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下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合集下载

乘加乘减ppt课件

乘加乘减ppt课件

04
CATALOGUE
乘加乘减的易错点解析
混淆乘法和加法的运算顺序
总结词
学生在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时,常常会混淆乘法和加法的运算顺序,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详细描述
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应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法运算。如果学生没有遵循这个顺序,就会得到错 误的结果。例如,计算表达式3+4×5时,应先进行乘法运算,即4×5=20,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即 3+20=23。如果先进行加法运算,就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例子
计算 2 × (3 + 4) = 2 × 3 + 2 × 4 = 14
应用
将一个数与括号内的两个数相乘,可以分别与括 号内的每个数相乘,再将结果相加。
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乘法结合律
(a × b) × c = a × (b × c)
例子
计算 (2 × 3) × 4 = 2 × (3 × 4) = 24
详细描述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处理各种涉及乘加乘减的数学问题。例如,购物时计算折扣和优惠、计算投 资回报、解决物理和工程问题等。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则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快速、准确地解决这些问题 。
02
CATALOGUE
乘加乘减的运算技巧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乘法分配律
a × (b + c) = a × b + a × c
面积计算中的乘加乘减实例
总结词
面积计算中的乘加乘减实例可以帮助理解面积在日常生 活中的应用。
详细描述
在计算面积时,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多个形状的面积之和 或差。例如,计算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正方形面积 = 边长 * 边长。 如果长方形的长和正方形的边长都是5厘米,宽和另一个 边长都是3厘米,那么面积之和为5 * 3 + 5 * 3 = 30平 方厘米。如果需要计算面积之差,可以使用乘减法:5 * 3 - 5 * 3 = 0平方厘米。

4.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上好课】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系列(苏教版)

4.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上好课】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系列(苏教版)

4.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上好课】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系列(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能够熟练地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实物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讲授法: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实物(如苹果、铅笔等)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3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或“5支铅笔减去2支铅笔”的结果,从而引出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讲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1)乘加运算: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法运算。

例如:3 × 4 2 = 14。

(2)乘减运算: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减法运算。

例如:5 × 3 - 2 = 13。

3. 演示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利用实物或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4. 练习乘加、乘减混合运算(1)个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题目。

(2)合作学习:分组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篇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篇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篇《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篇教学反思是一种必要的探究过程,它有助于反思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精选篇1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是四册教材中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问题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但对于比较聪明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根据学生的基础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以下几点:一、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 因此,这节课我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将全班学生的名字按照行列利用多____呈现出来,7行6列,并告诉学生我们班有16名女生,问有多少名男生,让学生很清楚的看出,并迅速计算出结果,把计算过程告诉大家。

之后又呈现了,学生中的一些相关数学信息:一只玫瑰花3 元,每顿营养餐7元钱,打电话每分钟6角,一根跳绳4元,一吨水4元,每天上6节课,每个星期有7天。

将这节课的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学得有兴趣。

二、大胆尝试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曾经参加过马明艳老师讲的数形结合讲座,当时没有很好的消化应用。

在我的这节课中,大胆的尝试了一把,学生给了我很好的答卷,学生能够理清楚数学信息中的关系,并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图画出来,利用简单的符号比如圆圈、三角、小圆点、集合图等,加上自己简单的文字注释把题意表述出来,而且还能把自己的理解讲清楚。

三、训练学生审题意识。

审清题目要求是正确解答题目的关键,我为学生出示的题都是文字叙述,在学生画图后再解答,但是往往生活中的题是有色彩的,由声音的,需要观察的。

因此,在课的`将要结束时,我让学生认真看了教材,一是了解今天学习了什么,二是让学生认识有图有字的题。

在教学中,我也存在一些问题。

小学三年级算术题加减乘除混合

小学三年级算术题加减乘除混合

小学三年级算术题加减乘除混合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算术题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重要内容。

其中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是最基础的四则运算。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小学三年级的算术题加减乘除混合的内容和解题技巧。

一、加法加法是数学中最简单也是最容易掌握的运算之一。

它可以表示两个或多个数的总和。

在小学三年级学习加法运算时,我们通常从个位数的加法开始,逐渐引导孩子们掌握十位数和更高位数的加法。

以下是小学三年级的几个加法实例:1. 23 + 14 = ?2. 45 + 67 = ?3. 89 + 28 = ?4. 123 + 456 = ?5. 987 + 654 = ?二、减法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的运算。

在小学三年级的减法学习中,我们通常从个位数的减法开始,逐渐引导孩子们掌握十位数和更高位数的减法。

以下是小学三年级的几个减法实例:1. 68 - 34 = ?2. 78 - 45 = ?3. 92 - 37 = ?4. 315 - 217 = ?5. 743 - 642 = ?三、乘法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运算。

在小学三年级的乘法学习中,我们首先引导孩子们理解乘法的基本意义,通过图形、物体分组等方式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掌握乘法的概念。

以下是小学三年级的几个乘法实例:1. 5 × 3 = ?2. 6 × 4 = ?3. 7 × 8 = ?4. 9 × 2 = ?5. 11 × 6 = ?四、除法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运算。

在小学三年级的除法学习中,我们首先引导孩子们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际例子和图形进行操作和计算,帮助他们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以下是小学三年级的几个除法实例:1. 15 ÷ 3 = ?2. 24 ÷ 4 = ?3. 36 ÷ 6 = ?4. 45 ÷ 5 = ?5. 63 ÷ 7 = ?综合混合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我们通常将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进行综合混合,并布置一些综合性的算术题来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运算能力。

三年级口算(乘加、乘减混合)

三年级口算(乘加、乘减混合)

三年级口算(乘加、乘减混合)引言本文档旨在为三年级学生提供关于口算的知识和技巧。

口算是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不断练和掌握口算技巧,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进行乘加和乘减混合计算。

乘法的加法运算乘法的加法运算是指在乘法运算中,配合使用加法运算符。

下面是一个例子:2 x3 +4 = ?在这个例子中,首先进行乘法运算,计算出 2 x 3 = 6,然后再将结果与 4 相加,得到最终答案 6 + 4 = 10。

通过不断练这种类型的口算题目,学生可以提高他们进行乘法和加法运算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口算题目。

乘法的减法运算乘法的减法运算是指在乘法运算中,配合使用减法运算符。

下面是一个例子:5 x 4 - 2 = ?在这个例子中,首先进行乘法运算,计算出 5 x 4 = 20,然后再将结果减去 2,得到最终答案 20 - 2 = 18。

通过不断练这种类型的口算题目,学生可以提高他们进行乘法和减法运算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口算题目。

乘加、乘减混合口算乘加、乘减混合口算是指在一个口算题目中,既有乘法运算,又有加法运算或减法运算。

下面是一个例子:2 x3 +4 - 1 = ?在这个例子中,首先进行乘法运算,计算出 2 x 3 = 6,然后将结果与 4 相加,得到 6 + 4 = 10,最后再从结果中减去 1,得到最终答案 10 - 1 = 9。

通过不断练这种类型的口算题目,学生可以提高他们进行乘法、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口算题目。

总结口算是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不断练乘加、乘减混合口算题目,学生可以提高他们进行乘法、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口算题目。

希望本文档对三年级学生的口算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张三. 口算训练指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李四. 口算习题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一等奖创新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一等奖创新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一等奖创新教案)《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一、【课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一课时《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P34~35例1、想想做做T1~6。

二、【教材简解】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了乘加、乘减(乘法在前面)的计算。

本单元的混合运算,从同级运算扩展到不同级运算,要求学生体会并掌握运算顺序,学会使用递等式表示运算过程与步骤,初步运用混合运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混合运算是对四则计算的综合应用。

进行混合运算,要认真分析算式里有哪些运算,按一定的运算顺序逐步计算。

书上把“算式中有乘除法,也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一条运算顺序,分解成“有乘法也有加减法”“有除法也有加减法”两段,降低了认知难度,方便教与学。

三、【目标预设】1.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不含小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能正确使用递等式,能准确表达计算过程。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的递等式格式。

难点——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根据题意列出综合算式,并用递等式正确计算。

五、【设计理念】本课内容难度不是很高,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独立探究和交流讨论中悟出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六、【设计思路】1.复习铺垫——学生在二年级已学过同级混合运算以及乘加、乘减(乘法都在前面)的相关内容,新课前让学生通过两道练习题,唤醒他们的已有知识经验,为新知做好铺垫。

2.关注算理——通过具体的情境,帮助理解运算顺序,让学生多表达,用数学的语言把计算过程描述出来,包括练习题,也可以让学生把混合运算放置到具体情境中,而不是单纯地计算核对答案,这样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会更深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连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连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345”高效课堂预学导学案课题:四则混合运算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课型: 新知探索课年级: 三年级主备教师: 袁延龙学习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8至30页学习目标:1、掌握连乘、乘加、乘减(包括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理解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意义,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连乘、乘加、乘减(包括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能解决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口算:2、你还记得加减法混合运算吗?你是怎么样计算的?如果一个算式中,有乘法,有加法你按什么顺序去解答?有乘法,又有减法呢?二、课中导学1、创设情景,问题引入教师运用多媒体把课本的信息窗呈现出来,让学生根据信息窗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

通过工人对话呈现各种工艺品所用材料的数量或数量关系,自己提出问题,看看能不能解答。

2、自主学习:对于问题“做8张画需要多少个小扇贝?”自己列式解答,看看怎样计算的?如果你分步解答的,你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

如果列综合算式解答的,你是怎么计算的?对于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可以对照分步的式子结合解决问题的顺序来理解。

3、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讨论。

要解决“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必须先求什么。

请你讨论研究后,先列出分步算式,算出结果。

请你再用综合算式解答。

如果列出的算式是48-23×8,请你小组内说一说运算顺序,并与分步列式对比,如果产生矛盾和困惑,小组内讨论哪一种正确,如何使综合算式符合解题步骤和生活实际。

4、精讲点拨内化提升根据列出的综合算式的步骤说一说算理。

强调:有小括号的算式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解答“做大刺猬用了多少个贝壳?”请你先想一想怎样解答呢?我们能不能借助线段图来整理条件和问题呢?请你自己把题意“画”出来。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不含小括号)(市一等奖)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不含小括号)(市一等奖)

混合运算教学内容:三上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自主建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掌握含有乘加、乘减的两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

2、知道混合运算的两步计算式题的书写格式,会用递等式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含有乘加、乘减的两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式里含有乘加、乘减,应先算乘法及递等式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发探究。

(前听算:4+9,5×3,12-8,25÷5)1、复习引趣刚才的听算题很简单吧!下面来一些复杂一点的,行不行6-3+2 8÷4×6 6×7+5学生口算,师出示答案。

2、认识“混合运算”请同学们观察这3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反馈。

归纳相同点1:都有3个数,2个符号。

小结:像这样的式子就叫“混合运算”式子。

(出示“混合运算”)3、感知“运算顺序”归纳相同点2:都是两步计算。

问:分别先算什么方法,再算什么方法小结:这是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混合运算在算的时候是讲究运算顺序的。

4、引发探究激趣:下面有一道题,可有一定的难度,敢挑战吗(出示:7+3×2)等于多少呢(出示=)要求:请同学们独立思考,把算出的结果悄悄写在自己的纸上。

反馈两种结果:“20”,怎么算的他的意思是——(出示答案)“13”,怎么算的他的意思是——(出示答案)还有没有其它答案了那到底哪一种是对的呢同意“20”的举手!同意“13”的举手!质疑:那真理到底掌握在哪些同学的手里呢今天我们就把这个问题仔细研究清楚,好吗二、自主探究,理解“规则”。

1、看图列式过渡:明白一个数学的规则,往往是通过解决一个相关的数学实际问题而获得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也学着用这一种方法来学习,来研究我们的数学知识!请同学们看!出示图:小红有7粒糖,又买了3粒,一共有多少粒糖怎么列式(7+3=10粒)(连得数出示)变化:又增加3粒糖呢现在一共有多少粒糖你还会列式吗(7+3+3=13粒)(连得数出示)3+3还可以写成什么(3×2)那这个算式就变成(7+3×2)2、直观理解运算顺序问:这个混合运算结果是多少怎么算出来的3×2求的是什么(2个3粒是6粒)7+6=13粒。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篇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篇

《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篇《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1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是四册教材中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问题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但对于比较聪明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根据学生的基础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以下几点:一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 因此,这节课我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将全班学生的名字按照行列利用多____呈现出来,7行6列,并告诉学生我们班有16名女生,问有多少名男生,让学生很清楚的看出,并迅速计算出结果,把计算过程告诉大家。

之后又呈现了,学生中的一些相关数学信息:一只玫瑰花3 元,每顿营养餐7元钱,打电话每分钟6角,一根跳绳4元,一吨水4元,每天上6节课,每个星期有7天。

将这节课的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学得有兴趣。

二大胆尝试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曾经参加过马明艳老师讲的数形结合讲座,当时没有很好的消化应用。

在我的这节课中,大胆的尝试了一把,学生给了我很好的答卷,学生能够理清楚数学信息中的关系,并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图画出来,利用简单的符号比如圆圈三角小圆点集合图等,加上自己简单的文字注释把题意表述出来,而且还能把自己的理解讲清楚。

三训练学生审题意识。

审清题目要求是正确解答题目的关键,我为学生出示的题都是文字叙述,在学生画图后再解答,但是往往生活中的题是有色彩的,由声音的,需要观察的。

因此,在课的`将要结束时,我让学生认真看了教材,一是了解今天学习了什么,二是让学生认识有图有字的题。

在教学中,我也存在一些问题。

1 没有在黑板上给孩子们一个画图的样板,好让一些学困生有一个基本的数形结合的了解,完全有必要找个学生到前边来画图板眼,老师也好及时的指导。

2 数形结合的图比较单一,没有出现线段图,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遗憾,我完全可以找一些聪明的同学尝试一下画线段图,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另外可以和中高年级接轨。

三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集体备课

三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集体备课

四则混合运算乘加、乘减不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导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例1,试一试及第62页练习十五1题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体会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不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运算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导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不带括号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导学难点;能进行简单的乘加、乘减不带括号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

导学过程师生活动任课教师自主意见一、复习引入 1、口算。

7×2= 8×6= 4×5= 8+7×2= 9+8×6= 4×5-12=要求学生口算出结果,并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混合运算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先乘法,后加减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2、教师:这节课就用我们掌握的这些知识来继续学习乘加、乘减不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3、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出示教科书例1的情景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孩子们买书包用去55元,还买了6个文具盒,文具盒每个7元。

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后,问学生:怎样求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能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这样想,要求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应该用55元加上买文具盒的钱;要求买文具盒的钱,应该用7×6;最后算式列成:7×6+55教师:7×6+55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

同学们能计算出来吗?教学点滴:学生解答后,重点就运算顺序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先算乘,再算加。

教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小学三年级数学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大巴车上共有48人。 有两辆中巴车, 每辆车上有26人。
大巴车的人数 + 2辆中巴车的人数 = 总人数
分步算式: 26×2=52(人) 48+52=100(人)
综合算式:
48+26×2 =48+52 =100(人)
探索新知
想一想: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 应该先算什么?
48+26×2
第六单元 混合运算
6.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 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复习导入
计算。
16×8= 128 24×7= 168 19×9= 171
情景导入
一共有60 只篮子。
还可以住进 几2 只熊猫?。
课堂小结
想一想: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 法,又有乘法,应该先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该先 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师生一共摘了多少千克?
18+27×5 =18+135 =153(千克) 答:师生一共摘了 153 千克。
学以致用 5.我帮熊猫安新家。
观察情景图,读取信息。
尝试两种方法解答。
有16个山洞, 每个山洞能住 4只。
已经住进62只。
分步算式:
16×4=64(只) 64-62=2(只)
综合算式:
16×4-62 =64-62 =2(只)
我们来了18 家,每家分 3只篮子。
这辆大巴 车上共有 48人。
后面还有两辆 中巴车,每辆 车上有26人。
明明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乘加乘减课件

乘加乘减课件

02
乘加乘减的基础知识
乘数的概念
乘数
在乘法运算中,被乘数是未知数 ,乘数是已知数。
乘数的定义
乘数是指被乘数前面的因子,即被 乘数的系数。
乘数的性质
乘数可以是整数、小数、分数或负 数,其绝对值等于被乘数的倍数。
加数与减数的概念
01
02
03
加数
在加法运算中,加数是使 总和增加的数。
减数
在减法运算中,减数是使 总和减少的数。
复杂算式的分解与计算
02
讲解如何将复杂的乘加乘减算式分解为简单的部分,并逐一计
算。
抽象思维的培养
03
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方式理解抽象的乘加乘减概念。
下一步学习计划
乘除法的进一步学习
介绍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乘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强化练习和复习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乘加乘减的知识。
06
乘加乘减的总结与回顾
重点知识回顾
乘加乘减的基本概念
回顾什么是乘加乘减,以及它们在数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强调先做乘法,再执行加法或减法。
乘加乘减的实际应用
通过实例解释乘加乘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疑难问题解析
常见错误分析
01
列举学生在进行乘加乘减运算时容易犯的错误,并分析原因。
乘加乘减课件
目录
• 乘加乘减的概述 • 乘加乘减的基础知识 • 乘加乘减的运算技巧 • 乘加乘减的实例解析 • 乘加乘减的练习与巩固 • 乘加乘减的总结与回顾
01
乘加乘减的概述
乘加乘减的定义
乘加乘减是数学中常用的运算方法,涉及到乘法和加法的组合。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为例为把握对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体会几何直观在整个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下面,我们拟以“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为例,对些进行教学分析。

之所以选定“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进行分析,一是因为修订后的教材在该课中突出了几何直观对理解“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算理的作用;二是意在通过对该课例的研讨,体会几何直观在“非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直观理解数学的价值。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是小学阶段首次把加减法和乘法混合在一起的两步式题运算,是一级运算向二级运算及更高级运算的转折。

教学中,要结合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明确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下面是北师大版《数学》修订前后的教材设计:(修订前的教材(二年级下学期))纵观教材设计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修订后的教材在解决“应付多少元”时,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是用画图的方法表示解决问题的思考的过程;二是先画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几何直观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无论是把画图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还是把画图作为描述数学问题、理解数量关系的手段,两种策略都注重通过画图帮助学生构建对算法合理性的直观认识,体现了几何直观解决复杂问题时的应用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 年版”对“几何直观”的论述是:“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借用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这个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体会到”几何直观“在内容、意义和方法上远远超出对几何图形本身的研究范畴,其基本思想引导着我们要借助于直观看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关系产生对数量关系的直接感知、整体把握,借助于直观提高对研究对象的思考能力。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新修订的教材对”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学习要求变为“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应用题典型例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应用题典型例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4 两位数乘两位数应用题典型例题1.育英小学在体育用品店买了16个篮球,每个篮球的价钱是65元,又买了同样多的排球,每个排球55元。

一共用了多少元钱?2.王老师要给三年级的“五好学生”购买25元一本的笔记本,三年级有8个班,每个班有3名“五好学生”。

王老师这次购买笔记本一共要用多少元?3.为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学校订购《语文主题阅读》丛书平均分发给全校36个班,如果每班分42本,还差5本,学校一共订购了多少本丛书?4.学校准备采购若干盆花布置校园,全校一共有47个班,每个班计划发16盆花,另外布置学校公共花坛还需要86盆花,学校一共需要采购多少盆花?5.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一箱有12个,每个保温壶卖45元。

一共卖了多少钱?6.爱心水果超市购进12筐苹果,每筐30千克;18筐梨,每筐25千克。

(1)苹果和梨各购进多少千克?(2)用载重1吨的货车一次能运回吗?(3)1千克梨4元,1筐苹果90元,你能提出问题并解答吗?7.王爷爷家有3个鸽舍,共有12个架子,每个架子有3层,每层养了15只鸽子。

王爷爷家一共养了多少只鸽子?8.三年级5个班同学,一起外出参加“我爱科学”活动,每个班平均分成4组,每组15人。

三年级一共多少人参加这次活动?9.学校要进行集体舞表演,每个小组12人,一共可以分成24个组。

如果平均每个小组8人,可以分成多少个小组?10.东方小学新建教学楼,一共4层,每层楼有6间教室。

如果每间教室能容纳56个学生,这座教学楼共能容纳多少个学生?11.光明小学有15个教学班,平均每班有38人。

小明说:“我通过计算知道这所学校学生的人数不超过600人。

”你认为小明说的对吗?请通过计算说明。

12.东风小学组织全校师生进行核酸检测,每20人为一组,分了89组,还多出8人,参加核酸检测的一共有多少人?13.一栋教学楼共3层,每一层有5间教室,每个教室可坐学生45人,这栋教学楼可容纳多少人上课?14.图书室有1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放30本书,一共放多少本书?15.一头小牛刚出生时体重是60千克,平均每年它的体重会增加52千克,10年后,这头牛的体重会是多少千克?16.学校食堂买了22箱苹果,每箱有2层,每层有15个。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乘加、乘减》教学反思《乘加、乘减》教学反思1《乘加、乘减》是苏教版第三单元第七课时的内容,本节课学生要会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含义,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能根据图意列出乘加算式,能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运算顺序,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难点是能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中发现规律,并能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本课的教学不如以往《两步计算式题》的教学,“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不是由教师提出和说了算。

而是学生从图意列出算式,然后根据列出的算式而进行尝试计算,最后在实际情景(主题图)中得以验证算法,从而得出:“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我认为,这才是本节课算用结合的真谛。

本节课利用金鱼一共有多少条来导入,先出示3个鱼缸,每个鱼缸里都有4条金鱼,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条?”。

这里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在接着出示一个鱼缸,可是这个鱼缸只有1条金鱼,现在提出疑问现在该怎么计算“一共有多少条金鱼?”学生就很容易由前面的经验引出乘加算式。

有了情境图的理解,学生较容易的就知道乘加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乘减则是个难点,学生比较难想到,这时候需要引导,假设:最后一个鱼缸也有4条金鱼,就是4个4,可是其实鱼缸里并没有4条金鱼,所以要把多补的3条去掉。

利用这样的情境来理解乘减算式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这对学生思维来说是一个难点,我在这节课中处理的不够妥当。

有部分学生还是不能理解,不能很好的运用到其他题目中。

在巩固练习中设计果园的一角有美味的水果,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把燕子和小鹿都吸引来了,主要的设计意图就是学生结合主题图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5×3+20 = 15+20 =35
50-15×2 =50-30 =20
规律总结:
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苏教2011版本三年级第六册第四章第1课
试一试
你能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改写成 一个算式吗? (1)7×18=126 340-126=214 340-7×18 (2)13×7=91 91+28=119 13×7+28 (3)18×5=90 90-25=65 18×5-25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苏教2011版本三年级第六册第四章第1课
同学们,看看老师今 天带来了什么?
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老师有个小小的 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三张牌,用不同的运算 符号把它们连接成算式。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上黑板书写出算式。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苏教2011版本三年级第六册第四章第1课
探究新知
试 着 解 答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苏教2011版本三年级第六册第四章第1课
算一算
说说每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16×6-9 = = 96 87 9 = = 38+4×15 38 + 60 98 = 80-23×3 80 - 69 = 1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苏教2011版本三年级第X六册第四章第1课
学以致用
鸵鸟的体重比企鹅的3 倍少15千克,这只鸵 鸟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6 ×3-15 = 108- 15 = 93(千克)
答:这只鸵鸟的体重93千克。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苏教2011版本三年级第六册第四章第1课
课堂小结பைடு நூலகம்
你学会了哪 些知识? 乘要先算。
1、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减 法,要先算乘法。 2.不管乘法在算式前,还是后,都要先计算。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苏教2011版本三年级第六册第四章第1课
例题解析
1
(2)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要求找回多少元,可以从50 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 应先算什么?
50﹣15×2 =50﹣30 =20(元) 答:应找回20元。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苏教2011版本三年级第六册第四章第1课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 题?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苏教2011版本三年级第六册第四章第1课
例题解析
1
(1)小军买三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5×3=15元 5×3+20 15+20=35元 =15+20 =35
答:一共用去35元。
把两道算式合在一起 列成综合算式,你会 算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