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上《寓言四则》(二)课文详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件(共37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课文解读
节省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
课文解读
2. 产生误传的关键一句是什么?为什么?
具体的 人
“吾穿井得一人”
节省
劳动力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寓意) 1、说话要防止歧义。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整天在地上活动, 为什么担忧它坏呢?
阅读课文,对照注释,结合积累的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其人
舍
然
那 “舍”通“释”,解除、消除 ……的样子
晓那个之人者消除疑亦虑, 非舍常然高大兴,喜。
大喜,
非常
开导的人
也
开导的人也消除疑虑非常高兴。
理解课文
1.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有个杞国人担心某一天天崩地陷,自己没有地方依托,急得吃 不下饭,睡不着觉。
学习指导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3.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 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第一问:探询 第二问:“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 第三问:他觉得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 显得很狂妄。
蚊 子
和
狮 子
挑战书
尊敬的狮子大王: 我想向您讨教武艺,请于明日上午九时到动物王国
理解课文
2.开导者最初是怎样劝说的?
告诉他,天就是大气聚集在一起,人活动在天中,不用担心。
理解课文
3.杞人又产生了什么新的忧虑? 日月星宿会坠落下来。大地会塌陷下去。
理解课文
4.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晓之者”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好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 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 ,还是值得称赞的。
ppt《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详解
2.回顾寓言,试比较两则寓言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
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不同点: 1.表现方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
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 2.描写方式不同:《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 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 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 里。
爱慕虚荣
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 “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自以为是
后来,赫尔墨斯看见自己 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 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 更尊重些。
自命不凡
4. 赫耳墨斯问价的结局又说明了什么? 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
《蚊》则主要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 3.寓意不同。《赫》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蚊》是讽刺那些战胜狮子却成了蜘 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而 忽视了自己短处的人,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个算添头,白送。”
一文不值,盲目自高自大。
概括主题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自命不凡的赫 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因对自己的雕像估价过 高而遭遇尴尬的故事,讽刺了那些贪慕虚荣、妄 自尊大的人。
写作特色
❶构思精巧。
这则寓言的情节主要是通过对话的形式展开的, 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正当赫尔墨斯的虚 荣心越来越强之时,他却听到了雕像者淡然的答话, 情节陡转直下便戛然而止,短小的篇幅把情节写得跌 宕有致,耐人寻味。
3.说一说:赫尔墨斯此刻的心理是怎样的?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 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 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 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为下文他满怀信心地询问自己雕像的价钱作 铺垫,起到强烈的讽刺效果。
《寓言四则》课文讲解
《寓言四则》课文讲解寓言是一种以虚构的动物和事物为形象,通过寓意和象征的手法,用以启发人们的思考和触动心灵的文学体裁。
它常常以简洁明快、形象生动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哲理和道德教育。
在文学史上,寓言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寓言四则》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组寓言,下面我们将对这四则寓言进行解读和讲解。
一、《卑鄙的裁缝》这个寓言讲述了一个名叫裁缝的小人物,他以自己的卑劣行径蒙蔽了全村人。
故事让人深思:卑鄙的手段可以得到短暂的成功,但最终会被真相揭露并受到惩罚。
这给我们带来了对于言行正直和诚实的思考。
人们应该学会辨别正邪、善恶,选择正确的道路,避免走向卑鄙与道德堕落。
二、《怨天尤人的狼》这个寓言讲述了一只狼以各种借口抱怨天命和众生不公,却不愿意检视自己的错误。
通过这个寓言,我们可以看到狼尤人的典型心理状态:心怀不满,抱怨天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他人而不自我反省。
这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益,教育我们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不要一味地怪罪他人,而是应该检讨自己,积极改进,不断提升自我。
三、《贪婪之害》这个寓言讲述了一只兔子因为过于贪婪,而失去了自由。
通过讲述兔子在追求草地上的胡萝卜时被猎人捕获的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贪婪的危害性。
贪婪使人们失去了理性思考,沉迷于物质欲望的追求中,最终失去了更重要的东西。
这个寓言提醒我们要懂得知足常乐,不要贪婪地追求无尽的物质财富。
四、《聪明与愚蠢的牡羊》这个寓言讲述了两只羊分别面对困境时的不同选择。
一只机智的羊选择了绕过山脚下的道路,而另一只愚蠢的羊却被山脚下的悬崖所吞噬。
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一个警示:聪明和愚蠢的差距在于眼光和抉择。
聪明人会在困境中冷静思考,找到合适的途径解决问题,而愚蠢人则常常轻率行事,导致悲剧的发生。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智的抉择。
通过对《寓言四则》的讲解,我们可以看到寓言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思想内涵。
这些故事启发了读者对生活的思考,教导我们学会选择正确的道路,正直诚实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知足常乐,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进。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原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原文
(一)蝉与桃树
一只蝉在一棵桃树上找到了一个舒适的窝,在每天受宠的状态下,它
对桃树以及周围的环境非常满意,于是决定一辈子都待在这里。
半个月后,可怜的蝉开始感到有点窝火,曾经的美好梦想已经开始变
得虚幻,它知道只有自己靠自己才能拥有一个空间,探索另一方天地。
于是它振翅而飞,不再回头。
(二)智慧老人与狐狸
曾经有位智慧老人,拥有一座山庄,夜间他会站在山头欣赏繁星点点,尤其是最闪亮的繁星,老人仿佛能听到它们沾沾自喜的歌声,他也开
心得像孩子一般。
这时,一只狐狸蹦了出来,问老人,“你为什么会如此开心?”老人抬
头看了狐狸一眼,微笑着对它说:“繁星之所以闪亮,全在于它们并不
在乎别人尊重它们多少,只要无论任何情况下,它们都能照耀另一边
的天空。
”
(三)老虎与狗
有一只老虎被困在一座深渊中,它无力地嚎叫天下,只希望有一个能
够解救它的人。
这时,一只小狗突然出现在渊边,它站在老虎面前,对它说:“别担心,你一定会有人来救你的,也许不是马上,但是别忘了,只要相信,你
最终会获得释放。
”老虎听了狗的话,眼中的绝望瞬间消失,它抬起头,
深吸一口气,决定坚持到有人来救它为止,最终被救了出去。
(四)蚂蚁与长颈鹿
有一群蚂蚁,他们正在寻找一种可以让他们看到远方景色的办法,他
们把长颈鹿当成他们的朋友,希望它可以把它们捆在自己的脖子上,
以便看清远处风景。
长颈鹿不仅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还很乐意帮助,它把蚂蚁们捆着脖子,慢慢地在旷野上行走,每次都可以让蚂蚁们看到不同的景色和景象,
蚂蚁们开心得就像站在山顶上一样,尽情欣赏风景。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ppt教学课件
1
寓 言: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 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 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 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 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 法。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智慧女神雅典娜 的诞生是最为奇 特的:传说她是 从宙斯的头脑里 长出来的。
10
赫耳墨斯为什 神
使
么来到凡间?
赫 耳
墨
斯
因为赫耳墨 斯想知道他在 人间受到多大 的尊重。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赫
宙
拉
斯
雕
雕
像
像
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 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 刻的心理?
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 秋》。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 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 此,不若无闻也。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听到
使听见 当“被”讲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谈论
代词,这件事
翻译: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
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
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这件事很快被宋国 国君听见了。
这件事
山东星火国际传媒集团
的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
派,命令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22课寓言四则(学生版+解析)
第22课 寓言四则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积累词语。
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等有关的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1.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知识点01 整理基础,梳理文脉。
【即学即练1】(一)、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了解文体知识。
【知识点一】:1.给加点词注音赫.拉(H è) 庇.护(b ì) 较.量(ji ào ) 爱慕.(m ù)添.头(ti ān ) 蜘蛛..(zh īzh ū) 溉汲..(ɡài jí)杞(qǐ) 坠(zhuì) 躇.步(chú) 跐.蹈(cǐ) 中.伤(zh òn ɡ) 舍.然(sh ì) 2.解释词语。
①庇护: 袒护; 保护。
②虚荣: 表面上的光彩。
③较量: 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 实力的高低。
3.翻译重点词语:(1)国.人道.之:古代国都也称“国”。
道,议论。
(2)闻之于..宋君: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向、对。
宋君,宋国国君。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3)问之于.丁氏:于,介词,向、对。
(4)常一人居外:常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5)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6)崩坠:崩塌,坠落。
(7)晓:开导。
(8)只使:即使。
(9)中(zhòng)伤:打中击伤。
(10)四虚:四方。
(11)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12)行止:行动和停止。
(13)舍然:释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其人曰:“奈地坏何?”
地塌怎么办?奈……何, 拿……怎么办?
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聚积的气体,太阳、 月亮、星星,他们不就会掉下来吗?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
聚积的土块。
四方。
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踩踏。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塞了各方 的空虚之处,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 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人
天,积气尔,亡处亡气
忧 晓: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
天
地,积块尔,充塞四虚
寓意: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从今天的天空变化趋势来 看,我们要不要“忧天”?
1、全球逾万种动物濒临灭绝 乱砍滥伐森林是祸首
2、黄河缺水危机呼唤“引草入田”
3、地球真的是越来越“烫”了
4、北京面临被沙淹没危险
杞人忧天无必要, 掌握文化需记牢。
3.杞人又产生了什么新的忧虑?
日月星宿会坠落下来。大地会塌 陷下去。
4.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晓之者”的解释?
寓言中那位好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 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 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5.两个人都“舍然大喜”,各自的原因是什么?
一个因忧虑解除而高兴,另一个因帮助他人解除了忧虑 而高兴。
深入探究
《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示例:“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 杞人”,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认真学习科学知识,为了实现 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结构梳理
杞 忧什么: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今人忧天真可嘉, 携起手来护家园。
2017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 22《寓言四则》解析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
使唤,这里指一个人的劳力。
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的 这里指 在 “发现”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丁家 回答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 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 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 没听到的好。)
我国的寓言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 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 传下来。《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自 相矛盾》
国外的寓言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 《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 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伊 索 寓 言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
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 理,通常在结尾以一句话画龙点睛 地揭示蕴含的道理,它们篇幅小而 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概况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 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 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 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 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 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 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 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 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 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伊索,公元前6 世纪的希腊寓言家。
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 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 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 成为《伊索寓言》, 流传于世。《伊索 寓言》故事短小精 悍,描写形象生动, 语言简洁朴素,富 有幽默的特点。
赫耳墨斯
和
雕像者
宙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寓言四则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寓言四则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寓言的寓意。
2.学习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4.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理解寓言的寓意,积累文言词语。
2.教学难点:利用寓言培养发散的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寓言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有关《伊索寓言》的文学常识,理解寓言的寓意。
2.学习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体会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同学们,你们知道寓言是什么吗?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种魔法,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更有人说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寓言四则》感受一下“寓言”的魅力。
教师板书课题:22 寓言四则(出示课件2)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文体知识教师:教师出示课件,讲解有关寓言的知识,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4)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写法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四则》ppt教学课件
第二则:1、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得意忘形的人,由于
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2、人不应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 .
3、… …
思考: 请大家比较这两则寓
言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不同点: 1.情节不同.《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 推向高潮.《蚊》写了两件事.第一是蚊子 和狮子的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 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粘住.
2、自编寓言故事: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要 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嘴和眼睛的对话;
感知课文
问
如何得到一文不值 白送
这个故事让你懂得什么道理?
分析情节、概括寓意
第一则: 1、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
2、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地,不过是聚积在一起的土 块罢了,四处都塞满了土块, 没有地方没有块.你行走跳 跃,整天都在地上动,为什么 要担心大地崩塌呢?”那人 听了,放下心来,高兴了,开导 他的人也放下心来,高兴极了.
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杞人的做法完全是庸 人自扰,无根据地瞎担心.后 世用“杞人忧天”喻没有根 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穿井得人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概况
•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 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 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 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 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 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 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 为《吕氏春秋》.
•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有,我们 应该怎样去对待?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详解一、文体知识1、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3、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4、伊索和《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二、课文细读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当时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地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的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不一样。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4.赫耳墨斯的雕像是什么价格?这则寓言的有何寓意?不要钱,如果买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他的雕像可以白送。
以神喻人,《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意:爱慕虚荣、盲目自大的人反而不被别人重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文本解读
《寓言四则》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伊索寓言》它突出反映了古希腊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鞑;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
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
《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
所著年代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
2.文题诠释“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以寓言中对话的双方或矛盾的双方,作为标题,鲜明直接。
“穿井得一人”则是文中引起误解的重要的一句话,以此为标题,既聚焦了主要事件,又新颖独特,激发读者的兴趣,引人深思。
“杞人忧天”标题即是耳熟能详的成语,开门见山地概括了寓言的主要内容。
3.主旨《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蚊子和狮子》讽刺那些掉以轻心、骄傲自满的人。
《穿井得一人》讽刺那些道听途说,轻信传闻的人。
《杞人忧天》讽刺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4.内容解读《寓言四则》两篇选自古希腊《伊索寓言》,另两篇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寓言。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以三问三答为线,通过对话传递丰富的思想感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蚊子和狮子》则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深思,蚊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虫子,却敢于向狮子挑战。
可它的挑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胜了强大敌人的蚊子却被蜘蛛吃掉,这厄运的到来值得深思。
《穿井得一人》记叙了丁氏挖井后相当于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却被讹传为丁氏挖井挖到一个人的故事,体现了寓言的讽喻特色。
事实上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谣传也是这样产生的,在网络自媒体时代,它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另外它也是一篇文言文,文言实词的教学也应得到相应重视。
《杞人忧天》主要记叙了杞人和晓之者的三次对话,杞人担忧天地崩坠、星辰下坠,经过晓之者循循善诱,终得释然,讽刺了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用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赏析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课文原文1.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2. 蚊子和狮子有只蚊子飞到狮子那里,说:“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强多少。
你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是用爪子抓,还是用牙齿咬?仅这几招,女人同男人打架时也会用。
可我却比你要厉害得多。
你若愿意,我们不妨来比试比试。
”蚊子吹着喇叭,猛冲上前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最后终于要求停战。
蚊子战胜了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在空中飞来飞去,不料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被吃掉的时候,悲叹道:“我已战胜了最强大的动物,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所消灭。
”这故事是说,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有些人虽击败过比自己强大的人,也会被比自己弱小的人击败。
3. 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凭主观臆断去怀疑别人。
4. 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福祸相依,坏事可能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重要知识讲解《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作者简介相传伊索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作家,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其语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二、相关资料宙斯是古希腊神话里神的首领。
古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赫拉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家庭,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是宙斯的儿子。
三、问题归纳1.开头一句有什么作用?交代赫耳墨斯为什么要到雕像者的店里来,其来意表明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在人间受尊重的程度。
寥寥数字,就勾画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和爱慕虚荣的性格。
2.对赫耳墨斯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心理描写作用分析法。
这里的心理描写,既揭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的原因,又深化了他骄傲自大的性格。
3.故事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本题运用故事结尾妙处两步分析法。
故事这样结尾是为了与赫耳墨斯的自我估价形成鲜明的对比。
讽刺那些妄自尊大的人,告诫人们要有自知之明。
四、课文主题《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一、文体知识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短小故事。
寓言往往用虚构的手法将动物或其他自然物拟人化,用简单明了的故事来揭示生活哲理或道德教训。
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结构单一,想象丰富,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的寓意便是其中心所在。
二、问题归纳1.弱小的蚊子能战胜强大的狮子的原因是什么?蚊子之所以能战胜狮子,一方面是能发挥己之所长,攻击敌之所短,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另一方面是狮子无法发挥自己的长处,他用爪子抓,不但没有抓住蚊子反而抓破了自己的脸。
寓言四则 第2课时(教学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小组内角色演绎《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
•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 及其家穿井,(故作神秘地)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 有闻而传之者(惊讶地):“丁氏穿井得一人。” • 国人(好奇八卦,寻求刺激)道之,闻之于宋君。 •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恍然神情)对曰:“得一人
我觉得这件事责任在国人,他们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 才越传越广。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阅读《列子•天瑞》第十二章的后半节内容,思考“杞人忧 天”这个寓言故事在文中的用意。
探究过程
• 同桌两人一位变身“杞人”,一位变身“晓之者”,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还 原对话现场。
• 小组合作通读《列子•天瑞》第十二章的后半节内容,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 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长庐子、列子对“杞人忧天”的不同态度。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晓之者(关心开导):“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 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杞人(忧心忡忡):“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胸有成竹):“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 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杞人(担心):“奈地坏何?” 晓之者(胸有成竹):“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字义积累卡片
纵使,即使。 伤害。
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 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 来吗?”
七上语文部编版寓言四则电子书(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七上语文部编版寓言四则电子书(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
以为宝)
(一)课文原句:同上(初中二年级上册第9课后)
(二)文化因素:出自《礼记·儒行》:“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
(三)文化内涵:引文的内涵是:儒者不把金玉作为宝贝,却把忠信作为宝贝;不求有土地,却把义作为土地;不求有财富,而把多学诗书等作为财富。
《礼记正义》中对“儒行”有注解:“儒行”不是指儒家的行为而是指“儒行者以其记有道德者所行也”。
也就是说“儒行”是用来记叙有道德的人的行为的。
关于有道德的人的行为,这里强调了三点:第一,一般人是以金玉为宝,而有道德的人是以忠信为宝:忠是对国家忠心耿耿,信是做人以信用为本。
第二,一般人是以有土地,做地主这样的身份为荣而有道德的人则立义以为土地,是以义自居,也就是以做事合乎正义的人自居。
第三,一般人是追求有财富,而有道德的人是以多读诗书,知识渊博为自己追求的财富。
“儒行”中强调的这三点都很重要。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不宝金玉,忠信以为宝”。
因为只有对国家忠心耿耿才能谋生,才能愉快地活在世界上;反之“以金玉为宝”就会有闪失或走向歧途(比如贪污)。
再者人在社会中必须与人交往,“以信为宝”乃是“与人交往的基础”。
人无信不立。
如果人做到了“不立”这种程度,那也就当了孤家寡人,失去了生活的基础。
说明:为了帮助中学生家长顺利地为自己的孩子答疑,帮助中学新入职的教师查找资料,帮助高年级学生顺利自读,本《随笔》将对这些含传统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讲解。
敬请阅读。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上《寓言四则》(二)课文详解
课前预习
一、作品梗概
《穿井得一人》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题目为编者加。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一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杞人忧天》
本文选自《列子·天瑞》,题目为编者加。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所作。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知识重点
穿井得一人
一、全文展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二、主题概述
本文告诉我们对任何传言都要动脑经想想是否真有其事,不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甚至上当受骗。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穿井得一人
古义:挖掘,开凿;今义:破,透。
2.国人道之
古义:讲述;今义:道理。
(二)一词多义
有闻而传之者曰(动词,听说)
闻之于宋君(使动用法,使听到)
求闻之若此(传闻)
(三)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使动用法,使听到)
(四)特殊句式
1.被动句
闻之于宋君。
(“于”表示被动)
2.倒装句
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宋君令人于丁氏问之”。
)
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非于井中得一人也”。
)
四、鉴赏品读
1.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交代故事的背景,是全文的引子,为下文“穿井”引发的内容做铺垫。
2.本文中的讹传是怎样造成的?
造成讹传的原因有很多:①丁氏的表述不够清楚,容易让人产生误会;②“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消息传播出去;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样离奇的传闻,于是越传越广。
3.从《穿井得一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真见,避免道听途说,应该怎么做?
启示:凡事总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切不可轻信流言,以讹传讹,造成视听混乱。
做法:①避免盲从,不人云亦云,以讹传讹;②重视调查研究,凡事要动脑筋想一想,多加分析,力辨真伪。
杞人忧天
一、全文展示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二、主题概述
本文讽刺了一个杞国人,他无端地担心天崩地陷,自己无处寄居,于是寝食难安,实在可笑。
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来形容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担心。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古今异义
1.身亡所寄
古义:无,没有;今义:死亡。
2.天,积气耳
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3.若屈伸呼吸
古义:你;今义:如果。
4.亦不能有所中伤
古义:伤害;今义:污蔑别人使受损害。
(三)一词多义
终日在天中行止(名词,天)
日月星宿(名词,太阳)
(四)特殊句式
固定句式
奈地坏何?(“奈……何”译为“对……怎么办,把……怎么样”)
(五)成语积累
1.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
2.废寝忘食:形容非常勤奋专心。
四、鉴赏品读
1.如何看待开导者“日月星宿,亦有所中伤”的解释?有什么作用?
他的解释是不科学的,但这代表了当时人们认识事物的水平。
同时,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忧”是毫无根据的瞎担心。
2.文章最后两个“喜”分别有什么作用?
前一个“喜”表现了杞人内心的担心解除后的放心、喜悦心情;后一个“喜”则表现了开导者的热心与善良的品质,他的关心他人的精神和耐心劝导的做法,是值得称赞的。
3.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
“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
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
如李白《梁甫吟》中的“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到排挤的苦闷;文天祥《赴阙》中也有“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在南宋危亡关头,他借“精卫填海”这个传说和“杞人忧天”这则寓言表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与抱负。
全文翻译
穿井得一人
宋国的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外出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人停留在外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以后,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个听说这件事就去传播的人:“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让宋国国君知道了。
宋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地)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自身失去依存的地方,(于是)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担忧而担忧的人,于是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身体屈伸和呼吸,整天都在天空进行,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果真是聚集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应当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中发光的东西,就算它们掉下来,也不会伤害到什么。
”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了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于是)那个杞人消除疑虑,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