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行星地球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行星地球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行星地球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陨石、回收(返回)的飞行器不属于天体)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半径约200亿光年)——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日地平均距离1.5亿km)——地月系(地月平均距离38.4万km)。

3、宇宙的两大特性:物质性、运动性(其运动是有规律、有层次的',天体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5、八大行星的公转特征: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6、月相:初一无月故为朔,初七八为上弦月,十五月圆称为望,廿三廿四下弦月。

“上(弦月)上(半月)上(半夜)西(侧)西(方天空),下下下东东”。

7、地球生命存在的缘由:稳定的光照条件、平安的宇宙环境(三点共性)、适合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8、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9、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具有周期性(11年)、同步性、整体性。

10、太阳主要成分为氢和氦,外表温度6000K,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

11、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极光。

12、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改变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15、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晨昏线为过地心的大圆。

15、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0°);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23°26′)。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 行星地球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  行星地球知识点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常见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2. 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3. 八大行星: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王海王(远日行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4.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1)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2)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①日地距离适中,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②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③地球上有液态水。

④地球具有安全的宇宙环境————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来源于核聚变反应。

2. 太阳的大气层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往外)①光球(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太阳黑子②色球(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可见)————耀斑,又称色球爆发,最激烈③日冕(日全食时或用特殊望远镜可见)————太阳风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黑子和耀斑太阳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均为11年。

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①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③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的高空大气,使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 地球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南顺北逆)(2)速度:①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赤道最快,南北纬60°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15°/h)。

注意: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角速度一样。

(3)周期:①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期)注意:同一颗恒星在天空中同一位置观测的时间,每天提前4分钟。

(4)意义:①昼夜更替(周期24小时,一个太阳日)②地方时(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秒钟;③地转偏向力。

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总结

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总结

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总结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l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l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l 天体系统的层次: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l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l 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l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l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金星距地球最近l 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三、存在生命的行星①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②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③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④安全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l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l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4H——Hel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促进水、大气的运动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l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有黑子、耀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黑黑子:光球层上温度比其他地方低;影响气候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

每当耀斑爆发会释放出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太阳风:日冕层上高能带电粒子流磁暴,极光? 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体现太阳活动的整体性l 注意:太阳对地球的最大影响是太阳辐射!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l 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l 地轴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l 自转的方向、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l 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l 自转角速度:除两极,角速度相同,15度每小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重要的知识点和记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重要的知识点和记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重要的知识点和记忆点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宇宙中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

2. 天体系统:由运动中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包括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以及更广阔的宇宙。

二、行星地球的特征1.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具有类地行星的特征,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上有生物存在,这是其特殊之处。

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

三、地球的运动与结构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绕地轴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

这些运动对地球的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现象产生重要影响。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层次,每层都有其独特的物质组成和特性。

四、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包括黑子、耀斑等,这些活动对地球的电离层、磁场和大气层都有影响,可能干扰无线电通讯、引发磁暴和极光等现象。

五、地图与经纬网1. 经纬网:用于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和方向,是经线和纬线交织形成的网格系统。

2. 地球仪:模拟地球形态和运动的仪器,通过地球仪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规律。

六、地球的圈层结构1. 大气圈:包围地球的气体层,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2. 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等水体,是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场所。

3.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通过掌握这些关键记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行星地球”这一章的内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要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行星地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行星地球)

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行星地球)学好地理,最重要的是要培育对地理的爱好,没有爱好对地理学习影响很大。

然后就是要努力,不放弃。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名目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其次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构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二、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八大行星分类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缘由外部条件平平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合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其次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供应能量1. 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响。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供应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猛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很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转变和黑子转变周期有确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难、地震等自然灾难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笔记资料分解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笔记资料分解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要点梳理】1. 天体的概念、类型2. 天体的判断:第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当中。

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第二,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

3. 天体系统的判断第一,天体之间要构成天体系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要相互吸引,二要相互绕转。

如北斗七星各恒星之间没有相互绕转关系,就不能形成天体系统。

4. 天体系统的层次注意: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总星系的半径约200亿光年,总星系是目前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可见范围),而不是宇宙,宇宙的范围要比总星系大。

5.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①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②运动特征:八大行星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

③结构特征: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

6.关于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有下列共同特点:①都是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天体;②本身一般不发光;③围绕自身的轴自西向东(除金星外)不停地自转;④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近圆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共面性),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同向性),使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均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2)地球与其他八颗行星相比有下列不同之处: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

7.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外部条件——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适合生物生长的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形成原因: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形成原因: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有液态水。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要点梳理】1、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全)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全)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地理行星地球知识点

地理行星地球知识点

地理行星地球知识点高一地理第一章讲解的行星地球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地理行星地球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行星地球知识点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要点梳理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统称。

天体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正在太空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天空实验室等称人造天体。

天体的类型:卫星:质量小,不发光;彗星:呈云雾状独特的外貌;流星体:数量众多,大小不一;星际物质:极其稀薄。

2、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1)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2)八大行星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

(3)八大行星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

4、关于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有下列共同特点:①都是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天体;②本身一般不发射可见光;③围绕自身的轴自西向东(除金星外)不停地自转;④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近圆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共面性),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同向性),使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均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2)地球与其他八颗行星相比有下列不同之处: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

5、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物质条件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运行轨道安全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0C(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和地球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表面温度的影响,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表增温、冷却不至于过分剧烈,从而保证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存在与发展。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及类型: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离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金星距地球最近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三、存在生命的行星①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②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③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④安全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4H——He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生物的生长(光、热资源);促进水、大气的运动;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有黑子、耀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黑子:温度比其他地方低;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

每当耀斑爆发会释放出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体现太阳活动的整体性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地球磁场,磁暴现象;影响气候。

注意:太阳对地球的最大影响是太阳辐射!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地轴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自转的方向、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的周期),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的周期,与日常生活有关)自转角速度:除两极,角速度相同,约15度每小时。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章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级别: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因为地球上有生物,所以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4、行星的运动特征:1.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同向性。

2.绕日公转轨道的共面性3.绕日公转轨道的具有近圆性。

5、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外部条件包括A太阳稳定的光照 B地球安全的运行轨道;自身条件:(1) 地球有适中的质量体积,所以地球周围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2)日地距离适中及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所以地球上有适中的温度;(3)地球上有液态水(能形成海洋)。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能量来源为核聚变反映)a.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b.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2c.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d.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等的主要能源来源。

2、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三层3、太阳活动的标志包括黑子(光球层)和耀斑(色球层)。

周期为11年,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当太阳活动比较剧烈时,a影响地球气候如降水(黑子),b扰乱地球电离层c可以形成磁暴和极光现象,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d可以诱发水旱灾害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3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自转周期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约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若以远离地球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大约为23小时56分4秒,叫做一个恒星日。

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网络(1)对地球地离层的影响破坏,使通讯减弱或中断(2)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3)对高空大气的影响与高空稀薄大气碰撞,两极产生(4)对地球的其他影响与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等有关一.天体系统1.天体系统2.太阳系八(或九)大行星的顺序:①八大行星由近到远:②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1);(2);(3)。

③八大行星的分类:(1)类地行星;(2)巨行星;(3)远日行星。

3.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①稳定的光照条件②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原因:离太阳距离适中)④(原因:地球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⑤(原因:地球内部水汽通过火山逸出)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主要成分是和, 能量来源来自内部的反应。

2.太阳大气层:(内到外)层-层-层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5、影响太阳辐射量多少的因素①: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

②:海拔越高,大气密度越,对太阳辐射削弱越,获得的太阳辐射越;阳坡比阴坡辐射量。

③天气状况:云量大,太阳辐射;迎风坡比背风坡太阳辐射。

④日照时间长短:日照长,太阳辐射。

我国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是,原因:我国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是,原因:三.地球的运动(一)自转1.自转的周期: 日(地球自转真正周期:23时56分4秒)太阳日(地球实际自转已超过一周: 小时)自转的速度:角速度:南北极点为 ,世界各地一样为 。

线速度:纬度越高,线速度 。

纬线上线速度计算公式: 。

60°纬线上的点线速度刚好是赤道上的 。

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2.自转的意义:①昼夜更替:Ⅰ 晨线与昏线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 ,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 。

Ⅱ 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 圆晨昏线永远平分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晨昏线只有 日才与经线重合晨昏线只有 日才与极圈相切②地方时:经线不同,地方时就不同。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早。

经度差15度,时间差 小时;经度差1度,时间差 分钟Ⅰ地方时计算公式:Ⅱ 计算步骤:ⅰ确定经度差(同在东(或西)经度,想减;分别在东经度和西经度则相加)ⅱ确定地方时差ⅲ确定早晚(东早西晚,东加西减;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如160E 比 120E时间早,120W 比160W 时间早,120E 比120W 时间早)Ⅲ 光照图上时间确定:太阳直射经线的地方时为 点;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 点;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 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点;从北极看: 针 从南极看: 针 N下列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A B C DⅣ 区时:跨15°的经线区域内只用一个时间:即 经线的地方时。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 1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第二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76周年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其他行星系太阳系地球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银河系月球其他恒星系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5.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7.存在生命地球上有液态水的行星安全的宇宙环境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④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太阳风)。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备注:1. 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行星地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行星地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行星地球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目录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八大行星分类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 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和彗星。

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有自身发光、发热的特点,体积和质量巨大,距离遥远。

与其他天体相比,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是指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天体系统。

总星系包括地月系、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和其他恒星系。

3.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它们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

它们有共同的特征,包括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

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地球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

因此,地球是存在生命的行星,有液态水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对地球产生了多种影响。

它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

需要注意的是,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

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太阳风)。

6.太阳活动的标志包括黑子(光球层)和耀斑(色球层)。

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与黑子和降水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包括绕转中心方向、速度和角速度。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如P15图1.18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行星地球

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行星地球

高一地理必修一笔记: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如下图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总结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星;行星卫士——卫星;轮廓模糊——星云;一闪即逝——流星;拖着长尾——彗星;气体和尘埃●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 ● 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 局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金星距地球最近 ●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三、存在生命的行星①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②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③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④安全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4H ——He ●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 促进水、大气的运动 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有黑子、耀斑,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黑子:温度比其他地方低;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

每当耀斑爆发会释放出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黑子、耀斑周期:11年,同步起落,体现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地球磁场,磁暴现象;影响气候,图1.13 注意:太阳对地球的最大影响是太阳辐射!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 ● 地轴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 自转的方向、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 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太阳日24小时● 自转角速度:除两极,角速度相同,15度每小时。

两极点角速度为0。

● 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点为0。

● 公转的轨道(近日点和远日点、快慢):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使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

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附近,公转速度慢。

● 公转周期:1年,也称为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二、地球自转与时差 ● 晨昏线(圈):晨昏线平分地球,太阳光线垂直于晨昏线● 地方时: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加。

正午时,太阳高度角为一天中的最大值,地方时为12点 ● 区时: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相连的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

国际日界线:基本沿东经180度。

由西向东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由东向西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日期变更:0时区和国际日界线把全球日期分为今天和昨天。

当0时区和中时区重合时,今天的日期和昨天的日期相等。

时区=经度/15,十分位四舍五入● 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东经120度地方时 ● 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三、地球的公转与季节●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23度26分,● 正午太阳高度角:地方时12点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 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图中红线为太阳直射) ●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从直射点向两边递减。

●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0—∣某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南纬用负值代入。

●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春分/秋分: 侧视图:日期:春分3月21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地轴和晨昏线重合昼夜等长正午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边递减●夏至:侧视图:太阳光线赤道日期: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极昼;南半球夜长昼短,南极圈极夜。

赤道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 ●冬至:日期: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极夜;南半球夜短昼长,南极圈极昼。

赤道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 ●夏半年与冬半年: 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 冬半年夜长大于昼长 ● 四季划分: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太阳辐射最多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低、太阳辐射最少春秋季:冬夏的过渡季节3、4、5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太阳光线地轴●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即地震波。

特性:纵波: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横波:能量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而某些地区一定深度处,地震波有明显的突变,这种波速发生突变处的层面叫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壳: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

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 33KM●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

包含地壳。

●地核:外核部分呈液态(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为固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气体和悬浮物●水圈: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循环运动●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高一地理必修1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短波)(12h max)-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13h max)-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长波)(14h max)-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阴天的昼夜温差小,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7.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

8.气温的水平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9.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0.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岸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11.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2.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3、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4.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

15.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 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 16.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同一高度(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压低、气温高;不同高度→越往高,气压越低;近地面气压的高低与高空相反。

17.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平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暴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8.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夏季的暴雨、冬半年我国的寒潮(初春、秋末对农业的影响最大)。

19.要求你自己绘制出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热力环流图(要求绘制等温线与等压线) 20.北半球锋面气旋:气旋中心一定是低压,锋面只会发育在低压槽内,左侧槽部发育冷锋,右侧槽部发育暖锋。

北部为冷气团,南部为暖气团控制。

21.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上升,北半球近地面逆时针辐合,天气阴雨 台风。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下沉,北半球近地面顺时针辐散,天气晴朗 伏旱(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 7月中旬到8月中旬)。

22.气压中心名称: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北美低压 气候2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6.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华南再一次经历短暂的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