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苏东的艰难探索》
初三历史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历史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C.美国资金的援助D.海外市场的扩展【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原因的准确理解与认识。
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B的表述符合题意,故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发展的原因2.下面是1950~1991年,美、日、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
图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A.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B.美、日、西欧呈现三足鼎立局面C.日本经济高速发展D.西欧所占比重在不断增大【答案】A【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读图和识图能力。
通过观察三图可知,日本的比例由1.6增长到9.5再到18.2,短短的50年间,涨幅之大可说明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西欧的比重由20.8至28.8再到37.0,说明比重不断增大,这一点可直接看出;而美日欧除外的其他的比重则由29降到23.87再到11.5,说明美日欧比重增大,在资本主义世界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而A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的时间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点无法的图中反映出来,故选择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美国经济的发展;【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3.材料一:二战后美国经济增长表13分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材料三: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的知识,请你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阶段的特点。
(2)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1993年,正如雨果预言的“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的局面已经形成,这个组织的名称是什么?它的成立有什么作用?它的地位如何?(4)图三你认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两点即可)(5)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两点即可)【答案】(1)战后繁荣-危机和调整-持续稳定发展(2)信息化,全球化(3)欧洲联盟;欧盟的成立使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发展(4)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美国扶植日本;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
三单元复习
第 14 课 殖 民 废 墟 上 的 重 建
亚洲: 1947年,印度独立,实行印巴分治, 尼赫鲁 任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1960 年,非洲有 17 个国家独 非洲独立年 ” 非洲 立,称“ 1990 年, 纳米比亚 独立,殖
民体系瓦解。
拉丁 美洲 年,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
1959年,古巴革命,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知识回顾
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一、冷战与热战 二、梦幻超级大国 三、苏东的艰难探索 四、挑 战 两 极 五、殖民废墟上的重建
以课为单位互助完成每课的知识网络
第冷 10 战 主 [ 课 义出台,冷战开始 发展 [ [ 马歇尔 计划。 经济: 1947 年, 冷 [ [ 军事: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战 [ 与 建立(与其对抗,1955年, 热 苏联为首的华约织建立) 战 热 表现: 朝鲜战争,朝鲜战争 战
第 12 课 苏 东 卡达尔 时间: 1968年 领导人: 的 匈牙利内容:经济上,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艰 改 革 结果:政治经济性形势稳步发展。 难 东欧消费者天堂) 被称为( 探 启示: 改革要客观分析本国国情,做 到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目的: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赫鲁 内容:经济:以 农业 为改革的突破口 晓夫 (减税,提价、投资、垦荒), 改革 辅以工业改革。 效果:虽取得了一些成效,并未根本 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
河的全部主权。
自主复习
根据提纲复习记忆
交流巩固
学友互考
互助提高
完成《资源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价》
第 13 课 挑 战 两 极
形成原因:维护自己的安全, 欧 发展经济(主要) 欧 共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2年 1967年 洲 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 ) 1957年 的 (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联 创始国:法、意、联德、荷、比、卢。 合 欧洲 1993 年成立, 联盟 目标是:经济政治一体化 表现: 7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 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 日本 并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崛起 原因:外因:美国的扶植 内因: 启示: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一、十月革命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十月革命的意义:它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经农民耕种;签订《布雷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列宁在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目的:抗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2)作用:取得了平息国内反革命叛乱和粉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的胜利。
但它不符合和平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2、新经济政策:1)背景: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新的特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第2课苏联的崛起一、苏联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最早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二、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纷纷建立;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训练历史试卷(4)含答案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训练历史试题(四)说明:本套试题由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组成。
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70分钟。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最能够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A.玉米的种植B.小麦的种植C.粟的种植D.水稻的种植2.“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产生相关的制度是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下列选项与“汉武”有关的是A.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B.实行“焚书坑儒”C.废分封,立郡县D.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 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诗中“此河”的始开凿者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元世祖5. 右边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两幅图片。
据图片的内容判断,该同学探究的主题应是A气势恢弘的隆盛时代B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C和同为一家D开放与交流6. 吴泳《鹤林集》:“闻得商旅往来贸易,竟用会子,一为免商税,二为省脚乘,三为不复折阅(亏损)……”此处的“会子”开始出现于A.隋朝B.唐朝C.北宋D.南宋7. 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清朝实行的哪一政策使中国“与外界隔绝”?A闭关政策B八股取士C重商主义D大兴文字狱8.右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他的疏忽漏写了题目。
据卡片内容推测,他漏写的题目应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作为第一批官费留美学生,他以炽热的爱国热情表示“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京张铁路圆了他的这个梦。
他是A.张謇B.詹天佑 C.侯德榜D.严复10.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常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
九下第三单元历史教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B、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
C、思考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以史鉴今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A、问题讨论法。
在读书过程中认真思考、设疑、质疑并讨论。
教师作适当引导。
B、对比教学法。
尝试把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改革后的中国进行一些比较,以助思考苏东改革存在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
明白社会主义的发展,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的,只有实是求是,坚定不移才能取得成功。
通过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匈牙利取得成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并尝试对它们进行客观的评价,积极思考它们的经验和教训;明白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改革必须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难点:能否认识到改革陷入困境不是不需要改革,而是未能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图表法、综合分析法教学工具:课本插图、挂图、地图册、粉笔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什么是斯大林模式?2、导入新课:由于斯大林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了,赫鲁晓夫上台后,率先举起了大旗。
3、讲授新课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1、背景:斯大林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
2、主要措施(1)经济改革。
A、农业改革。
减税、提价、投资、垦荒、种植玉米结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不足:随意鲁莽,不能实事求是,必然无法获得成功。
B、工业改革。
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增加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
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不经反复实践和深思熟虑就鲁莽行事,改革注定失败。
第一单元复习(动荡与变革)
12、苏东
的艰难探 索(赫鲁 晓夫改革)
16、告别雅 尔塔(戈尔 巴乔夫改革)
发展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1、1921年列宁新经济政策 2、1953年赫鲁晓夫改革 3、1968年东欧匈牙利卡达尔改革 4、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 5、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
苏联社会 主义道路 的探索
横向联系
社会主义全面建 设和探索时期(曲折发展的十年) 1956——1966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966——1976 过渡时期:政权巩固 (1)1949——1952 恢复经济 (2)1953——1956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 1978——至今
2、社会主义 建设取得的成 就 3、结果:走 上了社会主义 工业化和农业 集体化道路
的探索
苏 联 的 崛 起
济上) 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 价(客观、公正、全 面,要在特定的历史 环境中评价人物) 5、从中得到的教训 (健全、遵循、计划+ 市场)
横向联系
1、俄国向 何处去(新 经济政策)
2、苏联的 崛起(确 立了工业 化和农业 集体化) 确立
4、内容 5、特点 6、作用
俄 国 、启示
知识结构
苏联二三十年代社会 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斯大林模式
中考要求 考查的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 (特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识记理解 1、两个五年 2、特点 计划的时间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试题类型以选择题、材料题为主。 3、表现(政治上和经
作用: 暂时调整(远东和太平洋)
中考要求
背景: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了解《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实质 评价
横向联系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教学设计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进行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
思考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以史鉴今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问题导读下的自主阅读整理法。
在教师提问导读下,通过读书、思考、整理、质疑,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学习任务。
对比教学尝试把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三中全会后的中国改革进行一些比较,以有助于思考苏东改革存在的问题。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
懂得社会主义发展、改革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通过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匈牙利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是否得以真正落实,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要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并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吸取经验和教训;明白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改革必须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教学难点:能够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做出客观的评价,认识到改革需要实事求是的必要性。
三、教学过程一)学前指导示目标1、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请思考,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哪个国家?(生回答后明确:1917年,俄国)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诞生了一些新的社会主义国家,你们能说出这些国家的名称吗?(欧洲: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等;亚洲:中国、朝鲜、越南、蒙古等)。
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需要探索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道路,那么,这些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发展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吗?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和困难?(引入新课)2、学习目标:(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 (教师版)
教学流程
【一】预习导学
一、赫鲁晓夫改革
1、时间年,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把
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推行一系列的发展农业的措施。
2、内容
①经济改革:
②政治措施:
3、评价:
二、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二战后,和等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由于照搬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11、12
使用教师姓名
使用时间
主备
李强
审核教师
刘兵
参与教师姓名
刘兵、韩德玲
教学目标:了解赫鲁晓夫改革;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教学重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并尝试对他们进行客观评价,积极思考他们的经验教训明白实施改革使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改革必须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A.电影“梦工厂”B.音乐之都C.美术天堂D.体育王国
5、影片《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情节感动过无数观众,曾获当今世界最有名的电影奖。这个奖项是
A奥斯卡奖B金鹰奖C金鸡奖D百花奖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札记
A科技的进步B经济迅速发展C跨国公司迅速发展D资本输出增加
3、2009---2010年,我国上映了《变形金刚2》、《2012》《阿凡达》《钢铁侠2》等一系列美国高科技科幻电影。这些经典电影诞生于美国电影业中心()A纽约B好莱坞C费城D华盛顿
4、右下图是世界著名的娱乐业中心,它位于美国洛杉矶北郊,总是以独特的方式反映社会与时代的变迁。它被称为
,其弊端日渐暴露出来。
第13课 挑战“两极”
东京大学
机器人齐聚日本
日本璀璨街景
后原 的子 长弹 崎轰 炸 70年代初, 日本成为 资本主义 世界第二 经济大国
日本自卫队鲜为人知的“七个世界第一”
• • • • • • • 扫雷技术——在实战中成长 “反潜作战”——海上自卫队的看家本领 常规潜艇——不逊于核潜艇 F2战斗机——最先进技术的结晶 高技术导弹——令美军震惊的“百发百中” F15的一流飞行员和维护员 高竞争率和优秀的教育体制
5.右图(图为蓝底黄星)是一个国际组织 的标志,下列国家属于这个组织的是 A.俄罗斯 B.美国 C.澳大利亚 D.法国
6.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德总理阿登纳强调: “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 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基 于这一认识,欧洲国家在60年代建立了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轴心国集团 C.欧洲共同体 D.统一的欧洲国家
2.进程
欧洲煤钢共 同体(1952) 欧洲原子能共 同体(1958) 欧洲经济共同 体(1958)
欧洲共同体(1967)
欧洲联盟(1993)
西欧的联合
加入(欧共体)欧盟 的国家 加入(欧共体)欧盟 的时间
1991年,欧共体12国首脑在荷兰的 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11月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诞 欧洲共同 生,简称欧盟。
• 3.曾经因为适当的改革,使得它被称为“欧洲 消费者的天堂”。这个“它”是指 ( ) • A、匈牙利 B、南斯拉夫 • C、苏联 D、捷克斯洛伐克 • 4.领导匈牙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党的领导人 是 ( ) • A、哥穆尔卡 B、铁的艰难探索 苏联的强大 两极 冷战与热战 美国的霸权政策 三足鼎立 欧洲的联合、日本崛起 亚非拉独立运动 第三世界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同步练习(含解析) 北师大版
第十二课苏东的艰难探索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斯大林逝世后,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的是()A.列宁 B.叶利钦C.赫鲁晓夫 D.勃列日涅夫答案:C知识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共产党的中央第一书记是赫鲁晓夫。
点评:掌握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共产党的中央第一书记。
2.苏联赫鲁晓夫上台后,举起了改革的大旗,他改革的突破点是()A.农业 B.轻工业C.重工业 D.商业答案:A知识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突破点是农业。
点评:掌握赫鲁晓夫改革的突破点。
3.下列不属于赫鲁晓夫在经济改革中采取的措施的是()A.提高农产品的价格B.开垦荒地C.对工业实施“手术”D.反对个人崇拜答案:D知识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赫鲁晓夫改革在经济上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开垦荒地和对工业实施“手术”。
点评:掌握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4.强调不应该“奴隶般地模仿外国的榜样”是()A.赫鲁晓夫 B.杜鲁门C.斯大林 D.卡达尔答案:D知识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卡达尔从自己本国的国情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点评:掌握卡达尔改革。
5.匈牙利在全国的推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A.1936年 B.1935年C.1953年 D.1968年答案:D知识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匈牙利在全国的推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在1968年。
点评:掌握匈牙利改革的时间。
6.通过改革成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是()A.苏联 B.波兰C.匈牙利 D.捷克斯洛伐克答案:C知识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匈牙利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成为了“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18岁青春励志书籍的排行榜
18岁青春励志书籍的排行榜18岁正是青春时期,这时候的我们应该看一些青春励志书籍,这对于我们今后的生活都是很有帮助的。
那么18岁青春励志书籍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18岁青春励志书籍排行榜1、《追风筝的人》经典之作,岁月给我们最丰厚的馈赠内容简介: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
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赶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板。
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好评推荐:《追风筝的人》是一本出色的小说。
主和仆、贵族和贱民、朋友和兄弟,历史和现实,种种转变都被刻画得生动而细腻。
这是一种久违的感动,让人在面临心灵缺口的时候,能找到一条救赎的出路……2、《偷影子的人》清新疗愈,抓住一只蟾就以为抓住了整个夏天内容简介:一个老是受班上同学欺负的瘦弱小男孩,因为拥有一种特殊能力而强大:他能“偷别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见他人心事,听见人们心中不愿意说出口的秘密。
他开始成为需要帮助者的心灵伙伴,为每个偷来的影子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某年灿烂的夏天,他在海边邂逅了一位又聋又哑的女孩。
他该如何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她?他将如何信守与她共许的承诺?好评推荐:这是法国着名畅销作家马克?李维的第10部作品。
讲述了一个关于得到与失去、成长与懂得的成人童话。
无论过去了多少年,不管你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就算所有景色都已经人事已非,我还是,最喜欢你。
这也许才是真正的人生吧。
3、《伊斯坦布尔假期》怦然心动,爱在黎明黄昏时内容简介:调香师阿丽斯在伦敦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晚上常在家款待三五好友,喧哗声屡屡引起脾气古怪的邻居戴德利不满。
然而在圣诞前夕,她的美好生活四分五裂,因为一位算命师对她预言:阿丽斯必须进行一次漫长的旅行,在旅途中她会遇到六个人,并最终引导她找出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第四单元教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第四单元教案第三、第四单元共15课时第⼗课、“冷战”与“热战”(2课时)⼀、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导学⽬标(三维⽬标) 知识与能⼒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形成的史实。
通过阅读“每课⼀得”,掌握世界格局的概念培养分析和理解能⼒。
通过⽐较北约和华约,培养分析、⽐较和综合能⼒。
过程与⽅法通过对“铁幕”演说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知识的能⼒。
通过⼩组讨论,进⼀步分析两极对峙局⾯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冷战”对⼈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
⼆、导学重难点重点冷战”政策的表现难点“冷战”政策的实质及世界格局的变化导学设计意图由⼆战导⼊,学⽣⾃主看书,⼩组讨论与教师分析结合来学习新课,最后引导学⽣反思。
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导学设计过程教师导学活动学⽣学习活动个性化设计⼀、复习导⼊:在学⽣回答的基础上引⼊课题。
⼆、设计问题:归纳⽐较两次世界⼤战的规模?通过两次世界⼤战及其他战争的学习你认为战争应具备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式?总结:以上是我们认识的流⾎、流汗⼜流泪的战争,然⽽还有⼀种战争,并⾮通常意义上的战争,它是⼀种特殊的阵营对抗形式,这种对抗形式亘古未有,那是什么样的战争呢?三、进⾏新课:“冷战”与“热战”(⼀)、“冷战”政策:1、背景:(1)美苏⽭盾的初步体现(雅尔塔会议)分析课题“冷战”概念理解分析举例说明“热战”理解⾃由回答交流分析补充详解有“冷战”就有“热战”谁能解释⼀下?补充、明确概念启发引导启发分析,适当补充雅尔塔美苏⽭盾初显(2)战后美国的形势:2、表现(1)序幕:“铁幕”演说(2)开始标志:(政治上)杜鲁门主义1947年(3)发展:(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西洋公约组织建⽴1949年军事政治集团3、冷战的结束:1991年(⼆)局部“热战”四、加强理解认识阅读、交流、归纳读图,对⽐分析形势阅读华约组织的建⽴及⽬的双⽅对抗的内容、特点及两极格局的形成。
九年级下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课件
6、 印度存在的问题
(1)人口问题:2010年印度人口达11亿人,
预计2040年后印度将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 国。 (2)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问题; (3)印度的民族、宗教、种姓之间矛盾突出; (4)环境问题很严重。 以上这些问题既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速度, 也影响印度社会的稳定。
毛泽东
• 第一世界:经济和国防很发达的国家, 具体就是指美国和苏联。 • 第二世界:经济和国防比较发达的国家, 以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如英国、 法国、加拿大等等。 • 第三世界:经济和国防相对落后的国家, 毛泽东给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发展中 国家”,以非洲国家为主的落后国家。
阅读课后“材料阅读”《印度独立法案》的内容, 想一想:
(1)《印度独立法案》以什么方式把印度一 分为二? 按照宗教信仰划分印度和巴基斯坦 ,实行 印巴分治。 (2)该法案的实质何在?
实行印巴分治,制造矛盾,以分而 治之、长期控制。
仓促分家后遗症: 克什米尔问题
• 3、印度独立
(4)建国: A、1950年印度成立共和国; B、( 1956 年巴基斯坦共和国成立 3) (5)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
二战后非洲的独立运动
时间 第一个阶段 1945年—50 年代中期 独立的国家 特点 斗争的中心在 北非
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基 本上是由北向南发展。只有 第二个阶段 50年代中期 少数国家采用武装斗争的形 32个国家独立 式,大部分民族独立是通过 —60年代末 和平斗争的方式。
第三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
突尼斯 、 苏 丹、摩洛哥、 利比亚、埃及 收回运河
社会
主义
苏东的艰难探索 苏联的强大 两极 冷战与热战 美国的霸权政策 三足鼎立 欧洲的联合、日本崛起 亚非拉独立运动 第三世界
大庆市度下学期初一初三语文教育教学进度...
大庆市-学年度下学期初一初三语文教学进度...————————————————————————————————作者:————————————————————————————————日期:大庆市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初一——初三语文教学进度表年级周初一初二初三1 1、检查寒假作业2、培养良好的习惯1、检查寒假作业2、《童年的朋友》1、检查寒假作业2、《海燕》2 1、《长江之歌》2、《三亚落日》3、《烟台的海》4、《记金华的双龙洞》1、《一面》2、《我的老师》3、《展示华夏文化魅力》4、《赵普》1、《白杨礼赞》(2)2、《石榴》(1)3、《马说》(2)4、《紫藤萝瀑布》(1)3 1、《记金华的双龙洞》2、习作13、练习14、单元测试5、《卢沟桥烽火》1、《赵普》2、诵读欣赏3、作文及讲评4、口语交际1、诵读欣赏(1)2、作文及讲评、单元测试(3)3、口语交际(1)4、专题·鸟(1)4 1、《半截蜡烛》2、《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3、习作24、练习21、应用文示例2、单元测试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月迹》1、专题·鸟(1)2、《纪念白求恩》(2)3、《敬业与乐业》(2)4、《多一些宽容》(1)5 1、单元测试2、《三打白骨精》3、《词两首》4、《螳螂捕蝉》1、《月迹》2、《三颗枸杞豆》3、《我们家的男子汉》4、《柳叶儿》1、《人的高贵在于灵魂》(1)2、《陋室铭》(1)3、诵读欣赏(1)4、作文及讲评、单元测试(3)6 1、《读书要有选择》2、我读书我快乐---阅读《西游记》3、习作34、练习35、单元测试6、《夜晚的实践》1、诵读欣赏2、作文及讲评3、单元测试4、口语交际1、口语交际(1)2、《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3、《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1)4、《短文两篇》(2)7 1、《夜晚的实践》2、《海洋—21世纪的希望》3、《学会合作》4、习作45、练习4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巍巍中山陵》3、《凡尔赛宫》4、《短文两篇》1、《短文两篇》(1)2、《叫三声夸克》(1)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2)4、诵读欣赏(1)5、语文实践活动(1)8 1、练习42、单元测试3、期中考试1、《短文两篇》2、诵读欣赏3、口语交际4、单元测试1、作文及讲评、单元测试(3)2、期中考试(3)9 1、《天游峰的扫路人》2、《最大的麦穗》3、《山谷中的谜底》4、习作51、作文及讲评2、《松鼠》3、《松树金龟子》1、《孔已己》(3)2、《范进中举》(2)3、《口技》(1)10 1、练习52、《广玉兰》3、《夹竹桃》4、《古诗两首》1、《松树金龟子》2、《国宝—大熊猫》3、《黔之驴》诵读欣赏1、《口技》(1)2、《变色龙》(1)3、《窗》(2)4、诵读欣赏(1)5、语文实践活动(1)11 1、《古诗两首》2、习作63、练习64、单元测试5、《莫泊桑拜师》1、作文及讲评2、语文实践活动3、附录二语法简表4、单元测试1、作文及讲评、单元测试(3)2、《错过》(2)3、《散步》(1)12 1、《理想的风筝》2、《孔子游春》3、《明天,我们毕业》4、习作71、《三个太阳》2、《录音新闻》3、《“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4、《新闻两篇》1、《送东阳马生序》(2)2、《我骄傲,我是一棵树》(2)3、《有的人》(2)13 1、练习72、学和做3、我的成长册(语文综合性学习)4、单元测试5、复习课1、《新闻两篇》2、诵读欣赏3、作文及讲评4、语文实践活动1、诵读欣赏(1)2、作文及讲评、单元测试(3)3、语文实践活动(1)4、专题·叶(1)14 适当补充下一年级记诵性的内容1、单元测试2、专题·荷3、《毛泽东词两首》4、《古代诗词三首》1、专题·叶(1)2、《悼念玛丽·居里》(2)3、《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2)4、《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1)15 期末复习1、《古代诗词三首》2、《现代诗二首》3、《歌词三首》1、《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1)2、《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1)3、《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1)4、诵读欣赏(1)5、作文、单元测试(2)16~17 期末考试1、诵读欣赏2、作文及讲评3、口语交际16周4、单元测试1、期末复习、考试(17周)1、口语交际(1)2、期末复习、考试(注:1、初二、初三年级名著阅读由教师灵活安排,建议4-5课时。
凡尔赛与华盛顿体系
苏东的艰难探索 正义的胜利 梦幻超级大国 冷战与热战 疯狂的战车 邪恶的轴心 第二单元
挑战两极 殖民废墟上的重建
第三单元
告别雅尔塔 干戈不息
大危机与新政 第一单元
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赛-华盛顿
苏联崛起 十月革命
世 界 现 代 史
第四单元
梦想成真的时代
机遇与挑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 尔 赛 华 盛 顿 体 系
C
D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图示
凡尔 赛体 系 调整欧 洲西亚 非洲政 治格局 调整了 远东与 太平洋 地区的 利益
巴黎和会 一 战 结 束
凡尔赛和约
国际联盟
华盛顿会议
九国公约
华盛顿 体系
构 成 国 际 关 系 新 格 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温故知新: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目的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 围的掠夺性战争 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
3、性质 4、结果
独立自学--1
阅读第一子目---战后的新秩序思考以下问题:
1、巴黎和会召开的概况—时间、目的、主 宰国、结果 2、《凡尔赛和约》中心是处置哪个国家的, 有那些主要规定?根据和约建立了什么样 的国际组织? 3、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 统治的新秩序? 4、《凡尔赛和约》对中国有何影响?
从 图片中,你看出列强参加和会 目的是什么?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
美: 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
英: 继续维护世界霸权,反对过分削德。
法: 最大限度削德,重建欧陆霸权。 目的:重新瓜分世界
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盛行, 政治: 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如何改革?(改革措施)
农业改革
——经济改革突破点
结合课本第75页的材料阅读,想 一想: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为什么要 从农业开始?
农业改革措施:
“沙俄” :1917年 二月革命以前 “苏俄”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 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 “苏联”: 1922年到1991年解体
第12 苏东的艰难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等国家领导人为其守灵。
苏 联 赫第 鲁三 晓任 夫领 导 人
名 人 轶 事
你如何看待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 效。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 期形成的经济模式
政治改革 ♪ 措施
1、 提出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 林的个人迷信。 2、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
砸 毁 斯 大 林 铜 像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作秘密 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
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1、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实事 求是的精神、总体的规划、科学的 实验,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 补,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改革实质)
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 为什么改革?(背景)
(1)照搬苏联模式,在社会主义建设 初期,促使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玉 米 运 动
苏 联 版 的 大 跃进
上世纪50年代的苏联,赫鲁晓夫执政,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也为 了实现超越美国的梦想,他实行了全国规模的生产大跃进。梁赞州领导 人拉里奥诺夫为了升官,承诺本州向政府上交的肉产品从1958年的4.8万 吨增加到1959年的15万吨。任何心智健全的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赫鲁晓夫为了鼓舞士气,认可了他的计划。最后,拉里奥诺夫不 惜以动用暴力手段不准州内百姓消费任何肉食、从邻近州武装抢购肉类 、全州动员投入到“为牛肉而战斗”的疯狂行列中去,才算勉强完成了 15万吨牛肉上交的政治任务。拉里奥诺夫当然成了苏联的英雄,被授予 列宁勋章。但是,他面临的光荣使命是,第二年要完成30万吨牛肉的上 交任务。他只好开枪自杀。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苏联模式与 本国国情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发 展的阻碍。
♣ 如何改革(措施)
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 经济上: 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 政治上: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 改革的成效?
议一议:
为什么苏联改革成效不显著?为什么 匈牙利改革成效显著?
拓展延伸
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 国的改革历程中,你得出哪些认识。
我们应如何客观看待 赫鲁晓夫的政治改革?
(提示:请从进步意义和消极 影响两方面分析)
对赫鲁晓夫政治改革的评价
进步意义: 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
消极影响: 从总体来讲,只是对斯大林模
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取得实 质性的突破。由于未能找到问 题的真正根源,最终重蹈覆辙。
权力高度集中,民主与法治仍很缺乏
减税 、提价 、投资、垦荒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赫鲁晓夫看到美国种玉米 对发展பைடு நூலகம்牧业收益甚大, 于是强行要求在苏联扩大 玉米的种植面积。1953年 全苏的玉米播种面积只有 350万公顷,赫鲁晓夫却要 求到1960年扩大为2800万 公顷,八年中要增加七倍 。由于玉米是干热气候作 物,而苏联很多地区日照 量不够,玉米经常结不了 穗。赫鲁晓夫的玉米种植 计划遭到了集体农庄庄员 的消极抵制,最终彻底破 产。
1、从体制上进行全面改革 2、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 3、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4、实事求是,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政治政
策
在1960年联大会议最后一 天,赫鲁晓夫攻击当时菲 律宾的一位代表,该代表 称当时的苏联吞没了东欧 的政治权及民权。当时赫 鲁晓夫用双拳击打桌面, 并脱下右脚穿的鞋,使劲 用鞋敲击桌面。后来,赫 鲁晓夫自己还搞笑地说: “原来这样做真有趣”。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一、 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原因) 斯 大 林 模 式 有 那 些 弊 端
怎样从年代上区分 “沙俄”、“苏俄”、“苏 联”? 1917年 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 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1917 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 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 俄”。“苏联”全称“苏维埃社 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 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怎样从年代上区分 “沙俄”、“苏俄”、“苏 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