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行为习惯课题研究(开题报告_)
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开题报告
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开题报告《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备受关注。
为了解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中学生拥有手机,其中超过80%的中学生每天使用手
机的时间超过3小时。
他们主要使用手机进行社交媒体、游戏和学习。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超过一半的中学生在晚上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10点,严重影响了他们
的睡眠质量。
此外,调查还发现,中学生在使用手机时存在一些不良习惯,比如长时间盯着
屏幕、沉迷于游戏和社交媒体、忽视现实生活等。
这些不良习惯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沉迷于网络,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家长和学校应该加强对中学生手机使用的管理和引导,教育他们正确使用手机,合理安排使用时间,避免沉迷于网络。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总之,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需要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让中学生健康、合理地使用手机,更好地成长和学习。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篇一:中学生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模板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中学生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届别:班级:学号:姓名:高一(8)20XX指导教师:篇二: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我校《农村中学生成功教育的实践和研究》课题,是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XX年度c类(自筹经费一般)课题(课题编号:20XXc0322)。
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成功教育理论是近些年在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出的。
这种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作出成功的努力,内化为成功的体验,从而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实现的心理机制。
它既属于教育科学范畴,也属于心理科学范畴。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校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但是研究主要侧重在经济、教育等比较发达城市学校,成功教育作为青少年教育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在农村中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好开展。
借鉴上海等地的部分经验成果,我们认为在农村中学中开展成功教育实践与研究很有必要,尤其是目前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严重、社会就业形势严俊的大环境下就尤显重要。
实施成功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
科学研究证明,人身上有巨大潜能。
美国科学家米德早在60年代就指出,现代人的潜能只用去6%,还有94%未被利用。
有的科学家甚至认为,在部分人身上的潜能连1%还没有被利用。
作为思想活跃而解放、大脑十分发达的青少年学生来说,需要开发的潜能更是巨大的。
我们常说青少年可塑性很大,就是由这个原理而来的。
我国素质教育理论家、上海师大教育管理系教授燕国材指出,成功教育思想由两条规律构成:其一,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避免失败的天性;其二,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
中学生学习方法研究开题报告和动态报告五篇范文
中学生学习方法研究开题报告和动态报告五篇范文第一篇:中学生学习方法研究开题报告和动态报告中学生学习方法研究开题报告和动态报告一、课题的选题意义: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
学习方法,就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
现实中很多中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会预习,不会听课,不会复习,学习效率较低。
绝大部分学生迫切希望了解并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所以我们选定了《中学生学习方法研究》这一课题,试图从中学生学习现状入手,对目前不当学习方法的原因进行剖析,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向学生提供一些高效学习方法。
2.理论学习;3.优秀学习经验推广学习; 4.当今先进学习方法介绍;5.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整理,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撰写论文。
五、研究计划:1.2005年5月-9月,理论学习资料搜集2.2006年10月-12,资料汇编和学习经验推广;3.2006年元月-3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撰写论文。
二、基本研究内容:1.当前学校学生学习现状及其形成原因:对中学生不当学习方法现状进行座谈、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主要包括:(1)听课方法调查。
对所学知识的复习情况、课前预习情况、听课情况等进行调查。
(2)复习方法调查。
(3)习题方面。
(4)学习方法不当的日常行为习惯表现。
2.设计问卷,对学生进行学习问题自我评价。
为了更好认识自己,我们收集了以下资料,对学习问题从四方面的自我评价,自测一下自己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1)时间安排问题。
①是否很少在学习前确定明确的目标,比如要在多少时间里完成多少内容。
②学习是否常常没有固定的时间安排。
③是否常拖延时间以至于作业都无法按时完成。
④学习计划是否是从来都只能在开头的几天有效。
⑤一周学习时间是否不满10小时。
⑥是否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了。
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5-3-16到2015-3-21调查地点:农大附中调查对象:学生、老师、家长调查方法:调查问卷调查人:梁瑞清调查目的: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但许多中学生不知道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如何运用学习习惯,行成了不少误区。
我为了解答中学生的迷惑,进行了这次调查,了解到了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明确好习惯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解决了问题。
并希望引起更多同学对学习习惯的重视。
调查过程:我采用了问卷调查,分别调查了学生,老师,家长三个群体,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问卷。
调查学生20人,老师5人,家长5人。
调查学生人数表调查结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初中生学习成绩不佳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
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障碍。
在结果对比时,成绩好的学生几乎没有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成绩中等的学生百分之六十五有这些不良习惯中的三种以上,成绩差的百分之八十五这些不良习惯中的有三种以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由此可得克服不良学习习惯是学生完成学业的前提条件。
表现有:1、心不在焉注意力很难集中,几乎每节课思想都会“开小差”。
听语文课时想起天外来客,听历史课想到了少林和尚,于是一节课老师讲的内容听不到三分之一。
听课效率低,又直接影响了作业和学习;日积月累,逐渐和专心学习的同学在学习成绩上拉开了距离2抄袭作业2抄袭作业学习不实事求是,这道题不会做,抄同学的;这篇作文题目与上学期的一篇相似,把旧作文抄一遍;今天的政治问答题,用小纸条抄好,以备考试之需……久而久之,抄袭成了习惯,形成“不看别人的,心里难受”的心理。
没有一次作业不和别人对答案,没有一次练习不看别人的……逐渐对自己失掉了信心,学习变成了一种取悦别人的行为,虚假的成绩成了自我安慰的精神鸦片。
3、知难而退学习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精心准备了讲演稿,因为紧张、害羞而放弃了上场的机会;因为有点儿疲劳,该复习的一章就放在一边不看了;体育课测试1000米跑,跑到后来上气不接下气,马上停下来休息,……于是,稍一纵身可以摘到的果子没有得到,再坚持一下,就能成功的追求半路放弃了。
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开题报告
中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开题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包括使用频率、使用目的、使用时间、对手机的依赖程度等,为进一步研究中学生手机使用行为提供数据支持。
调查对象,本校中学生。
调查时间,2021年10月1日至10月7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
1. 使用频率:
每天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占比,80%。
每周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占比,15%。
偶尔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占比,5%。
2. 使用目的:
上网浏览信息,60%。
玩游戏娱乐,30%。
社交聊天,10%。
3. 使用时间:
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3-4小时。
最长连续使用手机的时间,6小时。
4. 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感觉离开手机会不安,50%。
可以不使用手机一整天,30%。
不依赖手机,20%。
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学生每天都会使用手机,使用时间较长,主要用于上网浏览信息和玩游戏娱乐。
同时,一半以上的中学生表示离开手机会感到不安,表现出对手机的较强依赖程度。
这些结果表明中学生手机使用行为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需要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保护视力和身心健康。
学校课题开题报告(6篇)
学校课题开题报告(6篇)学校课题开题报告(通用6篇)学校课题开题报告篇1一、课题的提出(一)几个契机1、适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颁布__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2、赶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德育工作带来的深刻嬗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了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评价等方面新的内涵。
在这一背景下重新思考学校的德育,积极探索新的德育工作方式,应该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项迫切工作。
3、基于我校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给德育工作奠定的良好基础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进步与发展,确定了今后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效性的发展方向,同时获得了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初步经验。
(二)面临的问题1、应式教育的烙痕仍在对德育实践活动的认识深度不够,应式教育仍在学生身上打下了很深的烙痕,他们的时间、精力都用于学习,而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2、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过分溺爱;疏于管理;重知识轻德育。
3、德育教育实践性的不足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道德教育习惯于采取灌输、说教和强迫方式,达不到学生的自主参与,没有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
4、我校面临的实际问题我校的前身是一所厂矿子弟学校,因工厂破产,教师人心涣散,队伍极不稳定。
面临着全国性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明显滞后。
为了使我校尽快适应新形势、快速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李学军校长提出以德育工作为龙头,振兴我校教育教学的学校战略发展思想。
鉴于如上情况,我们提出德育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活动是德育的生命。
教育部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学生日常生活礼仪训练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学生日常生活礼仪训练创新研究》开题报告我们申报的《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学生日常生活礼仪训练创新研究》,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FFB090503)。
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科规办函[2009]15号文件)的要求,今天召开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正式开展研究工作。
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各位领导、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审议、指正。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学校德育的相关研究较多,其中2001年江苏句容市后白中心小学开展了《整合教育资源,努力实现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研究,现已结题,较系统地研究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和基本策略等。
(2)2001年湖北武昌中华路小学开展了《小学生礼仪规范目标体系》的研究,2005年山西晋城市城区红星小学开展了《小学生行为指导和礼仪教育》的研究,安庆市四中最近也开展了中学生礼仪教育相关研究,这些研究较好地探索了中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方式和礼仪规范评价标准等。
(3)国外的礼仪教育较为普遍,其中日本、英国、美国等中小学一般都开设了专门的文明礼仪课程;国外的学校德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
(4)面向农村中小学生,将德育工作与日常生活礼仪结合起来,作为独立的课题研究,目前国内外尚不多见。
特别是对日常生活礼仪训练的创新来提高德育水平,提高少先队与共青团的整体素质,尚属首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1、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
”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把礼仪教育作为德育的切入点和载体,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少先队和共青团的建设,在现阶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开题报告
《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开题报告抚宁二中王翠玲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和依据经过调查发现:现在因为诸多因素,许多学生学习存在如下问题: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②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③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④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做笔记的习惯;⑤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⑥上课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⑦学习懒散,依赖性强,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⑧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⑨考试审题不严,缺乏认真仔细检查的习惯;⑩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制约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之后,不能很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学习心理疲惫不堪。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的车轮转不起来,教学效果也不佳。
所以,调查与研究学生的不良习惯,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对学生﹑对教师﹑对农村家庭﹑对我校的发展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并进行改正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更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学生获取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我校是一所县直学校,“十二五”期间将工作重点移至教育科研,向教科研要成绩,逐步形成我校鲜明的特色,创出我们的优良品牌。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就在于该课题的研究不是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而是有效针对新时期的高中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用行动来践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鉴于以上,我们研究小组决定展开课题为“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学校学生习惯养成调研报告
学校学生习惯养成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学生的学习习惯对其学业发展和未来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学校对学生的习惯养成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有助于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的改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本文旨在进行学校学生习惯养成调研,从而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1.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
2.探讨学校在学生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
3.提出针对学生习惯养成的改进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学校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率为80%。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日常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四、研究结果1. 学生学习习惯现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 大部分学生有规律的学习时间安排,但存在部分学生经常熬夜学习的情况。
- 学生在学习中更偏好使用电子设备,而非传统的纸质书籍。
- 许多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影响学习效果。
2. 学校存在的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在学生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 学校缺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和培养。
- 学校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有待改进,缺乏足够的学习资源和氛围。
- 学校在教育家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方面存在不足。
五、改进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和培养,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校需要改善学习环境,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沟通,共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六、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学生习惯养成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希望学校能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推动学生习惯养成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以上是关于学校学生习惯养成调研报告的内容,希望能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德育课题开题报告(一)一、论文题目: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教育专心于未来。
教育是若干年后什么都去掉,留下的积淀--真善美。
因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
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养成,以后只需继续地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
”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其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在为未来奠基。
时代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学生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问题。
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抓好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是重中之重。
三、课题的界定1、“习惯”,是指人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久而久之形成的类似于条件反射的某种规律性活动。
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
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都是习惯性的。
因而习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绝对的影响。
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2、养成教育,一课题的界定般物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
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
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而且特别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淮北市人民路小学是淮北市首家寄宿制、小班化学校。
学校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德育、少先队工作方面积极探索。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中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中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范⽂ 范⽂⼀ 课题名称:从穿着打扮看我们⽣活的变化——中国古今服饰⽂化⼩探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俗话说得好:“⼈靠⾐装,佛靠⾦装”,⽽⼀句“⾐⾷住⾏”更是将“⾐”摆在⾸位。
可见,“⾐着”在⼈们的⽇常⽣活、社会交际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
绚丽多彩的服饰不仅体现了⼈类对美的追求,更作为社会⽂化的⼀种载体,不同的服饰打扮还可以从侧⾯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化。
从远古时代的⼈类⽤树叶兽⽪遮羞保暖,到当今社会讲究时尚、潮流、个性的流⾏服饰,⼈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是怎样影响、改变⼈们⽣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是什么?我们将带着这⼀系列的问题,追寻我国服饰⽂化史,领略中华服饰⽂化的精髓与博⼤。
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制订出⼀个可⾏⽅案,宣传服饰⽂化,让服饰⽂化引起更多当代中学⽣的关注,使他们对穿着打扮的追求有更⾼更新的认识与品味,让他们的穿着打扮展现出当代中学⽣动⼈的风采。
预期成果 体验、调查分析报告、论⽂ 研究⽅法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在⽼师的指导下,结合⾃⼰的基础知识、能⼒,收集有关资料,撰写相关论⽂。
活动计划 任务分⼯:由于⼈数有限,所以全组全过程参与。
活动计划: 第⼀阶段(第3周):参加课题研究培训,开好开题会,制订课题研究⽅案。
第⼆阶段(第4—10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集中国古今服饰⽂化的有关资料,并整理分析资料。
第三阶段(第11周):对我校⾼⼀年级的学⽣对穿着打扮追求与认识的问卷调查,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第四阶段(第12—13周):总结课题研究⼯作,撰写和修改课题研究报告。
准备相关验收材料,完成有关结题验收的准备⼯作,申请课题鉴定、验收。
可⾏性分析: ⼈员条件:我们对这个课题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这将会使我们更加热情地投⼊到活动中去,尽⾃⼰最⼤的.⼒量完成好这门课程. 我们的成员中有⼀名是团⽀书,这将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本组成员团结互助,善于分⼯合作,这也将促使我们的活动更加迅速的完成. 物质条件:我们家中都有电脑,上⽹查找资料较为⽅便 时间条件:现在下午⼀般都是两节课后就放学了,所以我们聚在⼀起的时间很充裕;同时,课间,中午的时间我们也都可以利⽤. 总结:对我们来说,研究性学习本⾝就是⼀个全新的课题,同其他功课相⽐,它的学习范围,内容和⾃由度都⼤⼤增强了.虽然开始⼤家都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在我们的努⼒以及朱⽼师的精⼼辅导下,我们克服了困难,最终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开题报告. 下⾯从三个⽅⾯谈谈我们的收获和体会: 1.我们共进⾏了两次开题论证.第⼀次论证时我们做得很不好,⽆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很粗糙.看了另外两组同学的展⽰,我们感到很没⾯⼦,也有些不服⽓.我们决定重新修改,完善⼀下,同时希望再有⼀次论证的机会.经过⼤家的共同努⼒,第⼆次论证我们做得⾮常好,不仅内容充实,⽽且做成了幻灯⽚的形式,视觉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其他同学和⽼师的⼀致好评.由此我们感到,不是我们没有能⼒,⽽是我们没有全⼼全意地付出.只要肯做有⼼⼈,相信天下⼀定⽆难事――信⼼,是我们研究过程中的第⼀个收获. 2.研究活动是⼀个团体活动,⽆论是制定研究框架还是具体实施,都需要⼏个⼈共同讨论决定,单靠个⼈的⼒量是⽆法完成,⾄少是不可能完善的.因此它在客观上为我们创造了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学会合作,学会取长补短,这是我们研究活动的⼜⼀个收获. 3.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也发现了⾃⾝存在的许多问题,⽐如说办事拖拉,效率太低,对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等等,我们要在今后的活动中积极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提⾼的过程. 教师评价: 1.研究⼩组的学⽣均能按要求完成研究⼯作.研究热情⾼,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研究过程扎实,能记录下每⼀步的研究历程;组员分⼯⽐较合理,基本能作到在研究过程中分⼯协作.总体来说,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组的合作努⼒下成功完成了第⼀阶段的⼯作,这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 2.研究过程中也暴露出⼀些问题,⽐如:对研究的课题缺少整体上的宏观把握,题⽬过空,过⼤,这也造成了学⽣的研究思路⼏经周折才梳理清晰;在研究⽬的与意义上,语⾔较为空洞,内容不够充实,这样就使得第⼀次的论证不够⽣动,吸引⼈; 3.第⼀次各组间的相互论证,激发了学⽣的竞争意识,经过修改后,进⾏了第⼆次论证,效果⾮常好.具体表现在:(1)题⽬范围变窄了,增强了现实意义;(2)内容⽅法具体,详尽,丰富,可操作性强;(3)有外出实践活动,信息来源丰富,等等.他们表⽰,要在今后的⼯作中做得更出⾊. 范⽂⼆ 课题题⽬:东⽅市近5年居民的消费⽔平的变化趋势调研 课题提出背景说明 ⾃从1993年⾼考中增加考查数学应⽤能⼒的应⽤题以来,应⽤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正在逐步受到重视,关于应⽤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学数学的热点问题,历年来已升学或就业的⼤量学⽣都暴露出⽤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低下的弊端,由于种种原因,⽬前中学⽣的数学应⽤能⼒不容乐观⽆论是思想意识、数学教材,还是课堂教学的设计,都远没有达到⼤纲的要求,这也充分说明应⽤题教学还没有真正到位,需要进⼀步深⼊探讨 研究课题的⽬的和意义 1、充分拓展教材的内容,加强应⽤题的趣味性和应⽤性。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最新3篇)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最新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最新3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题开题报告2篇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题开题报告2篇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题开题报告120__年5月11日开始,我校承担了胶州市课题--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任务,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教师对此课题的认识,提高教师实施的自觉性,学校特举行开题会。
一、课题提出背景: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
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
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
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
二、理论意义:"学习习惯"的界定: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
据统计,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它占2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初中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篇一:“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凤城四中黄秀君“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与《数学新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新环境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初中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全面推动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特成立本课题小组。
结合我校目前开展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新精神,我们确立了“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研究课题。
这里将课题研究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报告如下:一.课题的应用价值与意义1、课题研究的意义新的教育方式,教育形式,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
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因此,如何在课堂小组学习中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在新形势下,发展学生的能动性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2、课题的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1)扭转教学现状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
现代教育的发展则趋向以学生,学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并重视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适应了现代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
2)学习形式的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记忆,注重知识的运用,而现代的学习形式更加注重让学生明白知识的转变和形成过程,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的合作学习,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
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交流,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观点1、课题的涵义界定1)学生课堂合作小组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理论中的“引导”之涵义在于以下三个方面: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与对策》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
当前,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重智商轻情商,重言教轻身教,重享受轻节俭,家庭教育严重错位;社会领域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诈哄骗活动蔓延,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享乐主义等消极腐败思想正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而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的行为习惯,外在素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
所以学生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必须从现在抓起。
由于我校所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我们发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1)由于我校位于三乡镇交界处,多数学生行为习惯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有很大差距,许多独生子女自私、任性、霸道、懒惰,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行为习惯教育;(2)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放弃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3)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单一,评价滞后,没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措施,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离,许多学生在校是一套,在家又是另一副“面孔”。
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
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我国的学者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
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
决心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文件中还明确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
可见,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学习,就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
在习惯的养成中,应该提高少年儿童道德认知,丰富少年儿童道德情感,坚定少年儿童意志和毅力。
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道德行为的改善是德育追求的最终效果。
品德的发展,是一个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认识活动的有效性与其主动性有着必然联系。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
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德从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最高境界。
通过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可以提高和巩固道德认识,加深和丰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毅力。
因此,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应成为研究“知行脱节”现象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三.课题的界定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课题中的习惯是指小学生的行为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练习转化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行为方式。
课题中的养成教育是指通过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设计好模式,引导小学生去模仿、去实践,从而形成相应的行为举止,最终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是指学校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全面研究采取科学可行的行为和活动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心理和行为习惯,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时期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一条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途径,增强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加大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举止,培养具有时代特征和符合现代要求的良好个人品质。
培养学生具有纪律意识,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毅力,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博览群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同时,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推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而培养起一支教育思想端正、科研素养良好、业务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增强养成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改进。
因此,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育,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少年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
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本课题过程中,从多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教育,实践磨练,对照评比等培养学生自觉守纪、自觉学习、自觉维护校园和公共场所卫生、自觉讲究文明礼貌等良好习惯,对农村学生的知、情、意、行加以规,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同时,此项课题的研究,也对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有独特的参考和利用价值。
同时必将对培养科研型的教师有着深远的意义,五.课题研究的容本课题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尤其要研究“认识行为——习惯”是如何转化的,为我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
具体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明确中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和“知行脱节”的原因及矫正策略。
2.探索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
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学校配合,共同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养成教育”是一个教育过程,这个教育过程是借助训练活动完成的。
它必须具备“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训练活动。
”即教育者将养成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借助语言、行动、教育媒体“外化”,通过训练活动传递出教育信息。
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后,“化”成自己接受的东西,然后“外化”成为“规化的日常行为”。
由于中学生年龄特点的局限,加上训练的容广泛、细致,而这种训练活动,又是大量而多样的,同时,又不能一次训练就可达标。
因此,这个教育过程就必须是不断反复、循序渐进、十分漫长,必须渗透到方方面面、遍及整个小学阶段,甚至更长岁月,直至“终生”。
这是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六.课题研究的评价办法中学生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的行为时,强调对学生行为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行为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我们采用全员评价,即自己评、学生评、家长评、老师评。
无论谁评价都应该实事,从发展、鼓励的方面给以评价,同时提出建议。
自己评,每周一次;学生评,每周一次;家长评,每月一次;老师评,每月一次。
以班为单位进行。
学校学生会应结合日常工作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监督、管理和考评。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现代教育理论也为课题组老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这些都为研究工作的展开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2.行动研究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行动实践法”将成为课题组主要的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将在新思路产生的过程中,更深刻反思原先养成教育方法的弊端,探寻养成教育的新方法,新策略,从而进一步推进理论研究。
3.分析法:个案分析、观察分析、数据分析在课题研究中是必须要用的方法。
在由点到面的实践过程中,分析法的作用将是很大的。
4.调查法:要通过全面或个案调查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师生心态要求,及本地农村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等作全面了解:然后制订具体研究方案,力求科学、可行。
八.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
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把养成教育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的教育结合起来。
2.科学性原则。
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以探索适应小学各个年级段养成教育的容、方法、途径为目的,使实验研究服从教育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3.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
在校,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要发挥作用。
在校外,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阵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4.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
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可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九.课题研究实施的策略1.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氛围(1)利用各种阵地进行规的宣传。
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中学生守则》,规学生的行为,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利用班会、班队活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讲话,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的行为导向。
(2)多种教育方法并举形成教育合力。
班会讲,老师讲,学生讲,班干部讲,家长讲等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
(3)发挥榜样的力量。
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同时要推出示学生,使全体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2.对学生进行行为规的认知教育。
通过国旗下讲话,品生.品社课,常规教育等活动,让学生端正认识态度,明确行为目标。
认真研究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主体,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