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论文

建筑垃圾论文
建筑垃圾论文

关于建筑垃圾的现状

一.建筑垃圾的界定与特点

建筑垃圾是指构造物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拆毁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根据产生源不同,建筑垃圾可分为施工建筑垃圾和拆毁建筑垃圾。施工建筑垃圾是指居民住宅、商业建筑和其它市政基础设施在新建、改建和扩建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而拆毁建筑垃圾是指建筑物和其它市政基础设施在拆毁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其中,无污染的无机物(包括泥土、石块、混凝土块、碎砖) 占90 %以上。无机材料,具有耐酸、耐碱、耐水性,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同时具有稳定的物理性质的特点。建筑垃圾的这些性质决定其经过处理是一种很好的再生建筑材料。废品(包括金属、竹木材、各种包装材料、木料、塑料、玻璃等) 可能具有污染物的废弃物分拣后可作为再生资源利用。建筑垃圾在城市垃圾中属最清洁的垃圾,只要合理利用就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二.建筑垃圾的危害

建筑垃圾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模糊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广泛性是客观的,但其模糊性和滞后性就会降低人们对它的重视,造成生态地质环境的污染,严重损害城市环境卫生,恶化居住生活条件,阻碍城市健康发展。

1.占用土地,降低土壤质量

随着城市建筑垃圾量的增加,垃圾堆放点也在增加,而垃圾堆放场的面积也在逐渐扩大。此外,露天堆放的城市建筑垃圾在种种外力作用下,较小的碎石块也进入附近的土壤,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的生产力。

2.影响空气质量

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一些腐败的垃圾散发出阵阵腥臭味,垃圾中的细菌、粉尘随风飘散,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少量可燃建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3.对水域的污染

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的污水,会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垃圾渗

滤液内不仅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而且还含有大量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水质成分很复杂。一旦饮用这种受污染的水,将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4.破坏城市软环境,影响市容

城市建筑垃圾占用空间大,堆放杂乱无章,与城市整体形象极不协调,工程建设过程中未能及时转移的建筑垃圾往往成为城市的卫生死角。混有生活垃圾的城市建筑垃圾如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一旦遇雨天,脏水污物四溢,恶臭难闻,往往成为细菌的滋生地。

5.安全隐患

大多数城市建筑垃圾堆放地的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随意性,留下了不少安全隐患。施工场地附近多成为建筑垃圾的临时堆放场所,由于只图施工方便和缺乏应有的防护措施,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建筑垃圾堆出现崩塌,阻碍道路甚至冲向其他建筑物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建筑垃圾的可利用性处理方式

1.无机物的可利用性处理

建筑垃圾中的石块、混凝土块及碎砖经处理后,可作为混凝土或砂浆的集料使用。建筑垃圾中的石块、混凝土块及碎砖也可直接用于加固软土地基。其原理是利用建筑垃圾中的无机材料形成散状材料桩,通过重锤冲击使桩与桩间土相互作用,形成复合地基,进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地作用废砖石和砂浆与普通水泥混合,再添加辅助材料,可生产轻质砌块;废旧水泥、砖、石、沙等经过配置处理,可制作成空心砖、实心砖、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等,其产品与粘土砖相比,具有抗压强度高、耐磨、吸水性小、质轻、保温、隔音效果好等优点。

2.废品的可利用性处理

废钢筋、铁丝、电线和各种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木材除了作为模板和建筑用材再利用外,通过木材破碎机,粉碎成碎屑后可作为造纸原料或作为燃料使用;废竹木、木屑等则可用于制造各种人造板材;废塑料可采用减压法提炼成油,作为燃料使用,或再生加工成排水管,还可代替某些水泥制品;碎玻璃可以加工成再生玻璃或某些装饰材料。

3.再生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是将废弃的混凝土块进行回收利用,然后再经破碎、清洗与分级后,按一定的比例与级配混合重新形成的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骨料,再加入水泥、水或部分天然骨料配制而成的新的混凝土,也叫做再生骨料混凝土。如果能够有效合理的地利用再生骨料或再生混凝土,可很好的地节约天然资源,这对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具有很重要意义。循环再利用废弃混凝土被看作是发展绿色混凝土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很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①再生混凝土概述

将废弃混凝土经过清洗、破碎、分级和按一定比例相互配合后得到的“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即为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按骨料的组合形式可分为:(1)粗细骨料全部采用再生骨料;(2)粗骨料采用再生骨料,细骨料采用天然砂;(3)粗骨料采用天然的碎石或卵石,细骨料为再生骨料;(4)再生骨料替代部分粗骨料或部分细骨料,或者再生骨料同时替代部分粗骨料和细骨料。跟据有关研究成果已表明应工程结构上采用再生骨料是可行的,但对其经济性尚存疑虑。当利用废弃混凝土作再生骨料时研究现状,石灰石资源可节省62%;而当废弃混凝土用作制造水泥的原料时,除可节省62%石灰石资源外,还可节约制造水泥的优质石灰石60%、黏土40%和铁粉35%,同时可减少20%的废气排放量;在欧洲共同体、美国、日本这些发国家,其每年混凝土废料超过3.6亿t,对混凝土废料再加工得到的再生骨料所需能耗只是开采天然碎石的1/10,并且成本可降低25%。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用解决了用量最大的混凝土人造材料对自然资源的占用及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保证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混凝土。

②再生混凝土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的快速发展,环保、生态、资源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瓶颈”,可再生资源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人类跨入21世纪前夕,中国政府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l世纪人口、环境和发展白皮书》中,对世界面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从2006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国政府制定的中长期科教兴国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紧对再生混凝土的开发利用进行立项研究,并大力支持和鼓励废弃物研究和应用。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工作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资助,并且已经着手对再生混凝土的性质和应用进行初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③再生混凝土的经济效益分析

“循环经济”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通过回收利用废弃物再生利用水平,在生

产和消费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减少废弃物,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是

对传统“大量生产、大量浪费、大量废弃”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的建

立是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行为原则。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利用符合循

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个地区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区人口密度和城市化

水平、天然集料富余程度、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的设备及工艺技术水平,以及

国家和地区对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的政策法规和财政税收上的扶持程度。

1)地区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地区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决定着城市废

弃混凝土的数量,城市规划中规定了建筑垃圾堆放场所的位置和数量其直接影

响到废弃混凝土的清运和处理成本,对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产生影响。

2)天然集料富余程度。天然集料的富余程度和贮量是推动再生集料和再生

混凝土应用的最大动力。日本、丹麦、荷兰等国家石料紧缺,因而十分重视从

废弃混凝土中回收利用再生集料论文网站。同时,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利用程度

也和环境保护意识有关研究现状,如果无限制的开山采石,虽然可以获得价格

较低的天然集料,但是无疑会破坏环境,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环境保护,更

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3)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的设备与工艺技术水平。废弃混凝土的回收与再利用,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工艺技术水平、设备选择将影响废弃

混凝土的可回收性和回收效益。便捷高效的废弃混凝土破碎筛分工艺、科学合

理的再生混凝土技术将决定回收利用的成本和利润。

4)国家和地区对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的政策法规和财政税收上的扶持程度

制定对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利用和施工现场的零排放(无垃圾)等有关法律是必须的,以促进废弃混凝土及其他建筑垃圾的再利用。目前可以借助国家鼓励资源

综合利用的政策和财政税收上的扶持,减少业主和拆除单位拆除旧建筑的费用

支出,降低再生集料的生产成本,使再生集料的成本能与天然集料具有同等的

竞争力。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发利用废弃混凝土,需要尽快就再生混凝土集料制

定集料标准、再生混凝土制品标准等。

④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前景

1)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发展和利用再生混凝土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据有关资料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产生建筑废渣可达500~600t。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在2005年首届周际智能与

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上指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

方米。照此推算,我国现有建筑面积将至少产生20亿t建筑废渣。近20~30

年来,建筑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旧建筑物被拆除,就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至2012年,我国城镇有约50%的房子是上个世纪

建造的,将被拆除,专家估计,随之而产生的建筑垃圾将达到5~7亿t,这是

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而我国的垃圾处理技术还比较落后,建筑垃圾的综合处

理利用仅处于初探阶段,所以大多数建筑垃圾只是进行简单的填埋。如此大的

建筑垃圾产生量再加上如此简单的处理方式,长此以往研究现状,给城市和居

民带来的危害显而易见。

2)再生混凝土的有效利用,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它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人类对于

自然的态度,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据

统计,我国每年浇注混凝土约l5—2O亿m3 ,而混凝土中砂石骨料又占总质量

的70%以上,用量十分巨大。据中国砂石协会统计,近几年我国的建筑用砂量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由于对建筑骨料的需求量巨大,大量开采山石、淘挖

河砂、掘坑取土等行为不仅会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危害高速公路、桥基、河道的安全,而且会加速资源的消耗。加快城市化进程,既是我国现代建设的

历史重任,也是有效解除阻碍我国现代化推进的“瓶颈”约束,保证我国经济社

会实现高速、持续和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可见,如果能真正得以推广应用再生混凝土技术,这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建筑垃圾的综合处理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措施,保证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科研工作

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是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基础,没有合适的技术方案,建筑垃圾

的资源化就无从谈起。尽管国外建筑垃圾的再生技术被认为是成熟的,但这恰恰

是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所以,在国内尚没有大力开展建筑垃

圾资源化工作的时候,就应该首先花大力气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科研工作。实

施符合我国实际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战略和技术方案,仍需要有针对我国实际的科

研工作基础。科研工作主要应集中于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方法、建筑垃圾收集和

利用的方法,再生建筑材料的市场化措施,开发简单的分析方法用于鉴别再生材料与环境的相容性等方面。

2.建立健全的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制度

建筑垃圾资源化是一个复杂的废物循环利用过程,在此过程中,须同时处理好

两个重要的环节:(1)建筑垃圾的分类回收;(2) 回收后的再利用。这两大环节

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建筑垃圾不进行分类回收也就无法利用,分类回收后不进行相应的利用也就失去了分类的意义,同样也不能进行资源化。在建

筑垃圾的资源化方面,应禁止填埋还可利用的建筑垃圾,有义务的单位必须设置相应的设备或者委托第三方来利用其建筑垃圾。要强调产生垃圾的单位首先自己

要有解决资源化利用的条件,或支付较高的处置费用委托其他单位帮助处置。凡

利用垃圾生产出的材料和产品,国家应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

3.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

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是一项政府行为,把资源的再生利用与信息、生物技术

和就业并列为四大课题之一。前苏联也完成了“完善在国民经济中利用再生资源”的立法。日本在垃圾资源回收方面也居于领先地位,町田市成立了一个废物

再利用文化中心,把废物回收、资源再生利用提高到民族新文化的高度等。中国

目前相关的法律及对策还很不健全,因此中国各级政府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出一套从建筑垃圾的产生、收集、清运到分类、利用的相关法律和优惠政策来引导和约束公众行为。在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的管理上,

由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与实施意见,政府办公会可协调其他相关部门如交通、财政、物价、工商、税务等部门分工协作,形成制度,这样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目前国内现状

中国正处在大规模城镇化建设的阶段,也是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场,目前的

建筑量占世界上的一半还多。中国大规模的建设还会持续30年至35年。所以,建筑业在中国还将是最重要的一个行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垃圾产生和排出的数量

也在快速增长。其中建筑垃圾就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约占垃圾总量的30%—40%。每1万平方米的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就会产生500—600多吨的建筑垃圾,

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300亿平方米,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总量接近

有1.8亿吨。2008年,据统计和预测全国约产生8亿吨建筑垃圾,但是突如其

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倒塌房屋5百多万间,直接产生2亿吨建筑垃圾,

另有大批危险房屋也须拆除,在地震灾区,三年内共产生约5亿吨建筑垃圾。2010年玉树地震产生的建筑垃圾将近2亿吨。

建筑业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混凝土、砖、钢材、木头、以及玻璃、塑料等等,其中金属、塑料、木材等较容易回收利用,但需要合适的技术手段将金属、木材、塑料等分离出来。对建筑废物的再生利用集中在对废旧混凝土和废旧砖

瓦的再生利用上,这部分含量占建筑垃圾总量的80%以上。四川地震灾区地处

偏远山区,大部分建筑是砖混结构,所以废旧黏土砖含量非常大。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

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坚持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对城市建筑垃圾进行综合处置,实行建筑垃圾的减

量化、资源化,正是体现“以节约为本,减量化优先”和“促进再循环、再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原则,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与国际先进国家差距

一、日本

日本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岛国,因此,十分重视建筑废弃物的再

生利用。早在1970年日本政府就颁布了《废弃物处理以及清除法》,规定建筑

废弃物应由建筑方自行负责处理。日本在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更加蓬勃,产

生了更大量的建筑废弃物。因此,1991年开始大幅修订《废弃物处理以及清除法》,并制定《资源回收法》,规定在生产与消费的过程中应执行资源循环,

有效利用资源,抑制废弃物的产生,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而在《资源回收法》中更是明确指出建筑业所产生的砂石、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木材等为“指

定副产物”,必须促进回收利用,并规定指定制度。在这些法令规定之下,日本

建设省于1992年开始以《建设副产物之减量、再生利用技术的开发》为主题,

着手进行研究开发以及相关规范的基准。

日本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废混凝土为主的再生加工厂。日本的再生骨

料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H级、M级、L级),H级的为加热碾磨法制成,完

全去除老砂浆,所以该再生骨料可以和天然骨料同时使用,不受任何限制;M

级多为破碎方法制成,含有老砂浆,允许在基础垫层、施工道路等次要位置使用;L级杂质含量更多,允许在回填标高等位置使用。

二、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成为了一些欧洲国际的主要砂石来源。德国的多数建筑物毁于战争当中,需要拆除重建,因此,德国的建筑垃圾再利用居于欧洲领先地位。1987年,德国将柏林市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用到了高速公路的填方及道路路基的使用上。欧洲自1996年起执行的《高品质水泥及混凝土块的建造回收技术》,其跨国团队成员就包含了德国。

德国的每个地区都有大型的建筑废弃物再加工综合厂,仅在柏林就有20多个,目前再生混凝土主要用于公路路面。德国钢筋委员会1998年8月提出了“在混凝土中采用再生骨料的应用指南”,要求采用再生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必须完全符合普通混凝土的国家标准。德国已经有了成功应用再生材料应用于结构的范例,如德国达姆施塔特的Vibler Weg和Waldspirale建筑。

三、美国

由于美国曾遭受过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在建筑垃圾的管理上,一直严格地依据法规和条例来管理。

地方政府在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中充当了重要角色,政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推广教育方案及指导手册,并举办研习会。政府还通过让企业交纳押金的方式,保障建筑垃圾的回收。设立专款用于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研究,为企业提供了经济支持。美国政府制定的《超级基金法》给再生混凝土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其中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处理,不得擅自倾卸。”

20世纪80年代中期,堪萨斯州交通厅把回收的旧混凝土作为骨料用于新建水泥路面,通过多年观察表明废混凝土用于路面面层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四、加拿大

1991年加拿大的一项研究资料显示,其建筑垃圾占城市总垃圾量的41%。加拿大的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还处在研究阶段,但多伦多、温哥华等城市已经开始实施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作。

以温哥华为例,目前的废混凝土与废沥青混凝土的回收率已达到84.8%。而其他地区的建筑垃圾仍以掩埋或填湖处置。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及安大略等省份已经出台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相关政

策法规,其他省份也在计划实施中。

五、英国

英国的建筑工程多半为修建工程,拆除的建筑垃圾并不多,加上英国地广

人稀,有充分的土地放置垃圾,所以,建筑垃圾问题还尚未浮现。然而,英国

政府仍在1995年颁布了《废弃物回收利用白皮书》(Making Waste Work),

废弃物策略已经成为英国对持续发展的一项承诺,并作出了2005年要达到废弃

物回收率60%的承诺。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英国于1996年10月1日开始征收掩埋税,废弃物

制造者将垃圾送往回收站时需缴纳掩埋税,而税款中相当一部分是用于废弃物

管理及环境改善方面的研究与教育。英国政府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探索减少

建筑垃圾及回收再利用的方法。总的来说,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日本、

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再生混凝土开发应用方面的发展速度很快,取得了一

系列的成果并积极将其推广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垃圾利用率较高,与通常“资源化率不足5%”的

说法不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材实验室主任陈家珑教授给出的数据是,我国

实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足1%,且目前主要的处置方式是填埋与堆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外经济发达国家都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和再利用

进行了立法,有了一套完整全面的措施、政策和法律,使建筑垃圾再利用有了

法律保障和支持,并且享受国家政策上的优惠,这就客观上起到了积极倡导的

作用。另外,上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垃圾中废旧混凝土较多,甚至全是混

凝土,如澳大利亚等国,房屋为木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没有砖混结构,所以不

产生废旧黏土砖建筑垃圾。废旧黏土砖建筑垃圾的问题是中国特色的,我国不

少专家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研究证明,用废旧黏土砖再生骨料配制

的混凝土,其强度较用废旧混凝土再生骨料配制的低,且由于黏土砖骨料吸水

率高,造成配制的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

所以,我国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迫在眉睫,各相关部门需通力合作,尽快制定统一规范的法律法规,出台系列的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扶持政策,加

大教育及宣传力度,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进程。

回收再利用下游产品经济效益分析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就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开始了基础研究,有关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就多达几十项,为建筑垃圾回

收再利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再生产品包括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以及由

此进一步生产的再生混凝土、再生砖、再生砌块等。以下就针对目前的各种建

筑垃圾再生产品,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一、再生混凝土

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用于混凝土配制,一般再生材料替代率超过30%可申

请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而且根据已有研究,当再生骨料取代率不超过30%时,

配制的再生混凝土其性能劣化程度不多,强度降低约5%,而且由于再生骨料引起的工作性能、耐久性能的劣化,收缩徐变的增大,也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所以,综上所述,再生粗骨料替代率一般取30%为宜。

全国在上海、北京、都江堰、邯郸、青岛等城市有再生骨料的生产,目前,除了上海的再生骨料价格低于天然骨料价格外,其他城市的基本上呈现出再生

骨料较天然骨料贵的现象,这是因为上海的天然骨料产地越来越远,仅运输成

本就占到15元/吨左右。而且,城市中的再生骨料生产线往往为小型生产线,

能耗大成本高,则仅处理成本就高于运抵城市中的天然骨料价格。另外,由于

再生骨料强度低、性能差,我国的再生骨料中碎砖含量一般都在一半左右,造

成再生混凝土强度降低。或者需要增加水泥用量和外加剂用量来弥补其强度和

性能的劣化,这也造成了再生混凝土成本的增加。所以,总的来说,目前再生

混凝土的价格甚至稍高于普通混凝土,这也是制约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发展的

原因之一。

二、再生砖及再生砌块

用再生骨料制作砖和砌块类建材,大量需要细骨料和5—10mm粒径的粗骨料。由于目前的砖和砌块的制作工艺中,采用振动冲压的方法成型,所以配料

为干硬性混凝土,再生骨料吸水率高、强度低的缺点可以得到一定弥补,加之

砖和砌块类材料对强度要求不太高,一般生产M5-M15的砖或砌块,不需增加

水泥用量。所以,从材料科学角度,利用再生骨料生产砖和砌块类建材,不会

增加成本,而且掺量可以超过30%,甚至全部采用再生骨料。

三、其他再生制品

建筑垃圾再生产品,除了上述常规的混凝土和块材类产品,还有稳定路基材料、微粉材料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由于目前我国基础建设量仍然较大,路基用料需求量大,且对品质要求不高,所以建筑垃圾再生处置难度低。对建筑垃圾简单破碎,辅以胶凝材料,如水泥、石灰、粉煤灰等,即可制作路基稳定材料,且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如果综合考虑城市道路建设和同城建筑垃圾处置带来的运距减少,则其经济价值更加明显。

由于我国建筑垃圾中烧结黏土砖含量极其丰富,根据现有规范“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GB/T2847-2005)”,烧黏土具有火山灰活性,如果将其加工磨细成为80微米以下的粉体,则可作为水泥混合材和混凝土掺合料。辅以碱性激发剂,能更好地提高其活性,扩展其应用范围,提高其应用价值。做该类应用,其价格一般为120—170元/吨,高附加值应用带来较高经济效益。

市场推广及应用

一、市场调查与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受环境和生活习俗等因素影响,各地区的建筑结构也呈现较大差异,这就造成了建筑垃圾的成分也不同。平原地区以烧结黏土砖为主,山区则大量采用石材或烧结页岩砖等等。建筑垃圾成分不同则造成其再生处置方法需因地制宜。而且,更进一步,各地建筑业传统习惯不同,对建材产品的需求也不同,则再生建材的品种亦须因地制宜,虽然随着建筑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建筑业也已经开始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结构材料,但是非结构材料依然多种多样。所以,合适的市场调查与分析是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前提条件。

市场调查目标主要包括:当地建筑垃圾成分及比例;建筑业常用建材以及所占比例;建筑结构形式及所占比例;各种建材价格及走势;可能利用的其他再生资源;建筑建材业发展趋势及可能对当地造成的影响等等,既要把握实时现状,又要跟踪政策趋势,为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产品规划与管理

有了市场调查做基础,就可以进行产品规划了。产品规划主要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资源要求及保障能力;风险分析及对策;经济效益分析;产品竞

争力分析等。根据产品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产品方案等的编制和规划,为更进一步生产适合市场需求的再生建材产品指明方向。

三、销售策划与宣传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等词汇和观念已

经普遍被老百姓接受,但也并非所有人面对再生材料和天然材料时都会毫不犹

豫的选择再生产品。由于再生产品的性能有所降低,人们仍会首选天然材料。

企业通过合适的销售策划和宣传,让用户意识到选择再生产品的环境效益

和社会效益,清楚地了解再生产品的性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再生产品

的价值更好地发挥出来。需要指出的是,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仅靠企业自身的

能力是无法良性发展的,它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对建筑垃圾回收再利

用的政策和执行力,是该产业的引擎,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是建筑垃圾回

收再利用走稳、走远的动力。

存在困境及建议

一、存在的困境

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加大,大量旧建筑物被拆毁,或由于地震破坏产生的城市建筑垃圾量越来越大,对建筑垃圾进行再生利用已成为落实可持

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课题。然而,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

存在一定的问题,简单总结有以下几点:

1.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经过十年左右的研究和示范性应用,以及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我国已经颁

布实施“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25177-2010)”和“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

骨料(GB/T 25176-2010)”,但是相关应用规范、施工规范和检测规范等仍不

健全,沿用普通混凝土规范又不乏偏差和受限制之处。另外,由于国家关于建

筑垃圾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各地方政府对建筑垃圾的管理未能统一,

而且有时候各部门间责权不够明确,一些已有的政策并不能很好地落实。因此,国家必须研究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以保证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可持

续发展。

2.政府扶持力度不明显

鉴于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经济效益不突出,政府已经给出了税收优惠政策。由于建筑垃圾再生建材价格和性能的劣势,工程建设方并不乐于选择再生建材,则政府配套的税收优惠政策也难以发挥作用。垃圾的搜集、运输、堆存、分拣、破碎、筛分等都需要投入资金,除金属、木制品、拆除后经过清理的砖通过废

品回收利用取得一些回报以外,对于用废砖、废混凝土加工的骨料及配制的低

标准混凝土及其空心砌块、混凝土空心隔墙板等其附加值都很低,而制造成本

一般要高于用新的天然原料制造的产品,加工制造者获利很少,所以对建筑垃

圾的利用很难持续发展。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如何支持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作,制订什么样的政策支持促进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由哪些部门组织协调,如何

将扶持落实到位,政策法规上如何引导等一系列问题,都关系到建筑垃圾回收

再利用的前景。

3.价格优势不突出

建筑垃圾再生建材价格优势不明显,甚至在某些中小型城市,再生建材的

价格高于普通建材。目前大型城市土地成本又太高,如果计入土地成本,则再

生建材的价格也将高于普通建材。如果仅靠市场手段,建筑垃圾处置企业甚至

连土地都拿不到。

4.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水平低,产品的附加值太低

现在除了对废弃旧钢材回炉利用的附加值比较高外,其他几种利用方法所

得产品的附加值都很低,不利于建筑垃圾的长期利用。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大建

筑垃圾再利用的研究,研发一些先进的利用技术开发一些高附加的产品,在解

决建筑垃圾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的同时也能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建议

1.推动建筑垃圾处置的国家相关大政策和细则迟迟没有出台,各地方对建

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管理不一,市场缺乏统一的标准。国家制定一系列相关政

策和法规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2.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多部门的参与与支持。

建筑垃圾清运的规范化管理,需要政府多个部门协调管理;将项目建设用地纳

入城市建设规划;为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企业提供融资渠道;政府应在保证工

程质量的前提下,明令各工程项目使用一定比率的再生资源,鼓励建立市场机制。

3.提升大众对再生材料的认知观念,鼓励研发再生建材新技术,扩大下游

产品类型,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4.培训专业技术型人才,指导、监督、管理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流程中各

环节的工作。

5.制定“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

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建筑垃圾数量。

价值具体体现

综合以上现存的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种种困境,不难发现,这一产业仍

然需要众多有志之士从市场运作、产品出路、政府扶持等方面寻找更好更有效

的方式。根据目前的现状,总结如下几种发展路线:

1)低端加工快速处理路线:路基稳定材料需求量巨大,但是具有一定时效性,所以需要快速高效的处置设备做保证,且以移动式或半移动式设备为佳,

则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经济效益。

2)中等加工的常规路线:目前,混凝土和块材制品是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主要途径,根据以上分析,块材制品路线适宜在大中型城市发展,不适宜在小

型城市发展,因为小型城市天然材料和人工成本较低,再生块材难有价格优势。

3)深加工的高端路线:我国建筑垃圾中烧结黏土砖含量极其丰富,如果将其加工磨细成为80微米以下的粉体,可作为水泥混合材和混凝土掺合料,大幅提升其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自然资源日趋枯竭成为了全球面临的重大

问题,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环境污染是人类亟待解决的课题。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为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大量的建筑垃圾。

环保类项目具有绿色增长、低碳经济等优势,在发达国家属于支柱型产业,而

我国的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尚处起步阶段,不仅需要政策法规的规范,还需要

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广大群众环保意识的提升。我们要借助科学合理

的手段,回收再利用建筑垃圾,建立可持续发展产业。

参考文献

李秋义. 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技术[M].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11.

肖建庄. 再生混凝土[M]. 中国建工出版社. 2008.

刘浪. 循环经济理论在建筑垃圾管理中的应用[C]. 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指导老师: 郑泽根. 2007.

曹奇. 再生混凝土的技术经济分析[J]. 基建优化, 2005,26(3): 124-126.

孙跃东, 李莹. 再生混凝土应用的生态性及经济型研究[J]. 2007, 26(5): 36-39.

马欣. 外掺料对秸秆-氯氧镁水泥基材料耐水性的影响[J]. 河南建材. 2009(2):76-77.

罗蓉, 冯光乐, 凌天清. 再生水泥混凝土研究综述[J]. 中外公路, 2003,

23(2):83-86.

罗蓉, 冯光乐, 凌天清. 再生水泥混凝土研究综述[J]. 中外公路, 2003,

23(2):83-86.

王卉. 建筑垃圾再利用亟待国家政策回应. 科学时报, 2011-11-07(A3)

王武祥. 粉煤灰改性再生废砖骨料混凝土性能的研究.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2007, 01: 12-14.

莫宵. 再生混凝土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评估分析. 能源与环境, 2008,(8):104-105.

郭峰.浅谈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和研究前景.山西建筑,2009年第23期:178.

郑远.再生混凝土的强度研究.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第11期:8.

薛文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再生混凝土技术的发展.黑龙江水利科技, 09年第5期。

裴辉.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分析.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年第5期。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与循环利用卢中华科技资讯 2007 NO.32

建筑垃圾的危害及资源化.唐蓉, 李如燕.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 年11 月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对策研究.庞永师,杨丽.建筑科学. 第22卷第1期结束语

目前的中国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城市建设,每年都有不少旧房屋被拆掉。而建筑垃圾作为各种建筑产品废料的混合物建筑垃圾作为各种建材产品废料的混合物,未加处理直接填埋,不仅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且也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唯有通过走循环经济的道路,对建筑垃圾采取资源化的管理,使这些废料得到循环利用,才能确保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才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才能达到和谐人居环境的最终目标。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效益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效益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等废弃物。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设垃圾产生数量也在快速增长,据有关资料介绍,在10000m2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废渣的产量为500~600T,如果以此标准推算,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数量将是非常惊人的一个数字。由于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建筑垃圾往往被简单地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妥善处理城市建筑垃圾是我们发展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建筑垃圾的物理特性和实际的需要决定了它具有资源化的潜能和可能性,建筑垃圾的再利用是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1建筑垃圾现状 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建筑废砖、废混凝土、废钢材、废木材及废塑料等,一般是在建设过程中或旧建筑物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建筑施工垃圾与旧建筑拆除垃圾组成成分和总量相差是较大的。在建筑实际施工中,据测算,材料实际耗用量比理论计划值多出2%-5%,这表明,建筑,建筑材料的实际有效利用率仅为95-98%,余下的部分多成了建筑垃圾。对于旧建筑拆除,建筑物拆毁之后,在构建建筑物

过程中所使用过的材料都将会成为拆毁建筑垃圾,即总量保持不变,根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确定的单位建筑面积的建材用量,可得各结构类型的拆毁建筑垃圾产生量。城市的不断发展,废旧建筑物大量拆除,建筑垃圾数量将是非常巨大的。这也决定了将其资源化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且会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在实施过程中,不同的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因而要根据废弃物的产生数量和规模,制定出不同的处理方案。2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既能解决了填埋处理的占地问题,节约了垃圾清运和处理的费用,降低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又能减少大量砂石的开采,具有长远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筑垃圾是各种建筑废料的混合物,因而在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中要针对废弃物的特性进行分类处理。 2.1废弃物直接资源化 建筑垃圾中有一部分经过简单的处理可直接用于其他建筑项目上,例如完整砖石、木材等。根据这些废旧砖石材料特点的不同,可将其进行物理性质检测,如果符合建筑材料要求,可直接应用于新建筑物中;在一些新建筑物中,有些需考虑山林野趣和自然古朴的风格,可结合废旧砖石、石块等材料特点,设计出形式各异的几何图形,如用旧石板、旧砖和卵石构成不规则几何图案路面等,用于墙体、景观建筑改造、园林道路铺设等,这样,既利用了旧材料,形成古朴自然,和风

浅谈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现状与对策

浅谈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现状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筑垃圾产生也随之不断增加。建筑垃圾乱拉乱倒,运输撒漏污染路面等问题也成为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以鲁中地区某市为例,2009年产生建筑垃圾约200余万方,2010年约为320余万方,2011年约为350余万方。这些建筑垃圾一部分被运到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一部分用于复坑回填利用,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堆积在城区周边、城乡结合部,既影响了市容又污染环境。据调研,其它一些地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现象。因此,加强建筑垃圾科学管理, 促进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有效解决建筑垃圾运输、处理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 据调研,一些地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其表现形式看,主要为建筑垃圾的偷倒、乱倒、沿途撒漏等违章行为,但从深层次看,则是建筑垃圾管理的权威性和力度不够,管理模式、管理技术、管理思路和源头管理手段等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 (一)管理体制不顺。一些地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市级监督管理在市住建部门,检查考核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

门。有的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直接下放到区县,部分区县明确了环卫部门为主管部门,少数区县建筑垃圾管理放在行政执法部门。由于市、区(县)管理主体不一致,管理不顺畅,导致我市建筑垃圾管理的力度不够,治理效果不明显。 (二)管理手段滞后。建筑垃圾管理缺乏新的行之有效方法和措施,不能对建设工地实施切实有效管理,难以及时掌握收集清运动态,建筑垃圾清运信息得不到准确反映,甚至 造成管理的真空区域,出现“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现象,导致滞后管理、被动管理的局面,致使建筑垃圾乱倒、沿途撒漏、扬尘污染问题突出,难以得到有效根治。 (三)处置场地缺乏。建筑垃圾的消纳大多是由建筑垃圾产生单位自找出路或委托清运公司和个体户代找受纳场所,这也是导致管理部门难以计划、规划和协调建筑垃圾排放、受纳处理,影响管理效果。建筑垃圾消纳场所的缺乏,促使个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在郊区、农村私设消纳场地,扰乱了建筑垃圾清运市场和管理秩序。由于缺乏建筑垃圾调剂信息平台,供需双方很难得到及时有效地调配,大量的建筑垃圾只得被倾倒在城乡结合部、村镇周边,成了二次污染源。 (四)处理模式单一。大部分建筑垃圾复坑填埋,极少部分用于建筑工地回填,我市还没有一家资源化利用企业把建筑垃圾作为再生资源利用。

建筑垃圾处理措施

建筑垃圾处理措施

一、前言 每个行业都会产生各种垃圾,尤其是建筑行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各种建筑垃圾。为了体现环保施工的新理念,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展示公司施工现场的新风貌,我公司将切实承担起总包职责,加强文明施工管理,采取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将施工时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工程目标 1、工程管理目标 1.1文明管理目标:确保市级文明工地,积极配合县上双创工作。 1.2安全管理目标: 1)施工安全管理达标创优, 2)无重大伤亡、机械和火灾事故,死亡事故为零; 3)无扰乱社会安和污染环境事故; 4)一般事故频率控制在0.15%以下; 2、环境管理目标 我们将依据环境管理标准,建立环境管理建筑垃圾处理保证体系,配备相应的资源,遵守法则,合理处理,节能减废,力争达到施工与环境的和谐,创建环境保护工作先进达标现场。 在制定控制措施时,考虑对环境影响的范围、影响程度、发生频次、社区关注程度、法规符合性、资源消耗、可节约程度等。

3、组织管理 在项目经理部建立建筑垃圾处理保证体系中,明确体系中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并保持一套工作程序,对所有参与体系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现场由项目经理挂帅,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具体协调,下设文明施工管理员专职负责具体协调工作,生产、技术、质量、安全、消防等积极配合,同时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三、工作制度 建立并执行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理检查制度。每半个月组织一次由各施工单位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处理负责人参加的联合检查,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开出“问题处理通知单”,各施工单位在收到“处理通知单”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时间、定人、定措施予以解决,项目经理部有关部门应监督落实问题的解决情况。在工地现场入口处,设置现场施工标志牌,标明工程概况,工程负责人建筑面积开竣工日期,施工进度计划,总平面布置图以及场容分片包干和负责人管理图及有关安全标志。 四、环保预控措施 (一)施工现场防大气污染措施 1、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施工垃圾,使用封闭的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撒造成扬尘。施工垃圾要及时清运,清运时,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总结

、目前建筑垃圾整治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 今年初,**城管执法局、创建办、规划建设、公安、交通等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审批许可组、督察指导组、联合执法组,根据桐乡市政府统一部署和《桐乡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全面开展了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工作,并将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工作与建筑工地创卫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有机结合,整体推进。截至11月底,审批许可组已办理建筑垃圾处罚核准20多起,3家建筑垃圾运输公司达到《**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标准,通过审批核准。督察指导组、联合执法组走访指导施工单位100多家,发放宣传资料300多份,建筑垃圾消纳场处置建筑垃圾3000多立方米。城管执法各辖区中队针对建筑垃圾乱倾倒、装潢垃圾处置等的特点,组织力量走访装修公司、开展夜间执法巡查活动,对电瓶三轮车乱倒建筑垃圾、装潢垃圾堆放不规范等问题加强教育纠正,查处违章行为10多起。通过前阶段整治,建筑垃圾初步实现了规范化处置,乱倒建筑垃圾现象明显好转,建筑垃圾事先审批核准制度基本建立,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城市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当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1、规范建筑垃圾处置的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由于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刚刚起步,长期以来建筑垃圾处置处于无序化状态,一些施工单位、道路开挖单位、运输单位以及装修单位及人员尚未形成实施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意识,少数电瓶三轮车、施工单位人员对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不理解不配合,制约了管理工作的开展。2、建筑垃圾长效管理办法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刚刚起步,管理经验相对不足,对运输单位、施工单位、装潢单位的监管机制有待探索和完善,如何应用市场化手段来规范建筑垃圾市场秩序,促进建筑行业发展的办法有待进一步创新。一些镇、街道尚未开展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少数运输单位偷倒、乱倒现象仍然存在。3、建筑垃圾执法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建筑垃圾运输处罚主要在晚间进行,目前对建筑垃圾的执法管理主要依靠通过延长管理时间,开展联合整治的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人力物力的投入较大。在执法方式上需要进一步创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执法的实效性。4、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目前建筑垃圾消纳场对建筑垃圾收纳处置,主要用于工程回填,尚未对建筑垃圾中石料、砖块等实施综合利用,形成建筑垃圾循环利用。 二、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管理的对策措施 针对目前建筑垃圾管理中存在的实际情况,建议以引导建筑垃圾市场向规范化、有序化发展为着眼点,进一步完善建筑垃圾管理制度,加大对建筑垃圾源头治理力度,加快实现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化。(一)继续加大宣传发动,提高群众自觉遵守意识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培养群众的自觉遵守意识十分重点。因此,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的宣传和引导,不断提高建筑垃圾行业从业人员及广大群众规范建筑垃圾处置的自觉性。一是进一步做好上门宣传指导工作。督察指导组和城管执法各中队要树立长效管理意识,建立定点、定人联系制度,继续走访施工单位、装潢单位等,发放建筑垃圾规范处置宣传资料,宣传解释规范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的重要意义和乱倒、乱堆建筑垃圾的危害性。指导建筑垃圾运输单位、施工单位、装潢单位做好建筑垃圾审批核准、包扎覆盖、规范消纳等措施,逐步让群众知道在运输处置建筑垃圾时应当遵守什么样的规定,提高规范建筑垃圾管理的自觉性。二是加强新闻媒体报道。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营造氛围方面

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

建筑垃圾资源化可研报告 一.建筑垃圾的定义 根据建设部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 二.什么是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 是指将建筑垃圾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 三.建筑垃圾的产生情况 (1)国内 中国建筑平均寿命仅30年,年产数亿垃圾。年中国消耗全球一半的钢铁和水泥用于建筑业,产生了巨大建筑废物,现在政府号召房地产开发企业提高建筑质量,将目前30年的建筑平均寿命延长至100年。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而中国每年拆毁的老建筑占建筑总量的40%。

(2)国外 总体来讲,国外大多施行的是“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如美国的CYCLEAN公司采用微波技术,可以100%的回收利用再生旧沥青路面料,其质量与新拌沥青路面料相同,而成本可降低1/3,同时节约了垃圾清运和处理等费用,大大减轻了城市的环境污染。 对于已经过预处理的建筑垃圾,则运往“再资源化处理中心”,采用焚烧法进行集中处理,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开发的干馏燃烧垃圾处理工艺,可使垃圾中的各种可再生材料十分干净地分离出来,再回收利用,对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燃气则用于发电,每t垃圾经干馏燃烧处理后仅剩下2~3kg的有害重金属物质,有效地解决了垃圾占用大片耕地的问题。日本:建筑垃圾要首先控制源头 通常建筑材料的原料价格要比再循环的材料价廉,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日本的构造原料价格要比欧洲高。因此日本人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比如港埠设施,以及其他改造工程的基础设施配件可以利用再循环的建筑垃圾,代替相当量的自然采石场砾石材料。 197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

建筑垃圾论文

关于建筑垃圾的现状 一.建筑垃圾的界定与特点 建筑垃圾是指构造物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拆毁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根据产生源不同,建筑垃圾可分为施工建筑垃圾和拆毁建筑垃圾。施工建筑垃圾是指居民住宅、商业建筑和其它市政基础设施在新建、改建和扩建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而拆毁建筑垃圾是指建筑物和其它市政基础设施在拆毁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其中,无污染的无机物(包括泥土、石块、混凝土块、碎砖) 占90 %以上。无机材料,具有耐酸、耐碱、耐水性,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同时具有稳定的物理性质的特点。建筑垃圾的这些性质决定其经过处理是一种很好的再生建筑材料。废品(包括金属、竹木材、各种包装材料、木料、塑料、玻璃等) 可能具有污染物的废弃物分拣后可作为再生资源利用。建筑垃圾在城市垃圾中属最清洁的垃圾,只要合理利用就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二.建筑垃圾的危害 建筑垃圾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模糊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广泛性是客观的,但其模糊性和滞后性就会降低人们对它的重视,造成生态地质环境的污染,严重损害城市环境卫生,恶化居住生活条件,阻碍城市健康发展。 1.占用土地,降低土壤质量 随着城市建筑垃圾量的增加,垃圾堆放点也在增加,而垃圾堆放场的面积也在逐渐扩大。此外,露天堆放的城市建筑垃圾在种种外力作用下,较小的碎石块也进入附近的土壤,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的生产力。 2.影响空气质量 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一些腐败的垃圾散发出阵阵腥臭味,垃圾中的细菌、粉尘随风飘散,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少量可燃建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3.对水域的污染 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的污水,会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垃圾渗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实施办法

xx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实施办法 实施细则(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市容市貌,加强建筑垃圾管理,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进程,根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云南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和《xx市城市垃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xx市主城五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 空港经济区、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晋宁区和其他县(市)、区参照本细则开展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拆迁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分为建筑废弃物和工程弃土。 第四条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负责统筹本市建筑垃圾的管理,其职责是: (一)负责全市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管理工作的宏观统筹、统一协调、行业制度政策和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等工作; (二)负责对各(县)市、区建筑垃圾运输处置有关审批、执法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考评工作; (三)督促辖区落实“两证、一书、一卡”管理制度。“两证”是指《xx市建筑垃圾运输核准证》《xx市建筑垃圾消纳处

置核准证》,“一书”是指《xx市市容保洁责任书》,“一卡”是指《xx市运载建筑垃圾车辆排放、处置备案卡》; (四)对建筑垃圾运输处置行业协会进行业务指导; (五)负责对上级督办的重点工程、跨县区的建筑垃圾运输、消纳处置工作进行协调,组织指导重大跨区建筑垃圾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 (六)负责组织实施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五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建筑垃圾“三化”管理工作和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的日常管理,其职责是:(一)贯彻实施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建筑垃圾管理的制度、规定; (二)负责本辖区建筑垃圾运输核准和消纳处置核准。具体开展本辖区《xx市运载建筑垃圾车辆排放、处置备案卡》日常办理工作;具体开展本辖区弃土消纳场、调拨点的审批有关工作; (三)负责辖区内《xx市建筑垃圾运输核准证》的审核、换发工作,按计划对新增渣运企业、新增渣运车辆进行审批,开展渣运企业、渣运车辆的日常监管及车辆年度复验工作; (四)负责辖区内弃土产出施工工地、消纳场、调拨点的日常巡查监管; (五)负责辖区内建筑垃圾运输处置违规违法行为的日常巡查及执法查处工作; (六)负责组织实施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及辖

建筑垃圾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建筑垃圾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摘要:随着经济规模的持续增长,我国目前旧城改造和城镇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旧城拆改及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量也急剧增长。由于建筑垃圾的难压缩性和难降解性,势必造成更大的土地资源浪费和建筑材料的浪费。因此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建筑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 前言 建筑垃圾主要是旧建筑物、构筑物拆除和新建建设施工过程产生的垃圾。与其他城市垃圾相比,建筑垃圾具有量大、无毒无害和可资源化率高的特点。我国建筑垃圾产量一般为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绝大多数建筑垃圾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本文通过对建筑垃圾的分类分析,提出建筑垃圾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大量建筑垃圾填埋处理污染水体、耕地及浪费土地资源问题。 一.建筑垃圾的定义 建筑垃圾的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建设、拆迁、修缮及居民装饰房屋过程中产生的自然垃圾土、废旧混凝土块、碎石块、碎砖块、废旧金属、木材、泥浆及其他废弃物。二、建筑垃圾的分类 1.建筑垃圾的来源和物质构成分类:(1)地基开挖:地基开挖产生的垃圾为自然垃圾土,分为表层土和深层土,前者可用于种植,后者主要用于回填、造景等;(2)道路开挖:路面破碎产生的垃圾分为混凝土碎块和沥青混凝土碎块;(3)旧建筑物拆除:旧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垃圾分为砖和石头、混凝土、木材、塑料、石膏和灰浆、钢铁和非铁金属等几类;(4)建筑工地垃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分为剩余混凝土(工程中没有使用掉的混凝土)、建筑碎料(凿除、抹灰等产生的旧混凝土、砂浆等矿物材料)以及木材、纸、金属和其他废料等类型。 2. 建筑垃圾能否再生利用分为: (1)可直接利用的材料; (2)可作为再生材料或可用于回收的材料; (3)没有利用价值的废料。 三、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理

国内建筑垃圾回收回用现状调研

国内建筑垃圾回收回用现状调研 一、北京市 1.建筑垃圾总量及回收量的总体情况 当前,北京市建筑垃圾年产生量约4000万吨,“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推动京南、京北等建筑废物综合处置项目建设,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达到80%的目标。 2.回收回用方面的政策法规 《北京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中指出2015年,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能力达到800万吨。市发展改革、市政市容、住房城乡建设、质监等部门,要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纳入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出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鼓励性政策;加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完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质量标准、应用技术规程,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研究建立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将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列入推荐使用的建筑材料目录、政府绿色采购目录,促进规模化使用。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中指出加快推动京南、京北等建筑废物综合处置项目建设,实现“十二五”期末建筑垃圾资源化率到达到80%。 《“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指出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垃圾分类标准,增强对资源性固废分类回收的引导力

度;细化完善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引导现有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升级改造,初步完成13个再生资源专业分拣中心建设,扶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垃圾分类运输队伍。到争取到2012年实现本市过垃圾分类达标率超过50%。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垃圾渣土管理的规定》中指出:(1)单位或者个人因建设施工、拆除建筑物和房屋修缮、装修等产生的建筑垃圾、渣土等废弃物应当单独堆放或者进行综合处置,不得倒入生活垃圾收集站。(2)产生建筑垃圾、渣土的建设单位应当到区、县市政管理行政部门办理渣土消纳许可证;跨区、县的工程或者市重点工程产生渣土的单位,应当到市市政管理行政部门办理渣土消纳许可证;产生房屋修缮、装修的建筑垃圾和渣土的个人,应当到区、县市政管理行政部门办理渣土消纳许可证。(3)产生建筑垃圾、渣土的建设单位应当持工程图纸等有关材料,向审批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渣土消纳登记表。(4)审批部门自接到申请之日起3日内核发渣土消纳许可证。清运渣土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交纳渣土消纳场所管理费。(5)单位或者个人产生的建筑垃圾渣土,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和要求自行清运,也可以委托环境卫生专业作业企业清运。 《关于全面推进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利用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研究出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鼓励性政策;加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推广,完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质量标准、应用技术规程,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研究建立

加强与规范建筑垃圾管理告知书

关于规范建筑垃圾管理的告知书 各建设、施工单位、运输公司、驾驶员: 为了切实加强县城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保障我县城区市容整洁、环境卫生,深化全国文明县城建设工作,根据建设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华容县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法规和规章,现将有关建筑垃圾管理要求告知如下,望遵照执行。 一、凡建设、施工单位需要处置建筑垃圾,应当在建设工程开工前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获得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办理《建筑垃圾处置证》后,方可委托运输单位或个人实施运输。 二、运输单位或个人需要运输建筑垃圾,应当在承运前向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办理《建筑垃圾准运证》后,并按照规定的路线、时间运输,不得丢弃、遗撒建筑垃圾,不得超出核准范围承运建筑垃圾。 三、施工单位在建设施工时应采取围挡作业,对施工场地实行道路硬化处理,建立洗车平台,配备洗车设施,安排专人保洁,运输渣土的车辆须使用密闭改装车辆实施运输,严禁车轮带泥上路,防止污染环境。 四、施工单位不得将建筑垃圾交给未经核准从事建筑

垃圾运输的单位或者个人运输。 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堆放物料。因建设等特殊需要,确需临时堆放物料的,应征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同意,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六、相关处罚条款 1、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未密封覆盖运输,不按指定路线、时间行驶,不按指定地点倾倒建筑垃圾,或者沿途丢弃、遗撒建筑垃圾的,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并合同交警、交通等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1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2、施工单位未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的,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3、施工单位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处置的,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4、任何单位和个人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的,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教程文件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 定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 2005年3月1日经第53次部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6月1日起施行。 建设部 二00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保障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内建筑垃圾的倾倒、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等处置活动。 本规定所称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 第三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垃圾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建筑垃圾处置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谁产生、谁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

国家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 第五条建筑垃圾消纳、综合利用等设施的设置,应当纳入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 第六条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内的工程施工情况,制定建筑垃圾处置计划,合理安排各类建设工程需要回填的建筑垃圾。 第七条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应当向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获得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后,方可处置。 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后的20日内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予以核准的,颁发核准文件;不予核准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的具体条件按照《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执行。 第八条禁止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不得将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不得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 第十条建筑垃圾储运消纳场不得受纳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 第十一条居民应当将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与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加强建筑垃圾管理促进资源化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加强建筑垃圾管理促进资源化利用及产业化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洛政办[2016]129号 【发布部门】洛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12.05 【实施日期】2016.12.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加强建筑垃圾管理促进资源化利用及产业化发展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洛政办〔2016〕12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洛阳市加强建筑垃圾管理促进资源化利用及产业化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6年12月5日洛阳市加强建筑垃圾管理促进资源化利用及产业化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建筑垃圾管理,促进资源化利用及产业化发展,依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39号),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促进资源化利用的意见》(豫政﹝2015﹞39号)和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河南省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省工作实施方案》(豫建墙﹝2015﹞15号)等有关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谁产生谁付费、谁处置谁受益”,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特许经营、循环利用”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行业主管、属地管理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构建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纳入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内容,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促进资源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 (二)工作目标。2016年底,各县(市)及城区完成建筑垃圾消纳场选址建设,城市区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绿色建材园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40%以上;2017年底,各县(市)及城区建筑垃圾消纳场实现达标运行、规范管理;2020年底,有计划、分批次完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工程,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能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规范排放处置核准。严格执行《洛阳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若干规定》(洛阳市人民政府令第114号),产生建筑垃圾的建设项目,应当办理建筑垃圾(排放)处置核准手续。施工许可前需要处置建筑垃圾的,由建设项目单位负责申请办理;施工许可后需要处置建筑垃圾的,由施工单位负责申请办理;辖区政府组织实施的城中村、旧城改造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总结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总 结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目前建筑垃圾整治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 今年初,**城管执法局、创建办、规划建设、公安、交通等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审批许可组、督察指导组、联合执法组,根据桐乡市政府统一部署和《桐乡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全面开展了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工作,并将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工作与建筑工地创卫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有机结合,整体推进。截至11月底,审批许可组已办理建筑垃圾处罚核准20多起,3家建筑垃圾运输公司达到《**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标准,通过审批核准。督察指导组、联合执法组走访指导施工单位100多家,发放宣传资料300多份,建筑垃圾消纳场处置建筑垃圾3000多立方米。城管执法各辖区中队针对建筑垃圾乱倾倒、装潢垃圾处置等的特点,组织力量走访装修公司、开展夜间执法巡查活动,对电瓶三轮车乱倒建筑垃圾、装潢垃圾堆放不规范等问题加强教育纠正,查处违章行为10多起。通过前阶段整治,建筑垃圾初步实现了规范化处置,乱倒建筑垃圾现象明显好转,建筑垃圾事先审批核准制度基本建立,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城市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当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1、规范建筑垃圾处置的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由于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刚刚起步,长期以来建筑垃圾处置处于无序化状态,一些施工单位、道路开挖单位、运输单位以及装修单位及人员尚未形成实施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意识,少数电瓶三轮车、施工单位人员对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不理解不配合,制约了管理工作的开展。2、建筑垃圾长效管理办法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刚刚起步,管理经验相对不足,对运输单位、施工单位、装潢单位的监管机制有待探索和完善,如何应用市场化手段来规范建筑垃圾市场秩序,促进建筑行业发展的办法有待进一步创新。一些镇、街道尚未开展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少数运输单位偷倒、乱倒现象仍然存在。3、建筑垃圾执法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建筑垃圾运输处罚主要在晚间进行,目前对建筑垃圾的执法管理主要依靠通过延长管理时间,开展联合整治的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人力物力的投入较大。在执法方式上需要进一步创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执法的实效性。4、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目前建筑垃圾消纳场对建筑垃圾收纳处置,主要用于工程回填,尚未对建筑垃圾中石料、砖块等实施综合利用,形成建筑垃圾循环利用。 二、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管理的对策措施 针对目前建筑垃圾管理中存在的实际情况,建议以引导建筑垃圾市场向规范化、有序化发展为着眼点,进一步完善建筑垃圾管理制度,加大对建筑垃圾源头治理力度,加快实现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化。(一)继续加大宣传发动,提高群众自觉遵守意识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培养群众的自觉遵守意识十分重点。因此,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的宣传和引导,不断提高建筑垃圾行业从业人员及广大群众规范建筑垃圾处置的自觉性。一是进一步做好上门宣传指导工作。督察指导组和城管执法各中队要树立长效管理意识,建立定点、定人联系制度,继续走访施工单位、装潢单位等,发放建筑垃圾规范处置宣传资料,宣传解释规范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的重要意义和乱倒、乱堆建筑垃圾的危害性。指导建筑垃圾运输单位、施工单位、装潢单位做好建筑垃圾审批核准、包扎覆盖、规范消纳等措施,逐步让群

建筑垃圾减排及资源化处置方案

建 筑 垃 圾 减 排 及 资 源 化 处 置 方 案 重庆西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八里庄路50号项目部

目录 一、建筑概况 (3) 二、编制依据 (3) 三、施工现场的主要垃圾 (3) 四、建筑垃圾减量的管理措施 (4) 五、建筑垃圾清运 (4) 六、施工现场的收尾工作 (5) 七、建筑垃圾资源化 (5)

一、建筑概况 1、地理位置 拟建的工程是成都市成华区八里庄路50号项目农贸市场,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八里庄路50号,北临八里庄路,交通十分便利。 2、工程基本概况 成华区八里庄路50号项目农贸市场工程本次施工建筑面积约16778.95㎡,地下三层、地上四层。16778.95平方米,建筑高度H=23.20米,±0.000以上四层,为多层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类别为丙类。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 3、《危险废物储存、污染控制标准》 4、《城乡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的通告》 5、《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6、《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 7、《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场容卫生标准》 8、《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垃圾渣土管理的规定》 9、《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10、《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 11、《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标准》 三、施工现场的主要垃圾 在施工现场中,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物所产生的建筑施工垃圾各种成分的含量有所不同,但其主要成分一致,主要有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废金属料、竹木材、各种包装材料,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80%,其它垃圾成分约占20%。

建筑垃圾处理的调研报告

××县建筑垃圾管理调研报告 【摘要】:城市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城市建设部门建造新的建筑物所产生的开挖废料、拆除工程产生的废料,道路修建与养护过程产生的废料等。尽管大多数建筑垃圾无毒无害,但若随意堆放、丢弃、简单填埋,不仅浪费土地资源、破坏了自然环境、影响市容市貌,还会造成巨大的能源和资源的浪费。故此,对建筑垃圾进行高效管理和再生利用,是各级政府和建筑有关单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建筑垃圾;调研;回收利用 1 ××县建筑垃圾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县城发展加快了“新陈代谢”的速度,大批旧的建筑物不断被拆除,高楼大厦日益林立,除了严重影响我县环境卫生之外,建筑用胶、涂料、油漆等属于难以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并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对此管理处置不当会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所以,建筑垃圾亟待有效的管理与合理的处理。 我国的垃圾处理起步整体较晚,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整体较低,曾出现垃圾包围城市的严重局面。近年来,中国环境卫生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使城镇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垃圾包围城市的现象有所缓解。但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在此大环境下,我县在建筑垃圾管理过程中同样也面临诸多问题。 (一)缺乏统一完善的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对于建筑垃圾处理的程序、方式等没有具体可行的方案,大量建筑垃圾随意散落,违规消

纳不断,污染形势日益严峻。 (二)对工地内建筑渣土的产生、防尘措施、清运、处置等缺乏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目前我县对建筑垃圾的管理规定零散不成规章。 (三)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程度不高。目前我县建筑垃圾只能是绝大部分进行混合收集,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和要求。 (四)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太低。由于我县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落后,建筑垃圾处理多采用直接填埋的处理方式,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环境。 (五)对建筑垃圾清运车辆缺乏全程监控。 (六)建筑垃圾处理投资少,建设工作者的环保意识不强。 2 我市其他县区对建筑垃圾管理的调研状况 针对我县在建筑垃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前一季度对我市其他部分县区的电话、走访、资料查看等各种方式的调研,有多处我县可以借鉴。 ××市××区是我市对建筑垃圾管理相对较为成熟的地区,主要有以下几点: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区政府通过组织协调,与各建筑施工有关单位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 2.着力提高建筑垃圾的技术处理水平。城市建筑垃圾一般采用直接填埋的处理方式,缺乏对建筑垃圾的有效技术处理。尤其是对建筑垃圾做混凝土骨料必需破碎、筛分分级、清洗堆存,有很多方面技术不够成熟,但是××区一直在积极探索研究。 3.政府出台统一可行的建筑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

政府在城市建筑垃圾处理中的对策与建议 (一)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引及目标 面对政府在城市垃圾处理中的缺位问题,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于法规制度、经济政策、日常政务中,可以在此难题处理上发挥巨大优势。不同于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自伤性发展,也不局限在环保问题,循环经济所形成的是一种以资源为始发点、以再生资源为终点从而代替废物垃圾并由二者围绕产品循环往复的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方的闭环式、极具生态性的模式。所以,要弥补政府的缺位问题,制度、政策、政务、技术、教育等各环节都需要以循环经济为指引,政府工作者及企事业人员应从思想上摒弃固有弊端,以一种开放式、经济型、高效益的理论为指引,这才是解决城市建筑垃圾的关键要穴。在法规制度、经济政策、政务上都要以循环经济的核心3R原则为借鉴加以考量,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发展时刻将利益挂在嘴边,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以期人类与自然和谐共赢。 (二)法规制度从根源上缓解建筑垃圾问题 1.环境保护法上的完善建议 自2015年保护环境随着《环境保护法》出台被列为一项基本国策起,环境问题受到了广泛重视,环保法实施两年来取得了卓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对当下城市垃圾的有效处理造成困扰,所以建议稍作改进。 首先,环境保护规划制度仅规定县级以上政府编制相应规划,但是随着城市发展涌现的城中村、拆迁、道路建设等变化,宏观上进行规划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今日益精细化的社会要求,所以应以规划制度为原则,出台相应法规对企业、基层组织的责任进行细化,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建筑垃圾问题要求企业、当地基层组织等协力制定符合县级以上城市规划要求以及顺应循环经济理念的建设施工计划。 其次,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针对建设项目所设定,但是城市建筑垃圾问题多发于建设项目完工后或开始前的拆迁、重建、废弃等,且为避免重复评价,一个建设项目的环评工作多是考核项目本身的属性、地点、方式而忽略项目过程前、进行中、过程后产生的垃圾问题,所以环评制度应将建设项目所产生的城市垃圾

城市化建设之痛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迫在眉睫

题记 危机篇:城市发展遭遇“垃圾围城” 一、建筑垃圾的危害 1、占用大量土地,降低土壤质量 2、破坏大气环境,影响空气质量 3、污染水源,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4、恶化城市环境,破坏城市形象 二、目前建筑垃圾的处置方式 一是对未经任何处理的建筑垃圾进行直接填埋 二是进行轻度分拣出废金属、废混凝土 三是试点建筑垃圾资源化 现状篇:建筑垃圾资源化迫在眉睫 一、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 二、南京建筑垃圾资源利用现状 1、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有待加强 2、建筑垃圾资源利用技术瓶颈已突破 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经悄然启动 4、建筑垃圾“无处可去”和新墙材企业“无米下锅”形成鲜明对比问题篇:建筑垃圾资源化遭遇“成长的烦恼” 挑战之一:缺乏统筹协调力度,综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挑战之二:源头问题没有解决,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成本高 挑战之三:设施建设推进缓慢,资源化利用率较低 挑战之四:产业扶持政策不明晰,市场缺乏保护机制 建议篇: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长效管理机制 一、立法先行,完善标准体系建设 二、理顺关系,明确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组织机构 三、推行建筑垃圾集中处理, 建立专业的建筑垃圾处理场 四、明确利废路线图,打造固体利废产业链

题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多角逐力”的发展模式、“危机驱动型”的社会形态,使我国的各项社会事业在紧迫感和危机感中悄然前行。没有危机就没有进步,但是,危机又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垃圾围城”给我们带来了危机,促进了我们开展资源化利用,但相关的不确定因素,立法的空白,监管的缺失,行政的缺位,使我们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之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破解这些挑战的方法,就是创新监管和运营模式,立法先行,建立起一个长效的建筑垃圾资源化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有人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十年来我们周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几乎半数的人给出的回答都是城市面貌。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一间间危楼平房被高楼大厦所置换,上百条马路、胡同被一条条通衢大道取代,每次走在光鲜灿亮的大街上,可能没人想到,那些被拆除下来的建筑垃圾到底去了哪里! 当威胁或危机还没有真正显现在眼前的时候,让社会公众在其不可知的领域饱含“忧患意识”,显然过于苛刻。然而,每年大量的施工建设和拆迁改造工程产生的数亿吨建筑垃圾,它正悄悄地向我们的生活逼近,正在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正在侵蚀着我们城市的肌体,正在毁灭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危机篇:城市发展遭遇“垃圾围城” 所谓建筑垃圾,就是指新建、改建、扩建、维修、装修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渣土、废砖、废瓦、废混凝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此外还有少量的钢材、木材、玻璃、塑料、各种包装材料等。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垃圾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到40%,产生总量达到亿吨/年。而南京,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也达4000万吨,是城市生活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计划书 (1)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计划书 第一章基本信息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科技公司 (二)公司简介 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完善的加工制造手段,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 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 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产品提供商。我们在续为客户 创造价值,坚持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厚积薄发, 合作共赢。 公司紧跟市场动态,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基于大数据分析考虑 用户多样化需求,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服务策略的市场及经营体系,并综 合考虑用户端消费特征,打造综合服务体系。公司是强调项目开发、设计 和经营服务的科技型企业,严格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规范财务制度。截止

2017年底,公司经济状况无不良资产发生,并严格控制企业高速发展带来 的高资产负债率。同时,为了创新需要及时的资金作保证,公司对研究开 发经费的投入和使用制定了相应制度,每季度审核一次开发经费支出情况,适时平衡各开发项目经费使用,最大限度地保证开发项目的资金落实。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一个成熟的核心管理团队,团队具有丰 富的从业经验,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企业的定位都有着较深刻的认识, 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有利于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赢 得主动权。随着公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业务规模及人员规模迅速扩张, 企业规模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产线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这需要公司管理流程不断调整改进,公司管理团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上一年度,xxx实业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61.51万元,同比增长31.59%(3375.66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建筑垃圾处理生产及销售收入为11369.81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0.86%。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3504.97万元,较去年同期相 比增长468.38万元,增长率15.42%;实现净利润2628.73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99.96万元,增长率23.49%。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