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文言文赏析大全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精选6篇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精选6篇

高中文言文大全及翻译精选6篇精选高中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篇一赤壁赋苏轼〔宋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

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

高考文言文片段摘抄及解析

高考文言文片段摘抄及解析

高考文言文片段摘抄及解析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考中,文言文作为一种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和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方式,经常出现在语文考试中。

下面是一些高考文言文片段的摘抄及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特点和技巧。

1.《论语·为政篇》:“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是孔子对于君子为政的要求进行的阐述。

其中,“君子之于天下也”指的是君子对待天下人民的态度,“无适也,无莫也”表示君子不偏袒任何一方,“义之与比”则强调君子要以道义为准则来处理政务。

这句话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君子为政的核心理念,即以公正、道义为准则,不偏袒任何一方。

2.《史记·项羽本纪》:“天下莫不知楚人也。

”解析:这句话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描述项羽在战国时期的影响力。

其中,“天下莫不知楚人也”表示楚国的声名远播,无人不知。

这句话通过简洁有力的表达,突出了楚国在战国时期的强大势力和影响力。

3.《红楼梦》:“黛玉道:‘我也不是不知道,只是我不愿意。

’”解析:这句话出自《红楼梦》,是黛玉对于自己的心情和态度的表达。

其中,“我也不是不知道”表示黛玉对于事情的了解,“只是我不愿意”则表达了黛玉对于某件事情的不愿意。

这句话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黛玉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态度。

4.《论语·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是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进行的阐述。

其中,“学而时习之”表示学习要持之以恒,“不亦说乎”则表示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

这句话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5.《诗经·小雅·车辖》:“四牡騑騑,兮亦有斁。

”解析: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车辖》,是描述马匹奔跑的情景。

其中,“四牡騑騑”表示四匹马奔跑的样子,“兮亦有斁”则表示马匹奔跑的速度很快。

古代名篇文言文赏析精选

古代名篇文言文赏析精选

古代名篇文言文赏析精选古代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选取几篇古代名篇文言文,进行精选赏析。

篇一:《礼记·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宇宙也,故不事於人。

康诰曰:养乐毅,亲戚之间也。

康诰曰:惠子之孙,唐、伯之子也,由与求也,无礼不养。

这是《礼记·大同篇》的开头。

古代典籍《礼记》阐述了礼的概念及其实践意义,其中的《大同篇》通过宣扬大同思想,表达了人人平等、和谐共处的理念。

全文气势雄浑,措辞庄重,语意深远。

古人言行举止以礼为准则,将其融入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以达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目的。

篇二:《孟子·滕文公上》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由南归者,以向北辰者也。

侨立而望之曰:“吾道虽小,能有所明矣。

”远而望之曰:“吾道虽难,能有所止矣。

”孟子的这段话借用北辰的形象,表达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北辰是众星的指引,象征着正义和道德准则,为万物提供了方向和依归。

孟子以此比喻自己的治国理念,力求通过德行的引领,使众人都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语言简练,寓意深远。

篇三:《墨子·非攻篇》尧贵贱之,舜成功之,以和焉。

尧共人爱之,舜共人畏之,以友焉。

爱而友之,故将及之。

人有至人焉,人有贵人焉,爱之故也。

物同类者友,物相贵者亲,物相将者养,物有用者辅,物归类者同,此天地之本理也。

《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墨子的著作,旨在倡导兼爱、和平的理念。

其中,《非攻篇》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发,用朴实的语言阐述了亲友之情的重要性,强调了人类应该相互友爱、和平相处的思想。

文笔简洁明快,极富感染力。

篇四:《诗经·秦风·无衣》无衣,无衣,何缘乎岑之山兮。

文言文经典原文与解析

文言文经典原文与解析

文言文经典原文与解析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字表达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思想和价值观。

本文将选取几个经典的文言文原文,并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一、《孟子·离娄上》离娄上,朱雀之山。

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上下而神明通焉。

适我殷勤,足以报志。

我欲使南土之人,无隐乎天所与。

故告之以书,将以追事。

解析:这段文言文是《孟子·离娄上》的开篇,描述了离娄山上一位神秘的仙人的形象和特点。

通过使用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等形容词来描绘仙人的容貌,以及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等动词短语来揭示仙人的非凡能耐,展示了仙人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形象。

接下来的一句“适我殷勤,足以报志”表明作者想通过离娄仙人将自己的心意传达给南土之人,以期望能够使更多的人受益于此。

二、《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解析:这是《诗经·周南·关雎》的开篇,是一首古代民谣的片段。

通过使用重复的“关关”、“窈窕”等词语和韵律的运用,使得整个篇章音韵优美,给人以清新婉转之感。

从字面上理解,“窈窕淑女”指的是美丽、贞淑的女子,“君子好逑”则表示君子们都追求这样的女子。

这种表达方式古朴而抒情,通过简单、朴素的文字,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赞美。

三、《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虞卿者,沛国高阳人也。

高阳既战国焉。

解析:这段文言文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的开篇,用简练的文字概括了平原君虞卿的出身和所在国家。

通过“虞卿者,沛国高阳人也。

”来介绍虞卿的姓名、籍贯,接着通过“高阳既战国焉。

”来描述高阳所处的历史背景。

整段文字简练明了,条理清晰,给读者一个较为清晰的背景信息。

通过对以上文言文经典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文言文在表达方式上注重形容词的使用,通过形容词和动词短语来描绘形象、烘托氛围等。

高中文言文学习中的经典作品赏析与评析

高中文言文学习中的经典作品赏析与评析

高中文言文学习中的经典作品赏析与评析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表达形式,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

在高中文言文学习中,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赏析与评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文言语言的特点和运用,提高文言文阅读与解析的能力。

本文将对一些高中文言文学习中的经典作品进行赏析与评析。

一、《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学习中,学生常常会接触到《论语》中的一些章节。

比如《学而篇》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体现了古代教育中的一种学习方法,“时习”意味着持续的、循环的学习,体现了学习的重复性和反复性。

另外,《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等也是高中文言文学习中重要的内容。

二、《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文言文,对于高中生学习文言文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红楼梦》中的文言文进行赏析与评析,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文化传统等。

例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对黛玉说:“一别经年,泪如雨下。

”这句话细腻地表达了贾宝玉对黛玉的思念和神伤之情,展示了古代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的集大成之作,被称为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瑰宝。

在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中,学生会涉及到一些《史记》中的篇章。

例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的“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这句话表现了司马相如的辞章才华和清新淡雅的文学风格。

通过对《史记》中的文言文进行赏析与评析,可以了解古代历史事件的记载方式和古人的价值观念。

四、《论衡》《论衡》是中国古代辩论杂著,由刘向编纂而成。

这部作品将各类观点与论述汇集在一起,提供了丰富的文言文材料供学生学习。

通过对《论衡》中的文言文进行赏析与评析,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表达能力。

例如,《论衡·神农篇》中的“上知天文,下至地理,中收鬼神。

高中经典文言文赏析五篇

高中经典文言文赏析五篇

【导语】⽂⾔⽂⼀直是⾼中语⽂考试中⾮常重要的⼀部分,⼀篇篇经典的古⽂都是中国古典⽂学上的瑰宝。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经典⽂⾔⽂赏析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经典⽂⾔⽂赏析 兰亭集序/兰亭序 王羲之〔魏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峻岭,茂林修⽵;⼜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列坐其次。

虽⽆丝⽵管弦之盛,⼀觞⼀咏,亦⾜以畅叙幽情。

是⽇也,天朗⽓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骋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之相与,俯仰⼀世,或取诸怀抱,悟⾔⼀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快然⾃⾜,不知⽼之将⾄。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云:“死⽣亦⼤矣。

”岂不痛哉!(不知⽼之将⾄⼀作:曾不知⽼之将⾄) 每览昔⼈兴感之由,若合⼀契,未尝不临⽂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赏析 《兰亭集序》,⼜题为《临河序》、《禊帖》、《三⽉三⽇兰亭诗序》等。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谢安、孙绰等四⼗⼀⼈会聚兰亭,赋诗饮酒。

王羲之将诸⼈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集,并作序⼀篇,记述流觞曲⽔⼀事,并抒写由此⽽引发的内⼼感慨。

这篇序⽂就是《兰亭集序》。

此序受⽯崇《⾦⾕诗序》影响很⼤,其成就⼜远在《⾦⾕诗序》之上。

⽂章⾸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物,⾔简意赅。

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简洁⽽层次井然。

描写景物,从⼤处落笔,由远及近,转⽽由近及远,推向⽆限。

先写崇⼭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下转写⼈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

高考古诗鉴赏原文和赏析50首

高考古诗鉴赏原文和赏析50首

高考古诗鉴赏原文和赏析50首《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屈原《离骚》(节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经典的高中文言文精选

经典的高中文言文精选

经典的高中文言文精选古代汉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中时期的文言文学习也是培养学生语言思维和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将精选几篇经典的高中文言文,通过逐篇解析和赏析,既能让读者了解文言文的特点与魅力,又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1.《韩愈〈师说〉赏析》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师说》被誉为文言文散文的瑰宝。

文章通过描述古代国家制度中师生关系的庄重与尊崇,以及教育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传达了古代道德伦理观念与教育理念。

全文文风庄重、语言简练,行文内涵丰富、思想深刻。

2.《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的《归园田居》描绘了一个向往自然、追求宁静的田园生活的理想境界。

这篇文章以娓娓道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流露出一种真挚朴实的人生追求,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全文富有感情色彩,意境深邃,语言简练、形象生动。

3.《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赏析》杜牧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秋夜时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深远意义。

这篇诗以自然景色的描绘为主线,通过对音乐与自然的关系的深思,展示了诗人对音乐艺术、人生境界和宇宙之间的联系的领悟。

全文音韵和谐,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4.《王勃〈滕王阁序〉赏析》王勃是唐代初期文学家,他的《滕王阁序》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并抒发了诗人对逝去的华丽王朝和自身身世的无奈之情。

全文行文荡气回肠,感情深沉,语言优美,充满思想性。

5.《曹操〈龟虽寿〉赏析》曹操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龟虽寿》通过描绘一只乌龟的长寿与寂寞,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篇文章以寓言的方式揭示了人生哲理,语言简练,寓意深远。

以上几篇经典的高中文言文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文体和不同主题的精髓。

通过深入分析、理解和赏析,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其中的文学艺术之美,更能够领略到这些文言文作品所蕴含的价值观、思想观念以及古代智慧的独特魅力。

高中文言文学习的经典名篇欣赏

高中文言文学习的经典名篇欣赏

高中文言文学习的经典名篇欣赏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文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学习文言文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经典名篇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资源,通过阅读经典名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底。

以下是几篇值得高中生欣赏的高水平文言文名篇。

一、《岳阳楼记》 - 范仲淹《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写就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范仲淹的豪情壮志。

文章开篇豪迈,用词凝练,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引出文章主题,深入表现了作者对山水景色的热爱与思考。

逐渐转入讲述岳阳楼的历史,以楼为载体,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社会道义的关切。

范仲淹娓娓道来,语言优美,感人至深。

二、《滕王阁序》 - 王勃《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代表作之一,以豪放的文笔描写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并抒发了作者对古人事业及其辛劳的赞美之情。

文章行文流畅,文字简练,展现了王勃对古代文化的极高赞誉和对自身的追求意义的思考。

通过阅读《滕王阁序》,学生能够领略到唐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并提升自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韩非子·原道》 - 韩非子《韩非子·原道》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所著,是一篇哲学思考的经典名篇。

文章通过描述王子宜强逼大臣立异议的场景,引发对于人治与法治的思考,以及对于政治家应如何执政的探讨。

文章逻辑严密,思辨性强,对后世法家学派的产生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阅读《原道》,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维边界,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

四、《论语·学而》 - 孔子《论语·学而》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语录之一,被誉为"诸子百家之长"。

文章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传承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孔子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做人的原则和道德标准。

阅读《学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儒家文化,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

高三语文文言文名篇的解读与鉴赏

高三语文文言文名篇的解读与鉴赏

高三语文文言文名篇的解读与鉴赏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三的学生正处于全面复习阶段,掌握好文言文名篇的解读与鉴赏对于他们备战高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解读几篇文言文名篇,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文言文作品。

一、《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自序》是史书之首,也是史学之源,经典之作。

它集中展示了司马迁作为史家和学者的自我定位和学术观念。

首先,本文有一个规范的开头,自序即序言,一般用于自我介绍和向读者交代写作动机。

此外,司马迁通过描述自己身世背景,从而使读者了解到他追求史学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全文结构分明,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二、《论语·述而》《论语·述而》是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的一篇,是原文中的第五篇。

全篇由孔子和门徒之间的对话组成,通过孔子的教诲,反映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和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

文章表达简练,言简意赅,蕴含哲理深度。

通过对对话的解读,高三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三、《左传·定公二十七年》《左传》是我国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历史评论性著作之一。

其中的《定公二十七年》是该书中的一篇。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审视和解读,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文章主要围绕着齐国君主的行为展开,通过细致入微的叙述和分析,揭示了封建社会内部的权力斗争和人性的复杂性。

全文气势磅礴,用词精准,富有感染力,对高三学生研究历史有着重要作用。

四、《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瑰宝,也是一部批判封建社会的文化巨著。

通过对贾宝玉一家的生活和命运的描述,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家族衰败的原因。

全文描写细腻,情感真挚,通过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描绘,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风气和人性的复杂性。

此外,高三学生在阅读《红楼梦》时,还可以深入探讨小说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收录了唐代众多著名诗人的经典之作。

高中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高中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高中文言文翻译及赏析《书幽芳亭记》原文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

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

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

《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

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

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

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

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译文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其他的士人,那么就成为国士;如果一个女子的姿色超过其他的美女,那么就称之为国色;如果兰花的香味胜过其它所有的花那么就称之为国香。

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

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

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支没有什么两样。

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然而兰和蕙的才能和品德不相同,世人很少有能分辨出来的。

我放任自己长期流浪四方,于是完全知道兰和蕙的区别。

大概兰花好似君子,蕙好像士大夫,大概山林中有十棵蕙,才有一棵兰,《离骚》中说:“我已经培植兰花九畹,又种下蕙百亩。

”《招魂》说:“爱花的风俗离开蕙,普遍崇尚兰花”因此知道楚人以蕙为贱以兰为贵很久了。

兰和蕙到处都能生长,即使栽种在砂石的地方也枝繁叶茂,如果用热茶水浇灌就香气芬芳,这是它们相同的地方,等到它们开花,一只干上就一朵花而香气扑鼻的是兰花,一只干上有五七朵花但是香气不足的就是蕙。

精选古代文言文赏析【五篇】

精选古代文言文赏析【五篇】

【导语】⽂⾔⽂是以古汉语⼝语为基础的书⾯语,在远古时代⽂⾔⽂与⼝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是中国古代的⼀种书⾯语⾔组成的⽂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语为基础⽽形成的书⾯语。

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古代⽂⾔⽂赏析【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精选古代⽂⾔⽂赏析:滕王阁序 唐代: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带五湖,控蛮荆⽽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之墟;⼈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逢迎,⾼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何知,躬逢胜饯。

(豫章故郡⼀作:南昌故郡;青霜⼀作:清霜) 时维九⽉,序属三秋。

潦⽔尽⽽寒潭清,烟光凝⽽暮⼭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之长洲,得天⼈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层峦⼀作:层台;即冈⼀作:列冈;飞阁流丹⼀作:飞阁翔丹) 披绣闼,俯雕甍,⼭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共长天⼀⾊。

渔⾈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轴通:舳;迷津⼀作:弥津;云销⾬霁,彩彻区明⼀作:虹销⾬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清风⽣,纤歌凝⽽⽩云遏。

睢园绿⽵,⽓凌彭泽之樽;邺⽔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

天⾼地迥,觉宇宙之⽆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下,⽬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南溟深,天柱⾼⽽北⾠远。

关⼭难越,谁悲失路之⼈;萍⽔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

冯唐易⽼,李⼴难封。

高二语文古代文学名篇赏析

高二语文古代文学名篇赏析

高二语文古代文学名篇赏析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不乏许多经典之作。

本文将针对高二学生学习的语文课程,对几篇古代文学名篇进行赏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一、《红楼梦》中的《贾夫人攒金册》《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贾夫人攒金册》是其中一段精彩的片段。

这段描写了贾夫人收到上天降下的金册,令人叹为观止的富丽堂皇。

作者通过这一情节,抒发了贾府一族富贵荣华的壮美景象。

文字间,融入了感人之意和对实物的写实之功,使得读者仿佛目睹了金光灿烂的画面。

这一写作手法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二、《史记》中的《项羽本纪》中国古代史书《史记》是一部史学巨著,其中最为著名的篇章之一是《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以豪情壮志的项羽塑造为主线,通过对战国末年历史事件的叙述,展现了项羽雄才大略以及他与刘邦的恩怨情仇。

作者采用了较为客观、详实的描写方式,使得读者对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同时,这段篇章也表现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给人以深思。

三、曹操散文《观沧海》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作品《观沧海》也是古代文学名篇之一。

这篇文章以宏大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现了曹操深邃的思考和对人生的领悟。

作者以豪放形象语言将浩瀚的海洋和人生的无限意象进行了巧妙的结合,给人以思绪纷繁的感受。

通过深刻的比喻和意象,读者对人生的变幻和无情深感于心。

四、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是宋代文学家中的佼佼者,他的诗词作品流传至今,其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其中一首名篇。

这首词以对明月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为主题。

作者运用了唯美、艳丽的词眼,直接表达了对爱人的思恋之情和对时光的感叹。

词中的抒情与叙事相结合,使得读者在悠扬的音律中领略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美好。

古代文学名篇中的精彩之处不胜枚举,上述仅为其中一部分。

通过欣赏和赏析这些古代文学名篇,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高中文言文翻译及赏析通用6篇

高中文言文翻译及赏析通用6篇

高中文言文翻译及赏析通用6篇高中必背文言文及翻译篇一劝学(节选)荀子〔先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一块木材直得合乎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的标准。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高中文言文学习中的经典诗词赏析

高中文言文学习中的经典诗词赏析

高中文言文学习中的经典诗词赏析中国文言文诗词经典收录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些文言文诗词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在高中的文言文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对一些经典诗词进行赏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文言文的艺术之美。

一、《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静夜思》,通过简洁的表达手法展现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运用“明月光”和“地上霜”两个形象巧妙地对比着床前的景象,寓意着月光照耀下的诗人内心正如寒霜一般清凉。

最后两句则以“低头思故乡”作为结尾,将对故乡的思念与夜空中明月一起展开,使整首诗情感深沉而富有诗意。

二、《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其简约而富有力量感的表达,展现了界限之外的无尽追求。

诗人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广阔壮丽的自然景色,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追求进步与超越的精神。

通过运用自然景观和心灵境界的对比,诗词构思独到,表达深刻。

三、《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大自然中草木枯荣的描写,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诗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反映了阴阳交替的自然规律,借此喻人事的离合悲欢。

诗人还通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寄托对离别的不舍,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和希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深邃。

四、《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杜甫的《登高》,以其气势恢宏的形象描绘,展现了壮志未酬与迷茫困顿。

诗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描绘了荒凉的自然景色与猿猴啸鸣的哀怨之感;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艰难。

高中文言文翻译及其赏析

高中文言文翻译及其赏析

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我年少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习性,我的本性就喜爱山野。

不幸地陷入了世俗的纷扰之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笼中的鸟儿渴望着回到旧日的山林,池中的鱼儿思念着往日的深渊。

我在南边的野外开垦荒地,保持着朴拙的性情,回到了田园。

我的家园方圆十余亩,茅屋八九间。

榆树和柳树的阴影遮盖着后檐,桃树和李树排列在堂前。

远远望去,人家的村庄显得温馨,墟落里升起的炊烟轻柔。

深巷中传来了狗的叫声,桑树顶端传来了鸡的鸣声。

我的庭院中没有尘世的纷扰,宽敞的屋子里充满了闲暇。

长久地生活在樊笼般的社会中,现在终于又能回到自然的怀抱。

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抒情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首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直接揭示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性格,他从小就喜欢山水田园,不愿随波逐流。

接下来的“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则是对自己过去经历的反思,感叹自己被世俗的束缚耽误了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用羁鸟和池鱼的形象比喻自己,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诗人选择“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对家园的描绘,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暖暖远村、依依炊烟,无不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以动写静,通过动物的声音,反衬出乡村的宁静。

而“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追求的宁静生活。

最后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束缚的摆脱。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自然,充满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解读高中文言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章

解读高中文言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章

解读高中文言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章高中文言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精彩的经典篇章,这些篇章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才华横溢和智慧,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社会意义。

通过解读这些经典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

以下是几篇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篇章的解读。

一、《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梁惠王上》叙述了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展现了孟子治国理政的理论思想。

该篇以“王者之德,建其国;王者之政,建其民”为主题,强调了君王应以仁德为本,关心民生,推行仁政,以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

二、《史记·司马迁自传》《史记·司马迁自传》是司马迁记录自己经历的自传性文字,展示了他为人正直,对历史文化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执着追求。

这一篇章通过记述自己的学习历程以及编写《史记》的过程,表达了他对历史学的热爱和不懈努力的精神。

三、《资治通鉴·唐纪·贞观之治》《资治通鉴·贞观之治》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治国理政成就。

贞观之治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上的黄金时期,文章通过详细叙述唐太宗的施政举措、赏罚分明的政策以及进一步发展国家经济、文化的举措,展现了唐朝的强盛和治理之道。

四、《文选·韩愈·师说》《文选·韩愈·师说》是韩愈的一篇散文,主要讨论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以及教育的价值。

他认为师生关系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关系,师者传道受业解惑,学者则以学习为人生追求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篇文章,韩愈呼吁要重视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五、《红楼梦·薄命女儿情》《红楼梦·薄命女儿情》是《红楼梦》中的一段插曲,主要描写了贾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感情纠葛。

在这一段中,宝玉和黛玉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的现实。

这一篇章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刻洞察。

通过解读这些经典篇章,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感,理解他们赋予文字深刻的社会意义。

经典文言文翻译赏析高中

经典文言文翻译赏析高中

译文:永和九年,三月三日,我们在禊亭修禊。

这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少长咸集,此地恰有一亭,因取山名,号为“兰亭”。

此地虽非朝堂之上,却可远离尘嚣,让人们在闲暇之余,畅游其中,尽享山水之乐。

今日恰逢佳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恰有一亭,因取山名,号为“兰亭”。

此地虽非朝堂之上,却可远离尘嚣,让人们在闲暇之余,畅游其中,尽享山水之乐。

众人饮酒赋诗,言志抒怀。

各抒己见,互相切磋。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然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今日之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众皆饮酒赋诗,言志抒怀。

各抒己见,互相切磋。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然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然而,天地万物,皆有兴衰更替。

人生短暂,世事无常。

今日之欢,岂能持久?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然而,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

唯有乐观面对,才能勇往直前。

古人云:“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天地万物,皆有兴衰更替。

人生短暂,世事无常。

今日之欢,岂能持久?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然而,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

唯有乐观面对,才能勇往直前。

古人云:“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兰亭集序》赏析:《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这篇文章以山水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生死、得失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文章开篇,王羲之先描绘了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美好景象,通过“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等词语,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高中文言文赏析大全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下面是分享的精选高中文言文赏析大全。

欢迎阅读参考!精选高中文言文赏析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魏晋〕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r,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赏析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语言朴素,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

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

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

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

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

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

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

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

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

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

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

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起二句无异对自己的当头棒喝,正表现人生之大彻大悟。

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征。

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

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

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是说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怅惘而独自悲戚呢。

过去的让它过去就是了。

诗人的人生态度是坚实的。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出仕已错,归隐未晚。

这一“悟”、一“知”、一“觉”,显示着诗人把握了自己,获得了新生。

“舟遥遥以轻r,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此四句写诗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归去时的满心喜悦。

舟之轻r,风之吹衣,见得弃官之如释重负。

晨光熹微,恨不见路,则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

这是出了樊笼向自由的奔赴呵。

连陆行问道于行人,那小事也真实可喜。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一望见家门,高兴得奔跑,四十一岁的诗人,仍是这样的天真。

僮仆欢喜地相迎,那是因为诗人视之为“人子”而“善遇之”(萧统《陶渊明传》)。

孩儿们迎候于门,那是因为爹爹从此与他们在一起。

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已隐然可见诗人妻子之形象。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出处同上)。

在欢呼雀跃的孩子们的背后,是她怡静喜悦的微笑。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望见隐居时常踏的小径已然荒凉,诗人心头乍然涌上了对误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于荒径中的松菊,又使诗人欣慰于自己本性的犹存。

携幼入室,见得妻子理家抚幼,能干贤淑。

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温情。

多么温馨的家庭,这是归隐的保证。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饮酒开怀,陋室易安,写出诗人之知足长乐。

斜视庭柯,傲倚南窗,则写诗人之孤介傲岸。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诗人的心灵与生活,已与世俗隔绝,而向自然开放。

日日园中散步,其乐无穷。

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也只有高天阔地的大自然,才容得下诗人的傲岸呵。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此四句之描写,显然寄托深远。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评上二句:“此陶渊明出处大节。

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

”云“无心”而“出”,鸟“倦飞”“知还”,确乎喻说了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

清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评下二句:“闵晋祚之将终,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凋之节也。

”日光暗淡,日将西沉,是否哀悯晋祚,姑且不论,流连孤松则显然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

本辞中言“松菊”,言“庭柯”,言“孤松”,一篇之中,三致意矣。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诗人与世俗既格格不入,还出游往求什么呢。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亲人之情话,农人谈庄稼,是多么悦耳,多么真实。

什么“应束带见”官的讨厌话,再也听不见啦。

除了琴书可乐,大自然本来也是一部读不尽的奇书,何况正逢上充满希望的春天。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驾车乘舟,深入山水,山道深幽,山路崎岖,皆使人兴致盎然。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大自然充满了生机、韵律,令人欢欣鼓舞,亦令人低徊感慨。

万物畅育,正当青春,而自己呢,已近老年。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

”省察生命之有限,愈觉自由之可贵。

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又何须汲汲外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帝乡即仙乡,指道教所说神仙世界,其实亦可兼指佛教所说西方净土。

富贵功名非我心愿,彼岸世界也不可信。

由此即可透视渊明的人生哲学。

他既否定了世俗政治社会,亦摒弃了宗教彼岸世界。

在士风热衷官职、同时佛老盛行的东晋时代,其境界不可谓不高明。

他的人生态度是认真的、现世的。

他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求得人生之意义,实现人生之价值。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此四句是诗人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写。

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

劳动、自然、人文,构成诗人充实的全幅生命。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结二句是诗人人生哲学的高度概括。

《周易・系辞》云:“乐天知命故不忧。

”化、天命,皆指自然之道。

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即实现了人生的意义,此足可快乐,此即为快乐,还有何疑虑呢!这是超越的境界,同时又是足踏实地的。

《归去来兮辞》是辞体抒情诗。

辞体源头是《楚辞》,尤其是《离骚》。

《楚辞》的境界,是热心用世的悲剧境界。

《归去来兮辞》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超越境界。

中国传统士人受到儒家思想教育,以积极用世为人生理想。

在政治极端黑暗的历史时代,士人理想无从实现,甚至生命亦无保障,这时,弃仕归隐就有了其真实意义。

其意义是拒绝与黑暗势力合作,提起独立自由之精神。

陶渊明,是以诗歌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刻、全面表达的第一人。

《归去来兮辞》在辞史和文学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

在两宋时代,《归去来兮辞》被人们所再发现、再认识。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

”宋庠说:“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

”评量了此辞在文学的重要地位。

李格非说:“《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

”朱熹说:“其词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

”(上引文见陶澍集注本)则指出了此辞真实、自然、冲和的风格特色。

宋人这些评论,是符合实际的。

(邓小军)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

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

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归去来兮辞》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喻矣。

”(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中华书局,1979)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象。

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

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写真;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

本文语言十分精美。

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

句中衬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

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

如“舟遥遥以轻r,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

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语文人生・最后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

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