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第十节 中蜂病虫害03(巢虫)

合集下载

中华蜜蜂巢虫病怎么防治?中蜂巢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中华蜜蜂巢虫病怎么防治?中蜂巢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中华蜜蜂巢虫病怎么防治?中蜂巢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中华蜜蜂是我国特有的蜜蜂品种,也是农村较为常见的养殖项目。

而在中蜂的养殖过程中,常常会感染上巢虫病,进而导致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的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那么,中华蜜蜂巢虫病怎么防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了中蜂的综合防治措施,一起来看看吧。

一、中蜂巢虫病的发病症状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并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常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的死亡。

二、中蜂巢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1.饲养强群:强群对巢虫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饲养强群的基本方法是随时保持巢脾上有充足的蜜和粉,蜂群内分工合理,同时必须保证蜂多于脾或蜂脾相称。

这样,即使蜂群遭受巢虫危害,由于其群势强壮,子脾面积大,受巢虫危害的面积相对小些,损失不明显,从而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养蜂生产。

2.选用优质蜂王:中蜂一般一年换两次王。

大多数蜂场自己育王,多年保持自繁自养的状态,致使本场内种性退化,蜂王维持群势能力、产卵力、蜂群抵抗病敌害的能力下降。

因此,有条件的蜂场,一般两年引进一只优质的种王,以增强蜂场内的遗传优势,提高蜂群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3.加强管理:清除巢虫的生存空间、切断其繁殖路径,狠治巢虫。

及时更换新脾,淘汰旧脾,可以有效地消除巢虫的生存空间。

中蜂具有喜新脾、厌旧脾的特点,蜂王优先在新脾上产卵;巢脾过旧,工蜂就会将黑旧的巢脾咬掉。

工蜂咬脾,蜡屑堆积箱底,给巢虫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空间。

因此,在蜂场日常管理中,应经常清扫蜂箱底部,收集蜡渣、赘脾、老巢脾,并及时化蜡;及时杀死蜂箱、巢脾中的巢虫卵和幼虫。

用酒精喷灯烘烤蜂箱,将隐慝在蜂箱缝隙的巢虫卵和幼虫彻底消灭。

同时,将抽出的可用巢脾放入-7℃以下的冷库中(北方一般在冬季的夜晚,将巢脾搬出室外冷冻一夜即可)冷冻5-7小时也能达到杀灭隐藏在其中的幼虫和卵。

此外,中蜂生产的巢蜜中常隐藏有巢虫卵和幼虫,采用冷冻方法杀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及时消灭巢虫的成虫—蜡螟,也能防止巢虫滋生。

巢虫是最好预防的,为什么中蜂偏爱得巢虫害呢?

巢虫是最好预防的,为什么中蜂偏爱得巢虫害呢?

巢虫是最好预防的,为什么中蜂偏爱得巢虫害呢?欢迎加入蜂蜜课题巢虫害与烂子病,囊状幼虫病,并列为中蜂的“两病一虫”,是严重制约中蜂发展的病虫害。

有些人养殖中锋,这几种病虫害总也逃不过,认为中蜂本来就爱得这些病虫害。

总在寻找着怎样治疗的方法,缺不去思考,为什么中蜂就爱得,病因是什么?也不明白预防的方法,等到得病了才知道着急。

中华蜜蜂是我国独有的蜂种,以适应环境能力强著称。

中蜂在我国生活了千万年,在野外完全能够生存,野生蜂甚至比人工养殖的中蜂还要生活的更好。

野生中蜂没有人工的管理都能存活下去,为什么被人类养殖以后还要蜂病虫害不断呢?基本上都是人为所至啊!巢虫害发生的原因巢虫是一种蜡螟(蜡蛾)的幼虫,蜡蛾是在蜂箱外的自然界中生活的,如果没有蜡蛾钻入蜂箱产卵,巢虫不会在蜂群里自己产生的的。

所以巢虫是最好预防的虫害,只要不准蜡蛾进入蜂箱产卵,只要产的卵能被工蜂清理出去,巢虫就不会有的。

因为蜡蛾幼虫喜欢吃蜂蜡,所以蜡蛾就会千方百计钻入蜂箱产卵,让幼虫能吃饱吃好。

因为这种虫在蜂巢脾上容易出现,所以我们就叫巢虫。

当然巢虫要吃的不仅仅是蜂蜡,还会啃食蜜蜂幼虫,给蜂群带来灾难。

中蜂为什么爱得巢虫有些中蜂人认为意蜂是不会得巢虫的,其实意蜂一样也会得巢虫,巢虫害并不是中蜂独有的。

我家养过中蜂,后来养意蜂。

如果养殖的意蜂群弱小稀疏,也会发生巢虫害,如果撤下来的巢脾不及时硫磺熏蒸杀灭巢虫卵,也会马上生出巢虫,毁坏巢脾的。

其实意蜂不得巢虫的主要原因就是蜂群密集强盛,能够防止蜡蛾钻入蜂箱产卵,能及时清理出巢虫卵,不给巢虫滋生的机会。

中蜂的繁殖能力不如意蜂,中蜂人也喜欢养殖弱小稀疏的蜂群。

而且中蜂人所用的蜂箱如果不标准,有破洞缝隙让蜡蛾钻入,弱小的中锋村就更难以防止了。

中蜂爱得巢虫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蜂群弱小稀疏,蜂箱不标准,有破损漏洞。

怎样防止蜡蛾钻入蜂箱产卵?阻止蜡蛾钻入蜂箱产卵就能避免巢虫害的发生,那怎么样才能阻止呢?首先,蜂箱一定要严密,除了巢门口能让蜜蜂自由进出以外,其他地方都不应该有破洞缝隙,严密合格的蜂箱是养好蜂的首要条件。

如何防治巢虫

如何防治巢虫

中国蜂业11如何防治巢虫张老师您好:我饲养中蜂已有两年多,今年我发现蜂群子脾不能封盖,蜂蛹已经基本成型,偶尔在蜂巢前还可以见到被清理的幼虫,有的不能封盖的巢房多成一条直线,蜂友们都说是巢虫危害,我仔细检查了一下确实有巢虫。

请问巢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应该如何预防?读者:李新月李师傅您好:巢虫又称绵虫、隧道虫,是中蜂生产上一种常见的敌害,主要以蜡屑为食,在巢脾上蛀食蜂蜡,穿成隧道,并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伤害中蜂的幼虫和蛹,产生所谓的“白头蛹”。

危害严重时,常使大批封盖蛹死亡或蜂群逃亡,还会损坏蜂具。

由于中蜂抗巢虫能力弱,所以常受其危害。

要想做好预防,就要对巢虫有所了解。

一、巢虫的习性巢虫是蜡螟的幼虫,蜡螟是一种会飞的蛾,其发育也和蜜蜂一样,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

蜡螟白天多潜伏,夜间活动。

雌蛾与雄蛾大多在夜间交尾,经交尾后的雌蛾即可潜入蜂箱,将卵产于蜂箱的缝隙或蜡屑中。

初孵化的幼虫在蜡屑中生活2~3天后,就可上脾危害。

巢虫上脾后,潜伏在巢房的底部咬食巢脾蛀成隧道,导致蜂蛹发育受阻,当巢虫在巢脾中发育成5~6日龄时,由于身体长,食量越来越大,对巢脾的破坏力也就越大,工蜂才开始清除“白头蛹”,并啃咬有虫的巢脾,将巢虫拉出,有的落到箱底,靠蜡屑生存,这时工蜂再不会让长大的幼虫再上巢脾危害。

如果蜂群弱,脾内巢虫多,工蜂无法抵挡,蜂群就不得不弃巢而逃,原蜂巢被巢虫危害,整张脾就被吃得一干二净。

巢虫长大后吐丝做网,并在网中结茧化蛹,蛹羽化为成虫,雌、雄蜡螟交尾后再产卵,如此往复。

二、巢虫危害的特点1.巢虫发生的主要季节巢虫的危害主要从春繁开始,夏秋季节较为严重,因为蜡螟的生活条件与蜜蜂类似,当平均气温超过13℃时,蜜蜂可以安全出巢活动,而此时巢虫也开始活动,危害蜂群。

蜡螟的卵和幼虫的发育需要30℃~35℃,这也基本与蜜蜂育子的温度相张大利张大利,1970年9月17日出生,现任辽宁省畜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大学学历,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畜牧师,辽宁省蜜蜂产业首席专家;辽宁12316金农热线特约专家;中国养蜂学会蜜蜂育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畜牧业协会蜂业分会会长。

中蜂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蜂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蜂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中蜂是我国独有的蜜蜂品种,学名中华蜜蜂,俗称土蜂、山蜂、野蜂等,优点是对我国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性且善于利用零星蜜源,缺点是分蜂性强、易受巢虫危害、易迁飞、易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下面一起来看一看中蜂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吧!一、巢虫【病原】巢虫是蜡螟的幼虫,危害中蜂的主要是大蜡螟和小蜡螟,其中大蜡螟一年可发生3代,完成一个世代约需60~80天,小蜡螟一年亦可发生3代,完成一个世代约需50~70天,两种蜡螟都靠在蜂巢中蛀食蜡质为生。

【症状】巢虫主要危害中蜂,尤其是弱群更易受害,轻者影响蜂群正常发展并影响蜂蜜产量,严重时蜂群因无法抵抗而不得不弃巢而逃,事实上巢虫高发期也是蜂群迁飞的集中期。

【防治】①强群对巢虫有极强的抵抗力,防治巢虫最有效的办法是饲养强群。

②箱底蜡屑为巢虫繁衍提供了条件,要定期清扫蜂箱中的蜡屑。

③蜡螟以幼虫越冬,越冬期幼虫藏匿在巢脾或蜂箱缝隙处,可抓住这个有利机会灭杀幼虫。

二、中蜂囊状幼虫病【病原】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病毒中国毒株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971年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始流行,病情严重并很快蔓延至全国,至今仍是中蜂饲养地区危害性极大的中蜂病害。

【症状】中蜂囊状幼虫病主要危害大龄幼虫,30%死于封盖前、70%死于封盖后,死亡幼虫直卧在巢房下方,头部翘起,体色先变成黄白色再变成棕黄色,内部组织液化且液体中有颗粒物,病死幼虫房盖下陷,多被工蜂咬开或穿孔。

【防治】①病害流行季节发病轻或不发病的蜂群可作种群育王。

②蜂群发病时要人为断子,让工蜂清扫巢脾,减少幼虫重复感染。

③合并弱群做到蜂多于脾,加强保温,确保蜂群有足够的饲料。

④中蜂囊状幼虫病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但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有一定的疗效,某些抗病毒的药物也有一定的效果。

三、爬蜂病【病原】爬蜂病并不特指某一种蜂病,而是泛指以蜜蜂异常爬行为特征的所有蜂病,例如蜜蜂麻痹病毒、蜜蜂孢子虫、蜜蜂螺原体、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等都可能引起爬蜂病。

蜜蜂巢虫发病原因及防治

蜜蜂巢虫发病原因及防治

蜜蜂巢⾍发病原因及防治巢⾍这东西是⼀种让养蜂⼈头疼的事情,发病观察⼜不⽅便,因为⼤家也不可能天天拆蜂箱检查,危害⼜⼤。

那么⾯对这中病害该怎么防治?⼜是怎么引起的呢?1、及时更换新脾旧脾是最容易出现巢⾍的,随着蜂群的增长,蜂箱⾥⾯的巢脾需求会慢慢增加,⼀个强壮的蜂群,是需要经常添加。

这时候旧脾如果没有及时就极容易出现巢⾍,且蜜蜂在有了新脾之后,重⼼也会随着转移到新的上⾯去,巢⾍就有了发育的时间。

蜱⾍⼀般是由于蛾产的卵慢慢发育起来的,在旧脾多的情况下,发育极快,因为蛾也会根据旧脾的空闲数量来产卵。

2、饲养强群⼀个峰少脾多的蜂群是最容易出现巢⾍的,因为这样的情况下,巢⾍卵是不容易被蜜蜂发现,也不容易被养蜂⼈发现的。

所以⼀个健康、强⼤的蜂群的脾最好长期处于蜂多脾少的情况,但是也不要多太多了。

⽽且强⼤的蜂群对于巢⽳的清理能⼒是很强的,蛾也不容易偷偷潜⼊,让蜂群能⾃⼰内部就解决巢⾍的问题。

3、及时清理蜡屑蜂箱蜡屑也是诱发巢⾍的⼀个重要原因,由于旧的巢脾占据地⽅,有没有什么⽤处,⼀些蜜蜂就会去破坏旧脾,然后⼀些蜡屑就会从上⾯掉下来,形成堆积。

由于味道相同的原因,蜜蜂⼜不会及时清理这些东西,这就形成了巢⾍适合⽣长的的环境,最后导致巢⾍⼤爆发。

所以清理蜂箱时时这个⽅⾯的清理很重要。

4、避开灯光巢⾍多由于⼀些野⽣蛾⾍产的卵孵化引起,⽽蛾最容易受到灯光的影响,所以有养蜂⼈会发现处于灯光下的蜂箱,巢⾍出现⼏率极⾼。

所以蜂箱放置的地⽅最好晚上附近不要有什么光源,这样会有效的避免蛾光顾蜂箱,这样没有了产卵者,巢⾍⾃然也不会有了。

以上就是巢⾍发病原因及⼀些简单的防治了,⼤家可以针对性的改进下⾃⼰。

当然也有⽤药物来进⾏防治的,⼀般都是⽤巢⾍清⽊⽚,不影响产蜜,只要放置在脾的间隙中间即可。

部分专业知识转⾃⽹络。

中蜂巢虫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中蜂巢虫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 要:2018年3月以来,九寨沟县有多名中蜂养殖户反应,有部分的蜂群飞逃及死亡;有蜂农反应,大部分养蜂户,特别是新养蜂者及缺少管理的蜂群造成飞逃及死亡的情况较为严重;就养殖户所提出的问题作了走访调查草地、郭元等乡镇,在调查中发展,蜂群飞逃及死亡的蜂箱内可见巢础上打孔结网,巢虫很多,有的蜜蜂的子代到幼年期不可以覆盖或覆盖后被毁坏出现了“白色虫蛹”,造成养殖损失。

本文就中蜂巢虫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在以后的饲养管理中,加强巢虫预防,有效提高中蜂的养殖水平,发展饲养强群,对中蜂养殖有关键的技术涵义。

关键词:中蜂;巢虫;预防措施1 造成中蜂巢虫出现的原因巢虫又称之为“绵虫”,当地人称为“腐蛆”;是大多数中蜂的天敌,它用蜡屑来作为自己的食物,并进入蜂巢下部侵蚀蜂巢房,是蜡螟的子代,隶属于蜡螟亚科。

可见大、小蜡螟这两类。

县境内河谷村寨蜂群巢虫危害较为严重,高半山村寨蜂群相对危害较轻;大部分产生在3月~4月,10月~12月,主要危害弱小蜂群,特别是秋、冬季没有割老脾的老式饲养的圆木巢蜂群,新式蜂箱饲养的蜂群,因没有及时退脾,管理不到位的蜂群也时有发生;蜡螟夜晚行动强烈,雌雄夜晚交配以后,把卵产在蜂巢的间隙处或蜂箱的蜡屑当中。

刚刚孵育的子代,在蜡屑当中先活动,2到3日之后就会上升到巢脾,如果蜂群比较壮大,蜡螟的子代就没有办法上升到巢脾。

幼虫长大以后,以巢脾、蜡屑为寄生主体,较为喜爱吸食蜂巢脾上方的蜡屑。

源于该虫在巢脾内钻孔侵蚀的原由,巢脾中会产生“白头蛹”的情况。

中蜂幼虫不可以正常长羽化,严重威胁到蜜蜂的繁衍,更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导致蜜蜂的大规模逃离及死亡。

根据调查咨询得知,九寨沟县中蜂巢虫的出现大约在每年2月~3月、10月~12之间。

2 预防措施2.1 饲养中蜂强群选育优质大蜂群进行饲养,群势强的蜂群,保证了蜂巢中含有足量的营养物质,同时需要确保蜜蜂的数量大于蜂巢脾。

即便蜂群巢脾区域广,遭到中蜂巢虫的侵害,因为其蜂群群势强,工蜂能及时发现蜡螟的幼虫,蜂巢中的蜂群相互合作,并通过咬脾的方式咬掉蜡螟的幼虫,所以,遭受中蜂巢虫威胁的区域相对而言就会很小,亏损不显著,也不会带来什么威胁。

中蜂巢虫防治方法四招

中蜂巢虫防治方法四招

中蜂巢虫防治方法四招中蜂巢虫是一种常见的蜂虫害虫,对蜜蜂巢穴产卵,蜜蜂蛋白质饲料滋养幼虫,导致蜜蜂繁殖力下降。

为了有效防治中蜂巢虫,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法:第一招:巢箱清洁管理巢箱清洁管理是保持蜂巢清洁、健康的关键步骤。

首先,定期检查巢箱,清除巢底的死蜂,避免腐败物滋生。

其次,定期更换老化的巢体,清洗巢房内的细菌和病毒。

还可以在巢房中使用一些能吸附湿气和异味的材料,如活性炭和白炭等,保持巢房干燥清新。

第二招:合理饲喂中蜂巢虫危害主要发生在蜜蜂蛋白质饲料中。

因此,合理的饲喂方式可以有效防治中蜂巢虫的侵袭。

应合理控制蜂站中的饲喂量,避免过量的饲喂导致蛋白质进一步腐败。

可以采取分次饲喂的方式,保持饲料的新鲜度和干燥度,减少中蜂巢虫的滋生。

第三招:病害防治中蜂巢虫常常伴随着一些病害的发生,如鼻孢子虫病、蜂痘病等。

因此,病害防治也是有效防治中蜂巢虫的措施之一。

首先,定期检查蜜蜂的健康状况,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措施。

可以使用一些对蜂类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如病康宝等,进行疫病防治。

第四招:环境整治中蜂巢虫的滋生与环境因素有关,因此,进行环境整治也是防治中蜂巢虫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方面,随时清理蜂舍周边的垃圾,保持整洁卫生。

另一方面,合理进行草地修剪,消除中蜂巢虫滋生的生活环境。

同时,增加益虫的数量,如蜻蜓和捕蜂鸟等,对中蜂巢虫进行天敌防治。

总结来说,中蜂巢虫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巢箱清洁管理、合理饲喂、病害防治和环境整治。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防治中蜂巢虫的滋生和繁殖,保持蜜蜂健康,提高蜜蜂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还需加强对中蜂巢虫的研究,提高防治效果,保障蜜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蜂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中蜂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中蜂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作者:韩艳静来源:《农业与技术》2018年第20期摘要:中蜂养殖的前景十分广阔,可以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中蜂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病虫害,大大降低了中蜂养殖的经济效益。

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蜂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以此提高中蜂养殖的效果,促进我国养蜂行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中蜂;病虫害;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S89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033099在中蜂养殖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经常发生病虫害。

中蜂主要病虫害包括中蜂囊、巢虫等,对中蜂的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1 囊状幼虫病1.1 危害囊状幼虫病主要由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具有较高的染病率,能够为蜜蜂养殖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蜜蜂一旦染上该病,就会引起蜂群秩序混乱,蜂群的采集、护卫以及清巢能力大大降低,对整个蜜蜂群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该病是蜂农的防治重点。

1.2 识别症状、防治技术患上囊状幼虫病的中蜂发病初期,会产生“花子”现象,同时对于脾面上,会出现“尖头”症状,用镊子抽出尖头后,可以看见囊状,患病的中蜂的体色还会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是由珍珠白逐渐变黄、再变成褐色、黑褐色,已经死亡的幼虫,其尸体没有臭味,易于清理。

针对中蜂的囊状幼虫病,还应适当的换王,这主要是因为新蜂王具有较强的活力,有利于切断传染源,而且不易感染病毒,对下一批幼虫的哺育非常有利。

同时蜂农还应加强饲养管理,应为中蜂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同时注意对群内温度的调节,加强对蜜蜂巢的清洁以及消毒,减少病菌的滋生,避免病毒的传毒。

另外还应对患病的中蜂进行药物治疗,可以采用半枝莲、甘草,加水煎汤,还应加入维生素和病毒唑针剂,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糖浆,喂给中蜂,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

2 欧洲幼虫腐臭病2.1 危害欧洲幼虫腐臭病是一种恶性传染病,其主要由粪链球菌、蜂房链球菌等引起的,主要发生在早春、晚秋低温季节,蜜蜂幼虫容易感染该病,对于患病的蜜蜂幼虫,会导致其身体腐烂,如果该病较为严重,则会引起巢脾上出现严重的“花子”,使得蜂群失去生产以及生活能力,甚至出现幼虫大量死亡。

中蜂巢虫的综合防治

中蜂巢虫的综合防治

22APICULTURE OF CHINA中蜂巢虫的综合防治熊成│文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巢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一年四季均可危害。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对中蜂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巢脾、蜂箱、花粉的危害。

巢虫会将贮存不当的巢脾及花粉吃净,当幼虫化蛹时会用在木质巢框、蜂箱上钻孔,从而造成蜂具的损坏;二是对蜜蜂幼虫或蛹的危害。

由于中蜂不采蜂胶,巢脾脆弱,巢虫更容易在巢脾中穿行。

巢虫以蜡屑为食,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穿成隧道,吐丝做茧,不但使巢脾失去使用价值,还使蜂群中出现大量“白头蛹”。

巢虫严重危害蜂群的正常繁殖,最终导致群势下降或群体逃亡,巢虫的危害也是造成中蜂飞逃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中蜂养殖来说,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结合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可有效控制巢虫的危害。

一、选育抗病种王,适时换王蜂王的品质决定整个蜂群的强弱,也决定整个蜂群的生产力和抗病力。

虽然蜂王在蜂群中的寿命达数年,但是老蜂王的产卵力下降,不利于蜂群的发展壮大,需要一年更换一次蜂王。

有计划选育抗病能力强的蜂王,在养蜂生产中有意识地保留生产性能好、抗病性强的蜂群作为育种群,进行定向育王留种,可有效增强群体的抗病能力。

有条件的蜂场也可每两年引进一些优质的抗病种王,以增强抗病遗传优势,从而提高蜂群抵抗巢虫的能力。

二、饲养强群中蜂护脾能力差,容易受到巢虫的侵袭。

防治巢虫最好的办法是饲养强群,应保持在6框以上群势,巢脾上有充足的蜜和粉,保证蜂多于脾或蜂脾相称。

即使蜂群遭受巢虫危害,因其群势强大,蜜蜂护脾能力强,工蜂清巢能力也强,能够及时清除上脾的巢虫。

当蜂群足够强大时,巢虫是无法上脾,只能在箱底蜡屑中生活。

强群还能够减少蜡螟进入蜂箱的机率,受巢虫危害损失较轻,不会影响蜂群的正常繁殖。

三、淘汰老旧脾中蜂有喜新脾、厌旧脾的习性,一般情况下蜂王会优先在新脾上产卵,当巢脾过旧时,工蜂就会将黑旧的老巢脾咬掉。

而巢虫又特别嗜好黑色巢脾,这些咬下来的蜡屑堆积箱底,便给巢虫提供了生存空间。

蜜蜂敌害防治:巢虫

蜜蜂敌害防治:巢虫

环境控制
环境控制是一种重要的防治方法。可 以通过保持蜂箱的清洁、干燥,定期 进行消毒来控制巢虫的数量。
VS
另外,选择合适的饲料也是重要的。 使用优质的花粉和蜜水可以增强蜜蜂 的抵抗力,减少巢虫的感染。同时, 避免使用变质的饲料,以免滋生细菌 和寄生虫。
Hale Waihona Puke 4防治效果评估与展望防治效果评估
生物防治
[2] 谢映平, 王瑶, 雷琼. 蜜蜂巢虫的危害及防治[J]. 养殖与 饲料, 2010, 9(11): 34-36.
[3] 徐景华, 王海霞, 王建华. 蜜蜂巢虫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 方法[J]. 中国养蜂, 2005, 56(2): 18-20.
THANKS
感谢观看
巢虫对蜜蜂的危害
破坏蜂巢结构
巢虫在蜂巢内繁殖,破坏了蜂巢的结构 ,导致蜜蜂无法正常居住和产卵。
传播疾病
巢虫可以携带细菌和病毒,传播给蜜 蜂,加重蜜蜂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危害蜜蜂幼虫和蛹
巢虫会寄生在蜜蜂幼虫和蛹上,吸取 营养,导致幼虫和蛹死亡或发育不良 ,降低蜜蜂种群数量。
影响蜂蜜产量和质量
巢虫的存在会导致蜜蜂产蜜量减少, 蜂蜜质量下降,影响养蜂业的经济效 益。
02
巢虫的种类与特征
种类
按照来源
可分为内源性巢虫和外源性巢虫。内源性巢虫指蜜蜂自己培 育的巢虫,而外源性巢虫则是来自外部环境,如被污染的饲 料和水质等。
按照形态
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巢虫。大巢虫通常指工蜂、雄蜂和幼 虫,中巢虫通常指封盖子脾,小巢虫通常指未封盖子脾。
特征
繁殖能力强
01
巢虫能够快速繁殖,一旦出现巢虫,很快就会在蜂箱中大量繁
蜜蜂敌害防治:巢 虫

中蜂巢虫防治方法四招

中蜂巢虫防治方法四招

中蜂巢虫防治方法四招中蜂巢虫防治方法中蜂最怕巢虫,一旦巢虫危害严重,而又无清扫能力,蜂群会整群逃亡。

因此治好巢虫则等于成功养好中蜂的一半。

我在饲养中摸索了如下防治巢虫的方法。

1饲养强群要想蜂群无巢虫,要常年饲养强群,增强抗病能力。

在蜂群中要做到蜂多于脾,使蜡螟无法进入巢脾产卵。

随着蜜源的减少和季节的变化,要抽出多余的巢脾。

一旦空脾多,中蜂清巢力弱,很容易滋生巢虫导致飞逃。

2 常换巢脾在长期饲养中蜂实践中发现,开始用新脾发展得很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巢脾越来越老,而越老的巢脾滋生的巢虫就越多,给中蜂逃跑创造了条件,因此饲养中蜂以2年更新一次巢脾,最好是年年换。

3 清洁蜂箱塞死蜂箱缝隙,使飞蛾无处产卵。

勤扫箱底,经常清除蜡屑、杂物,保持箱内清洁,杜绝巢虫寄生。

用浓肥皂水洗刷蜂箱,可保持30天不生巢虫。

每次换箱时消毒一次,放太阳下暴晒几个小时,杀死巢虫的卯、幼虫及蛹。

4 保管好空脾每年芒种至秋分是巢虫猖獗时期,要抽出多余巢脾,消毒后保管好。

这时是巢虫高发期,不能掉以轻心。

用草木灰浸泡巢脾,摇蜜机摇出茧衣,硫磺熏一次,再用薄膜包好,密封保存。

如果是晴天,可将巢脾放置太阳光下晒一会儿,待巢虫爬出,将它轻轻抖落于地,全部清除后,再用硫磺熏一次,保存备用(不能晒脾过久,以免巢脾熔化。

)检查蜂群时,注意发现巢虫,做到及时消灭它。

检查中蜂时,若发现封盖子成线条形,一个封盖房接一个封盖房被咬开,成白头状,这不是幼虫病,也不是白垩病,即是巢虫在巢房中为害。

若不严重,可用小镊子将白头幼虫一个个夹出,同时会发现巢虫从巢房里爬出,快速把巢虫夹出。

若很严重,则把蜂抖落下来,巢脾放太阳光下晒一下,等巢虫受热爬出,快速抖落于地再除之。

不能晒得太久,以不伤害蜜蜂幼虫为宜。

然后把晒好的子脾加入蜂箱。

清除巢虫之后,不要随便开箱,保持安静,防止中蜂外逃。

蜜蜂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蜜蜂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更换蜂王
蜂王的品质对蜜蜂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定期更换蜂王可以保持蜜 蜂的活力。
生物防治技术
1 2
使用生物农药
利用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可以减少对蜜蜂的 伤害,同时也能有效地防治病虫害。
以虫治虫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病虫害的繁殖,例如寄生蜂可 以寄生在害虫的卵内,从而杀死害虫。
3
使用微生物制剂
一些微生物可以分泌抗生素或者其它活性物质, 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化学防治技术
选择低毒药剂
在必须使用化学药剂的情况下,应选择低毒、对蜜蜂影响 小的药剂。
科学使用药剂
严格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 使用。
轮换用药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应轮换使用不同的药剂,以防 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案例一:蜜蜂真菌病的防治实践
病原与症状
蜜蜂真菌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病原包 括蜜蜂白垩病和黑腐病。蜜蜂感染后,会出现体质衰弱、无 法正常飞行等症状,最终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
预防蜜蜂真菌病的关键是保持蜂巢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 毒处理。同时,对于已经感染的蜜蜂,可以使用抗真菌药物 进行治疗。
案例二:蜜蜂寄生虫害的防治实践
病原与症状
可导致蜜蜂大量死亡。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细菌病,需要定期对蜂巢 进行消毒,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避免使用发霉的饲料,以及定期接 种疫苗。
治疗措施
一旦发现蜜蜂患有细菌病,应立即 采取治疗措施,包括使用抗生素、 更换清洁的饲料和加强环境卫生等 。
蜜蜂真菌病防治技术
01
02
03
常见真菌病
蜜蜂的常见真菌病包括蜂 巢真菌病、曲霉菌病和白 粉病等。

养中蜂如何防治巢虫?

养中蜂如何防治巢虫?

养中蜂如何防治巢虫?巢虫是我们在养殖中蜂的时候最头疼的一种虫害,巢虫又叫“绵虫”,是蜡螟幼虫。

一般出现于3到4月,晚上活动!是一种严重的病虫害如何防治巢虫巢虫危害蜂群的主要季节与规律:通常中蜂一年四季都会受到巢虫的危害。

越冬的中蜂虽然有部份蜂群断子、但巢虫已进入休眠状态,不危害蜂群;3—4月份蜂群进行春季繁殖的阶段,这时的外界气温低,蜡螟幼虫相对发育慢,世代周期长,蜜蜂育子兴奋护脾能力增强,所以虫口稀,不会造成很大危害;7— 8月份后,外界粉蜜逐渐开始枯竭脾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夏、秋、初冬是巢虫活动和危害蜂群的高峰期,给进入初冬繁殖阶段的蜂群造成威胁很大,是综合防治的主要季节。

防治措施、方法,:我们在7月份花期结束后,适当缩脾,保持蜂脾相称或是蜂多于脾,弱群就要适当进行合并,加强蜂群的遮荫,提高蜜蜂护脾的能力。

8月底一9月上旬,注意蜂群的卫生,彻底清除蜂箱内部缝隙蜡屑、杂物和换箱一次。

掌握蜂王初卵期前,傍晚时分抽出巢脾进行蒸汽法处理一次,方法是:视蜂群内部放脾数量,按二脾抽一、三脾抽二的方法抽出巢脾作好各群标记。

将取出的巢脾用特制的蒸脾箱装好,把蒸架放于锅灶上,然后加热升温至箱体内部温度45—49℃之问,保持恒温15—20分钟,卸下蒸脾箱取出巢脾冷却10—15分钟,用1:1白糖浆灌满各脾,而后按标记对号加入各群,巢脾上有少量封盖子的要先割后再处理,新脾要取出存蜜才能处理,以免发生脾溶化。

群体内未处理的巢脾,一定要问隔二、三天才能同样处理。

避免发生蜂群逃蜂。

旧巢脾房内茧衣厚,最有利于巢虫的生长发育。

从而缩短世代周期,危害严重,新的巢脾则相反。

根据巢虫嗜好侵食旧巢脾这一特点,每个流蜜期要争取多造新脾更换旧脾。

同时贮备一定的半成品新巢脾。

方法是:在蜂群造脾时问,把巢础框加入蜂群修造至半成品时(1/3、1/2巢房高即可)。

提出集中存放,并用二硫化碳或硫磺熏蒸密闭保存。

初冬蜂群繁殖阶段。

可根据各蜂群巢脾情况,采取抽旧补新办法,加入半成品巢脾,同时结合奖饲,效果不错。

中蜂巢虫防治

中蜂巢虫防治

中蜂主要病害有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

中蜂主要敌害有巢虫、胡蜂、蟾蜍。

一、囊状幼虫病囊状幼虫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

急性型发病,来势猛、传染快,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一旦急性流行,可垮蜂70%。

特别是气温低,温差变化大,蜜源不足的季节,发病率高。

湖南发病高峰期出现在3~4月和9~10月。

1、主要症状死亡幼虫多为六日龄大幼虫,30%死于封盖前,70%死于封盖后。

发病初期出现严重的“花子”现象,得病的巢房盖出现大的孔洞,封盖幼虫卷曲。

得病幼虫体色由白变黄,继而变褐色变黑色,死虫直卧巢房底,头部翘起,身体末端呈囊状物,形状呈龙船状,干后容易被工蜂消除。

2、防治方法①预防:选育抗病品系、控制病群相互传染、蜂箱巢脾消毒,换王等。

②治疗:痹蜂康为纯中药内服剂,每小袋可治蜂20脾蜂。

半枝莲、五加皮、板蓝根、金银花各25克加水煮煎,浓缩后配糖水傍晚喂蜂,每剂药可喂蜂40脾,喂至不见病虫为止。

二、欧洲幼虫腐臭病中蜂常见病。

此病春秋两季容易发生,病原为蜂房链球菌,被污染的饲料和污水是传播该病最大的来源。

1、主要症状欧洲幼虫病一般只感染2日龄幼虫,病虫在4~5日死亡。

患病幼虫体色由白变黄,直至黑褐色,最后在巢房底腐烂干枯,成为无黏性,易清除的鳞片。

此病危害幼虫严重时,蜂群中长期只见卵、幼虫,看不见封盖子。

2、防治方法①预防:选育对病害敏感性低的品系、换王,打破群内育虫周期、病箱严格消毒。

②治疗:蜂洁为新型杀菌消毒剂,用蜂洁治欧幼病较好;亦可用链霉素糖浆喂病群,但易造成蜂蜜污染。

三、巢虫巢虫是蜡螟的幼虫。

危害中蜂主要是大蜡螟和小蜡螟的幼虫。

一年发生3—4代,幼虫期50天左右,每年6—7月巢虫危害猖獗。

危害状况:蜡螟白天躲在黑暗处,晚上潜入蜂箱,产卵在箱底蜡屑或箱缝等处。

卵孵化成幼虫,幼虫爬上巢脾蛀食蜡质,在巢脾上打坠道,吐丝作茧,毁坏巢脾,伤害巢脾上的幼虫和蛹,巢脾上出现“白头翁”病。

轻则群势下落,重则全群逃亡。

防治方法:l、经常清扫蜂箱,清除残渣残屑。

中蜂的主要病虫害

中蜂的主要病虫害

兽医导刊 疾病防控85 中国执业兽医网一、中囊病中蜂对囊状幼虫病的抵抗力较弱,在饲养管理中,从预防为主。

中蜂的主要病害是囊状幼虫病。

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中囊病)在峰群繁殖期均有可能发生,尤以春秋季节发病严重。

此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是严重危害中蜂的病毒性传染病。

感染此病主要是1~2日龄幼虫,发病后5~6日龄(封盖前后)死亡。

死亡幼虫头尖上翘,头部变黑;病体白色,体表失去光泽,无臭味;用镊子夹起幼虫下垂形成一个小囊袋,内含颗粒状乳白色液体,不浓稠。

封盖后死亡的幼虫,房盖下陷,色深,有的被工蜂咬1小孔或将房盖启开。

病死幼虫若残存在巢房,其体色逐渐变为黄褐色,头部离开巢房壁翘起。

最后尸体干枯,形如“龙船”躺卧于巢房底。

目前,尚无治疗中囊病的特效药物,主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一)选育 选择未发过病的强群培育蜂王,替换病群的蜂王。

如此经过几代的选育,增强蜂群对此病的抵抗力。

处女王交尾期,病群的雄蜂一律除尽。

(二)加强饲养管理1.在春季和深秋气温低的情况下,注意蜂群保温,合并弱群,适当缩小蜂脾之间的距离,密集蜂数,做到蜂多于脾。

2.对于患病严重的蜂群,采取杀王或囚王7~15 d,人为断子一个时期,以使工蜂清扫巢房,减少病毒对幼虫连续感染的机会。

3.保持蜂巢内饲料充足,饲料不足的蜂群及时补喂,要注意补喂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

4.严防盗蜂,以防病毒的传播。

(三)药物防治 某些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有一定的疗效,常用中药处方。

1.虎杖15 g、紫草15 g、甘草3 g。

2.一贯种30 g、银花30 g、甘草6 g.3.山豆根15 g、虎杖15 g、芥穗15 g、防风15 g、粟壳10 g、蝉蜕6 g、甘草6 g。

选用其中一方,将药物加水煎煮、浓缩,取药汁250 g 加入等量蜜汁或白糖水调和成药糖浆喂7~10框蜂。

以上三方可轮换使用。

每隔1~2晚上喂药一次,喂4~6次为一疗程。

症状消失后,隔10~15 d 再喂1~2次,巩固其疗效。

中蜂幼虫病与巢虫危害的区分OK蜜蜂论坛

中蜂幼虫病与巢虫危害的区分OK蜜蜂论坛

中蜂幼虫病与巢虫危害的区分OK蜜蜂论坛
蜂友们该如何区分中蜂幼虫病与巢虫危害的区别呢?下面几张图就可以清楚的了解了,
中蜂幼虫病的脾,幼虫在5-7天出现尖蛆(头是尖的)或有鼻涕状的物质残留在巢房里(这是工蜂清理病虫留下的,工蜂咬住病虫头部拖出,但没全拖出残留的)。

图上的病不是很严重,严重的普遍是尖蛆或鼻涕状。

巢虫危害的(也有很少的几个幼虫病),典型的成带状和线状的白头蛹,这是蜜蜂啃开封盖后留下的现像,出现托子。

我们处理方法可以把所有的脾换掉,从另箱中调入脾后保住了蜂种,处理后20多天去看,差不多就是一个好仔脾了。

中蜂主要虫害

中蜂主要虫害

中蜂主要虫害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个蜂种,养殖中蜂是山区和半山区农民增收的途径之一。

在养殖过程中,虫害的防治是蜂产品增产与否的关键环节。

中蜂的主要虫害有巢虫、胡蜂、蚂蚁等。

一、巢虫。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并蛀食巢脾。

1、危害: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产生“白头蛹”,蜂群大量逃亡(34%)或大批封盖蛹死亡。

2、防治:①加强蜂群管理。

饲养强群,即随时保持巢脾上有充足的蜜和粉。

选用优质蜂王,以增强蜂场内的遗传优势,提高蜂群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及时更换新脾,淘汰旧脾,可以有效地消除巢虫的生存空间。

②杀除虫卵法。

在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次年3月初至4月初,对蜂场进行全面清扫,彻底清扫箱体,烧开水浇灌箱底以杀死虫卵。

在冬季最寒冷时段,把箱脾置于户外霜冻,也可杀灭巢虫卵及幼虫。

在夏秋季节,对有巢虫危害的蜂群,脱蜂抽出受害的封盖子脾,阳光照晒5-15分钟后,巢虫会爬到脾面上,用镊子取出杀死。

蜂群被巢虫严重危害时,从未受到危害的蜂群中抽1-2张进行换脾;换下的巢脾销毁或化蜡。

③药物防治。

将蜂箱及空巢脾用5%的石灰水或1%的烧碱溶液浸泡30小时,然后洗清后晾干,可以消除隐藏在其中的越冬巢虫。

每箱放10粒左右的八角果,也可起到防巢虫滋生的作用。

对遭受巢虫危害严重的蜂群,可用专杀巢虫的药物——“巢虫净”消灭巢虫。

取5克巢虫净,加水稀释至1.5升,喷洒巢脾,晾干后保存。

二、胡蜂。

胡蜂俗名黄蜂,杂食性益虫类,但是蜜蜂的天敌。

成虫体多呈黑、黄、棕三色相间,或为单一色。

1、危害:每年7-10月份(中秋节前后危害最严重),出巢采集的中蜂被胡蜂大量捕食,严重的可导致中蜂飞逃或被胡蜂全巢捕杀。

2、防治:①蜂箱不要有敞开部分,巢门开口尽量小,最好以圆洞为好,不要让胡蜂攻入中蜂箱内。

②蜜粉充足,人为减少蜜蜂出巢采集,降低胡蜂捕食机会。

③早晨8:00-10:00和傍晚6:00-7:00对胡蜂进行人工扑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史与习 性02
⒊大蜡螟生活史与习性
雌性成虫 羽化的雌蛾,一般经5 h 以上才能交尾,交尾次数1~3次。 产卵期平均为3.4 d。产卵量600~900粒,有的可达1800粒。 产卵位置多在箱壁缝隙中。 寿命在3~15 d,温度较低,雌蛾寿命会延长。 雄性成虫 雄蛾寿命较短,平均约为5.5 d。
发生与环境

⒉大蜡螟的形态特征 —— 卵
卵呈短卵圆形,长 0.3~0.4 mm,表面不光滑。卵颜色初为 粉红, 后转化乳白, 苍白,浅 黄,最后变成黄褐色。 卵块为单层, 卵粒紧密排 列。
幼虫01
⒉大蜡螟的形态 特征 — 幼虫
幼虫刚孵化的幼虫呈 乳白色,稍大后,背腹面 成灰和深灰色。老熟幼 虫体长可达28 mm.
⒋大蜡螟的发生与环境
与温度的关系 卵和幼虫的发育需要较高的温度(30~35℃),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使大 蜡螟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与食料的关系 大蜡螟幼虫可以取食蜂箱内所有蜂产品,特别嗜好黑色巢脾和蜡屑。新蜡对 大蜡螟幼虫发育不适宜,会造成幼虫发育中断,成虫个体变小,产卵量下降。中 蜂群常更换老牌,对抑制大蜡螟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与群势的关系 弱小蜂群蜂群无力保护暴露巢脾和驱逐侵袭的大蜡螟幼虫,造成蜡螟危害。 与天敌的关系 大蜡螟的自然天敌种类很多,包括病毒、细菌、原生动物和昆虫类。已知大 蜡螟重要的天敌有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enner)、核型多角体 病毒、线虫、蜡螟绒茧蜂(Apanteles gallenae Wilrlnson)、麦蛾绒茧蜂(Bracon hebetor Sny)、蜡螟大腿小蜂(Brachymoria sp.)、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和大头蚁(Pheidole megacephala Fabricius)。
防治01
⒌大蜡螟的防治方法
⑴饲养管理
⑵物理防治
⑶化学防治
⑷生物防治
防治02
⑴饲养管理
采用清巢力较强、能维持强群和抗巢虫力较强的蜂种饲养 饲养强群 保持蜂多与脾,或蜂脾相称的蜂脾关系 多造新脾,采用新脾 定期清理箱底,保持箱内干净 捕杀成蛾与越冬虫蛹,清除大蜡螟卵块
防治03
⑵物理防治
蜂产品防巢虫危害 巢蜜、蜂花粉冻置于-6.7℃下4.5 h,或-12.2℃下3 h、 -15℃下2 h处理,可杀死各期大蜡螟。 采用框耳阻隔器 可减轻巢虫的危害
生活史与习 性01
⒊大蜡螟生活史与习性
大蜡螟生活周期 通常生活周期为2个月左右,有的长可达6个月之久。 卵 当气温为29~35℃时,卵期为3~5 d。 湿度对卵的孵化影响较大,最适湿度为60%~85% 。 幼虫 幼虫期长短受食料、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当食料与温度条件适宜(温度 30~ 35℃,相对湿度 80%)时,幼虫期为17~19 d。 发育中的幼虫特别嗜好黑色巢脾, 其在取食过程中钻蛀隧道,是造成白头蛹的 主要原因。 发育成熟的幼虫结茧前停止取食,找寻巢框或箱底裂缝处吐丝作茧,化蛹。
内容提要
三、大蜡螟防治方法
⒈大蜡螟的分布与危害
⒋大蜡螟的发生与环境
⒉大蜡螟的形态特征
⒌大蜡螟的防治方法
⒊大蜡螟生活史与习性
分布与危害 01
⒈大蜡螟的分布与危害
大蜡螟属世界性的蜜蜂害虫,几乎遍及全世界养蜂地区。它的分布主 要受长期寒冷的限制。在高海拔地区,大蜡螟没有或很少发生。例如,美 国的怀俄明州拉罗米地区,已经有近40年没有发生大蜡螟的天然危害了。 而在东南亚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大蜡螟危害相当严重。 大蜡螟给我国养蜂业造成的损失、尚无准确估计。但据1979—1980年 对贵州锦屏县中蜂群调查显示,该县受大蜡螟危害的蜂群占全县总群数的 3/4以上,其中危害致逃的蜂群数量约占逃群总数的90%。 大蜡螟只在幼虫期取食巢脾,危害蜂群封盖子,经常造成蜂群内的“白 头蛹”,严重时白头蛹可达80%以上的子脾,免强羽化的幼蜂也会因房底的 丝线困在巢房内。
框耳阻隔器
防治04
⑶化学防治
( 药剂治疗主要针对贮存的巢脾) 用36 mg/L 氧化乙烯对巢脾熏蒸1.5h,杀灭各期大蜡螟。 用 0.02 mg/L 二溴乙烯熏蒸巢脾24h,杀灭各期大蜡螟。 熏杀蜡螟常用的药物还有二硫化碳,硫磺(二氧化硫)等。
防治05
⑷生物防治
苏云金芽孢杆菌 据研究,这种杆菌及其毒素对处理过的蜂群无任何不利影响。 用苏云金杆菌喷洒蜂群或浸渍巢础可以防治大蜡螟。 核多角体病毒 据 Bailey(1966)试验,用核多角体病毒处理巢脾,可以有效 防治大蜡螟。 放射诱变 据美国Nielsen(1971)报道,使蛾产生放射诱变以抑制大蜡螟 种群可能是未来防治大蜡螟一项重要手段。 保幼激素类似物 据研究显示,在蜂群内使用1.5 × 10-3的保幼激素类似物(JHA) 可抑制大蜡螟卵的孵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