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指数88项
大气环流指数
大气环流指数大气环流指数是描述大气环流系统变化的一种综合指标,它能够反映不同时间尺度上大气运动的特征和规律。
大气环流指数的研究对于天气预报、气候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气环流是指全球大气中,大尺度的水平风场和垂直气流形成的环流系统。
它由各种尺度的运动组成,包括从数百千米到几千千米的大尺度波动,以及从几千米到数十千米的中尺度波动。
这些运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相互作用,形成了天气系统和气候变化。
大气环流指数的研究通常通过分析大气变量的时间序列来完成,如温度、气压、风速和水汽等。
其中,常用的大气环流指数有南方涛动指数、北极涛动指数、季风指数等。
这些指数通过对大气系统不同尺度变化的分析和计算,能够揭示出大气环流系统的特征和规律。
大气环流指数的研究对于天气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大气环流系统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我们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例如,南方涛动指数的变化与我国冬季气温的关系密切,当南方涛动强时,我国北方地区的气温相对较高;而当南方涛动弱时,则可能出现寒潮天气。
因此,通过对大气环流指数的监测和分析,我们可以提前做好气候调整和灾害防范工作。
此外,大气环流指数对于气候变化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大气环流系统的变化对气候的形成和演变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大气环流指数的监测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的趋势。
例如,季风指数是衡量我国夏季季风强度的重要指标,它与我国北方地区的雨季到来和结束时间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对季风指数的研究,可以为我国的农业、水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参考。
综上所述,大气环流指数在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研究以及自然灾害预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大气环流系统的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我们可以提前做好气候调整和灾害防范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提供更准确的天气信息和气候预测。
陕西宝氮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宝氮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环保型SA81醛树脂系列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国轻工业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二○一八年十二月陕西宝氮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环保型SA81醛树脂系列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陕西宝氮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二○一八年十二月目录概述 (1)1 总论 (7)1.1评价依据 (7)1.2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 (10)1.3评价执行标准 (11)1.4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16)1.5评价内容、评价重点及评价时段 (20)1.6环境保护目标 (20)1.7规划及规划环评情况 (20)2 工程概况 (24)2.1宝氮集团搬迁技术改造项目一期工程10万吨/年甲醇制芳烃项目 (24)2.2陕西宝氮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甲醛、甲缩醛生产线搬迁项目 (26)2.3陕西宝氮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现有工程污染物排放情况 (28)2.4现有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 (29)2.5拟建项目概况 (29)3 工程分析 (44)3.1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44)3.2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46)3.3运营期的平衡分析 (49)3.4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分析 (54)3.5非正常工况下污染物排放分析 (62)3.6污染物产生及排放统计 (62)3.7“以新带老”及“三本账” (63)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5)4.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5)4.2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70)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2)5.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82)5.2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85)5.3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88)5.4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88)5.5运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97)5.6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99)6 环境风险评价 (100)6.1现有工程环境风险概述 (100)6.2拟建项目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100)6.3源项分析 (103)6.4风险后果分析 (106)6.5风险可接受水平计算和结论 (108)6.6风险管理 (108)6.7结论 (118)7 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119)7.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19)7.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 (121)7.3环保投资 (136)8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38)8.1经济效益分析 (138)8.2社会效益分析 (138)8.3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38)9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41)9.1环境管理 (141)9.2环境监测计划 (146)9.3信息公开 (147)9.4环境保护竣工验收 (147)10 结论与建议 (149)10.1项目概况 (149)10.2环境现状监测评价 (149)10.3污染防治措施 (150)10.4主要环境影响 (151)10.5公众参与 (152)10.6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52)10.7结论 (153)10.8要求与建议 (153)附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附件:附件1:委托书;附件2:陕西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确认书(项目代码:2018-610322-26-03-025688);附件3:《宝鸡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凤翔县长青工业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宝市环函[2008]212号);附件4:监测报告(正为监(现字[2018])第0432号)及补充监测。
大气环流指数88项
⼤⽓环流指数88项⼀、⼤⽓环流指数(88项)1. 北半球副⾼⾯积指数(Northern Hemisphere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500hPa⾼度场,10°N-60°N、5°E-360°E区域内≥5880位势⽶(gpm)区域的球⾯⾯积,为北半球副⾼⾯积指数。
球⾯⾯积:地球表⾯上,⽹格点代表的实际⾯积,下同。
2. 北⾮副⾼⾯积指数(North African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500hPa⾼度场,10°N-60°N、20°W-60°E区域内≥5880位势⽶(gpm)区域的球⾯⾯积,为北⾮副⾼⾯积指数。
3. 北⾮-⼤西洋-北美副⾼⾯积指数(North African-NorthAtlantic-North American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 )500hPa⾼度场,10°N-60°N、110°W-60°E区域内≥5880位势⽶(gpm)区域的球⾯⾯积,为北⾮-⼤西洋-北美副⾼⾯积指数。
4. 印度副⾼⾯积指数(Indian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500hPa⾼度场,10°N-60°N、65°E-95°E区域内≥5880位势⽶(gpm)区域的球⾯⾯积,为印度副⾼⾯积指数。
5. 西太平洋副⾼⾯积指数(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500hPa⾼度场,10°N-60°N、110°E-180°区域内≥5880位势⽶(gpm)区域的球⾯⾯积,为西太平洋副⾼⾯积指数。
6. 东太平洋副⾼⾯积指数(Ea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500hPa⾼度场,10°N-60°N、175°W-115°W区域内≥5880位势⽶(gpm)区域的球⾯⾯积,为东太平洋副⾼⾯积指数。
大气环流指数88项
一、大气环流指数(88项)1. 北半球副高面积指数(Northern Hemisphere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500hPa高度场,10°N-60°N、5°E-360°E区域内≥5880位势米(gpm)区域的球面面积,为北半球副高面积指数。
球面面积:地球表面上,网格点代表的实际面积,下同。
2. 北非副高面积指数(North African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500hPa高度场,10°N-60°N、20°W-60°E区域内≥5880位势米(gpm)区域的球面面积,为北非副高面积指数。
3. 北非-大西洋-北美副高面积指数(North African-NorthAtlantic-North American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10°W-60°E区域内≥5880位势米(gpm)区域的球面面积,为北非-大西洋-北美副高面积指数。
4. 印度副高面积指数(Indian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500hPa高度场,10°N-60°N、65°E-95°E区域内≥5880位势米(gpm)区域的球面面积,为印度副高面积指数。
5. 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500hPa高度场,10°N-60°N、110°E-180°区域内≥5880位势米(gpm)区域的球面面积,为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
6. 东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Ea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500hPa高度场,10°N-60°N、175°W-115°W区域内≥5880位势米(gpm)区域的球面面积,为东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
浙江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月报(2023年8月)
浙江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月报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023年8月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计算参照《关于印发<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技术规定〉的通知》(环办监测〔2018〕19号),城市排名依据《浙江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变化程度排名方案》(浙环函〔2017〕139号)。
城市采用扣除沙尘影响数据。
一、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状况2023年8月,全省66个县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范围为1.46〜3.02,平均为2.28。
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64.5%〜IoO%,平均为94.6%;有35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100%。
污染天数比例平均为5.4%(共发生空气污染110天次,其中轻度污染102天次,中度污染8天次),首要污染物均为03。
PM25月均浓度范围为10〜22μg∕m3,平均为15μg∕m3;各城市日均浓度均达标。
PMi0月均浓度范围为19〜40μg∕m3,平均为27μg∕m3;各城市日均浓度均达标。
NCh月均浓度范围为5〜22μg∕m3,平均为13μg∕ι∏3;各城市日均浓度均达标。
SO2月均浓度范围为2〜8μg∕m3,平均为5gg/n?;各城市日均浓度均达标。
CO日均浓度第95百分位数范围为0.4〜0.9mg∕m3,平均为0.7mg∕m3;各城市日均浓度均达标。
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范围为84〜203μg∕m3,平均为138μg∕m3;日均浓度超标率范围为0〜35.5%,平均为5.4%(31个城市出现超标天次)。
・优良•轻度污染•中耀污染图12023年8月浙江省县级及以上城市日空气质量统计二、11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状况2023年8月,11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范围为1.95〜3.02,平均为2.55。
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范围为64.5%〜Ioo%,平均为86.5%o污染天数比例平均为13.5%(共发生空气污染46天次,其中轻度污染43天次,中度污染3天次),首要污染物均为03。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水的运动第3节海_气相互作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第三节[基础巩固练]气候变更通过引起海表水温、盐度、溶解氧以及局部海疆上升流发生变动,进而影响鱼类生长、繁殖实力和分布。
下图为我国北部湾海疆2017—2025年强拉尼娜事务前后竹荚鱼生物量分布图。
据此完成1~3题。
1.拉尼娜现象产生的缘由主要是( C )①中东部太平洋海疆温度异样偏高②东南、东北信风势力减弱③中东部太平洋海疆温度异样偏低④东南、东北信风势力增加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强拉尼娜事务后,北部湾北部海疆竹荚鱼生物量增多的缘由是( B )A.水温上升,繁殖生长速度加快B.沿岸上升流增加,饵料丰富C.降雨增多,海水盐度下降D.水温降低,繁殖生长速度加快3.推想竹荚鱼的习性和栖息空间分别为( A )A.喜暖水,栖息于中底层水域B.喜暖水,栖息于表层水域C.喜冷水,栖息于中底层水域D.喜冷水,栖息于表层水域[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由于东南、东北信风势力增加,中东部太平洋海疆温度异样偏低,于是产生拉尼娜现象,③④正确;东南、东北信风势力减弱,中东部太平洋海疆温度异样偏高会产生厄尔尼诺现象,①②错误。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第2题,强拉尼娜事务后,冬季风增加,冬季风为离岸风,把表层海水吹开下层海水上泛,导致沿岸上升流增加,饵料丰富,鱼群聚集,B正确;拉尼娜时期,我国的气温通常偏低,水温偏低并不利于繁殖生长,A、D错误;拉尼娜时期,我国华北地区降水量增加,雨带北进速度快,南方地区相对削减,C错误。
故选B。
第3题,读图可知,竹荚鱼主要生存在低纬度热带海疆,喜暖水,而沿岸上升流增加,饵料丰富,鱼群集中,说明竹荚鱼随饵料而走,栖息于中底层水域,故选A。
在热带太平洋东岸(南美大陆西岸)和太平洋西岸(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之间存在着一个纬向大气环流系统,称为“沃克环流”。
下图示意“沃克环流”。
据此完成4~5题。
4.“沃克环流”中大洋东西两岸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不同的缘由是( B )①大洋西岸大气受表层暖海水影响大②大洋西岸纬度较低,气温高③大洋东岸受陆地干冷气流影响大④大洋东岸大气受底层冷海水影响大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5.在甲气流势力较弱的年份( D )A.南美太平洋沿岸降水少B.澳大利亚山火发生频率较低C.我国南方简洁发生旱灾D.秘鲁沿岸上升补偿流较弱[解析]第4题,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太平洋东岸(南美大陆西岸)有上升补偿流,受上升冷海水影响,气温低,气流垂直下沉;而太平洋西岸(澳大利亚大陆东岸)有暖流流经,大气受热,气流垂直上升,①④对;东西岸纬度没有差别,②错;该环流位于热带,纬度低,干冷气流对其影响不大,③错。
大气三级评价样本
1.7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1.7.1评价等级⑴环境空气根据估算模式预测数据,拟建项目P max计算结果见表1-7-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中评价等级判据见表1-7-2。
拟建项目各污染因子P max均小丁10%确定评价等级为三级。
表1-7-1 环境空气评价等级计算1.7.2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中对评价范围的规定,确定本次大气影响评价范围是以涂料厂址中心为中心,东西边长6km南北边长5km的矩形区域。
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影响评价5.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5.1.1环境空气现状调查根据拟建工程特点,在拟建项目厂址布置2个厂界常规因子(TSR PM)、SO、NO)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工作由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环境监测站承担完成,监测数据见附件。
同时收集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院于2009年3月9日至2009年3 月13日对八钢生活区医院和八钢南厂界关于苯系物监测数据。
⑴监测方法按照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执行。
⑵监测布点本次环评在拟建项目厂区边界共布设2个常规因子监测点,各监测点位及监测项目分别见下表和下图。
图5-1 环境空气、地表水与地下水质量监测点位置图⑶监测时段和采样频率本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丁2009年4月24日至4月30日,7天监测, TSP 日采样时间不少丁12小时,SO、NO日采样时间不少丁18小时;监测期间同步观测地面风速、风向、气温等常规气象要素。
⑷采样及分析方法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的相关规定执行,见下表。
表5-2 环境空气监测分析方法5.1.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⑴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2000年修改版的通知)中的二级标准。
⑵评价方法统计分析采用单因子评价指数法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一、大气环流指数(88项)
一、大气环流指数(88项)1. 北半球副高面积指数(Northern Hemisphere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2. 北非副高面积指数(North African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3. 北非-大西洋-北美副高面积指数(North African-NorthAtlantic-North American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 )4. 印度副高面积指数(Indian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5. 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6. 东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Ea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7. 北美副高面积指数(North American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8. 北大西洋副高面积指数(Atlantic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9. 南海副高面积指数(South China Sea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10. 北美大西洋副高面积指数(North American-Atlantic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11. 北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12. 北半球副高强度指数(Northern Hemisphere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13. 北非副高强度指数(North African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14. 北非-北大西洋-北美副高强度指数(North African-NorthAtlantic-North American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15. 印度副高强度指数(Indian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16. 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17. 东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Ea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18. 北美副高强度指数(North American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19. 北大西洋副高强度指数(North Atlantic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20. 南海副高强度指数(South China Sea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21. 北美-北大西洋副高强度指数(North American-North Atlantic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22. 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23. 北半球副高脊线位置指数(Northern Hemisphere Subtropical High Ridge Position Index)24. 北非副高脊线位置指数(North African Subtropical High Ridge Position Index)25. 北非-北大西洋-北美副高脊线位置指数(North African-North Atlantic-North American Subtropical High Ridge Position Index)26. 印度副高脊线位置指数(Indian Subtropical High Ridge Position Index)Ridge Position Index)28. 东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指数(Ea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Ridge Position Index)29. 北美副高脊线位置指数(North American Subtropical High Ridge Position Index)30. 大西洋副高脊线位置指数(Atlantic Sub Tropical High Ridge Position Index)31. 南海副高脊线位置指数(South China Sea Subtropical High Ridge Position Index)32. 北美-北大西洋副高脊线位置指数(North American-North Atlantic Subtropical High Ridge Position Index)33. 北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指数(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Ridge Position Index)34. 北半球副高北界位置指数(Northern Hemisphere Subtropical High Northern Boundary Position Index)35. 北非副高北界位置指数(North African Subtropical High Northern Boundary Position Index)36. 北非-北大西洋-北美副高北界位置指数(North African-North Atlantic-North American Subtropical High Northern Boundary Position Index)37. 印度副高北界位置指数( Indian Subtropical High Northern Boundary Position Index)Northern Boundary Position Index)39. 东太平洋副高北界位置指数(Ea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Northern Boundary Position Index)40. 北美副高北界位置指数(North American Subtropical High Northern Boundary Position Index)41. 北大西洋副高北界位置指数(Atlantic Subtropical High Northern Boundary Position Index)42. 南海副高北界位置指数(South China Sea Subtropical High Northern Boundary Position Index)43. 北美-北大西洋副高北界位置指数(North American-Atlantic Subtropical High Northern Boundary Position Index)44. 北太平洋副高北界位置指数(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Northern Boundary Position Index)45. 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脊点指数(Western Pacific Sub Tropical High Western Ridge Point Index)46. 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Asia Polar V ortex Area Index)47. 太平洋区极涡面积指数(Pacific Polar V ortex Area Index)48. 北美区极涡面积指数(North American Polar V ortex Area Index)49. 大西洋欧洲区极涡面积指数(Atlantic-European Polar V ortex Area Index)50. 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Northern Hemisphere Polar V ortex Area Index)51. 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Asia Polar V ortex Intensity Index)52. 太平洋区极涡强度指数(Pacific Polar V ortex Intensity Index)53. 北美区极涡强度指数(North American Polar V ortex Intensity Index)54. 北大西洋-欧洲区极涡强度指数(Atlantic-European Polar V ortex Intensity Index)55. 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Northern Hemisphere Polar V ortex Intensity Index)56. 北半球极涡中心经向位置指数(Northern Hemisphere Polar V ortex Central Longitude Index)57. 北半球极涡中心纬向位置指数(Northern Hemisphere Polar V ortex Central Latitude Index)58. 北半球极涡中心强度指数(Northern Hemisphere Polar V ortex Central Intensity Index)59. 欧亚纬向环流指数(Eurasian Zonal Circulation Index)60. 欧亚经向环流指数(Eurasian Meridional Circulation Index)61. 亚洲纬向环流指数(Asian Zonal Circulation Index)62. 亚洲经向环流指数(Asian Meridional Circulation Index)63. 东亚槽位置指数(East Asian Trough Position Index)64. 东亚槽强度指数(East Asian Trough Intensity Index)65. 西藏高原-1指数(Tibet Plateau Region 1 Index)66. 西藏高原-2 指数(Tibet Plateau Region 2 Index)67. 印缅槽强度指数(India-Burma Trough Intensity Index)68. 北极涛动指数(Arctic Oscillation, AO)69. 南极涛动指数(Antarctic Oscillation, AAO)70. 北大西洋涛动指数(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 NAO)71. 太平洋-北美遥相关型指数(Pacific/ North American Pattern ,PNA)72. 东大西洋遥相关型指数(East Atlantic Pattern, EA)73. 西太平洋遥相关型指数(West Pacific Pattern , WP)74. 北太平洋遥相关型指数(North Pacific Pattern , NP)75. 东大西洋-西俄罗斯遥相关型指数(East Atlantic-West Russia Pattern , EA/WR)76. 热带-北半球遥相关型指数(Tropical-Northern Hemisphere Pattern, TNH)77. 极地-欧亚遥相关型指数(Polar-Eurasia Pattern , POL)78. 斯堪的纳维亚遥相关型指数(Scandinavia Pattern , SCA)79. 太平洋转换型指数(Pacific Transition Pattern, PT)80. 30hPa纬向风指数(30hPa zonal wind Index)81. 50hPa纬向风指数(50 hPa zonal wind Index)82. 赤道中东太平洋200hPa纬向风指数(Mid-Eastern Pacific 200mb Zonal Wind Index)83. 850hPa西太平洋信风指数(West Pacific 850mb Trade Wind Index )84. 850hPa中太平洋信风指数( Central Pacific 850mb Trade Wind Index)85. 850hPa东太平洋信风指数(East Pacific 850mb Trade Wind Index)86. 北大西洋-欧洲环流W型指数(Atlantic-European Circulation W Pattern Index)87. 北大西洋-欧洲环流型C型指数(Atlantic-European Circulation C Pattern Index)88. 北大西洋-欧洲环流E型指数(Atlantic-European Circulation E Pattern Index)二、海温指数(26项)1. NINO 1+2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NINO 1+2 SSTA Index)2. NINO 3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NINO 3 SSTA Index)3. NINO 4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NINO 4 SSTA Index)4. NINO 3.4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NINO 3.4 SSTA Index)5. NINO W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NINO W SSTA Index)6. NINO C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NINO C SSTA Index)7. NINO A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NINO A SSTA Index)8. NINO B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NINO B SSTA Index)9. NINO Z区海表温度距平海表温度指数(NINO Z SSTA Index)10. 热带北大西洋海温指数(Tropical Northern Atlantic SST Index)11. 热带南大西洋海温指数(Tropical Southern Atlantic SST Index)12. 西半球暖池指数(Western Hemisphere Warm Pool Index)13. 印度洋暖池面积指数(Indian Ocean Warm Pool Area Index)14. 印度洋暖池强度指数(Indian Ocean Warm Pool Strength Index)15. 西太平洋暖池面积指数(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Area Index )16. 西太平洋暖池强度指数(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Strength index)17. 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指数(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Index)18. 亲潮区海温指数(Oyashio Current SST Index)19. 西风漂流区海温指数(West Wind Drift Current SST Index)20. 黑潮区海温指数(Kuroshio Current SST Index)21. 类ENSO指数(ENSO Modoki Index )22. 暖池型ENSO指数(Warm-pool ENSO Index)23. 冷舌型ENSO指数(Cold-tongue ENSO Index)24. 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海温模态指数(Indian Ocean Basin-Wide Index)25. 热带印度洋海温偶极子指数(Tropic Indian Ocean Dipole Index)26. 副热带南印度洋偶极子指数(South Indian Ocean Dipole Index)三、其他指数(16项)1. 冷空气次数(Cold Air Activity Index)2. 西太平洋编号台风数(Western North Pacific Typhoon number)3. 登陆中国台风数(Number of Landing Typhoon on China)4. 太阳黑子指数(Total Sunspot Number Index)5. 南方涛动指数(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6. 热带太平洋射出长波辐射指数(Tropical Pacific Outgoing Long Wave Radiation Index)7. 多变量ENSO指数(Multivariate ENSO Index)8. 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Index)9. 大西洋经向模海温指数(Atlantic Meridional Mode SST Index)10. 准两年振荡指数(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Index)11. 全球综合角动量指数(Globally Integrated Angular Momentum Index)12. 太阳辐射通量指数(Solar Flux Index)13. 赤道太平洋130°E-80°W范围次表层海温指数(Equatorial Pacific 130°E-80°W Upper 300m temperature averaged anomaly index)14. 赤道太平洋160°E-80°W范围次表层海温指数(Equatorial Pacific 160°E-80°W Upper 300m temperature Average anomaly index)15.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指数(Equatorial Pacific 180º-100ºW Upper 300m temperature Average anomaly index)16. 大西洋海温三极子指数(North Atlantic Triple index)四、读取方式范例(Fortran语言):数据文件为ASCII文本,第一行为指数序号,第二行起为指数数据内容,缺测值为-999.0(1)88项大气环流指数(M_Atm_Nc.txt)read(100,'(i4,i2.2,88(2x,f11.3))') iyear,imon,(ind(i),i=1,88)(2)26项海温指数(M_Oce_Er.txt)read(100,'(i4,i2.2,26(2x,f11.3))') iyear,imon,(ind(i),i=1,26)(3)16项其他指数(M_Ext.txt)read(100,'(i4,i2.2,16(2x,f11.3))') iyear,imon,(ind(i),i=1,16)其中:iyear为4位年份(即yyyy),imon为2位月份(即mm),ind为指数数值。
大气环流指数浅析
本文发表在台风论坛,已获得作者同意大气环流指数(AO、AAO、PNA、NAO)浅析1.前言本文尝试简单解释AO、AAO、NAO、PNA等四项日常分析中常用的环流指数,并剖析各指数与对流层大气环流的关系。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若有错误之处还请各位高手不吝赐教。
在下愿以此文抛砖引玉,与诸君共同进步。
本文用到的资料多来自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CPC)。
2.引子众所周知,地球是太阳系内的第三颗行星,自身几乎所有的热能都是以短波辐射的形式从太阳而来。
地球与太阳系内许多行星一样,都拥有一个厚厚的大气层。
地球的自转轴与其运行轨道有一个大约是23.5°的夹角,而纬度越高,太阳入射光线与地表的夹角也越小。
由于每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强度,即太阳常数基本是保持不变的,所以太阳角越低,地表所得到的辐射强度也越低。
综上所述,地球表面上的年总日射量(insolation)与纬度成反比。
就一年的总辐射平衡(radiation budget)情况来说,大约在地球南北纬40°之间地区为能量盈余(energy surplus),而高于南北纬40°的地区则有能量亏欠(energy deficit)。
这么一来,地球表面出现了受热不均的情况,并形成从极区指向赤道的温度梯度。
这种不平衡就要通过大气层内的湍流、辐射、潜热输送、传导、对流等过程,将热能从能量盈余的赤道、中低纬地区输送热能到能量亏欠的中高纬、极地地区,以求达到能量收支平衡。
而在这个能量输送的过程中,大气环流就诞生了。
通过气象学家们近300年的辛勤研究,现在被发现的大型环流系统有以下几种:三圈环流、沃克环流、亚澳非季风环流等等。
而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大气环流的动态与趋势,气象学家们又在上世纪定义了几项环流指数,以位势高度距平偶极来表示大气环流中经常在某些特定区域出现的震荡。
这种震荡又被戏称大气环流内的“跷跷板”,即一处位势偏高,另一处则必定位势偏低。
大气环流指数
大气环流指数引言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中的空气在全球范围内的运动。
它是地球上的天气和气候形成与演变的基础。
大气环流指数是一种用于描述和量化大气环流状况的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现象。
大气环流的概念大气环流是由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和地球表面不均匀加热等因素共同驱动的。
它分为水平风和垂直风两个方面。
水平风主要包括经度风和纬度风。
经度风又称为西风带,它在赤道附近有一个高压区,两侧则是低压区,空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形成了东西向的经度风。
纬度风主要受到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影响,导致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存在东南向的纬向风。
垂直风主要包括垂直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
垂直上升运动发生在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由于太阳辐射强烈,地表空气被加热后上升,形成了热带低压带。
而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较低,空气密度大,空气下沉形成了极地高压带。
大气环流指数的意义大气环流指数是一种量化描述大气环流状态的指标。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现象,并为农业、交通、旅游等行业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大气环流指数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的风向、风速以及垂直运动情况。
这对于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台风季节,通过观察大气环流指数可以判断台风路径和强度,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此外,大气环流指数还可以用于研究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通过长期观测和分析大气环流指数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了解到全球范围内的温度分布、降水情况以及季风等现象的演变规律。
大气环流指数的计算方法大气环流指数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包括风力指数、风向指数和垂直运动指数。
风力指数是用来描述风速大小的指标。
它通常使用米每秒(m/s)作为单位进行表示。
根据不同地区和季节的特点,可以通过观测风速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来计算得到。
风向指数是用来描述风向的指标。
它通常使用度(°)作为单位进行表示。
根据不同地区和季节的特点,可以通过观测风向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来计算得到。
初夏85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气候特征及分析
度偏东、偏南,华北夏季降水偏少。
夏季,东亚和西北太平洋地区存在着显著的不同纬度间相互作用(如Lu 2004)),其中除了典型的副热带雨带(梅雨雨带)和热带西太平洋大气对流等之外,涉及的大气环流系统分量还有中高纬环流(特别是东北亚阻高)、沿着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东传的大气准定常波(Lu等2002;E nom oto等2003;E no m otoZ oo4; Di ng an d W ang,2005)、西太平洋副高等。
这些因子所处的经度接近,均大体处在1100一160oE经度范围内,它们之间的关系突出表现为不同纬度间的相互作用方面(如图1所示)。
州|叫ll s le e l!个1.川J图1一1东亚和西北太平洋地区不同纬度间相互作用的示意图。
利用不同纬度间的相互作用这一概念,正好可以把东亚季风系统的诸多分量有机地联系起来。
要想掌握东亚夏季风系统的变化规律,包括这一系统如何对外强迫(如ENSO、全球增暖等)进行响应,我们必须对夏季东亚地区不同纬度间的相互作用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其中,副高与热带外环流的关系、副高与热带环流的关系、热带强迫影响副高的机理、副高在热带~热带外相互作用中所起到的中间环节作用等都是应该进一步研究的具体问题。
热带海温的影响大体局限在低纬地区,但东亚地区不同纬度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可以使热带的影响向北扩展到中高纬地区。
因此研究西太副高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异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本文拟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于东亚和西北太平洋地区存在着显著的不同纬度间相互作用,西太副高的变化不仅受到热带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中高纬环流系统的影响。
不仅如此西太副高的变化还应涉及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海气相互作用,关于这一点,我们目前的初夏850hP 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气候特征及分析2.2方法介绍本文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功率谱分析、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
2.2.1单序列相关性T检验对于气候变量不同时刻的线性相关(自相关系数)和两气候变量的线性相关是否显著,即相关系数达到多少算是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必须进行统计检验。
交通环境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长安大学
交通环境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长安大学第一章测试1.空气污染指数(PSI)是综合考虑了PM10、PM2.5、NO2、SO2、O3、CO等6个参数,及各污染物的分指数与浓度的关系采用分段线性函数插值法计算得到的。
参考答案:对2.城市街道峡谷中,由于上层大气流动,会在峡谷内产生涡旋流,致使建筑物背风面污染物浓度()迎风面。
参考答案:明显高于3.污染物扩散主要取决于大气湍流的强弱,而大气湍流的强弱又与大气温度随()分布密切相关。
参考答案:海拔高度4.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的途径有()。
参考答案:其余选项都对5.悬浮颗粒物中的细颗粒主要包括()参考答案:硝酸盐粒子;硫酸盐粒子;煤和石油燃烧产生的烟雾6.大气污染完全是由于人类活动使大气中的有害成分增加引起的。
参考答案:错7.下列哪项不是大气中的恒定组分?()参考答案:二氧化碳8.在我国,空气污染指数(API)51~100时,空气质量描述为()。
参考答案:良9.由于近地球大气圈温室气体的增多,太阳的长波辐射透过大气层辐射地面使地面温度升高。
参考答案:错10.流动污染源指的是排放源可以移动。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EUDC高速路工况的最高车速是()。
参考答案:120km/h2.我国第四阶段的新车排放标准要求重型柴油车要加装()。
参考答案:选择性催化还原器3.不分光红外分析仪设置滤波室的目的是()。
参考答案:减少与待测组分吸收波长相似气体的干扰4.燃油蒸发排放测试时,测试车辆要经过()试验。
参考答案:底盘测功机试验;热浸试验;昼间换气损失试验5.装有压燃式发动机的在用汽车可采用的排放检测方法包括()。
参考答案:自由加速烟度法;加载减速烟度法6.燃油的蒸发排放是汽车大气污染物的最主要来源。
错7.在理想状态下燃油会发生完全燃烧,排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另外还会有过量的氧气和氮气参考答案:错8.以下环境中的CO浓度最高的是()参考答案:地下停车场9.HC中的甲醛,丙烯醛等醛类气体浓度超过1000ppm时,会引起人体的急性中毒。
吉林省延边地区夏季极端高温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关系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05期农业休闲·旅游·气象吉林省延边地区夏季极端高温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关系徐昌龙1张莹莹1崔日权2崔春杰1(1延边州气象局,吉林延吉133000;2延吉市气象局,吉林延吉133000)摘要利用1960—2021年地面观测记录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小波分析法对吉林省延边地区夏季极端高温日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吉林省延边地区夏季极端高温日数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整体呈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7℃/10a,并且有2~3、9~10、19~20a振荡周期;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再分析数据和中国气象局气候中心提供的气候系统监测指数数据,分析了夏季极端高温日数与大气环流场的关系,得出延边地区极端高温日数与大气环流场特定区域存在较明显正负相关,这对预测吉林省延边地区夏季极端高温事件具有一定指示作用。
关键词极端高温;变化特征;大气环流中图分类号P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05-0143-05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强,大量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情况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给社会带来的影响非常巨大,因此,在对平均气温研究的同时,极端气温的研究尤为重要[1]。
一些早期研究认为东北地区夏季气温明显升高,其异常特征为太平洋海温,与副热带高压、极涡等有一定联系。
上述研究普遍基于年、季平均气温,而针对夏季极端最高气温研究较少。
为此,本研究利用1960—2021年地面观测记录数据,对吉林省东部延边地区夏季极端高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极端高温事件与大气环流场异常之间内在物理联系,以期为吉林省延边地区夏季极端高温预测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本研究采用吉林省延边地区8个县(市)地面观测站1960—2021年逐日最高气温记录(图们站1976—2021年)。
中国气象局气候中心提供1960—2021年气候系统监测指数,1979—2021年源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逐月、日再分析资料,其中包括500 hPa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空间分辨率为0.25°×0.25°。
大气环流指数88项
一、大气环流指数(88项)1. 北半球副高面积指数(Northern Hemisphere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500hPa高度场,10°N-60°N、5°E-360°E区域内≥5880位势米(gpm)区域的球面面积,为北半球副高面积指数。
球面面积:地球表面上,网格点代表的实际面积,下同。
2. 北非副高面积指数(North African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500hPa高度场,10°N-60°N、20°W-60°E区域内≥5880位势米(gpm)区域的球面面积,为北非副高面积指数。
3. 北非-大西洋-北美副高面积指数(North African-NorthAtlantic-North American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 )500hPa高度场,10°N-60°N、110°W-60°E区域内≥5880位势米(gpm)区域的球面面积,为北非-大西洋-北美副高面积指数。
4. 印度副高面积指数(Indian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500hPa高度场,10°N-60°N、65°E-95°E区域内≥5880位势米(gpm)区域的球面面积,为印度副高面积指数。
5. 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500hPa高度场,10°N-60°N、110°E-180°区域内≥5880位势米(gpm)区域的球面面积,为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
6. 东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Ea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500hPa高度场,10°N-60°N、175°W-115°W区域内≥5880位势米(gpm)区域的球面面积,为东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
内蒙古西部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及其环流海温背景场分析
内蒙古西部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及其环流海温背景场分析刘文炜;杨红子;孙建睿;王琪;姜文达【摘要】利用44年(1971~2014年)内蒙古西部30个站点夏季降水逐月观测资料、N C E P环流及海温场逐月格点资料,使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合成分析等方法对44年内蒙古西部地区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及其环流海温背景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内蒙古西部夏季降水空间分布为整体一致型,时间分布存在5年~9年的周期.②降水偏多年,从100hPa~500hPa,极涡发展深厚,强度偏强,冷空气活动频繁,东亚大槽比较深厚,槽前上升运动强烈,700hPa水汽输送充沛;降水偏少年环流特征相反.③内蒙古西部夏季降水异常和前期春季海温异常相关显著.夏季降水偏多年印度洋存在存"-""+"偶极子震荡,NINO2+1区海温异常偏低,为拉尼娜现象;降水偏少年则相反.【期刊名称】《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年(卷),期】2017(000)018【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夏季降水;气候特征;EOF分解;环流异常;海温异常【作者】刘文炜;杨红子;孙建睿;王琪;姜文达【作者单位】乌海市气象局,内蒙古乌海 016000;乌海市气象局,内蒙古乌海016000;乌海市气象局,内蒙古乌海 016000;乌海市气象局,内蒙古乌海 016000;乌海市气象局,内蒙古乌海 0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24(226)利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汛期降水大气环流、海温场等气候背景场研究,已成为我国短期气候预测工作者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马慧等[1]研究发现华南前汛期的多雨年和凉年的南亚高压和副高都较常年偏弱、少雨年和热年的南亚高压和副高都较常年偏强。
肖科丽等[2]研究陕西省典型旱(涝)年北半球500hPa环流形势距平场发现典型旱(涝)年,Nino3区海温为明显的正(负)距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弱),脊线位置偏南(北)、西伸脊点偏东(西),欧亚地区西风环流指数偏弱(强),以经(纬)向环流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气环流指数(88项)1. 北半球副高面积指数(Northern Hemisphere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2. 北非副高面积指数(North African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3. 北非-大西洋-北美副高面积指数(North African-NorthAtlantic-North American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 )4. 印度副高面积指数(Indian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5. 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6. 东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Ea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7. 北美副高面积指数(North American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8. 北大西洋副高面积指数(Atlantic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9. 南海副高面积指数(South China Sea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10. 北美大西洋副高面积指数(North American-Atlantic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11. 北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rea Index)12. 北半球副高强度指数(Northern Hemisphere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13. 北非副高强度指数(North African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14. 北非-北大西洋-北美副高强度指数(North African-NorthAtlantic-North American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15. 印度副高强度指数(Indian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16. 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17. 东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Ea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18. 北美副高强度指数(North American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19. 北大西洋副高强度指数(North Atlantic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20. 南海副高强度指数(South China Sea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21. 北美-北大西洋副高强度指数(North American-North Atlantic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22. 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23. 北半球副高脊线位置指数(Northern Hemisphere Subtropical High Ridge Position Index)24. 北非副高脊线位置指数(North African Subtropical High Ridge Position Index)25. 北非-北大西洋-北美副高脊线位置指数(North African-North Atlantic-North American Subtropical High Ridge Position Index)26. 印度副高脊线位置指数(Indian Subtropical High Ridge Position Index)Ridge Position Index)28. 东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指数(Ea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Ridge Position Index)29. 北美副高脊线位置指数(North American Subtropical High Ridge Position Index)30. 大西洋副高脊线位置指数(Atlantic Sub Tropical High Ridge Position Index)31. 南海副高脊线位置指数(South China Sea Subtropical High Ridge Position Index)32. 北美-北大西洋副高脊线位置指数(North American-North Atlantic Subtropical High Ridge Position Index)33. 北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指数(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Ridge Position Index)34. 北半球副高北界位置指数(Northern Hemisphere Subtropical High Northern Boundary Position Index)35. 北非副高北界位置指数(North African Subtropical High Northern Boundary Position Index)36. 北非-北大西洋-北美副高北界位置指数(North African-North Atlantic-North American Subtropical High Northern Boundary Position Index)37. 印度副高北界位置指数( Indian Subtropical High Northern Boundary Position Index)Northern Boundary Position Index)39. 东太平洋副高北界位置指数(Ea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Northern Boundary Position Index)40. 北美副高北界位置指数(North American Subtropical High Northern Boundary Position Index)41. 北大西洋副高北界位置指数(Atlantic Subtropical High Northern Boundary Position Index)42. 南海副高北界位置指数(South China Sea Subtropical High Northern Boundary Position Index)43. 北美-北大西洋副高北界位置指数(North American-Atlantic Subtropical High Northern Boundary Position Index)44. 北太平洋副高北界位置指数(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Northern Boundary Position Index)45. 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脊点指数(Western Pacific Sub Tropical High Western Ridge Point Index)46. 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Asia Polar V ortex Area Index)47. 太平洋区极涡面积指数(Pacific Polar V ortex Area Index)48. 北美区极涡面积指数(North American Polar V ortex Area Index)49. 大西洋欧洲区极涡面积指数(Atlantic-European Polar V ortex Area Index)50. 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Northern Hemisphere Polar V ortex Area Index)51. 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Asia Polar V ortex Intensity Index)52. 太平洋区极涡强度指数(Pacific Polar V ortex Intensity Index)53. 北美区极涡强度指数(North American Polar V ortex Intensity Index)54. 北大西洋-欧洲区极涡强度指数(Atlantic-European Polar V ortex Intensity Index)55. 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Northern Hemisphere Polar V ortex Intensity Index)56. 北半球极涡中心经向位置指数(Northern Hemisphere Polar V ortex Central Longitude Index)57. 北半球极涡中心纬向位置指数(Northern Hemisphere Polar V ortex Central Latitude Index)58. 北半球极涡中心强度指数(Northern Hemisphere Polar V ortex Central Intensity Index)59. 欧亚纬向环流指数(Eurasian Zonal Circulation Index)60. 欧亚经向环流指数(Eurasian Meridional Circulation Index)61. 亚洲纬向环流指数(Asian Zonal Circulation Index)62. 亚洲经向环流指数(Asian Meridional Circulation Index)63. 东亚槽位置指数(East Asian Trough Position Index)64. 东亚槽强度指数(East Asian Trough Intensity Index)65. 西藏高原-1指数(Tibet Plateau Region 1 Index)66. 西藏高原-2 指数(Tibet Plateau Region 2 Index)67. 印缅槽强度指数(India-Burma Trough Intensity Index)68. 北极涛动指数(Arctic Oscillation, AO)69. 南极涛动指数(Antarctic Oscillation, AAO)70. 北大西洋涛动指数(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 NAO)71. 太平洋-北美遥相关型指数(Pacific/ North American Pattern ,PNA)72. 东大西洋遥相关型指数(East Atlantic Pattern, EA)73. 西太平洋遥相关型指数(West Pacific Pattern , WP)74. 北太平洋遥相关型指数(North Pacific Pattern , NP)75. 东大西洋-西俄罗斯遥相关型指数(East Atlantic-West Russia Pattern , EA/WR)76. 热带-北半球遥相关型指数(Tropical-Northern Hemisphere Pattern, TNH)77. 极地-欧亚遥相关型指数(Polar-Eurasia Pattern , POL)78. 斯堪的纳维亚遥相关型指数(Scandinavia Pattern , SCA)79. 太平洋转换型指数(Pacific Transition Pattern, PT)80. 30hPa纬向风指数(30hPa zonal wind Index)81. 50hPa纬向风指数(50 hPa zonal wind Index)82. 赤道中东太平洋200hPa纬向风指数(Mid-Eastern Pacific 200mb Zonal Wind Index)83. 850hPa西太平洋信风指数(West Pacific 850mb Trade Wind Index )84. 850hPa中太平洋信风指数( Central Pacific 850mb Trade Wind Index)85. 850hPa东太平洋信风指数(East Pacific 850mb Trade Wind Index)86. 北大西洋-欧洲环流W型指数(Atlantic-European Circulation W Pattern Index)87. 北大西洋-欧洲环流型C型指数(Atlantic-European Circulation C Pattern Index)88. 北大西洋-欧洲环流E型指数(Atlantic-European Circulation E Pattern Index)二、海温指数(26项)1. NINO 1+2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NINO 1+2 SSTA Index)2. NINO 3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NINO 3 SSTA Index)3. NINO 4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NINO 4 SSTA Index)4. NINO 3.4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NINO 3.4 SSTA Index)5. NINO W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NINO W SSTA Index)6. NINO C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NINO C SSTA Index)7. NINO A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NINO A SSTA Index)8. NINO B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NINO B SSTA Index)9. NINO Z区海表温度距平海表温度指数(NINO Z SSTA Index)10. 热带北大西洋海温指数(Tropical Northern Atlantic SST Index)11. 热带南大西洋海温指数(Tropical Southern Atlantic SST Index)12. 西半球暖池指数(Western Hemisphere Warm Pool Index)13. 印度洋暖池面积指数(Indian Ocean Warm Pool Area Index)14. 印度洋暖池强度指数(Indian Ocean Warm Pool Strength Index)15. 西太平洋暖池面积指数(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Area Index )16. 西太平洋暖池强度指数(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Strength index)17. 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指数(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Index)18. 亲潮区海温指数(Oyashio Current SST Index)19. 西风漂流区海温指数(West Wind Drift Current SST Index)20. 黑潮区海温指数(Kuroshio Current SST Index)21. 类ENSO指数(ENSO Modoki Index )22. 暖池型ENSO指数(Warm-pool ENSO Index)23. 冷舌型ENSO指数(Cold-tongue ENSO Index)24. 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海温模态指数(Indian Ocean Basin-Wide Index)25. 热带印度洋海温偶极子指数(Tropic Indian Ocean Dipole Index)26. 副热带南印度洋偶极子指数(South Indian Ocean Dipole Index)三、其他指数(16项)1. 冷空气次数(Cold Air Activity Index)2. 西太平洋编号台风数(Western North Pacific Typhoon number)3. 登陆中国台风数(Number of Landing Typhoon on China)4. 太阳黑子指数(Total Sunspot Number Index)5. 南方涛动指数(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6. 热带太平洋射出长波辐射指数(Tropical Pacific Outgoing Long Wave Radiation Index)7. 多变量ENSO指数(Multivariate ENSO Index)8. 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Index)9. 大西洋经向模海温指数(Atlantic Meridional Mode SST Index)10. 准两年振荡指数(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Index)11. 全球综合角动量指数(Globally Integrated Angular Momentum Index)12. 太阳辐射通量指数(Solar Flux Index)13. 赤道太平洋130°E-80°W范围次表层海温指数(Equatorial Pacific 130°E-80°W Upper 300m temperature averaged anomaly index)14. 赤道太平洋160°E-80°W范围次表层海温指数(Equatorial Pacific 160°E-80°W Upper 300m temperature Average anomaly index)15.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指数(Equatorial Pacific 180º-100ºW Upper 300m temperature Average anomaly index)16. 大西洋海温三极子指数(North Atlantic Triple index)四、读取方式范例(Fortran语言):数据文件为ASCII文本,第一行为指数序号,第二行起为指数数据内容,缺测值为-999.0(1)88项大气环流指数(M_Atm_Nc.txt)read(100,'(i4,i2.2,88(2x,f11.3))') iyear,imon,(ind(i),i=1,88) (2)26项海温指数(M_Oce_Er.txt)read(100,'(i4,i2.2,26(2x,f11.3))') iyear,imon,(ind(i),i=1,26) (3)16项其他指数(M_)read(100,'(i4,i2.2,16(2x,f11.3))') iyear,imon,(ind(i),i=1,16) 其中:iyear为4位年份(即yyyy),imon为2位月份(即mm),ind为指数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