牛的蹄部、复方部位以及外阴部。

如果水疱发生破裂,将会形成烂斑,呈现出四周凸起、中间凹陷的形状,颜色上主要为淡红色或者暗红色。

而在发病牛的口腔、气管以及胃粘膜中,都能够看出水疱、烂斑以及溃疡等病理变化。

如果牛感染上了口蹄疫疾病,其精神状态将会出现萎靡不振的现象,食欲大大降低,对其生长发育等,都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牛口蹄疫疾病的流行病学首先从牛口蹄疫疾病的流行病学来分析,牛口蹄疫是发生在牛身上的一种常见传染病,通常来说在春季和冬季发病率较高,而其他季节相对较轻,但是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口蹄疫的可能。

从我国当前牛口蹄疫发生的情况来看,牛口蹄疫在幼牛身上发生的几率,要大于成年牛。

并且在传播方式上,口蹄疫能够通过发病牛进行传播,同时也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或者空气以及被污染的食物等进行传播。

口蹄疫疾病的传播速度较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得整个羊群受到感染。

在天气寒冷时,口蹄疫的发病率明显提高。

在我国北方牛是养殖行业中的主要动物之一,同时在冬季和春季时,北方地区的温度较低,给牛口蹄疫的发生以及传播,都营造了一定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摘要] 文章从牛的口炎与口蹄疫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进行阐述,从而提出鉴别诊断的方法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 口炎与口蹄疫病因及临床症状鉴别诊断治疗机理
新疆福海县与哈巴河县同属阿勒泰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腹地,属大陆性北温带寒冷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秋季界限不明显,为口蹄疫非疫区。

2011年4月底,一八五团五连一养殖户从内地引进育肥牛91头,于5月初个别牛只出现流涎、口黏膜水疱、溃疡,体温略有升高,10天后,约有50%的牛出现症状,我们及时采取隔离、清洗口腔、消毒、强心补液、抗菌治疗,改善饲喂饲草后,取得较好的效果,全连牛只587头,仅此一户发病;初步确诊为因饲养条件特别是饲草质量的突然改变是造成此次口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但在当地职工中却盲目认为是口蹄疫,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为此,本文试从这两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进行阐述,找到鉴别诊断的方法和防治措施。

一、病因
1.口炎
非传染性病因,有机械性(吃了粗糙或尖锐的饲料,饲料中混有木片、玻璃或麦芒等杂物所造成;牙齿磨灭不正或各种坚硬机械刺激);温热性和化学性损伤;以及核黄素、抗坏血酸、烟酸、锌等营养缺乏症。

传染性病因:见于微生物感染,另口蹄疫、坏死杆菌病、牛黏膜病、牛恶性卡他热、流行热、水疱性口炎等特异病原性疾病。

2.口蹄疫
是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由口蹄疫病毒引起。

二、临床症状
1.口炎
口腔,唇内面、齿龈舌上下面、口角、颊内面、硬颚甚至鼻孔周围有胡椒粒至扁豆大的扁平丘疹产生的上皮缺损,病灶呈鲜红色或者微黑色,上皮脱落后形成一个圆形凹陷常如被虫蛀蚀,常常可以见到帽徽状或月牙状的丘疹和烂斑。

病程一般7~10d。

通常没有全身症状,很少发热也不影响饮食欲,大都取良性经过。

只有严重病例可能引起舌粘膜大部或全部脱落,食欲和反刍扰乱,身体消瘦。

一般都有轻度的泡沫样口涎,口臭和少量的脓性眼垢。

2.口蹄疫
牛体温40~41℃,口腔有明显牵缕状流涎并带有泡沫,开口时有吸吮声。

口腔黏膜发炎,口腔、舌及蹄部出现水疱呈蚕豆到核桃大小,内含透明的液体,主要发生于口唇、舌面、齿龈、软腭、颊部黏膜及蹄冠、蹄踵和趾间的皮肤,偶尔见于鼻镜、乳房、阴唇等部位。

经过1~2天后水疱破裂,表皮剥脱,形成浅表的边缘整齐的红色糜烂。

若继发细菌感染则可导致病牛不能采食、站立困难,甚至蹄匣脱落,病程延长。

病牛体重减轻和泌乳量显著减少。

特别是
引发乳腺炎时,产乳量损失可高达75%,甚至泌乳停止乃至不能恢复,本病多取良性经过,一周即可痊愈,但有蹄部病变时病程可延长至2~3周以上,病死率在1~3%以下,但也有些患牛可能在恢复过程中突然出现恶化,表现全身虚弱,肌肉震颤,心脏麻痹而突然死亡。

三、鉴别诊断
1.口蹄疫属高热型,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高热可达40~41℃以上,水泡破溃后体温下降。

口腔、趾间、乳房都有大的水泡,破溃后形成大的烂斑,如护理不当,感染化脓,形成溃疡、坏死,甚至引起蹄匣脱落,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造成死亡,死亡率幼畜可达70%,成畜1%~5%。

而且流行最猛烈,传播最迅速,一旦发生经2~3d即可波及全群,如紧急防治不严,可造成大流行。

2.根据两病的发病原因、临诊症状和病理剖检特点,一般不难做出初步诊断,但为了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有时有必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主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补体结合实验、琼脂扩散试验、免疫营光技术等,以及被检动物血凝试验来鉴定病毒的血清型。

四、防治措施
1.口炎的治疗措施根据一八五团发病牛,兽医采取措施主要是口腔消毒,消炎,个别严重的强心补液。

一般的牛都有食欲,可在饮食后用0.1%的高锰酸钾液冲洗口腔,创面涂碘甘油之后洒布牛羊口蹄疮速愈散,个别严重的体质瘦弱的牛,静脉注射5%的糖500~1000ml,维生素c20ml,cnb10ml,所有的病牛均需隔离治疗。

一般
经5~7d治疗即可治愈。

在一个月的治疗过程中,无一死亡,治愈率100%。

2.发生传染性口炎时,要求在治疗的同时还应对畜舍和饲养场消毒。

禁止外人进入牛场,可在养殖场进门处铺2.5m×4m的草帘喷洒2%的火碱液,对进出人员及车辆进行消毒,每天两次,控制疫情的蔓延。

3.口蹄疫防控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口蹄疫属本法规定管理的一类动物疫病,按本法第三十一条及《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相关规定,当发生口蹄疫时,必须立即上报疫情,确切诊断,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并分别进行封锁和监督,禁止人、动物和物品的流动。

在严格封锁的基础上,扑杀患病动物及其同群动物,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剩余的饲料、饮水、场地、患病动物污染的道路、圈舍、动物产品及其他物品进行全面严格消毒。

当疫点内最后一头患病动物被扑杀后,3个月内不出现新的病例时,报上级机关批准,经终末彻底大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

五、讨论与体会
1.对于牛的口炎,要及时发现病牛,并给予合理的治疗与护理,补糖补钙,改善饲养条件,注意消毒与杀菌,均可治愈。

2.发病养殖场的兽医及饲养人员进出饲养场要更换衣服和鞋,做好个人防护,并禁止不同养殖场之间互相走动,防止人为感染和疫情扩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