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晚清部分)

合集下载

晚清的知识点总结

晚清的知识点总结

晚清的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知识点总结1. 晚清时期的政治变革晚清时期的政治格局主要是在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统治下,政局混乱,国内外战争不断,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在这种情况下,光绪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尝试受到了八国联军的打击,政治改革的道路更加艰难。

2. 光绪维新运动光绪维新是晚清时期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光绪皇帝在1898年发动了一场改革运动,试图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但由于保守势力的阻挠和国内外的干扰,光绪维新最终失败,光绪皇帝也被囚禁。

3.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继光绪维新失败后,慈禧太后执政下的一次政治改革尝试。

戊戌变法主要是以废除科举、设立学堂、设立议会、取消八旗和总理各国事务等一系列改革条例。

然而,由于慈禧太后和保守势力的反对,戊戌变法也以失败告终。

4. 辛亥革命晚清时期的政治变革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辛亥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5. 清朝的覆灭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清朝的覆灭。

1912年,清朝皇帝宣布退位,中国封建制度正式结束,中华民国政府成立。

清朝的覆灭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也为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拉开了序幕。

二、经济知识点总结1. 晚清时期的经济困境晚清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当困难。

由于战争和外国侵略的影响,中国经济陷入了衰弱和落后的境地。

国家财政困难,国库空虚,国家外债增加,对外贸易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发展。

2. 对外贸易晚清时期,中国受到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剥削,对外贸易极不平衡。

由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不利的贸易条件,中国的贸易顺差流失极大。

外国商品和资本的涌入,不仅加剧了中国商品市场的断崖式下滑,而且导致了中国的财政困难和国家的经济腐败。

3. 农民起义和农民革命晚清时期中国农村的困境日益加剧。

饥荒、天灾、人祸使得农民生活无法维系,无力缴税,甚至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中国近代史(1840-1949)晚清(1840-1912)

中国近代史(1840-1949)晚清(1840-1912)

(3)内容
宣传西方启蒙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 宪的主张。 (4)特点 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利用进化论思想来宣传维新变 法。 (5)影响 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 想解放潮流。
3.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三民主义
三、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的变化 (1) 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 并行不悖。 (2) 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 “ 断发易服 ”“ 废止缠足 ” ,并改革传 统的婚姻制度。 (3)辛亥革命时期
①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革除结辫陋习,“断发易服”具有了反
清革命的色彩。 ②辛亥革命以后,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旗袍。
民 族 工 业 的 曲 折 历 程
清 政 府 北 洋 政 府 国 民 政 府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夹缝产生
19世纪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 初步发展 20世纪初(1912-1919) 短暂春天 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 发展较快 抗战时期(1937-1945) 沉重打击
抗战胜利后(1946-1949) 日益萎缩
生活: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以及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西方的生活
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风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
考点一 晚清时期的中国政治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1)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蓄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
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2.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放广州、 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 税,由双方商定。此外,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美法两 国也相继强迫清政府签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晚晴时期的中国

晚晴时期的中国


1.朝贡体系:
微专题突破
专题一: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的转变
(1)含义:东亚地区传统的以中国为中心、中国之周边各邻国与中国形成
的双边“封贡关系”为结构的国际体系。
(2)特点:“华夷观”思想
(3)影响:朝贡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 主认同外交。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儒家、佛 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核心考点突破
考向二
救亡图存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例3 [2016·全国卷Ⅲ]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 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 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 命”( )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核心考点突破
【考向深化】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联系,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
略性质。
(3)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
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贡献
(1)思想上: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表明统治阶级 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使中国人的价值由“传统人”开始向 “现代人”转化。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近代化运动从思 想主张转变为实践活动,由军事技术领域发展到经济领域,并为 进一步发展到政治领域奠定了基础。 (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开放府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
●台湾澎湖内中国居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逾期未迁者,将被视为日本臣民;
●条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两国派员赴台办理移交手续。
1898年,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租山东的威海卫和香港对岸的整个九龙半岛(新界),以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附:《马关条约》内容:
●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 ;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中国赔通商口岸
2、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原因(P35):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
3、民族意识的觉醒:
(1)1841年,林则徐编成《四洲志》,叙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
(2)1843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除包括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以外,还有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的《筹海篇》、翻译西人论述的《夷情备采》及西洋科技船炮图说等。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内容P38】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840-1919)
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割让给英国。
1860年,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
(3)19世纪70年代以后,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包括了清朝末年、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重要事件。

本文将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期间的重要事件和发展。

一、晚清时期1. 甲午战争: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爆发的一场战争,中国战败后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造成震动全国的“甲午国难”思潮。

2. “戊戌变法”:1898年,中国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一场变法运动,试图改革晚清政治制度和推进现代化,但因受到守旧势力的反对而失败。

二、辛亥革命1.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布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封建统治结束,开启了新的历史时代。

2. 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平等的新文化思潮,对中国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抗日战争1. 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建立“满洲国”,这一事件引发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

2. 卢沟桥事变:1937年,日军在卢沟桥附近发起进攻,导致中日全面战争的爆发,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顽强的抵抗。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

2. 社会主义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措施,包括土地改革、农村集体化、计划经济建设等,推动了国家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涉及了晚清时期、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重要事件。

通过了解这些重要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过程,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晚清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晚清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晚清部分)本阶段历史主要包含两条主线:一是西方列强由于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先后发起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不断加深一是中国各阶级(地主、农民、资产阶级)各阶层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不懈抗争和探索列强侵华史:(一)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状况对比)(1)国内: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财政空虚,闭关锁国。

(2)国际:欧美资本主义列强迅速发展,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等国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

2.鸦片战争的影响A、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①《南京条约》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②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③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④议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注意:五口通商、尤其是协商关税最能体现当时列强侵略的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输出②1843年,英国与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A、《五口通商章程》内容:片面最惠国待遇(利益均沾)、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受破坏);B、《虎门条约》内容: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权力。

后来英国曲解这一条约在上海开辟了第一个租界(2)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要注意当中有“修约“要求,是引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开端①社会性质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

表现:A、政治:战前中国是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B、经济:战前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战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社会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一、晚清时期(1840年-1911年)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战争导致中国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割让香港,并向英国支付巨额赔款,还开放了多个港口。

2. 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发生在1850年至1864年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领导人洪秀全提出了农民解放的主张,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

3.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袁世凯和康有为等一些官员致力于改革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包括金元法票、学堂改革、兵制改革等,但最终未能成功。

4.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在湖北武昌爆发的起义之后,清朝被推翻,成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封建帝制的终结。

二、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1.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中华民国成立后,政权持续动荡,各地军阀纷纷割据一方,国内军阀混战严重,给中国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破坏。

2. 文化与思想的新潮流:新文化运动兴起,一批国内外知识分子涌现,他们主张民主、科学、自由,对传统文化和社会观念提出挑战,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3. 中共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通过不同的斗争形式,如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4. 日本的侵华战争:日本在1931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和损失,也促使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与抗战精神的兴起。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发展(1949年至今)1. 新中国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的执政党,推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农村土地改革。

2. 三大改造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展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工商业改造的“三大改造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3.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年至1976年,由毛泽东发起,目的是推动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提纲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提纲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提纲一、晚清时期的社会背景1.鸦片战争及其影响2.中外不平等条约的签订3.农民起义的兴起与失败4.思想启蒙与维新运动的兴起5.甲午战争及戊戌变法的重要性二、洋务运动与变法1.洋务派与自强运动的背景2.光绪的目标与成果3.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与影响4.变法失败后的政治动荡与军阀混战三、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1.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推翻清朝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与宪政运动3.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发展4.北洋政府与国共合作的局限5.资产阶级对革命的掌控与民主发展的矛盾四、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1.袁世凯的权力控制与帝制复辟2.护国战争与国际影响3.北洋政府的独裁统治与国共合作4.冯玉祥、张作霖等军阀的崛起与争斗五、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起1.“五四运动”的起因与影响2.背景下的思想解放与文化3.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早期发展4.王明路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5.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支持六、南京国民政府与第二次国共合作1.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与北伐战争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诞生与发展3.长征与红军的战略转移与生存困境4.抗日战争爆发与国共军队的统一抗战七、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1.抗日战争中的各个阶段与重要战役2.八路军、新四军与我军的战略部署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新中国的诞生4.解放战争的发展与国共内战的形势1.新中国的建立与初期国内经济形势2.社会主义改造与土地3.三大改造与五年计划的实施4.“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败5.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与影响九、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开放的背景与目标2.经济体制与外资引进的推进3.国际援助与开放政策的成功4.四个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5.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冲突问题的处理十、和谐社会与国际地位提升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与科学发展观2.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治理3.推进经济发展与深化4.参与国际事务与提升国际地位5.未来的挑战与发展方向以上提纲仅为复习中国近代史提供一个参考,具体内容与细节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补充和拓展。

高考专题.第4讲晚清时期的中国

高考专题.第4讲晚清时期的中国
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
两侧转移的变化。
(3)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的失败告终,说
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4)关于列强侵华的影响,从世界范围看,实质上体现了西方国家以先进
的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考点一
晚清时期的中国政治
主干知识排查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1)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蓄
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
京条约》。
解析
短板2 史学观念滞后于时代意识 例2 (2013· 新课标全国 Ⅰ 卷文综 )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 )
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对中国而言,客观上推动了
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最主要的,我们应看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和落后的根源。
2.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转型的五大影响 (1)列强侵华方式:列强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2)民族危机程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 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4)学习西方内容: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 (5)革命力量: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一、晚清时期1. 外国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导致战争的爆发(如中法战争、中英战争等)。

2. 军阀混战加剧,文化上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出现维新派、戊戌变法。

3. 中国各地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其中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比较具有代表性。

二、辛亥革命1. 清朝的衰落和西方列强强大的压力使得晚清社会内部弱点尤其显现,革命气氛日益高涨。

2.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着各地的响应,革命蔓延至全国。

3.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北洋政府时期1. 正式宣告成立于1912年,国父孙中山为致力于建立新中国而努力。

2. 胡耀邦改革开放的积极的政策,被誉为"北洋新政"。

3.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它在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主要力量。

四、国共合作1. 1927年国共两党因政治因素产生矛盾,爆发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2. 共产党与红军由此逐渐发展壮大,1927年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

3.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进行援助,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五、抗日战争1.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向全国发动进攻,抗战爆发。

2. 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把抗日战争作为崇高的民族大义来看待。

3. 1945年8月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抗战获得完全胜利。

六、国共内战1. 1946年重开战争,1949年共产党取得全国性胜利。

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结束了国共内战。

3. 国共内战结束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中国近代史纲纲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纲纲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纲纲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
华版
一、晚清时期(1840-1911)
1. 鸦片战争(1840-1842)
- 内因和外因
- 结果和影响
2. 中外交往的逐步打开(1842-1894)
-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维新派的出现
3. 戊戌变法(1898)
- 自强运动和变法思潮
- 变法运动的失败
4. 辛亥革命(1911)
- 各种反清起义
- 辛亥革命胜利的原因
二、民国时期(1912-1949)
1. 北洋政府和国共合作(1912-1927)- 袁世凯和袁世凯
- 国共合作和双十协定
2. 北伐战争(1926-1928)
- 国共联合抵抗北洋军阀
- 北伐战争的成果
3. 南京国民政府(1928-1937)
- 南京政府的建立
- 南京政府的施政措施
4. 抗日战争(1937-1945)
- 七七事变和全面抗战
- 抗战胜利的意义和影响
三、新中国的建立(1949-现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 人民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社会主义改造和(1949-1966)- 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 和人民公社
3.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 运动和造反派
-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影响
4.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
- 的改革开放政策
- 改革开放的成果和挑战
四、总结与展望
1. 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 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推动因素
2. 近代史的启示与经验
- 总结历史教训和经验
- 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高三晚清时期知识点

高三晚清时期知识点

高三晚清时期知识点晚清时期,即清朝晚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的知识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这些不同的方面逐一介绍晚清时期的重要知识点。

一、晚清政治知识点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清朝政权的终结,为中国开启了新的历史时期。

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是孙中山,通过武装起义和政治斗争,推翻了清朝统治。

2.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的一次改革运动,旨在强化清朝的国力,挽救国家危局。

变法的中心任务是改革政府机构、军事、教育、法律等方面,但改革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失败。

3. 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是晚清时期的又一次改革运动,又称“百日维新”。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戴梓绶、康有为等人的变法活动,试图推行君主立宪制度和现代化改革,但遭到朝廷保守派的坚决反对,只持续了短短的百日便告失败。

二、晚清经济知识点1. 不平等条约:晚清时期,中国的经济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由于历次战争的失败,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些条约剥夺了中国的主权和贸易利益,使中国经济陷入危机。

2. 自强运动:晚清时期,为了摆脱外国列强的控制,中国兴起了一系列争取自强自立的运动。

其中代表性的是洋务运动,旨在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先进制度,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3. 农民起义:晚清时期,农民起义频繁发生,反映了农民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和对地主豪绅的反抗。

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这些起义对晚清政权产生了巨大冲击。

三、晚清文化知识点1. 白话小说:晚清时期,随着维新思潮的兴起,白话小说开始崭露头角。

这种以白话文写成的小说形式,更贴近百姓生活,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红楼梦》是晚清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2. 新学派:晚清时期,新学派是一股重要的思潮。

新学派强调学术独立性和自由思考,主张借鉴西方文化,并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和创新,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有很大影响。

中国近 现代史

中国近    现代史

(一)晚清时期1.鸦片战争英国资产阶级以鸦片作为侵略中国的手段,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虎门硝烟”标志着禁烟运动的胜利。

英政府以保护通商为借口,于1840年6月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8月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等条款,自此中国封建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鸦片战争是近代史的开端。

2.列强侵华史和不平等条约(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两国在俄美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吞并中国14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2)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8月,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①起因:日本企业征服朝鲜,侵略中国,实现对外扩张。

②经过: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

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

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③《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a.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b.赔款——2亿两白银;c.开放通商口岸;d.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④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八国联军(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发动侵华战争。

①起因: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的在华利益。

②经过:1900年由西摩尔率八国联军入侵,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③《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高考晚清知识点大全

高考晚清知识点大全

高考晚清知识点大全晚清指的是清朝末年,即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旧社会的逐渐崩溃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高考中,晚清的历史知识点是必考的内容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晚清的重要知识点。

一、晚清政治变革1. 戊戌变法:1898年慈禧太后下令进行改革,以强化清朝政权,但改革遭到保守派的反对,最终失败。

2. 辛亥革命: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二、晚清社会变革1. 百日维新: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戊戌变法期间发起的一场以变法为目标的政治运动,宣传新学、新政、新农等思想。

2. 维新派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主张中国应当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科学知识,实行变法改革。

3. 戊戌维新失败原因:改革派缺乏足够的准备,清廷内外的强势反对,以及对于改革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的抵制。

4. 新政运动:光绪帝晚年(1901-1908年)发起的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的一系列变革,旨在使中国实现近代化。

三、晚清对外战争与割让1.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中国与英国间的一场战争,中国败北,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

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清朝与英法联军战争,中国再次战败,签订《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割让台湾。

3.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中国与日本战争,中国被击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

4. 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中国被迫割让了更多领土,并支付了巨额赔款。

四、晚清对外开放政策1. 《南京条约》(1842年):中国开启对外贸易并割让香港。

2. 《天津条约》(1858年):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并割让基隆、澎湖等地。

3. 自强运动: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刺激,中国开始进行自我振兴的运动,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五、晚清的思想变革1. 戊戌百日维新运动的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政教分离、君主立宪、科学进步等观念。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全整理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全整理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全整理,超实用!中国近代史一、【概念阐释】1、中国近代史: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总特点:屈辱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中国近代化:晚清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

一方面,西方列强逐步侵华,使中国社会不断地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不屈求索,中国发展艰难地步入近代化(亦即现代化)。

具体表现:①政治上:一是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灾难深渊;二是中国奋起抗争求索,帝制受到致命冲击。

(法制化、民主化)②经济上: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二是近代工业蹒跚起步,民族资本艰难成长。

(工业化、市场化)③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谋求民族独立自强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科学化、大众化)④社会生活上:西风东飘,工业文明的城市化发展成为中国趋势。

(城市化、多样化)二、【中国近代史模块知识体系(纵向)】⒈政治民主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1919):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⒉经济工业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⒊思想科学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⒋生活西方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三、【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体系(横向)】阶段划分:(一)总体划分分期界标:“五四”运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0年-191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前期);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9月(近代后期)】阶段划分依据:领导阶级不同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含义】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晚清时期1840_1912年课时12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晚清时期1840_1912年课时12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人教版

-26-
主题一 主题二
材料运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拜上帝会”在运动初期起了动员组织作用,但随着起义规模 的扩大,其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农民阶级深受孔孟传 统思想的影响,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的方式来维护政权。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局限性 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体现。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12-
(四)影响 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与列强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微点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侵略的规模扩大,侵略区域从 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攫取中国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 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提示:说明: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 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原因:小农经济的存在。
-28-
主题一 主题二
史论归纳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 (1)促进作用 ①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 民战争,这次运动在沉重打击清朝封建统治的同时,也有力地打击 了外国侵略势力。 ②《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当时的 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它的提出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2)阻碍作用: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 展资本主义已成为时代潮流,而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 却旨在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因而不利于 中国的近代化;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中国先进省份的生产力,也不 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材料运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 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 提示:观点: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时 间: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影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的完整。 (2)材料二中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提示:鸦片战争是使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 的转折点。 (3)材料二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什么观点? 提示: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中国近现代史提纲(整编版)

中国近现代史提纲(整编版)

中国近现代史1、晚清时期的侵华战争(封建制度过渡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侵略方式变化及成因:阶段一:1840-1894,掠变商;商品主,武力辅,互勾结阶段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变垄,商转资;瓜分潮,宰割盟晚清政府与列强关系:闭关自守――对抗――暂时和好―――再对抗―――――完全屈服战前-两次鸦片-太平天国――新要求(垄断),义和团-联军侵两次鸦片战争虎门销烟:林邓合,三九火,显决心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英挑起,开市场;侵略战,转折点;闭关结,殖封开。

背景:封建败,资本盛;(这里本质是在讲生产力的发展程度,而其发展程度源于劳动人民的解放程度)借禁烟,行侵略;过程:阶段一,封江口,占香港;阶段二,清宣战,广州和;阶段三,扩战争,南京约。

虎门烟,沙连升;广天培,民三元;定云飞,镇裕谦;吴化成,江海龄。

评价:最主因,清腐反(内因);客敌强,主中落。

殖封始,矛盾变,文化转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实质是第一次的继续和扩大)继续:因目同,性质承;影响同,沦殖民扩大:力量大,时间长;区域广,条约多评价:岸地增,赔款加,坏主权注:闭关政策:前防郑,后防夷;限通贸,京约破租界:强划区,为基地;不受束,国中国。

沙俄侵占中国领土一战后,开侵略;瑷珲北,北京东,堪西北1858,《瑷珲条约》,东北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1860,《北京条约》,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中法战争1883-1885,中法战争过程:阶段一,越南北;阶段二,中东南(沿海);陆海战,互胜负马尾海战-台湾基隆、沪尾之战-镇南关大捷评价:法侵越,造基地;清妥协,致悲局;边疆危,促觉醒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中日甲午战争背景:日有策,势必然;列支态,矛催化;中有腐,造可能;朝有东,导火线过程:丰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海战-辽东半岛之战-威海卫战役评价:地位沦,刺野心;(列强);促觉醒,各层动;(中国)日位高,经济展;(日本);英位降,同日盟;(英国)注: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为己利,联涉日;为有功,索权益;瓜分潮,由此起。

考研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梳理

考研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梳理

考研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梳理中国近现代史作为考研历史学科的重要内容,占据着相当的比重。

下面将就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晚清时期(1840年-1919年)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社会转变的过程。

1.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战争,它导致了中英两国签订《南京条约》,这一条约被称为不平等条约之首,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2. 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甲午战争是中国清朝与日本帝国之间的一场战争,中国在战争中惨败,签订了《马关条约》,使得中国丧失了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力。

3. 戊戌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的一次改革运动,意在挽救国家危亡,但它失败了,主要原因是保守势力的阻挠。

4.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二、民主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民主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各族人民为了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持续不断的革命斗争时期。

1.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的爱国运动,它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为中心,对中国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北伐战争(1926年-1928年):北伐战争是中国国共两党联合起来发起的一场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它最终推翻了北洋政府,实现了国家的政治统一。

3. 中共成立(1921年):中共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斗争,在中国的土地上正式建立起了真正的共产主义政党。

4.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政治组织,在政治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是中国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晚清部分)本阶段历史主要包含两条主线:一是西方列强由于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先后发起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不断加深一是中国各阶级(地主、农民、资产阶级)各阶层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不懈抗争和探索列强侵华史:(一)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状况对比)(1)国内: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财政空虚,闭关锁国。

(2)国际:欧美资本主义列强迅速发展,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等国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

2.鸦片战争的影响A、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①《南京条约》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②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③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④议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注意:五口通商、尤其是协商关税最能体现当时列强侵略的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输出②1843年,英国与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A、《五口通商章程》内容:片面最惠国待遇(利益均沾)、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受破坏);B、《虎门条约》内容: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权力。

后来英国曲解这一条约在上海开辟了第一个租界(2)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要注意当中有“修约“要求,是引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开端①社会性质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

表现:A、政治:战前中国是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B、经济:战前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战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社会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③革命任务变化:由推翻封建统治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双重任务。

④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师夷长技以制夷”(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英法发动战争概况(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直接原因:“修约”失败(3)借口、导火线:“亚罗”号和“马神甫”事件(4)事件经过:①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

②过程:攻占广州→攻占天津→攻占北京③1860年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2、《天津条约》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方便了列强控制清政府的外交和内政、使中外反动势力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十处为通商口岸(其中汉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向列强开放深入内地的港口);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列强开始垄断中国的内河航运权);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⑤赔偿英法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3、《北京条约》内容: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在界限街以南)给英国;④准许华工出国(掠夺劳动力);⑤对英法赔款各增加到800万两白银。

4、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侵吞了我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影响: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表现:⑴在政治上:①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②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如:广东巡抚柏贵降敌并为敌所用,在广州..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条约规定列强在京设公使,更方便了控制清政府的外交和内政;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③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分化,洋务派产生。

⑵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增开汉口..为通商口岸),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

(三)甲午中日战争1、战争爆发的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急需对外扩张。

②西方列强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急需扩大他们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纵容日本侵华。

③日本对朝鲜的侵略。

④清政府的被动。

2、黄海、辽东、威海之战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1)黄海海战:邓世昌殉国,由于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致使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2)辽东战役:日军进行旅顺大屠杀(3)威海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马关条约》及其影响(1)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2)《马关条约》主要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日本是侵华国家中获得赔款最多的国家,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苏州、杭州为商.........................;③开放沙市、重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④允许日本....(反映出19世纪....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末,资本主义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进行资本输出的目的),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商品输出的要求)...........。

(3)影响:(1)消极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②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③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④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总之,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2)积极影响:A、经济: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加紧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使民族工业初步发展B、政治:随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先后掀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挽救国家危亡C、思想:甲午战争证明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在中国行不通,取而代之便是资产阶级所宣传的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思想。

综上所述,甲午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一步发展。

4、台湾人民的反割占斗争,充分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代表人物:徐骧、刘永福、邱逢甲(四)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1)签订时间:1901年(2)内容及危害:A、内容:赔款白银4.5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危害: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使中国社会经济更加凋敝)B、内容: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各国派兵保护。

(危害: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大本营)C、内容:铲除北京到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的沿线要地。

(危害: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至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运动。

)D、内容:惩办义和团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对镇压反帝运动不力的官员永不叙用【最能够反映出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就是...........................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条款...............】。

(危害: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斗争,使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帮凶。

)E、内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为六部之上。

(...........危害:改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

)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注意: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列强四次侵华战争中,根据列强的发展阶段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输出二、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处于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进行资本输出1、结合有关史实,比较说明19世纪40~60年代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活动有何异同?简析其原因。

⑴.同:①.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侵略权益,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使其侵略势力不断深入;③.向中国倾销商品,占领中国市场;⑵.异:①.前者战争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门户,后者增加了政治经济上瓜分中国;②.前者商品输出为主,后者突出了资本输出;③.前者列强侵华中既勾结又争夺,以勾结为主;后者既争夺又勾结,以争夺为主,并扶植中国反动势力,使中国面临更加严重的民族危机;⑶.原因:前者西方国家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加紧对外扩张,以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为目的;后者西方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进一步加紧对外扩张,以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为目的;2.有人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转折点,试用史实加以说明并分析原因。

⑴.侵华方式发生变化:战前武装侵略、商品输出为主;战后资本输出为主,掀起瓜分狂潮;⑵.列强关系发生变化:战前列强侵华中既勾结又争夺,以勾结为主;战后列强侵华中争夺日益加剧,给中国带来更多灾难,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瓜分狂潮与门户开放;⑶.中华民族危机加剧:战前列强侵略中国边疆和邻国;战后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原因:前者西方国家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加紧对外扩张,以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为目的;后者西方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进一步加紧对外扩张,以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为目的;⑷.中国经济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甲午战争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对新式企业垄断削弱,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接受列强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⑸.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变化:战前主要学习西方技术;战后为救亡图存,不但学习西方技术,还进行政治体制、思想文化、教育制度的变革,相继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使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加之上中国战败,证明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走不通,使民族资产阶级意识到要挽救中国必须改革中国落后的社会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