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6.将相和(教案)(2021)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理解“将相和”这个成语的含义,能够领会其中的道理;2. 能背诵整首《将相和》古诗,能朗读时表达出诗歌的意境;3. 培养学生对于团队合作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将相和》这首古诗的含义,背诵整篇诗歌,表达出诗歌的意境。

2. 教学难点:介绍古代宰相的历史背景,学生如何理解成语“将相和”。

三、教学准备教具:课本,图片,视频四、教学活动1. 热身阶段通过放映一段历史片段,让学生了解古代宰相的重要性,以此为起点介绍《将相和》故事的背景。

教师说:“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有名的古诗,叫做《将相和》。

这首诗里面,讲了两个宰相之间相互尊重、团队合作的意义。

可是,在古代,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宰相呢?我们看一下这段历史片段。

”(播放相关视频)2. 学习阶段(1) 学生朗读原诗让学生朗读原诗,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请他们总结一下这首诗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时此景难再得,心境自由君须记。

”(2) 图片观察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辨认两幅图片的不同之处,帮助他们理解成语“将相和”的含义。

(3) 群体配合活动让学生进行团体活动,让他们选出一两个队长,发放许多装有不同颜色的气球。

队长先将颜色相同的气球举过头顶,其他队员将颜色相同的气球全部举起来。

同时,教师在讲台上宣布哪种颜色是胜利的。

比赛结束,最先完成的队伍胜利。

教师介绍“将相和”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3. 探究阶段1. 了解宰相的背景介绍古代宰相的各种特点、工作内容,讲一下成为宰相的必备条件。

2. 知道“将相和”的含义让学生复习文本,让他们自己回答“将相和”的含义是什么。

然后教师站在课堂前,让学生模仿他的模样,模仿他的声音,模仿他的动作,一起说出“将相和”的意思。

4. 实践阶段1. 练习背诵古诗在朗读古诗中,演奏轻柔的背景音乐,带领学生一起感受和表达这首古诗的内容,鼓励他们背诵古诗。

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案优秀范文3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案优秀范文3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案优秀范文3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案优秀范文,供大家阅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1.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2.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1、出示课题。

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

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二、初读感知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

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理清层次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四、深入研读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

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

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3、出示学习提示:(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将相和》教案(精选14篇)

《将相和》教案(精选14篇)

《将相和》教案(精选14篇)《将相和》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认写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能简要复述__的三个小故事。

3、了解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复述“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三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人们都说:“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这说明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和长久发展需文臣武将齐心协力,但在战国时,曾发生一件将相有不和到和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一)提出自读要求:1、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懂。

2、借助上下文理解词义。

(二)小组合作学习1、分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相互纠正生字的读音。

2、提出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录,小组内探讨。

三、反馈交流1、指名朗读课文。

2、把握词语的词义。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理直气壮: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气势壮盛。

完璧归赵: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

负荆请罪:光着上身,背负荆条,向人请罪。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文题中“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是齐心协力,共保赵国。

)2、 __主要写了哪几个小故事?请简要复述故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完璧归赵:赵王得到无价之宝——和氏璧,秦王想占为己有,假意用十五座城交换,蔺相如与秦王巧妙周旋,最终把和氏璧安全送回赵国。

渑池之会: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秦王要赵王鼓瑟,并让人记录下来,蔺相如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被逼无奈,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让人记录下来。

秦王没占到半点便宜。

负荆请罪:蔺相如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让蔺相如下不来台。

蔺相如一针见血的话语传到廉颇耳中,廉颇深知自己大错,背负荆条,上门请罪。

3、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学生能说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即可。

《将相和》精品教案

《将相和》精品教案

《将相和》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将相和》。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互助的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将相和》。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 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的人物描写方法资料。

4. PPT或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3)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词义。

(2)教师举例说明生字词的用法,并进行练习。

4. 人物描写方法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如语言、动作、神态等。

(2)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描写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将相和》教案(精选10篇)

《将相和》教案(精选10篇)

《将相和》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将相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将相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声色惧厉”在句子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3、给课文事件加小标题,搞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事件与整个故事的关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4、领会和学习课文是通过典型的事件和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这一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它语文能力。

2、领会和学习课文是通过典型的事件和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这一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2、搞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理清前因后果: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两千多年以前、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将相和》。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将相和的故事是由哪三个小故事组成的?(生读书)交流:将相和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

这三个故事在文中的叙述顺序能否颠倒?其中,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过,本文只用一句话略写,还记得故事的主要内容吗?那位挫败秦王阴谋的大臣是——(板书:蔺相如)带兵接应的大将是——(板书:廉颇)。

二、读书评价,感悟廉颇其人:1、蔺相如,指将相和中的“相”,请注意这里的相并不是来自蔺相如的名字,而是指古代文官的最高职位称为“相”,那么将指的又是谁呢?2、同学们一定已经注意到经历了完璧归赵之后的蔺相如由一介平民被封为上大夫,渑池之会后的蔺相如又被封为上卿,可谓平步青云,书上特别说明的是他的职位比廉颇还高。

那作为同朝为官、战功显赫的大将军廉颇此时对蔺相如作何评价呢?找到廉颇的话,谁来读读?(抽生读书)3、指导朗读:数一数,廉颇说了几句话。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6《将相和》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6《将相和》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6《将相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将相和》这篇课文讲述的故事情节及主题。

2.理解《将相和》中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3.学习《将相和》中古代人民的思想观念。

4.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分析《将相和》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故事背景。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表达《将相和》中涉及的人物内心矛盾和情感变化。

2.分析《将相和》中的主题和寓意。

四、教学准备1.《将相和》课文教材2.录音设备3.教学PPT展示4.课堂材料准备:角色扮演服装、绘本、复印件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课堂导入•播放背景音乐,营造氛围。

•引导学生讨论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关系。

2. 学习课文•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然后分组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1. 分析课文•分组展示学生对故事的分析和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将相和》中涉及的人物矛盾和冲突。

2. 朗读练习•学生分角色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3. 小组表演•让学生分组进行《将相和》的情景再现表演。

第三课时1.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将相和》中的主题和寓意。

2. 总结课程•回顾《将相和》的故事情节,引出寓意。

六、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表现。

2.小组表演的表现。

3.朗读能力的提高情况。

七、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贵族和平民的关系。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创作相关小故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将相和》这篇文言文课文的内容,还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等形式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希望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以及历史背景。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第1篇】一、查阅资料,了解背景。

《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课前可先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的情况,并做到适当摘录,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文作好铺垫。

学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教师可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在课前几分钟里,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信息,这样,既为顺利地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二、理清脉络,分清因果。

1.初读感知,设疑激趣遵照大纲中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的原则,我们在教学伊始,可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读准、读通的前提下,教师可借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课文生字新词(包括课后题4的词语)的认读情况,对课文整体感知的情况以及对“将”“相”“和”三字的理解。

然后由“和”字引出“不和”。

此时教师可设疑激趣: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了呢?学生带问题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最后通过讨论,初步理出故事的来龙去脉,即前两个故事是失和的原因,第三个故事是事情的结果。

2.分清因果,突破重点《将相和》一文篇幅较长,三个故事的.处理不能平均用力。

可以重点段“完璧归赵”为主,教师扶学指导,并渗透一定的学习方法或思路,然后发挥群体优势,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学后两个故事,做到长文短讲,省时高效地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1)扶读悟法。

细读“完璧归赵”,引导学生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该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各是什么;二是你从中体会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画出有关语句并谈出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蔺相如的动作、语言和语句来体会,如“上前一步”“往后退了几步”“举起”等动作的描写;“他理直气壮的说”“大大方方地说”等语言的描写。

通过练读体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也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理直气壮”地读,“大大方方”地说,尽可能地站在人物的立场体会他当时的心理,从而读出人物的语气。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将相和》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将相和》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将相和》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将相和》「篇一」《将相和》(六年制第十册)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的,语文 - 《将相和》。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转变。

根据课文的特点。

我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这三个小故事。

一、演“完璧归赵”讲解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时,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这个故事改编为课本剧来演一演。

由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剧组,并安排好编剧、导演、演员、剧务等、做到人人参与。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经过认真的准备,各剧组先后在班里公演了。

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秦宫献璧”这段戏,小演员演得十分逼真,面对秦王绝口不提换城之事,饰蔺相如的学生,手捧玉璧,理直气壮斥责秦王,他的语言、动作将蔺相如的随机应变、勇敢机智、不畏强爆充分表现了出来;而饰演秦王的学生的表演,也生动地再现了秦王理屈词穷、无可奈何地放回蔺相如的尴尬丑态。

二、说“渑池之会”渑池之会是一场政治斗争,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既是出于对上次事件的耿耿于怀,又是想占赵国的便宜。

去还是不去?去了以后又如何同秦王较量?为了维护赵国的利益,蔺相如再次显示出了智勇双全的政治才干。

指导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连读三遍课文,将这个故事改用说评书的方式上台演说,并让学生当评委打分。

稍事准备,学生纷纷举手,相继上台演说。

表演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观众”。

这样一种授课形式,既体现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写“负荆请罪”学习“负荆请罪”时,我又给学生们布置了写的训练: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两人可能说些什么,课文没有写,请学生想一想他们各会说些什么并写出来,准备交流,学生兴趣盎然,写出了不少生动的“对话”,如:廉颇:上卿大人,我妨忌您职位比我高,妒忌赵王对您的宠爱,处处与您作对,但您次次容忍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今天特来请罪,请您责打我吧!蔺相如:廉大将军知错就改,真不愧为一国大将,快快请起,我俩都是赵国的大臣,何分彼此,将军已认错,我已十分满足,何须行此大礼?廉颇:您大人不计小人过,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我今后一定与您和睦相处,共同对敌。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解题导入新课:学生自学课文;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一、解题1.介绍时代背景(略)2.抓题眼“和”,理解题意(略)。

二、学生默读课文,自学要求:(1)查字典学习字词,解词要联系上文;(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3)给文章分段;(4)拟定三个故事的小标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1)注意:廉颇蔺相如胆怯抵御上卿(2)组词秦璧击协渑泰璧缶胁淹(3)解词: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理直气壮攻无不克负荆请罪同心协力(4)指名读课文:课文写了哪三个小故事,并说明这三个小故事的起止段落。

(5)概括三个故事的大意。

(6)给三个故事拟小标题。

四、熟读课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第【2】篇〗设计说明《将相和》课文篇幅比较长,适合对学生“快速阅读”这一能力点进行训练。

课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经过。

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教学这一课,重点要解决三个难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把握人物形象。

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快速读文,采取“自主阅读——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会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同时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捕捉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2.制作含有重点句段的PPT。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快乐情境,营造学习氛围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的文学名著、历史名著浩如烟海,其中有一部名著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大家知道是哪一部吗?(《史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将相和》这篇课文,就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板书课题:将相和)2.多媒体课件出示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资料,学生自主阅读并交流。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认识到对敌人要敢于斗争;对自己人要以国家、大局为重,团结一致。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自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在故事中品析人物的思想品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难点。

教学用具:鹏博士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和历史背景。

2、《将相和》中的“将”指谁?“相”又指谁?“和”是什么意思?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1、读准字音。

“和氏璧”“推荐”“渑池之会”“胆怯”“侮辱”"击缶”2、朗读课文并分段,给每段加小标题。

3、指名朗读课文。

三、熟读课文同桌互相讲述课文。

四、布置作业1、结合课后“思考练习”2、自学本文生字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听写生字词二、整体入手,直奔难点。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将相和》。

2、指出廉颇是怎么说的?并读一读这些句子。

3、蔺相如是不是靠一张嘴爬到了廉颇的头上。

三、读议第一段1、默读一段理出故事的情节(起因、经过、结果)2、从这些句子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蔺相如是怎样完璧归赵?3、蔺相如立下了什么大功?(维护赵国利益、是有功之臣)4、指出名复述这个故事。

四、读议第二段1、默读第二段理出故事情节。

2、渑池会上秦王怎么侮辱赵王?蔺相如怎么对付?用的是什么办法?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3、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连自己的命也不要了,多么勇敢啊!请同学们齐读。

4、渑池会上的斗争赵国占了上风,功劳应属于谁?为什么?(提示:这份功劳也有廉颇的一份,不是他在边境上做好准备,秦王也不会这样轻易放回他)5、这个与第一个故事有什么联系?6、复述故事。

五、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知道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大夫;在渑池会上,他又立了大功,又封他为上,职位比廉颇高。

《将相和》教案

《将相和》教案
03
总结词:难点解析
04
详细描述:指出《将相和》的教学难点,如某些情节的深入理解、人 物关系的把握等,并给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回顾之前学过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理解《 将相和》的背景和重要性。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与结构
总结词:梳理情节 总结词:分析人物形象
详细描述:概括《将相和》的主要情节,包括故事的起 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详细描述:分析《将相和》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他 们的性格特点、行为表现和心理活动等。
重点与难点分析
01
总结词:重点解析
02
详细描述:指出《将相和》的教学重点,包括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并给出教学建议。
06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参与度
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较高, 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表现出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课堂小测验和课后作业的完 成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 掌握课文中的知识点,如重点词
汇、人物关系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能够表达出对 课文中人物性格、品质的认同或 质疑,体现出一定的思考和判断
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 其境地感受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讲授新课
讲解课文背景
介绍《将相和》的历史背景和 人物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课文内容。
分析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 性格特点、行为表现等,加深 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敋学设计及反思(敋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的第六课,教材为《将相和》。

该课文讲述了古代将军和相国相处融洽、互相尊重的故事,体现了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了解古代官职制度,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官职制度,理解将军和相国的职责和地位;–理解教材中的词语和句子意思,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朗读流畅。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官职制度,体会将军和相国的互相尊重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讲解“将相和”这个词组的意思,引导学生联想有关这个词组的内容。

2. 学习课文(2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然后学生跟读;•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将军和相国之间的对话和合作;•解释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 活动设计(15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按小组分工讨论将军和相国的不同责任和地位,形成小结论;•小组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总结,进行讨论。

4. 拓展(10分钟)•联想拓展:请学生联想并讨论现代社会中需要团队合作的场景,并分享经验。

5. 总结反思(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收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将相和》为教材内容,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朗读、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参与度高,但在对古代官职制度的理解上仍有不少困惑。

下次教学需要更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更多拓展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感。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朴能达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理解古代官职制度等多方面的教学目标。

《将相和》教案

《将相和》教案

《将相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将相和》的作者王勃及其创作背景。

(2)学会运用描绘人物、表达思想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将相和》的文化价值。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感受到《将相和》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将相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将相和》的作者王勃及其创作背景。

(2)学会运用描绘人物、表达思想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将相和》的文化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将相和》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将相和》的优美意境。

(2)介绍《将相和》的作者王勃及其创作背景,使学生对《将相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1)讲解《将相和》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将相和》的文化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人物、表达思想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3. 教学活动:(1)讲解:教师讲解《将相和》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将相和》的文化价值。

(2)讨论:分组讨论《将相和》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学生对《将相和》的理解和感受。

(3)欣赏:播放《将相和》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韵律美。

(4)创作: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人物、表达思想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6《将相和》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6《将相和》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6《将相和》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诗词《将相和》的含义和情感。

2.能够朗读诗词《将相和》,准确把握韵律、节奏。

3.能够通过诗词《将相和》表达中英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

4.能够运用诗词中的语言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理解诗词《将相和》的含义和情感。

2.朗读诗词《将相和》,准确把握韵律、节奏。

难点
1.理解诗词《将相和》中蕴含的历史背景。

2.运用诗词中的语言形象表达情感。

三、教学准备
1.诗词《将相和》原文
2.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4.学生准备的朗读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或展示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英友好交往)
二、学习诗词《将相和》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词《将相和》
2.学生轮流朗读诗词,纠正发音错误
三、诗词鉴赏
1.分组讨论诗词《将相和》的内容和意义
2.完成相关题目以检验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四、情感表达
1.学生自由发挥,以诗词《将相和》为蓝本,创作相关内容,表达对友
谊的理解
2.学生展示作品,互相分享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强调诗词《将相和》所传达的友谊精神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诗词《将相和》并朗读给家人听
2.以诗词《将相和》为题材,写一篇短文或诗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将相和》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语言形象表达出自己对友谊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021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将相和备课资源6 将相和 名师教学设计

2021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将相和备课资源6 将相和 名师教学设计

6.将相和【课前解析】《将相和》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历史故事。

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

教学中通过做游戏、读文章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实践连词成句地阅读,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并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强、划”等3个多音字,会写“召、臣”等13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4.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学重点】1.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2.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等3个多音字,会写“召、臣”等13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启发思考:同学们,请看图,你能说出这些历史故事的名称吗?出示课件1:预设1:我知道第一幅图是三顾茅庐。

预设2:第二幅图是指鹿为马。

预设3:我觉得第三幅图是卧薪尝胆。

教师引导:看来同学们知道的历史故事真不少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则新的历史故事,一起学习第六课《将相和》。

出示课件2:教师板书课题(6.将相和)继续引导:《将相和》是根据汉代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内容改写的。

说到《史记》,老师带来一些资料。

请你运用上节课学习的集中注意力、不停顿、不回读的方式快速阅读这段文字,看看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3:预设1:我知道了《史记》是纪传体史书,记录了三千多年的历史。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06《将相和》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06《将相和》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06《将相和》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诗歌《将相和》的意境和主题。

2.能够背诵诗歌《将相和》。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将相和》。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理解《将相和》。

5.能够通过《将相和》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诗歌《将相和》的主题和意境。

2.背诵诗歌《将相和》。

难点1.发现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2.运用修辞手法理解诗歌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备课教案。

3.录音机或电子设备。

4.诗歌《将相和》的课件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相关的音频或视频,或者用一幅描绘《将相和》内容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学主体(30分钟)1.讲解《将相和》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分析《将相和》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发现其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3.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将相和》。

4.学生跟读、朗读《将相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 拓展(10分钟)老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编写一个类似的诗歌,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巩固(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将相和》,并进行互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感。

五、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继续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探索和了解。

六、作业布置1.背诵《将相和》。

2.回家后用自己的话语重新讲述《将相和》的故事。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理解《将相和》的主题和语言特点,通过听、说、读、写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挖掘《将相和》中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06《将相和》集体备课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6将相和》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6将相和》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6将相和》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6将相和》的基本内容。

2.帮助学生掌握《6将相和》的作文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6将相和》的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掌握作文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理解诗句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6将相和》课文原文及注释2.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资料3.板书内容准备4.课堂活动设计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6将相和》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欲望。

2.学习课文:带领学生朗读《6将相和》,讲解课文的含义,解释生僻词语和古代典故。

3.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用意。

4.作文训练:通过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让学生展开思维,自行撰写关于《6将相和》的作文。

5.展示作文:学生互相交流展示作文,老师进行点评指导,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6.课堂讨论:带领学生展开针对《6将相和》的讨论,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五、总结与反思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学生对《6将相和》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古代诗文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作文表达能力需要加强等。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多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本次《6将相和》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未能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

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

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分析课文中的三个故事,理解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的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故事的主要内容。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将”和“相”的关系,分析课文中的三个故事。

难点:理解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大将军廉颇的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谈话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吗?”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互相交流。

教师再介绍“将”和“相”的概念和蔺相如、廉颇等历史人物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和意义。

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交流讨论:课文中的“将”指的是谁,“相”指的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深入研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中的三个故事。

学生分小组朗读故事,并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事件经过和结果等方面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理解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观和大将军廉颇的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同时,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4.总结全文:回顾全文内容,总结作者通过讲述三个故事来展现蔺相如和廉颇的优秀品质和关系。

引导学生再次感受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法。

同时,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及14个新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通过对课文的了解,学习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_,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并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4、弄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5、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难点: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的7个生字词,理解文中的几个成语。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文章思路教学过程: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你们看一幅(出示),上的那两个人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就是我们在新课文《将相和》的学习中所要探讨的问题。

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91页,第18课——《将相和》。

1、出示课题《将相和》。

老师上节课已经叫大家预习了,现在老师问你们:这里的“将”指谁?(廉颇);“相”指谁?(蔺相如);“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2、教师介绍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时期,当时秦国是大的一个,它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

因此,当时一些中、小国家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将相和》的故事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二、学习生字词:1、自渎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其意思。

2、注意几个字:允:“yǔn”不念“rǔn”;要与“充”区别;削:xūe削弱 xiāo削铅笔蔺:lìn蔺相如阑:lán阑尾炎秦:上下结构臣:半包围结构璧:上下结构颇:部首是“皮”或“页”辱:部首是“辰”或“寸”3、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书海撷英须效率”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3篇精读课文组成。

《搭石》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中的平凡场景,赞美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将相和》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

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及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运用列数字、作比较、做假设等说明方法,采用由慢到快事例层层推进的写法,告诉我们比猎豹速度更快的有游隼、声音、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而另人难以置信的是光轻易地握在人手中。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抓住具体事例感受人物的特点。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要学会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搭石》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来提高阅读速度;《将相和》一文鼓励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尽量连词成句,不要一个一个字地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抓关键词句快读默读课文;《集中的地道战》一文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并在平时的阅读中加以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漫画”老师》,写作中,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材以“漫画”的话题,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阅读已经有一定基础。

但是学生阅读速度快慢相差大,阅读速度低,影响学生的阅读效率。

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平时的阅读中,来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练习,在享受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习作方面要学会结合事例突出人物的特点。

【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

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不仅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的方法,还要使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同时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快速阅读的好
复习题 试卷
测试题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快速读懂课文的能力。

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

3.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

教学中要以“漫画”,从激趣入手,多种方式让学生产生习作的愿望,学会将人物的特点融入在事例叙述中写,提高具体事例体现人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
6将相和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强 划 相”,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圈划关键词句,提高默读的速度。

3.能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概括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写人物特点的方法,懂得团结协作的道理。

【教学重点】
练习加大视音距和圈划关键词句,提高默读的速度。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写人物特点的方法,懂得团结协作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强 划 相”,理解生字组成的 词语。

(重点)
2.连词成句地读,提高默读的速度。

(重点)
3.能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概括主要内容。

关键能力
2021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召、罪、辱、典、举”上下结构。

“议、献、辞、拒、诺、抄、怯、荆”左右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献、臣、荆、罪、诺、典”,学生练写。

献:南字下框内点和撇要小、下边是两横一竖,犬字右上角有一点。

臣:笔画从上到下依次来写、最后写左边的竖折。

荆:艹在开字上边,刂在外面、竖钩要长,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诺:左窄右宽,右下边是右不是古字、一撇在横的靠左位置起笔、横上边要短。

罪:上扁下高,罒框要扁、里边是两短竖,与四字写法不同,非字两边要匀称。

典:下框稍方正,中间两竖中右竖稍长,下边一长横封闭下框,末笔点稍重。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根据“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练习默读:
(1)出示一段话,学生一眼看到了多少内容。

(第22页上的课后习题)分享快读默读的方法。

(2)同桌之间互相出示一段话,互相计时,训练快速阅读能力。

【设计意图:反复训练,提升学生阅读速度,让学生明确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了解方法,多训练来提高的】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快速默读课文,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初步感受了人物的特点。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30)
(31-3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连词成句地读,提高默读的速度。

(重点)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特点。

3.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写人物特点的方法,懂得团结协作的道理。

(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快读阅读: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带着问题,边读边想;
画关键词,加快阅读速度;
多加练习,提高阅读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