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主要植物表型 特征的影响
放牧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主要植物表型特征的影响
G RA SSLA N D A N D TU RF( 2 01 5 )
V o1 . 3 5 N O. 3
放牧 对 三江 源 区高寒 草甸 主 要植 物 表 型
特 征 的 影 响
石 红 霄 , 侯 向阳 , 师 尚礼 , 贺 晶 , 胡 宁宁
( 1 . 甘肃 农 业大学 草 业学 院/ 草 业 生态 系统 教育部 重 点实验 室 / 甘肃 省草 业工 程实 验室 / 中一 美草 地 畜牧 业 可持 续 发展研 究 中心 , 甘 肃 兰 州 7 3 0 0 7 0 ;2 . 中国农业 科学 院 草原 研究所 , 内蒙古 呼和浩 特 0 1 0 0 1 0 )
科研 业务专项( 1 6 1 O 3 3 2 O 1 4 0 0 6 ) 项 目资 助
试验设 于农 业 部玉 树高寒 草 原资 源 与生 态环 境 重
点 野 外 科 学 观 测 站, 地 理 位 置 N 3 3 。2 4 3 O ,
作 者简介 : 石 红霄 ( 1 9 8 0 一 ) , 男, 青海 门源 人 , 助理研 究 员 , 在读博士研究生 , 主要 从事 草地 生 态 、 资 源 与 环 境 的科 学研 究 。
群落 结构 [ 1 ] 。适度 放牧 可 以增加群 落 的物种 多样 性 ,
进 而影 响草 地 的生 产 力 和稳 定 性 ; 过度 放 牧 则 会 导致
群 落多样 性 降 低 , 草 地 生 产力 下 降I 3 ] 。而 植 物 的 形 态
学 指标 是植 物生 长 中能 够 直 接观 察 的特 征 指 标 , 能 够 直 观地 反映 植物 在环 境 中的生 长变 化 。研究 植 物在 放 牧 影 响下 表 型 特 征 变 化 也 是 研 究 放 牧 影 响 的 重 要 内 容 。从功 能性 状 变化 探 索 草 原 植 物 的放 牧 响应 机 制 ,
放牧强度对三江源典型高寒草甸生物量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
放牧强度对三江源典型高寒草甸生物量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放牧强度对三江源典型高寒草甸生物量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
三江源地区作为中国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脆弱且独特,因此对于放牧等人类活动的响应十分敏感。
在此背景下,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生物量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对于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草甸的分布及其生态系统功能,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背景信息。
接着,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放牧强度对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生物量、土壤理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和研究内容,即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生物量的变化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响应,并探讨其内在机制。
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样品采集与分析和数据处理等。
通过在不同放牧强度下设置样地,收集高寒草甸生物量和土壤样品,分析其生物量组成、土壤理化特征等指标,并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文期望通过这一研究,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合理的放牧管理制度提供理论支持。
二、文献综述高寒草甸作为三江源地区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的影响逐渐成为生态学和草地科学研究的热点。
放牧强度不仅直接关系到草甸植物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还会对土壤理化特征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已经有许多学者就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例如,等()在青藏高原的研究表明,适度的放牧强度可以促进草甸植物的生长,提高生物量;而过度放牧则会导致植物生物量减少,甚至引发草甸退化。
等()在内蒙古高原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并进一步指出,过度放牧会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土壤结构破坏,从而影响土壤肥力。
关于放牧强度对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也有大量的研究。
不同放牧管理模式对高寒草甸植被、土壤和碳氮储量特征的影响
不同放牧管理模式对高寒草甸植被、土壤和碳氮储量特征的影响青藏高原既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畜牧业基地,同时也对北半球的气候有着重要影响,更是我国及周边国家多条母亲河的发源地,对我国东部及西南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有巨大影响。
青藏高原总面积的85%是高寒草地,是藏羊和牦牛放牧的主要草场,高寒草地在气候调节、多样性保护和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发挥着重要影响,也对区域生态系统碳库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受全球性气候干旱、牧区人口增加、草原人为活动破坏和长期不合理的放牧利用模式等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严重。
放牧是草地最主要的利用方式。
目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通常是整季,甚至全年连续放牧利用,过度放牧严重,这种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对草地的破坏极大,尤其是在牧草返青期间,刚刚萌发返青的幼苗被采食后光合面积迅速减少,严重影响后期的生长和发育。
合理放牧时期的确定,是草地实现休养生息,保持草地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然而,不同放牧管理模式下,高寒草甸植被的结构和组成、土壤理化特征及碳氮储量特征的的变化尚不明确。
因此,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缘禁牧(NG)、全生长季休牧(RG)、传统放牧(TG)和连续放牧(CG)4种不同放牧管理模式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以群落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了不同放牧管理模式对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理化特征和碳氮储量特征的影响,以阐明不同放牧管理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寻适宜于该地区的最佳放牧管理模式,从而为高寒草地碳汇管理、天然草地退化及修复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与CG处理相比,NG和RG处理显著增加了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的重要值、各功能群(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植物的高度、禾本科植物密度和生物量以及总地上、地下生物量,其中以NG样地效果最为明显;降低杂类草植物的重要值、地下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杂类草的生物量和密度;在4种放牧模式中,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S)及群落总密度的排列顺序均为:CG<NG<TG<RG。
放牧对高寒小嵩草草甸冷季草场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的影响.
放牧对高寒小嵩草草甸冷季草场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的影响2010-07-06对高寒小嵩草草甸冷季草场主要21种植物种群在不同放牧率下优势度、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两年的放牧,对照、轻度和中度放牧组的主要优势种均为小嵩草和垂穗披碱草,重度放牧组的主要优势种变成了小嵩草和鹅绒委陵菜;2)尽管枯草期小嵩草和高原早熟禾的适口性较好而被优先采食,但由于它们特有的耐牧、耐践踏等生物学特点,生态位宽度依然很大(0.948,0.901);垂穗披碱草尽管由于适口性和耐践踏性相对较差,但由于其株高优势,生态位宽度依然较大(0.815);青海野青茅和紫羊茅在枯草期由于适口性较好而耐践踏性相对较差,对放牧及由放牧引起的环境变化反应最为敏感,其生态位宽度很窄(0.302,0.416),说明放牧抑制了高大禾草层片的发育,为植株矮小的.莎草科牧草和阔叶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3)鹅绒委陵菜和雪白委陵菜、高山紫菀和柔软紫菀之间生态位重叠的降低,是种间对资源利用上分化的结果,且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它种群间也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分布于放牧演替系列两个极端的种群间生态位重叠较小,说明物种的分布是既间断又连续的.作者:董全民赵新全马玉寿施建军王彦龙 DONG Quan-min ZHAO Xin-quan MA Yu-shou SHI Jian-jun WANG Yan-long 作者单位:董全民,DONG Quan-min(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1;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西宁,810016)赵新全,ZHAO Xin-quan(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1)马玉寿,施建军,王彦龙,MA Yu-shou,SHI Jian-jun,WANG Yan-long(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西宁,810016)刊名:中国草地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GRASSLAND 年,卷(期):2006 28(6) 分类号:S812.43 关键词:高寒小嵩草草甸冷季草场放牧率优势度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
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东缘的典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然而,随着放牧的增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寒草甸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采取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拟选取青藏高原东缘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样方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并分析环境因素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取研究区域,并对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土壤性质等进行调查和描述。
2. 设计不同放牧强度下的样方,并进行样方调查,记录物种名录和叶面积指数等相关指标。
3. 对样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放牧强度下物种多样性和生态指数的差异,并探讨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4. 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放牧强度、气候和土壤因素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的数学模型,预测不同条件下高寒草甸的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
三、预期成果1. 对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揭示物种组成和生态功能的变化规律。
2. 分析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区域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 建立数学模型,预测不同条件下高寒草甸的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为决策和实际应用提供借鉴。
四、研究进度安排1. 前期调研和文献综述工作:1个月。
2. 研究区域选择和样方设计:2个月。
3. 样方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4个月。
4. 建立数学模型和结果分析:3个月。
5. 论文撰写和稿件修改:2个月。
总计12个月。
放牧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主要植物表型 特征的影响
第35卷 第3期 草 原 与 草 坪 2015年
9
日最大降水 量 36.5 mm。 蒸 发 量 1 430~1 615 mm, 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 1.2 试 验 样 地
试验选取的草 地 类 型 为 高 山 嵩 草 杂 草 类 草 甸,草 地 主 要 优 势 牧 草 是 高 山 嵩 草 (Kobresia pygmea),其 次 为 矮 嵩 草 、异 针 茅 (Stipa aliena)、高 原 早 熟 禾 、垂 穗 披 碱草(Elymus natans)、丁 柱 委 陵 菜 (Potehtilla saun- dersiana)、乳白香 青 (Anaphalis lactea)、高 山 唐 松 草 (Thalictrum alpinum )等 [14]。 1.2.1 样地设置 观 测 试 验 站 佳 塘 草 原 为 一 块 平 坦 开阔的退化高寒嵩草草甸,面 积 20hm2,近 年 来,采 取 了围栏封育和自由放牧的利用和管理措施。试验分别 设置了围栏封育样地和自由放牧2个处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 验 地 概 况 试验设于农业部玉树高寒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重
点 野 外 科 学 观 测 站,地 理 位 置 N 33°24′30″, E 97°18′00″,海拔 4 250 m。 年 平 均 温 度 为 -6.4~ 4.3 ℃,7月平均最高温度为11.7~21.0 ℃,1 月平均 最低气温为-27.9~14.3 ℃。全年可照时数4 425h, 日照时 数2 488~2 619h。 年 均 降 水 量 为 374.2~ 721.2 mm,分 配 不 均 匀 ,降 水 日 数 130~160d,多 年 一
收 稿 日 期 :2014-10-29;修 回 日 期 :2015-01-02 基 金 项 目:国 家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973 计 划 )
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关系的影响
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关系的影响闫卫民;张世彬;杨元武【期刊名称】《草业科学》【年(卷),期】2024(41)3【摘要】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深远而复杂,为了探讨高寒草甸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受长期不同放牧强度的影响,在高寒草甸草地群落设置不同放牧强度试验,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及其关系的变化,以期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先增大后减小,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优势物种由禾本科向莎草科和杂类草转变,其中禾本科植物的优势度从70%降到12%,杂类草植物的优势度由13%增大到82%,植物群落的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逐渐减小,轻度放牧处理减少了61.56%,中度放牧处理减少了76.75%,重度放牧处理减少了78.72%,重度放牧处理地下净初级生产力(BNPP)比禁牧处理降低了90.06%,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处理地下净初级生产力与禁牧处理无明显差异,3个处理下的地下净初级生产力(NPP)总体保持稳定。
放牧强度增大会导致植物群落高度下降,中度放牧处理会增加植物群落中莎草科植物的分蘖数。
高寒草甸上植物群落的Pielou指数和NPP负相关,Margalef指数和BNPP 正相关。
研究结果表明,中度放牧强度有利于高寒草甸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过度放牧不利于高寒草甸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草地生产力。
【总页数】9页(P539-547)【作者】闫卫民;张世彬;杨元武【作者单位】青海大学农牧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相关文献】1.模拟放牧强度与施肥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2.放牧强度对环青海湖高寒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3.放牧干扰下高寒草甸物种、生活型和功能群多样性与生物量的关系4.刈割、施肥和浇水对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与初级生产力关系的影响5.取样尺度对亚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草地类型对三江源区草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第34卷第2期2015年4月中国野生植物资源Chinese Wild Plant Resources Vol.34No.2Apr.2015收稿日期:2014-08-27作者简介:任俞新(1991-),男,汉族,本科,助讲。
主要从事森林植物环境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doi :10.3969/j.issn.1006-9690.2015.02.004不同草地类型对三江源区草地土壤养分的影响任俞新1,李亚娟2(1.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741020;2.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对三江源区原生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甸草原、退化高寒草原和人工草地4种不同草地类型中,草地土壤养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高寒草甸草原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全氮、有效氮、全磷、有效磷、有效钾均在土壤表层含量降低,中下层土壤含量升高。
原生高寒草甸草原全氮、全磷、有效磷含量在中层土壤含量升高,而有效氮、有效钾含量随着土层加深逐渐降低。
退化高寒草原全氮、全磷含量随土层加深变化较不明显,有效氮在中层土壤含量较多随后急剧下降,有效磷和有效钾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少。
人工草地各种土壤养分均呈现随土层逐步下降的态势,总体来看,人工草地在表层土壤的各种养分含量远远大于原生和退化草地,土壤速效养分受退化程度影响较大,其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全量养分,表层土壤养分受退化影响的程度较深层土壤大。
关键词三江源;利用方式;土壤养分中图分类号:S15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90(2015)02-0013-04Effect of Different Grassland Types on Grassland Soil Nutrientof Sanjiang Source RegionRen Yuxin 1,Li Yajuan 2(1.Gansu Forestry Technological College ,Tianshui 741020,China ;2.Pratacultural College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In the manner of the primary source area in Sanjiang alpine meadow grassland ,the degradedalpine meadow grassland ,the degraded alpine grassland and artificial grassland ,we measured the grass-land soil nutrient contents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more degenerate ,the worse the alpine meadow grassland become.Total nitrogen ,available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available phosphorus ,available potassium decreased in the surface soil content ,increased the contents of soil layer.Degraded alpine grassland of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with depth change is not obvious ,available N ,then a sharp decline in more content in soil layer ,available P and available K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All kinds of soil nutrient in artificial grassland were declining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situation.Overall ,artificial grassland in a variety of nutrients in the surface soil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original and degraded grassland ,soil available nutrient degradation degree of influence ,the change amplitud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otal nutrient ,soil nutrient affected by degradation degree in deep soil.Key wordsSanjiang source ;using types ;soil nutrients天然草地是重要的可再生自然资源之一,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等作用。
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环境科学专业优秀论文)
2研究方法
2.1研究区自然概况
研究区位于四川省红原县(101051’~103。
23E’310517~33019aq,平均海拔3600m),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川西北山地向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大体里东南向西北倾斜,丘状高原和山地为其主要地貌类型(研究区地理位置见图1)。
本区属大陆性高原寒温带季风气候,以寒冷、日温差大、霜冻期长、四季变化不明显为主要特征。
空气稀薄,年均日照时间2158.7Il:年均温1961~1991年为1.4℃,无绝对无霜期,极端最f氐温和最高温出现在1月和6月,分别为一36℃和26"(3。
基O℃的年积温为321.3X2;历年平均风速2.2m/s。
年均降水749.1mm,而年均蒸发量达1262.5mm,除6、7、8月外,其余月份降水量均小于蒸发量,空气干燥。
该地多灾害天气,年均发生暴雨2.1d,5~10月为多发期;该地大风盛行,最大瞬时风速达36m/s。
境内的土壤类型以亚高山草甸土、沼泽土和高山草甸土为主,其中亚高山草甸土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5.4%,其草群的覆盖率达70%~90%。
图1研究区地理位置
FigurelLocati011ofstudyarea
7。
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的影响
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的影响作者:黄国胜杨正荣来源:《畜牧兽医科学》2019年第06期摘要:为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草场的影响,本次研究共设置了4个组别,分别为对照组、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
在上述4个放牧强度背景下测定了高寒草甸草场的地上地下生物量,植被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对高寒草甸草场地上地下生物量有着显著的影响,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地上生物量呈现下降趋势;地下生物量呈现升高趋势。
其中,重度放牧处理组别的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放牧组别和中度放牧组别、重度放牧3组之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高寒草甸草场的物种丰富程度呈现下降趋势,对照组和其他3个组别相比差异性极其显著(P<0.05)。
山此得出,控制合理的放牧强度能有效促进牧草地下生物量的生长,显著影响不同经济类群的比重,进而维持高寒草甸草场同有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放牧强度;草甸草场;生长量;种群结构中图分类号:S812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06.0050引言放牧强度是影响高寒草甸草场地上地下生长量,草原植物群落的主要因素。
有大量研究表明,合理的放牧有利于维持草原的生物多样性,但也有研究表明放牧草地的物种多样性不仅取决于放牧强度,还取决于整个放牧的长短。
放牧强度会对草场的植物群落造成直接影响,但长期适度的放牧能维持整个草地群落的结构稳定[1]。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本次研究选择青海省铁卜加草改站的高寒草甸草场,海拔高度在3270m以上,属于典型的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时间较长,日照充足,日照小时数3700h,年降水量387mm,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7、8月,年平均气温为-0.7℃,平均最低气温为-13.8℃。
本次所选择的试验地点为本站及周边冬季草场。
牧草在4月中旬返青,到10月逐漸变黄,生长期120d左右。
放牧对高寒草甸地表特征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放牧对高寒草甸地表特征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杜岩功;曹广民;王启兰;王长庭【期刊名称】《山地学报》【年(卷),期】2007(25)3【摘要】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选择五种处于不同放牧强度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进行放牧对高寒草甸植被演替规律和土壤对放牧压力的响应过程研究,为合理利用和提高草地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呈急剧下降趋势,由禾草草甸的646.24 g/m2下降到小嵩草草甸的328.16 g/m2,容重逐渐减小;在小嵩草草甸阶段地表逐渐出现塌陷和裂缝,0~10 cm土层中根土体积比逐渐变大;土壤的质地类型发生变化,由禾草草甸粘壤土转变为壤质粘土;放牧强度对牧草返青开始时间和生长期都没有影响,但在重牧处理时,非生长季地温降低程度很明显.【总页数】6页(P338-343)【作者】杜岩功;曹广民;王启兰;王长庭【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7【相关文献】1.放牧对围栏封育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和生产力的影响 [J], 陈楠;李广;侯扶江2.模拟放牧强度与施肥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J], 张璐璐;王孝安;朱志红;李英年3.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变化研究 [J], 王向涛;张世虎;陈懂懂;谈嫣蓉;孙大帅;杜国祯4.高寒草甸表层土壤物理性状对短期放牧的响应 [J], 杨思维;张德罡;牛钰杰;花立民5.封育和放牧对高寒草甸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J], 姚喜喜;才华;李长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放牧高寒嵩草草甸的稳定性及自我维持机制
中国农业气象(Chinese Journa l of Agro m eteorology) 2009,30(4):553-559do:i10.3969/.j issn.1000-6362.2009.04.016放牧高寒嵩草草甸的稳定性及自我维持机制*曹广民,龙瑞军**(甘肃农业大学,兰州 730070)摘要:以空间代时间,在 三江源 和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研究站地区,将处于不同退化阶段的高寒嵩草草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其植物群落、地表状况、草毡表层厚度、根土比和水分渗透速率的演替过程与规律研究,以明晰放牧高寒嵩草草甸退化过程中其系统稳定性及自我维持机制。
结果表明,高寒嵩草草甸虽然结构简单,但在长期适应寒冷气候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低矮化、细绒化和草毡表层加厚、极度发育等一系列特殊的稳定性维持机制,可以承受一定范围内的人为干扰和气候波动,具有较高的系统稳定性与自我调控能力,但系统遭到破坏后的恢复能力极差。
今日高寒草甸的大面积退化,是人类所赋加于草地的承载力远超过其承载力阈值而导致系统稳定性崩溃的结果。
关键词:高寒草甸;稳定性;草毡表层;阈值;干扰Syste m Stability and its Self m ai ntai ni ng M echanis m by Grazing inA l pi ne K obresia M eadowCAO Guang m in,LONG R ui j un(G ansu A griculture U n i versity,Lanzhou 730070,Chi na)Abst ract:The A l p i n e K obresia M eado w Ecosyste m s at the different stage of deg radati o n i n the H a i b eiA lpine M eado w Ecosyste m s Research S tation and the Three R ivers Source Region w ere studied to reveal the p l a nt co mm unities,surface conditions,m attic pe i p edon t h ickness,roots and so il ratio,and mo ist u re saturation ratio,so as to disti n ct t h e syste m stability and its se lf m ai n taining m echan is m i n the course o f t h e degradati o n in alpine m eadow.The resu lts sho w ed that t h e a l p i n e K obresia m eadow syste m had perfor m ed spec ialm echan i s m to m ainta i n its stability in the long ter m evolution process alt h ough it had a si m ple struct u re.So it cou l d bear the m an m ade i n terferences and cli m ate fluctuations to so m e ex tents,and had h i g her ab ility o f contro lli n g and resu m i n g syste m,as it m a i n ta i n ed its syste m stab ility through lo w i n g,v illifor m and m attic g r ow th.But t h e alp i n e K obresia m eadow syste m had a very bad recover i n g ability after the syste m destroyed.No w adays,the reason for the degenerati o n o f alpi n e m eadow i n large areas w as that the carry i n g ca pacity endo w ed by hu m an had exceeded t h e capability threshold.K ey w ords:A l p i n e m eadow;Stability;M attic peipedon;Thresho l d;Intergerence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之一,约占青藏高原可利用草地面积的35%。
高寒草甸不同演替状态下植物、土壤对放牧强度的响应与适应
高寒草甸不同演替状态下植物、土壤对放牧强度的响应与适应高寒草甸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草地类型之一,其特点是植物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是放牧活动的重要场所。
然而,随着放牧的不断加剧,高寒草甸面临着生态环境改变的压力。
因此,了解高寒草甸在不同演替状态下植物和土壤对放牧强度的响应与适应机制,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高寒草甸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高寒草甸的演替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植物群落经历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演替过程。
它代表了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也代表了生态系统的发展和稳定。
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会发生多样性、功能和结构的变化,这对放牧活动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第一阶段是初级演替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植物物种少、多样性低,主要由一些早熟的、忍受恶劣环境的植物组成。
初级演替植物对放牧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受到放牧扰动的影响,导致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下降。
第二阶段是中级演替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植物物种逐渐增多、多样性逐渐提高。
中级演替植物对放牧的适应能力提高,能够通过增加植株数量和株高来适应放牧压力。
同时,中级演替植物的根系发达,能够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使得植物对放牧后的恢复能力也相对较强。
第三阶段是高级演替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植物物种较多、多样性较高。
在高级演替植物群落中,植物的适应能力较强,并且具有相对稳定的演替序列。
高级演替植物对放牧的适应能力较高,能够在放牧后迅速恢复生长,因此对于放牧强度的耐受力较强。
高寒草甸土壤对放牧强度的响应与适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土壤养分的变化和土壤水分的变化。
放牧活动会导致土壤养分的损失,特别是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流失,从而影响植物对养分的摄取。
同时,放牧活动也会导致土壤水分的减少,使得高寒草甸土壤的含水量降低,加剧了植物的水分胁迫和干旱的风险。
为了适应放牧强度的变化,高寒草甸的植物和土壤发展出一系列的适应策略。
植物方面,一些早熟植物通过增加种子数量和扩大株高来适应放牧压力,从而确保物种的繁殖和生存;一些高级演替植物则通过发达的根系和养分吸收能力来快速从放牧中恢复。
探讨高原放牧强度对高寒草原植被群落产生的影响
探讨高原放牧强度对高寒草原植被群落产生的影响
韩雄国
【期刊名称】《兽医导刊》
【年(卷),期】2017(000)024
【摘要】草原植被覆盖程度和产物量与放牧强度有较为直接的关系,尤其对高原地区来说,牦牛作为重要的经济物种,其饲养以放牧为主,如果不注意控制放牧的强度,会造成草原植被覆盖程度降低、生物量减少,盐生植物将取代优势草群落,群落结构更趋于简单化,物种会向旱生化和盐生化演变,而土壤中的成分也会随之改变,因此必须要有效的控制高原地区放牧的强度.
【总页数】1页(P17)
【作者】韩雄国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畜牧总站,西藏昌都 854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模拟放牧强度与施肥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J], 张璐璐;王孝安;朱志红;李英年
2.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J], 仁青吉;武高林;任国华
3.主要气候因子对不同放牧强度下草甸草原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 [J], 赵建国;刘存歧
4.牦牛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J], 周国利;程云湘;马青青;申波;曲久;田富;常生华
5.季节放牧对高寒草原植被群落和生物量的影响 [J], 张晓玲; 徐田伟; 谭攀柱; 耿远月; 刘宏金; 徐世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牦牛季节性放牧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影响
牦牛季节性放牧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影响牦牛季节性放牧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影响摘要:牦牛是高寒草甸地区的重要畜牧动物,其季节性放牧对草甸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有显著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牦牛季节性放牧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进行观察和实验研究,分析了放牧活动对植物物种丰富度、多样性、生物量以及土壤特性等方面的影响,为牦牛放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引言高寒草甸是牦牛的主要放牧生境,也是当地特有植物群落的生态重要地区。
然而,由于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管理,高寒草甸植被逐渐退化,生态系统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牦牛季节性放牧作为一种传统的放牧方式,直接影响着草甸植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对于保护草甸植被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 牦牛季节性放牧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1 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研究发现,牦牛季节性放牧会导致草甸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降低。
放牧期间,牦牛偏向食用某些优势植物,导致其他植物物种受到压制。
此外,牦牛的踏踩和啃食也会对植物的繁殖和生长产生影响,使物种多样性减少。
2.2 植物生物量牦牛季节性放牧会对高寒草甸植物的生物量分布产生显著影响。
放牧期间,牦牛以山地草和嫩叶为主要食物,尤其偏好某些高营养价值的植物,导致这些植物的生物量减少。
同时,牦牛的踩踏和啃食也会破坏草甸植物的细胞结构,进一步减少草甸植被的生物量。
2.3 植被结构变化牦牛季节性放牧还会导致高寒草甸植被结构的变化。
放牧期间,牦牛频繁进出放牧地区,破坏草甸植物的生长形态和结构,尤其是中小型植物,使得整个植被结构发生变化,优势植物占据优势地位。
3. 牦牛季节性放牧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功能特征的影响3.1 养分循环牦牛季节性放牧会影响养分循环过程。
放牧期间,牦牛通过排泄物将养分输入土壤,尤其是氮、磷等营养物质。
然而,放牧也会导致土壤侵蚀,造成养分流失,使得植物群落在养分利用上存在不平衡的情况。
3.2 土壤生物活性牦牛季节性放牧还会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产生影响。
不同季节适度放牧对高寒草甸的影响
农技服务 2019,36(9):53〜54
[关键词]高寒草甸;适度放牧;生物量;形态特征
放牧是髙寒草甸最为突出的人为影响因子,放 牧干扰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构建及生物多样性均 会发生重大变化山。有研究指出,过度放牧会显著 降低以莎草科、禾本科牧草为主的可食牧草比例,显 著影响高寒草甸的地下生产力⑵。适度放牧则有利 于牧草生长,提高群落多样性。为高寒草甸的科学 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笔者研究了适度放牧下冬季、夏 季高寒草甸群落的形态特征和生物量的变化情况,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试验研究
不同季节适度放牧对高寒草甸的影响
萨仁高娃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草原站,青海玉树815000)
[摘 要]为高寒草甸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了 1年适度放牧下冬季、夏季高寒草甸的形态特 征和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适度放牧下,冬季、夏季高寒草甸的群落裸地面积、物种数、毒杂草物种数均不
显著(PV0.05);冬季高寒草甸的平均牧草鲜重、牧草干重、可食牧草鲜重、可食牧草干重分别为379.44克/ 平方采,136.49克/平方米、278. 88克/平方米和100. 32克/平方米,均高于夏季高寒草甸。
4.0 b
4.0 b 4.0 b 4.0 b
4.0 b
4.0 b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显著差异(PMO・ 05),下同。
2.2 同季节高寒草甸的生物・
WW® 毒杂草物种数
(种/平方米)(种/平方米)
不同季节适度放牧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不同季节适度放牧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崔树娟;布仁巴音;朱小雪;白玲;汪诗平【摘要】于2007~2011年对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在不同季节适度(牧草利用率35%~60%)放牧处理(不放牧、夏季放牧和冬季放牧)下的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长期的不同季节的适度放牧处理后,夏季放牧与冬季放牧均降低了禾本科植物功能群的比例,提高了杂草类植物功能群的比例.(2)与未放牧(对照)相比,夏季放牧处理下莎草科植物矮嵩草和杂类草蒙古蒲公英、鹅绒委陵菜的相对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51.38%和318.87%、344.15%,禾本科植物异针茅相对生物量降低了41.16%;冬季放牧鹅绒委陵菜相对生物量增加了124.08%,禾本科植物草地早熟禾减少了45.99%,但夏季放牧和冬季放牧对二柱头藨草、紫羊茅、垂穗披碱草、花苜蓿和高山唐松草等植物的影响均不显著.(3)总体上不同季节适度放牧对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的影响均不显著,但对这三者的影响随年份变化而变化.【期刊名称】《西北植物学报》【年(卷),期】2014(034)002【总页数】9页(P349-357)【关键词】夏季放牧;冬季放牧;高寒草甸;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作者】崔树娟;布仁巴音;朱小雪;白玲;汪诗平【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植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8;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植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8;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植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8;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西藏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那曲生态环境综;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实验室,北京100101合观测研究站,拉萨8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2+2.5草地不仅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而且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对维持区域以及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平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
浅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一、引言三江源地区位于中国青海省,是中国最重要的淡水资源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湿地。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本文旨在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现状进行浅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当的对策以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二、生态现状三江源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该地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湿地、无污染的湿地草甸、大面积的湿地和森林植被等。
然而,长期以来,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1.水资源的过度开发:随着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被过度开发。
这不仅导致湿地退化和水位下降,还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2.水污染问题:农业和工业活动导致了大量的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进入水体,引发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水污染不仅危害了水生生物的生存,也对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3.生态失衡: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和过度开发等人为活动导致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失衡。
土地退化、草原退化和野生动物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三、存在问题在分析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现状后,可以看出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2.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由于过度砍伐、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发,三江源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许多物种已经濒临灭绝。
3.水资源短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对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而三江源地区的自然水资源有限,造成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四、对策为了解决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对策:1.加强保护意识:加强公众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知,提高保护意识。
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影响
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影响放牧是家畜在草地的一种牧食行为,是使人工管护下的草食动物在放牧地上采食牧草并将其转化成畜产品的一种生产方式。
而放牧家畜通过采食、践踏和排泄对草地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影响草地牧草的产量、品质和植物学组成,反之,这些因素又受草地牧草属性的影。
青藏高原是我国主要畜牧业基地,天然草地约115亿hm2 ,约占我国草地面积的30 %。
其中,高寒草甸草场约0.7亿hm2,约占青藏高原草地面积的49%。
草地资源丰富,草质柔软,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以及纤维素含量低,热值含量高等特点,是发展高原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
但是,由于长期对草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超载过牧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优良牧草因丧失竞争和更新能力而逐渐减少,毒杂草比例增加,致使草地退化严重,据不完全统计,青藏高原约有0.45×108hm2退化草地,约占青藏高原草地总面积的1/3,其中严重退化的次生裸地——“黑土滩”,约占退化草地面积的16.5%,这已经威胁到当地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一、放牧对草地微生物、植物生物量的影响(一)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量碳作为土壤有机碳库中最活跃的部分,是土壤有机质和养分转化与循环的动力。
微生物量碳库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土壤碳、氮、磷等的植物有效性及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产生深刻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量碳对环境变化极敏感,能够较早地指示生态系统的功能变化,可作为土壤质量和土壤总有机质变化的早期预测指标。
土地利用状况明显影响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碳的含量与分布,与未放牧样地相比,放牧样地的微生物量碳氮均有明显升高,地下线虫种群也发生明显变化,放牧对维持土壤营养物质的周转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过度放牧不仅使土壤养分输出增加、土壤肥力下降,还会使整个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消失殆尽。
畜禽肥料的投入比化肥更能促进微生物量的成,土壤中枯枝落叶的加入能明显增加微生物量,土壤速效氮、全磷、缓效钾及PH值对土壤微生物量磷的直接影响较大,上层土壤全磷含量是促进土壤微生物量磷累积的重要因素。
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蒸散特征及冻融变化对其的影响
第40卷第16期2020年8月生态学报ACTAECOLOGICASINICAVol.40,No.16Aug.,20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0478);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106)收稿日期:2019⁃09⁃15;㊀㊀网络出版日期:2020⁃06⁃08∗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songgu@nankai.edu.cnDOI:10.5846/stxb201909151910田晓晖,张立锋,张翔,陈之光,赵亮,李奇,唐艳鸿,古松.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蒸散特征及冻融变化对其的影响.生态学报,2020,40(16):5649⁃5662.TianXH,ZhangLF,ZhangX,ChenZG,ZhaoL,LiQ,TangYH,GuS.Evapotranspirationcharacteristicsofdegradedmeadowandeffectsoffreeze⁃thawchangesintheThree⁃RiverSourceRegion.ActaEcologicaSinica,2020,40(16):5649⁃5662.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蒸散特征及冻融变化对其的影响田晓晖1,张立锋1,张㊀翔2,陈之光1,赵㊀亮3,李㊀奇3,唐艳鸿4,古㊀松1,∗1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㊀300071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沙㊀4100043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㊀8100084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㊀100871摘要:蒸散(ET)是陆地生态系统水分收支的重要分量㊂为探究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的蒸散特征,基于2016和2017年涡度相关和微气象系统的观测数据,定量研究了其生态系统的蒸散变化及其环境和生物因子的影响㊂为深入探讨不同时段的蒸散变化,根据土壤冻融状态和植被生长状况进一步将年蒸散划分为3个时段:冻结期㊁冻融交替期和消融期,其中在消融期中又划分出植物生长季(5 9月),并探讨了土壤冻融对年蒸散量的影响㊂结果表明:研究区2016和2017年的降水量分别为451.8mm和442.3mm,但2017年ET为485.6mm,明显高于2016年的428.6mm,两年ET的季节变化趋势相同,ET的最高值出现在生长旺季的7 8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或1月,生长季ET分别占全年ET的73%和72%㊂2017年的冻结期和冻融交替期比2016年分别减少了8d,2017年消融期的蒸散量比2016年增加了63.1mm,其中生长季的蒸散量多36.3mm㊂2016和2017年消融期的日蒸散速率分别为1.81mm/d和1.97mm/d,其中生长季为2.05mm/d和2.29mm/d,冻融交替期分别为0.97mm/d和0.73mm/d,而冻结期最低,分别为0.27mm/d和0.33mm/d㊂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净辐射(Rn)对ET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气温(Ta)和土壤含水量(SWC5);2017年ET主要受Rn和Ta的影响㊂生长季和消融期的冠层导度(gc)和解耦系数(Ω)明显高于其他两个时段,且2017年gc和Ω值均高于2016年同期㊂本研究说明,由于辐射㊁温度等引起的冻融时间变化和植被的年际间差异,导致三江源区退化草甸各时段及年蒸散量出现明显的变化,该研究结果为全面探讨三江源区蒸散特征提供了参考㊂关键词:蒸散;青藏高原;涡度相关;降水;冠层导度Evapotranspirationcharacteristicsofdegradedmeadowandeffectsoffreeze⁃thawchangesintheThree⁃RiverSourceRegionTIANXiaohui1,ZHANGLifeng1,ZHANGXiang2,CHENZhiguang1,ZHAOLiang3,LIQi3,TANGYanhong4,GUSong1,∗1CollegeofLifeSciences,NankaiUniversity,Tianjin300071,China2SchoolofLifeScienceandTechnology,CentralSouthUniversityofForestryandTechnology,Changsha410004,China3NorthwestPlateauInstituteofBiolog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Xining810008,China4CollegeofUrbanandEnvironmentalSciences,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Abstract:Evapotranspiration(ET)isanimportantcomponentofterrestrialecosystemwaterbalance.ToexaminetheET0565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characteristicsofdegradedmeadowintheThree⁃RiverSourceRegion(TRSR),wequantitativelystudiedthevariationofecosystemETandtheeffectofenvironmentalandbiologicalfactorsonETwitheddycovarianceandmicrometeorologicalmeasurementsfrom2016to2017.TofurthercharacterizetheETatdifferentstages,eachyearwasdividedintothreeperiodsbasedonsoiltemperature:i.e.frozenperiod,freeze⁃thawperiod,andthawedperiod.ThegrowingseasonwasfurtherdefinedasfromMaytoSeptemberwithinthethawedperiodaccordingtoplantgrowthstatus.Wealsoexploredtheinfluenceofsoilfreeze⁃thawonannualET.Theresultsshowedthattheannualprecipitationin2016and2017was451.8mmand442.3mm,respectively,buttheamountofannualETin2017(485.6mm)wasobviouslyhigherthanthatin2016(428.6mm).TheseasonalvariationofETshowedasimilarpatternfortwoyears,withthepeakvalueinJuly⁃AugustandthelowestvalueinDecemberorJanuary,andtheamountofETinthegrowingseasonaccountedforabout72%and73%ofannualET,respectively.Thelengthoffrozenandfreeze⁃thawperiodsin2017was8daysshorterthanthosein2016,whiletheamountofETduringthethawedperiodin2017was63.1mmmorethanthatin2016,ofwhichthegrowingreasonwas36.3mmhigher.TheaveragedailyrateoftheETwas1.81and1.97mm/dinthawedperiod,2.05mm/dand2.29mm/dinthegrowingseason,0.97and0.73mm/dinthefreeze⁃thawperiod,andthelowestratewasinfrozenperiodswithonly0.27mm/dand0.33mm/dfor2016and2017,respectively.Theresultsofmultiplestepwiseregressionanalysisshowedthatnetradiation(Rn)hadthegreatestimpactonET,andthenwasthetemperature(Ta)andsoilwatercontent(SWC5)in2016,whileETwasmainlycontrolledbyRnandTain2017.Thecanopyconductance(gc)anddecouplingcoefficient(Ω)inthegrowingseasonandthawedperiodwereobviouslyhigherthanthoseinothertwoperiods,andthevalueofbothgcandΩin2017washigherthanthoseofthesameperiodin2016.OurstudysuggestedthattheobviousvariationsinETforeachperiodandyearmightbecausedbythechangeoffreeze⁃thawcycleoccurrenceanddifferentvegetationstatusduetodifferentradiationandtemperature.TheresultsofthisstudycanprovideareferenceforcomprehensivelyexploringthecharacteristicsofevapotranspirationintheTRSR.KeyWords:evapotranspiration;Qinghai⁃TibetanPlateau;eddycovariance;precipitation;canopyconductance陆地生态系统蒸散(ET)是全球水量平衡的主要分量,也是生态系统水分消耗的主要方式,主要由土壤蒸发和植被蒸腾组成[1]㊂由于ET在土壤 植被 大气系统中的重要纽带作用,在全球变化科学研究中受到高度关注[2]㊂有研究表明,地表降水大约有70%通过蒸散返回大气,在干旱区甚至达到95%以上[3]㊂ET变化受辐射㊁降水㊁温度㊁植被等因子影响;反之,ET变化又影响生态系统植被生长状况和水分收支等㊂水热运动相互耦合,蒸散影响水分收支的同时,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能量(潜热和显热能等)分配,从而对区域气候产生一定影响[4]㊂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泛的植被类型之一,约占陆地生态系统总面积的1/3[5]㊂然而,草地蒸散的年际之间存在较大的变化,近年来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4,6]㊂因此准确掌握草地生态系统的蒸散变化及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对于更好地理解全球水分收支动态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㊂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m,面积约250万km2,被誉为 世界第三极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放大区[7]㊂草地是其最主要的植被,占青藏高原面积的70%,其中高寒草甸分布最广,支撑着青藏高原地区的畜牧业发展[8]㊂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高原上广泛分布着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近地表层土壤的季节冻融循环影响着高原地表能量和水分交换[9]㊂近几十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高原的温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气温以0.2 0.3ħ/10a的速度增加,而冬季增温的幅度(0.3 0.5ħ/10a)远远高于全年平均增温幅度[10]㊂不断加剧的气候变暖正改变冻土冻融发生过程和状态,总体上呈现最大冻土深度降低,冻结起始日期推迟,融化起始日期提前及冻结持续期缩短等的趋势[11⁃12]㊂全球气候变暖改变了青藏高原土壤冻融状态,这必将引起生态系统水分交换的变化㊂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㊁黄河㊁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 中华水塔 之称,在水源涵养㊁维持生物多样性以及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生态调节区之一[13]㊂然而,在气候变化和超载放牧的双重压力下,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现象,部分地区形成了 黑土滩 ,极大地降低了区域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而严重影响到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了区域的水分收支状况,同时对三江源区的畜牧业乃至长江㊁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构成巨大的威胁[13⁃14]㊂虽然关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蒸散研究也有一些报道[6⁃7,15],但由于高原面积广阔,地理环境差异较大,结果不尽相同㊂三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典型的季节冻土区,然而对该区域高寒草甸蒸散变化的详尽研究仍然相对匮乏,更缺少冻融作用对其生态系统蒸散影响的相关报道㊂因此,定量研究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蒸散变化及其冻融作用对其的影响对深入研究三江源区水分收支变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㊂涡度相关技术是通过测定和计算CO2和H2O等物理量脉动与垂直风速脉动的协方差求算湍流通量的方法,目前已成为直接测定地表下垫面与大气间气体通量交换的理想方法,广泛应用于陆地生态系统的蒸散研究[1]㊂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和微气象系统对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的水汽通量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观测,对2016年和2017年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主要目的是:(1)揭示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蒸散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年际差异;(2)探讨分析土壤冻融交替变化对蒸散的影响;(3)阐明蒸散变化对环境因子的响应㊂以期为全面探讨三江源区退化草甸蒸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生态系统水分收支变化提供参考依据㊂1㊀研究地概况和研究方法1.1㊀研究地概况本试验地位于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大武镇东南部的退化高寒草甸(34ʎ21ᶄN,100ʎ29ᶄE),海拔3958m㊂研究区地势平坦,草地分布均匀,该研究站代表了三江源区高寒草地典型植被类型[16]㊂该区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无四季之分,仅有冷暖季之别,冷季漫长,干燥而寒冷,暖季短暂,湿润而凉爽;温度年差较小而日差较大,研究地年平均气温为-0.2ħ,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12.3ħ,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为10.1ħ,全年无绝对无霜期㊂该区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年总辐射量为5500 6800MJ/m2;年降水量为420 560mm,85%集中在5 9月㊂该试验地土壤类型以高山草甸土为主,建群种为矮蒿草(Kobresiahumilis),主要伴生种为小蒿草(Kobresiapygmaea)㊁垂穗披碱草(Elymusnutans)㊁早熟禾(Poaannua)㊁细叶亚菊(Ajaniatenuifolia)等[17]㊂根据之前对该研究地植被类型㊁盖度等方面调查研究证实其处于退化状态[18]㊂退化高寒草甸于4月底或5月初返青;地上生物量从5月开始增加,7月底至8月初达到最大,10月植物开始衰老㊂1.2㊀观测方法涡度相关和微气象观测系统安装在地势平坦㊁视野开阔的退化高寒草甸上, 风浪区 (半径大于300m)满足涡度相关观测要求㊂观测要素主要包括辐射通量㊁显热和潜热通量㊁土壤热通量㊁空气温湿度㊁不同深度土壤温度㊁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㊁降水量等,观测仪器及安装高度见表1㊂涡度相关系统采样频率为10Hz,所有观测数据每15min输出一组平均值,并储存在CR5000和CR23X(CSI,USA)数据记录仪㊂本研究于2016年6 8月和2017年6㊁7㊁9月每月中旬对植被地上部生物量(above⁃groundbiomass,AGB)和叶面积指数(LAI)进行调查㊂生物量测定采取收割法,随机选择5个大小为50cmˑ50cm的样方,将每一样方内绿色植物齐地面剪下后放进取样袋内并编号㊂之后将样品带回实验室,放入65ħ恒温烘箱中72h(烘干至恒重)称重(g/m2)㊂同时选取5个大小为25cmˑ25cm的样方,齐地面剪下地上部植物,用叶面积仪(Li⁃3000,Li⁃Cor)测定植物叶面积㊂上述5个重复的平均值用于本研究的数据分析㊂1.3㊀数据分析首先对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原始数据进行坐标轴旋转,温度变换和WPL校正,此外,剔除由于降水㊁仪器故障等引起的错误数据以及摩擦风较弱的数据(摩擦风速u∗<0.1m/s)㊂由地表反照率的变化可知,该研究地偶有降雪发生(主要发生在11月至翌年3月),但降雪频次和降雪量均较少且很快消融,由于蒸散量主要1565㊀16期㊀㊀㊀田晓晖㊀等: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蒸散特征及冻融变化对其的影响㊀集中在生长季,因此对研究结果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本研究并未进行特别分析㊂对于缺失及剔除的异常数据,按以下方法进行插补,当缺失的通量数据时间小于2h时,使用线性内插法进行插补,而大于2h的数据缺口则使用非线性回归法进行插补[19⁃20]㊂最后采用Excel和SPSS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㊂表1㊀观测要素及其仪器Table1㊀Measurementsofelementsandinstrumentsused气象要素Meteorologicalelements仪器Instrument安装位置/cmLocation潜热和显热通量LatentandsensibleheatfluxSonicanemometer(CSAT3,CSI,USA)CO2/H2Oanalyzer(Li⁃7500,Li⁃Cor,USA)220辐射通量RadiationfluxNetradiometer(CNR⁃1,KippandZonen,Netherlands)150空气温湿度AirtemperatureandhumidityTemperatureandhumidityprobe(HMP45C,CSI,USA)110,220土壤热通量SoilheatfluxSoilheatfluxplate(HFT⁃3andHFP01,CSI,USA)-2土壤温度SoiltemperatureThermocouple(105T,CSI,USA)-5,-10,-20,-40,-60土壤含水量SoilwatercontentTDRsoilmoisturesensor(CS615,CSI,USA)-5,-10,-20,-40,-60降水PrecipitationTippingbucketraingage(TE525MM,CSI,USA)50㊀图1㊀退化高寒草甸涡度相关测定的显热与潜热通量之和(H+LE)与能量平衡法测定的有效能(Rn-G)的关系Fig.1㊀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sumofsensibleheatandlatentheatfluxes(H+LE)byeddycovarianceandtheavailableenergy(Rn-G)byenergybalancemethodindegradedmeadow生态系统能量平衡通常用下列公式来表示[20]:Rn-G=H+LE式中,Rn为净辐射通量(W/m2);H为显热通量(W/m2);LE为潜热通量(W/m2);G为土壤热通量(W/m2)㊂能量闭合度是评价涡度相关技术的方法之一,通常用(H+LE)与(Rn-G)进行线性回归,利用其斜率和截距来分析能量的闭合度[20]㊂由图1可知,本研究能量闭合度约为0.71,说明存在能量不闭合现象,但该值在已报道的0.55-0.99范围内[21]㊂能量不闭合现象在涡度相关观测中普遍存在,由于导致能量不闭合的原因很复杂,详细原因有待于深入研究㊂波文比(β)定义为显热通量与潜热通量的比值[22],即:β=H/LE冠层导度(gc)计算公式为[23]:1/gc=ρCPVPD/γLE()+βΔ/γ-1()/ga解耦系数(Ω)计算公式为[24]:Ω=Δ+γ()/Δ+γ1+ga/gc()()式中,ρ为空气密度(kg/m3),Cp为空气定压比热(MJ/kgħ),VPD为饱和水汽压差(kPa),Δ饱和水汽压 空气温度曲线的斜率,γ干湿表常数,ga为空气导度(mm/s),ga按下列公式计算[23]:1/ga=μ/μ∗2+6.2μ∗-0.67式中,u为风速,u∗为摩擦风速(m/s)平衡蒸散(ETeq)由下式计算得出[25]:ETeq=ΔRn-G()/LΔ+γ()式中,L为水的汽化潜热系数(2.501MJ/kg)㊂2565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2㊀结果与分析2.1㊀环境因子季节变化2016与2017年的Rn季节变化趋势相同(图2),最高值分别为12.81(6月)和11.22MJm-2d-1(7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左右㊂但各月的Rn值略有差异,生长季中,2016年生态系统接收的Rn略高于2017年,分别为1654.88MJ/m2和1546.71MJ/m2,均超过全年Rn的60%㊂两年气温(Ta)和5cm深度的土壤温度(Ts)变化趋势与Rn相似(图2),最高值出现在7 8月,最低值均出现在1月㊂2016和2017年Ta的平均值分别为-0.35ħ和-0.41ħ,月均最高值分别出现在8月(11.0ħ)和7月(9.7ħ),而生长季中,2016年Ta的平均值为7.2ħ,高于2017年平均值6.8ħ㊂2016和2017年Ts的平均值分别为2.5ħ和3.8ħ,月均最高值分别出现在8月(12.9ħ)和7月(13.4ħ),而生长季中,2016年Ts的平均值为9.4ħ,低于2017年的10.6ħ㊂总体而言,两年的Ts高于Ta,且2016年的Ta略高于2017年,而2017年Ts高于2016年㊂图2㊀2016和2017年退化高寒草甸的净辐射(Rn)㊁降水量(P)㊁5cm土壤含水量(SWC5)㊁空气温度(Ta)㊁5cm土壤温度(Ts)和饱和水汽压差(VPD)年变化Fig.2㊀Annualvariationsofnetradiation(Rn),precipitation(P),soilwatercontentat5cmdepth(SWC5),airtemperature(Ta),soiltemperatureat5cmdepth(Ts)andvaporpressuredeficit(VPD)indegradedmeadowfor2016and20172016和2017年降水量相近(图2),分别为451.8mm和442.3mm,且降水主要集中在生长季5 9月,前者为386.7mm,略高于后者的368.4mm,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85.6%和83.3%㊂然而,两年生长季中月降水量分配存在较大年际差异,2016年降水量的最高值出现在5月(94.9mm),其次为8月(94.7mm),6㊁7㊁9月的降水量在60 70mm之间;而2017年降水主要集中在8月(118.4mm)和9月(87.7mm),5 7月降水量相对较少,生长旺季的7月降水量仅为40.9mm㊂5cm深度土壤含水量(SWC5)的季节变化与降水量密切相关(图2),最高值出现在降水较多的生长季,然而,由于该时期的ET较高,进而导致SWC5在降水相对较多的7 8月有所下降,类似结果在青藏高原其他草地研究中也有报道[5,28]㊂生长季中,2016和2017年SWC5的月最低值分别出现在生长旺季的8月(0.17m3/m3)和7月(0.19m3/m3),最高值分别出现在6月(0.28m3/m3)和9月(0.31m3/m3),且2016年生3565㊀16期㊀㊀㊀田晓晖㊀等: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蒸散特征及冻融变化对其的影响㊀长季的SWC5平均值(0.24m3/m3)略低于2017年(0.25m3/m3)㊂总体而言,2016年5 7月的SWC5高于2017年同期,而8 9月却低于2017年同期的SWC5,这与两年的降水量变化基本一致㊂饱和水汽压差(VPD)是表征空气湿度的物理量,其变化受降水㊁辐射和气温等因子影响㊂由VPD的季节变化可知(图2),总体上生长季的VPD高于非生长季,但各月的VPD值出现明显的年际差异㊂2016年的月均最高值出现在8月(0.87kPa),而2017年月均最高值出现在7月(0.86kPa)㊂生长季中,2016年VPD的平均值为0.69kPa,明显高于2017的0.62kPa,而非生长季中的平均VPD分别为0.48和0.42kPa,总体上2016年VPD高于2017年㊂2.2㊀蒸散季节变化2016和2017年日蒸散量的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高值均出现在植物生长旺季的7 8月,最低值出现在土壤冻结的冬季(图3)㊂土壤蒸发从3月末或4月初的冻融交替开始逐渐增加,之后随着土壤的解冻㊁降水的增加和植物的生长,蒸散(ET)迅速增加㊂2016和2017年月蒸散总量最大值分别为71.8mm(8月)和92.5mm(7月),之后随着辐射和温度的降低㊁植物生长的结束,ET逐渐降低(图3)㊂2016和2017年的ET分别为428.6mm和485.6mm,而生长季中的ET分别为314.4mm和350.7mm,分别占到全年总蒸散量的73%和72%,2017年蒸散量高于2016年,尤其是2017年7 10月ET明显高于2016年同期㊂图3㊀2016—2017年退化草甸日蒸散量和月蒸散量的年变化Fig.3㊀Annualvariationofdailyandmonthlyevapotranspiration(ET)indegradedmeadowfor2016and20172.3㊀土壤冻融与蒸散2.3.1㊀冻融时段的划分参考Guo等[26]对冻融阶段的划分方法,本研究利用5cm深土壤温度日最高和最低值变化,将全年划分为冻结期㊁冻融交替期㊁消融期3个时段:(1)土壤冻结期:土壤温度日最高值小于0ħ;(2)冻融交替期:土壤温度日最高值大于0ħ,而日最低值小于0ħ;(3)土壤消融期:土壤温度日最低值大于0ħ㊂为避免随机天气过程对土壤冻融阶段转变的影响,只有当连续三天满足下一阶段条件时,这三天中的第一天才作为下一阶段起始日期㊂为了研究植被对蒸散的影响,进一步把5 9月作为植物生长季独立划分出来㊂由3个时段及生长季的划分(表2)可知,2016年的冻结期和冻融交替期分别比2017年长8d,而2017年的消融期比2016年多15d㊂2.3.2㊀不同冻融时段蒸散量和蒸散速率为阐明2016和2017年不同时段的ET差异,对上述划分的3个时段及生长季(表2)的ET量和ET速率进行了统计(表3)㊂由表可知,2016年仅冻融交替期的ET量高于2017年,而其他3个时段均低于2017年,尤其在消融期和生长季,2017年比2016年分别增加了63.1mm和36.3mm㊂4565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表2㊀2016和2017年土壤的冻结期㊁冻融交替期㊁消融期及生长季的划分Table2㊀Dividedperiodofsoilfrozen,freeze⁃thaw,thawedandthegrowingseasonfor2016and2017年份Year冻结期(月⁃日)Frozenperiod(m⁃d)冻融交替期(月⁃日)Freeze⁃thawperiod(m⁃d)消融期(月⁃日)Thawedperiod(m⁃d)生长季(月⁃日)Growingseason(m⁃d)20161⁃1 4⁃1;11⁃14 12⁃314⁃2 4⁃224⁃23 11⁃135⁃1 9⁃3020171⁃1 3⁃25;11⁃14 12⁃313⁃26 4⁃74⁃8 11⁃135⁃1 9⁃302016和2017年ET速率均在生长季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05mm/d和2.29mm/d;最低值出现在冻结期,分别为0.27mm/d和0.33mm/d㊂2016年冻融交替期的ET速率为0.97mm/d,高于2017年的0.73mm/d,且2016年冻融交替期的时间比2017年长8d,因此该时段2016年ET量高于2017年,而在其他3个时段,2016年ET速率均低于2017年㊂表3㊀2016和2017年3个时段及生长季蒸散量和蒸散速率Table3㊀Evapotranspiration(ET)andevapotranspirationrateinthreeperiodsandgrowingseasonfor2016and2017年份Year时段Period冻结期Frozenperiod冻融交替期Freeze⁃thawperiod消融期Thawedperiod生长季Growingseason蒸散量ET/mm201637.920.4370.3314.4201743.79.5433.4350.7蒸散速率ETrate/(mm/d)20160.270.971.812.0520170.330.731.972.292.3.3㊀不同冻融时段蒸散日变化2016和2017年各时段的蒸散均呈明显的日变化(图4),ET的日最高值出现在13:00h左右,而夜间维持在零附近㊂生长季的蒸散速率明显高于其他3个时段,而冻融交替期的蒸散速率介于消融期和冻结期之间㊂生长季期间,2017年蒸散速率的日最高值为0.30mm/h,高于2016年同期的0.28mm/h,而在土壤冻融交替时期,2017年蒸散速率的日最高值为0.11mm/h,低于2016年同期的0.13mm/h,在冻结期和消融期,2016年的蒸散速率均低于2017年㊂图4㊀2016和2017年生长季㊁冻结期㊁冻融交替期㊁消融期的蒸散日变化Fig.4㊀Diurnalvariationsofevapotranspiration(ET)ingrowingseason,frozen,freeze⁃thawandthawedperiodsfor2016and20172.4㊀平衡蒸散量平衡蒸散量(ETeq),是指在没有水分限制的条件下,生态系统理论上ET的最大值[25]㊂为了进一步评价生态系统蒸散对水分收支的影响,我们对ETeq,ET和降水量(P)的年累计值年变化进行了比较(图5)㊂由图可知,2016与2017年3个变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在生长季出现快速增加趋势,而在其他时期相对缓慢,且5565㊀16期㊀㊀㊀田晓晖㊀等: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蒸散特征及冻融变化对其的影响㊀6565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ETeq的累计值高于ET和P㊂2016年ETeq的年累计值为626.9mm,其中1 11月累计量为612.3mm,高于2017年同期的573.7mm㊂在植物生长季之前,2016年的ET累计值高于P,当进入生长季后,P的累计值高于ET,而2017年的ET累计值始终高于P㊂图5㊀2016与2017年蒸散量(ET)㊁降水量(P)和平衡蒸散量(ETeq)的累计值Fig.5㊀Cumulativeevapotranspiration(ET),precipitation(P)andequilibriumevapotranspiration(ETeq)for2016and20173㊀讨论3.1㊀植被对蒸散的影响蒸散包括土壤蒸发和植被蒸腾,生长季中的植被生长状况直接影响植被蒸腾和土壤蒸发的变化[4]㊂由植物生长旺季(7月)的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biomass,AGB)和叶面积指数(LAI)观测数据可知,2016年的AGB为(192.7ʃ33.1)g/m2,明显高于2017年同期的(114.6ʃ18.5)g/m2;且2016年LAI为(1.2ʃ0.1)m2/m2,同样高于2017年同期的(0.8ʃ0.1)m2/m2㊂然而,2017年生长季中的ET却明显高于2016年,说明地上植被量的降低反而增加了该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蒸散,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之一:Hu等[27]曾在研究中发现,在植被LAI较低情况下,ET主要由土壤蒸发控制㊂因此在该退化草甸中,地上生物量减少使植被盖度明显降低,土壤裸露面积增加,提高了土壤蒸发量,从而使生态系统ET增加,这在一些研究中也得到证实[28⁃29]㊂Zhang等[28]利用模型对三江源区退化草甸和人工草地能量分配的研究结果发现,退化草甸消耗的潜热高于人工草地,主要原因是退化草甸的土壤蒸发远高于人工草地㊂ET/P是描述水分收支的重要参数之一[7]㊂通过与不同植被类型生态系统的蒸散结果比较可知(表4),本研究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两年ET/P分别为0.95和1.09,该值在已报道的草地生态系统ET/P的范围(40% 150%)之间[34],但明显高于Gu等报道的未退化海北高寒草甸的0.60[6]和Li等报道的日本温带草地的0.66[31],但低于内蒙古退化草地的1.4[30]㊂本结果意味着植被退化可能会加剧该高寒草甸的水分散失,降低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能力㊂3.2㊀环境因子对蒸散的影响3.2.1㊀辐射与温度对蒸散的影响太阳辐射能(Rs)是驱动陆地生态系统蒸散的主要动力[6],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因此接收的太阳总辐射远高于低海拔地区㊂净辐射(Rn)是供给生态系统蒸散的有效能量,在不受水分限制条件下,ET主要受Rn控制[28]㊂2016和2017年ET随Rn的变化趋势相似(图6),当Rn<4MJm-2d-1时,由于土壤处于冻结状态,ET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且基本不受Rn变化的影响;当Rnȡ4MJm-2d-1时,随着土壤解冻的开始,ET随Rn的增加而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该结果与张立锋等[28]报道的相一致㊂但在相同Rn条件下,2017年ET值高于2016年,尤其在生长季Rn>10MJm-2d-1后,两年差异更明显,且2017年拟合直线的斜率高于2016年,说明2017年ET随Rn上升而增加的速率更快,即ET对Rn变化的响应更敏感㊂表4㊀不同草地类型蒸散量和降水量的比较Table4㊀Comparisonsofevapotranspiration(ET)andprecipitation(P)betweendifferentgrasslands植被类型Vegetabletype海拔Altitude/m年蒸散量AnnualET/mm年降水量AnnualP/mm年蒸散量与年降水量比值(ET/P)参考文献References内蒙退化草地Mongoliandegradedsteppe12502762021.4[30]高寒草甸Alpinemeadow3250341 426554 6660.51 0.77[6]日本温带草地Wettemperategrassland_7921194.200.66[31]高寒灌丛草甸Alpineshrublandmeadow3293451.3 681.3429.9 565.20.9 1.34[32]典型草原Typicalsteppe10231201540.78[33]退化高寒草甸Degradedalpinemeadow3963428.6 485.6442.3 451.80.95 1.09本研究研究期间,该生态系统接收的太阳辐射年总量高达6594.32MJ/m2,但由于高原上相对较低的大气逆辐射和相对较高的反照率,反而导致接收的Rn较低[35]㊂本研究两年Rn/Rs平均值0.43,接近于已报道的海北高寒草甸的0.44[6],明显低于全球平均值0.61和一些已经报道的草地系统[36]㊂因此该研究地驱动蒸散的有效能Rn反而比低海拔地区低[36],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蒸散对Rn的响应异常敏感㊂另外,由于2017年高寒草甸的AGB和LAI低于2016年,使土壤蒸发在蒸散中所占的比例增加,Zhang等[29]指出三江源区高寒草甸的退化加剧了生态系统的蒸散量,这可能是导致2017年ET对Rn变化的响应比2016年更为敏感的原因之一,此外相关环境因子的影响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㊂图6㊀2016和2017年退化草甸蒸散量(ET)与净辐射(Rn)和空气温度(Ta)的关系Fig.6㊀Relationshipsbetweenevapotranspiration(ET)andnetradiation(Rn),airtemperature(Ta)indegradedmeadowfor2016and2017ET与Rn:2016年y=0.213x-0.49(R2=0.99)(P<0.01);2017年y=0.255x-0.53(R2=0.98)(P<0.01);ET与Ta:2016年y=0.84e0.098x(R2=0.94)(P<0.01);2017年y=1.09e0.094x(R2=0.98)(P<0.01)温度不仅控制植物生长,也是影响生态系统蒸散的重要因子,气温的升高可增加边界层的水热交换,从而提高蒸发的速率[37]㊂本研究ET均随Ta升高而成指数上升趋势(图6),该结果与陈小平等[37]报道的草地生态系统相似㊂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平原地区的长期研究表明空气温度与蒸散相关度不高[38],而三江源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与之相反,主要是由于其长期处于低温环境,因此ET对温度的响应更为敏感,ET随温度的变7565㊀16期㊀㊀㊀田晓晖㊀等: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蒸散特征及冻融变化对其的影响㊀8565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化速率更快㊂另外,由于2017年平均气温为-0.41ħ低于2016年的-0.35ħ,尤其在生长季2017年平均气温为6.8ħ,明显低于2016年的7.2ħ(图2),这可能是导致2017年ET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速率略高于2016年的原因之一㊂3.2.2㊀饱和水气压差与土壤水分对蒸散的影响饱和水汽压差(VPD)是反映空气对水分的需求能力[39],VPD通过影响冠层导度gc,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蒸散[31]㊂本研究ET均随VPD的增加而呈直线上升趋势(图7),这与已报道的一些研究结果类似[39⁃40]㊂然而,2017年拟合直线的斜率为2.64明显高于2016年的1.46,说明2017年ET随VPD的增加而上升的速率更快,进而导致在相同VPD条件下,2017年的蒸散量高于2016㊂低的VPD通常可降低大气蒸散需求,而高VPD表征空气干燥,可促进土壤蒸发和植被蒸腾[5]㊂本研究VPD变化范围在0.05-1.69kPa之间,明显低于已报道的其他㊂草地生态系统2-5kPa的变动范围[4,41],这可能是导致本研究ET对VPD变化响应敏感的原因之一图7㊀2016和2017年退化草甸蒸散量(ET)与饱和水汽压差(VPD)和5cm土壤含水量(SWC5)的关系Fig.7㊀Relationshipsbetweenevapotranspiration(ET)andvaporpressuredeficit(VPD),soilwatercontentat5cmdepth(SWC5)indegradedmeadowfor2016and2017ET与VPD:2016年:y=1.46x+0.36(R2=0.82)(P<0.01);2017年y=2.64x+0.09(R2=0.92)(P<0.01);ET与SWC5:2016年y=31.73x2+18.06x-0.75(R2=0.83)(P<0.01);2017年y=-55.16x2+26.36x-1.03(R2=0.84)(P<0.01)土壤水分是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直接来源,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ET的关键因子[28]㊂高寒草甸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 10cm深度的表层土壤[5],因此生态系统的ET与5cm的土壤含水量(SWC5)密切相关㊂当SWC5低于0.25m3/m3,两年ET随SWC5的升高而增加,当高于0.25m3/m3时,ET随SWC5的升高呈平稳(2016年)或下降(2017年)趋势(图7),这与已报道的一些草地研究结果类似[28,42]㊂通常,当土壤水分受限时,ET随土壤湿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当土壤水分不受限时,ET随土壤水分升高的响应不敏感或呈下降趋势[28]㊂由于2017年SWC5最高值出现在9月(图2),而该时期驱动蒸散的净辐射和温度远低于7-8月的值(图2),可能是导致2017年的蒸散随SWC5的上升而降低的原因㊂3.2.3㊀环境因子综合作用对蒸散的影响为深入探讨环境因子对ET的影响,对ET与主要环境因子(Rn㊁Ta㊁SWC5㊁VPD)进行逐步回归分析㊂由相关系数(表5)可知,该生态系统ET与上述环境因子均呈极显著相关,其中Rn和Ta相关性最高㊂2016和2017年回归方程分别为:ET=0.639Rn+0.291Ta+0.092SWC5-0.046(R2=0.866,P=0.001);ET=0.532Rn+0.439Ta+0.353(R2=0.787,P=0.000),表明2016年Rn对ET的影响最大,其次是Ta和SWC5;而2017年ET主要受Rn和Ta的影响㊂由此可见,该生态系统的ET变化主要受Rn和Ta的控制㊂3.3㊀冠层导度gc和解耦系数Ω对蒸散的影响冠层导度(gc)是影响蒸散的重要因子,其变化受LAI㊁SWC㊁VPD等环境因子的影响,通常ET随gc的升高而增加[43]㊂为评价gc对ET的影响,本研究计算了4个时段晴天条件下[30](晴空指数大于0.7)的gc日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 稿 日 期 :2014-10-29;修 回 日 期 :2015-01-02 基 金 项 目:国 家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973 计 划 )
(2014CB138802),国 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课 题 (2012BAD13B07)中 央 级 公 益 科 研 院 所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专 项 (1610332014006)项 目 资 助 作 者 简 介:石 红 霄 (1980-),男,青 海 门 源 人,助 理 研 究 员, 在 读 博 士 研 究 生 ,主 要 从 事 草 地 生 态 、资 源 与 环 境的科学研究。 E-mail:axiao8003@sina.com 侯向阳与石红霄为通讯作者。
DOI:10.13817/ki.cyycp.2015.03.002
放牧作 为 人 类 对 草 地 生 态 系 统 最 主 要 的 干 扰 方 式,对生态系统 产 生 重 要 的 影 响。 家 畜 可 以 通 过 选 择
化[7]、植物形态结构 等 [8] 影响的研究,关 于 长 期 放 牧 下 草原植物性状可塑性变化的报道仍 较 少 。 [9] 高 寒 草 甸
图 2 放 牧 下 植 株 的 叶 片 数 Fig.2 Effects of grazing on leaf number
2.3 放 牧 对 植 株 叶 面 积 的 影 响 高原早熟禾和矮嵩草的植株叶面积在放牧的影响
10
GRASSLAND AND TURF(2015) Vol.35 No.3
(1)围 栏 封 育 样 地:随 机 选 择 围 封 3,5 和 10 年 的 高寒 草 甸 样 地 3 个,做 为 围 栏 封 育 样 地。 样 地 内 植 被 盖 度 在 80% ,高 度 20cm,地 表 有 枯 落 物 覆 盖 层 。
(2)自 由 放 牧 退 化 样 地 :围 栏 外 一 直 处 于 自 由 放 牧 状 态 ,为 比 较 典 型 的 退 化 高 寒 草 甸 利 用 方 式 ,围 栏 封 育 样地周边随机选择 3 个 自 由 放 牧 草 地,做 为 自 由 放 牧 样地。植被盖度约40%,草层 高 度 在 8cm 以 下,地 表 无枯落物覆盖。 1.3 试 验 方 法
封禁牧试验,研究了高原早熟禾和矮嵩草茎叶 功 能 性 状 对 放 牧 的 响 应。 结 果 表 明:与 围 栏 禁 牧 相 比,放
牧抑制了高原早熟禾和矮嵩草的生 长,导 致 了 2 种 植 物 株 高、叶 面 积 的 显 著 下 降 (P<0.05),植 物 个 体
表现出明显的矮小化现象。而长期放牧后,短期 围 封 对 于 植 物 叶 片 数、根 长、根 粗 等 功 能 性 状 的 恢 复 效
8
GRASSLAND AND TURF(2015) Vol.35 No.3
放牧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主要植物表型 特征的影响
石 红 霄1,2,侯 向 阳2,师 尚 礼1,贺 晶2,胡 宁 宁2
(1.甘肃农业大学 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2.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性采食行为直接 影 响 植 物 种 群 动 态,并 间 接 地 改 变 了 群落结构 。 [1,2] 适度放牧可以增加群落的物种多样 性 , 进而影响草地的 生 产 力 和 稳 定 性;过 度 放 牧 则 会 导 致 群落多样性降 低,草 地 生 产 力 下 降 。 [3] 而 植 物 的 形 态 学指标是植物生 长 中 能 够 直 接 观 察 的 特 征 指 标,能 够 直观地反映植物在环境中的生长变化。研究植物在放 牧影响下表 型 特 征 变 化 也 是 研 究 放 牧 影 响 的 重 要 内 容。从功能性状变化探索草原植物的放牧响应机制, 是受科学家青 睐 的 思 路 。 [4] 目 前,我 国 放 牧 对 草 地 的 影响主要集中于生物多样性[5]、生 物 量[6]、土 壤 养 分 变
下都有所变化,变 化 的 程 度 因 草 种 的 不 同 也 有 所 不 同 (图3),放 牧 对 高 原 早 熟 禾 和 矮 嵩 草 植 株 叶 面 积 的 影 响均极显著(P<0.05)。 高 原 早 熟 禾 在 围 栏 禁 牧 条 件 下的叶 面 积 为 64.60 mm2,同 时 自 由 放 牧 条 件 下 为 26.40mm2,比 围 栏 禁 牧 条 件 下 的 叶 面 积 减 少 了 59.14%。矮嵩草在围栏禁牧条件下的叶面积为 17.62 mm2,在 自 用 放 牧 条 件 下 为 7.47 mm2,比 围 栏 禁 牧 条 件 下的 叶面 积 减 少 了 57.56%。 由 此 可 见 ,放 牧 在 一 定 程 度上抑制了高原早熟禾和矮嵩草叶面积的增大。
第35卷 第3期 草 原 与 草 坪 2015年
9
日最大降水 量 36.5 mm。 蒸 发 量 1 430~1 615 mm, 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 1.2 试 验 样 地
试验选取的草 地 类 型 为 高 山 嵩 草 杂 草 类 草 甸,草 地 主 要 优 势 牧 草 是 高 山 嵩 草 (Kobresia pygmea),其 次 为 矮 嵩 草 、异 针 茅 (Stipa aliena)、高 原 早 熟 禾 、垂 穗 披 碱草(Elymus natans)、丁 柱 委 陵 菜 (Potehtilla saun- dersiana)、乳白香 青 (Anaphalis lactea)、高 山 唐 松 草 (Thalictrum alpinum )等 [14]。 1.2.1 样地设置 观 测 试 验 站 佳 塘 草 原 为 一 块 平 坦 开阔的退化高寒嵩草草甸,面 积 20hm2,近 年 来,采 取 了围栏封育和自由放牧的利用和管理措施。试验分别 设置了围栏封育样地和自由放牧2个处理。
于2013年7月中 旬 在 围 栏 禁 牧 样 地 和 自 由 放 牧 6个样地,均随机设置 3 个 1 m×1 m 的 样 方,每 个 样 方随机 选 取 6 株 高 原 早 熟 禾、矮 嵩 草,测 定 株 高、叶 片 数 、叶 面 积 、茎 粗 、主 根 长 和 主 根 粗 。
株高的测定采用直尺直接测定每个植株地上部分 的 自 然 高 度 ,取 其 均 值 ;测 定 记 录 每 个 植 株 现 存 的 绿 色 叶 片 的 数 量 ,取 其 均 值 ;叶 面 积 的 测 定 采 用 游 标 卡 尺 测 定 每 个 植 株 的 叶 长 、叶 宽 (叶 宽 是 指 叶 片 的 中 间 部 分 的 宽度),然 后 将 二 者 的 乘 积 作 为 叶 面 积,取 均 值;茎 粗、 主根 长、主 根 粗 的 测 定,随 机 选 取 植 株,然 后 将 其 连 根 挖出,用 游 标 卡 尺 测 量 茎 粗、主 根 长、主 根 粗 的 值,取 均 验 地 概 况 试验设于农业部玉树高寒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重
点 野 外 科 学 观 测 站,地 理 位 置 N 33°24′30″, E 97°18′00″,海拔 4 250 m。 年 平 均 温 度 为 -6.4~ 4.3 ℃,7月平均最高温度为11.7~21.0 ℃,1 月平均 最低气温为-27.9~14.3 ℃。全年可照时数4 425h, 日照时 数2 488~2 619h。 年 均 降 水 量 为 374.2~ 721.2 mm,分 配 不 均 匀 ,降 水 日 数 130~160d,多 年 一
果 并 不 显 著 (P>0.05),说 明 放 牧 退 化 草 原 植 物 性 状 具 有 保 守 性 。
关 键 词 :三 江 源 区 ;放 牧 ;矮 嵩 草 ;高 原 早 熟 禾 ;表 型 特 征
中 图 分 类 号 :S 812.8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9-5500(2015)03-0008-05
图 3 放 牧 下 植 株 的 叶 面 积 Fig.3 Effects of grazing on leaf area
2.4 放 牧 对 植 株 茎 粗 的 影 响 放牧条件下高原早熟禾和矮嵩草植株茎粗比围栏
禁牧的减小(图4),其中,高 原 早 熟 禾 茎 粗 的 差 异 显 著 (P<0.05),矮嵩草茎粗不显著(P>0.05)。 高原早熟 禾在围栏禁牧条件下茎粗为 0.69 mm,在自由放 牧 为 0.52mm,比 围 栏 禁 牧 条 件 下 减 少 了24.76% 。 矮 嵩 草 围 栏 禁 牧 下 茎 粗 为 0.52 mm,自 由 放 牧 下 为0.47 mm, 比 围 栏 禁 牧 条 件 下 减 少 了9.98% 。 表 明 放 牧 在 一 定 程 度上抑制了高原早熟禾和矮嵩草的茎粗。 2.5 放 牧 对 植 株 主 根 长 的 影 响
是青藏高原的主 体,对 维 持 生 态 系 统 功 能 有 重 要 的 作 用[10],但由于长期过度放 牧,草 地 生 态 系 统 退 化、生 产 力持续衰减 ,这 [11,12] 些 现 象 已 成 为 近 年 来 我 国 生 态 学 研究中 的 热 点 问 题 。 [13] 高 原 早 熟 禾 (Poa crymophi- la)和 矮 嵩 草 (Kobresia kansuensis)是 高 寒 草 甸 主 要 优 势植物,研究其对 放 牧 的 表 型 反 应 对 于 揭 示 草 原 生 态 系统放牧响应 机 制 具 有 很 强 的 代 表 性。 为 此,以 青 藏 高原典型植物矮 嵩 草 和 高 原 早 熟 禾 为 例,探 讨 自 由 放 牧和围栏封育对 植 物 表 型 特 征 影 响,旨 在 揭 示 植 物 茎 叶性状对放牧与 围 栏 禁 牧 的 差 异 化 响 应 特 征,为 深 入 研究放牧对植株作用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 Excel 2007软件对 数 据 进 行 整 理 和 绘 图,应 用 SAS 9.1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放 牧 对 植 株 高 度 的 影 响 高原早熟禾和矮嵩草的株高在放牧的影响下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