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探析

合集下载

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因素分析

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因素分析
资源开发
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产业结构升级
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培育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服务业发展
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民族区域的教育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育投入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和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基础设施滞后
民族区域产业结构单一,以传统农牧业为主导,缺乏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的有力支撑。
产业结构单一
民族区域人才和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人才与技术瓶颈
国家对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给予政策倾斜,提供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
政策支持
市场扩大
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绿色发展机遇
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民族区域特色产品和服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02
民族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一个或多个民族为主体,具有共同或同类的语言、文化、风俗,相互之间认同的经济社会体系。
民族区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历史条件、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培训与就业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到民族区域工作和生活。
人才引进
结论
06
自然资源对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等。
产业结构调整对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基础设施建设是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包括交通、通讯、水利等方面。
政策支持是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包括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等。

2024年西藏开发区产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西藏开发区产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西藏开发区产业市场规模分析1. 引言西藏开发区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发展重点区域之一。

本文旨在对西藏开发区的产业市场规模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 西藏开发区概述西藏开发区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中部地区,涵盖了多个县市区。

这个区域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3. 西藏开发区产业结构西藏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农业、畜牧业、矿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等。

3.1 农业西藏开发区的农业主要以农产品的种植为主,如小麦、青稞、高原蔬菜等。

由于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业产值相对较低。

3.2 畜牧业西藏开发区的畜牧业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

主要畜牧业产品有牦牛、绒山羊、藏羚羊等。

畜牧业产值较高,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3.3 矿业西藏开发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锌、稀土等。

矿业产值在当地经济中占据重要份额,但存在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

3.4 旅游业西藏开发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

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增长和就业创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旅游业也面临着保护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的挑战。

3.5 现代服务业随着西藏开发区经济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等也在快速发展。

这些服务业的增长对于提升西藏开发区的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4. 2024年西藏开发区产业市场规模分析通过对西藏开发区产业市场规模的分析,可以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和面临的问题。

4.1 产业市场规模测算通过对西藏开发区各产业的产值数据进行统计和测算,可以得出各个产业的市场规模。

具体数据如下:•农业产值:XX亿元•畜牧业产值:XX亿元•矿业产值:XX亿元•旅游业收入:XX亿元•现代服务业产值:XX亿元4.2 市场规模分析通过对各产业市场规模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下问题和趋势:•农业产值相对较低,需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品种,提高农业产值。

滇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问题与对策——以富源县古敢乡补掌村水族为例

滇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问题与对策——以富源县古敢乡补掌村水族为例
中图 分 类号 :F2 . 文 献 标 识码 :A 17 8 文 章 编 号 : 17 — 7 0 ( 0 8 1 — 0 4 — 0 61 4 6 20 ) 0 07 5
缓解 和逐 渐 消 除贫 困是 我们 党 和 政 府 在 新世 纪面 临 的 现 实 问题 。 由于 多 种 原 因范 学 院 学 报 2 08年 第 1 期 0 0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 0 年 第 1 期 0 8 O
“ 普 ” ( 五 次全 国人 口普 查 ) 时 实 际登 五 第 记 少数 民族 有 4 5个 、3 . 6万 人 , 占 曲靖 94 市 人 口 5 66 4 . 1万 人 的 7 2 % 。 比例 虽 小 , .2 但 绝 对 数 却 多 于 迪 庆 藏 族 自治 州 的 总 人 口 和保 山市 的 少 数 民 族 人 口 ,居 云 南 省 第 1 4 位 。其 中世居 少 数 民族有 7个 ,他 们 分 别 是 彝族 2 1万 人 , 占少 数 民族 人 口 的 5 . 2 ; 32 % 回族 6 9 . 1万 人 , 占 1. 2 ;苗 族 2 9万 75 % . 人 , 占 73 % ;壮 族 2 8 .4 .6万 人 ,占 7 2 % ; .5 布依 族 27 .5万 人 , 占 6 9 % ;水 族 1 1 .8 . 2万 人 , 占 2 8 % ; 瑶 族 0 1 万 人 , 占 .5 .9 0 4 % olP 其 他 少 数 民 族 中 10 .9 I【 』 0 0人 以 上 的有 3个 ,他 们 分 别 是 白族 、蒙古 族 、哈 尼 族 ,10 0 0人 以下 的有傣 族 、土家 族 等 3 5个 。 我 国贫 困人 口分 布 的重 要 特 点 之 一 ,就 是少 数 民族 人 口和贫 困人 口在 贫 困 区域 分 布 上 的重合 。 滇 东 少 数 民族 的情 况 也 不 例 儿

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调研报告(3篇)

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调研报告(3篇)

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调研报告(3篇)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调研报告(精选3篇)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调研报告篇1当前,是__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__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在全市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增长级的重要地位,面临着拓展新的产业发展空间和提升总体功能的首要任务。

本文综合分析开发区产业发展的总体条件,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提出产业发展重点,为我区的产业招商提供参考依据。

一、产业现状目前,开发区具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家,其中高新技术20家,已经形成以食品、医药、机械制造为主,化工、电子、纺织为补充的产业结构。

20__年,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1亿元,其中,食品、医药、机械制造行业分别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46.2%(包括如意集团的25.9亿元)、19.3%和12%,合计占比77.5%。

化工、电子、纺织行业所占比重分别为7.4%、5.7%和4%。

以上六大行业占开发区产值比重达到95.7%。

1、从产业规模看:过50亿的产业一个,为食品产业93亿元(其中益海粮油58亿);过20亿的产业2个,为医药38.8亿元,机械制造24亿元;过10亿元的产业2个,为化工17.2亿元,电子11.4亿元。

2、从龙头企业看: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企业2家,分别为益海粮油(58亿元)、如意集团(25.9亿元);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3家,为恒瑞集团(15.8亿元)、康缘制药(12.6亿元)、东方集装箱(17.4亿元);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2家,为益海油化(5亿元)、豪森制药(8.1亿元)。

3、从产业水平看:①食品工业。

食品制造业是开发区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在全市工业也有突出的地位。

食品加工行业的如意食品是__市第一家上市公司;益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大豆深加工以及豆粕、油脂等相关贸易,日加工大豆能力达6000吨。

以味之素冷冻、雅玛珂紫菜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食品企业也在迅速做强优大,加快了海洋食品深加工。

【最新】关于全县民族村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doc

【最新】关于全县民族村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doc

关于全县民族村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为进一步了解我县民族村少数民族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九月份,县政协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全体委员及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在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长、县政协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晔的带领下,对全县民族村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县民族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我县是省、市民族工作重点县,共有回、满、蒙古、壮等25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总人口1371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其中,回族13472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8%。

回族群众分布在张鲁回族镇、朝城镇、徐庄镇等9个乡镇街道的25个民族村居。

张鲁回族镇是全省4个民族乡镇之一。

朝城镇、徐庄镇是民族工作重点乡镇。

近年来,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县委、县政府及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认真实施民族工作的法律法规,采取多种有力措施扶持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少数民族群众充分发挥自身内力,埋头苦干,勤劳致富,生产生活水平实现了大幅度提高。

一是少数民族干部群众思想有了进一步提高。

始终把解放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思想放在重要位置,研究制定了“解放思想走出去,招商引资请进来,扶强帮弱谋发展”的发展思路,实现了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由小富即安、满足现状转向富而思进,由等靠要转向主动发展的重大改变。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

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少数民族帮扶工程,通过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充分利用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大力扶持,县乡积极投入资金,加大对少数民族村居的帮扶,切实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为民族乡村新修道路68公里,建桥涵7座;新增配套变压器24个,改造线路13.5万米;新打配套机井180眼。

改善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张鲁回族镇在省市民族部门的大力帮扶下,经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探析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探析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探析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不同。

虽然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直存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以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

一、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表现在中国,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发展差距非常明显,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繁荣和西部地区的相对落后。

在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迅猛,人员密集,产业结构日趋完备。

而在西部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由于缺乏基础设施的支撑,很多人口陷于贫困,经济状况较为困难。

其次,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也明显。

城市的设施设备、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条件都比乡村更为完善,而且工作机会更多。

这也造成了城市人口的增多,而乡村人口却在不断减少。

另外,不同民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很明显。

贫困地区多数为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由于相对缺乏发展经验和重视程度的不同,一些边远地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缓慢,造成这些地区的经济落后和贫困。

二、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1. 政策限制一些地方的经济不能快速增长,部分原因是因为当地官员存在经济创新不足的现象,过度依赖传统产业发展并忽略推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此外政策限制也导致了某些地区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2. 地区资源的分配不均中国的资源是分布不均匀的,这就导致了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南方的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因此经济发展较为发达。

而北方经济落后,沙漠化程度也很高。

3. 城市群之间的角逐在城市群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也会加剧区域之间的分裂。

东部沿海城市由于先天条件优越,经济发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同时,这些城市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

这种竞争导致了东部的城市更加富有,而其他地区更加贫困。

三、为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所需的措施1. 改善政策各地政府应该要加强民生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在当地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确保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对于贫困地区,政府更应该加大扶持力度,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民族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浅析

民族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浅析
突 出 的地 位 ,通 过 培 训 、挂 职 、考 察
“ 不求所有 ,但 求所 用”的原则 ,积
名 、特 、优 、新农产品 ,并加强对农 产品品牌 的认定 、评选 、商标注册 、
产品推介 等服 务工作 。整 合现有的名
优 、特 色农产 品品牌 ,在 已创商标的 基础上通过 各种途 径进行 T艺开 发 , 扩 大宣传 ,提 高品牌知 名度 。强化 优 质农产品宣传推介 丁作 ,重视 “ 览 博 会效应 ” ,积极组织好 龙头企业参加
一 文值 官莹
筹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作者建议抓好
“ 个 突 出” 。 七
较 小。 “ 五”以来 ,在稳定 粮食生 十 产的基 础上 ,逐步形成以 “ 、果 、 畜
菜 、竹 、 ”和劳务输 出为基 本框 架 茶 的主导产业 结构 。但是 ,主导 产业 连
三都 自治县地 理气候 条件得 天独厚 ,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条件。 图为三都水族 自
治 县 育 苗 中心 。 ( 三都 自治县县委办供 图 )
国内重 要的展销 、展示 、洽谈会 ,广 泛宣传 、展示 名牌企业 和产品 ,通过
多种途径打 响农产品品牌 ,树 立和维
思 想 得 到 进 一 步 解 放 ,但 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路
析。
总 人 口3 万 ,其 中 :少数 民族人 口占 4 9 %,水 族人 口 占6 %。2 0 年 末 , 7 5 09 G 完成 1.3 DP 41亿元 ,财政总收 人83 56
发展 的政策环境有所 改善 ,但 努 力空间还较大。近年来 ,出台 了加 大 招商 引资 、改 善投 资软环境 、鼓励干
产基地规 模较小 ,加之没有龙 头企业

浅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浅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浅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1. 引言中国拥有众多的民族地区,这些地区所处的地理、气候、历史、民族特色、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独特性。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各项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然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依然存在差距。

本文旨在探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措施。

2.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在民族地区,经济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工业、服务业等比例较少。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业结构落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同时,民族地区地处偏远,基础设施建设欠缺,交通不便。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挑战,例如水源不足、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破坏等等。

从经济指标上来看,民族地区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都相对较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云南、贵州、西藏等地的人均GDP分别为32095元、30230元、21242元,分别低于全国人均GDP的66.8%、63.3%和44.7%。

由此可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3.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3.1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民族地区相较于其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明显的滞后。

例如,一些地区的交通网络不完善,造成货物运输不便、商品流通成本高;电网建设不足,限制了电力使用和生产;通讯设施不够发达,影响了信息化程度和后期的产业升级等。

3.2 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由于民族地区自然环境条件较差,加之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生产条件不稳定。

例如,农作物生长期受到缩短、土地退化等影响,造成农业收成减少。

同时,民族地区不同地方地形地貌迥异,存在着不同的自然灾害威胁,如高山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这些自然灾害造成了很多财产和人员损失。

3.3 产业结构单一在民族地区,经济主要以农业、畜牧业为主,比例相对较高。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的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较慢,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不能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且受制于国内外市场等多种因素制约,发展的动力不足。

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探索

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探索
区;“ 追血 ”机 制 ;农 业产 业化
制度创新 ;市场化


问 “ 内生型 ”的 自主 经济增长 理论 区之 问存 在 着 巨大 的差 距 , 题 并 不 仅 仅 比例 、农 牧 业 产 业化 和 规 模 经 营 等 , 包 也 在 于 存 在 发 展 差 距 , 在 于 这 一 差 距 呈 不 括 民 族 地 区 农 村 社 会 方 面 的 发 展 能 力 , 而 如 断 扩 大 的趋 势 。刘 国光 指 出 :这 种 趋 势 长 教育问题 、 “ 就业问题 、 生活质量 问题等。 据
维普资讯
西部贫困地 区经济发展探索
杨花英 吉首大学商学院 湖南吉首 4 0 0 1 0 6
是一 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 由于 长 期 的历 史
原 因 , 国 少 数 民 族 地 区 的 发 展 总 体 来 说 我 比较 落 后 , 其 是 西 部 民 族 地 区发 展 差 距 尤 更大 。 建 国 以 来 , 届 中央 政 府 十 分 重 视 历 民族地 区农村发展问题 , 提出 了解决 中国 极 理 论 主 张运 用政 府 干 预 的 手段 ,在 资源 民族 地 区 农村 问题 的一 系 列 理论 和政 策 , 不 足的情 况 下 ,集 中 有 限 资源 进 行 重点 建 并在 不 同 发展 时 期 依据 不 同情 况赋 予 不 同 设, 或给 予 优 惠 政 策 , 养地 区增 长 极 等 。 的 发展 内 涵 , 同 时给 予 了大 力 的 支持 , 培 但 第三 ,增 长 极 理论 在 我 国 改 革 开放 中 的起 是 到 目前 为止 , 没有 从 根 本上 解 决 民 族 并 到 巨大 的 作 用 。比 如 改革 开 放 初 几 个经 济 地 区 发 展 差距 问题 。 由于 西 部 问题 、 民族 特 区 的建 立就 是 增 长 极 理 论 很 好 的 运 用 , 问题 、农村问题是我国当前必须认真对待 利用 区 位 优势 ,选 择 重 点 地 区 重 点 建 设 , 和 及 时解 决 的 三大 问题 , 么 , 那 西部 民族地 并 给 予 大量 的 优惠 政 策 ,培 养 软环 境 上 的 增长极 ,从而成功的发展 了特 区经济 ,同 时 也 带动 了周 边 地 区 的 发展 ,使得 经 济 特 区 成 为 新 兴工 业 中心 、技 术创 新 中 心 ,进 而 成 为 重要 的经 济 增 长 极 。 由此 可 知 ,增 长 极理 论 对 西 部 贫 困地 区 的 经济 发 展 发挥 实际的指导作用。 1 加强贫 困地 区农村 “ 内生型”自主经济 增 长 的 历 史和 现 实 意 义 11 . 、西 部 贫 困地 区 农 村 是 中 国 贫 困 程 度 最 深 的地 区 ,西 部 贫 困地 区与 其 他 地 区 农 村 发展 问题 就赋 予 了 十分 特 殊 的 内涵 和 重 要性 。 因此 ,加 快 少 数 民族 地 区 经济 发 展和 社 会 进步 , 于增 强 民族 团结 , 对 促进 全 国 的 社 会 主 义 现 代化 建 设 , 有极 为 重 具 要的意义。 14 . 、自我 发展 能 力 属 于 内生 变 量 , 是 事 物 内在 基 本 要 素 的 建 构 及其 存 在 , 是事 物 发 展 的根 本所 在 。 民族地 区农 村 自我 发 展 能 力 是 民 族 地 区 农 村 发 展 的 关键 和 根 本 , 既 包 括 西 部 贫 困地 区 农 村 经济 方 丽 它 的 发 展 能 力 , 经 济 总 体 实 力 、 经济 结 构 如

浅谈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措施思考

浅谈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措施思考

2017年第2期现代园艺普洱市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全市10个县(区)有8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5年底全市贫困人口36.2万人,贫困人口将近占到全省的8%左右,是云南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1致贫原因分析普洱市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贫困状况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1)资金紧缺,各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2)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3)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4)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根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5)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

2产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2.1贫困程度不平衡现象较为严重2.1.1地域之间不平衡。

全市各县(区)、乡(镇)、村(组)之间贫困程度各有所差异,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较好地区,贫困程度要低一些,农户对发展产业积极性较高。

对于深山、边境一线、自然条件差的地区,贫困程度较为严重,而且这些地区农户思想意识、受教育水平低,发展产业难度大,积极性不高。

2.1.2农户之间贫困程度不平衡。

同样是贫困户,交通便利,受教育水平较好地区要比高寒山区贫困程度要低,且贫困资源利用也有所区别。

2.1.3产业之间不平衡。

村与村之间产业发展差别较大,交通较好,立地条件较好,人也更为勤劳的地区,能够发展自己的产业,有自己主导产业的村贫困程度要低。

反之,户与户之间也存在不平衡,没有主导产业的村贫富差距大,不能形一村一品,同时,产业发展的规模也是小而散。

产业发展普遍存在着质量不高、项目分散,多是粗放经营,受市场波动影响大。

2.1.4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多数贫困村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用电质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如西盟县新厂镇各村、宁洱县黎明乡各村等边远地区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

2.1.5力量不平衡问题。

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情况较好,但也有个别地方、个别单位和个别人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和工作力度不大,总认为扶贫是国家的事,对扶贫政策把握不准,存在喊口号、走过场,实际行动不落实。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

报告2023-10-29•引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情况目录•民族地区环境保护情况•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政策措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民族地区具有特殊的地理、文化、历史和经济发展条件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了解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研究目的采用文献资料、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02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总体经济形势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稳定,但总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内需不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

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拉大,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01020303民族地区的旅游业等特色产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产业结构与特点01农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比较高,但现代化程度较低,生产效率不高。

02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缓慢。

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较为严重,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民族地区人才流失严重,缺乏高素质人才和技术支持,创新能力不足。

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较为突出。

03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情况教育事业发展基础教育普及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逐渐普及,适龄儿童入学率逐年提高。

师资力量增强民族地区教师数量不断增加,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教育资源优化政府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教育的投入,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

民族地区医疗卫生设施逐步完善,基层医疗条件得到改善。

卫生设施改善民族地区医生护士数量增加,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

医疗队伍建设政府加强民族地区的疾病防治工作,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

边远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边远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边远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探析大姚县铁锁乡地处楚雄、大理、丽江三州市交界处,距大姚县城104公里,西至渔泡江与大理州宾川县平川镇交界,北抵金沙江与丽江市永胜县东风乡隔江相望,素有“鸡鸣三县,水流两江”之说。

全乡国土面积230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犁头尖山峰3433米,最低海拔七棵树村委会河门口村民小组1081米,海拔高差2352米,平均海拔2252米。

全乡辖6个村委会,73个村民小组,88个自然村,2673户,总人口10673人,境内居住有彝、傈僳、傣、苗、白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7598人,占总人口的71%,是一个典型的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立体气候较为明显,经济发展条件随海拔呈立体分布,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贫困山区乡镇,属全州个少数民族聚居乡和个扶贫攻坚乡之一。

多年来,在州县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通过历届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的努力,探索并实践了“远期抓核桃,中期抓花椒,短期抓白云豆和小辣椒”的发展思路,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不断深化对乡情的认识和把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提出了“栽核桃种花椒植辣椒腌火腿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抓党建思改革谋发展保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根据近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逐步认识到像铁锁这样一个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的少数民族偏远山区乡镇,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从以下八个方面着力。

一、要着力抓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

全乡境内沿江地带大都地势险峻,生态较为脆弱,水电路等各项基础设施也较为滞后,目前,全乡还有38个村民小组未通公路,有35个村民小组未架设自来水管道,有7个较为偏远的村民小组不通电(群众生活靠发小水电),交通成为全乡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因素,由于交通不便,农产品运输难度大,一些扶贫开发工程难以实施,群众搞家庭建设的成本也比较高,因此在抓发展中,必须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放在首位,强化项目带动发展的意识,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民族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民族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02
民族经济发展现状
民族地区概况
民族地区分布
我国民族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包括5 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
民族地区自然资源
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水能、农牧产品等,为 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民族地区文化特色
民族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为旅游业等产业发展 提供了资源。
民族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3-11-07
目录
• 引言 • 民族经济发展现状 • 民族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 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对策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及意义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拉大
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单一,资源 型产业比重过高,缺乏多元化 发展路径
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转 型升级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民族经济取得显著 发展
近年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取 得了长足的进步,各族群众的生 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 整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民族地 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渐向 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 重大进展
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 大力推进• 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是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精准扶贫政策旨在通过精确识别贫困人口的需求 和致贫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扶贫以下是对“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进一步解释和扩展
• 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是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精准扶贫政策旨在通过精确识别贫困人口的需求 和致贫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以解决贫困问题。这些帮扶措施可能包括提供教育、医疗、就业、 农业技术培训等支持和帮助,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和生计状况。通过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可以有 效地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推动民族经济的发展。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县扶贫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县扶贫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县扶贫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孙珉玫王秀兰来源:《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2年第4期孙珉玫王秀兰(中共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委党校新疆察布查尔 835300)【内容提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少数民族自治的国家级贫困县,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实现快速脱贫,是该县工作重中之重。

本文从察布查尔县扶贫开发取得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三个方面阐述了见解。

【关键词】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问题对策【DOI编码】d01:10.3969/j.issn.1674-6287.2012.04.21 【中图分类号】 F327.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87(2012)04-0066-03一、察布查尔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基本经验(一)察布查尔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十年来在国家、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县各族群众共同努力下,贫困人口不断减少,收入持续增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产业扶贫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同步发展,社会帮扶和外资扶贫力量不断扩大,有效的促进了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促进了自治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25.90亿元,比2006年增长2.7倍,年均增长12.21%。

绝对贫困人口6年共减少1004人;低收入贫困人口共减少7910人。

2006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967元,到2011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06元,比2006年净增4637元,年均增幅16.4%。

(二)察布查尔县扶贫开发工作基本经验和主要做法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

察布查尔县委、政府历来都把扶贫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始终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改善连片贫困区域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消除贫困奠定发展基础创造出良好条件。

三是立足贫困村实际,将产业开发与自然资源优势紧密结合,因地制宜选准发展项目,积极探索产业开发机制,大力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完善产业链条,提高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帮助贫困农户稳定增收。

内蒙古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内蒙古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内蒙古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编辑推荐更多文章:怎样写好调研报告供销社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调研报告广电局发展农村电影事业调研报告“郡县治,天下安”。

内蒙古自治区**市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是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少数民族地区。

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莫旗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是**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内蒙古自治区和**市两级党委、政府坚持“以农牧民为本”,重点扶持欠发达农牧区,积极发挥政策的主导性,充分调动旗市的主动性,突出优势产业,明确特色定位,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推动以莫旗为代表的农牧业旗县向多元型、创新型、特色型的发展目标迈进,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一、坚持政策主导,为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欠发达地区要摆脱落后的局面,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上级政策的主导性,利用好国家优惠政策、争取国家投入和外部援助,拉动经济快速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同时,结合国家产业布局和地区发展规划,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优化区域经济布局,通过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安排和合理积极的转移支付,逐步缩小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

XX年启动“三少”民族危草房改造工程,累计投资亿元,改造危草房5482栋。

XX年组织18个厅局单位对莫旗进行重点帮扶,实施了一批农牧林水、教育卫生和城乡基础设施项目。

XX年已落实帮扶资金5734万元。

同时,积极发展民族经济,实施标准化养殖小区、草原围栏、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项目和“千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扶贫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发展信心进一步增强。

**市坚持统筹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努力为莫旗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

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把岭西煤炭资源向莫旗远程配置,XX年重点实施2×万千瓦背压机组热电联产项目,加快推进2×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报批立项,积极做好华润风能2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前期工作。

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我国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地区资源,这些地区的发展与我们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为了推动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支持,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并撰写了本报告。

二、背景民族地区是指我国境内具有独立地域、统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共同体自治区、民族自治州和民族自治县。

这些地区以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发展优势。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地理等因素的限制,民族地区的经济相对滞后,发展不平衡。

三、特色产业经过调研发现,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与农副产品加工业:民族地区的农业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同时还有一些独特的农产品,如藏区的高原大米、滇黔苗区的苗寨茶等。

这些农产品在市场上有着较高的认可度和较好的品牌效应。

此外,农副产品加工业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比如通过加工农产品制作特色食品、刺绣等。

2. 文化旅游业:民族地区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美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这些地区的民族风情、传统节日、手工艺品、民俗表演等都成为了文化旅游的重要元素。

在发展文化旅游业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对景区建设、旅游设施改善和文化传承的支持力度。

3. 传统手工艺业:民族地区的传统手工艺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如藏区的唐卡、云南的纳西织锦等。

这些手工艺品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在市场上有着较高的销售价格。

通过加强对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进一步提升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建议为了推动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针对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贷款支持、技术支持等,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技术力量进入这些地区。

2.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约束与突破:云南边境民族贫困地区非公经济发展研究

约束与突破:云南边境民族贫困地区非公经济发展研究

G P:重 达N 5 %以上 。 DI L o
二 是 人 均 G P低 于 一 万 元 的 D
全 省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的 难 点 。很 多
地 方处 于 市 场 经 济 边缘 地带 , 自 然 、半 自然经 济状况 ,地处 偏远 ,
平 衡 性 及 边 境 、 民 族 贫 困 区
区发 展 已基 本 总体 进 入 小康 ,特
征 是基 本处 于 市 场 经 济机 制 运 行 之 中 .城 镇 化 较 高 ,财 政 基本 能
有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2 40 亿 , 占全 4 .9 省 13 . 亿 的 1 .4 农 民 人 均 306 0 83 %;
纯 收 入 1 7 元 ,为 全 省 16 元 的 30 84
V比 例高 ,贫 困 发 生 率 高 ,市 场 I
投 资 很 难 进 入 ,政 府 投 入 有 限 , 非 公 经 济 的 发 展 受 到 很 多约 束 。 这一 类地 区集 中体现 了云南 边疆 、 民族 、山 区 、贫 困 四 位 一体 的特
征 ,也 是 广 大 西 部 后 进 民族 地 区
全 省 63 元 的5 .0 73 58 %:地 方 财 政
演变过程 中扮演着 重要角色 ,
然而 ,就 全 国而 言 ,抑 或 某 一 行 南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层 次 进 行 划 分 ,
政 区域 看 .非公 经 济 发 展 极 不 平
大体 上 可 分 为 三类 。 一是 位 于 中
经济 基础 人 的素质 相对 较高 。
维普资讯
的一 个 缩 影 ,可 以作 为研 究 后 进 民族 地 区非公 经济 发 展 的一 个 窗
口。
边 缘 化 .物流 滞 缓 ,资 本 、人 才

探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重点

探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重点

基础设施建设
公路建设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公路网络建设,提高交通便捷性和物流效率。
电力建设
完善电力基础设施,提高电力供应能力和稳定性。
通讯建设
加强通讯网络建设,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和覆盖范围。
民族文化产业
文化传承
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推广民族文化特色。
文化产业开发
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 服务,培育文化产业品牌。
加强贫困地区教育和健康服务,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
04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通常受到政策扶持力度的制约。加大 政策扶持力度,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和产业发展, 提高地区经济实力和居民生活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增加财政投入、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提供贷 款扶持等。
目标设定
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为目标,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01
农业现代化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产业升级与转型。
02
工业发展
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工业产业,推动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
2023
探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 展重点
contents
目录
•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01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的发展水平
1 2 3
产业结构单一
少数民族地区主要以传统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经济发展缺 乏多样性。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成效分析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成效分析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成效分析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面就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成效进行分析。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在资金使用上更加科学高效。

中国政府通过建立扶贫基金、设立专项扶贫资金等方式,确保扶贫资金到位和使用。

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使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项目得到充分支持。

这些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对象也更加明确,可以更好地满足贫困地区群众的需求,真正发挥扶贫资金的效益。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注重技术支持和产业帮扶。

政府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注重培养和引进技术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和技能培训,促进贫困地区的农业、畜牧业、林业等产业发展。

政府也积极发展和扶持产业,推动贫困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

通过技术支持和产业帮扶,使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不仅能够实现脱贫,还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注重教育扶贫。

政府在扶贫工作中,重视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政府通过投入资金,改善贫困地区的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提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质量。

政府还提供贫困家庭的助学金,并免除贫困家庭学生的学杂费,保障贫困学生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通过教育扶贫,政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了更好的未来发展机会,打开了走出贫困的道路。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注重生态保护。

政府通过投入资金,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产业发展的力度,保护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

政府还培养和引导贫困地区居民树立生态意识,提倡绿色生产方式,推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生态保护,不仅保护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也为贫困地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资金使用的科学高效、技术支持和产业帮扶、教育扶贫、生态保护等方面,政府通过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扶贫措施,促进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脱贫和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探析从凯里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的条件出发,运用经济学理论,以及比较分析法等方法。

多角度对凯里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在未来的发展中,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加大新兴产业的培育,注重发展相关产业,提升产业配套能力等建议,探索符合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的路径。

标签: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1凯里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中心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凯里经济开发区处于云贵高原向桂北盆地过渡地带,山高坡陡,沟壑深切,主峰海拔1490.3米,相对高差1240米,平均海拔700米,山地占总面积的93%,地理环境复杂,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尚处于“欠发达、欠开发”的较低层次,劳动力素质偏低,产业化发展薄弱,产业基地规模小,位于该区域的黔东南州有1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155个重点乡镇和2077个重点村,分别占全州县市、乡镇和行政村总数的87.5%、76%和62.8%。

在国家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覆盖的82个县市中涵盖全州所有的16个县市,占片区覆盖县数的19.51%,占贵州省覆盖总县数的36.36%。

2011年末,有贫困人口167.29万人,贫困发生率42.11%。

2013年还有贫困人口119.41万人,贫困发生率30.6%。

开发区自成立以来,坚持“以招商引资为主,以工业发展为主”的办区方针和“工业化、商业化、城市化”战略目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成为黔东南州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十二五”期间,凯里经济开发区将按照“规划五年,突破三年”的目标,着力打造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千亿级经济产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99%,人口达16万人,成为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目前,凯里经济开发区正着手布局功能分区,即:商业商务中心区、开发区核心区、综合服务功能区等14个功能区。

通过这14个功能区的规划建设,把凯里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高新产业聚集区、高素质人才集聚区和旅游休闲度假区。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从建区以来,建成凯开大道、开元大道、开司大道等11条总长超过36公里城市主干道,建设的道路总长度为56公里。

日供水12000吨的自来水管网和在建的园区工业用水管网基本满足开发区生产生活需要。

建成了白午110KV和220KV变电站及输变线路工程。

宝恒建材物流城、信息通信、互联网络发展迅速发展已覆盖全区。

学校、医院、行政办公、生活小区逐步完善。

开发区游园绿化覆盖率达到41%。

这些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如道路、污水、热电联供和高铁建设等,奠定了开发区发展的大格局。

2凯里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分析2.1凯里经济开发区发展的阶段凯里经济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探索起步、艰苦创业、加快发展三个阶段。

2.1.1探索起步阶段1999年到2002年探索开发区建设模式,基本完成了主要规划设计和管理体制的建立。

2000年完成了工业园区两千分之一和五百分之一的地形测量图及图纸制作;完成了开发区总体规划的设计、评审。

2.1.2完善阶段2003年到2010年建成了凯开大道、金汇大道、中吴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及甘塘路、民生路等城市次干道,区内道路交通网络骨架初步形成。

完成了管委会办公楼、白午110KV变电站、凯里学院新校区、黔东南州民族档案馆等重点项目建设。

基础教育、医疗、酒店、商务等社会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2010年底,开发区中心城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

2.1.3快速发展阶段认真执行城镇化有关政策,进一步提高认识,满怀忧患重工业;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充分发挥城镇化“一头连着工业化,一头连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双向带动作用和重要节点作用,努力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区经济社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2凯里经济开发区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从量的方面来看,它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二是从产业质的方面看,它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质量分布状态,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分布状态。

从图1可以看出,开发区的产业结构在2006—2015年的变化情况,在“十一五”期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5%、60%、35%。

而现阶段(2014年),第一产业的比重与“十一五”第一产业的比重相比没有改变,都为5%;2014年第二产业的比重从“十一五”的60%上升到75%,增长了15个百分点。

但第三产业的比重从“十一五”的35%下降到20%,下降了5个百分点。

但许多大量的实践证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所以我们应着力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十二五”期间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提高到了30%,增长5个百分点。

同时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从2014的5%提高到“十二五”规划的1%,降低4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凯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凯里经济开发区的“三产”(即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变化趋势与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呈现出一致性,如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2.3凯里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的现状相关企业主要的产业方向集中在装备制造、医药保健品、食品饮料、电子、建材、矿产资源加工、包装、高新技术等几个方面,符合贵州省的发展阶段和经济开发区周边的资源、区位、交通条件。

其中,装备制造、医药制药、电子制造、现代服务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而矿产加工等在不久的将来应迁入经济开发区,进入相应的产业集群,有了这些产业的加盟,将使开发区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到最能发挥效率的地方,促使开发区尽快形成一个重要的增长极,同时依赖增长极取得区域的快速增长和大规模效益(如表1所示)。

根据开发区产业企业数量、产量和已经形成的产业链条,对开发区现有的产业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判定如表2所示。

2.3.1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不仅产业技术先进、产业增长率高、产业内部关联性紧密,而且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中坚地位,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对相关产业链起辅助性带头作用的那些产业,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推动区域发展的主要产业。

从上表分析可以确定凯里经济开发区的相关产业在麦肯锡矩阵中排列的位置,麦肯锡矩阵纵轴代表产业发展前景,并由高到低分为:高、较高、中和低四级;其横轴代表产业的基础,从左到右分为:高、较高、中和低四级。

凯里经济开发区各个产业中,规划选择机械制造产业、电子制造产业、中药、民族药、食品加工、木材加工、旅游商品等产业方向作为凯里经济开发区的主导产业。

2.3.2潜力产业规划确定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信息服务产业、新能源、新一代电子技术、软件服务产业、保健品、新型建材、出口加工等产业方向作为经济开发区的潜力产业。

2.3.3凯里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梯次开发区产业发展应按照循序渐进的路子进行培养,运用产业梯度发展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将开发区的经济状态从低级转变为高级,在这个过程中找出其内在的规律,是凯里经济开发区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

合理安排产业发展梯次,逐步发展壮大开发区产业群,构建和谐、有序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稳步、高效发展。

第一梯次:轻工业、医药制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

依托经济开发区周边良好的资源以及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积极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中药、民族药、旅游商品、木材加工、机械制造、电子制造等产业,不断夯实开发区产业基础,积聚原材料发展优势,为第二梯次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梯次:高新科技产业、出口加工业。

在第一梯次产业发展的同时,逐步培育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电子技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突出开发区区位作用,依托“两仓”优势,发展出口加工业,进一步优化开发区产业格局(如图2)。

3凯里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现阶段问题分析3.1产业发展基础有待夯实凯里经济开发区范围山坡多、平地少,建设受地形条件限制,加之开发区建设正处于二次创业阶段,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巨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严重不足,而产业定位不明晰,主导产业的指向性比较弱,产业规模比较小,对腹地经济拉动效应不明显。

现有的企业在产业空间上相互临近却关联性不强,未形成直接支持开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大产业集群。

仓储物流、商务服务、会展旅游、创意动漫和现代商贸业等新型业态尚未形成规模,存在着传统服务业比重大,层次低等问题。

高科技产业规模偏小。

高新科技技术产业种类较多,但尚未形成规模,工业产值较低。

3.2产业发展面临诸多瓶颈凯里经济开发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遭遇诸多经济要素的瓶颈,如:第一,实际可用的土地受到限制,土地供应体制急需优化,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第二,用地指标不足,缺口较大,建设用地申报程序复杂;第三,开发区地形复杂,土地开发整理难度大,工程成本较高;第四、经济开发区生产原料、电力资源、工业用水等生产要素供应不足。

保证开发区空间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形成三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

3.3区域竞争比较激烈随着贵州省工业强省战略的深入推进,贵州省成立100多个的产业园区,比如黔东南州成立了10个产业园区,黔南州成立了12个产业园区,由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背景相似,均处于快速建设发展阶段,彼此存在比较激烈的同志竞争,对开发区的建设发展形成较大的压力。

所以针对这种趋势,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因为优惠的政策是一个区域最强的竞争力。

随着开发区的不断向成熟阶段发展时,要增加市场需求和扩大产业链。

4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的路径开发区经营城市的策略应该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确立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将开发区拥有的一切资源资本化、市场化,以最终实现人、自然、经济、社会各系统间的和谐发展,走内涵式、可持续的开发区发展道路。

4.1加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其战略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础上,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目前尚处于成长初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

它作为新一代的先导产业,既是开发区产业结构转型的突破口,也是开发区与产业集群整合发展的重要内容。

开发区经济要想在更长时期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想要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必须在战略决策、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产业化这四个方面的储备努力。

应把建设创新型经济产业作为战略目标,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方向,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