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讲课教案
高中必修一从实验化学教案
高中必修一从实验化学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对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的性质进行观察和测试,掌握酸碱中性溶液的鉴
别方法。
实验器材:盛水器、试管、酚酞指示剂、自制的酸碱中性溶液(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蒸
馏水)。
实验步骤:
1. 准备三根试管,标记为A、B、C。
2. 各取少量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倒入试管中。
3. 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及分析:
1. 试管A中加入酚酞指示剂,颜色变为红色,表示酸性溶液。
2. 试管B中加入酚酞指示剂,颜色变为蓝色,表示碱性溶液。
3. 试管C中加入酚酞指示剂,颜色未发生变化,表示中性溶液。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测试,我们可以鉴别出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
酸性溶液表现为红色,碱性溶液表现为蓝色,而中性溶液则不发生颜色变化。
这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别
不同性质的溶液。
拓展实验:
1. 利用PH试纸测定不同溶液的PH值,比较与酚酞指示剂的鉴别方法的异同。
2. 进一步探讨不同酸碱中性溶液对指示剂的反应机制。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器材,避免酸碱物质残留造成伤害。
2. 实验操作时需戴手套、护目镜等防护措施,避免溶液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优秀3篇】-最新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优秀3篇】化学的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小偏整理了2021年Si对比C实验高中化学必修一,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3篇《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高一化学必修1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1、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1、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等几部分。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另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计算能力,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是高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有关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教材的引入是从初中学习过的质量分数开始的。
通过复习旧知识,回忆溶液的组成,表示浓度的方法,分析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中的不便之处。
自然顺畅的引出表示溶液组成的另一种方法。
量体积是很方便的,同时物质的量的使用比起质量来也很简便。
由此展示出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对于物质的量浓度着重分析了以下几点:概念的理解。
表达式更加简洁明了。
与质量分数有明显的区别。
而且通过公式的变形可以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或溶液的体积,也就是说为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提供了便利条件。
有关高中必修1化学教案5篇
有关高中必修1化学教案5篇有关高中必修1化学教案5篇教案中包含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操作和选择。
教案中设计的教学活动、讲解方式、问题引导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给大家分享高中必修1化学教案,欢迎阅读!高中必修1化学教案精选篇1一、设计思想新化学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引导—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强烈的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人才。
化学平衡属于化学热力学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教材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
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要求、学生的发展和认知水平,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重视学生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材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通过类比、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教材以固体溶质溶解为例,分析溶质溶解过程中结晶与溶解速率的变化,并指出在饱和溶液中,当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以此顺势引入化学平衡状态概念,并强调在可逆反应中,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这样层层引导,通过熟悉的例子类比帮助学生理解,借此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的延伸,也是以后学习有关化学平衡的移动等知识的理论基础,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与核心,因此《化学平衡》是一节承前启后的关键课。
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特征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接触化学平衡前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可逆反应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要接受和理解化学平衡这一抽象概念并非易事。
高中化学必修一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基本概念与方法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建立对化学的兴趣和认识
2. 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常用的基本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实验操作的技巧
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化学试剂、教学PPT、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化学实验视频或化学现象提出问题引入化学基本概念与方法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如物质、化学反应等
2. 讲解实验常用的基本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如量筒、试管等
3. 展示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1.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操作实验仪器,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
2. 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操作试管、玻璃棒等仪器,进行反应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
四、实验总结(10分钟)
1. 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教师总结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和方法,巩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教学反思:
本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注重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
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投影]
[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
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
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
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
[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
2、气体摩尔体积
气体摩尔体积(Vm)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L/mol 或 m3/mol
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必修一教案
化学必修一教案【篇一: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习题+答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学习目标】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
3.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5.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运用于相关的简单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学习导引】一、化学实验安全1.温馨提示:请你仔细阅读下列实验室规则。
1.只有当教师在场时才能进行实验,不能进行未经允许的实验。
2.实验开始前,要认真地阅读和思考实验内容,做好实验预习。
3.有些化学药品的化学式或名称非常相近,所以在取用药品时,要仔细检查化学药品的标签,确保取用药品正确。
4.未经教师允许,不要把多余的药品放回到原来的试剂瓶中。
5.不要品尝实验药品。
口香糖、食物或饮料不应带进实验室。
6.闻物质的气味时,应该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不要把鼻子直接靠近瓶口闻味。
7.实验时,不要把试管的开口端朝向自己或你周围的同学。
8.任何实验室事故,无论多小,都应立刻报告教师。
9.一旦化学药品溅洒到你的皮肤或衣物上,应用大量的水冲洗溅洒部位。
如果溅到眼睛上必须立刻用水冲洗并尽快送往医院。
10.实验完毕,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内,并按要求做好清洁、整理工作。
2.识别下列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标识。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当粗盐中含有泥沙时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泥沙,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操作要点是:一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酸、碱和中性物质的反应,学生理解酸碱中性反应的特征和性质。
实验原理:酸、碱和中性物质之间的中性化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中性物质是指既不是酸也不是碱的物质,如水、盐等。
实验材料:硫酸、氢氧化钠、盐、试纸、试管、试管架、酚酞指示剂。
实验步骤:
1. 取一个试管,加入少量硫酸。
2. 在另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
3. 将两种试验物质混合,观察产生的混合物变化。
4. 用酚酞指示剂测试混合物的酸碱性质。
5.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用盐和水代替硫酸和氢氧化钠,观察反应结果。
6. 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避免溅散试剂。
2. 实验过程中要戴上实验眼镜,确保安全。
3. 实验结束后要正确处理废弃物。
实验结果:
1. 酸与碱中和后产生盐和水。
2. 酸和盐反应不产生气体,而酸与碱中和反应则会产生气体。
3. 酸和水中和后产生水。
实验评价: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酸碱中性反应的特征和性质,深化对化学反应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人教版6篇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人教版6篇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学教案设计篇一实验目的1、通过让学生亲自做钠及化合物性质的实验,使学生加强对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钠和钾及其化合物。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实验重点1、通过实验巩固对钠及化合物性质的认识。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实验难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初步培养其设计实验和评价实验的能力。
实验用品试管、试管夹、烧杯、胶头滴管、铁架台、酒精灯、药匙、滤纸、粗玻璃管(10mm×10mm),带导管的橡皮塞、铂丝、蓝色钴玻璃、铝箔、火柴、小刀、水槽、镊子、蒸发皿、细长玻璃管、脱脂棉、气球。
钠、na2o2、na2co3、nahco3、cuso45h2o、kcl的固体及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形式单人单组实验过程[引入]本章我们主要学习了钠及化合物性质。
本节课我们通过具体的实验来对这些知识加以巩固。
[板书]实验三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进行以下实验内容。
[板书]一、钠的性质。
1、钠与水反应。
2、钠在空气中燃烧。
二、过氧化钠的性质。
1、na2o2与水的反应。
2、na2o2与co2的反应。
三、na2co3与nahco3的性质。
1、nahco3的不稳定性。
2、na2co3、nahco3与酸的反应。
3、na2co3与nahco3的鉴别。
四、用焰色反应检验na+、k+、cu2+。
[提问]1、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试管中为什么不能有气体?2、在nahco3加热分解的实验时,为什么要先将导管移出烧杯,然后再熄灭酒精灯?3、做好焰色反应的关键是什么?[注意]: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金属钠。
2、实验中所取钠块不得超过黄豆粒大小。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思考]:1、如果将钠与盐酸溶液反应,钠是置换水中的h,还是置换hcl中的h?2、一开始我们发现na用煤油保存,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对钠的性质的研究,你能说出为什么吗?4、用盐的固体或溶液做焰色反应的实验时,何者现象更明显?[布置作业]填写好本次的`实验报告,并能熟练地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优秀4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优秀4篇)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3、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应用。
4、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两个基本公式的应用。
课时安排:约15~20分钟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认识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2、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过程与方法:1.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在讲解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请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啊?学生答: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
嗯,是这样的!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那么这些粒子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对!它们都很小!我们知道,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
但是这些微粒都太小,显然我们是不能一个一个将它们取出来进行反应吧!那大家告诉我,在实验室里我们是怎样取用物质来进行化学反应的啊?学生答:天平称固体的质量,量筒量液体的体积。
嗯,虽然我们说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微利之间按一定比例进行的。
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是称取一定质量(g)或者量取一定体积(mL)的化学物质来进行我们需要的化学反应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微观粒子的数目和物质宏观的质量或者体积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探讨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板书课题:物质的量嗯,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小麻烦,现在老师的粉笔用完了,所以呢,只有再买一些。
化学 必修1 第一章 第一节从实验学化学 教案
学会新的分离法,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笔记
教学内容
教学笔记
二、教学过程 1、分析萃取原理:已知 Br2 在 CCl4 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 中的溶解度,CCl4 与 H2O 互不相溶。 演示实验: 现象: 结论:Br2 从水中转移到 CCl4 中——萃取。 萃取剂具有的性质:(1)与溶质互不相溶;(2)与溶质溶剂 都不反应;(3)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水中的溶解度。 练习:选用适当的萃取剂分离碘水中的碘单质 3、 分液: 原理:将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 仪器:铁架台(铁圈)、分液漏斗、烧杯 操作:装液——振荡——静置——分液 注意: (1)如何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滴下?打开瓶盖或使塞上 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2)下层液体下口流出(先快后慢),上层液体从上口上倒出。 (3)分液漏斗下口紧贴烧杯内壁。 4、学生操作 氯水——四氯化碳 溴水——四氯化碳 三、问题与讨论 海水粗盐中常含有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 CaCl2、MgCl2 、 Na2SO4 等,请设计实验方案提纯 NaCl 。 四、作业 P5 7 、9 、11 、12 。
②①
4、小结
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
(1)不增 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物质
(2)不减 不减少要被提纯的物质
(3)易分离 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易于分离
(4)易复原 被提纯的物质要容易复原
三、问题及讨论
四、作业 P6 10 、11 五、教学反思
6
7
8
教学内容
教学笔记
9
5
教学内容
教学笔记
4、练习:某溶液中含有较多的 Cl- 、CO32- 、OH- 等三种阳
离子,如果只取一种试剂一次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通用11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通用11篇)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理解和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透过现象看本质,教育学生辩证唯物主义。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怀疑、实验、讨论、解释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教学过程:[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NaOH溶液、盐酸。
[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高中必修一化学实验教案
高中必修一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观察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反应,了解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化学性质。
实验材料:镁带、硫粉、试管、酒精灯、酒精灯支架、试管夹、试管架、火柴。
实验步骤:
1. 将一小段镁带取出,用砂纸擦净,然后切成小块。
2. 在一根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硫粉。
3. 使用试管夹将试管夹在试管架上,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4. 将点燃的酒精灯放在试管底部加热硫粉,观察硫粉的变化。
5. 取一小块镁带放入另一根试管中。
6. 将点燃的酒精灯放在试管底部加热镁带,观察镁带的变化。
实验原理: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反应是基于它们的化学性质。
金属在加热时会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而非金属在加热时也会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实验结果:
1. 加热硫粉时,硫粉会燃烧生成硫化物,并放出有刺激性的气味。
2. 加热镁带时,镁会燃烧生成氧化物,并放出明亮的火焰。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火灾和爆炸等意外。
2.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保持实验台整洁。
实验延伸:
1.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金属和非金属进行反应实验,观察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
2. 可以改变不同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比例,探索它们的化学反应特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加深了对金属和非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
这对我们理解化学反应机制和应用化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 第1课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_教学设计_教案 Word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识别危险化学用品的标志,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掌握过滤、蒸发的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组实验、整理反思等方式,锻炼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归纳整理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体验化学实验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认识到安全无小事以及化学的环境友好思想。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实验安全问题、良好的实验操作难点:良好的实验操作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图片展示:金刚石、石墨、C60介绍:组成元素都是碳,但性质却各异。
比如,C60的特性1.延展性比钢强100倍;2.能导电,导电性比铜强,重量只有铜的六分之一回顾历史:C60的发现和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取请用所学化学知识为小朋友制一个氢气球创设情境:1.实验时发现稀硫酸用完了,如何正确稀释浓硫酸;2.稀释过程中不小心把少量浓硫酸滴在手上,怎么办展示:制备氢气的实验改进措施——增加一个带小孔的塑料隔板进一步引导提出:做实验时药品的“按需取用”和“最少量”原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对产生的氢气进行综合利用: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展示:实验装置提问引导:1.可燃性气体使用的注意事项;2.实验开始时,先通H2一会儿再加热的原因;3.为何装有CuO的试管口需稍微向下倾斜;4.酒精灯的使用5.试管为何要预热归纳强调:1.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这是实验顺利进行和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
2.确保实验安全应注意的问题(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安全措施(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展示:氯酸钾制氧气的错误实验装置创设情境:有同学想用H2O2分解的方法制备氧气,希望回收利用上述实验中的二氧化锰,如何分离提纯提问引导: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原则?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归纳小结:分离提纯时,常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先考虑物理方法,后考虑化学方法;体现简单易操作原则实例分析:如何从实验残留固体中分离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教师巡视,指导,实时拍照ppt展示所拍的照片课后习题课堂练习【巩固练习】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2.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A.硝酸钠、氢氧化钠 B.氧化铜、二氧化锰 C.氯化钠、氯化银 D.硫酸铜、硫酸钠3.下列实验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把鼻孔直接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②取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将其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上标签对着手心③打翻酒精灯时,用水冲洗④误食重金属盐时,应该马上服用生蛋白或牛奶,然后送医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④【反馈练习】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答案:A2.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A.硝酸钠、氢氧化钠 B.氧化铜、二氧化锰 C.氯化钠、氯化银 D.硫酸铜、硫酸钠答案:C3.下列实验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把鼻孔直接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②取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将其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上标签对着手心③打翻酒精灯时,用水冲洗④误食重金属盐时,应该马上服用生蛋白或牛奶,然后送医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④答案:D。
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掌握物质过滤、蒸发操作的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除杂质方案。
情感目标: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教学重点难点:过滤、蒸发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实验准备:(4人一组)烧杯(15)、玻璃棒(15)、过滤装置(15)、蒸发装置(15)、试管4×15、稀硝酸、氯化钡。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将P2及P3化学家做实验及实验室投影到教室前面,引导学生从思想意识中进入化学世界。
[讲述]故事:1774年,拉瓦锡在发现氧的著名实验中,经过科学分析得出了反应事物本质的结论:空气是有两种气体组成的。
拉瓦锡通过严谨的化学实验拭净了蒙在氮元素上的尘土,人们终于科学的认识了空气的基本组成。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科学规律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
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板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问题]回顾初中我们所学习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固体、液体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以及基本仪器的使用。
[问题]一般情况下,怎样取用固体、液体?[学生回答] 固体盖住试管低、液体1~2ml。
[讲解]为了完成更多的实验,我们还需进一步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
[板书]一、化学实验安全[投影]以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哪些地方见过?你知道什么意义吗?[学生讨论、回答]仓库、实验室、研究所……等,它们都是安全标志。
[简介]各图标的意义。
[讲解]实验安全是为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要想我们的探究实验取得结果,必须遵守实验的有关规则、安全措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高中必修一化学课程教案(精选5篇)
高中必修一化学课程教案(精选5篇)高中必修一化学课程教案【篇1】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蔗糖的分子组成、性质及鉴别方法,了解蔗糖的用途;初步学习蔗糖水解反应的`实验方法及基本操作;理解低聚糖、二糖的定义,了解麦芽糖的性质。
能力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
科学思想: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成败的关键,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及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协作进行实验、共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从而学习新知识这一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科学方法:通过对砂糖、冰糖等蔗糖水溶液的还原性实验的现象进行对比与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表面现象分析问题的本质,学习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蔗糖的水解反应及对水解产物的还原性进行检验,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
重点、难点蔗糖的非还原性;蔗糖的水解反应;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的培养;实验方法及实验能力的培养。
高中必修一化学课程教案【篇2】一、对教材的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的分析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点:①离子键;②电子式的书写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
高中必修一化学优质教案
高中必修一化学优质教案主题: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课时:1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2.学习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和实验室设备的使用。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难点: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技巧和实验装置的使用。
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化学实验仪器。
2.教学材料:化学实验手册、化学实验指导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呈现化学实验室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实验室的印象和认识。
2.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二、讲解基本概念(15分钟)1.讲解物质、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的定义和区别。
2.介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
三、实验操作(25分钟)1.演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如铁和硫的化学反应。
2.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自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3.讲解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
四、总结与评价(5分钟)1.让学生展示实验结果,总结实验中的经验和教训。
2.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实验操作和实验观察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预习下节课内容并完成实验报告。
2.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室安全和器材的归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技能,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化学的奥秘和实验的乐趣。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授课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
授课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
教学内容:实验室安全常识、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基本的化学计算
教学目标:
1. 了解实验室安全常识,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室仪器;
2. 掌握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能够在实验中正确计算实验数据;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化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熟悉实验室安全常识和实验室仪器的使用;
2. 掌握化学实验中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讲解实验室安全常识,包括实验室用火、实验室溶液的处理等内容。
2. 介绍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如容量瓶、烧杯、试管等。
二、实验操作(40分钟)
1. 实验一:测定气体体积的实验
(1)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气体集气法测定气体体积;
(2)实验步骤:将一定量的反应物装入试管中,并用水封闭试管口,测定气体体积;(3)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气体生成的量。
2. 实验二:利用化学计算解决问题
(1)实验目的:通过化学计算,解决化学问题;
(2)实验步骤:将已知物质的质量、浓度等数据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3)数据处理:根据计算结果解决问题。
三、讨论总结(20分钟)
1. 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总结化学实验中的基本计算方法。
四、作业布置(10分钟)
1. 完成作业《化学实验与化学计算》中的习题;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总结,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计算方法,培养了他们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注重实验细节,加强实验室安全意识,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课本实验1.实验1-1粗盐的提纯(过滤食盐和泥沙蒸发食盐水)粗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如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CaCl2和MgCl2以及一些硫酸盐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①“一贴”是指滤纸折叠角度要与漏斗内壁口径吻合,使湿润的滤纸紧贴漏斗内壁而无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②“二低”是指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二是在整个过滤过程中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这样可以防止杂质未经过滤而直接流到烧杯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③“三靠”一是指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飞溅和待过滤液体冲破滤纸;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以防碰破滤纸(三层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以防液体溅出。
原理:利用泥沙不溶于水来分离出来操作步骤及现象:思考:你认为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是比较纯的氯化钠吗?可能还有什么杂质没有除去?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出它们?不纯CaCl2和MgCl2以及一些硫酸盐Ca2+用碳酸根除去,镁离子用氢氧化钠除去2.实验1-2:粗盐提纯后SO42-的检验(除去食盐中的硫酸盐、CaCl2和MgCl2)原理:利用碳酸钙是沉淀除去钙离子,利用硫酸钡除去硫酸根,利用氢氧化镁除去氢氧根步骤:(加的试剂及化学方程式)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Na2SO4:BaCl2+Na2SO4==BaSO4↓+2NaCl然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MgCl2:MgCl2+2NaOH==Mg(OH)2↓+2NaCl然后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CaCl2和BaCl2(两个反应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Na2CO3+BaCl2==BaCO3↓+2NaCl过滤最后滴加适量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体,除去NaOH和Na2CO3(可以用PH试纸检测酸碱度,也有两个反应方程式):HCl+NaOH==NaCl+H2O 2HCl+Na2CO3==2NaCl+H2O+CO2↑注意事项:碳酸钠一定要加到氯化钡之后,碱可以随便加。
试剂要加过量。
3.实验1-3:自来水中Cl-的检验(蒸馏自来水)原理:对于液态互溶混合物,利用各组分沸点的不同除去杂质注意事项:沸石温度计泠凝水方向仪器名称收集石棉网(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现象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Ag﹢+Cl﹣=AgCl结论自来水中有氯离子。
(2)在100ml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按图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
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现象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摄氏度后沸腾。
在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结论蒸馏可以制得蒸馏水。
(3)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现象蒸馏水中无沉淀。
结论蒸馏水中无氯离子。
4.实验1-4:混合物的萃取和分液(萃取碘水中的碘)原理: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操作步骤:(1)混液: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2)振荡: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3)静置: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4)分液: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
注意事项:充分振荡,适当放气,充分静止,然后分液;分液时保持漏斗内与大气压一致;下层溶液下口出,上层溶液上口出。
5.实验1-5: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配制100 mL1.00mol/LNaCl溶液。
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转移,摇匀,加水至刻度线1--2cm时,定容,上下颠倒摇匀。
学与问:1、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并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防止溶质的损失。
2、如果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时不慎洒到容量瓶外,最后配成的溶液中溶质的实际浓度比所要求的大了还是小了?(小了)3、你是用什么仪器称量氯化钠固体的?如果是托盘天平,你称量的质量是多少?与计算量一致吗?为什么?(称量5.9g,计算量为5.85g,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6.科学探究:胶体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步骤:向沸水中逐滴滴加5-6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现象:所得胶体应透明、呈红褐色。
注意事项:(1)烧杯里蒸馏水煮沸后,滴加FeCl3溶液要不断振荡,但不宜用玻璃棒搅拌,也不宜使液体沸腾时间过长,以免生成沉淀。
(2)观察丁达尔效应方法:用激光灯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
制胶体、做丁达尔效应的实验时,所用的FeCl3溶液要饱和但不能浑浊。
FeCl3 + 3H2O ==加热== Fe(OH)3(胶体) + 3HCl10.实验3-1:切金属钠步骤: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这时可以看到钠的真面目。
现象:新切开的钠表面呈银白色,在空气中迅速变暗。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钠非常活泼,4Na+O2====2Na2O注意事项:剩余钠,放回原试剂瓶11.实验3-2:观察加热金属Na的现象现象:与氧气剧烈反应,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钠在燃烧时生成过氧化钠2Na + O2 =加热= Na2O2注意事项:钠的燃烧实验在坩埚里进行比较规范。
钠开始燃烧后立即撤掉酒精灯。
12.科学探究:加热铝箔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2、观察到:铝箔会熔化,但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原因是: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2050摄氏度)高于铝的熔点(660摄氏度),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
2、再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或在酸中处理后,用水洗净),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加热至熔化。
观察到:除去保护膜的铝箔也熔化但并不滴落,结论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很快生成新的氧化膜。
化学方程式:2Al +3O2==加热==2Al2O3,也可不写加热条件。
13实验3-3:钠与水的反应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有时可能有火花,钠球周围有水雾,小球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溶液变成红色。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2Na + 2H 2O = 2NaOH + H 2↑ 2Na+2H 2O=2Na ++2OH -+H 2↑科学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现象: 加热时试管内铁粉红热,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铁与水蒸气反应时会有氢气生成。
3Fe+4H 2O Fe 3O 4+4H 2↑14.实验3-4:铝与酸和碱的反应在2支小试管里分别加入5mL 盐酸和5mL 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放入一小段未用砂纸打磨的铝片。
观察现象: 铝分别放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可以观察到蓝色火焰。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2Al+6HCl====2AlCl 3+3H 2↑,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 15.实验3-5: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检验生成的气体,用手轻轻一摸一摸试管外壁,然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 滴入酚酞溶液,以上现象: 滴入水后有大量气泡产生,气体能使带有火星 的木条复燃,试管外壁发热,向溶液里滴入酚酞溶液后,溶液的颜色变红。
化学方程式 2 Na 2O 2 + 2 H 2O = 4 NaOH + O 2↑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 O 216.科学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1、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的Na 2CO 3和NaHCO 3,向其中各加入10mL 水,用力振荡,现象: 碳酸钠振荡时间长是可溶解碳酸氢钠加水10ml 固体量减少。
结论:碳酸钠的溶解度较大,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
向试管内滴入 1~2滴酚酞溶液,现象:碳酸钠溶液变红(较深)碳酸氢钠溶液变成微红色结论: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比碳酸钠弱。
2、Na 2CO 3和NaHCO 3的热稳定性 湿 棉 花肥皂液+=H2O+CO2↑233322317.实验3-6焰色反应实验步骤1、洗: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用盐酸洗净2、烧: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时3、蘸:蘸取待测液4、烧: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钠元素火焰颜色是黄色;钾元素火焰颜色是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滤去黄光,避免微量钠盐造成干扰)。
18.实验3-7(8):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在试管里加入10mL 0.5mol/LAl(OH)3溶液,滴加氨水,生成白色胶状物质,继续加氨水,沉淀不溶解。
化学方程式为: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3(NH4)2SO4离子方程式:2Al3+ + 6NH3.H2O = 2Al(OH)3↓+ 3NH4+若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沉淀溶解,化学方程式Al(OH)3+NaOH=NaAlO2+2H2O离子方程式Al(OH)3 + OH- = AlO2- + 2H2O若继续滴加盐酸,现象沉淀溶解,化学方程式2Al(OH)3+6HCl==2AlCl3+6H2O离子方程式2Al(OH)3+6H+==2Al3++6H2O。
20.实验3-9:铁的氢氧化物制备及性质Fe(OH)3 + 3H+ = Fe3+ + 3H2O Fe(OH)2 + 2H+ = Fe2+ + 2H2O氢氧化铁加热的化学方程式:2Fe(OH)3=∆=Fe2O3+3H2O。
21.实验3-10:Fe3+的检验22.科学探究:Fe3+和Fe2+的转化在盛有2mLFeCl 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振荡试管,充分反应后中,滴入几滴KSCN 溶液,观察并记录实实践活动: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把混有少量泥沙的浑浊水分装在3支试管中,向其中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明矾、硫酸铁溶液,振荡。
把3支试在试管中加入3~5mLNa 2SiO 3,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 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24.实验4-2:取两个小木条或滤纸条,分别放入蒸馏水和Na 2SiO 3饱和溶液中,使之充分吸湿、浸透,取出稍沥干后,同时分别25.实验4-3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缓缓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