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完整[1]

合集下载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1-6章重点总结(精华)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1-6章重点总结(精华)

(3)免疫特点IgG(可从母体获得)生后6个月内患传染病的机会较少,6个月后来自母体的IgG下降,自行合成的能力要到6-7岁才达到成人水平;IgM(不可从母体获得),易患革兰阴性细菌感染;SIgA缺乏,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4)病理特点维生素D缺乏时,成人患骨软化症,儿童患佝偻病;肺炎球菌感染时,成人患大叶性肺炎,儿童患支气管肺炎(5)预后特点诊治护理及时合理到位,好转恢复快,小儿各脏器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较强,后遗症较少生长发育4.生长发育的规律(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贯穿于整个小儿时期并2个生长高峰(2)各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先快而后萎缩;皮下脂肪发育年幼时较发达,肌肉组织的发育要到学龄期才加速(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通常遵循由上到下(先会抬头,再会坐,站和走)、由近及远(先抬肩、伸臂,后双手握物)、由粗到细(先会用全手掌握物,再会由手指持物)、由简单到复杂(先会画直线,再会画圆)、由低级到高级(先会感觉事物,再发展到认识事物)(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小儿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正常范围5.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决定生长发育的的潜力环境因素影响生长发育的潜力,包括营养、孕母情况、生活环境和疾病6.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1)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

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1周内,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丧失及排出胎粪,体重可暂时下降3-9%,约在生后3-4天内达最低点,以后逐渐恢复,常于第7-10天恢复至出生时水平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kg,3个月时约为6kg,1岁时约为9kg,2岁时约为12kg体重计算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7-12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月龄-6)×0.4=6+月龄×0.252岁-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8或选用公式3-12个月:体重(kg)=(月龄+9)/21-6岁:体重(kg)=年龄(岁)×2+87-12岁:体重(kg)=[年龄(岁)×7-5]/2(2)身高(身长):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长度3岁以内的小孩卧位测量,称身长;3岁以后称身高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cm,1岁时约为75cm,2岁时约为85cm计算公式1-6个月:身长(cm)=出生时身长(cm)+月龄×2.57-12个月:身长(cm)=出生时身长(cm)+月龄×2、5+(月龄-6)×1.52-12岁:身高(cm)=年龄(岁)×7+70上部量(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和下部量(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

儿科护理学(1)

儿科护理学(1)

儿科总结名词解释1、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防治与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

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期。

此期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5、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为学龄前期.6、生长:是指随年龄的增长,儿童各器官、系统的长大,主要表现为形态变化.7、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上的分化与成熟,是“质"的改变,包括情感-心理的发育成熟过程.8、体重:是身体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9、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出,可致体重暂时性下降.10、补授法:指补充母乳量不足的方法。

11、代授法:用配方奶或其他乳品一次或数次替代母乳的方法。

12、低钾血症:当血清钾低于3。

5mmol/L13、高钾血症:血清钾高于5.5mmol/L14、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者。

15、正常足月儿:是指胎龄慢37-42周出生,出生体重在2500-4000g,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16、适中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

17、呼吸暂停:如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伴有心率减慢并出现发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18、原发性呼吸暂停:胎儿或新生儿窒息缺氧时,初起1—2分钟呼吸深快,如缺氧未及时纠正,随即转为呼吸抑制和反射性心率减慢。

19、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

20、郝氏沟:膈肌附着部位的肋骨长期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21、佝偻病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呈钝圆形隆起22、闭锁肺:严重气道梗阻时,几乎听不到呼吸音。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第一章:绪论1.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科学。

2.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

3.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之出生后28天止。

4.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5.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6.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7.学龄期:从入小学起到进入青春期前8.青春期(少年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女孩11~12Y到17~18Y,男孩13~14到18~20Y。

9.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第二章:生长发育1.生长:一般是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测出其量的改变2.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上的成熟,为质的改变3.追赶生长:疾病愈后,小儿升高、体重等短期内加快增长,以弥补患病期间造成的损失4.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第1周内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丧失及排除胎粪,体重可暂时性下降3%~9%,约在生后3~4日达到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常于第7~10日逐渐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的过程5.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婴儿期和青春期发育最快)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性(神经系统最快、生殖系统最慢)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6.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确定小儿生长发育进程的两个基本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营养、孕母情况、生活环境、疾病7.体格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有:体重、身高(身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厚度✧体重:出生时3kg、3个月时6kg、12个月9kg、24个月时12kg1~6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7~12月:体重=6+月龄*0.252岁至青春期:体重=年龄*2+7(或8)✧身高(身长):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儿科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

儿科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 论
学习目标
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熟悉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了解小儿患病的特点及其护理的一般原则 能与不同年龄的患儿进行语言和非语言沟通
LOGO
章节目录
1
儿科护理的发展势趋
2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3
儿科护理学的特点及原则
4
儿科护士的素质
LOGO
第一节:儿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一、概念、任务和服务对象
免疫特点:小儿非特异性免疫不足, 特异性免疫未成熟,特点是产生抗体 的能力较差,但可从母体获得IgG抗体 (被动免疫),故出生后6个月内患某 些传染病的机会较少;婴儿在6个月以 后,来自母体的IgG浓度下降,患感染 的发生率增加。
心理特点:①心理应对能力较差;②心 理发展受环境影响大;③心理发展是连 续不断的。
儿科护理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 科学
儿科护理的任务是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各 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小儿,对小儿提供综合性、广泛 性的护理,以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 亡率,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提高人类的整体健康 水平。
儿科护理服务的对象,国家有明确的规定,是从出生 至满14周岁的小儿。
能力逐渐丰富,模仿性增强,智能发育快,要求增多,能独 立行走、活动,见识范围迅速扩大,接触事物增多,但仍缺 乏自我识别能力。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多。
LOGO
五 学龄前期
学龄前期 :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 学龄前期儿童的体格发育速度减慢,智能发育进一步加快,求
知欲强,好问,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仍差。应加强早期 教育,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自理能力,为入学做好 准备。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自学指导书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自学指导书

《儿科护理学》自学指导书一、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二、自学学时:54课时三、课件学时:54课时四、教材名称:《儿科护理学》第三版,崔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五、参考资料:1.《儿科学》第六版,杨锡强,易著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实用儿科学》第六版,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六、考核方式:章节同步练习(10%)+笔试(90%)七、课程简介:本指导书是根据卫生部规划教材《儿科护理学》编写而成,作为整体护理的培训教材。

儿科护理学是综合性临床医学科学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小儿时期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等基础医学和疾病防治护理的临床医学。

小儿是一个在解剖、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尚未成熟且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无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护理等方面,在各个不同年龄阶段都有其特点。

儿科护理学自始至终贯穿这个特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使之正确诊断、预防、治疗和护理,以保证小儿健康的成长。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科学人才的要求,通过儿科护理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儿科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为护理和科研打下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儿科护理学》全书共分为十四章。

第一至四章主要为儿童保健、儿科基础护理;第六至十四章为患病儿童的护理。

八、自学内容指导第一章绪论一、本章内容概述: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

儿科护理学的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他们具有不同于承认的特征及特殊需要。

本章介绍了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特点、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其特点、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二、自学课时安排:1学时三、知识点:1.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2.儿科特点:儿童生理功能特点(解剖、生理、免疫)、心理社会特点、儿科临床特点。

3.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实施身心整体护理、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

儿科护理学 (1)教学资料

儿科护理学 (1)教学资料
课时目标 1.熟悉儿科门诊设置的特点及护理管理 2.熟悉儿科急诊设置的特点及护理管理 3.熟悉病房的设置的特点及护理管理
1
17
第一节 儿科门诊设置的特点及 护理管理
一、儿科门诊设置特点 预诊室 挂号处 测体温处 候诊室 诊查室 治疗室 化验室 饮水处 厕所
1
18
二、儿科门诊的护理管理 (一)组织管理 (二)病情观察 (三)各种护理应井然有序 (四)预防交叉感染 (五)卫生宣传 (六)收治入院
19
第二节 儿科急诊设置特点及护 理管理
一、急诊室的设备 抢救室 治疗室 观察室 小手术室
1
20
二、急诊的护理管理 (一)重视急诊五要素 (二)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三)建立急诊护理常规 (四)加强急诊文件管理
1
21
第三节 儿科病房设置特点及护 理管理
一、病房设置特点 病室 重症监护室 医护办公室 治疗 室 配餐室及配奶室 游艺室 卫生间、
6
五、学龄期保健
1.合理营养 2.日常活动与锻炼 3.预防疾病 4.防止意外事故 5.培养良好习惯
1
7
六、青春期保健
1.加强营养 2.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加强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
8
第二节 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一、护理 (一)居室 (二)衣着-尿布 (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睡眠、卫生、饮食、排便
1
9
二、营养 保证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的先决条件。
10
三、教养及教育 (一)原则 1.一致性 2.具体性 3.以称赞、鼓励为主 (二)方法
11
四、体格锻炼 (一)户外活动 (二)皮肤锻炼 抚触 温水 空气 日光 (三)体育运动 婴儿被主动操 体操 田径及球类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表1-2 小儿各年龄期特点和护理要点 名称 年(月)龄 特点 护理要点 体格生长处 注意安排有规律 学龄期 从入小学 于稳步阶段 的生活、学习和 期(6~7岁) 智能发育更 锻炼,保证充足 school至青春期 为成熟,理 的营养及休息。 预防近视、龋齿、 age (女12岁、 解、分析、 蛔虫病的发生, 男13岁) 综合能力逐 注意坐、立、行 步增强。 的姿势。
复习题
1.叙述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2.你应从哪些方面去热爱儿童、尊重儿童, “爱”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有何重要意义? 3.我国儿科工作的对象年龄界限是多少? 4.新生儿期是指: A.从孕期28周到生后1周 B.从孕期28周到生后2周 C.从出生到生后2周 D.从出生到生后满28天 E.从出生到生后满30天
素、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并运用现代护理 理论和技术为小儿提供整体护理,以促进儿 童身心健康的学科。
小儿:是一个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
研究对象:从精、卵细胞结合起至青春期 结束(约18~20周岁)的儿童。 工作(服务)对象:从出生至满14周岁的儿童 。
21世纪任务
1.感染性疾病的控制
2.儿童的精神卫生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表1-2 小儿各年龄期特点和护理要点 名称 年 (月 )龄 特点 护理要点 体格发育速度 学龄前期 3周岁后 继续减慢,大 preschool 到入学前 脑功能更趋于 (6~7岁) age 完善,求知欲 强,好奇、好 问、好模仿 预防保健, 加强学前教 育(培养良 好的沟通能 力、品行、 生活和学习 习惯)
(2)胎儿期 (fetal period) 妊娠第9周至出生
2.婴儿期(infancy,infant period)出生至不满2岁

儿科护理学完整版

儿科护理学完整版

儿科护理学完整版儿科护理学,作为护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以及保健等方面的知识,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

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不仅关乎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对整个社会的未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儿科护理学的定义、重要性、专业知识及技能要求等多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专业的完整版。

儿科护理学的定义儿科护理学是指专门针对儿童进行护理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0-18岁的儿童。

儿科护理学包括婴儿、幼儿、学龄前儿童以及青少年等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旨在为他们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儿科护理学的重要性儿科护理学在医疗保健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和成长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

而儿科护士在儿童的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要熟悉儿科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耐心细心的职业素养,以保障儿童得到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儿科护理学的专业知识儿科护理学的专业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相关的生理变化和疾病易发特点。

2. 儿科常见疾病及护理措施:熟悉儿童常见的疾病,如发热、腹泻、呼吸道感染等,并掌握相应的护理技能和处理方法。

3. 儿童心理健康: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阶段,能够有效开展心理护理工作,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4. 儿童营养保健:了解儿童的营养需求,掌握合理的饮食指导原则,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5. 儿童行为管理:掌握儿童行为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有效引导和疏导儿童情绪,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儿科护理学的技能要求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外,儿科护士还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技能要求:1. 沟通技巧: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儿科护士需要用亲切温和的语言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2. 护理技能: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如量体温、测血压、输液、换药等,能够及时有效地给予儿童护理服务。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七、青春期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PEDIATRIC NURSING
第一章 绪论
儿科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
★ 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及护理要点。★ 熟悉儿科护理学的概念、研究任务和研究范围;熟悉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了解儿科护理学的特点。
儿科护理学概述
1
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2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3
儿科护理学概述
(四)身体、心理素质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03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一、胎儿期
胎儿期(fetal period)指从受精卵的形成到胎儿出生, 约40周(280天)。此期又分为胚胎期和胎儿期。胚胎期指受精后的前8周, 从受精卵分化至大体形成。该阶段胚胎细胞高度分化, 对多数致畸因子敏感, 若孕母受到感染, 可导致胎儿生长发育障碍, 出现死胎、流产或先天畸形。胎儿期指第9周起至出生, 是组织器官迅速生长和功能发育渐趋完善的时期。此时期胎儿完全依赖母体生存, 故应加强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 重点在于预防。
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02
第二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一、儿科护士的角色
(一)
(二)
(三)
(四)
健康教育者(七)(六)Fra bibliotek(五)
第二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二、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一)思想道德素质
① 热爱儿童, 热爱护理事业,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奉献精神。② 具有诚实的品格、较高的慎独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以理解、友善、平等的心态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帮助。③ 具有正视现实、面向未来的目光, 追求崇高的理想, 忠于职守, 救死扶伤, 廉洁奉公, 实行人道主义。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一、儿科护理学是研究0---14岁儿童的生长发育的保健、疾病的防治性照顾及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等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现代儿科护理人员的素质:1、思想道德好。

2、业务技术精。

3、综合素质强。

三、儿童健康评估及指导(一)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1、生长发育的有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

2、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一性。

3、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4、生长发育的个性差异及各年龄生长发育各有特点等(二)体重:体重的增长是体格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

1~6个月:体重(kg)=出身体重(kg)+月龄×0.7(kg)7~12月:体重(kg)=6+月龄×0.252~12岁:体重(kg)= 年龄×2+7 (或8)正常同龄、同性别儿童的体重一般波动在+/-10% 。

常见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等。

(三)身长(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

平均出生身长50cm,1y 75cm, 2y 85cm,2~12y 身高(cm) = 年龄×7+70 (cm)卧位测量身长< 3y, 站位测量身高>3y(四)头围: 是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

出生:34cm6 月:44cm 1 岁:46cm2 岁:48cm 5岁:50cm15岁:54~58cm(接近成人)常见疾病:头围过小:大脑发育不全,头小畸形。

头围过大:脑积水,佝偻病(五)前囟:组成:由额骨和顶骨形成菱形间隙。

大小:1.5~2cm (对边中点连线),闭合时间: 1~1.5y。

后囟组成:顶骨和枕骨形成的三角形间隙。

最迟于生后6~8周闭合。

骨缝闭合:生后3-4月闭合十一、肺炎分类:1病理分类:大叶性,支气管,间质性、毛细支气管肺炎。

2病因分类: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吸入性、过敏性肺炎。

3病程分类:急性肺炎(病程1个月内)、迁延性肺炎(病程在1---3个月)、慢性肺炎(病程超过3个月)4病情分类:轻症、重症肺炎。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类型: (公共课限选课)总学时:80 理论学时: 58 实践学时: 22学分数:5适用专业: 护理、护理(助产)、护理(英语)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其任务是使学生对《儿科护理学》有完整的认识,并掌握必要的技能。

不仅对小儿疾病进行护理,还包括开展优生优育、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的防治质量,为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二)课程基本理念1.构建《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发展平台。

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为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注重知识的新颖性及前卫意识,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2.设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合理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

确定以坚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拓展“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为原则。

《儿科护理学》课程要重新科学地审视儿科护理“三基”的内涵,基础部分在理论与方法上都应是最基本的,在医院和社区临床护理的应用中都应是最广泛的。

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知识,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由此来打造既能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儿科护理学》课程具有的基本特点,又能适合时代进步所要求学生必备的儿科护理基本知识。

成为学生获得学习专业护理课程、专业护理技能和职业就业能力的工具。

拓展部分为适应学生进一步升华提供必要的准备,使学生了解《儿科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体会《儿科护理学》的文化价值,构建可供不同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有效平台。

3.关注《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进程,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性教学原则,促进师生互动。

以模块教学取代传统教学,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实验实践、临床见习与实习等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4.体现《儿科护理学》课程现代文化氛围,要反映当代《儿科护理学》方面的新进展、新知识、新理念。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本章将介绍儿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帮助护理学生和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儿科护理学的概念儿科护理学是指专门针对儿童进行的护理学科,主要包括婴儿、幼儿、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等不同年龄阶段的护理内容。

儿科护理学涉及到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是护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

二、儿科护理的特点儿科护理与成人护理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首先,儿科护理对象为儿童,他们的体质较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限,需要更加细致和耐心的护理。

其次,儿科护理需要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和方法。

再次,儿科护理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儿童心理和社会因素对治疗和康复的影响,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

三、儿科护理的任务儿科护理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儿童进行全面健康评估,了解其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其次,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根据儿童的年龄、疾病情况和家庭背景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再次,进行护理执行和记录,保障儿童接受到规范和科学的护理服务。

最后,进行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帮助儿童恢复健康,提高抗病能力。

四、儿科护理的要求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熟悉儿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其次,具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与儿童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再次,具备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儿童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最后,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工作,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五、儿科护理学的发展随着医疗技术和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儿科护理学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未来的发展中,儿科护理将注重儿童身心健康的综合护理,倡导家庭参与和社会支持,建立健康的儿童生活环境,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完整word版)儿科护理学重点考点整理

(完整word版)儿科护理学重点考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1、小儿年龄分期(7个):①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约40周分3个阶段,妊娠早期为期12周;妊娠中期,13周至28周;妊娠晚期29周至40周。

特点:营养完全依赖母体。

②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之出生后28天止。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特点: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适应能力差,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尤其是围生期)③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

(特点:生长发育最快阶段,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④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

(特点: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自身免疫力低,乳牙出齐,识别能力差,容易发生自伤)⑤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

⑥学龄期:从入小学起到进入青春期前。

⑦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到18-20岁。

2、儿科特点(清楚):1)解剖特点:头部相对较大,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骨骼比较柔软并富有弹性,不易折断,关节发育不完善2)生理特点: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及能量的需求量相对成人多,但肠胃消化功能未趋成熟,容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3)免疫特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健全,预防能力差,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

3、儿科护理一般原则:1)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2)实施身心整体护理3)减少创伤和疼痛4)遵守法律和道德伦理规范。

第二章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①生长发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婴儿期和青春期发育最快)②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性(神经系统最快、生殖系统最慢)③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④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营养、孕母情况、生活环境、疾病---追赶生长:疾病愈后,小儿升高、体重等短期内加快增长,以弥补患病期间造成的损失)3、生长:一般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改善和功能上的成熟。

儿科护理学(全套课件462P)PPT课件

儿科护理学(全套课件462P)PPT课件

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包括多动症、自闭症、焦虑症、 抑郁症等。
干预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理行为问题, 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药物治
疗、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等。
家庭与学校的作用
家庭和学校在儿童心理行为问题 的干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提
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心理护理技巧与方法
建立信任关系
与儿童建立信任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基 础,应尊重儿童、耐心倾听并理解他 们的感受和需求。
心理发展评估方法
通过观察、访谈、心理测验等 方法,对儿童心理发展状况进 行评估。
03 儿童常见疾病及 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及护理
01
儿童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感冒、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
02
护理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异味刺激;指导患儿正确咳嗽、排痰;
给予合理饮食,保证充足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概述
定义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是指儿 童在心理发育过程中出现 的偏离正常轨道的行为和 情绪表现。
发生率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在儿童 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且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
危害
心理行为问题不仅影响儿 童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 致学习困难、社交障碍等 严重后果。
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干预措施
04 儿童营养与饮食 护理
儿童营养需求及饮食原则
蛋白质
促进生长发育,维持组织修复和免疫功能。
脂肪
提供能量,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儿童营养需求及饮食原则
碳水化合物
主要能量来源,维持血糖稳定。
维生素与矿物质
参与多种生理活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儿童营养需求及饮食原则

儿科护理学 完整版本ppt课件

儿科护理学 完整版本ppt课件

身高(长):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增长规律与体重相同,有2个增长高峰:婴儿期和青春期
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厘米
1周岁身长 约75cm
2岁时身长 约85cm。
2岁以后身高(长)增长平稳,每年约 5~7cm;
精选课件ppt
18
测量身高的意义
可以判断生长发育的异常, 尤其是骨胳发育的异常。骨胳 发育的异常常见于甲减、生长 激素缺乏症等疾病。 有些疾病不仅要测量身高 同时还要测量上、下部量。
一、儿科护理学的任务
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各方面来研究 儿
童和保护儿童,保障儿童健康。
二、儿科护理学的范围
一切涉及小儿时期健康和卫生的问题都属于 此
范围,包括正常小儿身心方面的保健、小儿

精选课件ppt
4
第二节 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一、儿科特点(生理、心理、临床)
自学 二、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乳儿:150ml,以后每3岁减去25 ml 9岁: 75 ml 成人: 50 ml
精选课件ppt
56
第二节 小儿喂养与膳食
一、婴儿喂养 (一)母乳喂养
1. 母乳喂养优点 (1)营养丰富,比例合适 (2)增强免疫 (3)喂哺简便 (4)增加母婴的情感交流
精选课件ppt
57
2. 母乳喂养的护理
宜早: 生后即可哺乳
标、方法、意义。
精选课件ppt
8
第一节 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一、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一) 生长发育连续性和阶段性
连续性:整个小儿时期生长发育不断进行。
出生后最初6个月
阶段性:两个生长高峰期 期
青春
精选课件ppt
9

儿科护理学(DOC)

儿科护理学(DOC)

第一章1. 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怀胎8周为胚胎期,是小儿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

2. 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天止称新生儿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称围生期。

3. 婴儿期:出生后到满一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4. 幼儿期:1周岁后-3周岁前为幼儿期,智力发育较前突出。

5. 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6. 学龄期:从小学起(6-7岁)到进入青春期(12-14周岁)为止。

生殖系统发育接近成人。

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

7. 青春期:从第2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第二章1.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⑴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头三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⑵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的较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⑶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高级到低级,由简单到复杂;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2. 生长:一般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改善和功能上的成熟。

3.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②性别③孕母情况④营养⑤生活环境⑥疾病和药物。

3.体重公式:1-6月:体重kg= 出生时体重 + 月龄 * 0.7kg。

7-12月:体重kg= 6kg + 月龄 * 0.25kg。

2-12岁:体重kg= 年龄 * 2 + 7(或8)kg4. 身长: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到2岁时约85cm 2-12岁身长公式:身高cm = 年龄 * 7 + 70cm5. 头围:出生时相对较大约33-34cm,2岁时约为48cm,较小头围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快则提示脑积水。

6.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胸围大小与肺、胸廓发育密切相关。

7. 头颅骨的发育:颅骨缝出生时尚分离,约3-4个月时闭合,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前囟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等,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至迟约生后6-8周闭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护理学完整版一、填空题1.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2.营养不良患儿饮食调整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

3。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分期:初期(早期)、活动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4.儿童总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热力作用、生长发育(小儿特有)、活动、排泄及摄食消耗6个方面.5。

法洛四联征: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6.生理性黄疸:足月儿和早产儿于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足月儿一般在10—14天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至3-4周。

7.临床上常见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类型:消瘦型营养不良(能量缺乏)、水肿型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消瘦—水肿型营养不良.8.化脓性脑膜炎生命体征的变化:体温升高、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深慢且不规则。

9.颅内压增高的典型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10.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阳性.二、选择题1.胎儿期保健以孕母保健为重点,新生儿保健重点放在生后第1周。

2.新生儿或婴儿母乳喂养后取右侧卧位,头位略高,以利于胃排空,避免因溢乳而引起窒息。

3。

儿童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及保健(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止为胎儿期;(2)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称新生儿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称围生期。

新生儿期的保健措施主要为合理喂养与保暖(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55%);(3)婴儿期: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生长发育最为迅速,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消化和吸收能力未完善,易腹泻和营养不良, 故应合理喂养;从胎盘获得的免疫球蛋白逐渐消失,后天免疫力尚未产生,易患感染性疾病,故应按时免疫接种;(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期;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能独立行走,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容易发生意外;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是意外窒息(初生1—3个月内婴儿易发生窒息,1—5岁婴幼儿易发生异物进入机体,呼吸道异物多见于学龄期儿童);18个月左右可能出现生理性厌食,应鼓励其自己进食,不要惩罚幼儿。

......感谢聆听(5)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为学龄前期;(6)学龄期:自6—7岁到进入青春期前为学龄期,此期易出现上学的不适应性;(7)青春期:以性发育为标志进入青春期;此期儿童体格生长再次加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同时生殖系统发育加速并趋于成熟。

4.儿童免疫特点:新生儿虽可从母体获得IgG,但3—5个月后逐渐下降,而自行合成IgG的能力一般要到6—7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母体IgM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血清IgM浓度低,易患革兰阴性菌感染;婴幼儿期SIgA也缺乏,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

......感谢聆听5.儿童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生长发育通常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规律;(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6.生理性体重下降规律:一般下降幅度为原有体重的3%-9%,多在生后3—4日达最低点,至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

7.生长发育规律:(1)体重的增长:①平均男婴出生体重为3.3±0。

4kg,女婴为3.2±0。

4kg;②出生后前3个月一般每月体重增长600—1000g,生后3个月末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2倍;出生后9个月体重的增长约等于前3个月体重的增长,即12个月龄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3倍(9.5—10。

5kg)。

③生后第1年是体重增长最快速的时期,为“第一个生长高峰”;进入青春期后体格生长再次加快,呈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感谢聆听④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7—12个月:体重(kg)=6+月龄×0。

25;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7(或8).(2)身高的增长:①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6个月时身长约65cm,1岁时身长约75cm,2岁时身长约85cm;②2—12岁身长的估算公式为:身高(cm)=年龄(岁)×7+77.(3)头围的增长:①出生时头围平均为33—34cm,1岁时约46cm,2岁时约48cm,15岁时54-58cm,基本同成人;故头围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②头围过小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过大或增长过快则提示脑积水、脑肿瘤的可能。

(4)胸围的增长:①胸围指自乳头下缘经肩胛骨角下绕胸一周的长度,反映肺和胸廓的发育;②出生时约32cm,1岁时46cm,约等于头围,1岁以后胸围发育开始超过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儿童年龄(岁)减1.(5)脑部耗氧量:生长时期的脑组织耗氧较大,小儿脑耗氧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占总耗氧量的50%,而成人为20%。

8.骨骼发育:(1)颅骨发育:①颅骨缝3—4个月时闭合;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约1.5—2。

0cm,1—1。

5岁时闭合;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最迟出生后6-8周闭合;②前囟早闭、头围小提示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③前囟张力增加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而前囟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感谢聆听(2)脊柱发育:3个月左右出现第一个弯曲—颈椎前凸,6个月左右出现第二个弯曲-胸椎后凸,1岁左右出现第三个弯曲-腰椎前凸。

(3)长骨发育:骨化中心出现的多少可反映长骨的生长成熟程度。

9.牙齿发育:(1)乳牙20个,恒牙32个;(2)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约2—2。

5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4—6;(3)乳牙萌出顺序一般下颌先于上颌、自前向后.10.母乳是否充足如何判断:若母乳充足,新生儿哺乳后安静入睡,大小便正常,体重正常增长;母亲可有乳房胀痛感或乳汁溢出浸湿胸前衣服等现象。

食后右侧卧位,床头略抬高,避免溢奶引起窒息.11.生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刻,婴儿4—6个月以内提倡母乳喂养,4月后合理添加辅食,10—12个月完全断奶,断奶时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易怒、失眠、啼哭等表现;不能母乳喂养时首选配方奶粉.12.计划免疫:儿童计划免疫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监测情况制订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婴幼儿体内,以确保儿童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的核心。

......感谢聆听13.主被动免疫(1)主动免疫:主动免疫产生的免疫力持续1—5年后逐渐减少,所以需加强;主动免疫制剂统称为疫苗,例如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类毒素疫苗。

(2)被动免疫:该免疫力一般约持续3周,故主要用于应急预防和治疗;被动免疫制剂包括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抗毒素、抗血清。

此类制剂来源于动物血清。

(3)主被动免疫的应用:例如,被针刺伤,立即注射抗体(3周)、疫苗(1—2周的空白期),获得相对应的抵抗力。

14.免疫程序:(1)乙肝疫苗:若现在发热、患有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及其痊愈不足2周者,建议推迟接种;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同破伤风),第1、2剂次间隔≥28天;(2)脊髓灰质炎疫苗:凡有腹泻、发热及急性传染病者暂缓接种.(3)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15.疫苗接种时间(月龄):①0:乙肝、卡介苗;②1:乙肝;③2:脊髓灰质炎疫苗;④3: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⑤4: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⑥5:百白破;⑦6:乙肝、流脑;⑧7:无;⑨8:麻疹疫苗。

16。

(1)1岁以内婴儿平均每日所需总能量为110kcal/kg;(2)小儿特有的必需氨基酸:组氨酸;(3)维生素根据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两类。

(4)矿物质:常见常量元素:钙、磷、镁、钠、钾、氯、硫;常见微量元素:碘、硒、锌、铜、铁。

17。

哺乳禁忌:母亲感染HIV,患有严重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糖尿病、严重心脏病等应停止哺乳,但乙肝病毒携带者并非哺乳禁忌.18。

全牛奶的家庭改造:(1)稀释:生后不足2周者采用2:1奶(2份奶加1份水),以后逐渐过渡到3:1奶(生后2周)或者4:1奶(3周);满月后即可用全奶;(2)加热;(3)加糖:一般100ml 牛奶加5—8g糖。

19。

引入辅食的顺序及时间(详见88页):①第一种引入的食物:配方奶、强化铁的谷类食物、蛋黄;②其次是蔬菜、水果;③最后添加的食物是肉、鱼(7-8月),蛋(9—11月).20.儿科急诊的特点:(1)儿童起病急、来势凶、病情变化快、突发情况多,应做好各种抢救准备;(2)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3)儿童疾病的种类和特点有一定的季节性和规律性。

21.(1)洗手洗手是预防院内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措施;(2)儿童血压测量:患儿年龄不同袖带宽度也不同。

袖带的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1/2—2/3,不同年龄的血压正常值可用公式推算:收缩压(mmHg)=80+(年龄×2),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3)正常婴幼儿肝脏可在肋缘下1—2cm;(4)2岁以下患儿巴宾斯基征可呈阳性,但一侧阳性有临床意义。

22.(1)儿童用药:氯霉素中毒易引起“灰婴综合征",链霉素具有肾毒性和耳毒性,阿司匹林易引起Reye综合征,儿童服用四环素易引起黄斑牙(四环素牙),肾上腺皮质激素随意停药易出现反跳现象,吗啡和镇静药(苯巴比妥、地西泮、水合氯醛)易引起呼吸抑制,滥用广谱抗生素容易发生鹅口疮、肠道菌群失调和消化功能紊乱等副作用,儿童腹泻、便秘一般不用止泻药和泻药,多采用调整饮食、补液、通便等方法。

......感谢聆听(2)婴儿喂药应在喂奶前或两次喂奶间进行,任何药物均不可混于奶中哺喂。

23.(1)儿童体液平衡特点:儿童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体液平衡调节功能差;(2)体液的总量和分布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越多,随着年龄增长,细胞外液中间质液所占比例变化最大,血浆和细胞内液变化不大,成人体液总量占体重的55%-60%。

(3)细胞内液阳离子以钾离子为主,细胞外液以钠离子为主。

正常血钾浓度:3.5—5.5mmol/L,血钠浓度:145—155mmol/L,渗透压:280—320mmol/L。

(4)根据血钠水平将脱水分为等渗性脱水(呕吐腹泻引起)、低渗性脱水(营养不良伴慢性腹泻,程度最重)、高渗性脱水(人为造成,腹泻时补含钠盐过多,程度最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