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

合集下载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作者:徐蔓堃堵欢王玥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05期摘要:对宿迁X区的部分有留守儿童的家庭进行走访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教育不完善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家长的忽视、隔代教育的鸿沟、家长孩子的沟通不及时、家长言传身教欠缺、家长教育方式不科学等。

留守儿童的心理表现方式主要为自卑情绪过度化、对自己身份的敏感、对周围人群的孤独冷漠、产生自杀倾向。

家庭,学校,社会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落实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责任,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预防留守儿童在心理问题上产生重大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家庭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在衣食住行外更多的开始关注心理健康问题,那些作为社会未来主力军的新生代也被格外关注,留守儿童因为条件信息的缺失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一群体如今越来越壮大,问题发展愈发加重,至2016年底,多达6100万的孩子被迫留在农村,他们在生活教育等方面上与城市孩子差距甚大,笔者采取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宿迁X 区的部分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实地调研。

2015年6月《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发布。

白皮书分析了云南、广西、贵州等六省两千多名农村留守儿童真实的生活和心理状况。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我国总理李克强说:“决不能让留守儿童成为社会之痛社会之殇。

”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上,学习上,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困难。

由于留守儿童亲子间缺乏沟通和联系,他们不能及时的、合理的釋放自己的情绪,抒发自己的感情,以至于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并呈现出地区差异和性别差异。

长时间缺乏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自卑、偏激、叛逆、冷漠、人际关系敏感等情绪,心理问题较为严重。

一、宿迁市基本情况分析江苏省宿迁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农业大市。

突破困境,保障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健康成长

突破困境,保障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健康成长
特别策划
19
突破困境,保障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健康成长
金卓菡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
在我国现有对学生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中,对学生群 体心理健康的关注日渐增多,多数地区学校都有配备心 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然而,随着城镇 化浪潮,城乡人口流动加剧,受城乡经济差异大、教育 资源供给不足、传统观念制约等因素影响,社会对乡村 小规模学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关爱难以落地。
学习与成长“ 难续”。随着乡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很 多小规模学校因“ 撤并”而“ 日渐消失”,对于被并学 校的乡村学生群体来说,他们的生活与学习节奏容易被 打乱,出现“ 非连续性教育”现象,即学习或生活的持 续性状态突然中断,或碰到忽然发生的教育现象和事件, 如转学、升学,迫使自身从当前已知的、熟悉的、持续的、 习惯的状态转入一种未知的、陌生的、改变的、不适的 状态中学习与生活。首先,被并校的学生与家庭之间的 物理距离增长,每天需要花费长时间步行或者乘坐公交 车上下学,学生出行安全无法保障,家长也不便照料孩子。
2021年发布的《 乡村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表明: 乡村儿童在普通儿童中抑郁率较高,调查显示有25.2%的 乡村儿童存在抑郁风险,焦虑风险检出率为25.7%,抑郁、 焦虑情况极其严重。在乡村儿童中,留守儿童这两项指标 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风险更大。《 中国留守儿童 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 以下称《 白皮书》)调查结果 显示:中国留守儿童心理危险系数还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由东到西明显上升,西北地区最为严重,东部最低。农村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如家 庭教育、校园生活和教师教学等,亟需家庭、学校与社会 多方的共同支持与持续关注。
社会支持网络“ 失联”。缺少专业化身心健康关爱体 系与机制也是乡村儿童发展面临的困境之一。乡村儿童 社会福利服务水平存在结构性短板。《 中国乡村儿童发 展报告(2021)》指出,乡村儿童基础性、普惠性、兜底 性资源亟须补充,乡村儿童照料缺失情况仍然较为普遍。 乡村家庭、学校与社区普遍存在“ 失联”情况。有研究 分析发现,小规模学校与乡村社区的互动存在互动目的 不统一、互动难以发生、互动资源匮乏、学校的教育资 源难以满足等问题,如有的地区社区基层医疗资源匮乏, 村卫生室离学校距离远、布点少,乡村服务类社会组织 的服务范围无法覆盖全体乡村儿童,社会对乡村儿童教 育发展的支持系统出现“ 末位缺失”。同时,家校之间的 协作也缺乏专项资源与联动机制,亟需社会的支持。

如何让“僵尸肉”远离我们的餐桌等

如何让“僵尸肉”远离我们的餐桌等

如何让“僵尸肉”远离我们的餐桌等作者:来源:《作文通讯·初中版》2015年第10期如何让“僵尸肉”远离我们的餐桌事件回放2015年6月,“僵尸肉”的消息被公布出来后,立马引起各方惊呼与热议。

海关总署查处走私冻品货价超30亿元,其中包括冻鸡翅、冻牛肉等副产品10余万吨,甚至有超过40年的陈年“僵尸肉”,它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和餐厅。

“僵尸肉”多为国外替换的战略储备物资,主要流向二三线城市的小餐馆。

更令人担忧的是,“僵尸肉”还面临肉龄检测难的问题,无法判断其实际存放年限。

时事鲜评进口“僵尸肉”涉嫌多种罪行,目前对于进口并出售“僵尸肉”的犯罪分子并非无法可依,而是执法不严,因此有些“僵尸肉”堂而皇之地盖着海关检疫的标志,通过小餐馆最终流向消费者,危害公众身心健康。

应当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对于通过不正规渠道进货、没有相关检验标志,且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肉类,经检测是“僵尸肉”的,则可推定其经营者为“明知”,对其以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或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治罪。

只有严厉打击铤而走险的违法犯罪分子,堵塞法律漏洞,并且严惩渎职、失职的公职人员,“僵尸肉”才能远离我们的餐桌。

(选自光明网)面对京杭运河数千吨垃圾,环保“牙齿”哪去了?事件回放据媒体报道,京杭运河无锡段位于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附近,有船舶将上海运送来的掺杂化工废料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垃圾倾倒在运河边洼地里。

《法制日报》记者多次联系当地村委会、派出所、环保、城管、水利、航道、海事七个相关部门,请求介入调查处理,但是这些部门要么表示不归自己管辖,要么表示无力查处这事件。

两个多月过去,竟无人理会此事。

天热了,垃圾臭了,垃圾船也消失不见了,但地方权力部门依然在“躲猫猫”。

时事鲜评环保无小事,环境即民生。

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在今年“两会”答记者问中提到“新环保法‘有牙齿’”,被舆论视为中国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的铿锵信号。

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环保理念越发清晰,另一方面是少数地方对环保现状睁眼闭眼、环保执法虚与委蛇——这种失衡与断裂,不仅悖逆科学发展之大势,更与“四个全面”背道而驰。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079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钱林辉1,张锁云2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产业的改革,农村中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了外出务工者,而他们的子女在农村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引起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

文章作者认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在于构建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学校和社区两大阵地形成合力,聚焦目标,展开各种活动,以助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外出务工者;学校;社区作者简介:钱林辉(1979—),男,江苏丹阳人,江苏省丹阳市麦溪初级中学教师,一级教师;张锁云(1963—),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社区教育中心教师,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社区社会实践。

课题项目:江苏省成人协会“十三五”社会教育立项课题“多方联合、立体设计,让农村留守儿童不再‘留守’”(135098)。

中图分类号:G40-052.4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01-03(1.江苏省丹阳市麦溪初级中学,江苏 镇江 212342;2.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社区教育中心,江苏 镇江 212341)如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的话,最终还会演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2017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按照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生4000万的总数进行估算,处于留守状态的学生总数达到2300万人。

也就是说,中国农村中小学群体中,一半以上是留守儿童。

”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

留守儿童最大的特点是缺少有效的监护,如生活抚育、亲情缺失、教育监护、安全保护等问题困扰着广大的留守儿童。

(1)留守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但其身高、体重状况明显较差。

祖辈或亲友缺乏对孩子科学养育的知识,使留守儿童没能得到合理的日常饮食,营养摄入不均衡。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及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及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及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1. 背景介绍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双亲或双亲一方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就业,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心理健康问题。

2.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1) 学习状况: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和监督不足,导致学业进步缓慢。

2) 生活条件:缺乏家庭关爱和照料,生活缺乏温馨氛围,饮食、生活起居和个人卫生能力有限。

3) 社会交往: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正常的亲子互动,容易产生社交问题和孤独感。

3.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1) 请问您的父母是否常年在外务工?(是/否)2) 您在家中的主要生活方式是独立生活还是由其他亲戚照看?(独立/亲戚照看)3) 对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您是否感到孤独?(是/否)4) 您的学习成绩和兴趣爱好是否受到父母缺席的影响?(受到影响/未受影响)5) 您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是否能够得到及时的情感支持?(是/否)4. 心理问题与建议1) 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感,建议学校和社区加强心理关爱和沟通服务。

2) 自我学习:鼓励农村留守儿童自觉学习和自我管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家庭关爱:鼓励父母亲回乡务农、家政服务,陪伴家庭成员,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

总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关注与关怀。

通过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及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可以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

也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帮扶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更多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尤其在我国农村地区,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就业,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心理健康问题。

期末复习练习题-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练习题-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试卷(二)(七年级下册)第Ⅰ卷客观题客观题(客观题为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8分)1、进入青春期,青少年会出现心理萌动。

以下属于青春期萌动心理表现的是()A.喜欢上网打游戏、查资料 B.害怕同学背后议论自己C.不愿和别人交谈、表露心声D.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和接受2、小杰上课爱动脑筋,喜欢提问。

一次数学课上,他对老师的解题方法提出质疑,认为自己有一种比老师更加简单的解题思路,小杰这一做法还受到老师的称赞,你认为小杰()①应该尊重老师,不应该向权威提出挑战②在学习中,具有批判的精神和勇气③不仅有质疑的勇气,还有提出建议的能力④没有考虑他人的感受,这样无助于解决问题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3、鲁迅先生曾说:“我的确时时刻刻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自己。

”这表明为了使自己“止于至善”,他能够( )A.自我省察B.科学鉴定 C.相互比较D.咨询他人4、对下图漫画《新校规》认识错误的是()①有利于杜绝中学生早恋②不利于男女生之间正常交往③有利于男女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④便于把握男女生之间交往的尺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5、小云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成功”、“成才”、“成人”、“成就”,需要汲取自信的营养。

你认为汲取自信的营养有助于成功的原因是()①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②有了自信,我们会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③有了自信,我们才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④有了自信,我们会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个人、一个故事、一段话语,看似平凡简单,却能点燃许多人心中的激情与梦想。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②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明天更美好③好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④国家就靠榜样的力量,我们努不努力无所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潜力就是人们内在的没有发挥出来的力量或能力,是个人能力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可以通过一定的因素发展成为现实能力。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编辑课件
20
• 再给讲一个故事:
• 一次,拿破仑外出打猎,刚走到 一条河,就听到一个落水者在呼 救。拿破仑见他在水中扑腾,但 却不往岸边来,而是马上举起猎 枪瞄准他,说:“喂,你要是再 呼救,而不向岸边爬,我就开枪 打死你。”
编辑课件
21
• 那人听了,吓得忘记自己不会游 泳,使劲用力向岸边游来。经过 多次挣扎,那个人终于靠自己的 力量爬到岸上。一上岸,他气愤 地责问拿破仑:“你为什么见死 不救,还要开枪打死我?”拿破 仑从容答道:“我不吓唬你,你 自己还不照样在水中淹死。现在 你至少懂得:一个人可以自己救 自己。”
编辑课件
16
(3)合理发泄。当心情不好时, 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发泄自 己的情绪,缓解内心的不平衡。 例如打球、跑步、爬山、找个 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或向自己 最好的朋友倾诉,将不开心的 事说出来等,这样心理会好受 一些。但切记不可选择伤害自 己或他人方式。
编辑课件
17
(4)转移注意力;紧张和焦虑是 因为我们过度关注某一事物所 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可 以通过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来 缓解我们的紧张和焦虑,例如 可以通过听相声、看小品、听 音乐等办法,来把我们从紧张 焦虑的情绪状态中解放出来。
编辑课件
24
如何培养自信心,以下为大家提几 点建议:
• 1.不要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相信 自己可以成功。不要害怕失败,一 次失败不代表总是失败,成功总是 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的。
• 2.每天清晨醒来时,在心理对自己 说几遍“我相信自己,我能够做好 我想要做的事情”。
• 3.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情 感和情绪;
编辑课件
25
• 4.培养自己有主见,自己做决定 及处理某件事情;

2019年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

2019年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

《2019年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13.7%的儿童遭受四大暴力今年1月10日,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2019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发布会在北京市大兴区蒲公英中学举行。

2019年白皮书的关键词为“教·养”,从对留守儿童本身的调查研究,延伸到了他们身后的父母、家庭、校园、朋友。

据了解,2019白皮书研究报告,从2019年3月启动,历时10个月,涉及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问卷样本总数为14000份。

与此前4年的白皮书报告的调查过程不同,2019年的调查首次实施面对面访谈,留守家庭入户家访地区涉及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安徽省六安市狮子岗乡、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云南省腾冲市腾越镇四个地区,共计入户探访超100个留守家庭,99位在城市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

以下内容为白皮书的精选。

亲子分离和隔代教养,对儿童亲子互动、教育方式产生影响通过对农村非留守儿童(样本为1962份,占总样本27.7%),农村留守儿童(样本1370份,占比19.3%),农民工随迁子女(样本为1999份,占总样本的28.2%)三类儿童的数据比较,研究发现亲子分离和隔代教养对儿童的亲子互动形式、教育方式等产生明显的影响,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行为养成等社会化过程会产生较大影响。

(注: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多由祖辈进行照顾,这种养育方式也导致留守儿童在教育和成长过程中呈现出“亲子分离”和“隔代教养”的特征。

)从亲子互动形式上看,看护人拥抱抚摸孩子以及与孩子说笑玩耍情况方面,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相似,低于随迁子女家庭情况。

从亲子互动内容上看,与孩子聊有兴趣的东西情况,留守儿童低于非留守儿童,远低于随迁子女。

与孩子聊每天过得怎么样,留守儿童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低于随迁子女。

在亲子日常互动上,留守儿童最少和父母一起吃饭,非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较多,85%的儿童至少每天一次。

此外,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最少喝和父母一起做活动,随迁子女儿童最高。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摘要: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和未来社会的主人,这些留守儿童得不到良好的心理和文化的教育,实在令人堪忧。

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者双方离开农村去城市打工,自己则留在农村与父母一方或者上辈亲人甚至父母的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的孩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民工的规模不断扩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1.学习滞后。

对于那些父母均外出的儿童,监护人是临时的或者是隔代的,“重养不重教”的现象十分普遍。

留守儿童祖辈只有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没有能力给予留守儿童学习上的辅导。

在家务、农活繁重时,他们还需要孩子的帮助,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留守儿童要经常或者不时地照顾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逆向监护”现象。

同时,留守儿童的学习往往缺乏自觉性,逃学和辍学的很多,学习成绩排在中下等的比例较大。

2.品行塑造环境堪忧。

(1)良好行为习惯与高尚情趣的养成问题。

调查发现,相较于非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具有管教能力的父母在身边,生活习惯不良问题得不到及时矫正,问题明显更加突出。

在业余生活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不良兴趣的比例偏高。

在访谈中发现,不少留守儿童在被问及自己的兴趣时,回答都是玩、打游戏、玩电脑等,鲜有关于未来的畅想与远大抱负。

(2)家庭关于品德培养的缺失,问题得不到及时矫正。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疏于照顾,而隔代监护人在品德教育上的无能或者忽视,对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品德方面的正确引导往往不足。

实地调查发现,有些隔代监护人在孩子面前不注重日常生活用语,容易使得孩子养成“出口成脏”的坏习惯;有的隔代监护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导致孩子娇生惯养缺乏自主能力。

甚至也有隔代监护人对于留守儿童疏于管教,而由于社会诱惑的增多导致部分留守儿童沾染上沉迷游戏、吸毒、赌博等恶习,最后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恶性事件”,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 2015年)》 全文

《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 2015年)》 全文

2015年《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全文2015年07月10日 17:05 来源:中国皮书网作者:李亦菲拨开留守的“迷雾”----《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 年)》20 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数量可观的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离开自己的家园,涌入城市务工,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民工潮”。

由于受到户籍管理制度和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绝大部分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壮年无法在城市定居,更无力带上孩子进城上学。

于是,伴随着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的不断增长,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长期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农村,由家中其他长辈或父母其中一方抚养的儿童。

不同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年龄界定差异较大,一般有 18 岁以下、16 岁以下、6-14 岁、6-18 岁、0-14 岁等多种界定方法。

根据父母外出情况,可以分为父母双方都外出、父亲一方外出、母亲一方外出三种情况。

虽然留守儿童自 20 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农村青壮年大规模进城务工就开始出现,但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在 2004 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性报刊报道后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很快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的调查研究也日益增长。

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课题组 2009 年对中国留守儿童研究的述评,对留守儿童心理和行为特点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自我意识方面,留守儿童一方面有严重的自卑感,对自己智力、外貌等方面的评价明显偏低,另一方面又存在明显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2)在情绪问题方面,留守儿童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躯体化、恐怖、敌对、偏执、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状态焦虑和抑郁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并且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具体说,年龄越小问题越突出,女性比男性更突出;(3)在压力应对方面,留守儿童倾向于对挫折事件的结果做外部归因,并较多采用幻想、合理化、退避等不合理的应对方式;(4)在亲子关系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对父母充满怨恨,并有盲目反抗心理;(5)在人际关系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比较内向,受欺负或攻击现象突出;(6)在学业学习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态度不端正,较多有不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容易下滑,厌学、逃学和辍学现象比较严重;(7)在社会适应方面,留守儿童有较多的违纪和违法行为,表现为抽烟、酗酒、不服管教,甚至出现赌博、偷窃、抢劫等违法行为。

关爱留守儿童ppt

关爱留守儿童ppt
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 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人。今日发布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32.9%的家长每天会和孩子联系一次,39.8%的家长每周会同孩子联系一次,21.1%的家长每个月才和孩子联系一次,4.9%的家长每年才和孩子联系一次,1.3%的家长甚至和孩子没有联系。由于长期远离父母,逾四成以上留守儿童感到孤单,三成以上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卫生问题。 2.学习问题
7天的时间里,我们有顺利也有困难,有欢笑也有泪水,但不管怎样,我们10个人都带着感动,一起出发,共同走过。。。
我们的到来,或多或少给他们带去了一点什么
可能只是欢声笑语
或者是外面世界的繁华
而我们更想给孩子们带去希望
“晓·麦”
1
记忆未曾曾斑驳,爱心仍在传递 牵手西部、爱满天水——我们的口号
2
From Nanjing to Tianshui
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想法设法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有时因为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自己挣到的钱还不能及时拿到手,所以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了。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这些儿童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扛”。

2017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调查

2017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调查

2017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调查作者:来源:《新西部》2018年第01期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于2013年4月建立。

通过“好人讲好故事”的模式,邀请各界名人和志愿者来讲读专家委员会精心挑选的好书和故事,录制成音频,通过发放“上学路上故事盒子”或在学校中开通“小雨点广播”,达成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情感抚慰、人格养成和视野拓展的功效。

自2015年起,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联合北师大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李亦菲教授团队,通过全国范围的调查取样和数据分析,每年推出《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使得留守儿童帮扶行业首次具备系统、长期的科学研究背书。

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通过自己的研究结果,开启了一直被忽视的留守儿童心灵帮扶的另外一个维度——父母教育,提升父母对于亲子陪伴的认识,让他们主动加强对孩子的心灵关爱。

本文在2017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基础上有所删减和调整。

2017年,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联合北师大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李亦菲教授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围绕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进行了调查取样和数据分析。

此次发放的14868份有效问卷,分布在17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河北、内蒙两地的人数最多,都超过2800人;湖南、云南两地超过1600人;江苏、新疆、青海、上海、山东、山西等地的人数超过500人;贵州、湖北两地人数最少,都不到100人。

为了便于统计分析,将以上17个省(市、自治区)分为华东、华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六个地区,14868份有效问卷在四类地区的分布情况为:(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上海三个省(市),共有2332份问卷,其中农村901份,城镇1431份;(2)华北地区,包括河北、山西两个省,共有3494份问卷,全部是农村;(3)华中地区,湖南、湖北、河南三个省,共2024人,全部是农村;(4)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重庆、四川四个省(市),共2197份问卷,全部是农村;(5)西北地区,包括青海、甘肃、新疆,有1817份问卷,农村有698份,城市有1119份;(6)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东部地区、黑龙江,有3004份问卷,全部是农村。

关注留守儿童:从行动走向“三思而行”

关注留守儿童:从行动走向“三思而行”

关注留守儿童:从行动走向“三思而行”作者:暂无来源:《社会与公益》 2016年第4期文/ 本刊记者葛江霞6 月24 日,由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主办的2016 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在京发布。

为了响应国务院年初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进一步理清中国6100 万以上留守儿童的实际问题,找到科学方法,推动社会问题解决,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继2015 年发布首部白皮书之后,第二次发布。

此次2016 年度白皮书将研究重点聚焦于农民工父母与孩子的“陪伴水平”对孩子心理状况的影响,首次将调查范围由农村延展到城市将“战线”延伸至父母。

整体来讲今年发布数据相较去年而言较为“温和”,根据白皮书显示原因可能是因为今年调查的学生包括更多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学生。

除此之外,此次白皮书除了发布了一些之前不为所知的留守图景,更为重要的是显现了诸多帮助留守儿童的可供选择的途径。

2015 年首次发布数据“震撼”人们普遍假设留守儿童是有问题的群体,并倾向于将留守儿童的各种不良表现简单地归因为留守状态。

四川大凉山女孩“最悲伤的作文”、湖南留守儿童截杀老师事件、贵州毕节留守儿童集体服毒事件。

各种媒体中频繁出现的关于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统计数据和典型案例,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将留守儿童看成问题儿童的印象。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心灵状况,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系统的、多角度的、连续性的调查研究。

2014 年10-12 月,“上学路上”公益组织对我国东部、中部、西北、西南的六个省市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亲子沟通、学业学习、课外生活、情绪状态等方面,反映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与心灵状况,重点关注不同留守儿童之间的差异,系统分析地区、性别、学习、生活等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的影响。

因为在2015 年度白皮书发布前不久,发生了贵州毕节留守儿童集体服毒事件。

缘于该事件的影响,也基于白皮书将一些关于留守“1000 万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爸妈,260 万孩子一年都接不到父母一个电话!”等令人震惊的数据第一次披露在大众面前。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作者:张光全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05期摘要:我国经济近些年高速的发展离不开各个行业人力物力的支撑,尤其是人力方面,劳动机会的增加吸引许多农民进城务工。

对于农民来说,进城务工不仅可以脱贫致富,自我提升,还可以抓住机会为孩子创造物质和精神双丰富的未来生活。

但由于目前一些政策的限制以及农民工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他们无法带着孩子一起进城务工,这样一来,孩子交与亲友照看。

这些孩子便是留守儿童。

这些中小学留守儿童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很少,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陪伴和呵护,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一部分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随着留守儿童日益受到教育部重视,笔者认为,做好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分析和教育迫在眉睫。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家庭一、留守儿童现状在2017年7月发布的《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中显示,在2016年底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由2013年的6000多万锐减至902万。

一方面是由于随着留守儿童的话题热度一再攀升,各地政府就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尤其是随着我过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扶贫攻坚战、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工作不断落地,为留守儿童数量的减少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在国发〔2016〕13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留守儿童进行了严格的界定:“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但902万仍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留守儿童的未来也影响着中国的未来。

在902万农村留守儿童中,由805万人由(外)祖父母进行监护,占总数的89.3%;由亲戚朋友监护的有30万人,占全部的3.3%;根据定义,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达到31万人,占3.4%;有4%的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护,数量为31万人。

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87万人,占全国总数的9.65%;中部地区有463万农村留守儿童,全国占比51.33%,在中东西部中数量最多;西部地区存在农村留守儿童352万人,占全国总数的39.02%。

作文《陪伴是最好的教肓》

作文《陪伴是最好的教肓》

作文《陪伴是最好的教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今天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童年如何度过,童年时期有谁携手带路,周围的世界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本报记者高城留守娃遭遇亲情饥渴“我好想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外出打工,一年最多只能见上一两次面……”说着这话,阜阳市颍州区马寨乡庙东小学留守女童姚楠的眼里噙满泪水。

她告诉记者,父亲远在广东打工,母亲在城里做生意,自己的日常生活一直是由60多岁的奶奶照顾。

“每周能和爸爸打一次‘亲情电话’,和他聊聊天。

就算看不到,听到声音也会感觉很亲切。

”姚楠说,可每当看到其他同学父母来接送他们上学放学、或是带他们出去玩耍的时候,自己就情不自禁地郁闷和难过,“尤其是每年过生日,特别羡慕有父母陪伴的同学。

”和姚楠一样,父母不在身边、由祖父辈隔代抚养、或寄养在亲戚家的留守娃不在少数。

根据《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消息,我国6100万留守儿童中,约15.1%的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即使春节也无法团聚,4.3%的留守儿童甚至一年连父母的电话也接不到一次。

省关工委的一份调研报告也显示,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很难对孩子进行直接教育,对孩子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较少,使这些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孤独感、自卑感和心理性格缺陷较为突出。

而他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重养轻教,留守儿童学习得不到及时辅导和督促,成绩普遍偏差,有的甚至厌学、逃学。

“爸爸妈妈很少打电话给我,我很独立,他们也很放心。

”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长坞村13岁的留守女童媛媛说,刚开始很想他们,但现在已习惯了,“很久没见到爸妈了,照片也没有,都快忘了他们的模样。

”歙县“徽鸿留守儿童家园”负责人吴宏斌告诉记者,像媛媛这样的情况在现实中并不少见,尽管我们为留守儿童安装了“亲情电话”,也要求父母每周给孩子至少打一次电话,但很多父母做不到。

父亲角色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分析

父亲角色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分析

父亲角色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分析摘要:父亲角色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同角色扮演对儿童、家庭及社会会产生不同影响。

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父亲角色存在“缺席”与“在位”、“集体”与“个人”、“陪伴”与“管教”的差异,“父权”观念、父亲自身角色意识、母亲态度及他人看法、政府政策及资金支持不同是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父亲角色扮演各有优势所在,要相互借鉴。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亲角色中西方差异角色”一词最初是在戏剧中使用的概念,后被社会学借用,指“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体系”[1]。

“父亲角色”没有统一的定义,从传统养家者的经济角色,到西方工业革命以前的道德指引者,到20世纪20年代末的性别角色榜样,再到70年代中期以来的多元化角色,有关“父亲角色”的界定一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父亲角色”被笼统地定义为“特定社会对父亲期待(规定)的行为(职责)”[2]。

本文中的父亲角色主要指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子女实施的教育。

中西方的家庭教育有所不同,父亲角色在不同的家庭教育中又存在差异。

虽然存在差异,但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却是共同的,父亲扮演好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不仅能与母亲角色的相对缺陷形成互补,还能促进子女身心健康发展,使父亲自身及妻儿的幸福感有所提升,从而有利于家庭和谐,有利于社会和谐。

一、父亲角色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表现在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中西方父亲在参与程度、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一)“缺席”与“在位”“缺席”与“在位”是中西方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参与程度的差异性表现。

中国父亲的缺位现象在城市和农村都有出现,在核心家庭、传统家庭及婚内家庭、离异家庭的家庭结构中,都会出现显性或隐性的父亲缺位现象。

据《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调查统计,全国6100万留守儿童中,父亲一方外出的就占40.2%,4.3%的留守儿童一年连父母的电话也接不到一次。

四川省峨眉山市第二中学二校区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解析版)

四川省峨眉山市第二中学二校区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解析版)

2021-2021学年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二中二校区七年级〔下〕期中政治试卷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总分值48分〕1 不经意间,我们已经跨入青春期的大门,开场了人生最美丽的春天。

以下对青春期理解正确的选项是〔〕①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②童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③是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顶峰期④烦恼多于快乐的时期。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考点】青春期的特点.【分析】此题考察青春期的特点.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表达身体外形急剧变化,体能机能健全,性机能成熟.【解答】跨入青春期的大门,我们开场了人生最美丽的春天,青春期是童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顶峰期,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④错误,青春期虽然烦恼多,但并非烦恼多于快乐;应选D【点评】审清题意、把握青春期的特点,对照选项仔细排查即可2 小何进入初中后,自我意识高涨,喜欢按照自己的观点和生活方式安排学习和处理人际关系,可他又未能摆脱对教师和父母的依赖。

对此,他的内心充满着矛盾。

面对小何的内心矛盾,你应该对他说〔〕①不要以为自己是“小大人〞,还是要听教师和父母的②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③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安康成长④这些心理矛盾只会成为我们开展的阻力,因此要尽快消除。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考点】青春期的烦恼.【分析】此题考察青春期的烦恼.青春期心理矛盾是我们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这些矛盾假如处理不好,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安康,成为我们开展的阻力.我们应通过各种方式调控好心理矛盾.【解答】分析题意可知,青春期心理充满着矛盾。

这些内心矛盾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这些心理矛盾有时让我们感到苦闷,但上是它们构成了我们向前开展的动力。

当然,假如处理不好这些矛盾它们也会成长阻碍我们开展的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留守儿童的比例和类型
本调查通过询问家人外出打工情况判断被调查的学生是否为留守儿童以及留守的类 型。具体说,对于“家里有哪些人长期(半年以上)在外或经常(每月或每星期)外出 打工(可多选)”这一问题,选择“无人外出”或“哥哥或姐姐外出”的被判断为非留 守儿童(父母均在身边);选择“父亲外出”“母亲外出”“父母都外出”被判断为留守 儿童。
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农村儿童来自我国东部、中部、西北、西南的六个省市农村地区,发放问 卷2218份,回收有效问卷2131份(占96%)。在2131份有效问卷中,东部地区的问卷来自山 东省的4所小学,共323份,占15.2%;中部地区的问卷来自河北省的2所小学,共301份, 占14.1%;西北部地区的问卷来自甘肃省陇南市的6所小学,共455份,占21.4%;西南部地 区的问卷来自贵州省、广西省、云南省的11所小学,共1052份,占49.4%。
2014 年 5 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对 象来自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的 12 个县(市、区),包括四 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 4533 人(占 61.7%)、非留守儿童 2731 人(占 37.2%)。本次调查 一方面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 活,家庭关系良好;另一方面也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存在以下 9 个突出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研究者都认定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存在问题,一些研究者发现儿童的学 习成绩和学习问题与父母是否外出打工没有明显关系,甚至一些留守儿童在学习信心和学 校效能感方面还略高于父母在家的儿童。一些研究表明,尽管亲子分离为留守儿童带来不 少困难,但儿童个体自身成长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不同留守儿童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 异,一些留守儿童具有较高的心理复原力(心理弹性)。新华社记者对 2000 多名留守儿童 的抽样调查发现,他们的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更多研究发现,亲子分离的年龄 段、分离时间长短、性别差异、年级差异、沟通方式和频度等因素,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 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2131
95.4 4.6 100.0
100.0
地区 东部
323
15.2
15.2
中部
301
14.1
14.1
西北
455
21.4
21.4
西南
1052
49.4
49.4
合计
2131
100.0
100.0
性别 男
1106
51.9
52.0

1019
47.8
48.0
缺失 合计
合计 系统
2125 6
2131
99.7 .3
(1)遭受意外伤害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 (2)学习成绩较差、学习不良行为较突出; (3)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弱,情感支持欠缺,经常感到烦躁、孤独、闷闷不乐、无缘 无故发脾气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 (4)留守女童的负面情绪更加明显,经常感到烦躁、闷闷不乐和无缘无故发脾气的 比例高于男童; (5)留守男童迟到、逃学、受老师惩罚等问题行为较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遇到的 障碍和受到的欺负也较多; (6)与其他年级学生相比,小学四年级留守儿童受到父母外出影响更明显,感觉父 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被歧视、性格比原来内向、胆小的比例最高; (7)与其他年级的学生相比,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 与父母的关系更差; (8)寄宿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习惯较差,学习和校园生活状况更糟糕,对生活满意 度相对较低; (9)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都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学校表
图 1 非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
显然,在所调查的地区,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超过55%。也就是说,留守儿童的数量 超过非留守儿童。
从三类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中所占比例来看,父母都外出的留守儿童占 33.5%,仅父 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占 54.8%,仅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占 11.7%。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 查表明,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 51.7%,其次是父亲一方外出的,占 40.2%, 母亲一方外出的最少,占 8.1%。导致两项调查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是取样范围不一样。 从后面的数据可以看到,各地区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分布比例存在较大差异。
图 2 各地区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
6
1.3 留守儿童的性别比例
总体来看,在所调查儿童中,男性儿童的数量(1106人,占52%)略高于女性儿童(1019 人,占48%),但不同地区儿童的性别比例表现出不同的偏向。具体说,东部地区和中部 地区都是女性儿童多于男性儿童(大约多出3个百分点, 51% VS 48%),而西北部地区和 西南部地区都是男性儿童多于女性儿童(大约多出8个百分点,54% VS 46%)。显然,与东 部和中部地区不同,西北和西南区有重男轻女的倾向。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长期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农村,由家中 其他长辈或父母其中一方抚养的儿童。不同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年龄界定差异较大,一般 有 18 岁以下、16 岁以下、6-14 岁、6-18 岁、0-14 岁等多种界定方法。根据父母外出情况, 可以分为父母双方都外出、父亲一方外出、母亲一方外出三种情况。
(3)在压力应对方面,留守儿童倾向于对挫折事件的结果做外部归因,并较多采用 幻想、合理化、退避等不合理的应对方式;
(4)在亲子关系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对父母充满怨恨,并有盲目反抗心理; (5)在人际关系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比较内向,受欺负或攻击现象突出; (6)在学业学习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态度不端正,较多有不良学习习惯,学 习成绩容易下滑,厌学、逃学和辍学现象比较严重;
4
有2032个学生回答了这一问题(占全部学生95.4%)。图1显示了非留守儿童和不同类 型留守儿童的数量分布情况。根据图中数据,从总体上看,“父母均在家”的非留守儿童 数量为910人(占44.8%),“父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数量为614人(占30.2%)、“母亲外 出”的留守儿童数量为131人(占6.4%)、“父母都外出”的留守儿童数量为377人(占18.6%), 三类留守儿童的总数量为1121人(占55.2%)。
虽然留守儿童自 20 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农村青壮年大规模进城务工就开始出现,但作 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在 2004 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性报刊 报道后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很快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的调查研究也日益 增长。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课题组 2009 年对中国留守儿童研究的述评,对留守儿 童心理和行为特点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图3显示了非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性别分布。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总体来看,在 非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中,男性儿童的数量都多于女性儿童。也就是说,父母是否离家 外出务工,与孩子的性别没有关系。
图 3 非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性别分布
图4显示了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性别比例。在“父亲外出”和“父母都外出”的留守 儿童中,总体上看,都是男性儿童多于女性儿童(约多5个百分点,52.5% VS 47.5%), 但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是女性儿童多于男性儿童,而西北和西南地区则是男性儿童多 于女性儿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东部地区女性儿童在总体上多于男性儿童。
(1)在自我意识方面,留守儿童一方面有严重的自卑感,对自己智力、外貌等方面 的评价明显偏低,另一方面又存在明显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
(2)在情绪问题方面,留守儿童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躯体化、恐怖、敌对、偏执、 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状态焦虑和抑郁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并且存在年龄 和性别差异,具体说,年龄越小问题越突出,女性比男性更突出;
2
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 体验也更高。
总的来看,人们普遍假设留守儿童是有问题的群体,一些人甚至专门关注留守儿童个 体的极端表现,并倾向于将留守儿童的各种不良表现简单地归因为留守状态。各种媒体中 频繁出现的关于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统计数据和典型案例,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将留守儿 童看成问题儿童的印象。基于留守儿童是有问题群体的假设,研究者从家庭、学校、社会 等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缓解或改善现状的建议;而公益组织则试图通过捐钱、捐物等手 段,试图帮助留守儿童改善生活状态。
1
(7)在社会适应方面,留守儿童有较多的违纪和违法行为,表现为抽烟、酗酒、不 服管教,甚至出现赌博、偷窃、抢劫等违法行为。
全国妇联于 2014 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该报告根据中国 2010 年 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 6102.55 万,占农村儿童 37.7%,占全国儿童 21.88%。其中,小学(6-11 岁)学龄阶段儿童的数量为 1953 万,占农 村留守儿童的 32.01%;初中(12-14 岁)学龄阶段儿童的数量为 995 万,占农村留守儿童的 16.30%。从地区分布来看,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广泛分布于中西部经济不发达的省份,而 且也分布于江苏、广东、山东等东部经济发达的省份。调查表明,农村留守学龄儿童义务 教育总体状况良好,绝大部分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但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受 教育状况相对较差。
本调查的农村儿童在留守状态、地区、性别、年级等特征的基本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3
表1 所调查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一览表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留守 状态
父母均在 父亲外出
914.8 30.2
母亲外出
131
6.1
6.4
父母都外出
377
17.7
18.6
缺失 合计
合计 系统
2032 99
值得关注的是,我们要求教师写出自己所教班级中留守儿童的数量,发现教师所写出 的留守儿童的数量只占全部学生的26%,大大低于根据学生答题所推测的数量。这一差异 表明,教师心目中的留守儿童与儿童实际的留守状况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