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人才》word版
人才与环境
人才与环境人才与环境人才是一个国家的栋梁,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而环境,作为人才生活和事业发展的舞台,也对人才起着重要影响。
人才与环境二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首先,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可忽视。
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能够有效地吸引和留住有才华的人才。
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指的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住宅等生活条件,良好的物质环境能够让人才享受到便利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从而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创造力。
文化环境则指的是城市的教育、科技、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能够提供给人才更多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对于人才来说,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完善往往是选择一个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良好的环境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人才,为城市的繁荣做出贡献。
其次,环境对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也有着重要作用。
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可以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帮助和支持。
在一个优质的教育环境中,人才能够接受到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从而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人才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竞争氛围和激励机制。
在一个具有活跃创新氛围的环境中,人才可以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提升空间,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
因此,环境的培养和成长是人才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条件。
但是,人才与环境之间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人口流动的问题。
由于环境的差异和发展机会的不均衡,很多人才会选择在适宜发展的环境中就业和生活,导致人才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分布。
这种不平衡会导致一些地区的人才资源匮乏,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其次是环境的压力和限制。
随着人才的大规模流动和城市的快速发展,环境面临着很多问题,包括城市规划、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这些问题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和发展影响都是不利的,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为了解决人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各个地区和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提升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等,吸引和留住人才。
环境保护行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发展机会
环境保护行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发展机会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环境保护行业迅速崛起,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就业领域。
环境保护行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发展机会也随之增加。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行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发展机会,为有意进入或已从事该行业的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环境保护行业人才需求1. 环境监测与评估人才环境监测与评估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需要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进行定期监测、评估和报告编制。
这些人才必须掌握环境监测方法、评估技术以及环境监测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2. 环境规划与管理人才环境规划与管理人才负责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方案,策划和组织环境保护项目,并负责环境管理和监督。
这些人才需要有扎实的环境管理理论知识、卓越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以及全面的环境法律法规背景。
3. 环境工程技术人才环境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从事环境治理和改善工作。
他们需要掌握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如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管理等,以及相应的工程实施和设备操作能力。
4. 生态保护与恢复人才生态保护与恢复人才负责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恢复、野生动物保护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这些人才需要有扎实的生态学和保护学知识,以及相应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二、环境保护行业职业发展机会1. 政府机构和环境组织政府机构和环境组织是环境保护行业的主要用人单位。
在这些机构和组织中,从事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人才可以担任环境规划师、环境工程师、环保项目经理、研究员等职位。
此外,他们还可以在相关部门担任政策制定、监督检查等职务。
2. 环境技术服务公司环境技术服务公司提供专业的环境监测、评估、咨询和工程服务。
在这些公司中,环境保护行业人才有机会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分析、环境修复工程、环境法律咨询等工作。
此外,他们还可以参与环境相关项目的投资、运营和管理工作。
3. 企事业单位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社会环境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的论说则 比较 薄弱 。特别是 随着终身教育 、 习社会 和“ 学 四个
学会” 等教育观点 的提 出与普及 , 有关学 习社会环 境 与创造性
然 目前大家 都 已认识 到传 统教 育 这一 问题 的危害性 , 但是 又
都身不 由己地重复 着这一怪 圈。
人才 的关 系问题 越来越成为人们 关注 的焦点 。本 文 即是 从这
特别是 中小 学的教材 中从来 不 允许 引 进有 争议 的内 容 , 育 教
教学总是 围绕考试转 , 处处 以标 准答案为 准 , 通过灌 输迫 使学 生在超 负荷 的状态 下 强记 死 背知 识 , 乏思 考 、 讨 与交 流 , 缺 探 扼 杀了学生创造性 思维 的形 成 , 约 了创造性 人才 的培 养 。 制
维普资讯
理论纵 横
山 东教 育科研
社 会 环 境 与 创 造 性 人 才 的 培 养
■ 沙 红
创造性人 才 的培 养 离不 开 人 的创 造性 的培 养 方 式 与环 境, 而这种 培养方式与环境 主要包括两个 方 面 : 正规 的学校学 习以及学校 以外 整 个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活 各 个方 面各 个 层次 的学 习 。 生 关于前者 , 其论说 的文 章 和书籍 已经很 多 , 比之 下 , 后者 相 对
的创造性 , 导致 了我们 一代 又一 代 的许 多学 生缺 乏 自己独立
的思想和见解 ; 面壁十 年 , “ 埋头 苦读 ” 用 封 闭 的方 法 来对 待 , 读 书和做学 问 , 忽视实 践 , 视理 论联 系实 际 , 视 能力 的培 忽 忽 养, 忽视 动手训练 ;学 而优 则仕 ” 中国社 会有 上 千 年历史 的 “ , 科举 选仕制度 , 受其影 响 , 部分家 长和学生依 然 比较 重视教 育 训练的功利效应 。
人才与环境共8页word资料
人才与环境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史,无不说明,经济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优势是真正的优势。
而人才的竞争从现实意义上讲就是人才环境的竞争。
近年来,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理论研究看,都表明这样一个事实:经济系统的知识水平和人才素质已经纳入到生产的内在部分,也就是说,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之一。
经济越是高度发展,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的素质在其中的比值就越大。
人才既是一个经济、科技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所以,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民以才富。
怎样创新环境,盘活存量人才、开发实用人才、造就拔尖人才、引进急需人才、激活各类人才,是当前企业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正确认识人才。
按《辞海》的解释是:①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②才学,才能;③人的品貌。
显然,这里要说的人才是指“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 。
问题是按什么标准来考、测就能知道他是不是人才?是不是“千里马”?尽管现在有很多人才招聘办法,和“人才测评系统”,但那只是面试及智力测试而已。
所以标准是相对的,况且,按人才招聘办法,和“人才测评系统”的标准选出的人,在实际工作中也有好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也没有为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
因此,人才至少要包含以下三种特性:才能、表现、品德。
才能,即知识和能力。
但知识不等于能力,能力是知识、智慧和技能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
国内年青学者王小平,写了《本领恐慌》一书,提出人的十大本领的建设(“三大根本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三大枢机能力:谋划能力、交际能力、说服能力;四大黄金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自知能力、自治能力。
”政府官员还应具备:政治鉴别能力、知人善任能力、运筹决策能力、协调控制能力、把关定向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应该说人的本领是多种多样的,不同行业、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能力要求,但能力有大小,大到什么程度就是人才呢?因此,就有了人才的“表现”表现是指人才必须把他的知识和能力发挥出来,对企业和社会有所贡献,并在一定范围内被人承认。
环境成就人才
环境造就人才《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生下来,本性都是一样的善良,但由于生存环境的差异,造就了人不同的性格,也就影响了一个人的一生。
伟大的相对论创造者——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的贪玩,他的小伙伴们也是比他过之不及的,但终于他爸爸的一席话让他明白:环境的好坏对于学习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于是他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勉励自省,在热嘲冷讽中,那个被认为愚笨的总是异想天开的孩子,后来用“相对论”征服了世人,照出了生命的光辉。
记得我曾学过的一篇古文———《伤仲永》。
仲永天资聪慧,是个难得的人才。
他在5岁时即会吟诗作对,且从此指物作诗立就。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才华横溢的神童,最终毁在了不良环境的魔爪中。
他的父亲是金钱观念极强的“财奴”与“小市民”,不为仲永的前途做长远的打算,而只顾眼前的利益,把仲永当作一棵万能的“摇钱树”,最终导致了仲永的悲惨命运与惨淡人生。
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曾听说,在一所大学里,有两名水平相当的新生,被分到两个宿舍。
其中一个人,他的室友都很刻苦,他们每天上自习,去图书馆,一个比一个会来得晚,在学习上总是暗中较劲。
而另一个,则是被分配到的宿舍里,室友都很贪玩,在学习上不求上进,一个个都忙于逃课,恋爱,总在吃穿上攀比。
四年之后,可想而知,前者考上了研究生,而后者则靠作弊混了个毕业证,近乎失业。
环境对人的影响,可见一斑。
古人常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也是从小父母对我最多的教诲,他们总是要借此告诫我交友要慎重,其实,是怕我周围的环境不好而影响我,毕竟,朋友也代表着你的环境。
如果你成天只是和一群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久而久之,你的言行只会越发低俗,不会变高雅,如果你常跟优秀的人在一起,与他们一起讨论问题,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渐渐提高了。
“经常站在天才的肩膀上聆听他们的声音,久而久之你也会变为一个天才。
”我想,这也是“孟母三迁”的原因吧。
因此,环境的影响,深远而重大,无数的例子无一不证明,是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
环境保护行业的人才培养与引进
环境保护行业的人才培养与引进在环境保护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讨论如何有效地培养和引进环境保护行业的人才。
一、人才培养1. 教育体系改革为了满足环境保护行业的需求,应对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建立与行业需求相匹配的教育模式。
加强课程设置,增加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开设,并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环保技能和知识。
2. 实践教育强化鼓励学生参加环保实践项目,如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环境监测实习等,使他们能够亲身感受环境问题,并了解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3. 学术界与企业合作建立学术界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促进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学者可以参与实际环境保护项目的研究,为行业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和意见。
二、人才引进1. 制定引进政策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引进政策,包括给予符合条件的人才优惠政策、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等,吸引环境保护行业的人才加入。
2. 拓宽人才渠道与高校、科研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人才交流与联合培养计划,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同时,开展国际合作,吸引优秀的海外人才来华从事环境保护工作。
3. 高薪聘用与激励机制提供行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吸引和留住人才。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如评选优秀环保人才并给予奖励、提供晋升通道等,提高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和积极性。
三、人才培养与引进的重要性1. 保障环保行业的持续发展培养和引进人才是保障环保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只有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才能有效地应对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推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可以推动环境保护科技的创新。
通过引进具有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的人才,可以加快行业的技术更新和进步。
3. 增强社会意识和责任感人才培养和引进有助于提高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教育和实践,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总结起来,环境保护行业的人才培养与引进对于保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环境与人才的关系
青年是渴望创造的。
只有创造,才能成才。
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这些条件,就构成了每个人所面临的环境。
人的一生中,总的看,有顺境,也会有逆境。
怎样才能在顺境中长驱直进,在逆境中经受磨炼,以增才益智,为社会多作贡献呢?历览群英千百万,与君把手观青史,风物长宜放眼量。
成才需要环境,环境造就人才,人才也能改造环境。
一、一个值得深思的概率——多难成才历史和当代,出现过许多生命放出光辉的人物。
可是,我们是否想过,在他们被人们公认为之前几乎都有一段艰难曲折的经历。
或家境贫寒:孙中山十五岁前穿不起鞋子;安徒生幼年以棺板当床;蓸雪芹“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
或幼年孤失恃:居里夫人、斯汤达尔、达尔文等都是年幼丧母,范仲淹、夏衍也是幼年丧父,牛顿是个遗腹子。
或环境不利:爱因斯坦在专利局工作时,只能偷偷地研究相对论;巴斯德赶走了穿越的老鼠,才在一个破阁楼上弄了间实验室;卢瑟福轰击原子核的简陋仪器,都是自己制造的;塞万提斯的名著《唐·吉诃德》,是在楼梯脚边的一张破桌子上写成的。
或备受压抑: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现象,招来的却是嘲笑;达尔文发现生物进化,反被“权威”骂了祖宗;伽罗华在群论上的创见,被法兰西科学院视为“完全不理解”,三失其稿,死后十四年才被世界承认;米丘林进行植物杂交实验,神父狂叫:“你竟敢把上帝的果园变成妓院!”……通常看来,环境好,条件优越,应当更多更快出人才。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概率是,历史上大多成才显著者,却往往是多难多磨的。
他们象烈火中的钢铁,锤击下的燧石,风霜中的红梅,经一番磨难,放一番光彩。
人们惊羡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但八卦炉中又该是怎样一种滋味!常言道,多难兴邦。
其实,人才也常常是多难而兴,因为克服困难、奋战逆境的过程乃是造就人才的必由之路。
环境与成才有着密切的关系
环境与成才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环境对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尤其对于人才的成才和发展,环境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在当今时代,环境和成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因为我们完全意识到人类的环境问题给人类本身带来的巨大挑战,如城市化、气候变化、生态破坏、资源短缺、污染和能源爆发等等。
在环境改变的前提下,将如何继续提供优质的生命和发展空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因此,环境与成才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发展。
首先,环境是决定人才成才的基础条件。
环境包括其生存和学习环境。
依靠优美环境,良好气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能够使身体健康,保持精神清新,创造出良好的思维空间,可以快速、全面地学习知识,同时不断提升自我价值的认识和意识。
据统计,学习成功的学生大多来自自然优美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尤其会对小学生的成长发挥重要影响。
而在教育学中,学生的家庭环境、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则成为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教育者需要注意建立良好环境,创造出积极向上、创新性的氛围,为学生成才的成功创造成良好的条件。
其次,环境能够促进人才的成才。
优秀的环境是发展人才的前提条件,其积极和乐观的态度、理智的思维、个人独立的能力和创新性都可以通过这种具有积极意义的环境得到充分发挥。
此时,环境可以激发人才的创意、思想及能力,激发人才的进取心和生命力(也叫创造力),促使人才不断变化和发展,最终实现自我的价值。
一个好的环境不仅仅是提供各种机会,它同样森林了你的心绪,官能了你的思想,联系了你自己和周围的人,它还能让内在的潜能像花开一样生发的去发扬光大。
再次,环境还可以对人才的成才形成文化氛围的影响。
环境对人的思考、行为和风格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个文化高尚、素质优良的环境可以让人在这样的氛围中得到更多的感受、反思、见解和认识。
例如,从小在人文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往往具有较高的素质和文化背景,容易了解真奥妙所在,能够以一种艺术感觉强烈的方式看待事物,赋予真理以更多的内涵和文化底蕴。
环境人才培养方案完整
环境人才培养方案完整一、背景介绍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关注。
为了满足社会对环境人才需求的增长,我们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环境人才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深厚环境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人才;2. 培养具备较强环境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人才;3. 培养具备环境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4.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跨学科综合素养的人才。
三、培养内容1. 环境理论基础课程: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与评价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论基础和认知能力。
2. 环境实践课程: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能力。
3. 专业技能培养:设置环境工程设计、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管理与规划等专业课程,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4. 行业实:安排学生到环境保护相关企事业单位实,让学生了解行业实际运作,提高实践能力。
5. 创新创业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环保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创新思维和项目管理能力。
四、培养方式1. 课堂教学: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分析等方式,提供系统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教学:注重实验、实地考察等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导师指导:每位学生有一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研究和科研项目,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 社会培养:与环境保护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提供实机会和创新项目平台,让学生与社会接轨。
五、评估与认证针对培养目标,通过以下方式评估学生的培养效果:1. 学术成绩评估:对学生的课程研究成绩进行评估,考核学生对各类环境科学与工程课程的掌握程度。
2. 实践能力评估:通过实验报告、实地考察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项目实施评估:对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的贡献和效果进行评估。
4. 毕业综合评定:由导师、教学团队进行综合评定,评估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环境保护行业的人才需求与培养
环境保护行业的人才需求与培养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保护行业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
然而,由于这个行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对人才的需求与培养也面临着挑战。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行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如何有效培养这些人才。
一、环境保护行业的人才需求1. 专业技术人才:环境保护行业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如环境工程师、环境科学家、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等。
这些人才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解决复杂的环境问题。
2. 政策与管理人才:环境保护涉及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因此需要政策与管理人才来制定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以及管理环境保护项目。
这些人才应具备深厚的法律、政策背景和较强的管理能力。
3. 社会经济学人才:环境保护行业不仅涉及技术和管理,还与社会经济因素紧密相关。
需要有一批懂得社会经济学的人才,能够分析环境保护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4. 国际合作人才: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紧密合作。
拥有国际合作经验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对环境保护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环境保护人才的培养1. 建立专业化的教育体系:针对环境保护行业的特殊性,应建立一套专业、完善的教育体系,培养各类环境保护人才。
这包括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并吸引优秀学生加入。
2.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环境保护行业注重实践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应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如参与环境保护项目、实验室实践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定向培养与合作:环境保护行业的人才培养应与社会需求对接,建立与政府、企业和专业机构的合作渠道,开展共同培养项目,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
4. 增强国际化视野: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培养环境保护人才要注重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可以通过开设国际合作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国际研讨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和合作能力。
5. 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环境保护行业涉及的知识和技术更新快速,要求环境保护人才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
环境类专业的发展与人才的需求研究(安)ppt课件
环境标准研究所
网址:
一、我国环境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就业现状
1、我国环境类学科发展
• 我国环境类学科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萌芽和起步阶段 ( 1973-1983 年 ) 、 发 展 阶 段 ( 1983-1992 年 ) 和 深 化 扩 展 阶 段 (1992年至今),已取得长足发展。
环境科学传播 环境培训 环境教育
环境监测 环境分析
环环
科
环境境工环工环技
境影风程境程境政
规响险咨规管认策
划评评询划理证及
咨 询 服 务
环境工程 工程师
环境工程 服务
环境监测
环
与分析
境
商
务
产品与技 术开发
环境标准研究所
环
市环
境
环
场境
电
境
营交
子
贸
销易
商
易
网址:http://ww务
环境 科学 与工 程类 专业 目录 新旧 对比
环境标准研究所
网址:
一、我国环境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就业现状
1、我国环境类学科发展
• 截至2012年,我国环境类学科共设有7个专业,300余所高校共开设655 个专业点。
• 专业设置呈现出以污染控制、环境评价和生态保护类为主体的特征。
• 2010年,环境工程专业招生人数约 1.8万人,加上其他按大类招收环境 工程专业的人数,共计2.2万人。
• 目前,已向社会输出了十余万环境类 专业人才,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做出 了重要贡献。
毕业生人数/万人
1.9 1.7 1.5 1.3 1.1 0.9 0.7 0.5
2001
2002
2003
2004
良性的人才生态环境的十个标准
为什么野生大熊猫仅能在我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若干狭小区域内存活?因为那里有适宜它们生存的生态环境。
为什么多年不见踪影的珍奇鸟类,重新回到了一些城市的湖面?因为经过治理,那里的环境得到了改善。
动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的生态环境,人才的发展也同样需要适宜的生态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彭剑峰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单位,能否吸引优秀人才,取决于它能否为各类人提供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
“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彭剑峰指出,人才吸引力的竞争,从本质上讲,是人才生态环境的竞争。
彭剑峰认为,良性的人才生态环境具有以下十条标准:一、人才的主权得到尊重,人才价值得到有效实现。
彭剑峰说,要创造良性的人才生态环境,必须首先在整个社会倡导“人的价值高于一切”的观念,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其次,要承认人力资本产权。
他指出,在新经济时代,人才资本和货币资本一样具有产权性质,具有剩余价值索取权,人才资本所获得的知识和智力资本收入神圣不可侵犯。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原则。
彭剑峰认为,贯彻这一原则,必须确认企业家和知识创新者的价值,建立新的利益分配体系及社会认知系统,解决智力劳动参与收益分配的问题。
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成熟的产权保护技术及全民产权意识的确立。
彭剑峰表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人才的劳动,保护人才的合法权益。
他认为,没有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与技术体系,人才的价值就得不到真正体现,也就不可能使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
三、全球视野的人才标准与人才竞争条件。
在人才流动国际化、人才竞争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考虑优化人才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要有全球视野,在“小圈子”里选人,在“土围子”中倒腾,只能是“孤芳自赏”、“作茧自缚”、“固步自封”,绝不可能创造出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从而也就无法吸引和留住人才,无法提高人才竞争力。
四、建立了以信誉与职业道德为基础,以能力和贡献为准则的用人机制。
环境保护与人才发展策略
环境保护与人才发展策略在当今时代,环境保护与人才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议题。
它们不仅关系到我们当下的生活质量,更决定着人类未来的命运走向。
环境保护,这一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真正实现有效的环境保护并非易事。
我们面临着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等诸多严峻挑战。
比如,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不断攀升,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水资源被过度开采和污染,使得许多地区陷入水荒;森林被大规模砍伐,生物多样性遭受重创;土壤受到化学物质的侵蚀,肥力下降。
这些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干预和破坏。
而人才发展,则是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增长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核心力量。
在各个领域,拥有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够带来新的理念、技术和方法。
然而,当前在人才发展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教育体系与实际需求存在脱节,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实践中难以迅速适应和发挥作用;人才的流动受到地域、行业等限制,不能充分实现自身价值;激励机制不完善,使得一些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未能得到充分激发。
那么,环境保护与人才发展之间有着怎样的紧密联系呢?首先,良好的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础。
一个清洁、美丽、生态平衡的环境能够提供舒适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有利于人才的身心健康和创造力的发挥。
想象一下,在一个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水质清澈的城市中,人们会更有精力去思考、创新和工作。
相反,如果身处一个污染严重、环境恶劣的地方,人们可能会更多地为健康担忧,无法全身心投入到事业发展中。
其次,环境保护事业本身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从环境科学的研究人员,到环境监测与评估的技术人员,再到从事环保政策制定和管理的专业人才,以及致力于推广环保理念和教育的工作者,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这些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再者,人才的发展能够为环境保护带来创新的解决方案。
比如,新能源领域的专家可以研发出更高效、更清洁的能源技术,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材料科学家可以创造出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的新型材料,降低对环境的压力;信息技术人才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对环境的精准监测和管理。
环保行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环保行业人才培养与引进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环保行业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然而,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大量的环保人才。
因此,环保行业人才培养与引进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培养和引进两个角度,探讨如何提高环保行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一、人才培养1. 加强教育体系建设针对环保行业的特殊需求,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
首先,应加大对环保教育的投入,开设环保专业课程,培养具备环保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其次,可以通过设立环保实习基地,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同时,要加强与环保企业的合作,开展实习、实训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推进跨学科交叉培养环保行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领域,需要各学科的知识相互交叉。
因此,我们应该推动跨学科交叉培养,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环保问题。
例如,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合作,探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环境法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与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合作,研究环境政策的社会影响等。
通过跨学科交叉培养,可以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实用技能培训环保行业需要掌握一定的实用技能,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实用技能的培训。
可以组织环保行业专家进行技能培训班,传授环保行业的最新技术和方法。
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环保相关的竞赛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这些培训和实践,可以使环保人才更加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
二、人才引进1. 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可以促进环保行业人才的引进。
可以组织国际性的环保人才交流会议,邀请国内外环保专家和学者进行交流。
此外,可以建立环保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机制,为企业引进高素质的环保人才提供便利。
通过这些交流和合作,可以扩大环保行业人才的引进渠道,提高引进人才的质量。
2. 加强海外人才引进海外人才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是环保行业宝贵的人力资源。
[环境,人才,作文文档]环境与人才
环境与人才环境与人才孟母三迁最终造就了儒学的亚圣——孟子,环境之故;热带鱼由鱼缸转入池塘变迅速长大,环境之故;险象环生的生态环境中,狼避险觅食、强势图存,亦是环境之故。
可见环境造人才,所言不虚。
恶劣的环境往往造就英才。
平王东迁洛邑,曾做出一个不起眼的封赏之举,将崤山以西与西戎接壤的大片土地赐予秦伯。
或许平王本就不怀好意,八百里秦川均为犬戎掌控,在那个连天子都被犬戎赶得无家可归的年代,派秦伯去开疆拓土,实在是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味道。
然而秦伯还是去了,几代人披荆斩棘马革裹尸,多少次险些被灭,秦国终于站稳了脚跟,在那个四战之地,秦人个个尚武,民风剽悍,甚至有?秦军虎狼之师?的评价。
环境的磨砺,成就了秦的霸业,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
优越的环境,往往培养庸才。
长平之战,老将廉颇在前线一味坚守,把秦军急得发疯,就在这时,赵军换防了,赵王中了秦人的反间计,把高谈阔论出身名门的军事票友赵括换了上去。
赵括熟读兵书,却是只不善实战的纸老虎。
数月后,赵括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个名副其实的庸才,赵军四十万被秦坑杀。
优越环境造就出来的庸才,祸国殃民,其害不亦大乎?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随意抽取了10名学生,并把名单交给了班任,并说,他们是很有潜力的学生。
由于班任对这10名学生予以特别照顾@欢迎浏览免费范文的店!和关怀,不久以后,他们的成绩都有提高。
班级没有变,班任也没有变,那么,随意抽取的这10@欢迎收藏免费范文的店!名学生为何发生了良性的转变?由此可见,环境优劣,其实也未必决定人的命运,真正主宰命运的是人自身的心理环境。
众所周知,比尔盖茨是标准富二代;大批罪犯常出身贫民窟。
难道环境作用甚微?非也。
若一人胸怀大志,在通向理想的征途中百折不挠,外部环境无论优劣都能从不同角度推助他;若一人鼠目寸光,贪图安逸@欢迎关注免费范文的店!,意志薄弱,环境再优也是徒劳。
这,也正是孔子倡导“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而孟子倡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原因。
人才与环境的关系
——全区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工作会议感想人才强区战略,是指通过制定和完善各种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政策以促使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地台阶.我区自年秋季正式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来,不断采取各项措施吸引更多地人才为我区地发展做贡献,远地不说,新年刚过,我局月日在明富昌体育馆举办大型人力资源招聘会我区高校(职校)毕业生、专业技能人才、失业下岗人员创造就业机会.去年举办了“三水百企进百校系列招聘”等活动,同时积极组织三水籍在校大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让大学生了解三水企业情况,增强他们地信心,为我区储备人才资源做前期准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因此,我局一直为强区积极引进人才,范围由南至北,涵盖各类产业.事实证明,人才对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起到积极地带动作用.但同时我们应该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得我们能更好地吸引人才或者使得人才自动投奔我们呢?我想,这应该与环境有关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这里地环境,包括两方面.一是软环境,包括制度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人文环境等;二是硬环境,包括经济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环境与人才,犹如鱼与水、鸟与木地关系.“欲致鱼者,先通谷;欲求鸟者,先树木.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环境与人才,相互促进、彼此推动、协调发展,二者是有机统一地整体,是共生关系.良好地环境,是实现人才辈出、人才荟萃和人尽其才必不可少地条件;优秀地人才,是营造良好环境地重要手段.从个人地角度讲是英雄造时势,从历史地角度讲则是时势造英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哪里有适宜人才生存发展地环境,哪里就会聚集各类高素质地人才,哪里地事业就会兴旺发达.一直以来,我区为引进人才努力营造良好地环境,软硬环境都各有优势,特别是制度环境、政策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环境为我区吸引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大力促进我区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为产业群建设提供有力地保障.但十指各有长短,软硬环境对人才具有不同地吸引力,经济环境应该是人才考虑地第一因素.而恰恰我区地经济环境尚未完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 / 2我区是佛山五区中最具发展潜力地行政区,光伏产业、饮料产业、汽车制造等是我区地重点经济项目.可以预见未来三水地经济发展必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我区地经济环境在五区当中是相对靠后地.由于我们尚未建立完善地产业群,正处于打基础地阶段,所以同等工作条件下,不像顺德、南海、禅城那样具备吸引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同时,除了经济环境尚未完善以外,我区地部分软环境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人文环境.因此,环境对能否引进高素质地人才至关重要.改善环境,是一项系统地工程,仅依靠我局地力量或许无法达成目标,而且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我局地职责所在.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在改善环境方面是可以提供后勤服务地.如为人才引进工作创建完善地政策制度环境,可以建立多层次系统化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有效地人才激励分配政策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 / 2。
环境与人才的阅读答案
环境与人才的阅读答案【简介】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环境与人才的阅读答案(共8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环境与学习》阅读答案①除了智商、勤奋因素外,环境、营养、疾病一些因素也能影响我们的智力,这里提出几点供青少年朋友,特别是记忆力较差的同学对照、参考,并矫正不良习惯。
②气候温度对学习有密切关系。
科学实验结果,当气温在20℃左右,是记忆力最佳的时候,因此在春秋两季要抓紧学习,充分利用这个季节温度。
在冬天寒冷季节,当温度低于10℃时,尽管大脑清醒,但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
到夏天炎热酷暑,尤其在温度超过35℃时,大脑能量消耗骤增,引起疲倦乏力,情绪又烦躁,俗称火气大。
③人的呼吸主要利用的是氧气,我们的脑子几乎要占用20%左右,是用氧的大户。
如果大脑供氧不足,大脑的代谢能力下降。
记忆功能就明显下降。
因此,要求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经常在空气清新的场所做深呼吸操。
④光线也会影响脑功能,过暗的地方既影响视力又影响脑功能,而且,在过强的`光线下,脑细胞受到刺激会感到疲劳,脑功能会明显下降。
课间休息,最好到室外望远方的天空或树木,不仅保护视力,使头脑清醒。
少看深红和深黄的颜色,以免使大脑疲劳。
⑤人们常用听音乐来休息、解除学习疲劳,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音响不易超过60分贝,否则噪音会使头脑发晕,降低用脑的功能,尤其不提倡用随身听。
⑥我们的大脑是十分复杂、十分精密的,除了需要充足的氧气外,还要各种营养的供应,才能保障思维敏捷、记忆力良好。
有助于提高记忆力的食物很多,其中如胡萝卜能加快大脑的新陈代谢作用,因此能提高记忆力。
⑦菠萝含有微量元素锰,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因此是音乐家、表演艺术家最受吃的水果;鱼虾,能增进大脑智力成长和精力集中;其他如生姜能使人的思路开阔,因为它含姜辣素和挥发油,挥发油的作用,使血液得到稀释,流动更加畅通,于是氧的大脑供应更多;洋葱也有生姜的同样作用,而核桃则是健脑益智的补品,和桂圆一样,被人们称为“使人聪明的食物”,有条件的话,也不妨经常少量食用。
人才环境研究的新成果——读齐秀生博士新著《社会环境与人才》
人才环境研究的新成果——读齐秀生博士新著《社会环境与
人才》
李新泰
【期刊名称】《理论学刊》
【年(卷),期】2006(000)010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春秋战国史就是一部人才争夺史。
正是由于先秦
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一大批光芒照人的社会贤达之士,形成了该时期的巨大历史成就。
学界关于先秦时期社会环境与人才成长关系的文章和论著可谓寥若星辰。
值得高兴的是,齐秀生博士的《社会和环境与人才》是第一部系统讨论先秦时期人才成长与环境关系的专著,全书45万字,已于2005年8月由齐鲁书社出版。
该书对先秦时期社会变革等主要社会环境与人才成长问题从整体上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探讨了社会环境与人才成长的关系,总结了人才成长规律,对开拓中国古代政治史与人才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总页数】1页(P127)
【作者】李新泰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
【相关文献】
1.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探寻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略评齐秀生著《社会环境与人才》
2.卓越人才成长的家庭环境研究——评骆风先生的《造就卓越人才——北京大学博士生家庭教育探析》
3.社会环境与人才成长关系研究的新创获——评齐秀生博士的新著《社会环境与人才》
4.民族学东南亚华人研究的新成果--读曾少聪博士新著《漂泊与根植--当代东南亚华人族群关系研究》
5.春秋战国时期官制改革新探——评齐秀生博士新著《社会环境与人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与人才
美国教育家巴尔博士称:“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
”这正体现了环境的教育作用。
在这个人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思考判断之前,基本上是受着环境的影响。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环境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是,自身内因应该同样是一个原因。
但是,为什么一个人从小就放在狼群中,人会变成狼孩?这就说明,许多时候,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最关键的。
但是狼孩可以经过再培养重新成为一个正常人,但是狼怎么培养却还是狼。
如果说,有什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呢?环境就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人与环境是有机的整体,人无法脱离环境而单独生存。
比如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一只母狼去抚养,婴儿长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习性。
内因起主导作用,外因起决定作用。
近年,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在调查中有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案例:在美国的印第安人学堂里刊登着许多印第安青年的毕业照片,他们的神情与刚刚离开家乡时迥然不同,显得气宇轩昂、才华横溢,看起来能做一番大事业。
但是回到部落中后,大部分人变成了原来的样子。
这是因为他们失去了能够激励自己的环境。
他们的潜能被埋没了。
因为和大城市相比,小城市和乡村的特点就是缺乏雄心壮志和足够的鼓励。
处在那种环境下,无法通过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能力。
人们与世无争的生活着,周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刺激这些乐天知命的人们!!
“狼孩”的事实,证明了人类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赋的、生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社会化了的人,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环境,脱离了人类的集体生活就形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点。
而人脑又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本身不会自动产生意识,它的原材料来自客观外界,来自人们的社会实践。
所以,这种社会环境倘若从小丧失了,人类特有的习性、他的智力和才能就发展不了,一如“狼孩”刚被发现时那样:有嘴不会说话,有脑不会思维,人和野兽的区别也混灭了。
这里也应当指出,“狼孩”本身毕竟是人类千世万代遗传下来的后辈,因此当“狼孩”回到了人类社会中,必然会逐渐恢复人类特有的习性。
印度“狼孩”尽管似乎成了野兽般的生物,但她死时已接近于人了。
而辛格夫妇所豢养的那些家狗从没有学会直立行走,更没有学会说话。
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
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所以我认为中国人没有什么真正的劣根性,充其量也不过就是社会环境的“劣根性”在作崇而已。
有的地方能把人变成鬼,而有的地方则能把鬼变成人;有的社会能把坏人变成好人,而有的社会却能把好人给变成坏人;有的学校能把坏学生教育成非常出类拔萃的好学生,而有的学校,却只能把好学生变成不务正业惹是生非的青年流氓;有的父母能把他们的孩子培养成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材,而有的父母却只能把他们的孩子培养成社会垃圾,或人类中的渣滓……。
一般情况下,凭借任何单个人的力量,大多都很难改变围绕着其周围的各种或好或坏的各种环境,所以顺应环境并在环境中赢得生存和发展的思想,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万古不变之颠簸不破的真理。
橘,首先需要能令其正常生长的环境,然后才能谈到开花结果,如果硬要把橘移植到不适合它生长的气候和土壤环境中去,那么变为枳的结果也就无法避免了,这原本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在一个极度变态而扭曲的大环境中,能坚守“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气节的人,实属凤毛麟角,就算有这种人,也大多会被别人给整得无路可走:或因没饭吃而饿死,或干脆就像屈原一样来个痛痛快快地跳江自杀。
大多数人,根本就管不得什么“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类的骗人口号,也更顾不得什么脸皮不脸皮的屁事儿:人人生而高贵,生命的基本尊严和生存权自然不可以随意亵渎,那么光要脸皮究竟又能干什么?当大环境偏偏不允许普通人要脸皮的时候,谁还敢要脸皮?
任何所谓的“劣根性”其实不过是由某些外部的恶劣环境所造成的结果罢了:当莫须有的罪名扣到所有国人的脑袋上去的时候,一部分国人学会了默认,因为他们早就被所谓的“酱缸”给染了个通透,而另一部分还没被酱缸所污染的人,自然不会去承认什么《丑陋的……人》之类的谬论,而这就是“局部”与“全部”之概念的本质区别。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环境塑造人。
”其实,关于环境的故事有很多,比如,孟母三迁。
孟母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好的环境,搬家三次。
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而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去创造,去维护。
英国现任首相戈登,布朗说:“环境塑造人,任何一种环境都是对人的塑造,人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在逆境中生存,不要让逆境击垮你”
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什麽样的环境塑造什麽样的人,逆境中成长的人,性格中常常带着一种从不屈服命运的刚毅,而成长在优越环境中的人常常对生活感到乐观,觉得生活是幸福的。
我想,环境决定了人,什麽样的环境塑造出什麽样的人,出生在帝王之家的孩子,长大后常常带着一种帝王的豪情与心怀,这就是帝王家族的成长环境塑造出了具有帝王胸怀与志向的人,如果用环境塑造人的道理来解释历史上很多人的话,其实很容易理解那些人的思想感情,四大古典美人其实正是环境塑造出来的美人,西施其实并不愿意成为流芳千古的美人,是环境逼迫她,面对祖国的利益,她不得不选择把自己的青春与美丽奉献给祖国,而貂禅也是被环境所逼迫,成为一个奸诈与具有心计的美人,昭君更是被环境所逼迫,才不得已踏上了出塞的路,而那位唐朝的美人杨玉环更是典型的被环境塑造出来的美人,年轻时的杨玉环只是一个对爱情有着朦胧向往的姑娘,她从未想过自己将来能成为唐朝的风云人物,但是环境迫使她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如果不是那次她的出现让唐朝的风流帝王李隆基眼前一亮的话,我想杨玉环的命运很可能不同与现在,正是帝王的爱让她走上了大唐江山的舞台,所以中国的古典四大美人都可以说是环境塑造出来的千古美人,如果不是环境的逼迫,我想这四位美人很可能要湮没在浩瀚的历史中。
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愿意成为这样的人,而是环境所逼迫我们成为这样的人,一个人在同一个环境里待得太久之后,他就会对这个环境产生很强的认同感,对这个环境里的人的行为习惯、价值观习以为常,形成了一种思维和行动的定式,大多数时候自己都很难察觉。
俗话说,人过一百,形形色色。
环境时时刻刻都会对一个人的人格与性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比如北方寒冷,春种秋收以后,人们大多喜欢围坐在火炉旁喝酒聊天,所以北方人大多性格豪迈,做事抱团。
南方气候宜人,山川众多,闲暇之余,人们多喜欢静坐小亭,喝茶看云,所以南方人大多性格恬静淡然,喜欢独处。
这是大的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造成的性格差异。
在职场上,环境对人的影响就不可小视。
一个人如果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里,他就会受到周围的人感染,变得努力勤奋起来,并且做到自己的最好。
成功的人或许成了这个群体的领导者,或者开创了他自己的新事业,或者在某一方面成为专家、权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其他人虽然没有成功者那么优秀,但是他们都以成功者为楷模,努力缩小与成功者之间的差距,在这种追逐中,自己也得到了提高。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出来的人,多数都表现得朝气蓬勃、阳光自信,团结友爱、不屈不挠。
一个人如果待在一个散漫懒惰的群体里,同样也会受到他人的感染,变得慵懒起来,他会忘记自己的雄心壮志,甘于和其他人一样平庸无聊。
如果他不能改变这个群体,那么就要被这个群体给同化。
人总是有惰性的,当周围的人都不思进取沉迷于安乐,对工作得过且过,没有计划性,没有长远打算,没有良好的执行力,组织框架松散无序,在这种环境感染下,再勤快的人也会变成一个庸碌无为的人。
所
以,在这样的环境里出来的人,多数都表现为钩心斗角、极端利己、小肚鸡肠、庸俗懒惰。
总之,环境是人的发展转化为现实性的社会基础,一方面人的发展决定于环境,另一方面人也不是环境的消极产物,人可以能动地改造着环境。
从先天与后天的关系看,人的发展决定于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夸大素质作用的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从环境与人的关系看,人的发展决定于环境,人又改造着环境。
汪永晟(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