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留守儿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关于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关于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75d426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f.png)
关于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与建议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转型,中国出现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
由于父母或监护人工作需要,他们被迫长时间留在家乡或农村地区,与父母分离,并与亲情、教育和心理健康等诸多问题产生联系。
本文将讨论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这个群体的处境。
一、留守儿童的存在性问题1. 家庭照顾不足:父母为了谋生而外出打工,导致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照料。
孩子从小就要自我保护和照顾自己,可能缺乏安全感和对良好价值观的引导。
2. 教育资源匮乏:大部分留守儿童定居在农村地区,那里的学校往往贫困且师资力量薄弱。
孩子们无法享受到城市孩子们所拥有的优秀教育资源,影响其学业和未来发展。
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与家人分离,缺乏陪伴和关爱可能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他们面临的压力和困境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
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1. 建立综合保障机制: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并增加投入,在政策上给予优先考虑。
为父母提供更多的就业保障,减少他们外出打工的需要。
同时,支持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或学校托管机构,提供安全监管和教育资源。
2. 发展良好的农村教育体系:加强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并通过政策支持激励,吸引优秀教师前往乡村任教。
除了具备基本课程之外,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满足未来社会发展所需。
3. 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在学校设置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定期组织心理健康培训和活动。
同时建立与当地医疗机构合作的机制,提供给予儿童和家长的心理咨询服务。
4. 培养社会关爱意识:在社会层面,应鼓励志愿者、慈善机构等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中来。
通过组织针对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或情感陪伴活动,为他们提供补充性的资源和支持。
5. 加强家庭教育引导:通过加强家庭教育辅导工作,如开设家长学校、发放相关读物等方式,帮助父母提高育儿能力和亲子沟通技巧。
留守儿童的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途径5篇
![留守儿童的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途径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b4274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5.png)
留守儿童的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途径5篇篇1一、留守儿童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务工或离异等原因,被迫留在农村家乡的儿童。
他们面临着生活、教育、心理等多方面的困境,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二、留守儿童困境1. 生活困境: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普遍较差,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健康状况不佳等问题。
同时,由于缺乏家庭监管,一些留守儿童还会面临人身安全威胁。
2. 教育困境: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是一大难题。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他们无法得到及时的辅导和监督,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同时,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一些留守儿童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3. 心理困境: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容易出现孤独、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还会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1.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教育、心理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例如,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提供住宿、餐饮、学习等全方位的服务。
2. 加强家庭监管和亲子沟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和亲子沟通。
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3. 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设施,提高教师素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同时,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辅导活动。
4. 开展心理关爱活动: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困境,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关爱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留守儿童缓解焦虑、孤独等情绪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认知能力。
四、结论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得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
留守儿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留守儿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7e5001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2.png)
留守儿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留守儿童,这个词听上去是不是有点沉重?其实,背后有很多让人心酸的故事。
我们总听说很多父母为了生活,去大城市打拼,留下孩子在乡下,像是扔掉的玩具,没人陪伴。
今天就来聊聊这些小家伙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听听他们的心声。
1. 情感缺失1.1 家庭温暖的缺失首先,得说说情感的问题。
小孩儿们是需要爱的,就像小花需要阳光。
他们的父母为了工作,常常一年也见不了几面。
想象一下,小小年纪就要忍受这种孤独,心里肯定是空落落的。
很多孩子连个倾诉的对象都没有,心里话憋得跟个气球似的,随时都有可能爆炸。
常常听见他们说:“我想爸爸妈妈了”,可这句话一说出来,周围的人往往只能干笑着安慰,真的很心酸。
1.2 亲情的脆弱再说亲情的脆弱。
这些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就像是隔着一层薄薄的玻璃,明明能看见,却摸不着。
有时候,孩子们甚至会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关心而产生逆反心理,跟爷爷奶奶闹别扭,变得叛逆。
你说,谁愿意跟自己的长辈闹呢?但是,他们也许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引起父母的关注。
可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真的是欲哭无泪啊。
2. 学业压力2.1 学习环境的影响说到学习,这可是留守儿童的另一大难题。
没有父母在身边,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就显得特别重要。
很多孩子在学校成绩不错,但回到家,学习的氛围就像是冰窖,冷冷清清的。
没有人督促他们做作业,也没有人帮他们解答难题,学习就成了一件苦差事。
你想想,一个人在家对着书本,心里肯定没底,学习效率肯定低得很。
2.2 学业的竞争压力再加上现在的竞争压力,真是让人心累。
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留守儿童却因为缺少父母的支持,感觉跟不上趟。
有些孩子为了能赢得同学的认可,拼命学习,结果却成了“压力山大”的小考生。
这个时候,学习变得不仅是为了未来,更是为了证明自己“我也是个好孩子”。
但谁能理解,他们背后承受的苦楚呢?3. 社交问题3.1 孤独的社交生活社交问题也是留守儿童的一大苦恼。
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很多孩子在社交上变得特别笨拙。
关于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50b106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0.png)
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拉大,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打工,将子女留在老家或亲戚家里照顾自己。
他们面临着心理、教育、健康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成长过程中承受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巨大的成长困难。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1. 心理问题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在家庭生活和情感关系方面会受到一定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一般儿童存在差距。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2. 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限制,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教育指导,对学业和学习兴趣产生消极影响。
长期缺乏父母的教育指导和关心,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较一般儿童有所下降。
3. 健康问题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料,生活饮食、日常作息等方面不规律,容易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身体健康问题。
由于自身生活能力有限,留守儿童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救助,容易发生事故和伤病。
二、对策建议1. 完善政策法规应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立法和政策制定,保障留守儿童的基本权益和利益。
建立健全全面的留守儿童保障体系,包括教育、心理健康、生活照料等方面的政策,并加强对政策的实施和监督。
2. 提高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
保障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资源,解决他们的学业问题。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怀和教育,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专业人员的培训,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活动,增强其心理调适和自我保护意识。
4. 家庭教育辅导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辅导和支持,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和育儿意识。
建立亲子教育支持体系,提高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关心,加强父母与子女交流。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32d556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7.png)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而留在家乡生活的儿童。
他们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照顾,面临着多种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1.心理问题父母的长期离家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助,缺乏安全感,甚至产生自卑情绪。
2.学习问题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督和指导,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常常得不到及时的支持,容易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3.行为问题在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行为问题,如叛逆、消极、不良习惯养成等,甚至有些孩子会走上不良的道路。
4.身体健康问题由于生活条件和饮食水平的限制,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身体健康问题,甚至有些孩子会出现营养不良、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患病的情况。
5.社会适应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在社交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很难融入集体生活,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和沟通。
二、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制度,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心态。
2.建立家庭教育辅导机构建立专门的家庭教育辅导机构,为留守儿童父母提供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意识和家庭教育能力,以便更好地关爱和教育孩子。
3.加强学校教育学校应该重视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指导和辅导,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提高学习成绩。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为留守儿童提供物质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需求。
5.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和家长共同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6.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团队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团队,为留守儿童提供陪伴和关爱,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健康成长。
浅析留守儿童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留守儿童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632129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6e.png)
浅析留守儿童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现象。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因其他原因导致他们在农村留在祖辈或其他亲属家中独自生活的儿童。
这一现象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因为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心理、教育、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问题出发,探讨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的对策。
留守儿童的问题:1.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安全感,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导致心理压力增加。
2.教育问题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留守儿童缺乏家长的教育指导和监督,容易在学业上出现问题。
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可能受到影响,无法得到及时的学习指导和辅导。
3.健康问题留守儿童的饮食、生活习惯和卫生条件可能不够规范,容易导致健康问题。
他们也缺乏及时的医疗和保健服务,容易因疾病而受到影响。
1.建立亲子关系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关注,鼓励父母尽量减少外出务工的时间,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
2.加强教育投入政府部门可以增加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和教师配备,确保留守儿童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可以设立一些特殊教育机构或项目,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进行教学和辅导。
3.加强卫生保健服务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农村卫生保健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和保健服务水平。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生活习惯。
4.社会关爱社会各界可以积极参与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提供志愿者服务、捐赠物资等形式的帮助,帮助留守儿童建立更多的社交、学习和生活支持网络,减轻他们的困境。
总结: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找出解决的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卫生保健水平。
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ba204a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c.png)
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标签: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策略一、我国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 学校教育中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不足。
纵观目前我国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发现在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对留守儿童关注力度不足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深入了解不足。
目前学校教师对留守儿童的信息记录仅停留在了表面上,记录内容涵盖留守儿童父母的姓名、联系方式及家庭地址等简单信息,却没有深入地对留守儿童各自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爱好等详细信息进行深入了解,如此对留守儿童详细信息关注的疏忽,容易造成师生间存在距离感,不容易促成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及培养其良好习惯的形成。
其次,教师主观上较容易忽视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目前教师将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了对班级成绩、组织纪律及学风建设等方面上,缺少对留守儿童专门性的管理工作,这就容易造成留守儿童的心理失衡与教育中频频出现问题。
2. 家校间缺乏有力的沟通。
目前,在留守儿童教育中普遍存在家校间缺乏有力沟通的情况,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由于工作量大,日常工作琐碎,因此,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内容,主要因学生在校突发意外情况或者寻衅滋事所引起,因此,对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的一些表现及心理变化等,教师未能与家长进行长时间的有效沟通;从家长方面而言,因留守儿童家长常年务工在外,由于工作、生活压力等原因,这些家长不会主动向教师打电话咨询学生在校的诸多情况,遇到教师主动打电话问询时,家长也多半会以为学生在校是否存在惹是生非等行为,由此可见,家校间的沟通主要集中在学生的纪律问题上,而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学习情况的沟通则甚少出现。
由于教师与家长间对留守儿童心理变化情况等未能引起有效重视,致使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在学习成绩方面,因缺少家长与教师的及时鼓励,容易出现学习动力不足、成绩下滑严重等情况。
二、解决策略1. 丰富课余生活,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篇范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7ce162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d.png)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篇范文]第一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同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民出外打工的情况已是习以为常,因为在农村绝大部分家庭的经济来源都是靠出外打工赚来的,所以很多的青壮年进入了城市,从而也导致了大批的孩子留给了年迈的祖父母、外公外婆及亲戚朋友,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留守儿童。
一直以来,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总是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
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1、安全问题;孩子的父母虽然在外出时对孩子的生活做了安排,有的甚至在学习上也有计划,但是他们大多委托的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的长辈亲属,而对于那些受委托的的长辈们来说,他们提供孩子的大多仅仅就是生活中的吃、穿问题,他们认为只要保证了孩子吃饱,穿暖,就认为他们尽到了他们的责任,认为孩子的其他事情都应该是学校在责任了,因此,在周末,寒暑假期间,这些孩子都非常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大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孩子父母没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他们很容易犯错。
大概在两年前,我所在的这个镇上曾经出现过惨案,一位奶奶带着四个孙子孙女,在学校旁租房带他们读书,在暑假中,由于管理不严,四个小孩擅自下河洗澡,一次就淹死三个,这是一个多么惨痛的教训啊,至于其他比较小的安全事故则是更多。
2、心理人格问题: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由于孩子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就机会,缺乏父爱、母爱,因此出现了“亲情饥渴”,而被委托的其他监护人无法替代父母履行完整的监护责任。
所以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或其他让他们喜怒哀乐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得到正确的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
尤其当他们遭受挫折时,他们不愿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
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与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7efea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7.png)
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工作或离乡谋生而留在家乡务农的儿童。
由于父毋的长期离家外出工作,而未能与父毋同住,其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与其他正常家庭相比有着较大的不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1.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缺少父毋的关爱和教育指导,容易产生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长期的孤独感和缺乏安全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2.学习困难由于长期缺乏家长的教育指导和监督,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律能力较低,容易产生学习困难。
很多留守儿童在学业上成绩不理想,甚至辍学的情况时有发生。
3.行为问题部分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教育的不足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产生叛逆、攀比、不良行为等问题。
一些留守儿童甚至会尝试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
4.人际关系问题长期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指导,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在与人相处和团体协作方面有所不足,甚至出现社交恐惧等问题。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1.营造亲情温暖,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增进亲子关系。
在孩子的心理建设上要主要培养他们做人的品质,进行充分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2.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习成绩学校是孩子最主要的成长环境,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注重留守儿童的学习指导和辅导,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学校应该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帮助。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保持积极的心态,理性看待生活和未来,避免产生消极情绪和心理问题。
4.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可以帮助留守儿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培养综合能力和兴趣爱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孤独感。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aff9164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5.png)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流动人口增加,留守儿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些无法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孩子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境。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二、家庭影响1. 情感缺失由于长期分离,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系受到了严重破裂。
他们缺乏亲密关系,无法获得足够的陪伴和安慰。
2. 教育困境父母不在身边限制了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他们往往不能得到有效指导和监督,在学业上面临着巨大压力。
3. 自我价值认同问题缺乏家庭支持和关心使得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产生怀疑,并对未来感到迷茫。
三、社会影响1.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会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压力。
他们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甚至可能导致精神障碍。
2. 行为问题缺乏家庭的规范和教育,留守儿童在行为上更容易产生问题。
例如好斗、顽劣或逆反行为等,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到他们与同伴的关系以及学校表现。
3. 社会融入困难与其他孩子相比,留守儿童更加封闭自我。
由于长期独处或被大人过度保护,在社交能力方面存在差距,并对社会融入感到困惑。
四、原因分析1. 经济压力许多父母忍痛选择外出打工是因为经济上的压力。
在农村地区,缺乏足够的就业机会迫使他们寻找工作机会并留下家中的孩子。
2. 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不均衡也是造成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农村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留守儿童难以享受到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3. 缺乏监护措施在一些农村地区,缺少完善的托管机构和儿童福利服务。
父母通常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将孩子独自留在家中。
五、政策与解决方案1.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障是改善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应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来减轻农村家庭的经济压力。
2. 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政府需要增加对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学校设施与师资水平,并鼓励优秀教师前往农村任教。
留守儿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留守儿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https://img.taocdn.com/s3/m/cb0a10eef61fb7360b4c65ed.png)
留守儿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赵勉河小学地处夷陵区西北山区,近几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日显突出,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性的问题和学校自身很难解决的困难。
归纳起来有一下问题和困难:1留守儿童自身问题。
因父母外出务工,缺乏父爱母爱,在性格上发生较大的变化,不爱与人交际沟通,动不动爱发火,出现意想不到情况。
在学习和纪律方面常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总容易分神,作业不认真完成,书写潦草,计算正确率不高;不爱与他人合作学习,对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爱理不理;对班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有时甚至搞破坏性的恶作剧,让老师和同学们哭笑不得,产生对他们既可恶又可笑,甚至十分恼火反感的感觉。
在生活上,不讲个人卫生,衣服穿戴不整洁,经常不洗澡,不剪指甲。
集体卫生不打扫,随手丢垃圾,吃饭不排队,爱挑食。
看见同学有好吃好玩的东西总会想办法找机会乘他人不注意或没人时拿走占为己有。
给学校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增添了不少的麻烦,也为学校在社会声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监护人履职不到位的问题。
因父母外出务工,孩子放在家中由爷爷奶奶带着,爷爷奶奶自身受教育的年限不多,文化知识受到了限制,加之,现在孩子少,隔代亲,爷爷奶奶对孙子的爱变为溺爱。
老师和同学对其有丁点批评或是其他的什么的,爷爷奶奶总会到学校找老师、找校长、找同学不依不饶,甚至无理取闹。
有的监护人在取闹时不分场所,不避孩子,不问青红皂白大吵大闹,在某种程度上助长孩子不受管教的气焰。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和对策: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现实问题,是不可回避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光靠学校单方面是无法解决的。
要解决这棘手的问题,一方面必须通过行政手段,强制落实,把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等政策法规的普法提高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另一方面,社会层面要广泛宣传,加大社会爱心人士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
学校也要在这方面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如:留守儿童心理咨询、留守儿童定期关爱活动,免费亲情电话,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等。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13947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9.png)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扩大,在中国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他们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离异或丧失能力等原因,无法与父母共同居住,常年在农村家中或由亲戚朋友照顾下生活的儿童。
然而,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境,这不仅对他们个人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也对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
二、心理健康问题1. 缺乏安全感:由于缺少亲密关系和监护人照料,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无人关注感。
2. 自尊心受挫:留守儿童通常不能享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容易遭受同龄人排斥或歧视。
3. 情绪失调:父母长时间离开造成的情感缺失以及经济上给予不足等都可能导致他们情绪低落、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
三、教育困境1. 学习资源匮乏:由于留守儿童所处环境的相对封闭,他们在学习方面往往缺少广泛且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发展。
2. 缺乏家庭辅导:父母长期不在家,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学习辅导和指导,使得留守儿童在学校表现欠佳,并可能造成扼杀孩子兴趣爱好及个性发展等问题。
3. 学校关怀不足:由于数量众多和地域分布复杂,许多农村学校难以提供完善的关怀机制和帮助服务体系。
四、行为问题与社会适应困难1. 自我管理困难:缺少监督和约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或坏习惯。
2. 社会交往能力差:由于长时间没有与父母共同生活,留守儿童可能缺少基本社交技能,对人际关系建立存在困难。
3. 逃学和早婚现象:一些留守儿童在面对生活困难时,可能会选择逃学或从事早婚等不健康的行为。
五、原因分析1. 经济原因:父母外出务工是导致留守儿童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们希望通过赚钱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但同时也使得孩子失去了与父母共同成长的机会。
2. 家庭状况:离异、丧偶等家庭变故也是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教育资源不均衡:城乡差距导致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留守儿童获得良好教育的需求。
4. 农村社会保障缺失:由于缺少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农村地区无法提供较好的就业机会及更好的生活条件,迫使大量人口流向城市。
留守儿童存在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留守儿童存在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74aa8c4960590c69ec376e5.png)
留守儿童存在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留守儿童存在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学习、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安全等方面袁现出种种问题。
其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的教育功能弱化;隔代教育“代沟”现象明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角色意识模糊;留守家庭的教育缺少文化氛围。
一、存在问题尽管不少留守儿童在艰苦的环境中独立自主,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留守儿童成长中“五缺”现象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缺“疏”。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一旦有了烦恼与问题无法向父母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或者不关注这些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
至于学校,则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在学习生活上也难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也不够,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
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向、孤僻、缺乏自信、不善与人交流;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自律能力差;受一起生活的老年人影响,出现固执、偏激、缺乏活力、心理老化等问题。
(2)、学习缺“导”。
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有效的教育和辅导,在思想与品行上缺少正确的引导、教导,导致这一群体学习观念淡薄,学习目的不明确,成绩较差。
此外,他们也极易染上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价值观上易发生偏差,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多。
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缺位。
由于多数留守儿童与他们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些长辈或其他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平时对他们重养轻教,在精神和道德上关注、引导的少,学习上也无法给予有效的督促、帮助和辅导。
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上的不足很难得到学校教育更多的补偿。
在农村,托幼机构、寄宿学校较少,教育资源不足,无法满足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
(3)、安全缺“护”。
留守儿童在安全方面存在三大隐患:一方面是由于留守孩子家庭父母外出,代管家长监护不到位,非正常死亡时有发生,其受到烧伤、烫伤、交通事故、电力事故、溺水等意外伤害的几率远远比普通家庭儿童大;另一方面是留守儿童因缺少家庭和学校的有效监护而容易遭受各种人身侵害;再次是留守女童被人猥亵、强奸、诱骗的现象尤为严重。
留守儿童的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途径7篇
![留守儿童的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途径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d4979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b.png)
留守儿童的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途径7篇篇1一、留守儿童现状及困境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而被迫留守在农村的儿童。
目前,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他们面临着诸多困境。
1. 学习困境: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指导,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面临更大的困难。
他们可能因为无人督促而放松学习,也可能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购买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参加课外辅导。
2. 生活困境:留守儿童的生活往往缺乏基本的照顾和关爱。
他们可能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无法获得必要的饮食、穿着和住宿保障,也可能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享受基本的生活设施。
3. 心理困境: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
他们可能因为缺乏父母的陪伴而感到孤独、无助和自卑,也可能因为学习、生活压力而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4. 社会融入困境:留守儿童在社会融入方面也面临着挑战。
他们可能因为家庭背景、教育资源等因素而难以融入主流社会,也可能因为方言、习俗差异而难以适应城市生活。
针对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社会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入:1. 提供学习支持: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开展课外辅导、提供学习资料、组织学习小组等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支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和自信心。
2. 改善生活条件:社会工作可以联合相关部门和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照顾,如提供饮食、穿着、住宿等方面的支持。
3. 关注心理健康: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排解情绪问题,增强自信心和幸福感。
4. 促进社会融入:社会工作可以通过组织社交活动、提供社交机会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融入主流社会和城市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归属感。
三、总结与展望留守儿童是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面临着学习、生活、心理和社会融入等多方面的困境。
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提供学习支持、改善生活条件、关注心理健康和促进社会融入等途径,为留守儿童提供全面的帮助和支持。
然而,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家庭共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真正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农村留守儿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b34b25b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7.png)
农村留守儿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经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如下:第一,情感教育严重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没有与父母生活、沟通,造成情感上的失落、亲情感缺失严重。
第二,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也令人担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做事心不在焉,应付了事,致使学习成绩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
原因在于监护人多半为爷爷奶奶,而他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甚至有一部分是半文盲。
第三,心理健康易出现异常。
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与一般儿童相比,他们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产生种种心理困扰,此时父母的关爱与照顾就显得尤为重要。
缺少父母的疏导,很大部分留守儿童思想正确性都存在偏差,更谈不上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等思相境界了,其至一部分儿童还没有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
第四,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
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长期的关爱和管教,加上临时监护人在道德品行上缺少对孩子的严格管教,这就让留守儿童很容易染上不良的生活习惯,甚至出现道德品行上的问题,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五,生活习惯有待改善。
一些留守儿童长期与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
老人们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一些,对孙辈们较为溺爱,他们只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对于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不能够及时纠正,采取放任的态度,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在生活中基本的生活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六,安全隐患较多。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跟随祖父母或者其他亲戚生活,很多的生活细节被监护人忽视。
比如饮食不能暴吃暴饮,不能喝生水,不能吃不干净食品,不能吃“三无”食品。
临时监护人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同时,留守儿童还是不法分子侵害的主要目标,特别是留守女童受到侵害的风险更大。
第七,交往能力差。
一些留守儿童的性格会变的自卑、敏感、内向,使这些留守儿童要么愈加沉默寡言要么愈加叛逆。
在学校时老师也很少关注儿童与同伴的交往情况,老师不重视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很多老师认为只要保证儿童安全、每天完成了教学任务就够了。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608e94802768e9951e73845.png)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大量农民工子女在老家就读,形成了特有的“留守儿童”群体。
由于远离父母,留守儿童在心理性格形成、行为习惯养成和学业成绩达成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学校肩负教育管理留守儿童主要责任,只有正确分析掌握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之策,破解这一社会难题。
一、成绩落后。
一方面,受个人认识局限,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
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
大部分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化素质较低,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没有能力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多种因素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落后。
当然也有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成绩好,但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
二、性格扭曲。
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回家频率低,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而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形成的关键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
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较高,体现在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着,舍不得管,让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约束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心理逆反、我行我素等极端性格。
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表现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年龄越小,变化越大。
三、亲情缺失。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0ee3c4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7.png)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留守儿童是指父母由于工作、生活等原因长期不能陪伴在身边而留在原籍的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成为当代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关系的陪伴,留守儿童面临多种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成长。
实际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迫切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各方合力,才能有效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1. 心理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会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不安全感,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他们缺乏温情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的关怀,心理问题困扰他们的成长。
2. 生活习惯不良:缺少家长的教育和引导,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通常不良,饮食不规律、作息不正常,容易形成不良的生活方式。
3. 学习困难: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指导与关爱,学习上存在困难,学习动力不足、自律性差,严重影响学业成绩。
4. 行为问题:缺乏家长的管教和引导,留守儿童较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冷漠、孤独、攻击性、逆反行为等。
对策1. 建立“空巢青少年”关爱体系政府、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可以合作,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体系,提供心理辅导、学习辅导等服务。
可以开设心理咨询热线,招募心理医生和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可以组织志愿者到学校和留守儿童家庭开展关爱活动,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提供帮助和支持。
2. 完善留守儿童监护制度建立留守儿童监护制度,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照料。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明确留守儿童监护的责任主体,确保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安全。
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基地,提供留守儿童的临时看护服务,确保他们的生活和安全。
3. 加强家庭教育工作加强家庭教育工作,培养父母对于子女的责任心和关爱意识。
政府可以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活动,提供家庭教育培训,帮助父母提高养育孩子的能力。
学校和社会团体可以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和活动,引导父母更多地参与子女的生活和成长。
4. 加强学校教育管理学校应当重视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提高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教育。
留守儿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留守儿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1a02d6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e.png)
留守儿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第一篇:留守儿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在学校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留守儿童,就是那些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经商或谋生而将孩子留守在农村老家或寄宿在学校的少年儿童。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打工潮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劳务输出数量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持续增长。
由于缺乏父母亲的关爱,部分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为全面准确地了解我校服务半径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生存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迫切需求,我校在今年期中考试结束后,安排所有教师下村入户,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家访活动,详细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状况,并结合学生在校表现,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在学校管理中的困境,努力寻求管理办法,力争使我校对留守儿童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一、我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这次我校对530个学生进行了家访活动,涉及15个行政村530户,通过最后的汇总得知,留守儿童多达260人,占全校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九。
这些学生中,百分之二十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监护,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留守儿童,还有百分之二十九的学生家长去新疆采摘棉花,两三个月后又能回到家中,即使是不太长的分离,给孩子还是造成了很多方面的问题。
二、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问题和案例通过与留守儿童近距离的接触,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方面存在令人极为担忧的困难和问题。
1、学习成绩偏差。
在学校里,有些留守儿童学习态度不端正,不专心听课,作业不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独来独往,与同学交流较少,同学关系冷淡。
王同学,男,12岁,七年级四班学生,成绩直线下降,据调查,他小学时还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学生,成绩突出,升入中学后,父母外出打工,将他留在了爷爷奶奶的身边,在爷爷奶奶过分的溺爱下,在约束力的逐渐减弱中,他感觉到了自由,像是挣脱出了牢笼,品行、成绩、交往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2、心理有阴影。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造成这类留守儿童在家里明显缺少亲情关爱和正确的引导,没有自信心,自卑心理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同学,男,14岁,八年级一班学生,父母经常外出打工,家中再无他人,是真正意义上的留守儿童。父母将他委托给关系较亲的邻居照顾,这位学生是住校生,周末回家一次,他在校品行极差,欺负同学,顶撞老师,旷课、逃学,动不动就不念书了,真正成了典型的问题学生,并且撒谎骗钱。有一次以给饭卡打钱为由,将父母寄存给邻居的钱要了200元,进城上网,夜不归宿,苟同他人抽烟喝酒,行为习惯相当恶劣。
2、心理有阴影。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造成这类留守儿童在家里明显缺少亲情关爱和正确的引导,没有自信心,自卑心理严重。
张同学,女,14岁,父母常年外出打工,自幼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当她看到别的同学经常能和家人在一起高高兴兴,开开心心的生活时,于是坐在门口守望父母,天长日久,逐渐由一个开朗活泼,笃定自信的孩子变得没有自信心,并且自卑心日益严重,导致成绩下降,行为怪异,给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3、学校条件有限。 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四、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较为落后。
农村学校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基本不开设心理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使留守儿童接受这方面的教育有限,导致行为不受约束。
思考和建议:加强家庭教育,多进行家访活动,正确处理留守儿童与家庭的关系,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任何教育都无法代替的,父母亲不能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情况下,应该充分考虑下一代前途。
总之,留守儿童在学校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学校管理者来说任重而道远,在以后还要常抓不懈,真正落实行动上。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ຫໍສະໝຸດ 注)一、我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这次我校对530个学生进行了家访活动,涉及15个行政村530户,通过最后的汇总得知,留守儿童多达260人,占全校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九。这些学生中,百分之二十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监护,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留守儿童,还有百分之二十九的学生家长去新疆采摘棉花,两三个月后又能回到家中,即使是不太长的分离,给孩子还是造成了很多方面的问题。
二、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问题和案例
通过与留守儿童近距离的接触,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方面存在令人极为担忧的困难和问题。
1、学习成绩偏差。在学校里,有些留守儿童学习态度不端正,不专心听课,作业不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独来独往,与同学交流较少,同学关系冷淡。
王同学,男,12岁,七年级四班学生,成绩直线下降,据调查,他小学时还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学生,成绩突出,升入中学后,父母外出打工,将他留在了爷爷奶奶的身边,在爷爷奶奶过分的溺爱下,在约束力的逐渐减弱中,他感觉到了自由,像是挣脱出了牢笼,品行、成绩、交往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4、生活贫困及卫生条件差。 由于没有年轻的父母在家,家里的卫生状况一般要差些,影响身体健康。
三、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的原因
1、缺乏父母的亲情关爱。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由于父母不在家,代理监护人有无暇顾及他们的这些变化, 容易导致自卑、封闭、虚荣,过分敏感,自尊,内心孤独无助等心理问题。
2、家庭管教无力。爷爷奶奶十分疼爱孙辈们,对孩子的约束力有限。有时明知道孩子做得不对,还是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态度,导致孩子自制力较差。
思考和建议:加强家校联系,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学校寄宿,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平等对待每个孩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流学和失学问题。
2、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个别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认为孩子对付初中毕业后就可以务农或打工,使部分留守儿童上进心缺乏。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在学校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留守儿童,就是那些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经商或谋生而将孩子留守在农村老家或寄宿在学校的少年儿童。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打工潮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劳务输出数量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持续增长。由于缺乏父母亲的关爱,部分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为全面准确地了解我校服务半径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生存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迫切需求,我校在今年期中考试结束后,安排所有教师下村入户,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家访活动,详细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状况,并结合学生在校表现,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在学校管理中的困境,努力寻求管理办法,力争使我校对留守儿童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