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的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大全

2024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大全

1.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等。

高考作文常常
需要运用修辞手法来丰富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2.修辞格:包括对偶、倒装、拟声、拟态、叠词等。

修辞格常常用于
文学作品,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3.古代文学常识:了解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家的生
平以及其代表作品,对于高考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题目的解答有辅助作用。

6.文学常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熟悉文学经典,能够进行文学鉴赏和作品比较。

7.修辞语言:熟悉常见的修辞语言,如比喻、夸张、排比、反问等,
能够理解和运用。

8.现代汉语规范: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用法,包括词汇、短语、句子结构等。

10.写作技巧:包括写作结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等,能够写出清晰、连贯、有逻辑性的文章。

高考语文知识点梳理

高考语文知识点梳理

高考语文知识点梳理一、诗歌鉴赏1. 诗的韵律和格律: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

2. 诗的意象与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3. 诗的体裁与流派:古体诗、近体诗、民间诗等。

4. 诗的风格与主题:婉约、豪放、山水、爱国等。

5. 名篇欣赏与名家作品:杜甫、白居易、李白、苏轼等名家作品的赏析与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与鉴赏1. 古代诸子百家:儒、道、墨、法、阴阳家等各种学派的思想内容与文本阅读。

2. 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的赏析与阅读。

3. 文言文阅读技巧:熟练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句型和篇章结构。

4.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历史事件、传统节日、经典典故等文化常识的了解与运用。

三、现代文阅读与鉴赏1. 现代散文与小说:熟悉常见作家的作品,如鲁迅、郭沫若、林语堂等。

2. 新闻媒体与时事评论:掌握新闻报道与时事评论的基本写作特点与技巧。

3. 广告与公告:了解广告语言的特点,分析广告宣传的策略与效果。

4. 人物形象与情感描写: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建构以及写实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5. 修辞手法与文体特征:对比、排比、运用对话、夸张、悬念等修辞手法和不同文体的特征。

四、阅读与表达能力1. 阅读理解:培养灵活运用推理、归纳、概括等阅读方法。

2. 写作素材积累:广泛阅读各类文章,积累写作素材与相关背景知识。

3. 作文技巧与命题分析:熟悉不同题材作文的写作要求与常见命题形式。

4. 文学常识与创作技巧:了解文学史、文学流派与创作技巧,提高写作的格调与水平。

5. 口语表达与辩论技巧:培养自信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辩论和演讲的说服力。

五、语言文字知识1. 词汇理解:掌握常见词义、词性、词义辨析和词语搭配。

2. 语法分析与运用:掌握句子成分、句型、语态和语法错误的改正等语法知识。

3. 短语与固定搭配:熟悉各类短语和固定搭配的用法和意义。

4. 表达清晰与连贯:认识段落结构,合理使用过渡词和标点符号。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语文基本要素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2一鉴赏形象1人物形象(1)问:人物形象有什么特征(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①概括形象特征:本诗塑造了一位的身份形象。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抓关键点手法)③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作用):寄寓的情感蕴含的哲理。

(2)人物描写手法(怎样塑造刻画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怎样表现人物情绪的)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细节描写(依附于其他描写手法存在)等侧面描写:环境烘托他人正衬对比反衬等借助修辞:比喻象征等2事物形象(咏物诗)(托物言志之物,象征人物品格理想情操)问:描写(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答:①概括物象特征②结合诗句分析(点手法)③作用:象征什么样的品格,寄托什么样的情感常见形象:兰花菊花梅花松柏竹蝉马等(分析总结象征内涵)常用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反衬等(描写物)象征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发情)3景物形象:(1)意象:(蕴含诗人情感(意)的景物形象,在诗词中设有几个意象名词。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6篇)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6篇)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一、名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如上所示,名词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如若它处在了谓语或状语的位置,则必活用。

要么名词活用为动词,要么活用为使动或意动。

文言文中的使动,其实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文言文中的意动,其实就是一种主语以宾语怎么样的句式。

(1)左右欲刃相如。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以上四个例句都是名词处在了谓语的位置,它首先必须活用为动词。

例(1)、(4)分别活用为用刀杀、把鼎当作把玉当作把金子当作把珍珠当作。

但(2)、(3)却不能直接翻译为称王他、当作宾客他的父亲,而必须翻译为使他称王、以他的父亲为宾客。

(5)君为我呼之入,吾得兄事之。

(6)(愚公等人)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以上两例名词都处在了状语的位置,而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做状语的,所以如果名词处在谓语的前面,它不是做主语,就是活用为状语。

(5)、(6)两例分别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用箕畚。

(7)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所字结构,所的后面一般跟动词,起着改变词性的作用,如说是动词,而所说则指所说的话,变成了名词。

(7)中的罾本意是渔网,是名词。

所以此处应活用为动词捕捉。

二、动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动词一般处于谓语的位置,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分,及物动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可以带宾语,而不及物动词现代汉语中不能带宾语,文言文中如若带了宾语,则一般活用为使动或为动。

同时,现代汉语中动词不能处于宾语的位置,文言文中如若处于宾语的位置,则须活用为名词。

(8)项伯杀人,臣活之。

(9)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之)也。

(10)等死,死国可乎(《陈涉起义》)(8)、(9)两句,现代汉语中没有活了他、逃跑了他这种说法,都属于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都应活用为使动:使活了下来、使逃跑。

(10)不能译为死了国家而应活用为为动为而死。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五篇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五篇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五篇物理学充分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以下是我整理的高考语文必考学问点归纳总结五篇,欢迎阅读与保藏。

高考语文必考学问点归纳总结文言加点词释又有三句要领:一看位置,二看词性,三作解释。

如“一邑之医举十人”句,“举”的位置居中为谓语,当解作动词,然后释“举荐推举”意。

位置最重要,打算一切。

文言句子翻译也有三句要领:一要逐字翻译(除专有人名、地名、官名照抄外),这是区分古今异义非常重要的一点。

现代汉语经常两字一义,如“睡觉”,即睡;而古义则译为“睡醒”,一字一义。

二要做到“省略要补齐”,尤其是主语,或者“之”、“于”类的代词和介词等,以括弧标明,使句意完整通顺。

三要留意“倒装要还原”。

如宾语提前,定语状语后置等,肯定要按现代文语序还原倒装。

文言文的主观题较多体现在主旨、方法与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方面。

“规章”是:记叙类文体多留意文尾中心句,谈论类文体多关注文首中心句。

能用原句;若无,则可退而求其次,找出抽象概括意义的中心关键词也可,然后再自己组句。

其他类型的主观力量题要强调“对号入座”法,将问题放入所对应的语段或句子中去,认真比较参照,与现代文学习的一些方法相像。

高考语文必考学问点归纳总结1、“以字行”,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举办成年礼,弱冠和及笄,不然不便直呼其名。

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后称字为表字,“以字行”是指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2、《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实主义的源头。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另有“赋比兴”三种手法。

赋:直抒胸臆,比:比方,兴:气氛渲染,先言他物,再引出所要歌咏之物。

202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202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202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3、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4、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等。

其他知识点:1、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2、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3、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4、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标点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标点符号考题是常出现,它的分类比较多,所以要谨记每个符号使用的方法。

标点符号常见考法是以选择题形式出题,考查内容较为固定,点号的连用、后括号的位置、引号和句末点号的关系等都是重点。

在写作文中标点符号也是核心考点,如果运用不好会影响到作文的分数。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的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通过*的学习能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详细内容如下: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2.太短的并列成分间(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长生歧异,可不用顿号。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用顿号。

4.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5.并列词语做谓语、做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6.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或感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

7.并列的成分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关于冒号的使用: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中间,则不能用冒号。

2.转述的话不能用冒号。

3.如果后文是应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

5.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

高考语文知识必背知识点

高考语文知识必背知识点

高考语文知识必背知识点一、文学常识在高考语文中,文学常识是必备的基础知识。

包括了各个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著名的作家以及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等等。

各个时期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也是需要了解的。

例如近现代文学时期的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流派的特点,以及鲁迅、韩寒等作家的代表作品。

二、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高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考点,需要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和运用场景。

比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以及常见的修辞手法错用的情况。

三、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掌握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作家和主题。

例如《红楼梦》、辛弃疾的词等等。

同时也要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如诗词的格律和韵律等。

四、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涵盖了二十世纪以后的文学作品,需要熟悉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作家及其思想。

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余华的《活着》等。

同时还要了解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的区别和特点,如现代文学对社会现实的反映等。

五、诗歌鉴赏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部分,需要熟悉不同体裁、不同时期的诗歌,包括古诗、近代诗等。

熟悉诗歌的韵律、意象及其与时代背景的关联是必不可少的。

六、阅读与鉴赏阅读与鉴赏是高考语文的核心能力,需要熟悉各类文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包括小说、散文、议论文等不同类型的文章。

同时还需要培养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包括理解作者意图、把握文本的核心思想等。

七、修辞语言高考语文中经常会出现修辞语言的分析题,需要掌握修辞语言的类型和特点。

如比喻、借代、排比等等。

同时对于修辞语言的运用要有清晰的认识,考虑作者选择修辞语言的目的和效果。

八、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高考语文中的关键要点,需要掌握不同类型的写作技巧。

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的写作。

同时还需要培养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文章的写作水平。

以上是高考语文中必备的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考试,取得理想的成绩。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语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清单一、语言文字基础知识1. 汉字基本知识汉字是汉族的传统文字,包括基本汉字和常用汉字两个层次。

基本汉字有214个,常用汉字则有近3500个。

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笔画顺序和读音是语文学习的基石。

2. 拼音与音标拼音是用来标注汉字读音的字母系统,音标则是用来表示语音发音的符号。

掌握拼音和音标有助于正确地读、写和理解词语。

3. 词语辨析词语辨析是指在语言使用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近义词、反义词或相近词语之间的差异。

例如,区分"善良"和"友善"、"大胆"和"冒险"等。

4. 词汇搭配与固定搭配词汇搭配是指词语之间常常搭配使用,形成搭配习惯,例如"高兴"搭配"快乐","生病"搭配"去医院"等。

固定搭配则是表示一种特定意义的固定词组,例如"纸上谈兵"、"一帆风顺"等。

了解和运用词汇搭配和固定搭配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1. 阅读理解技巧阅读理解是指通过阅读文章、课文或段落,理解其中的意思、细节和结构。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需要掌握快速阅读、 skimming 和 scanning等技巧,并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分析文本。

2. 写作技巧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

掌握写作技巧需要了解文体的特点、写作结构的组织和常用表达方式。

同时,提高词汇量、加强逻辑思维和培养文学素养也是写作的关键。

三、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是指古代文学作品按照传统、风格或题材进行的分类。

例如"诗"、"词"、"赋"、"曲"、"小说"等。

了解古代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有助于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一. 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高考语文考试的一大重点,下面总结了一些常见的文言文知识点:【基础知识】1.文言虚词:之、乎、其、夫、于、若、者等。

2.文言句式:倒装句、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等。

3.文言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古代文化】1.《史记》:司马迁所著,全称《史记正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楚辞》:屈原所著,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3.《唐诗三百首》: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品,包含了许多优秀的古诗佳句。

【名句赏析】1.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通过此文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现状的担忧和愤慨之情。

2.卧薪尝胆: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形容刻苦自励的精神。

3.孟子救人:出自《孟子·告子上》。

故事中,孟子与离婚妇人的对话展示了孟子的仁爱之心。

二. 现代文知识点现代文也是高考语文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现代文知识点:【修辞手法】1.比喻手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抽象的事物。

2.夸张手法:通过夸大的修辞手法来加强语言的感染力。

3.排比手法:通过对比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阅读策略】1.摘抄与整理:在阅读时,可以将重要观点、精彩语句摘抄下来,便于后期整理和记忆。

2.归纳总结:对所读文章进行归纳总结,提取核心思想和观点。

3.理解推理:通过推理和分析,理解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真实意图。

【经典作品】1.《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2.《围城》:现代作家钱锺书所著,通过小说揭示了人们在城市中的困惑和矛盾。

3.《茶花女》:法国作家小仲马所著,以浪漫爱情为主题,描绘了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剧人生。

三. 古代文化常识高考中,古代文化常识也是一块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点:【诗词常识】1.唐诗鉴赏: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掌握一些重要的唐代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2.宋词鉴赏: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掌握一些重要的宋代词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高考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考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考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一、古代文学知识点1. 古代文学流派:- 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代表作品有《诗经》、《离骚》等。

- 词:以宋代词为代表,流派有南唐词、宋词等。

- 赋:以汉赋为代表,承袭了鲁迅先生的《赋易》等。

- 骈文:以两句或两句以上互相呼应的文体,代表作品有《文心雕龙》中的《七步诗》。

- 杂文:以鬼谷子的《鬼谷子》等为代表,内容多样。

2. 古代文学家:- 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 词人:辛弃疾、李清照、苏轼等。

- 赋作者:司马相如、贾谊等。

- 散文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

- 戏曲家:关汉卿、汤显祖等。

3. 古代文学理论:-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文人的必修课程。

- 修辞格: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使古代文学生动有趣。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1. 现代文学流派:- 现代诗:包括自由诗和新诗,代表作品有《沁园春·长沙》、《写给爸爸的信》等。

- 小说:以鲁迅的《狂人日记》、巴金的《家》等为代表。

- 散文:鲁迅的《野草》系列、茅盾的《子夜》等。

2. 现代文学家:- 诗人:徐志摩、舒婷、北岛等。

- 小说家:余华、莫言、刘慈欣等。

- 散文家:余秋雨、沈从文、韩寒等。

3. 现代文学理论:- 象征主义:通过象征手法展示现实,代表作品有雨果的《悲惨世界》。

- 感伤派:强调个人感受,代表作品有柯岩的《围城》。

- 现实主义:关注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巴金的《家》。

三、修辞手法知识点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暗喻另一个事物,增加诗意和表达力。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形象和性格,增强形象感。

3. 夸张:夸大事物的程度或效果,增强表现力和印象。

4. 对偶:运用对称和反差的手法,产生对比和引起思考。

5. 排比:用同一的词、短语、句式并列来表达,增强表达效果。

四、修辞格知识点1. 借代:代指具体的人或事物,使文辞更加灵活丰富。

2. 联想:通过类比思维和情感共鸣,扩展表达的意义。

高考语文的知识点大全

高考语文的知识点大全

高考语文的知识点大全一、古代文学知识点1. 古代文学流派:诗、词、曲、文言小说等2. 古代文学作品:《诗经》、《楚辞》、《论语》、《红楼梦》等3. 古代文学家:杜甫、李白、苏轼、辛弃疾等二、现代文学知识点1. 现代文学流派:现代诗、现代小说、新闻文学等2. 现代文学作品:《呐喊》、《红岩》、《人生》等3. 现代文学家:鲁迅、郭沫若、沈从文、巴金等三、修辞手法知识点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2. 拟人:人格化地描写非人事物3. 借代:用某种事物作为另一种事物的象征4.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处理5. 对比:通过事物之间的对比突出特点6. 排比:排列在一起的成对或多对的词语7. 修辞问答:将问题和答案放在一起提出8. 反复:在短时间内多次重复某一个或某几个字句四、阅读理解知识点1. 文学常识:作品类型、作者、成书年代等2. 文本解读:从字面和意义上理解文章3. 修辞分析:分析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运用4. 推理判断:根据已有信息进行推断和判断5. 阅读策略:阅读速度、理解方法等技巧五、写作技巧知识点1. 作文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2. 作文结构:引言、主体、结论的合理组织3. 写作步骤:构思、提纲、选材、扩展、修改等4. 表达技巧:用词得体、修辞丰富、画面感强等5. 文章评价:思想性、观点独特性、逻辑性等六、古代诗词知识点1. 诗词体裁:词、曲、乐府等2. 古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3. 诗词鉴赏:押韵格律、词藻运用、意象等七、现代诗歌知识点1. 现代诗歌形式:自由诗、长诗、组诗等2. 现代诗人:北岛、顾城、余光中等3. 现代诗歌特点:自由、抒情、意境丰富等八、古代文言小说知识点1. 古代文言小说名著:《红楼梦》、《西游记》等2. 古代文言小说特点:长篇、描写细腻、情节曲折等九、现代小说知识点1. 现代小说类型: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2. 现代小说名著:《围城》、《活着》等3. 现代小说特点:写实主义、意识流等写作手法以上是高考语文的知识点大全,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2024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____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文是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很多考生备考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语文,下面将对____年高考语文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诗歌赏析1. 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的特点及鉴赏方法;2. 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意象和语言的艺术表达;3.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4. 近现代诗歌的特点和时代背景,分析其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

二、文言文阅读与鉴赏1. 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包括文言文的特点、基本词汇和常用句型;2. 学习和鉴赏古代文学名篇,如《红楼梦》、《水浒传》等;3. 学习古代阅读方法,如辨析文章思想、把握篇章结构等;4. 熟悉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了解文言文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和思想观念。

三、现代文阅读与鉴赏1. 熟悉现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2. 学习阅读现代小说、散文和戏剧,分析作品的主题、结构和语言表达;3. 了解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如自然主义、现代主义等;4. 掌握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如对比分析、主题分析等。

四、古代文化与经典名著1. 学习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2. 阅读并分析古代经典文学著作,如《论语》、《老子》等;3. 学习古代经典名著的作者、内容和时代背景,了解其影响和价值;4. 学习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古代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启示等。

五、写作与应用文1. 学习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提纲写作、分层次写作等;2. 学习如何撰写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文体的作文;3. 分析和学习优秀作文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4. 掌握写作的基本规范,如语法、拼写和标点等。

六、修辞与修辞手法1. 学习修辞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学习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3.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深入研究其效果和意义;4. 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七、语言文字知识1. 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如词义辨析、成语用法等;2. 分析语言文字在作品中的功能和作用;3. 学习常见的用词技巧和表达方式,如典型表达、措辞优美等;4. 积累常用的优秀句型和表达方法。

2024年高考语文实词和虚词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实词和虚词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实词和虚词知识点总结一、实词的概念和分类实词是指能够表示客观事物、情感、动作、状态的词语。

根据它们的词性和语法功能,实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1. 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对象的词语。

名词具有性、数、格等语法标示。

名词的基本特征是可以做主语、宾语、谓语、定语或补语等成分,具有一定的修饰词。

名词常见的变化形式有单复数、所有格等。

2. 动词: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动作、行为、变化、状态等的词语。

动词是一类最富有变化的实词,具备词语的时态和语态变化。

动词在句子中通常担任谓语,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3. 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名词和代词的词语,力求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性质、特征、状态或程度。

形容词的基本特征是可以做定语或表语等修饰成分,可以和名词或代词构成词组。

4. 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语,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原因等语义。

副词通常修饰动词,表示动作的方式、程度或频率。

二、虚词的概念和分类虚词是指在语法上没有或仅有轻微语义的功能词语,它们与语法结构有关,常常用作连接词或标志词。

虚词在句子中担任连接词、助动词、助词、标点符号等功能。

1. 连接词:连接词是一种虚词,用来连接句子、词组和单词,起到衔接语言成分的作用。

连接词可以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接词、转折连接词、因果连接词、让步连接词等。

2. 助动词:助动词是用来帮助或限制主要动词的虚词。

助动词有“有、是、在、要、能、会、应该、必须”等。

助动词的功能通常是表示时态、语气、情态和否定等。

3. 助词:助词是一种虚词,用来标示实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词义关系。

助词主要包括主语助词、宾语助词、状语助词、定语助词和补语助词等。

4. 介词:介词是一种虚词,用来表示事物之间的位置、方向、时间、原因、目的等关系,介词位于名词或代词之前,构成介词短语。

5. 代词:代词是一种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可以代替人或事物。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优秀7篇)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优秀7篇)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优秀7篇)文言句式(一)省略句1、(烛之武)许之(主语)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二)倒装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5、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三)判断句1、邻之厚,君之薄也。

(也表判断)2、以乱易整,不武。

(否定判断句)(四)固定句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2、夫晋,何厌之有?(…。

怎么…。

)文言虚词1、之(1)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3)代词,它。

而莫之夭阏者(4)代词,他。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5)代词,这些。

之二虫又何知(6)动词,到,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而(1)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2)连词,表转折。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连词,表并列。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4)连词,表承接。

而控于地而已矣3、则(1)连词,就。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连词,或者。

时则不至(3)连词,那么。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4、然(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5、以(1)介词,把。

以五百岁为春(2)介词,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介词,凭。

奚以知其然也6、且(1)连词,而且。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2)副词,还。

彼且恶乎待哉(3)副词,将要。

且适南冥也7、于(1)介词,对于。

彼其于世/彼其于世(2)介词,在。

新高考语文科目知识点归纳

新高考语文科目知识点归纳

新高考语文科目知识点归纳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科目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新高考语文科目的考查重点和知识点发生了一些变化。

下面将对新高考语文科目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1.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一直是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在新高考中,对于古代与现代诗歌的鉴赏要求更加具体。

高考试题可能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的表面意思、深层含义以及诗人的写作意图。

因此,学生应当熟悉各个时期的重要诗人及其作品,了解不同诗体的特点和风格。

2. 文言文阅读理解新高考对于文言文的要求相较于以往有了一些变化。

传统的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法、词义的理解,但在新高考中,更注重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篇章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因此,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同时理解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意义的方式等。

3. 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在新高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考生需要学习和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夸张、反问等,以及修辞语言的运用,如人称、时态、声调等。

通过对修辞方式的理解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解读文本,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是新高考语文科目中的一个重要板块。

学生需要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成就、文学流派、作家及其作品等。

通过学习文学常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5. 考古和文化常识新高考语文科目中考查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文学知识,还包括一些考古和文化常识。

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历史事件、文化传统和习俗,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鉴赏相关的文学作品。

同时,在写作中借鉴历史事件和文化常识,可以使文章更富有深度和内涵。

总结起来,新高考语文科目知识点的归纳主要包括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理解、修辞手法和修辞语言、文学常识以及考古和文化常识等。

对于这些知识点,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理解,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的阅读、鉴赏和写作中。

通过深入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在新高考语文科目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科目,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必须关注且需要下大功夫备考的科目。

在备考过程中,掌握并熟练运用一些必背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知识点常常被考查。

下面是我对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流派:四大名著、元曲、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

2. 古代文学作品代表作及作者:《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等。

二、现代文学常识1. 新文化运动:背景、宗旨及代表人物。

2. 现代文学作品:《狂人日记》(鲁迅)、《家》(巴金)等。

三、现代诗歌常识1. 浪漫主义:代表诗人、代表作品、风格特点等。

2. 现代诗歌传统:代表诗人、代表作品、风格特点等。

四、文言文知识点1.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2. 文言文阅读方法:主旨要义、词句理解等。

五、鲁迅文化常识1. 鲁迅思想:"文学为人民服务"等核心观点。

2. 鲁迅代表作及特点:《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六、现代散文知识点1. 散文的定义及特点:近似散文的特点。

2. 现代散文代表作品及作者:《呐喊》(鲁迅)、《故事新编》(老舍)等。

七、文学常识1. 文学史: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等。

八、修辞手法1. 比喻:定义、作用及例子。

2. 拟人:定义、作用及例子。

九、文学名句1.名句鉴赏:《红楼梦》中的名句、《西游记》中的名句等。

十、文学批评术语1. 形象:定义及作用。

2. 寓意:定义及作用。

以上是我对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的核心概念,多做相关的题目和练习题,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相信通过努力和准备,大家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愿各位考生顺利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梦想!。

新高考高中语文知识点

新高考高中语文知识点

新高考高中语文知识点
新高考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高中语文作为必考科目,其知识
点覆盖面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学常识: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如文学流派、文学体裁、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古文的阅读、翻译和理解,以及对古代文化背景的了解。

3.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能力是高考语文的重点,包括对文章主旨
的把握、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对文章结构的梳理等。

4. 写作能力:新高考强调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
明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5. 古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包括对诗词的韵律、意象、情
感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

6. 语言知识与运用: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基础知识,以及语
言的准确、得体、生动、形象的运用。

7. 文化素养: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包括传统节日、习俗、历史事件等,以及对文化现象的思考和评论。

8. 思维能力:新高考强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
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9. 阅读策略:包括快速阅读、精读、略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及如何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

10. 综合运用:新高考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跨学科的阅读材料分析、实际问题的解决等。

新高考高中语文的知识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这些能力,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最全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

最全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

最全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一、阅读理解1.文章类型判断和主旨概括2.归纳概括3.事实细节4.推理判断5.观点态度6.修辞手法7.修辞效果8.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二、相关修辞手法1.比喻2.拟人3.夸张4.排比5.设问6.反问7.对仗8.插叙9.补充说明10.并列11.托物抒情12.借代13.旁征博引14.象征15.比拟16.对称17.夸张与写实关系三、作文写作1.作文的写作类型(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2.作文的体裁3.作文的主旨思想4.作文的框架结构5.作文的开头结尾6.作文的段落写作7.作文的语言表达8.作文的修辞手法运用9.作文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10.作文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四、古代文学1.古代诗歌流派和代表作2.古代诗歌创作技巧3.古代词曲流派和代表作4.古代小说流派和代表作5.古代散文流派和代表作6.古代文学家和作品7.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思想8.古代文学与时代背景的关系9.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赏析五、现代文学1.现代诗歌流派和代表作2.现代诗歌创作技巧3.现代小说流派和代表作4.现代散文流派和代表作5.现代文学家和作品6.现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思想7.现代文学与时代背景的关系8.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赏析六、修辞学知识1.修辞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3.修辞手法与表达意境的关系4.修辞手法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七、古代学术和文化常识1.古代文化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的基本情况2.古代文化思想和社会制度3.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及其价值八、现代语言知识1.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3.现代汉语的词语运用和表达技巧4.现代汉语的语义、语用和语感九、现代语言文字常识1.现代汉字的基础知识2.现代汉字的发展演变和规范化3.现代汉字与表意、表音的关系4.现代文字的特点和应用以上是一个超详细的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清单,希望对同学们备考高考语文有所帮助。

新高考1卷语文必备知识点

新高考1卷语文必备知识点

新高考1卷语文必备知识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高考已经成为了高中生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其中,语文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目,备考难度也备受关注。

为了帮助考生们高效备考,下面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经典诗词篇1.《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中学语文课程的必修篇目之一,包括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考生们应该熟练掌握这些诗歌的含义、背景和作者,以便在试卷中做到有的放矢。

2.《红楼梦》精彩章回《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新高考1卷语文中亟待关注的篇目。

考生们应该对《红楼梦》中的经典章回有所了解,包括《通灵宝玉入梦》、《黛玉葬花》等。

通过对这些章回的深入分析,考生们不仅可以提升对古代文学的理解能力,还可以在试卷中举一反三,提高分数。

二、现代阅读篇1.《围城》《围城》是当代作家钱钟书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现代社会百科全书”。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深入阅读,考生们可以逐渐掌握现代社会中的各种人物形象与心理,锤炼自己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为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2.新闻阅读与时事热点考生们应该及时关注和阅读新闻,了解时事热点。

通过对新闻事件的了解与分析,考生们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在考试中阅读理解题中得心应手。

三、修辞手法篇1.比喻与拟人比喻与拟人是修辞手法中非常常见且重要的两种方式。

比喻通过对事物的类比,拟人则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

考生们应该熟练掌握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应用场景和作用,以便在作文和阅读理解等环节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

2.排比与照应排比与照应也是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句子或语段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规律性安排,以达到强调和互相呼应的效果。

考生们应该注意在作文中灵活运用这两种手法,使自己的文字更加生动有力。

以上是的简要介绍,希望对考生们备考取得好成绩有所帮助。

当然,备考语文除了掌握知识点外,还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和理解能力的锻炼。

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较高的水平,才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新高考语文知识点概括大全

新高考语文知识点概括大全

新高考语文知识点概括大全新高考是指自2017年起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的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新高考对语文科目的考试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概括,以下将对新高考语文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括。

一、文学常识新高考要求考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

包括古代文学名篇、古代文学流派、近现代文学名著、现代文学流派、外国文学名著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作者的生平背景、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作品的艺术特点等。

二、阅读理解新高考强调考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考生需要通过阅读文章,抓住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修辞手法,并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细节和含义。

考试形式包括阅读短文后回答问题、阅读长文后回答问题以及对文章进行综合分析等。

三、写作能力新高考注重考察考生的写作能力。

考生需要具备清晰的思维逻辑和良好的表达能力。

写作题目可能涉及到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小说等不同类型的文体。

考生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写作方式进行熟悉和掌握,并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恰当的写作。

四、文言文阅读和翻译新高考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考生需要能够读懂文言文文章,理解古代文化内涵,把握句子的结构和词语的含义,并能够进行适当的翻译。

五、诗歌鉴赏新高考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演变,熟悉不同诗体和诗句的特点,并能够对诗歌进行适当的赏析和解读。

六、修辞手法新高考对修辞手法的测试也很重要。

考生需要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设问、排比、对偶等,能够辨析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并能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中合理运用。

七、语法知识新高考对语法知识的测试也非常重要。

考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常见的语法规则和语法错误,如主谓一致、名词性从句、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

同时,考生还需要能够在写作中正确运用语法知识,避免语法错误。

八、新闻时事新高考要求考生了解和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和新闻资讯,要求考生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兮辞》 ) 29.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 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 陶潜《归去来兮
辞》 ) 30.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
晨光之熹微。 ( 陶潜《归去来兮辞》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2 主要出题点:一词多义、古
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古今异义:
楚。” 当:通“挡”;抵挡。动词。“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 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 。 颁:通“班” ;“斑”;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 ”
关键在态度生命只有一次 【教学目标】 、知道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带来结果;掌握遇到时应策略。 、了解青少年轻生的主要心理原因,通过学习使命重性善待 【新课讲授】 一、导入新课: 爱迪生发明电灯时,曾先后实验了七千六百多种材料失败八次。有人对赞叹道:“你真不起!”回答错我只是证适合做丝而已 想一: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对待挫折,不同的人有态度又会导致结果。 二、新课探究 关键在态度 、面对挫折,不同的心态会带来什么结果(怎样正确待?) 当我们用消极的态度对待挫折,只能看到悲观、失望和灰暗一面遇总是退缩回避或者妥协最终被所压倒。 ()当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就会看到乐观、进步向上一面能冷静思考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最终走出困境成为生活强者。 、如何走出挫折,取得事业的成功?(你认为积极战胜向需要做到哪几点) 正视挫折,端心态。(前提) 树立信心,增强勇气。(根本保证) 冷静对待,客观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基础) 确定恰当的理想和目标。(动力)
2.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 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
里霜。 (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 3.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 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
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 郑愁予《错误》 ) 4.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 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 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而挟重器多也。 ( 《触龙说赵太后》 )
15.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
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 孟子《寡
人之于国也》 )
16.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荀子《劝学》 )

17.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 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6.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
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 朱自清《荷塘月色》 ) 7. 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 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
用心一也。 ( 荀子《劝学》 )
22.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23.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贾谊《过秦论》 )
24.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5.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何辞为 ?( 司马迁《鸿门宴》 )
焉,或不焉。 ” 不:同“否” ;吗。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
人之璧可予不 ?” 雠:同“仇” ;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从:同“纵”;合纵, 联合抗秦。 动词。“其后秦欲伐齐,
齐与楚从亲。 ”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 从:同“纵” ;与“横相对, “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
高考语文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课相对于小学初中的语文基本常识来说 难度大了很多, 要掌握的知识难度也会大很多。 下面就让 XX
给大家分享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1 1.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
类霜天竞自由。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 毛 泽东《沁园春长沙》 )
26.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
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王羲之《兰亭集序》 )
27.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
由今之视昔,悲夫! ( 王羲之《兰亭集序》 )
28.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惘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 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陶潜《归去
蔽甚矣!
11.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
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
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3.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
廷。 (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
14. 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 暴:同“曝”晒。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
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
露,” 倍:通“背” ,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
倍德也。” 被:同“披” ;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 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 ;不。副词。 “或师
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词连用,正好是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词 语,貌似现代汉语中双音词, 容易造成错觉, 使人望文生义,
把他们看成一个双音词,造成误解。 1、汝岂得自由 ( 自作主张 ) 《孔雀东南飞》 2、璧有瑕,请指示王 ( 指出来给……看 ) 《鸿门宴》 3、至于成立九岁不行 ( 成人自立, 不能行走 )《陈情表》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不平常、不一般 ) 《石钟
自我疏导,排解。(主要方法) 请求帮助,向他人倾诉。(有效方法) 精神升华,将挫折、痛苦忧愁转化为行动的不竭力。(主要方法) 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具体有:自我疏导、合理宣泄移情目标升华 不同的心态,结果 积极心态:取得成功,就事业 消极心态:悲观失望,一事无成 反思你以往对待挫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如何改进 、积极走出挫折的方法 ()正视现实和挫折,不回避端心态。 ()认真分析和解剖挫折产生的原因。 ()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 ()树立信心,增强勇气。 生命只有一次 生命之美 生命是美丽的,真正虽然有时并不完但我们无法去赞。会走向尽头如同鲜花繁衰草木枯荣这些世间在自己限中展现了那么绚风采 我珍惜生命,因为崇拜真正的美丽。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过分地看重目标的和程艰辛忽视了快乐美好。他们一旦遇到严挫折往会用自己命换取问题所谓“解决” 某县七年级(九)班的历史老师江检查学生作业时,发现王未完成便把他叫到教室外走廊上批评了几句承认错误但还让在全同面前讨当近后没有跟进去竟转身从四楼跳下。事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不治亡
山记》 5、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 一丈见方 ) 《项脊轩志》 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
有三种情况: 一是同音通假,如“以”通“已” ; 二是双声通假 ( 两个字声母相同 ) ,如“胡”通“河” ; 三是叠韵通假 ( 两个字韵母相同 ) 如“属”通“嘱”等。 这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在课本中常见 的通假字表现形式为“×通×” ( 或“×同×” ) 。通假字与 本字一定是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上下文字意思讲不通时,可 考虑该字为通假字。值得注意的是,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 不能随意指定某字为通假字。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通假字: 案:同“按” ;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 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 ;字版。名词。 “板印书
亦无所害。 8.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
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
不武。 (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 10. 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 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
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8.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
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9.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20.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
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荀子《劝学》 )
21.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