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对当代教师的影响
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

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在当代社会,职业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需求。
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可以帮助职业教师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有理想、有责任感的学生。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之道。
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孔子曾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表明了“仁爱”之道在人与人的相处中的重要性。
在教师的职业中,要倡导“仁爱”之风,善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价值,关爱他们的成长。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处理师生关系时,要做到言传身教,在实际教学中,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成为学生的榜样。
只有通过“仁爱”之道,才能让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让教学工作更具有温暖和人文关怀的理念。
儒家思想提倡“敬学”之风。
在儒家经典《大学》中,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名言,强调了“敬学”之道在修身养德中的重要性。
对于职业教师来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素养,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执着。
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更新和教学理念的革新,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要把“敬学”之风传承给学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热爱,引导他们自觉学习,自主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只有通过“敬学”之道,才能让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上更有激情和动力,让教学工作更具有活力和智慧的理念。
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包括了“仁爱”之道、“敬学”之风、“治学”之风和“格物致知”之道。
职业教师要不断学习借鉴儒家思想,以“仁爱”之道关爱学生,以“敬学”之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治学”之风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以“格物致知”之道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为培养更多有理想、有责任感的学生而努力奋斗。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在当代教育领域中,教师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而作为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对于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儒家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的核心文化,对于当代教师师德师风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下面从儒家传统文化的几个方面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
儒家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孝道和忠诚。
教师作为学生的父母官,应该具备仁爱之心,关怀学生、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儒家的仁德之道,告诉我们对待学生要如对待己出的孩子一样,要起到启发启蒙、关心关爱的作用。
作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孝道,因为孝道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
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引导学生尊敬孝顺父母、关心老人。
忠诚是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之一,教师要对教育事业充满忠诚,对学生负责,严守教育规范和道德底线。
儒家传统文化注重师生关系的建立。
儒家强调师者为己之师,学者为己之友。
教师应以师者为己之师的态度对待学生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师也应以学者为己之友的态度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学生的需求,真诚关心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问题。
在师生关系中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打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
儒家传统文化倡导教书育人,注重道德教育。
儒家认为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教师应传授知识的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道德品质的楷模,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言谈,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品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灌输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公民道德等,使学生在明辨是非、知行合一的过程中成为有道德素质的现代公民。
儒家传统文化提倡持之以恒,注重教师的修养和自身素质的提升。
儒家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只有不断努力和自我反省,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教育使命。
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

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道德伦理的建立以及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和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儒家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特别是对于当代职业教师来说,儒家思想能够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中的仁、礼、义、道等核心概念入手,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与指导。
一、仁爱教育儒家思想中的“仁”是核心概念之一,强调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在当代教育中,职业教师需要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特长,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鼓励,帮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只有真正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尊重礼仪儒家思想强调礼仪和规范的重要性,认为这是维系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手段。
在当代教育中,职业教师需要教育学生尊重规章制度,遵守学校的各项规范和纪律,倡导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职业教师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尊重学生,尊重学校的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三、追求道德品质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品德高尚的重要性,认为人应当追求道德的完善,修养自己的品质。
在当代教育中,职业教师需要成为学生道德品质的楷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职业教师自身也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学生身心发展的引领者和榜样。
四、注重教育效果儒家思想强调实际行动和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知行合一是最高境界。
在当代教育中,职业教师需要注重教育效果,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更具实效。
职业教师也需要注重自身的教育效果,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使教育工作更加有效。
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与指导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关爱学生、尊重礼仪、追求道德品质、注重教育效果等多个方面。
在当代教育实践中,职业教师需要深入学习儒家思想,结合实际教育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以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

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也非常丰富。
儒家思想强调德行教育、人的完善和社会和谐,为现代职业教师提供了指导方向和价值追求。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和学为主线,探讨其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道的实践。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在教育中,职业教师应以身作则,用慈爱的态度对待学生,关心他们的身心发展。
职业教师应当以仁爱之心教育学生,激发其积极向上的潜能,帮助他们成长为品德高尚、有责任心的社会人士。
义也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观念,强调个体的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
职业教师应该以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发展负责任的态度,教育学生尽责、公正和诚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儒家思想中的道强调自我修养和实践的整体性,与当代职业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是一致的。
职业教师应注重自我修养,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和专业能力,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实践,以达到道德的追求。
儒家思想注重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儒家认为,学习是人类理性的天赋能力,通过学习,人可以实现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对于职业教师来说,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
职业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育培训、研讨会等活动,不断学习更新的知识和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方法。
儒家思想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职业教师需要不断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通过实践来丰富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儒家思想中的“知行合一”与当代职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相契合,强调把知识和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真正发挥其教育功能。
儒家思想注重社会和谐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儒家思想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相互依存。
职业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家长和同事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
职业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互动,关心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与家长之间,职业教师应该保持沟通和合作,建立互信互助的关系,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

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儒家思想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儒家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职业教师这一群体而言。
本文将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探讨儒家思想如何指引和引领教师的日常职业行为,以期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提供借鉴和启示。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教育人们做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
这对于当代职业教师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领者,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品德修养,做到言行一致,做到以身作则。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严守职业操守,以诚信为本,不造假弄虚,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以儒家思想中的“信”为根本,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准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儒家思想倡导“敬老尊师”,强调对长者和师长的尊敬。
这对于职业教师而言,也有非常大的启示。
教师是学生的师长,应当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礼遇。
而教师也应当以身作则,自觉遵循儒家思想中的“敬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不以权势压人,也不与学生为敌。
儒家思想强调教师应当做到教书育人,尊敬学生,因材施教,关爱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儒家思想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的方法。
其中“格物致知”、“立德修身”、“教学相长”等思想,对于当代职业教师具有重要的启示。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道德的引导者。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科知识,更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
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知识的也能得到道德、品德和人格的熏陶。
儒家思想还强调教育要以“教学相长”为核心,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进步。
这也为当代职业教师提供了启示。
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和进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教育学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儒家思想还倡导“天人合一”,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

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1. 引言1.1 儒家思想概述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流派之一,起源于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主要思想。
儒家思想最核心的概念是仁,即人伦之道,是指对人的关爱和尊重。
儒家提倡的仁爱之道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人际伦理道德观念。
在儒家思想中,教育被视为社会的根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德有才的人才。
儒家重视个体的修身养性,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
儒家强调教育的方法要因材施教,根据个体的特点来制定合适的教育方式。
儒家思想强调尊师重道,认为教师应该受到尊重和崇敬,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
儒家思想还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个体的差异,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思想在中国教育中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也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对儒家思想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培养出更多有德有才的人才。
1.2 教师角色的变迁教师角色的变迁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在不同社会背景下,教师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从古代到现代,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施教者”逐渐转变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者”。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角色的变迁更加突出了对教师的修身养性和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视。
古代教师主要是传授经典文化和礼仪道德的人,他们被视为社会的精神引导者和学问的传承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角色逐渐向教育者和引导者转变。
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灌输者”向现代的“引导者”变革,儒家思想中的尊师重道理念为这一转变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教学技巧,更需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榜样力量。
唯有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培养学生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人才。
2. 正文2.1 儒家思想对教师的启示在当代职业教师的实践中,儒家思想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

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一、教育的目的儒家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有理想、有道德、有情操的人。
在当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目的也更加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职业教师,我们要明确教育的目的,不能只看重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要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发展。
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游刃有余,同时又能保持谦逊、宽容、诚实、友爱的品质。
儒家思想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他的知识储备,更取决于他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二、教育的方法儒家思想强调“立德立言”,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在当今社会,教育方法的多样化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儒家思想强调“教无定法”,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三、师德师风在儒家思想中,师德师风被视为教育工作的灵魂。
儒家思想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在当代社会,作为职业教师,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我们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让他们在我们的教育下茁壮成长。
师德师风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自己的要求。
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加强职业素养,成为学生信赖和尊敬的良师益友。
在儒家思想的启示下,作为当代职业教师,我们更要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培养更优秀的学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儒家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具有深远影响。
在当代教育领域,儒家传统文化对于培养教师的师德师风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将从儒家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角度,浅谈如何借鉴儒家文化来培养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
儒家传统文化是一种以仁为核心的人伦伦理观念,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并提倡人们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
对于教师来说,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其职业使命和社会责任的体现。
儒家文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人类发展的基石,而教师则是实施教育的中坚力量。
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引领学生成长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儒家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对于教师的师德师风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不仅要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还要能够处理好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只有在自身修养和道德品质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够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的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儒家传统文化注重师德教育。
儒家重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因此儒家文化强调了师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当代教育中,教师要注重自身师德修养的也要注重学生的师德培养。
教师应当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观。
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师者的高尚品德和道德风范,才能够激发他们内心的道德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儒家传统文化注重“父母之爱子则为之忧,师者之爱徒则为之劳”的师生关系。
儒家文化强调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尊重。
在当代教育中,教师应当以一颗平等、关爱和尊重的心对待学生。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公正、负责、正直,让学生能够信任和尊重自己。
儒家传统文化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儒家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儒家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崇尚仁义道德,强调教育的社会责任和个人修养。
当代教师要从儒家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培养高尚的师德师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成为合格的教育者。
儒家强调修身养性,强调个人品德的塑造。
当代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必须要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准则。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道德的实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就要先从自己做起。
教师要通过自我反思、自我约束,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儒家注重家风家教的传承,教育家庭是教育的基本环节之一。
教师在学校中起到了代理家庭教育的作用,应该秉持儒家家风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教师应该和家庭保持紧密联系,尊重家长的意见和权益,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而努力。
儒家注重教育的社会责任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当代教师要秉持儒家思想,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品德修养和思想道德的培养。
教师要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尊心。
儒家思想还强调师生关系的相处之道。
儒家所倡导的师道尊严、生德其英的理念应成为教师的行为准则。
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应尊重、关爱和理解他们,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儒家强调国家治理和社会道德伦理的构建。
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要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注重自己的职业伦理和道德规范。
教师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扎实基础,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

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仁、义、礼、智和信,具有深厚的道德与伦理观念。
在当代职业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与人文素质培养中,儒家思想可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首先,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即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在职业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建立互信的关系,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愿,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多样化课程和教学策略,注重教育与关爱的有机结合。
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其次,儒家思想强调道德自觉和道德约束,督促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和道德引路人,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做到心中有学生,做事有学生,牢记职业责任和职业操守,始终以学生成长为己任,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自律意识,保持良好的教师形象。
再次,礼仪观念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和谦虚。
对于职业教师来说,应当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礼仪规范和文化背景,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中的沟通和交流,并注重营造尊重和谦虚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帮助,激发学生的自信和自尊。
最后,智慧与信仰是儒家思想的两个重要方面,强调人的理性思维和道德信仰的统一。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学识,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和素质。
同时,教师也需要具有信仰和理想,坚定信念,引领学生成长,发掘学生的潜力和价值。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对于当代职业教师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提醒职业教师们应该注意教育的人本性质,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注重教学中的礼仪与沟通,同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智慧和信仰的力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做出贡献。
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

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摘要】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儒家思想强调修身养性,要求职业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以身作则地影响学生。
儒家思想注重教育方法的温和与尊重,倡导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和精心体贴的教学方式。
儒家思想重视职业教师的社会责任,要求他们关心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最终,儒家思想认为,职业教师应当借鉴儒家价值观,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并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影响力。
【关键词】儒家思想, 当代职业教师, 启示, 价值观, 修身养性, 教育方法, 社会责任, 重要性1. 引言1.1 题目介绍儒家思想强调人文关怀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注重个体的道德修养和人格提升。
在当代社会,职业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和人格魅力,以身作则,以德服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儒家思想还强调教育的方法和方式,提倡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引导式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儒家思想还强调教育是一种社会责任,教师应该肩负起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努力培养有道德情操、有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公民。
通过对儒家思想的分析和思考,可以帮助当代职业教师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培养出更多对社会有益的优秀人才。
2. 正文2.1 儒家思想概述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和伦理观念。
儒家思想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倡导和谐共处的社会关系。
在职业教师这个特殊职业领域,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可以为教师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儒家思想强调修身养性,提倡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
教师在修身养性方面可以借鉴儒家思想,不断完善自我修养,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素养,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儒家思想注重教育的方法与方式,主张因材施教,注重个体的发展和人格的培养。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儒家传统文化对于当代教师师德师风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责任和道德的重要性。
教师在传承与弘扬儒家文化的也应当注重自身师德师风的培养。
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儒家强调个体应当具备仁、义、礼、智、信五种美德。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应当以身作则,做一个品质高尚、道德充沛、具备高尚情操的人。
教师在生活中要注重修身养性,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也要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仁爱之道。
教师应当具备严格的学术要求。
儒家注重学问,提倡德才兼备,认为德行是学业的基础。
教师应当以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学术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注重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教师要勤于学习,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参加学术研讨和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教师可以更好地给予学生正面的引领和启发。
教师应当具备人际交往的能力。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社会责任感,认为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教师应当注重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各方面的交流与沟通。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需求和关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被关心和被理解。
教师还应当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积极与他们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教师之间也应该相互合作,建立良好的团队关系,互相帮助和支持。
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的修养。
儒家强调个体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真正成为德行高尚的人。
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的修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教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
教师还应当注重自我反思,不断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从儒家传统文化来看,培养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注重人际交往能力,注意自身的修养。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1. 引言1.1 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
儒家文化强调仁爱、责任感、修养和榜样力量,对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起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儒家文化提倡仁爱之心,即心怀仁爱之心,待人宽厚仁义。
在教育领域中,教师作为引导学生的重要角色,需要表现出真诚的关怀和热爱,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儒家文化还强调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应该抱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尽职尽责地教育学生,不辜负家长和社会的期望。
儒家文化提倡修养和素养的培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儒家文化强调树立榜样形象,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儒家传统文化为当代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道德指引,对于培养教师的师德师风具有重要意义。
1.2 师德师风对教师的重要性师德师风是教师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操守。
师德师风的建立和培养对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师德师风是教师的灵魂和本质所在,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教师个人修养的重要体现。
一个具备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不仅能够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和信任,也能够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形象。
师德师风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具备高尚师德的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身作则,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师德师风还可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教师更加珍视教育事业,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师德师风对于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注重培养和弘扬师德师风,才能够真正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影响力。
2. 正文2.1 儒家传统文化对当代教师的启示儒家注重教育和修养。
古代儒家强调“教无常师”,即教育不分贵贱,不分长幼,这启示当代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不偏不倚地对待他们,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儒家强调仁爱之心。
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

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职业教师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此文将从“仁爱教育”、“教育的目的论”和“修身治学”三个方面,探讨儒家思想对现代职业教师的启示。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仁爱教育”,即以爱、慈、恕、信、敬为中心的教育。
现代职业教师应在教学中不仅传递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塑造。
职业教师需要尽力弘扬传统文化,给予学生道德、礼仪、心理等方面的培养。
教师要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懂得学会爱和信任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
同时,教师还应加强沟通,别以权威和教育批评约束学生,惟有从心灵深处去引导孩子,更能使孩子从自身发现目标,最终实现个人及社会的发展。
其次,“教育的目的论”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一环,即“以德育人”。
以此为出发点,现代职业教师应该注重精神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
通过制定符合学生个性、学科、年龄和等级需求的教育方案,为学生创立专属的教学系统,从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术兴趣和学习能力,达到教授学生技能的目的。
同时,从利人至上、忠诚、诚实守信、节俭等方面出发,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养成好习惯,发挥学生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以促进国家及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修身治学”旨在用个人修身,来影响和改变社会。
现代职业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成为学生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
通过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为其织就未来的教育蓝图,同时成为使学生真正掌握自己思想和情感,从而在成长和学习中造福社会。
并不断更新教育方法,发掘学生兴趣点,以更有效的方式教育,让学生更高效地解决未来生活和职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学生打开自信和助益的大门,进一步增强教学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对现代职业教师启示意义深远。
职业教师应该继承和发扬儒家思想,全心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品质,同时不断实践、完善自我,从而建立更健康、更遵守规范的教育环境,为实现全民普及教育和现代化教育事业,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作出贡献。
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

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对于当代的职业教师来说,儒家思想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可以指导他们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培养优秀的人才。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修养。
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职业教师首先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
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才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领者。
职业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培养出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儒家思想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
儒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运行的基础,必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职业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教育者,需要与学生、家长和同事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他们应该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并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
职业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公益活动,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进步和和谐作出贡献。
儒家思想注重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儒家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强调以德育为基础。
现代职业教师应当借鉴儒家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儒家还强调逐步启发、示范引导的教育方法,职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儒家思想注重教育和家庭的结合。
儒家认为家庭是最重要的教育场所,强调家庭和学校的紧密联系。
职业教师在履行教育使命的过程中,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条件。
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包括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提升,关注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强调教育的目的和方法,以及注重家校合作和家庭教育。
当代职业教师可以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儒家思想,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做出贡献。
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

试析儒家思想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具有深远的意义。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道、礼仪等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不仅贯穿于古代文化中,也对当代职业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出发,探讨其对当代职业教师的启示,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儒家思想注重仁爱和孝道,这对于当代职业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职业教师需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引导他们做一个具有仁爱之心和孝道情怀的人。
儒家思想中的“仁者爱人”和“孝子顺亲”等理念,都是对职业教师的育人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
职业教师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职业教师也应该在家庭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教导学生孝敬父母,维护家庭和睦。
儒家思想强调礼仪之道,这也对于当代职业教师有着深刻的启示。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职业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教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尊敬师长,尊重他人,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职业教师还应该注重教育仪式感,让学生明白礼仪之重要,明白礼仪可以让人变得更加文明、有修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有利于学生成长和社会适应,也是当代职业教师应该践行的教育理念。
儒家思想倡导“格物致知”,这对于当代职业教师也有启示意义。
职业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职业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知识观,注重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思考。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教学能力,职业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之道”也为当代职业教师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职业教师应该注重修身养性,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做一个有德行、有气质、懂礼仪、有品位的“君子”形象。
职业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言行举止对于学生成长、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在当代社会,教师师德师风的培养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而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其师德师风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
儒家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师德师风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儒家传统文化的角度,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
一、儒家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儒家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包括仁、义、礼、智、信。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仁者爱人,尊重他人,是为仁。
在教师师德师风的培养中,仁的理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教师应当以仁为本,以爱生德,以行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儒家传统文化对教师师德师风的影响1. 以身作则儒家提倡“先行其德”,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做到言行一致,举止得体,言谈举止得体,举止亦端,言谈也谦。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做到慈祥和蔼,言传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和引导学生。
2. 尊师重道儒家强调师道尊严,教师在儒家传统文化中地位尊崇。
作为教师,要自觉树立正确的师道尊严,努力提升自身职业修养和业务素质,做到言教相从,以真诚的心灵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
3. 勤学修身儒家注重修身养德,勤学好问,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素养,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
教师要不断学习,增强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不断完善自己,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当代教师师德师风的培养当代教师师德师风的培养需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也需要符合当代教育的发展需求。
教师师德师风的培养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1.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作为社会公众人物,要自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

从儒家传统文化浅谈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儒家传统文化是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体系之一,在其核心思想中便蕴含着对于师德师风的培养的重要意义。
对于当代教师来说,儒家传统文化可以成为塑造其师德师风的重要参考。
儒家提倡的"孝"的思想为教师塑造正确的师德提供了指导。
儒家主张尊师重道,认为子女应当孝敬父母,而教师就是学生的第二父母。
教师需要既当学生的导师,又当学生的朋友,引领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要具备悉心教育、照顾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并且耐心、坚持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还要承担起对学生言传身教的责任,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儒家文化中的"礼"的思想对于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
儒家强调教育中的"礼",即教学相长、教育有规矩、有仪式感。
教师应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仪态和敬业精神,严谨的教学态度和高尚的道德风范,让学生学会尊重,学会感恩。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待人有礼,培养出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儒家倡导的"智"的思想对于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
儒家追求智慧和学问,提倡尊师重道的教育模式。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学识水平,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有智慧、有追求的人。
儒家传统文化对于当代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以"仁"为核心,"仁爱"学生,以"孝"为指导,"孝敬"学生,以"礼"为准则,"礼"待学生,以"智"为目标,"智慧"引导学生。
只有通过对儒家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教师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儒家思想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儒家思想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今天的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儒家思想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并分析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一、儒家思想对教育的影响1. 重视教育的道德功能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将教育视为培养人格、陶冶情操、塑造人的品行的重要途径。
儒家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培养人的仁爱之心、尊重长辈和师长、尽孝道和弘扬传统价值观等。
这种强调道德功能的教育理念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崇尚师道尊严在儒家思想中,师道尊严被视为教育的基石。
儒家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与互动,在教育过程中,强调教育者的示范作用和权威性,尊重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这种思想影响使得中国古代教育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为教育提供了稳定和秩序。
3. 强调知行合一儒家思想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即知行合一。
儒家认为,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
因此,儒家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崇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4. 注重学习方法与自我完善儒家思想强调学习方法和自我完善。
儒家认为,通过适当的学习方法和修身养性,人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儒家的教育倡导者鼓励学生实践,反思和提高自己,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儒家思想对教育的启示1. 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儒家思想的启示之一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当代社会中,讲究技能和知识的教育方式并不足以满足全面发展的要求。
因此,我们应该始终将道德教育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2. 强调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儒家思想告诉我们师道尊严是教育的基石。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同时也鼓励学生尊重教师,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3. 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儒家思想的启示之一是教育应该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文化对当代教师的影响东沟中心小学徐太松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及儒家思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其精华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孔子的思想学说,早已超越了时代与国界的局限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
在历史的长河中,儒学既保持着其仁爱、和谐的精神特质,又带有不同时代的文化烙印,她以开放的姿态生发扩展,为世界文明形态的延续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孔子为集大成者的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在封建社会,儒家教育思想一直居于正统地位,有效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进步。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经典表述历来一直为中国教师所信奉,并在职业中认真践行。
一、指导教师如何做人。
(一)要正直磊落。
俗话说得好,要想成为师,首先得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是从事其他一切事物的根本,是生存的根本。
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正直磊落,才能生存;当然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只是侥幸避祸而己。
他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谈到交友时,他说要交正直的朋友,即“友直、友谅、友多囿。
”孔子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正直伴随了孔子光辉的一生。
是的,只有学会了做个正直磊落的人,才能有益于社会,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二)要有仁爱之心。
“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的内涵很丰富,但最基本的是指“爱人”。
孔子提倡怒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的基本要求。
我校四(3)班有一个调皮大王叶帅,平时调皮捣蛋总是喜欢恶作剧,经常还会欺负欺负同学。
但是最近我发现他变了。
课间和同学玩闹发生了点小口角,他会跑过来说:“杨老师,谁谁谁骂我,说我是猪。
”“谁谁谁有讽刺我,说我是皮大王。
”有的时候和同学发生点肢体摩擦,他又跑过来,十分委屈地说:“杨老师,谁谁谁欺负我,右胳膊撞我。
”要是有人借了他的东西没有及时还,他又过来,理直气壮的对我说:“老师,他把我借给他的东西弄丢了!”更多的时候,他就充当起小间谍,跑到我这里神秘的对我说:“老师,我看见谁谁谁上课有小动作。
”……刚开始的时候,杨老师还很认真的处理这些“状子”,后来他就变本加厉,每天以告状为乐。
这就让我烦不胜烦,不得已把他叫到了教室后边站好,以示警告。
但是能看到在孩子眼中看到了委屈。
这时候杨老师忽然想起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教育思想。
俗话说的好“大人不计小人过”,毕竟他们还都是孩子,不能跟学生们一般见识,要怀揣仁爱之心,作出判断。
即使学生是为了一点小事,我们作为教师也应该心平气和地说,绝对不能采取让学生罚站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但不能把问题处理好,相反更是降低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三)要注重修养。
《论语?学而》中有言,“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见“自省”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即自觉地反省,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以加强个人思想道德的修养。
孔子的学生曾子还提出了修养的全面性,“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及“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些都是在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及全面的发展观,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它充分强调了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全面性,它甚至成为了当代教师的做人格言。
二、指导教师如何为师。
(一)要具备多种才能,树立终身学习信念。
何以为师?学高为师也。
古往今来,有学识是对一个老师最基本的要求。
孔子说:“君子不器”,不能只具备一种才能,而是“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同样,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更应具备多种才能。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一专多能”已成为当代衡量一个教师成长的尺子。
教育教学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故而教师必须要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
孔子认为,学习是终身的任务,他自己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他还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描述自己终身学习的经历,作为提倡说明。
(二)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
在教育教学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不要有架子,但要有教师的样子,在语言、行为、容貌等方面要有规范。
教师只有严肃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注意自己的言辞,才能让学生、家长尊敬、信任、才有亲和力。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所以,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统帅,自身要端正,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应付了事。
他还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上也礼,则民易使也。
”这些同样适用于师生之间。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为师无小事,人人要有敬畏之心,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
(三)要爱岗敬业。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就是在位不懈怠,做事不松弛,强调我们要有敬业精神。
他主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也说:“君子思不出其位。
”都是要人们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把思虑用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
”只要努力是“行行出状元。
”孔子还说:“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他认为没有一定的敬业精神和勤奋专一的态度,是连巫医都做不了的。
他还把这些人称为”鄙夫”。
这也就是要求我们不要用功利性的眼光看待工作。
要“敬事而信。
”我校积极推行儒学文化,教师从儒学中悟出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坚定信念。
三、指导教师的业务。
孔子是我国第一位职业教师,在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的作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均有卓越建树,他是古代教育法则的集大成者。
在他长达40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创造出的许多教育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至今还在指导着教师的教学。
(一)“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孔子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而要一视同仁,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历史发展到当代,教育对象作为一个社会概念,早已不是由教育个人选择的问题了。
我们的教育对象来自不同阶层,成份复杂多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一视同仁,甚至更应该多关心那些家境贫寒,素质低下的孩子,使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两年多前,一年级新生中出现了一位不同寻常的孩子——男生唐杰,父母双职工,与爹爹奶奶同住,奶奶很早便发现了孩子的异常:常自己在一边嘀嘀咕咕,对大人的指令置若罔闻,且反应明显慢于同龄孩子,似乎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曾提醒孩子的父母及早带他就诊,但被忽略,或是刻意回避这个不容乐观的事实。
唐杰入学后的表现更是令人堪忧,他存在明显的思维异常和理解力偏差,前一分钟教会的生字、算题,后一分钟便忘得一干二净;他随心所欲地穿梭在教室里、校园中,并曾试图中途离校,被及时制止。
家长老师倍感焦虑!两年多来,最能量化的衡量标准便是每次的测试成绩,尽管陈佐兰老师总是把他拉在身边不厌其烦地辅导讲解,他的成绩仍然是个位数常有之、二三十分不稀奇、偶尔能到及格线。
原可以达到全年级第一的班级平均分,因他只能退居倒数第二。
家长急、老师更急,在多次的家访、沟通后,分析了具体情况后,陈老师说:“说实话,小孩对我的工作成绩造成影响是有限的几年,但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是无限的,他的父母面对这样的孩子该有多痛苦啊!年龄一点点大起来,以后他怎么办呢?我还是要对他多尽点心、在小学阶段尽量帮助他把各种状况得到一点改善!既然他的特质与众不同,那我们就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去关爱他吧。
”(二)“因材施教”的教学法。
因材施教是世界各国普遍肯定的教学原则,而孔子是我国第一位实践这一原则的教育家。
以培养自觉性为中心的因材施法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
他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他循循善诱,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偶不以三偶反,则不复也。
孔子还在《论语》中具体生动地向我们呈现了“因材施教法”的操作过程,指导我们在现实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品性,素质修养等情况给予不同的对待,使教学成为培养人才,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径。
五(2)有个学生叫朱权。
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
于是,唐玉会老师找他谈话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
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
此时老师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
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
于是老师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了解到他父母离异,心中非常依恋妈妈,但爸爸妈妈都不在他的身边,由爷爷奶奶带着生活。
唐老师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
于是,老师跟他要了他妈妈的电话,开始从他妈妈那里开始做工作,这一举措引起了他妈妈的高度重视,开始按老师的要求经常跟孩子通电话多关心孩子,一放假就带孩子在身边,多跟孩子交谈等。
就是因为能够争取到他妈妈的极力配合,他们俩双管齐下。
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当他有一点进步时,老师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
并及时告诉他妈妈,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和妈妈都在关心他。
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唐老师利用每天中午休息时给他补习功课,并鼓励他积极上进,还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
在同学们的帮助和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少进步。
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为此,老师会心地笑了。
后来,有一次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和同学都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你们吗?”老师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
真替你高兴。
”通过这位学生的教育,我深切体会到,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只有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教学只有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实施,因材施教原则正在创造性地被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三)“学思并重”等治学方法。
在治学方法上,孔子主张学思并重,认为“学而不思则同,思而不学则殆。
”他强调,“温故而知新,”他也提倡人们相互启发,相互切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他还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如“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学习活动中,学和思是一个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学中有思,思中有学的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是掌握知识,发展思维的正确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