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运输企业风险辨识手册

合集下载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危(wei)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目录1.总则- 2 -2.危害因素辨识- 2 -3.风险评价- 8 -4.风险控制- 11 -5.风险培训- 12 -6.风险信息更新- 12 -7.工作程序和要求- 12 -8.附件- 13 -1.导则为指导危(wei)险化学品企业开展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确保有效管控设备设施和作业过程存在的各类风险,消除事故隐患,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编制本指南。

本指南介绍了危(wei)险化学品企业实施危(wei)险源、危(wei)险有害因素辨识(以下统称危害因素)、风险分析、风险分级和风险管控的定义、常用方法、工作程序、工作要求等。

合用于危(wei)险化学品企业的危害因素识别,生产安全风险分析、评价、分级、管控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化工企业实施风险管控工作,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或者程叙文件的基础上,普通程序包括:成立组织机构——实施培训——编制文件(作业指导书、台账、记录) ——辨识危害因素——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判定风险等级——逐级评审与审核——组织全员学习、落实控制措施——组织定期评审、更新风险信息——实施分级管控——实现持续改进。

2.危害因素辨识主要用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

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存在危(wei)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是辨识危害因素与其风险的方法之一。

主要对静态设备设施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

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wei)险类别、设计缺陷以与与普通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wei)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用《危(wei)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进行工艺安全危害风险分析。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与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与其他自然灾害等;(10)变更(人员、管理、工艺、过程、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者暂时性的变化)。

危运企业风险辨识报告

危运企业风险辨识报告

危运企业风险辨识报告1. 简介危运企业是指那些从事危险品运输、储存、处理等活动的企业。

这些企业在日常运营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安全风险、环境风险、法律风险等。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应对这些风险,本报告对危运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了辨识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2. 风险辨识和分析2.1 安全风险危运企业存在着很高的安全风险。

首先,危险品的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泄漏、爆炸、起火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危险品运输的车辆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或过载问题,导致交通事故的风险增加。

还有,危险品的装卸和处理过程中也存在着工伤和职业病的风险。

2.2 环境风险危运企业的运营活动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危险品泄漏、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等环境问题,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和居民健康。

此外,危险品的储存和处理过程中也存在着环境污染的风险。

2.3 法律风险危运企业需要遵守许多与危险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运输许可、危险品标志和标签的使用、储存和处理的法规等。

如果未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操作,可能会面临罚款、停业整顿甚至刑事责任的风险。

此外,危险品事故往往会涉及到赔偿和处理纠纷的法律问题,进一步增加了法律风险。

3. 应对措施3.1 安全管理危运企业应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员工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应加强对车辆的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营和安全性能。

安全培训和演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可提高员工的应变能力和危险品处理技能。

3.2 环保措施危运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例如,合理规划和设计危险品储存和处理设施,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此外,建立应急预案和设备,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处置,减少环境影响。

3.3 法律合规危运企业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确保合规经营。

为此,应建立专门的法律事务部门或雇佣法律顾问,及时了解和解读最新的法律法规,保持企业在法律范围内运营。

危化品企业岗位风险辨识报表

危化品企业岗位风险辨识报表
一人多机
加气时没有观察流量,发生气体严重泄漏时,没有及时关闭车辆气瓶阀和加气机紧急切断阀,发生着火。
蹦脱伤人
接头连接不牢固漏电 Nhomakorabea配电设施漏电
气体泄漏、人员受伤
工艺管线卡套崩脱
气体泄漏、人体伤害
崩枪
气体泄漏、人体伤害、火灾
管线卡套崩脱
人员烫伤
设备运行中触摸排气管或其它发热部分
人员受伤
未断电进行作业
高压造成人员受伤
进出加气区的车辆较多
车辆无序进站、拥挤、抢位、照明或因司机注意力不集中而引发车辆伤害,造成人员伤亡、加气机受损
2
操作工
充装后检查
气瓶充装完毕,检查气瓶外观,有无鼓包变形、瓶壁温度有无明显变化,瓶阀处及系统联接部件有无漏点,充气阀是否完全关闭,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枪未拔,车走
加完气后,枪未拔,车走,拉断阀损坏,泄气,遇明火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岗位风险辨识报表
单位:
序号
工作岗位
存在的风险
风险产生的原因
备注
1
加气员
充装前不合格气瓶
超期未检、黑瓶、报废气瓶、裂纹、鼓包,造成容器爆炸、人员伤亡、设备停产
取、拔枪频次多
疏忽大意,拿不稳,砸脚,
引擎盖支撑不稳砸头,人受伤,枪阀失灵。金属物体打击
压力大,易产生静电
加气过程中,易产生静电,违章操作、不按照规定熄火加气、搭载乘客在车辆加气时吸烟等,都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人员受、设备受损
压力未泄完进行维护、保养、检修
单位:
序号
工作岗位
存在的风险
风险产生的原因
备注
1
操作工
盐酸储罐
操作时注意阀门动向,泄漏时,没有及时关闭阀门,发生伤人。

危运企业风险辨识报告模板

危运企业风险辨识报告模板

危运企业风险辨识报告模板一、风险辨识背景危运企业在运输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潜在的风险,包括交通事故、火灾、爆炸等,这些风险不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确保危运企业的运营安全和稳定,需要对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估。

本报告旨在对危运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制定的参考依据。

二、风险辨识方法本次风险辨识采用以下方法和工具: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危运企业可能面临的典型风险及其影响。

2. 专家咨询: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获取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3. 实地调查:对危运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现场情况,寻找潜在的风险点。

三、风险辨识结果根据以上方法和工具,我们对危运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全面辨识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交通事故风险由于危运企业的运输特点,其面临着交通事故的概率更高,同时后果也更为严重。

交通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甚至引发连锁反应。

为降低交通事故风险,企业应加强车辆维护和司机培训,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2. 火灾、爆炸风险在危运企业的运输过程中,火灾和爆炸风险是最为突出的。

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受到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引发火灾或爆炸。

为防范火灾、爆炸风险,企业应加强材料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

3. 环境污染风险危运企业的运输活动如果出现事故,则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危险品泄漏、溢出等情况可能导致土壤、水源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为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

4. 恶劣天气风险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运输活动更容易受到影响,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强风、暴雨、雪灾等都可能导致道路不通畅,增加了交通事故和其他意外事件的风险。

为降低恶劣天气风险,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及时获取天气信息并做出相应决策。

《河北省两客一危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教程文件

《河北省两客一危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教程文件

《河北省两客一危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河北省“两客一危”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编制说明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河北省“两客一危”道路运输企业进行风险识别、评价、分级和管控。

2 编制依据《关于印发<河北省安全生产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冀安委[2016]5号);《河北省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攻坚行动方案》(冀交安监[2016]282号);《河北省道路运输行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体系试点工作方案》;其他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政策等要求。

3 术语和定义(1)风险某一特定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其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的结合。

(2)风险因素辨识与防范辨识风险因素存在的位置及特性、可能导致事故后果以及确认其风险控制措施和管控状态的过程。

(3)风险分级根据风险的大小将风险分成四级,风险分级原则如下:A级:红色风险\不可容许的,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B级:橙色风险\高度危险,必须立即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的风险。

C级:黄色风险\中度危险,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风险。

D级:蓝色风险\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的风险,但仍需进行监控,防止风险升级。

4 指南使用企业在开展风险辨识与防范工作时,应充分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与运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岗位风险清单制定工作,统一部署,整体推动。

对已经开展了危险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企业,可以将辨识评价工作与《指南》的使用有机结合,将《指南》中的内容融入到企业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中。

(1)现场对比企业统一部署,组织各岗位人员,根据之前学习中初步确定的与本岗位相关的各个条目内容,一一对照各自岗位的实际情况,包括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本“场所/环节/部位”所有的设施设备、操作行为、作业环境等现状,确定:①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存在《指南》描述的各个“风险因素”,或者是否有相近的情况;②讨论实际情况与《指南》内容的不同点,确定更多相似和相关的“风险因素”状况;③结合本企业特点,讨论《指南》中采取的“主要防范措施”是否可行。

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隐患排查清单和风险辨识清单

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隐患排查清单和风险辨识清单

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隐患排查清单和风险辨识清单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隐患排查清单和风险辨识清单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确保道路运输过程中能够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需要进行隐患排查和风险辨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隐患排查清单和风险辨识清单。

一、隐患排查清单1.车辆状况-车辆是否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是否存在安全技术设备缺失或损坏-车辆的油气泄漏情况2.驾驶员状况-驾驶员是否具备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驾驶员是否进行了规定的培训和考核-驾驶员的疲劳驾驶情况3.危险品储存和运输-危险品储存是否按规定进行标识和分类-危险品的储运容器是否完好无损-危险品运输过程中是否存在外力造成的损坏风险4.应急处置和安全设施-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是否具备完备的应急处置预案-是否存在不合格的灭火设施和急救设备-应急通讯设施是否正常运行二、风险辨识清单1.危化品种类与性质-不同种类的危险品可能存在不同的风险-针对不同种类危险品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2.运输路线和交通环境-不同的运输路线和交通环境对危险品道路运输的风险水平有直接影响-需要对交通事故、交通管制等情况进行风险评估3.车辆状况和驾驶员行为-车辆状况和驾驶员行为对危险品道路运输的安全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需要针对车辆状况和驾驶员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4.储运容器和卸载装置-是否存在不合格的储运容器和卸载装置,可能导致泄漏和爆炸等事故的发生-需要对储运容器和卸载装置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5.应急处置准备和安全设施-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应急处置准备和安全设施的完备程度,直接影响到危险事故的扑救和处置能力-需要对应急处置准备和安全设施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总结: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的隐患排查清单和风险辨识清单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执行这些清单,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同时辨识并评估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从而确保危险品道路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危化品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清单

危化品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清单

危化品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清单一、危化品风险辨识。

1. 确定危化品种类及数量,首先需要明确企业内部所使用的危化品种类及数量,包括液体、气体和固体等不同形态的危化品。

2. 确定危化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危化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燃点、燃烧性、腐蚀性、爆炸性等,以及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性。

3. 识别危化品的危险特性,对于易燃、易爆、腐蚀、毒性等危险特性的危化品,需要进行详细的辨识和评估。

4. 评估危化品的风险等级,根据危化品的危险特性和数量,评估其风险等级,确定其对人员、设施和环境的潜在风险程度。

5. 分析危化品的可能风险源,针对危化品在储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源,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6. 识别危化品的可能事故类型,根据危化品的危险特性和可能的风险源,识别其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包括泄漏、火灾、爆炸等。

7. 评估危化品事故的可能影响,对于可能发生的危化品事故,评估其对人员、设施和环境的可能影响,包括人身伤害、环境污染等。

二、危化品风险管控措施。

1. 建立危化品台账,对企业内部所使用的危化品进行台账管理,包括危化品名称、数量、存放位置、安全技术参数等信息,确保危化品的清晰管理。

2. 制定危化品使用规程,制定危化品的使用规程和操作规程,包括危化品的存放、搬运、使用和处置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危化品的安全使用。

3. 加强危化品储存管理,对危化品的储存环境进行严格管理,包括通风、温度控制、防火防爆设施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危化品的安全储存。

4. 定期进行危化品安全检查,对危化品的存放位置、包装状态、标识情况等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5. 加强危化品使用人员的培训,对危化品的使用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危化品的危险特性、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培训,确保使用人员具备安全操作能力。

6. 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和装备,对危化品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和装备,包括防护设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等,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事故。

危险化学品(储存、生产、使用)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危险化学品(储存、生产、使用)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1.2. 化学品仓库(专用储存室、专用场所)储罐区(罐区)(1) 易燃、有毒化学品 (如油漆、天拿水等)(2) 腐蚀性化学品 (硫酸、硝酸、氢氧化钠等)(1) 易燃、有毒化学品 (如甲苯、丙酮等)(2) 腐蚀性化学品 (硫酸、硝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灼烫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1) 应储存在阴凉通风的仓库内,防止泄漏或者受热。

应按其危(wei)险特性进行分类、分区、分库贮存,严禁超存、混存、露天堆放。

易燃、易爆的场所和仓库,严禁烟火。

(2) 仓库应消防设施齐全,通道畅通。

库内有隔热、降温、通风、防泄漏等措施。

(3)危(wei)险化学品仓库与其他建造物之间应符合防火间距。

(4) 电气设施应采用相应等级的防爆型电气;做好防雷防静电措施。

(5)安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报警装置。

(6)不得在仓库内分装作业。

(7) 按规定发放、正确佩戴符合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应急眼罩、空气呼吸器、乳胶手套等),现场安装洗眼器、冲洗淋浴装置。

(8)仓库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9)人员应佩戴相应防护用品,做好岗前、岗中、离职后的健康体检。

(1)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可燃材料堆垛,应与装卸区、辅助生产区及办公区分开布置。

《常用化学危(wei)险品储存通则》 (GB15603- 1995)《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 17914-2022)《腐蚀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 (GB 17915-20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22) 2022 版《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3. 危(wei)险化学品工业管道及管道附近区域酸等)管道内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有毒有害危(wei)险化学品灼烫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2) 储罐区及管线应做好防雷、防静电、防泄漏等措施,并确保完好有效。

(3) 储罐区及装卸作业区应安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报警系统。

(4)可燃液体的储罐应设液位计和高液位报警器。

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隐患排查清单和风险辨识清单

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隐患排查清单和风险辨识清单

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隐患排查清单和风险辨识清单一、引言危险品道路运输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涉及到人员安全、环境保护和财产安全。

因此,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必须对潜在的隐患进行排查,并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以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二、隐患排查清单1.危险品运输车辆-车辆的年限和维护记录-车辆的装载容量和装载标识-车辆的紧急救援设施和安全装备-车辆的搅拌设备和泄露预防措施2.危险品运输人员-驾驶员的资质和经验-驾驶员的健康状况和行为纪律-驾驶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培训情况3.危险品装载和运输过程-装载作业的规范和操作程序-装载过程中的防火、防爆和泄露措施-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速度和行车路线选择4.运输途中的安全风险-运输途中的交通情况和事故隐患排查-运输途中的气象条件和自然灾害风险-运输途中的安全设施和紧急救援设备5.应急处置和事故处理-运输过程中的应急预案和救援资源-运输途中的事故处理程序和报告要求-运输途中的应急联系人和信息共享机制三、风险辨识清单1.人员风险-驾驶员的疲劳驾驶和酒驾风险-装卸人员的操作不当和不安全行为-运输途中的乘客和外部人员安全管理2.车辆风险-车辆的老化和损坏风险-车辆的装载不当和超载风险-车辆的泄露和事故隐患风险3.装载风险-危险品的装载不当和混装风险-危险品的包装破损和泄露风险-危险品的运输温度和环境影响风险4.运输风险-路线选择不当和交通拥堵风险-气象条件不佳和自然灾害风险-交通事故和其他紧急情况的风险5.应急处置风险-应急救援资源不足和应急预案不完善风险-应急联系人不及时、不畅通风险-事故处理程序和信息报告不及时、不完整风险四、结论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隐患排查清单和风险辨识清单对于企业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只有加强隐患排查和风险辨识,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才能有效保障危险品运输的安全。

企业应加强对驾驶员、车辆和装载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并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置机制,以确保危险品道路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危化品风险辨识》课件

《危化品风险辨识》课件

因果分析法
总结词
因果分析法是一种定性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和风 险链。
详细描述
因果分析法采用图解方式,建立因果关系图,对每个风险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和影响评估。通过识别潜在的风险因 素和风险链,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03
危化品风险辨识流程
准备阶段
确定风险辨识目标和范围
明确辨识的目的、对象和范围,为后 续工作提供指导。
收集资料
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企业规 章制度等资料,了解危化品的种类、 特性、用途等信息。
组建团队
组建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团队,明 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制定计划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风险辨识计 划,包括时间安排、工作流程、资源 调配等。
本案例强调了危化品生产过程中的风 险辨识,应加强设备维护和巡检,确 保生产安全。
05
危化品风险防范措施
加强危化品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定期组织危化品管理 法律法规培训,提高 从业人员法律意识。
建立法律法规宣传栏 或宣传册,方便员工 随时查阅和学习。
在企业内部开展法律 法规宣传活动,确保 员工了解相关法律法 规要求。
事件树分析法
总结词
事件树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 合的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建立事件树 的逻辑模型,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发 生的事件及其后果。
详细描述
事件树分析法采用图形方式,建立事 件树模型,对每个事件进行后果分析 和风险评估。通过识别潜在的事件和 后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降 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初步危险分析法
总结词
初步危险分析法是一种定性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 险事件,评估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和风险等级。

道路运输企业“两客一危”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 (1)

道路运输企业“两客一危”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 (1)

2020年道路运输企业“两客一危”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2020年最新版本)- 1 -编制说明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XX省“两客一危”道路运输企业进行风险识别、评价、分级和管控。

2 编制依据《关于印发<XX省安全生产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XX省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攻坚行动方案》《XX省道路运输行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体系试点工作方案》;其他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政策等要求。

3 术语和定义(1)风险某一特定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其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的结合。

(2)风险因素辨识与防范辨识风险因素存在的位置及特性、可能导致事故后果以及确认其风险控制措施和管控状态的过程。

(3)风险分级根据风险的大小将风险分成四级,风险分级原则如下:A级:红色风险\不可容许的,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B级:橙色风险\高度危险,必须立即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的风险。

C级:黄色风险\中度危险,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风险。

- 2 -D级:蓝色风险\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的风险,但仍需进行监控,防止风险升级。

4 指南使用企业在开展风险辨识与防范工作时,应充分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与运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岗位风险清单制定工作,统一部署,整体推动。

对已经开展了危险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企业,可以将辨识评价工作与《指南》的使用有机结合,将《指南》中的内容融入到企业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工作中。

(1)现场对比企业统一部署,组织各岗位人员,根据之前学习中初步确定的与本岗位相关的各个条目内容,一一对照各自岗位的实际情况,包括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本“场所/环节/部位”所有的设施设备、操作行为、作业环境等现状,确定:①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存在《指南》描述的各个“风险因素”,或者是否有相近的情况;②讨论实际情况与《指南》内容的不同点,确定更多相似和相关的“风险因素”状况;③结合本企业特点,讨论《指南》中采取的“主要防范措施”是否可行。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标准》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标准》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辩识分级管控标准危险化学品企业风险分级共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A级风险(红色)、B级风险(橙色)、C级风险(黄色)、D级风险(蓝色)。

其中A级最高,D级最低。

本次风险分级采用两种方式:1.直接判断法;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一、直接判断法风险分级标准风险分级从工艺、设备设施、区域(场所)、建构筑物、作业活动、安全管理六个方面进行,同一区域内涉及不同类别风险应分别进行风险分级,分级结果按较高级别确定。

风险辨识的区域应为企业全部作业区,辨识基本单元应为相对独立的生产装置或设备设施。

(一)工艺风险分级1.列入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为A级(红色)风险。

2.涉及涂料、粘合剂、油漆等产品的常压条件生产工艺为B 级(橙色)风险。

3.列入下列化工工艺的为C级(黄色)风险1)酯化、加成、中和等中等放热工艺;2)易燃易爆物质的精馏工艺;3)含易燃易爆溶剂的脱溶工艺;4)变压吸附制氢工艺;4.其它生产工艺为D级(蓝色)风险。

(二)设备设施风险分级1.满足下列条件的设备设施属于A级(红色)风险1)操作压力>20MPa的设备设施;2)介质中含有三硝基苯、硝化甘油、硝酸胍、硝化纤维素、硝酸铵(含可燃物≤0.2%)等爆炸品类的设备设施;3)介质中含有氰化氢、二氧化氮、异氰酸甲酯、磷化氢、碳酰氯(光气)的设备设施;4)可燃气体、有毒有害介质泄漏报警装置。

2.满足下列条件的设备设施属于B级(橙色)风险1)操作压力10MPa<P<20MPa 的设备设施;2)介质中含除氰化氢、二氧化氮、异氰酸甲酯、磷化氢、碳酰氯以外的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的剧毒品的设备设施;3)介质中含有煤气的设备设施;4)介质中含甲类可燃气体、液化烃及甲A类液体、甲类固体的设备设施。

5)可构成有限空间的设备设施。

3.满足下列条件的设备设施属于C级(黄色)风险1)操作压力1MPa<P<10MPa 的设备设施;2)介质中含甲B及乙类液体的设备设施;3)介质中含剧毒品以外的急性毒性为类别1、类别2的物质的设备设施。

医疗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医疗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医疗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1. 引言
医疗危险品运输企业在进行业务活动时面临着各种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性和减少事故的发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是至关重要的。

2. 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以下是医疗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辨识清单,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
2.1 运输车辆安全性
- 车辆是否符合相关运输标准和规定?
- 车辆是否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具备相应的维修记录?
- 车辆是否配备了必要的安全设备,如灭火器、急救箱等?
2.2 货物包装和标识
- 货物是否采取了适当的包装措施,以确保运输过程中货物的安全性?
- 货物是否正确标识,以方便辨识和处理?
2.3 驾驶员素质和培训
- 驾驶员是否具备相关的从业资格和证书?
- 驾驶员是否接受过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2.4 运输路线选择和规划
- 运输路线是否经过综合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和高效性?
- 是否有备选的运输路线,以应对突发情况?
2.5 紧急应急措施
- 是否制定了紧急应急预案?
- 是否进行了相关的演练和应急培训?
2.6 供应链管理
- 供应链中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环节,如供应商的可靠性和物流节点的安全性?
- 是否与供应链各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共同保障运输过程的安全?
3. 结论
通过使用上述医疗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风险辨识清单,企业可以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

这有助于提升运输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医疗危险品的运输安全。

危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辩识清单

危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辩识清单

危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辩识清单【实用版3篇】篇1 目录一、危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含义与重要性二、风险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实施三、风险辨识清单的制定与应用四、双重预防机制在危货企业中的实际效果篇1正文一、危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含义与重要性危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是指在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通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有效地识别和控制风险,防止事故的发生。

这一机制对于保障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至关重要,能够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风险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实施风险管理制度是危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核心,它包括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通过建立这两个制度,企业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保证安全生产。

三、风险辨识清单的制定与应用风险辨识清单是危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明确风险点,识别潜在的危险物质和风险源。

通过制定风险辨识清单,企业可以系统地识别和管理风险,确保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双重预防机制在危货企业中的实际效果危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同时,它也可以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篇2 目录一、危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背景二、风险管理制度作用三、风险辩识清单内容四、实施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议篇2正文一、危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背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对象,由于其运输物品的特殊性,使得其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

为了加强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提出了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

二、风险管理制度作用风险管理制度是危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帮助企业系统地识别、评估和管理运输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第一以防为主控制风险综合治理平安和谐持续改进.风险辨识手册滨州运输有限公司2020年4月1.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为确保规范性引用了下列文件GB644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和代码GB/T18344-2016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年12月7日修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2016年2月6日修订实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AQ/T9006-2010《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09年5月1日修订(国安监总局令88号)《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2882-2016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细则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暂行办法(交安监发【2017】60号)2、基本要求2.1公司成立了组织机构我公司按要求逐级成立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包括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推行落实各项工作职责、任务目标。

2.1.1领导小组包括以下成员组长:副组长:成员:安全科科长、车辆管理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办公室主任、监控负责人2.1.2工作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组长:分管安全负责人成员:各相关职能部室、基层单位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调度运行人员及相关一线作业人员等。

2.2制定了相关职责2.2.1主要负责人职责主要负责人对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建设负总体责任,是第一负责人。

其主要职责为确定安全分级管控工作所需人、财、物等资源的投入确定风险分级管控方针、策略、目标并定期对体系建设及实施情况进行部署、督导和考核。

2.2.2分管负责人职责分管负责人--负责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整体推进工作;其他分管负责人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对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落实的组织实施。

2.2.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职责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管控的牵头,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体系文件,协调各职能部门开展体系建设;负责公司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工作并按时检查;负责组织对本企业安全风险分级情况评审;负责对较大以上(含较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负责将体系建设纳入责任制考核。

2.2.4 各职能部门职责各职能部门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具体负责部门,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审核、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

2.2.5各基层单位职责①负责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负责对班组、岗位风险分级管控和监督指导②掌握风险的分布情况、可能后果、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③负责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原因、并开展评价等工作④对作业过程中新发现的危险源及时上报,及时更新《安全生产分级管控清单》⑤对存在风险因素、管控措施进行培训及告知。

2.2.6各班组岗位职责--对本岗位存在的安全风险源进行识别并制定管控措施。

--各岗位应根据工作分工和岗位职责参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接受安全教育培训,严格执行风险管控措施。

--对本岗位作业过程中发现新的危险源及时上报班组,班组要及时上报基层单位。

2.3实施安全教育培训我公司已将安全生产分级管控纳入单位安全培训计划,分阶段分层级开展培训学习,是所有本岗位人员了解掌握本岗位涉及的安全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如实记录培训内容。

2.4编写体系文件我公司积极组织力量,对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工作进行策划,并编写了体系手册文件,建立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管理制度,编写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纳入年度培训方案,编订作业活动清单,设施设备清单,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设施设备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重大危险源统计表,危险源统计表等有关文件。

2.5奖惩考核公司建立了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考核制度,明确了风险考核的内容,奖惩标准、频次、方式方法等,奖惩考核结果与职工薪酬挂钩。

3.工作程序和内容3.1风险点确定3.1.1风险点划分原则风险点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按照作业活动、设施设备、固定场所、区域之划分。

3.1.1.1操作及作业活动营运驾驶作业、危险品运输调度作业、车辆检修及技术维护作业、出入库检查作业等作业过程。

3.1.1.2设施设备、固定场场所区域危险品运输车辆罐体、灭火器、警示牌、防滑链、三角木、临时牵引设备、防静电拖地带、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毒面具等。

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车辆检修区、办公区等固定场所类。

3.1.2 风险点排查3.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公司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对风险点逐一排查。

为方便统计,将公司风险点分为三类:作业活动类、设施设备类和固定场所类。

作业活动类包括危险品运输车辆营运驾驶作业、车辆技术维修作业、车辆检查作业等;设施设备类包括危险品运输车辆、车辆有的有关设备设施等;固定场所类包括停车场、办公区域;根据此项内容、公司编订了作业活动清单,设施设备清单。

3.1.2.2风险点排查的方法风险点排查应全员参与,自上而下,逐级审核汇总。

风险点排查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市场调研、座谈询问等方法并结合各岗位和现场实际工作组织开展。

3.2危险源辨识3.2.1危险源辨识方法3.2.1.1对生产过程中作业活动的危险源辨识我公司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3.2.2辨识依据--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危险品运输行业相关作业规范、技术标准;--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行业及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相关事故案例;3.2.3辨识范围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及固定场所。

3.2.4辨识的实施我公司按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企业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逐一辨识。

主要围绕①人的不安全因素②物的不安全因素③环境的因素④管理方面的缺陷;全过程、全方位排查和预制本单位生产系统、设备设施、工作场合、操作行为、工作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可能导致事故的危害源。

3.3风险评价3.3.1风险评价方法我公司选择作业条件危害性分析(LEC)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风险等级。

3.3.2风险评价准则我公司风险值的取值标准、风险等级的准则确定充分考虑以下风险评价准则;--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公路货运、危险品运输行业规范、技术标准;--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结合公司实际制定风险评价准则。

3.3.3风险分级企业进行风险分级后,按照以下原则,将各级分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其中蓝色对应四级和五级统称为低风险),评价出其他级风险等级在进行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原则可接受风险的实际进行划分。

1级\红色\重大风险:公司级管控、部门级、车队级、班组级应立即增加或调整管控措施并有效落实,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或可许程度,相关过程要建立记录文件。

如不能增加或调整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不能有效落实,必须立即停止相关生产作业活动。

2级\橙色\较大风险公司部门级管控、应制定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3级\黄色\一般风险车队级管控,需要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4级\蓝色\低风险(较小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3.3.4重大风险情形的确定重大风险的判定有两种情形一是根据LEC法或者LS法确定为最高风险级别,即:1级\A级的风险;二是根据细则,以下情形可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加油站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公司应建立重大风险统计表3.4风险分级管控要求、控制措施的选择与实施3.4.1风险分级管控要求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的不同级别、所需管理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控制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企业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3.4.2风险分级管控措施风险分级管控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在选用控制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突出人的因素,并在风险控制措施前对制定的管理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和危险有害因素是否选定最佳解决方案等内容进行评审。

3.4.2.1工程技术措施即采用固有技术手段对危险源进行消除、减弱控制。

通常利用的技术措施:a.安装GPS定位系统及时提醒、预警正在工作中的驾驶员谨慎驾驶,并把极端天气路况信息对驾驶员进行告知;b.配备酒精测试仪;c.其他的相关措施;3.4.2.2培训教育措施我公司培训的主要内容:a.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安全行车知识:b.职业道德教育、安全观念教育、生理及心里健康教育3.5风险告知3.5.1建立风险告知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是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职业健康方面、危险货物的危害特性、现代化特性、及对健康产生的危害,对辨识出的危险有害因素加以管控,以及预防的方法,告知从业人员,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岗位,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3.5.2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法,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

4、文件档案管理按规定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

建档的资料内容至少包括分级分级管控制度、作业活动清单、工作危害分析法、评价记录、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重大风险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内容的文化成果;涉及重大、较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5、分级管控效果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公司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a.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b.完善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告标志;c.涉及重大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监护制度;d.员工对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e.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f.通过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