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卷高考化学试题解析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试题及详解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7.0分)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陶瓷有关知识,掌握相关的硅酸盐产品的生产原料、产品组成、性质以及硅酸盐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A.瓷器着色如雨过天晴,为青色,瓷器的原料高岭矿或高岭土中普遍含有铁元素,青瓷的烧制过程就是将含有红棕色氧化铁的色釉在火里烧,再经过还原形成为青色,此时铁不再是三价铁,而是二价铁,故A错误;B.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材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产品,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故B正确;C.以含硅元素物质为原料通过高温加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制得硅酸盐产品,传统硅酸盐产品包括:普通玻璃、陶瓷、水泥,是用物理化学方法制造出来的最早的人造材料,一万多年以前,它的诞生使人类由旧石器时代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故C正确;D.陶瓷有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化工陶瓷和电瓷、压电陶瓷等,共性为具有抗氧化、抗酸碱腐蚀、耐高温、绝缘、易成型等优点,故D正确。
故选A。
2.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 易溶于水及甲苯【答案】B【解析】解:A.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具有烯烃性质,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B.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故B正确;C.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有3个原子共平面,该分子中甲基具有甲烷结构特点,所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不能共平面,故C错误;D.该物质为有机物,没有亲水基,不易溶于水,易溶于甲苯,故D错误;故选:B。
2019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化学(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卷一、单选题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2.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PO−数目为0.1N A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4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3.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W<X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4.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A .AB .BC .CD .D 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A .向CuSO 4溶液中加入足量Zn 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 4Cu+ZnSO 4 B .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 2CaCO 3↓+H 2O C .Na 2O 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 2O 22Na 2O+O 2↑D .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 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Mg(OH)2+2FeCl 32Fe(OH)3+3MgCl 26.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a 和b 分别为T 1、T 2温度下CdS 在水中的物质的量浓度B .图中各点对应的K sp 的关系为:K sp (m)=K sp (n)<Ksp (p)<K sp (q)C .向m 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 2S 固体,溶液组成由m 沿mpn 线向p 方向移动D .温度降低时,q 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 沿qp 线向p 方向移动7.分子式为C 4H 8BrCl 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A .8种B .10种C .12种D.14种二、推断题8.环氧树脂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绝缘性能以及与各种材料的粘结性能,已广泛应用于涂料和胶黏剂等领域。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Ⅰ卷)
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19·长郡中学高三月考)科学家从化肥厂生产的(NH 4)2SO 4中检测出组成为N 4H 4(SO 4)2的物质。
经测定,N 4H 4(SO 4)2易溶于水,在水中以SO 2-4和N 4H 4+4两种离子形式存在。
植物的根系极易吸收N 4H 4+4,N 4H 4+4遇到碱时会生成一种形似白磷的N 4分子,N 4分子不能被植物吸收。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N 4与N 2互为同系物 B .14N 与14C 互为同位素C .N 4H 4(SO 4)2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可增强肥效D .在反应8NH 3+4CsOH===N 4+4CsNH 2+6H 2+4H 2O 中,每生成5.6 g N 4时转移1.2 mol 电子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FeCl 2−−−→点燃FeCl 2→NaOHFe(OH)2B.S 2O −−−→点燃2SO 22H O −−−→H 2SO 4 C.CaCO 3−−−→高温CaO 2SiO −−−→高温CaSiO 3 D.NH 32O −−−→催化剂NO 2H O−−−→HNO 3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类回收垃圾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B.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煤油和柴油都是混合物 C.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海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D.聚乙烯塑料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其化学式为22CH CH = 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大理石与醋酸反应:CO 32-+2CH 3COOH==2CH 3COO -+H 2O+CO 2↑B. 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氯气的反应:MnO 4-+4Cl -+8H +==Mn 2++2Cl 2↑+4H 2OC. 漂白粉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SO 2+H 2O+ClO -=SO 42-+Cl -+2H +D. 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的碳酸氢钙溶液反应:OH -+Ca 2++HCO 3-==CaCO 3↓+H 2O 5.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重要方法。
2019年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及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a1=1.1×10-3,K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C.b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13.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Ⅰ卷)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如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
已知a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是次外层电子数目的一半,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b的弱B.元素a的原子半径比d的大C.元素a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D.元素a的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答案2.下列关于砷(As)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第一电离能:As<Se ,电负性As<SeB. 在AsCl 3分子中,砷和氯原子核外电子数均为8C. 砷酸的酸性比亚砷酸强,且砷酸钠溶液呈碱性D. AsH 3的VSEPR 模型为三角锥形,其中As 原子采取sp 3杂化 3.CH 4与Cl 2生成CH 3Cl 的反应过程中,中间态物质的能量关系如下图所示(Ea 表示活化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已知Cl 是由2Cl 在光照条件下化学键断裂生成的,该过程可表示为:B. 相同条件下,E a 越大反应速率越慢C. 图中,其大小与1a E 、2a E 无关D. 4CH 转化为3CH Cl 的过程中,所有C-H 发生了断裂 4.以下同学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 )A. B. C. D .5.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8 g H2O、D2O组成的物质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 AB. 1 mol白磷分子(P4)中含有的P—P键的数目为6N AC. 0.1molNaCl中含有0.1N A个NaCl分子D. 在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中,每生成32g O2转移的电子数为N A6.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 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B. 加蒸馏水C. 滴加少量CuSO4溶液D.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7.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也是有规律,即布朗运动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8.锂—铜空气燃料电池(如图)容量高、成本低,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力,其中放电过程为:2Li+Cu2O+H2O =2Cu+2Li++2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当电路中通过0.1 mol电子的电量时,有0.1molLi+透过固体电解质向Cu极移动,有标准状况下1.12L氧气参与反应B.整个反应过程中,氧化剂为O2C.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O+H2O+2e-=2Cu+2OH-D.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9.烃是()A. 含有C、H元素的有机物B. 含有C元素的化合物C. 仅由C、H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D. 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的化合物10.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6 g Na2CO3溶于水后水解出的OH-数多于0.1N AB.22.4 L(标准状况)NH3含有的质子数为10N AC.90 g草酸(乙二酸)中含有的羧基数为N AD.1 mol C2H5OH与 1 mol CH3COOH在浓硫酸、加热下反应生成的CH3COOC2H5分子数为N A11.在第n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时,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与n-1层相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 +1层最多能多10个,则此电子层是( )A.K层B.L层C.M层D.N层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Na++NH3+CO2+H2O=NaHCO3↓+NH4+B.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AlO2-+HCO3-+H2O=Al(OH)3↓+CO32-C.氧化铁与足量的HI溶液反应:Fe2O3+6H++2I-=I2+2Fe2++3H2OD.已知酸性的强弱:H2CO3>HCN>HCO3-,则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时:2CN-+CO2+H2O=2HCN+CO32-13.国庆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
(完整版)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2019-6-9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 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C.b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
2019年全国II卷高考化学试题和答案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 35.5 As 75 I 127Sm 150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8.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 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PO 数目为0.1N A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4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9.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W<X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10.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的乙烯后静置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4Cu+ZnSO4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2O22Na2O+O2↑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Mg(OH)2+2FeCl32Fe(OH)3+3MgCl212.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2019年全国2卷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C项正确;
答案选C。
【迁移】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难度中等,学会利用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解题是关键,要特别注意的是,氯原子或溴原子取代中间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结构不同。
实验现象
A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
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B.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
C. “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燃烧,属于氧化反应,C项错误;
D. 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
答案选D。
【迁移】高中化学阶段,常见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和天然纤维。
2.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选B。
7.分子式为C4H8BrCl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 8种
B. 10种
C. 12种
D. 14种
【答案】C
【分析】
C4H8ClBr可以可知丁烷中的2个H原子分别为1个Cl、1个Br原子取代,丁烷只有2种结构,氯原子与溴原子可以取代同一碳原子上的H原子,可以取代不同碳原子上的H原子,据此书写判断。
2019高考全国Ⅰ卷化学试题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粘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答案】A【解析】A 项氧化铁即三氧化二铁,红棕色。
瓷器青色一般不来自氧化铁。
故A错。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答案】B【解析】分子中存在双键,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错;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B正确;分子中存在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错;分子中碳原子数较多,且不存在亲水基团所以不易溶于水,D错。
9.实验室制溴苯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Na2CO3的作用是吸收HBr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答案】D。
【解析】溴苯常温下为液体,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分液,得到无色的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向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为少量HCl 气体分子在253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B .冰表面第二层中,H +浓度为5×10-3mol ·L -1(设冰的密度为·cm -3)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H ++Cl - 【答案】D 。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答案解析(全国3卷)
2019年全国卷Ⅲ高考化学试题解析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答案】C【解析】A、硅是半导体,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A正确;
B、铝合金硬度大,可用于高铁建设,B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异味,但不能杀菌消毒,C错误;
D、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D正确;
2.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的是
A.甲苯
B.乙烷
C.丙炔
D.1,3−丁二烯
【答案】D【解析】A、甲苯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A不选;
B、乙烷是烷烃,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B不选;
C、丙炔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不选;
D、碳碳双键是平面形结构,因此1,3-丁二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选3.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我10,X与Z同族,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且Y原子半径大于Z。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熔点:X的氧化物比Y的氧化物高
B.热稳定性:X的氢化物大于Z的氢化物
C.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
D.Y的单质与Z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硫酸
【答案】B【解析】Y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由于均是主族元素,所以Y的。
(完整版)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化学高清版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化学高清版及答案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C.b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
2019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解析(全国卷3套)
8.硼酸(H3B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医药、肥料等工艺。一种以硼镁矿(含Mg2B2O5·H2O、SiO2及少量Fe2O3、Al2O3)为原料生产硼酸及轻质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95 ℃“溶侵”硼镁矿粉,产生的气体在“吸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019年全国卷化学试题解析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Ⅲ
2019年全国卷Ⅰ化学试题解析
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项、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具有不与酸或碱反应、抗氧化的特点,故D正确。
2.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 易溶于水及甲苯
【答案】B
【解析】A项、2-苯基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能够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
(4)沉镁过程中用碳酸铵溶液与Mg2+反应生成Mg(OH)2∙MgCO3,沉镁过程的离子反应为:2Mg2++2H2O+3CO32-=Mg(OH)2∙MgCO3↓+2HCO3-;母液加热分解后生成硫酸铵溶液,可以返回“溶浸”工序循环使用;碱式碳酸镁不稳定,高温下可以分解,故由碱式碳酸镁制备轻质氧化镁的方法是高温焙烧。
2019高考全国Ⅰ卷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粘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答案】A【解析】A 项氧化铁即三氧化二铁,红棕色。
瓷器青色一般不来自氧化铁。
故A错。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答案】B【解析】分子中存在双键,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错;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B正确;分子中存在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错;分子中碳原子数较多,且不存在亲水基团所以不易溶于水,D错。
9.实验室制溴苯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Na2CO3的作用是吸收HBr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答案】D。
【解析】溴苯常温下为液体,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分液,得到无色的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向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答案】D。
2019高考全国Ⅱ卷化学试题解析.pdf
后静置
液分层
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 CO2 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 粒产生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
浑浊
D. 向盛有 FeCl3 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 黄色逐渐消失,加 KSCN 后溶液
加 1 滴 KCSN 溶液
颜色不变Biblioteka 2Mg+点燃
CO2 = 2MgO
+
C,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碳颗粒产生,B
正确。这是高中化学著名的白加黑反应,
并且极具特殊性,二氧化碳本为非助燃性气体,但是却可以助力金属镁燃烧。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
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发生:
学无 止 境
Na2S2O3+2HCl=2NaCl+SO2↑+S↓+H2O 有刺激性气味 SO2 产生,产生 S 沉淀,C 正确。向盛有 FeCl3 溶液的 试管中加过量铁粉,2FeCl3+Fe=3FeCl2 黄色消失,Fe2+遇 KSCN 不显色。本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重点反 应和物质检验方法,属于容易题目。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掌握重点反应,是学生的必备知识技能。
答案:A
解析: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发生:
12KMnO4+5C2H4+18H2SO4=12MnSO4+6K2SO4+10CO2↑+28H2O,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生成 MnSO4 和
K2SO4 均 溶 于 水 , 因 此 不 会 分 层 , A 错 误 。 将 镁 条 点 燃 后 迅 速 伸 入 集 满 CO2 的 集 气 瓶 中 发 生 :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含解析)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 35.5 As 75 I 127Sm 150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8.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 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4PO 数目为0.1N A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9.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W<X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10.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4Cu+ZnSO4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2O22Na2O+O2↑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Mg(OH)2+2FeCl32Fe(OH)3+3MgCl212.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2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2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
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脂,属于高分子聚合物2.(6分)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B.1L0.1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43﹣数目为0.1N AC.1mol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48g正丁烷和10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3.(6分)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WX Y ZA.原子半径:W<X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4.(6分)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B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C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D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A.A B.B C.C D.D5.(6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4═Cu+ZnSO4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2O2═2Na2O+O2↑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Mg(OH)2+2FeCl3═2Fe(OH)3+3MgCl26.(6分)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2019高考全国Ⅱ卷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9年高考全国卷II化学试题解析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答案:D解析: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而蛋白质是高分子,蚕丝属于天然纤维,因此A、B正确。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烃,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因此C正确。
蜡是烃(碳氢化合物),不属于高级脂肪酸酯,也不是高分子聚合物,因此D错误。
此题精选古代诗句的有关情景,与前几年高考题相映成辉,体现了传承精神,考查了油脂,蛋白质,石油分馏产物的概念和性质,属于较容易题目。
8.已知N A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g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B.1 L 0.1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43-数目为0.1N A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48g正丁烷和10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答案:B解析:3g3He为1 mol质量数为3,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因此1mol3He的中子数为1N A,因此A 正确。
磷酸钠溶液中PO43-要水解,因此PO43-数目应小于0.1N A,根据物料守恒知N(PO43-)+N(HPO42-)+N(H2PO4-)=0.1N A,因此B错误。
K2Cr2O7中Cr元素为+6价,因此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3×2N A=6N A,因此C正确。
48g正丁烷为48/58mol,10g异丁烷为10/58mol,无论正丁烷还是异丁烷共价键数均为13,因此该混合物共价键数目为13N A,因此D正确。
阿伏伽德罗常数作为化学中常用的基本物理常数,是高考永恒不变的话题,本题综合考查原子结构,盐类水解,氧化还原,化学键的知识,涵盖了高中化学部分核心知识,属于容易题目。
2019年全国三卷高考化学试题(试卷版+详解版)
2019年全国卷Ⅲ化学试题版解析版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化学试题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B .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C .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D .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8.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的是A .甲苯B .乙烷C .丙炔D .1,3-丁二烯9.X 、Y 、Z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X 与Z 同族,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 次外层电子数,且Y 原子半径大于Z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熔点:X 的氧化物比Y 的氧化物高B .热稳定性:X 的氢化物大于Z 的氢化物C .X 与Z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D .Y 的单质与Z 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硝酸10.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总数不变B .水中的3NO 、24SO 、Cl -通过阴离子树脂后被除去C .通过净化处理后,水的导电性降低D .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应H ++OH -H 2O11.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关于常温下pH=2的H 3PO 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每升溶液中的H +数目为0.02N AB .c (H +)= c (42H PO )+2c (24HPO )+3c (34PO )+ c (OH -) C .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 减小D .加入NaH 2PO 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1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目的实验A 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将Cl 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B 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 2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D 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13.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 (3D -Zn )可以高效沉积ZnO 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 -Zn —NiOOH 二次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D
由示意图可知,在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第二层中氯化氢溶于水中并发生部分电离,第三
层主要是冰,与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氯化氢以分子形式存在,故 A 正确;
2.关于化合物 2−苯基丙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 易溶于水及甲苯
【答案】B
【解析】A 项、2-苯基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能够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褪色,故 A 错误;
B 项、2-苯基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 2-苯基丙烯,故 B 正确;
A. 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 Na+与 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 HA−的 C. b 点的混合溶液 pH=7 D. c 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答案】C 邻苯二甲酸氢钾为二元弱酸酸式盐,溶液呈酸性,向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反应 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为 强碱弱酸盐,邻苯二甲酸根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解析】A 项、向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 溶液中 Na+和 A2—的浓度增大。由图像可知,溶液导电性增强,说明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故 A 正确;
C 项、装置 c 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故 C 正确; D 项、反应后得到粗溴苯,向粗溴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其中溶解的溴,振荡、静置,分层 后分液,向有机层中加入适当的干燥剂,然后蒸馏分离出沸点较低的苯,可以得到溴苯,不能用结晶法提 纯溴苯,故 D 错误。 故选 D。
D 项、由图可知,只有第二层存在氯化氢的电离平衡 HCl
H++Cl—,而第一层和第三层均不存在,故
D 错误。
故选 D。
5.NaOH 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 H2A 的 Ka1=1.1×10−3 ,Ka2=3.9×10−6)溶液,混合
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 b 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 K B. 实验中装置 b 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 装置 c 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 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答案】D 在溴化铁作催化剂作用下,苯和液溴反应生成无色的溴苯和溴化氢,装置 b 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 出的苯和溴蒸汽,装置 c 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倒置漏斗的作用是防止 倒吸。 【解析】A 项、若关闭 K 时向烧瓶中加注液体,会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增大,苯和溴混合液不能顺利流下。 打开 K,可以平衡气压,便于苯和溴混合液流下,故 A 正确; B 项、装置 b 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溴溶于四氯化碳使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故 B 正确;
×10—3L/ml=2.0×10—2L,
由第二层氯离子和水个数比可知,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等于氯离子物质的量,为 10—4mol,则氢离子浓
度为
10-4mol 2.010-2L
=5×10—3mol/L,故
B
正确;
C 项、由图可知,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故 C 正确;
B 项、a 点和 b 点 K+的物质的量相同,K+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不明显,HA—转化为 A2—,b 点导电性强于 a 点,说明 Na+和 A2—的导电能力强于 HA—,故 B 正确; C 项、b 点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邻苯二 甲酸钾为强碱弱酸盐,A2—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溶液 pH>7,故 C 错误; D 项、b 点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 酸钠,溶液中 c(Na+)和 c(K+)相等,c 点是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得到邻苯二甲酸钾、邻苯二甲 酸钠、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则溶液中 c(Na+)>c(K+),由图可知,a 点到 b 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 体积大于 b 点到 c 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则溶液中 c(K+)>c(OH—),溶液中三者大小顺序为 c (Na+)>c(K+)>c(OH—),故 D 正确。 故选 C。 6.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 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 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4.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 HCl 气体分子在 253 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 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 0.9 g·cm−3) 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2019 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解析
2019 全国Ⅰ卷化学解析 2019 全国Ⅱ卷化学解析 2019 全国Ⅲ卷化学解析
2019 年全国卷Ⅰ高考化学试题解析
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答案】A 【解析】A 项、氧化铁为棕红色固体,瓷器的青色不可能来自氧化铁,故 A 错误; B 项、秦兵马俑是陶制品,陶制品是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故 B 正确; C 项、陶瓷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与水泥、玻璃等同属硅 酸盐产品,故 C 正确; D 项、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具有不与酸或碱反应、抗氧化的特点,故 D 正确。 故选 A。
B 项、由题给数据可知,冰的表面第二层中氯离子和水的个数比为 10—4:1,第二层中溶解的氯化氢分子应
少于第一层吸附的氯化氢分子数,与水的质量相比,可忽略其中溶解的氯化氢的质量。设水的物质的量为
1mol,则所得溶液质量为
18g/mol×1mol=18g,则溶液的体积为
18g/mol1mol 0.9g/mL
C 项、有机物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2-苯基丙烯中含有甲基,所有原子不
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 C 错误;
D 项、2-苯基丙烯为烃类,分子中不含羟基、羧基等亲水基团,,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 2-苯基
丙烯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甲苯,故 D 错误。
故选 B。
3.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