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历、公历、农历的换算
农历与公历的转换表
农历与公历的转换表农历与公历的转换表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在农历和公历之间进行转换。
农历和公历是世界上最常用的两种历法,它们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区都有广泛的应用。
农历,也称为阴历或农民历,是中国传统的历法系统。
它基于月亮的运行周期,每个月亮周期为29.5天。
农历的一个月通常由一个新月开始,到下一个新月结束。
农历的年份是根据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来计算的,因此每年的长度不固定,一般为354或355天。
公历,也称为阳历或格里高利历,是现代世界通用的历法系统。
它基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一年为365.24天。
公历的一个月通常由一个月份的第一天开始,到下个月份的第一天结束。
公历的年份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来计算的,因此每年的长度相对稳定。
由于农历和公历的计算方式不同,所以在两种历法之间进行转换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为了方便人们进行转换,农历与公历的转换表应运而生。
这个表格通常包含了从某一年开始到未来几十年的日期对应关系,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地找到农历和公历之间的对应日期。
使用农历与公历的转换表非常简单。
只需要找到所需日期的年份和月份,然后在表格中查找对应的日期即可。
例如,如果我们想知道2022年春节是公历的哪一天,我们只需要找到2022年的行,然后在春节所在的列中找到对应的公历日期。
农历与公历的转换表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特定日期的对应关系,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历法之间的差异。
通过比较农历和公历的日期,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节气、节日和季节等方面的差异。
这对于跨文化交流和了解不同文化的习俗和传统非常有帮助。
总之,农历与公历的转换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在农历和公历之间进行转换。
它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跨文化交流中,农历与公历的转换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公历和农历之间如何转换
公历和农历之间如何转换?很多人都一直在找换阴阳历的公式。
我也尝试过。
曾读过「高平子」天文前辈所着「学历散论」了解古历的变更和阴阳历的缺陷。
才知道由於月球转动的不稳定不规则,确定无公式可寻。
这也是古代中国每百年必改历的原因。
阴历最大的问题是在如何置闰。
好像不难,因为阴历基本法则如下:*月朔日即是初一*月以中气得名*以包含雨水中气月为正月,即是「寅」月*月无中气者为闰月,以前月同名如果,日月转动循还有规则的话,推演一套阴阳历转换的公式并不难。
问题在有时一个太阴月比一个太阳月还要长。
如此一个太阴月就有可能包括两个中气。
此双中气月後的阴历月名就全部乱掉了,直到下一个「假」闰月後才调整过来。
一般人接触到的阴阳历是民用历法,它是政府颁令的以东经120度计算的历法或称中原标准时间或北京时。
如果,我们用不同时区、不同经度为子午线来重新计算阴阳历,民用历法的置闰法则出了很大的问题。
不同时区的闰月可能落在不同月。
换言之,在一百年内,任何两个时区的闰月顺序模式是会不相同的。
高平子前辈书中提到了「历理置闰法」。
如果应用历理置闰法到不同时区,则所有不同时区的闰月都落在相同月。
如此不同时区、不同经度的阴阳历置闰之问题就消失了。
民用置闰和历理置闰的不同是:*在民用置闰,如果月朔日和中气同一天,则该阴历月包含那个中气。
*在历理置闰,如果月朔日和中气同一天,月朔日时间必须在中气时间之前,则该阴历月才包含那个中气。
简言之,民用置闰比较月朔和中气日期;历理置闰比较月朔和中气日期、时、分、秒。
由此可知,没有精确的太阳和月亮的时间数字,阴历的闰月可能会排错了。
基於这些理由,我着手寻找天文公式计算精确的太阳和月亮在纬度的时间。
当年没有网路,发了大半年於美国南加州各大图书馆及大学,找寻答案。
1993年出版了「中美天文万年历」一书。
书中精确的天文日月时间只从1900到2010年。
因恐2011後时间误差超过一分钟,不够精确,不敢印出。
今年2002从网路资讯,确定太阳和月亮时间的精确度後,百忙中重新整理资料,提供给需要阴阳历转换公式的朋友。
阴历阳历转换计算公式
1、阳历日期推算阴历日期的方法:前已述及阴历日期是以月亮的圆缺为计月单位,其以逢朔为初一,以月望为十五(大月为十六日),以月晦为二十九日(大月为三十日)。
如要知道1984年6月8日是阴历几日?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阴历日期:设:公元年数-1977(或1901)=4Q+R则:阴历日期=14Q+10.6(R+1)+年内日期序数-29.5n(注:式中Q、R、n均为自然数,R<4)例:1994年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1994-1977=17=4×4+1故:Q=4,R=1 则: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14×4+10.6(1+1)+(31+28+31+31+7)-29.5n=204.2- 29.5n然后用29.5去除204.2得商数6......27.2,6即是n值,余数27即是阴历二十七日2.公历换算为农历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但各年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就使得回归年天数与实际天数不等,每年在日历上可差一天。
这样可以将阴历经过任意整回归年在现在的日历上查到阳历(阳历一年相当阴历的月数为365.2422/29.530588=12.36827个月)。
例如,可先在1995年的日历上查得与(该年)阴历对应的阳历日期,这样就找到了临时落脚点,也就是找到了阴阳互换的关键。
例如,可先以阴历四月初一(日)为引数,在1995年日历上查到对应的阳历为4月30日。
由于已经计算出经过的月数,将经过的月数的尾数(小数)化为日,加在4月30日上,就得到经过(1995-1070)整年数的阳历日期,也就是起始阴历日期对应的阳历日期,即得到了待查的日期为4月30日加上0.64957×29.530588得到(1070年)5月19.1821840日。
这样就得到了所给例子的阴阳历日期换算结果……”。
0.64957月的由来,(1995-1070)×12.36827=11440.64957月已知依泽公生于梁龙德二年(922)六月二十一日,依下表提供的2099年各月初一日的公历月日数,可以算出龙德二年六月二十一日的公历月日数公元2099年农历各月初一日的公历月日(2099-922)×12.36827=1455.45379月余数为0.45379月×29.530588日=13.4O日因2099年五月初一日(包括该年闯二月)在公历6月19日,加上计算所得的13日为龙德二年六月初一日的公历月日,即该年7月2日,则该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为该年7月22日。
最新最准公历和农历转换算法详解
最新最准公历和农历转换算法详解公历(阳历)和农历(阴历)是中国传统的两种历法,公历采用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运行为基础,而农历是以月球运行为基础。
公历更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变化,而农历则更加贴近农业生产和民俗习俗的需求。
公历和农历之间的转换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如何确定其中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以及每个月有多少天。
因为农历中的月份天数不规则,而公历中的月份天数相对固定。
最准确的公历和农历转换算法是以历法的数学及历史研究为基础的,它考虑了太阳和月球的运行轨迹,以及历法制订时的政治和文化背景等方面,下面详细介绍这个算法。
1.公历转农历:公历转农历的核心问题是确定其中一年闰月的位置和天数。
一般而言,公历转农历的过程如下:(1)确定公历年份。
(2)根据公历年份的规则,计算闰年的次数。
公历规定,4年一闰,100年不闰,400年又要闰。
因此,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除法和取余运算,判断其中一年是否是闰年。
(3)确定农历年份。
根据闰年的次数,可以推算其中一年距离公元前一年农历年份的偏移量。
再加上历史上确定的一个公历对应农历年份的偏移量,即可确定农历年份。
(4)确定农历月份。
根据农历月份的规则,即按照一定的数学计算公式,可以确定其中一年的闰月位置。
具体的算法很复杂,涉及到太阳、月球的轨迹计算,需要使用较为复杂的数学运算方法,如三角函数等。
(5)确定农历日期。
在确定了农历月份的基础上,根据农历每个月的天数规则,可以确定其中一天的农历日期。
2.农历转公历:农历转公历也面临着确定闰年的问题。
农历转公历的过程如下:(1)确定农历年份和月份。
根据农历日期,确定农历当前年份和月份。
(2)根据农历年份的规则,计算闰年的次数。
农历中的闰年规则和公历中的规则略有不同,需要根据历史数据和规则进行计算。
(3)确定公历年份。
根据农历年份和闰年的次数,可以推算其中一年距离公元前一年公历年份的偏移量。
再加上历史上确定的一个农历对应公历年份的偏移量,即可确定公历年份。
公历农历年月日计算公式
公历农历年月日计算公式公历农历年月日计算公式是许多人在处理日期问题时需要的基本知识。
公历是我们常用的日期计数方式,而中国的传统农历则是历史悠久的时间计算方式之一。
这两种计算方式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如何将它们互相转换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公历农历年月日计算公式。
1.公历转农历公历转农历的计算公式是非常复杂的,一般需要借助农历日历手动查看或使用一些专业的工具软件。
但如果你只是需要大概地了解某公历日期对应的农历年月日,也可以使用简化的计算方法,具体如下:(1)首先需要知道该公历年份的春节日期(阳历除夕),例如2022年春节是在2月1日,2023年春节是在1月22日。
(2)计算该公历日期到春节的天数差,并加上春节日期对应的农历月初一的天数即可,例如2022年5月1日对应的是3月初五(2月1日到5月1日相差90天,3月初一对应阳历2月1日,5月1日再加上4个月,故为3月初五)。
2.农历转公历农历转公历的计算公式较为繁琐,但一般应用较少,在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基本的计算方法:(1)首先需要知道该农历年份的春节日期(阳历除夕),例如2022年春节是在2月1日,2023年春节是在1月22日。
(2)计算该农历日期到春节的天数差,并加上春节日期即可。
以2022年农历10月初一为例,该天距离2022年春节相差219天,而春节日期为阳历2月1日,因此10月初一阳历日期为3月11日。
总结:公历农历年月日计算公式对我们处理日期问题是非常实用的,掌握了这个方法,就可以快速地将公历日期转化为农历日期,或者将农历日期转化为公历日期。
但由于涉及到一些数学公式和历法术语,初学者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逐步学习和掌握。
对于日常应用,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专业的软件或者查询工具来快速地帮助我们完成日期转换的操作。
一招教会你公历换算成农历,要不要试试看
一招教会你公历换算成农历,要不要试试看古代的历法是干支纪年,俗称农历或阴历,现在我们都统一采用公历的阿拉伯数字纪年。
因此,就存在着一个历法的换算问题。
当然,我们可以查历书就直接知道了,但是这个方法并不一定方便。
现在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口诀,大家根据这个口诀,再进行简单的推算,就能很快地将公历的数字年,换算成阴历的干支年。
在干支纪年中,由于天干是十位,刚好是十进制,因此,每十年的相应位上,天干都是相同的,比如1980年、1970年、1960年的天干都是庚,而1981年、1971年、1961年的天干都是辛,以此类推,我们只要记住从1至10位的不同天干就行了,不必再做什么推算。
要推算的是地支,地支是十二位,不是十进制,比较麻烦。
但我们只要记住每个0位年的地支,还是可以方便的推算出每一年的地支。
我们现在暂从本世纪的1900年为始,1900年到现在已经86年了,我们所看到的病号大概都在这个范围以内,只有极少数的超过这个范围。
现在需要记忆一个0位年上的地支次第口诀,就是子戌申午辰寅。
1900年,它的地支是子,天干为庚,即庚子年,1910年,它的地支是戌,天干一样还是庚,即庚戌年,依次1920年为庚申年,1930年为庚午年,1940年为庚辰年,1950年为庚寅年。
寅以后,上述的口诀再重新开始,即1960年又为庚子年,1970年为庚戌年,1980年为庚申年,1990年为庚午年,以此类推,无有穷尽。
知道了每个0位年的地支,就可以从相近的两个0位年推出尾数为1、2、3、4、5、6、7、8、9这些年的地支。
我们任举一年,1954年的干支是什么?先定天干,我们已经知道0位数的天干是庚,那么,依次而推,1是辛、2是壬、3是癸、4是甲、5是乙、6是丙、7是丁、8是戊、9是己,所以54年的天干是甲。
由上述的口诀,我们已经知道,1950年的地支是寅。
那么,依次而推,1951年是卯、1952年是辰、1953年是巳、1954年是午。
公历农历转换方法
公历农历转换方法公历和农历是不同地区和文化中所采用的两种历法。
公历是以太阳历为基础,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计量单位。
而农历则是以月相为基础,采用太阳和月球的运行周期来计算时间。
1.确定公历日期和年份。
首先,需要知道要进行转换的公历日期和年份。
公历日期包括月份、日期和年份。
2.确定公历年份是否为闰年。
公历闰年是指在二月份增加一天的年份。
闰年规则是,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年份是闰年,但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也是闰年。
3.确定公历日期在一年中的天数。
需要计算从当年的一月一日到所给定日期的天数。
例如,5月1日在一年中的第121天。
4.确定农历年份。
农历年份按照十二属相的循环进行命名,例如鼠年、牛年等。
农历年份通常比公历年份小,所以需要找到所给定日期对应的农历年份。
5.确定农历闰月。
农历年份中的一些月份可能是闰月,即在正常的十二个月之外增加的一个月。
农历闰月的规则比较复杂,通常需要使用农历年历表格或专门的工具进行查询。
6.确定农历月份和日期。
一旦确定了农历年份和闰月,就可以根据公历日期和天数计算出农历日期。
需要根据农历每个月的天数和闰月的位置进行计算,这也可以通过参考农历年历表格来进行查询。
7.规范化农历日期。
农历日期通常以干支纪年的形式表达,需要将计算出的农历日期转换为常见的农历日期格式。
例如,将鼠年转换为1月1日。
这是一种简单的公历农历转换方法,但对于一些复杂的日期,如涉及到闰月的情况,可能需要更高级的技巧和工具来进行精确的转换。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些农历的特点和一些常用的公历农历转换工具。
农历是以月相为基础,一般由十二个或十三个月组成,每个月以朔望月(农历月初)为起点,到下一个朔望月为止。
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和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不完全吻合,导致农历年份的长度不固定,平均约为354-355天,比公历年份的365天要短。
在中国,农历仍然广泛用于农民和传统节日的日期计算。
另外,一些东亚国家和社区(如日本、韩国和越南等)也保留了农历作为重要的时间参考。
阴历阳历转换计算公式
阴历阳历转换计算公式
1.阴历阳历的转换不同
阴历和阳历是两种不同的日历,其中阴历是按照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轨迹,按照太阳来计算日期的日历,而阳历是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来计
算日期的日历,因此两者的转换要求也有所不同。
2.基本原理
阴历日期的转换要求基于以下原理:以中国唐朝为基准,一年共有
354/355天,每2~3年有1年闰,即365天,农历每年分12个月,有大
小月之分,每个月又按30、29两种不同的天数计算,其中大月30天,小
月29天,定朔月以节令月为基准(每4年更换节令月),每个月节令月
称为“正月”。
阳历日期的转换要求基于以下原理:一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每月有28天到31天,共12个月,而每个月的天数是固定的,故可以按
照这个原理进行转换。
3.转换公式
由于阴历和阳历日期的计算方式有所不同,所以转换公式也有所不同。
阴历转换为阳历时,公式如下:
N=(N+2)/3
其中,N=农历月,若N不满三位数,则用0补齐;如N=5,则N=005;
将结果作为农历的节令月,即可求得是阳历哪一月;
同时,节令月的1号即是阳历日期;
反之,阳历转换为阴历时,公式如下:
N=(N-1)*3+2
由于农历每个月只有29或者30天,即农历的节令月只有29号或者30号。
公历换算农历方法
公历换算农历方法
公历与农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公历以太阳年作为基准,而农历则以月亮周期为依据。
换算公历和农历的方法相对简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首先,确定需要换算的年份和月份。
2. 求出该年年初到当月之间的天数总和。
例如,假设需要换算的是2022年2月,那么该年年初到2月底有几天呢?可以通
过查看公历的日历或者使用计算工具来得到答案。
3. 计算出农历年份的年份,这一步需要根据农历年历表进行查询。
农历年份有一个十二年一个周期的循环,每个周期中的年份对应着十二生肖。
例如,2022年是中国农历中的“壬寅年”。
4. 利用农历年份的信息,可以根据农历年历表查找当年的正月初一对应的公历日期。
以正月初一为基准,加上经过的天数,就可以得到换算后的公历日期。
例如,假设2022年农历正月
初一对应的公历日期是2月1日,再加上2月份的天数,就可
以得到农历2月的公历换算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农历每个月的长度是不固定的,有的月份为
29天,有的月份为30天。
因此,在换算时要特别留意每个月
的天数差异。
此外,还需要注意润月的情况,有时候会出现闰月,润月会导致农历多出一个月,所以在换算时要特别注意闰月的情况。
农历与公历的转换方法
农历与公历的转换方法
农历与公历的转换方法是基于中国传统的阴历和西方公历进行计算的。
如果您需要将农历转换为公历,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查找农历日期对应的公历日期。
您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日历应用程序查找农历日
期对应的公历日期。
2.确定农历月份和公历月份的对应关系。
一般来说,农历月份和公历月份的对应
关系是固定的,但也有例外。
例如,农历的闰月和平年不同,需要特别注意。
3.根据农历日期和公历月份的对应关系,确定公历日期。
例如,如果农历日期是
1月1日,而公历月份也是1月,那么公历日期就是1月1日。
如果农历日期是2月15日,而公历月份是3月,那么公历日期就是3月15日。
如果您需要将公历转换为农历,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确定公历日期对应的农历月份。
您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日历应用程序查找公历日
期对应的农历月份。
2.根据公历日期和农历月份的对应关系,确定农历日期。
例如,如果公历日期是
1月1日,而农历月份也是1月,那么农历日期就是正月初一。
如果公历日期是3月15日,而农历月份是2月,那么农历日期就是二月初一。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阴阳历的差异,有些日期在农历和公历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此外,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一些特殊的风俗习惯和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这些日期可能在农历和公历之间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农历和公历转换时,需要特别注意这些特殊情况。
公历和回历对照表
公历和回历对照表农历和公历对照表是比较有用的工具,最近很多人都在使用,尤其是那些喜欢保持传统文化氛围的人和那些把农历当做是节假日的人们。
公历和回历对照表的对应关系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农历与公历之间的时间概念。
下面是公历与回历对应表:一、公历月份1月:农历正月2月:农历二月3月:农历三月4月:农历四月5月:农历五月6月:农历六月7月:农历七月8月:农历八月9月:农历九月10月:农历十月11月:农历冬月12月:农历腊月二、识别月份1月:冬月是指 12 月或 1 月,闰月为指 13 月或 2 月2月:腊月是指 11 月或 12 月3月:仲月是指 1 月或 2 月,闰月为指 1 月或 2 月4月:季月份由季节决定,冬月为指 12 月或 1 月,春月为指 3 月或 4 月,夏月为指 6 月或 7 月,秋月为指 9 月或 10 月五、特殊节气立春:2/4 正月初一雨水:2/19 二月初一惊蛰:3/6 三月初一春分:3/21 四月初一清明:4/5 五月初一谷雨:4/20 六月初一立夏:5/6 七月初一小满:5/21 八月初一芒种:6/6 九月初一夏至:6/22 十月初一小暑:7/7 十一月初一大暑:7/23 腊月初一立秋:8/7 正月初一处暑:8/23 二月初一白露:9/8 三月初一秋分:9/23 四月初一寒露:10/8 五月初一霜降:10/23 六月初一立冬:11/7 七月初一小雪:11/22 八月初一大雪:12/7 九月初一冬至:12/22 十月初一小寒:1/5 十一月初一大寒:1/20 腊月初一上面是公历与回历的对应关系,如果你想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时间概念,那么公历与回历对应表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结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公历和回历对应表来准确理解农历时间概念,并帮助我们在传统的节日庆祝活动中取得精准的结果。
阳历——阴历算法
农历之知识阳历、阴历、农历阳历(即公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由"儒略历"修订而成。
儒略历是公元前46年,古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决定采用的历法。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
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一回归年)为一年。
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积累4年共有23小时15分4秒,大约等于一天,所以每4年增加1天,加在2月的末尾,得366天,就是闰年。
但是4年加1天实际回归年多了44分56秒,积满128年左右就又多算了一天,也就是在400年中约多算了3天。
阳历闰年规定:公元年数可用4整除的,就算闰年;为了要在400年减去多算的3天,并规定公元世纪的整数,即公元年数是100的整数时,须用400来整除的才算闰年,如1600年、2000年、2200年、2400年就是闰年。
这样就巧妙地在400年中减去了3天,阳历规定每年都是12个月,月份的大小完全是人为的规定,现在规定每年的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4、6、9、11月为小月,每月30天;2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
因为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又有太阴历之称,是纯粹的阴历,我国使用"农历",一般人叫它"阴历",那是不对的。
农历不是一种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历"。
阴历把月亮圆缺循环一次的时间算做一个月,12个月算做一年。
然而月亮圆缺循环一次--一个朔望月,是29天12时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
为方便,阴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两种,逢单的月是大月30天,逢双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
实际上,一个朔望月并不正好等于一个大月和一个小月的平均数--29天半,而是比29天半多44分2.8秒。
所以12个朔望月实际上要比354天多8小时48分34秒,30年就要多出11天。
公历到农历的计算公式
公历到农历的计算公式公历和农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系统,公历以太阳年为基准,农历以月亮为基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将公历日期转换为农历日期,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转换。
公历到农历的计算公式基于以下几个要素:年份、月份和日期。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如何计算这些要素。
1. 计算农历年份:农历年份的计算是通过与公历年份的差值来确定的。
农历年份与公历年份的对应关系是不固定的,需要参考农历表来确定。
一般来说,公历年份小于1900年时,农历年份与公历年份相差1年;公历年份大于1900年时,农历年份与公历年份相差2年。
2. 计算农历月份:农历月份的计算与农历年份相关。
农历每年有12个或13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也不固定。
一般来说,农历年份的第一个月是农历正月,公历1月和2月对应农历正月,以此类推。
但是,如果农历年份有闰月,则闰月的计算需要参考农历表。
闰月是为了保持农历与实际月相的一致性而插入的一个月份。
3. 计算农历日期:农历日期的计算涉及到每个月的天数。
农历每个月的天数不固定,一般为29或30天。
农历日期的计算需要参考农历表,确定每个月的天数。
例如,农历正月的天数是根据农历年份的不同而不同的。
通过以上三个要素的计算,我们就可以将公历日期转换为农历日期了。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具体的计算过程。
假设我们要将公历2022年5月20日转换为农历日期。
计算农历年份。
根据上面的规则,2022年的农历年份与公历年份相差2年,因此农历年份是2024年。
接下来,计算农历月份。
根据农历表,2024年的闰月是4月,因此5月对应的农历月份是闰三月。
计算农历日期。
根据农历表,闰三月的天数是29天,因此5月20日对应的农历日期是闰三月二十日。
公历2022年5月20日对应的农历日期是2024年闰三月二十日。
通过这样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方便地将公历日期转换为农历日期。
这对于一些需要参考农历的节日、纪念日等场合非常有用。
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农历文化和传统。
阴历阳历转换算法
一.简单的历法知识干支的推算和历法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大家首先应该对历法有所了解,若已具备相关知识,可跳过此部分。
历法是以太阳、月亮、地球三者在运行时间上的关系,制定时间顺序的法则。
现行的历法大致分为三类太阳历,太阴历,阴阳历,1.“太阳历”就是我们所说的“阳历”,是以“回归年”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侧重点制定历法,首先规定一个“回归年”为一年,为365天,然后规定每年有12个月,1,3,5,7,8,10,12月为大月31天,其余月为30天,由于“回归年”的准确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四年则与实际回归年差一天,因此每四年设一个“润年”366天。
2.“太阴历”并非我们所说的农历,他是以“朔望月”(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侧重点,首先规定一个“朔望月”的时间为一个月,然后规定12个月为一年,一个“朔望月”大约为日,因此设大月为30天,小月29天,单月是大月,双月是小月。
12个太阴历的月是354天,比回归年差不多短了11天。
3年就短一个多月。
所以使用这种历时,新年不一定在冬天过,它可以在春天过,也可以在夏天或秋天过。
它的惟一好处就是阴历上的每一个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状。
当今世界上除了几个伊斯兰教国家因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国家一般已经废弃不用了。
3.“阴阳历”才是我们常说的农历,之所以叫“阴阳历”是因为他兼顾了“回归年”和“朔望月”两个时间特点,他同样是首先规定一个“朔望月”的时间为一个月,大月为30天,小月29天,但农历的大小月由推算决定,以“朔”(月亮不出现的日子)为每个月的初一,并使用“闰月”的办法解决太阴历的不足。
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
设置“润月”的目的是为了使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即m×=n× (1)这样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也因此得名“阴阳历”。
阴历阳历转换阴阳历转换公历农历转换
阴历阳历转换阴阳历转换公历农历转换我们现行的公历,是一种太阳历又叫阳历,它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回归年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其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
我国现行的另一历法:农历,就是用严格的朔望周期来定月,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兼有阴历月和阳历年的性质,因此在实质上是一种阴阳合历。
由于它的制定是以月亮运动周期为主,同时又兼顾了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所以既能使每个月份基本与季节变化相符合,又使每一月份的日期与月相对应。
阴阳历换算,农历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历法,又称夏历,民间也称阴历。
农历固定地把朔的时刻所在日子作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即月初所在的日期是按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来推定的,不是机械地安排的。
这样就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十五左右都是圆月的。
一个月就以朔望月为主,朔望月的平均长度约为29.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称大月;有的月份是29日,称小月。
12个月为一年,一个历年共354日或355日。
什么是农历?农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殷历”、“古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
农历属于阴阳历并用,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平均月长度等于“朔望月”,这一点与阴历原则相同,所以也叫“阴历”;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以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同时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因此农历集阴、阳两历的特点于一身,也被称为“阴阳历”。
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以及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仍然使用农历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什么是公历?答: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列历,通称阳历。
“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故又名“西历”。
我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故又名曰“国历”。
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故又名曰“新历”。
1949年正式规定公元纪年。
公历与农历的互换公式
修正数, 以 3 月 1 日为界, 1、 2 月为上年月份, 20 世纪的 x 9 ; 21 世纪的 x 6 。 关于月基数的求法。首先强调:农历常以 3 月 1 日为界,1、2 月属于上年月 份,记作 13 月、14 月。然后月基数 m 的查取如下表: 月份 3 0 4 31 5 1 6 32 7 2 8 33 9 4 10 34 11 5 12 35 13 6 14 37
即:2049 年为己(jǐ) 巳(sì )年。 (注:2040 能被 12 整除) 例2、 求 1984 年是农历什么年?
C 3 1984 3 解: G 1 ,为甲;而 10 10 C 3 1984 3 1 )。 Z 1 ,为子(sì 12 12 12
m 值
得日柱数 r 后,日柱干支公式为:
r G ,即日柱数的个位数 10
Z 6G r ,肯定能整除。 5
例4、 求 2049 年 10 月 1 日的日柱?
c 49 c 解: u 12 , v 1 ,查表得 m 34 ; d 1 , 21 4 4 4
公历与农历的互换公式
龙泽锋 2019.3.9 1.序 中华民国之后的中国是同时采用西方公历和本国原产农历的国家。老百姓大 多时候用的是公历,但少些时候又需要用农历。如过年,读古文和好奇时。好奇 主要是在“算命”的时候。 “算命”, 纯粹是降低中国科学水平的劣根之一, 为科学界中人所深恶痛绝的。 但农历却是中华文化精华。中国古代时,纪日除了用几月初几等方式之外,还会 用到“年柱-月柱-日柱”格式的纪日方式。今天,我就整理一下,我们如何进行公 历和农历的互换公式。 2.年柱公式 年柱的求法,比较简单。但又比月柱日柱更常用。比如说,快过年了,明年 的农历年名称是什么? 为方便,我们先规定公历中数字的代码及意义。我们知道,现在公历一般都 用 8 位数表示。如 20190310 表示 2019 年 3 月 10 日,19991001 表示 1999 年 10 月 1 日。其中前 2 位为世纪数,记作 c,3/4 位为年份数,记作 n, (或 1~4 位为 大年份数,记作 C, )5/6 位为月份数,记作 m,7/8 位为日期数,记作 d。 于是,年柱干支公式为: (记干为 G,支为 Z。 )
公历换算农历公式
公历换算农历公式
想要将公历转换为农历,可以根据公式:公元年数—1901(或1977)=R+4Q;那么农历日期=10.6(1+R)+14Q+年内日期序数—29.5n(n、R、Q都是自然数,R<4)。
这个公式算法对于很多数学不好的人而言是很费脑子的,算大半天也算不出来,而当今科技是比较发达的,我们想要将进行公农历转换并不需要这么复杂的计算。
现在,想要将公农历进行转换方法很简单,比较传统的一个方法就是可以直接看挂历或是台历,上面每个公历日期的下面都会标注都相对应的农历日期,我们只需一翻阅就能查询到公历相对应的农历日期了。
比如我们要看2021年7月2日的农历日期,7月2日的下面就会显示农历日期为五月廿三。
对于公农历转换公式是什么,我们已经了解了,但是它的是比较复杂的,而现在是网络普及的一个时代,平板、手机以及电脑等等电子产品也都设置有万年历这中功能,所以对于公历与农历的转换,一查看就可以了,很方便。
并且与传统的挂历、台历本子而言,电子设备上的日期不局限于一年的日期,这给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日常工作等更方便。
好了,公历是国际通过的历法,当年日期的记录均是以阳历为准,但农历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日期记录方式,在实际上生活中难免会用到公农历转换。
我们知道公农历转换公式是什么,但是算法复杂,我们大可不必去计算,看挂历即可。
阳历和阴历转换算法
阳历和阴历转换算法
一、阳历和阴历的区别
阳历是以太阳行星运行轨道周期来计算的历法,也称为公历,它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大约29天左右。
阴历是按照农历的月份来排列的,一年有12个月,每月大约有29或30天。
二、历法计算原理
(1)阳历
阳历是按照太阳行星的运行周期计算的,一年的太阳行星运行周期为365.2422天,因此,每隔四年多少天就添加一天,称为闰年,这样一年可以分成365或366天。
(2)阴历
三、阳历和阴历之间的转换
1、阳历转换成阴历
1)计算年份
首先,我们要知道要转换的年份是否是闰年,是则记闰月为29天,不是则记闰月为28天。
2)计算月份
根据今年的起始月份,以及今年之前的年份闰月天数,可以计算出今年的闰月日期,根据要转换的年份和月份,可以确定当前的月份,从而转换成阴历的月份。
3)计算日期
根据转换后阴历的月份和日期,结合当月的起始日期,可以计算出当月的日期,即为转换后的阴历日期。
4)计算多余的天数
转换成阴历之后,如果有多余的天数。
阳历、阴历、农历、公历,农历的年月日天干地支计算!
阳历、阴历、农历、公历,农历的年月日天干地支计算!阳历、阴历、农历、公历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
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阴历: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积累的一种历法。
农历: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但农历并不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按照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登基为元年,今年是农历开元4715戊戌狗年(公历2018.02.16~2019.02.04),我国传统历法比西方历法早2697年,用西元年份+2697即是我国传统历法的年份。
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公历也就是阳历,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又称西历或西元。
它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
1949年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
但是也并没有废除农历,现今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是以农历为准。
订阅号:天机录农历的年月日天干地支计算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历、公历、农历的换算2002-2-10 22:02:19 马肇曾阅读9061次研究世界伊斯兰教历史,免不了要对以回历所记载的历史事实换算为公历,或将所载的公历换算为回历。
《回历纲要》、《历法丛谈》、《万年历谱》以及《回回天文学史研究》[1--4]等专著都载有自回历换算为公历的算式,并称两历因闰年的时间不同,故换算结果常有一日之差,惟均未讨论一日之差的简易订正方法。
1998年《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载文讨论了中国农历与公历、回历的换算问题[5]。
惟笔者依上列著作中所列算式推算结果;发现与实际所载日期误差常大于一日,最高可达十日之多。
因此有必要对计算中误差的来源及计算公式的改进进行探讨,特撰此文。
二、国历换算为公历1.换算公式的导出公历每年365.242 199074075 日(简化为365.2422日),而回历每年为354.367074375日(简化为354.36707日),所以回历一年只相当354.36707/365.2422=0.970223或0.970224个公历年。
又回历元年元旦定在公元622年7月16日,由于当时历法在推算上的误差,致当时的7月16日,按现代的公历应改为7月19日,自公元某年元旦至该年7月19日已达200日.相200/365.2422=0.5476公历年;又因到回历二年元旦才达到0.970224个公历年,故自回历纪年元旦换算为公历的算式即为:(回历纪年一1)× 0.970224+622.5476年=所求公历年月日 (1)或回历纪年× 0.970224+621.5774年=所求公历年月日 (2)式中621.5774来自622.5476-0.970224。
如所求某一历史事实不在回历元旦时,可将事实经过本年的总日数化为回历年,加人回历纪年总数中即可。
然而上列公历一年的总日数,实际上是一回归年的实测数,因现用公历每年的日数实为365.2425日,它与一回归年的日数只能是基本相符,到公元四千多年后会再出现一日之差。
实际上在明万历十年九月十八日,回历990年9月16日,公元1582年10月4日前(包括4日)的公历称儒略历,儒略历每年365.25日,它每年与一回归年的差值远大于格列高利历即现代的公历,大约历128年就需多闰去一日,至万历十年已经多闰出十日了。
因此,对于儒略历时期的回、公两历换算,不能仍采用(l)、(2)两式,而需依儒略历的年实际日数将上列二式略加修正即可,结果如下:(回历纪年一l)× 0.9702+622.5393= 所求公历年月日 (3)回历纪年× 0.9702+621.5691= 所求公历年月日 (4)式中0.9702为354.36707/365.25所得结果,而0.5393则系公历某年元旦至其7月16日的总日数197被365.25日除之所得,622.5393-0.9702= 621.5691。
现将两种算式自回历第52年起,每隔百年所算得的公历年月日列人下表:表1 国历换算为公历<img src=/wenxian/lunwen/images/002-2-p128.gif>自表列计算结果得知,历法不同不能用同一算式,否则误差大大。
万历十年前即已发现儒略历的春分所在日期与实测结果相差较大,至万历十年已差十日,因此格列高利第十三就决心修改儒略历,改革内容有两点,其一,将公历1582年10月4日之后一日原应为10月5日而改为10月15日,而星期序数不变,即该年10月4日为星期四,10月15日理应为星期一,实为星期五;其二,儒略历每四年有一个闰年,四百年有百闰,格列高利历仍保持儒历四年一闰的传统,但每四百年仅安排九十七个闰年,四百年中逢百年不闰,到第四百年加一个闰年[6]。
儒历与格历的岁实分别为:儒历(365 ×300+366 ×00)÷ 400年=365.25日/年格历(365 × 303+366×97)÷ 400年=365.2425日/年而《明史·历志》所载的回回宫分历(太阳历),一百二十八年闰三十一日,其岁实:(128 × 365+31)日÷ 128年= 365.2421875日/年可见共置闰精度远高于现代的公历。
2.换算中一日误差之订正《历法丛谈》以回历1387年为例,求算合公历之年月日。
解1:1387 × 0.970224+621.5774=1967.278088年0.278088年× 365.2422日=101.569日公历累计日数为101.57日可视为4月11日或4月12日。
究竟是哪一日,当依两历在公历4月11日或12日间所具有同一的星期序数以订正。
依回历岁首星期序数计算公式:[(138-1)×131+164] ÷30=6057,余206057÷7=865,余 2故回历1387年元旦为星期2。
(表)<img src=/wenxian/lunwen/images/00-2-p129.gif>按公历自1583年元旦(星期六)至1967年4月11日,共历:1967-1583=384年,在这384年中依格列高利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加一闰日的规则共历93个闰日,又1967年元旦后一日起至4月11日又需加 100日,则(384 × 365+93+100+6)÷ 7=140359+7=2001,余 2余2即星期2,故回历1387年元旦在公历1967年4月11日。
因公历计算星期日数采用数据较多,计算时难免有所遗漏,现引人公历日期与星期推算表阿),供参考。
应用此表查找公元1967年4月11日星期序数步骤如下:先在本表年份表前二位数字栏目中,查到19二字所在的位置;再在年份表后二位数字栏目中查到67二字所在位置,自19二字处平行右移,67二字处垂直下移,二者在英文大写字母栏目中相交于字母G处;再自月份表栏目中查到4月,自4月所在位置平行左移,查到G在4月栏目所在位置;自日期栏目查到11日所在位置,自此位置平行右移,使与4月份栏目G在星期表相交处知为星期二,结果与回历计算所得相同。
故知回历 1387年元旦确为公历1967年4月11日,而不是12日。
在换算中所得公历日数常多于31日,甚至常在200—300日或更多,需要将此数化为该年的月日时,可用下列两表。
表3 公历月份及其累计日数<img src=/wenxian/lunwen/images/00-2-p130.gif>三公历换算为回历将回历换算为公历的算式移项,整理,即可得到公历换算为国历的算式(公历纪年一621.5691)÷0.9702=回历年月日(儒略历) (5)(公历纪年一621.5774)÷0.970224=回历年月日(格氏历) (6)无论回历换算为公历或相反,大体都有一日之差,以星期序数订正时,回历换算为公历,以回历的星期序数为准;相反,以公历的星期序数为准。
四国历或公历换算为中国农历1.回历换算为农历仅管中国农历各年在年内月数日数都不是一个相对的稳定值,给回历与公历换算为农历上带来较多的困难,但仍然可以换算。
中国农历为阴阳合历,在月份上与回历同属太阴历,惟回历每月以见新月为一月之始,其日约迟于农历合朔(初一日)1—2日乃至3日,因此只要查清二者在月份上关系,便可将回历换算为中国农历。
马以愚先生称:“回教纪年及斋戒之月,均依太阴历。
中国昔用夏正(即农历),有闰之年,年为十三月。
故斋戒之月,遇闰则连退。
如今岁斋戒值夏正之九月,岁逢闰,改岁当以八月为斋。
”[8]故若求得积年及所历大阴历的月数,即可依农历十九年而有七个闰月的规律,将农历换算为回历,其日当有l——2日之差。
计算举例:已知西域鲁穆马依泽公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应召人华编修《应天历》,并将伊斯兰天文传人中国,他的事迹已收人《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9]与《中国回族大词典》[10]等,被列为伊斯兰与中国回族之大事。
据《怀宁马氏宗谱》记载,依泽公应召人华时年已四十,生于回历勒比阿立勿里月(拉比尔·奥沃勒月,即回历三月)第二十日,故于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五月初十日。
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八月十三日奉旨授世袭候爵兼司天监。
求依泽公生于公历与农历的年月日。
解:马依泽于宋建隆二年五月后来到中国时年已四句,已知建隆二年二月初三日为回历310年元旦。
由此可知马依泽公生于回历310年3月20日,合公历310×0.9702+621.5691=922.3311年0.3311 ×365.25=120.934275日回历 310年元月1日合公历922年5月1日,再加 78日为回历3月20日,公历7月18日。
又据农历19年而有7个闰月,并依斋戒之月遇闰则递退一月的规则,求算出回历310年元旦约合农历之月份为:(922-622)=300年300 ÷19 ×7=15.7895 ×7=110.53个月又每闰12个月为一年除去不算110.53÷12=9余2.53,即后退2月自武德五年六月初三日退后 2月为四月,即依泽公生于梁龙德二年四月二日再加 78日合六月二十一日或二十日。
2.公历换算为农历张家骥称:“《泷冈阡表》中最末一段:‘(宋)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修表’。
试算为阳历日期”。
他又说:“已知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但各年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就使得回归年天数与实际天数不等,每年在日历上可差一天。
这样可以将阴历经过任意整回归年在现在的日历上查到阳历(阳历一年相当阴历的月数为365.2422/29.530588=12.36827个月)。
例如,可先在1995年的日历上查得与(该年)阴历对应的阳历日期,这样就找到了临时落脚点,也就是找到了阴阳互换的关键。
例如,可先以阴历四月初一(日)为引数,在1995年日历上查到对应的阳历为4月30日。
由于已经计算出经过的月数,将经过的月数的尾数(小数)化为日,加在4月30日上,就得到经过(1995-1070)整年数的阳历日期,也就是起始阴历日期对应的阳历日期,即得到了待查的日期为4月30日加上0.64957×29.530588得到(1070年)5月19.1821840日。
这样就得到了所给例子的阴阳历日期换算结果……”。
0.64957月的由来,(1995-1070)×12.36827=11440.64957月已知依泽公生于梁龙德二年(922)六月二十一日,依下表提供的2099年各月初一日的公历月日数,可以算出龙德二年六月二十一日的公历月日数表5 公元2099年农历各月初一日的公历月日<img src=/wenxian/lunwen/images/00-2-p131.gif>(2099-922)× 12.36827=1455.45379月余数为 0.45379月× 29.530588日=13.4O日因2099年五月初一日(包括该年闯二月)在公历6月19日,加上计算所得的13日为龙德二年六月初一日的公历月日,即该年7月2日,则该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为该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