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人类从怕火到用火
燧人取火阅读四年级
燧人取火阅读四年级一、课文原文(假设内容)在远古的时候,人们还不知道用火。
那时候,人们吃的是生肉、喝的是生水,生活非常困苦。
有一个圣人,他看到鸟儿在树上用小树枝筑巢,野兽怕火,就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找来了一根很粗的树枝,在树上钻啊钻,钻了很久,终于钻出了火星。
他又用干草叶接住火星,轻轻一吹,干草叶就燃烧起来了。
从此,人间就有了火。
人们非常感激这个圣人,就把他称作燧人氏,并且向他学习取火的方法。
有了火之后,人们可以吃到熟食,身体也变得更健康了。
冬天的时候,人们围着火堆取暖,不再害怕寒冷。
火还可以用来驱赶野兽,保护人们的安全。
二、字词学习。
1. 生字。
- 燧(suì):注意这个字的写法,左边是“火”字旁,右边是“遂”。
- 钻(zuān):在这里是动词,表示穿孔、打眼的动作。
它还有另一个读音zuàn,如“钻石”。
2. 词语理解。
- 困苦:艰难穷苦。
在文中形容远古时期人们没有火时的艰难生活状态。
- 感激: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文中人们因为燧人氏带来了火,改善了生活,所以对他充满感激。
三、文章结构分析。
1. 起因。
- 远古时期人们不知道用火,吃生肉、喝生水,生活困苦。
这部分为后文燧人氏取火做铺垫,通过描写人们困苦的生活状况,突出火的重要性。
2. 经过。
- 燧人氏看到鸟儿筑巢和野兽怕火受到启发,经过长时间努力,用树枝钻出火星,并用干草叶引火成功。
这一过程详细地描述了燧人氏取火的方法,展现了古人的智慧。
3. 结果。
- 人们感激燧人氏,称他为燧人氏并向他学习取火方法。
有了火之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吃到熟食、取暖、驱赶野兽等。
这部分体现了火的发现对人类发展的重大意义。
四、主题思想。
1. 人类智慧的体现。
- 燧人氏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如鸟儿筑巢和野兽怕火,经过思考和不断尝试,最终发明了取火的方法。
这表明人类具有善于观察、思考和创新的智慧,能够从自然中获取灵感,改善自己的生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13精卫填海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类文阅读-13 精卫填海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
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识:至:息:感: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
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
“钻木取火”的道理吗?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
试着举个例子吧。
【参考答案】1.知道到休息感悟2.圣人受到启发:感悟到钻木取火的道理:就试着用小树枝来钻火:终于引发火花:燃起火种:人们把这位圣人称为“燧人”。
3.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4.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
木材比较粗糙:摩擦时会产生热量:而且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5.示例: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从而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
鲁班受到锯齿状树叶划伤皮肤的启发:发明了锯。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共工原来是一个驾波驭浪、争强好胜的水神。
他挑战权威:天不怕地不怕:要与黄帝之孙颛顼争夺帝位。
争战中:怒气冲天的共工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撑着天宇的巨柱被撞折:兜着大地的网绳被撞断。
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一下也向西北移了位;东南大地塌陷:水土向那里流灌成了海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昔者:争:触:折: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的意思是:。
3.找出文中体现共工性格的句子:用“”画出来。
4.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什么现象?【参考答案】1.从前争夺碰、撞折断2.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火的说明文
火的说明文导读:说明文:火我最怕火,因为发生火灾的时候,如果人们不知道用正确的方法来灭火,就会被大火烧伤、烧死。
火灾还会引起煤气爆炸,造成更大的安全事故。
尽管发生火灾是那么可怕,但是在生活中,火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无论是原始人,还是现代人,生活中总离不开火的存在。
老师对我们说过:早期的人类从自然产生的火源中保留火种。
后来学会使用钻木取火或者敲击燧石的方式来主动获得火。
学会用火使人类能够迁移到气候较冷的地区。
最重要的是火能够烤熟食物,这样极大地降低了人类染病的概率,同时也增强了人类的体质。
让我们有热的食物吃,在冬天的时候供我们取暖。
只要我们不去招惹它,它也不会随便来伤害我们。
所以我在这里奉劝大家,为了我们的生命安全,请不要玩火。
说明文:火火,它能给予我们温暖,又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知道吗?火灾的出现不计其数,几乎每次都有人受伤,轻则烧伤,重则丢掉宝贵生命。
大家对最熟悉的消防器材是灭火器吧。
灭火器分为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以及1211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主要用于一般固体,和可燃液体火灾;干粉灭火器的用于一般固体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用于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和低压电器设备、仪器仪表、图书档案、工艺品、陈列品等初起火灾扑救;1211灭火器主要适用于扑救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
火灾发生时,不仅应该往逆风的方向逃生,而且不要贪恋财物,以免引火烧身。
如果火势较大或浓烟掩盖上空时,千万不要惊慌,应用打湿的毛巾捂住口鼻,紧贴地面快速逃生。
如果被火灾困在房间里了,不要着急跳楼,应用打湿的毛巾捂住门缝,再用鲜艳的毛巾或衣物在窗台上挥舞并大声喊叫,引起路人或救援人员的注意。
如果遇到灭火器或自备有灭火器,应该轻轻的取下灭火器,提着灭火器赶到火灾现场,去掉铅封和保险销,左手握着喷管,右手压着压把,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摇动喷管,直到大火扑灭。
【关于火的说明文】1.关于狼的说明文作文2.关于玩具的说明文作文3.关于科技的说明文4.关于网络的说明文5.关于狼的说明文6.关于笔的说明文7.关于蚂蚁的说明文8.关于电器的说明文上文是关于火的说明文,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普罗米修斯盗火有感精选5篇
普罗米修斯盗火有感精选5篇文档的撰写可以让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楚,遇见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借鉴一些好的范文。
范文的架构和用词自有其独到之处,下面是编辑为你精心整理的“普罗米修斯盗火有感”,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普罗米修斯盗火有感(篇1)《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主要讲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重点,攻破文中的难点,教者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1、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但并未放弃和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对同一文本的感受也会各不相同。
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王教师在课堂上能尊重学生的感受,并为他们提供与文本、与人交流的机会。
学生的潜能得到了释放,对课文的的解读有了多元的感悟。
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引导和指点。
王教师演好了自己的导演角色,首先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对话平台;其次教师适时点拨,精心设计引语,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关注个体对文本独特的感悟。
教师一开始就由理解盗字的意思入手,接着问普罗米修斯盗火他是品德不好吗?他是个怎样的人?接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自主阅读,走进文本。
交好地体现了教师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2、强化朗读,培养语感。
新大纲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杨再隋教授也说过:老师讲得再多,难道还比课文本身更生动,更形象吗?不如老老实实指导,把课文读好、读美,在读中去感悟,在读中去欣赏,去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
可见教师要敢于放手,舍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加工处理课文符号信息,与课文及课文作者对话交流,进而接受课文的熏陶、感染最终把课文的语言,思想感情,表达方式逐渐内化为自己的。
人类学会用火是化学史的发端
人类学会用火是化学史的发端自从人类降生到世间就生活在一个运动、变化的自然世界之中,其中有许多现象属于化学现象。
在繁多的化学现象中,物质燃烧所发出的火是最引人注目的现象。
自然界偶尔也可产生燃烧现象,如火山爆发、雷打电击、陨石降落,或树枝因大风摇动而致摩擦等都会引起森林失火。
干枯植物的自然堆积也会导致着火。
而这些现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地刺激着人的感官,一次复一次的印入人类的脑海。
人类就是这样在长期的观察、实践和思索中最早认识到火,并有意识地控制、利用火。
原始人学会了保存火种,是经验知识的积累。
他们至少知道了有哪些自然物可用做燃料。
原始人能把自然界的星星之火保存下来,促进文明进步,是了不起的。
从此,火就成了人类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伴侣。
人类从怕火到能利用火,经历了100多万年。
人类认识到了火,支配了火,就为实现一系列化学变化提供了条件。
古代化学技艺可以说是学会用火为中心的。
学会用火是人类最早也是最伟大的化学实践。
它是人类第一次开发除自身的体力即生物能以外的一种强大的自然能源,获得了改造自然的有利手段。
在原子能出现之前,含碳物质的燃烧一直是人们获取能量的基本途径,是人为地使各种天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制备新材料等以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有效办法。
因此也可以说人类学会用火标志着化学史的发端。
在我国180万年以前的云南元谋人遗址中和在约同一时期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中,有现在已知的人类最早的用火遗迹。
晚一些时候的用火遗迹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包括在5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北京人所居住过的岩洞里,发现当时北京人有意识地用火的遗迹。
人类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火。
然而,天然野火并不是随处可得,引进火种要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而保存火种就显得格外重要,通常都有最有经验的长者来担任。
即使如此,仍然会由于一些难以抗拒的原因而遭致火种熄灭。
这就需要人类总结经验教训,寻找人工取火的方法。
摩擦取火,特别是钻木取火的方法就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发明的。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一、开心阅读。
狗尾草和南瓜花菜园里,南瓜藤(téng)上开了大朵金灿灿的南瓜花。
小蜜蜂飞过,陶醉地说:“啊,多么香甜的味道,多么灿烂的颜色!”南瓜花听了,骄傲极了。
菜园的田埂(gěng)上还有一株瘦高的狗尾草。
她开出了一串串雪白的小花,几乎让人看不清她们的模.(múmó)样,蜜蜂嘲笑说:“天哪,多可怜的野草,她真是去错了地方。
”南瓜花笑弯了腰。
狗尾草听见了,难过地低下了头。
秋天到了,狗尾草的花穗(suì)上结.(jiējié)满了褐(hè)色的小种子,一粒一粒,可爱极了。
农夫来到菜园里,顺着南瓜藤找南瓜。
可是,他翻来翻去,除了些皱巴的老叶子,什么也没有找到。
农夫叹着气说:“唉,这些没用的‘谎花’!开的花再漂亮,一个果实也不结,有什么用,真不如一株狗尾草呢!”1.用“√”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_______)的狗尾草(_______)的南瓜花(_______)的小种子(_______)的老叶子3.文中“谎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篇短文,我明白了()A.看东西不能只看外表,而应看它的实用价值。
B.南瓜藤只能开出好看的花,但不能结果,狗尾草的作用比它大。
二、课外阅读。
列那狐偷鱼(节选)那天天气很冷,天色阴沉沉的。
列那狐沿着树林缓慢地走着,东瞧瞧,西望望,想不出任何寻找食物的办法。
忽然一阵大风刮过,远处飘来一股诱人的鱼香味。
列那狐纵身一跳,跳到路边的篱笆旁。
他发现打老远的地方驶过来一辆卖鱼的大车。
毫无疑问,这股诱人的味道就是从那辆车里散发出来的。
列那狐的脑子里忽然闪出了一条妙计。
他轻轻一跳,越过了篱笆,绕到离大车还很远的大路的一端,躺倒在路中间,装出刚刚暴死的样子。
车开到列那狐跟前,猛地停了下来,两个鱼贩下车后,果然以为他死了,于是漫不经心地把他扔到了鱼筐边,重新上车,继续赶路了。
[全]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提升训练 含答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提升训练含答案《钻木取火》很久以前,人们就懂得用火烧煮食物、防御野兽以及驱寒取暖。
可是那时人们还不知道如何生火,只能依靠自然界的天火,比如打雷闪电燃起的山林大火。
人们小心翼翼地保存火种,可是火种仍然难免熄灭。
有一位圣人一心想造福百姓,找出生火的方法。
于是,他开始云游四方。
他走啊走啊,不知道走了多久,终于来到了一个叫燧明国的地方。
燧明国实在太遥远、太偏僻了,就连太阳和月亮的光辉都无法到达,所以这个国度是不分昼夜的。
没有光亮,燧明国的人靠什么来照明呢?原来,这个国家的中央长着一棵神奇的大树——燧木。
它的树干直插云霄,树冠一直延伸到几十里以外的地方。
更神奇的是,这棵大树可以发出火光,闪烁的火光如夜明珠般照亮了黑暗的燧明国。
燧木为什么能发出火光呢?圣人问遍了燧明国的人,可是没人知道。
他坐在燧木下观察了几天,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燧木上栖息着许多像猫头鹰一样的鸟,它们长着像石头一样坚硬的嘴巴,每当它们用嘴巴敲击树干时,树干就会迸发出明亮的火光。
圣人灵机一动,折下一小段枝条去钻树干,耀眼的火光顿时迸射出来。
可惜的是,这种火光只能用来照亮,却无法燃起火焰。
不过圣人却从中受到了启发,他回到自己的国家后,用石头、木材反复摩擦,终于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
人们为了纪念圣人的伟大功绩,便尊称他为燧人氏。
阅读短文,完成以下练习1、根据释义,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入括号内。
(1)像行云一样在四海漫游,行踪不定。
( )(2)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的样子。
( )(3) 驱除寒冷,以取得温暖。
()2、关于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用拟人手法,把树上的鸟当作人来写,写出了火光的来源B.用比喻手法,解释了燧木发出火光的原因,同时也为下文做了铺垫c.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树上的鸟类很可怕,敲击树干很用力D.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鸟类取火需要不停地敲击很长时间3、本文记录了燧人氏心怀(),于是( ),最后( )的故事。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山界(节选)①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②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
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③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
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
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
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④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
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
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⑤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
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
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
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⑥这很陡的山爬完了。
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⑦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
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
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⑧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
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
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休息一会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1•现代文阅读钻木取火上古时代。
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个国家叫越明国。
因为太遥远了.连太阳和月亮的光都照不到那里去,所以,这个国家终年不见太阳。
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在这个国家,有一棵名叫“越木〃的大树,它的枝叶盘曲起来。
足足远住了一万顷的地而。
有一天,一个周游天下的聪明人。
在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后,来到了燧明圆。
他感觉累了,就坐在越木下面休息。
按理说,越明国应该暗无天日才是。
在大树下面,那更应该是染黑一团。
伸手不见五指才对,哪知道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这人惊奇地发现:大树下面,到处都闪烁着美丽的火光,像珍珠和宝石的光芒那样灿烂,照得四下里亮堂堂的。
他觉得很好奇,就去考察火光的来源。
结果看到,有一些形状像鸡的大鸟,正在用它们坚硬的嘴啄着树干(可能是吃虫子吧)。
它们每啄一下树干,火花就一闪。
无数只岛不停地啄着。
树下就满是明亮的火光,星星点点。
超明国的人们,就在这火光中劳动和休息,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个聪明人好像忽然明白了什么,立即折断一根越木的枝条。
然后用枝条去钻树干,果然也有火光发出。
不过可惜的是,用这种树枝钻出来的火,只是火光_闪罢了,并不能点燃什么东西。
后来。
他就改用别的树枝试着去钻。
用力钻了好长时间。
先是冒出烟来,接着再钻下去,突然出现了火焰。
树枝被点燃了!这人回到自己的国家后,就把钻木取火的方法教给人们。
这样一来,人们想要火就可以自己钻出来。
不必再等天然的需火。
也不必再派人轮流守着火种。
生怕它们熄灭了。
人们为纪念这位聪明人,就叫他“燧人〃,意思就是“取火者〃。
(1)读到第一或第二自然段时,你最想提一个什么问题?(2)简要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关于画〃的句子.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A.聪明人是善于思考的B.聪明人是努力坚持的C.聪明人是勇于尝试的D.聪明人是乐于分享的(4)故事中哪个情节特别吸引你?结合文中相关内容说明理由。
(5)除了燧人,中外神话故事中还有许多性格鲜明的神和英雄。
【教育资料】四年级上语文课课练-普罗米修斯盗火_13-14苏教版学习专用
14 普罗米修斯盗火课文在线普罗米修斯是个勇敢而极富同情心的神。
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类盗取天火。
普罗米修斯躲在太阳车所要经过的路上。
当太阳神阿波罗驾驶着太阳车轰隆隆从天空中驶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悄悄地将茴香树的枝条插进太阳车的烈焰中,偷取了火种。
普罗米修斯小心翼翼地把火种带到人间。
从此,人类就用火来烧熟食物,驱寒取暖,用火来打造工具,还用火来驱赶凶猛的野兽。
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把片段中加“”的句子改成“被”字句。
2.普罗米休斯为什么要盗火?火种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3.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把它写下来。
课外提优(一)钻木取火远古时代是没有火的。
到了夜晚,人们就生活在黑暗中,吃的当然是生的。
( )在雷雨中,闪电燃起树木,发出熊熊火光时,人们( )能看见火。
树火燃烧完了,火也熄灭了。
这时就会有些被烧死的野兽,人们吃了觉得味道比生的好吃多了,就十分渴望得到火。
一天夜,一个年轻人做了一个梦。
在梦里,伏羲(xī)告诉他:“一直往北走,有一个叫燧(suì)明国的地方,那里有火种。
”年轻人醒来后,就向北方走去。
他翻过高山,穿越森林,游过河流,跳过沟涧,向北走了很远很远。
终于有一天,他来到了燧明国。
这燧明国不分寒暑,四季如春天般温暖;不分昼夜,光明永远照耀着大地。
原来,燧明国有一棵奇大无比的树,大树处处闪耀着美丽的火光,像珍珠宝石一样璀璨夺目,把四方照耀得一片光明。
燧明国( )无太阳,( )无月亮,全靠这棵大树发光。
那么,这棵大树为什么会发出火光呢?他看见有无数只长着短而硬嘴巴的鸟,正在不停地啄他前方的一棵燧木。
每啄一下,就有灿烂夺目的火花迸发出来。
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立即折下几根燧枝,互相敲击,树枝上果然闪出了火花!但遗憾的是,火花形不成火苗。
他不灰心,又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终于,树枝上________烟了,接着,________起了火花,年轻人激动得________下了眼泪。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火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火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阅读理解是考察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
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字面意义,还要求能够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所蕴含的文化背景。
以下是一篇关于“火”的阅读理解材料,供学生练习。
火,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它不仅为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还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古代,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从原始走向进步。
火的发现和利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火的用途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烹饪食物,驱赶野兽,照明,取暖,甚至用于冶炼金属和制造工具。
在古代,人们通过钻木取火或击石取火的方式,获取了火种。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对火的控制和利用越来越成熟,火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火也具有两面性。
它既可以是文明的使者,也可以是毁灭的使者。
在历史上,火灾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火灾不仅会破坏人类的家园,还会夺走无数生命。
因此,对火的合理使用和控制,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文学创作中,火也是一个常见的主题。
许多作家通过描绘火的形象,来表达他们对生命、爱情、希望和毁灭等主题的思考。
火的热烈和激情,常常被用来象征爱情的力量;火的破坏和毁灭,又常常被用来象征战争和灾难的恐怖。
总之,火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人类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学习和理解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这篇阅读理解材料通过探讨火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火的多重含义和象征意义。
学生在阅读时,应关注文本中对火的描述和分析,理解作者的观点,并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火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021年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
2021年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一、延伸小阅读。
芦苇与橡树芦苇与橡树为它们谁更有力量争吵不休,谁也不肯认输。
橡树指责芦苇,说它没有力量,无论哪方的风都能轻易地把它吹倒,芦苇没有马上反驳。
过了一会儿,一阵猛烈的风吹了过来,芦苇顺风仰倒,幸免于连根拔起。
而橡树却硬要迎着风,尽力抵抗,结果被连根拔掉了。
1.这则寓言说的是_______和_________的故事。
它们为________争吵不休,谁也不肯认输。
2.面对猛烈的风,芦苇_______,结果______;橡树_______,结果_________。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要和比自己力量强大的人抗争B.有时候不逞能也许对自己更有利二、课外阅读。
惊喜(节选)[美]艾诺·洛贝尔十月了,树上的叶子纷纷落下,落得满地都是。
青蛙说:“我要到蟾(chán)蜍(chú)家去,帮他把草地上的叶子扫干净,给蟾蜍一个惊喜。
”蟾蜍望望窗外,说:“这些凌乱的叶子把什么都盖住了。
”他从放杂物的柜子里拿出一把耙子。
“我要到青蛙家跑一趟,帮他把落叶收拾收拾。
青蛙一定会很高兴的。
”青蛙来到蟾蜍的家,他努力地扫啊扫,把叶子扫成一堆。
不一会儿,蟾蜍家的草地就干净了。
蟾蜍拿着耙子辛苦地耙着地上的落叶,把叶子聚拢成一堆,不一会儿,青蛙的前院一片落叶都没有了。
一阵风吹来,吹过了这片土地,把青蛙帮蟾蜍扫好的叶子吹得到处都是,也把蟾蜍帮青蛙收拾好的叶子吹得到处都是。
青蛙回到了家,他说:“蟾蜍看见他家的叶子已经扫干净,不知道会多么惊喜呢!”蟾蜍回到了家,他说:“!”(摘自《青蛙和蟾蜍——快乐年年》,有删改)1.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________)的叶子(________)的草地2.读短文,填空。
(1)短文写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故事。
(2)第五自然段是写________帮________打扫院子,从“________”可以看出院子被扫得很干净。
[课外阅读]从远古走来的火
[课外阅读]从远古走来的火火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一般指可燃物在空气中的燃烧。
在大自然广袤原野上,雷鸣电闪会引起森林大火。
兽类见火一般都要避开。
原始人最初见到大火也会感到恐怖。
但是,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觅食可能会发现火烧熟了的兽肉味道香美,寒冷时火周围比较温暖。
通过长久的生活、劳动以及朦胧的探索,人类会从惧怕火逐渐变得亲近火和利用火。
逐渐学会用火的人类祖先,会用火驱赶野兽,围绕熊熊篝火驱寒取暖,烘烤食物。
这是人类对火,也是对能源的最初利用。
火的发现和初始利用技术,是原始人对社会发展影响深远的科技成就,为人类社会继续进步打下重要的技术基础。
最早的人类社会是延续时间最长的旧石器时代,大约是在距今1万到200~300万年前。
在距今180万年前的山西西侯度曾发现有烧后呈黑、灰和灰绿色的骨头。
在距今170万年前左右的云南元谋人遗址,曾发现芝麻、黄豆大小的炭屑和在灰烬中存在的烧过的兽骨。
这些是已知人类用火的最早的实证。
在距今约80万年到100万年前的蓝田人遗址,也有用火遗迹。
距今约20~70万年前,在北京周口店居住约50万年的北京人遗址,遗留的灰烬层厚达6米。
其中含有炭块,烧过的骨头已变为蓝、绿、灰、褐、黑各种颜色,还有烧过的石灰石变成的石灰。
可见,人类自诞生经过大约120多万年到北京人时期人已有了一定控制火和管理火的能力,能使火种保持在洞内,在需要时就可应用。
到距今1.8万年前生活的山顶洞人已脱离保存天然火种阶段,掌握了人工摩擦取火技术。
我国古文献对传说中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法很重视。
如《韩非子·五蠹》中说:“钻木取火,以化腥臊”;《庄子·外物》中说“木与木相摩则燃”。
不过,木与木摩擦发热燃烧会是很难的,也许用磨成带尖端的石棒钻磨某些木头发火更有可能。
《淮南子·本经训》又说“钻燧取火”。
燧是古代的取火器。
摩擦取火技术在流传中改进成为摩擦燧石取火法。
这种技术一直延续到近代。
四年级上苏教版普罗米修斯盗火11
难道仅仅是物质的火种吗? 不,你给予我们的 是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 勇敢 坚强 博爱 无私 这就是你——普罗米修斯!
四年级上苏教版普罗米修斯盗火11
普罗米修斯小心翼翼地把 火种带到人间。从此,人类就 用火来烧熟食物,驱寒取暖, 用火来打造工具,还用火来驱 赶凶猛的野兽。人类文明向前 迈进了一大步。
狂风
雷电
老鹰
普罗米休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 是谁?让蛮荒时代沐浴文明的时光? 是谁?甘愿触犯天条也要救人类于水火? 是谁?深受酷刑却无怨无悔?
作业
推荐好书《古希腊神话》 1、阅读中国神话《燧人氏钻木取火》 2、想象人们得到火种以后欣喜若狂的
情景,写下来。
语文课内阅读(四年级)5
语文课内阅读(四年级)
班级姓名
(五)
传说地球上本没有火种,那时人类生活非常困苦.没有火烧烤食物,只好吃生的东西,没有活来照明,就只好在那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
普罗米修斯是个勇敢而极富同情心的神.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类盗取天火。
普罗米修斯躲在太阳车所要经过的地方。
当太阳神阿波罗架着太阳车轰隆隆从空中驶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悄悄地将茴香树的枝条插进太阳车的烈焰中,偸取了火种。
普罗米修斯小心翼翼地将火种带到人间。
从此,人类就用火来烧烤食物,驱寒取暖,用火来打造工具,还用火来驱赶凶猛的野兽。
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理解带点的字。
(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1)盗:①偷②强盗
海盗.()盗.取()
(2)明:①明亮②明白,清楚③视觉④公开
问明.情况()照明.()有话明.说()双目失明.()2.根据意思,把片段中对应的词语在括号里。
(1)做事非常小心的样子。
()
(2)赶走寒冷,获得温暖。
()
3.读片段,填空。
这段话主要写了事,反映他是一个的人。
这段话写得很有条理,把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写得很清楚。
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原因是;盗火的经过是;盗火的结果是。
《第一根火柴》四年级阅读题及答案
《第一根火柴》四年级阅读题及答案《第一根火柴》四年级阅读题及答案人类自从懂得利用火以后,便可以吃到熟的东西,可以用火驱赶野兽,开辟草野……火,使人类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
起初,火种是靠闪电烧着树枝后留下来的。
原始社会的各个部落都保存着一堆火种,需要用火的时候,就从这个火种中引出来。
后来,人终于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钻木取火,铁刀斫(zhuó)火石,用凸(tū)冰块利用阳光取火……可是,这些取火方法,都没有现在用的火柴来得方便。
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中国人在公元577年发明的。
当时是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北齐两面受敌,物资很缺,特别缺少火种。
在绝望中,北齐的一个宫女发明了火柴。
火柴的制作方法是用杉(shān)木条浸透硫磺。
只要用铁刀打一点火星,火柴棒就点燃起来了。
当时把这种火柴叫做“光奴”。
中国人使用火柴,比欧洲早一千年!1.读短文的.前四个自然段,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的主要意思。
第一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关“火”这个话题,你还有什么想法,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火把人类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
最早的火种是靠闪电烧着树枝后留下来的。
后来,人发明了取火的方法。
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中国人发明的。
(意思对即可)2.“略”。
人类对火的认识及火对化学的发展影响
人类对火的认识及火对化学的发展影响舒尊哲【摘要】分六个阶段论述人类对火的认识以及火对化学发展的影响,指出了化学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和利用火的历史,也是人类与火灾进行斗争的历史,论述了各阶段人类怕火、使用天然火、人工取火取得使用火的自由、使用火完成简单的化学反应和原始化工工艺、以及从理论上对火的本质认识的改变过程,分析现阶段火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展望火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0(038)001【总页数】3页(P56-58)【关键词】火;认识;化学;发展【作者】舒尊哲【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正文语种】中文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人类自从出现以来,就无时无刻离不开化学.化学的发展历程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在化学发展过程中,火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化学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和利用火的历史.当自然界发生火山爆发、雷打电击、天降陨石而引起了火出现,人类就接触到了火.我们可以推测到当人类第一次接触到火时,人类就是恐惧,出现火时原始人会四散奔逃.但当火势变小逐渐趋于熄灭时,原始人发现有些动物被烧死、烤熟了,这时一部分勇敢者首先去取食这些烤熟的动物,勇敢者发现烤熟的动物比生的更好吃,并且易于咀嚼、吞咽和消化.第一批勇敢者就将这个重要的发现传达给其他人,于是乎第二批勇敢者就出现了,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终人类都喜欢上了熟食,也就喜欢上了火,以后人类就再也离不开火.人类从怕火到能利用火,经历了100多万年[1].人类在食用熟食以后,降低疾病发病率,增强了体质,火的利用使人类增强了在自然界中生存和斗争的能力.人类在长期的观察、实践和思维中逐渐认识了火,并有意识地控制、利用火.人类认识到火,支配了火,就为实现一系列化学变化提供了条件.古代化学工艺可以说是以学会用火为中心的.学会用火是人类最早也是最伟大的化学实践.学会使用火是人类第一次开发除自身的体力即生物能意外的一种强大的自然能源,获得了改造自然的有利手段.长期以来,燃烧一直是人们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是人为地使各种天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制备新材料等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有效办法.人类学会主动使用火标志化学史的开端[1].人们在意识到火的重要性时,就注意了火种的保存,人们经过不断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了一些有效保存火种的办法,但仍然会由于一些难以抗拒的原因而遭到火种熄灭.这就需要人类总结经验教训么寻求人工取火的方法.摩擦取火,特别是钻木取火的方法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发明的.取火方法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自从发明了取火的方法,人类就得到了用火的自由.一方面火不可估量地增长了人类再和自然做斗争中的威力.另一方面人类取得使用火的自由后,由于火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多彩的化学现象也锻炼了人类的思维能力,而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了人类对火的使用,从而促进化学的发展[2].当人类已经可以享受取用火的自由的时候,火很快使许多化学反应的发生成为可能,原始化学工艺活动就随之展开了.在原始化学工艺活动中,制陶可能是早期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在陶器未出现之前,人类采用的容器主要是利用枝条编织而成的器皿,人类为了耐火和致密无缝有意识地在器皿外抹一层湿黏土.有时就把外抹有黏土的器皿放在火上加热,结果发现枝条可能被烧掉了,黏土部分却变得很坚硬,仍然可以使用.人们进一步发现成型的黏土不需要内衬木质,也可以烧制出器皿.于是人们将黏土所成各种需要的器形,晒干后烘烤,由此陶器便发明出来.陶器的发明是人类长期使用火过程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在火的作用下各种物质性能变化而产生的[1].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人类迫切需要一种具有坚韧、可塑、耐用的优点,还可以制造出锋利武器新的材料的出现,这样金属就登上历史的舞台.自然界存在的金属主要化合态存在,冶炼金属的历史重任就再一次落到火的身上.人类就很早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将金属矿石和木炭混合在一起加热,这样木炭就将金属从矿石中还原出来了.人们最早通过冶炼方法得到的金属可能有铜、铅、锡等金属,人们如果使用火加热这些金属,并将它们在熔融状态下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得到性能比单一金属更好的合金.金属和合金的冶炼大大增强了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和范围,金属和合金制造而成的各种工具也极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在原始社会通过火烧制了陶器,冶炼金属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划时代的推进作用.人类在当时由于不可能分析到火的本质,人类就很自然对火产生自然的崇拜.人类流传下来远古的神话中,总是将火神化,将火与神联系在一起.希腊神话描述火是火神普罗米修斯为了帮助人类从神那里偷来带给人的,在神居住的地方神也在利用火制陶、冶炼金属甚至于用火来造人,对火的崇拜推动人类尝试用火实现新的化学反应.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是人们长期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火是人类时刻离不开的,所以在人们心中普遍认为火是万物本原之一.在我国古代五行学说中,就将火列为五行之一.在古代印度先后提出的五元素说和四元素说都把火列为其中之一.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指出火就是万物的本原,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哲学家恩培多克勒提出了构成万物的四元素其中也包括了火.在世界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仍然将火列为万物本原之一.人们把火看成了万物的本原反映人们对火的崇拜以及火对人类生活和化学发展的重要性.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有两种愿望:一是希望长生不老,二是希望得到更多的以黄金为代表的财富.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在我国出现了炼丹术和在埃及、西亚、欧洲出现了炼金术.炼丹术和炼金术是从火是万物的本原或者万物的本原之一的出发点企图通过火的作用炼制出长生不老的丹药或者企图通过通过火的作用从不含金的物质中提炼出黄金.我国炼丹家通过使用火来炼丹的过程中,做了一系列的化学实验,认识一些化学现象,合成一些有用的物质,总结出一些化学规律.火药就是在这个时期在我国发明的;葛洪加热时硫和汞的反应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可逆变化;陶弘景已经知道了焰色反应,知道用火焰的颜色来区别钾离子和钠离子.阿拉伯和欧洲的炼金士们认为普通的金属可以通过火来实现"死亡和复活"从而转变成黄金.炼金士用火冶炼出一些外观很像黄金的合金.炼丹和炼金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在炼丹和炼金的过程中,人们进一步认识和使用火,做了一些新的化学尝试、取得一些新的实验事实、总结一些有价值的化学理论,客观上起到了推动化学发展的作用.炼丹术和炼金术的出发点和理论都是错误,注定了炼丹术和炼金术的失败.炼丹术和炼金术失败了,火的重要地位并没有随之降低,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为了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总结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人们进一步研究了火的本质.1673年波义耳做了煅烧金属的实验,发现金属锻灰总是比金属本身还重.波义耳解释:在煅烧过程中,"火微粒"穿过容器壁与金属结合,形成比金属本身还重的锻灰.德国化学家贝歇尔和斯塔尔提出了燃素学说,认为一切燃烧有关的化学变化,都可以归结为物质吸收燃素与释放燃素的过程.燃素为一切可燃物体的根本要素,油、脂、木、炭及其他燃料含有特别多的燃素.当可燃物燃烧时,燃素便逸出,或则进入大气中,或则进入一个可以与它化合的物质中如灰碴,从而形成金属.燃素学说是荒谬的,但在当时燃素学说可以解释已知大部分实验现象,人们为了揭示火的本质,找到燃素,又做了一系列新的实验,直接推动了化学的向前发展.燃素学说发展后来就漏洞百出了.燃素论者对金属经煅烧而增重所给予的解释是,燃素具有负的重量或正的轻量,而这种说法对有机物燃烧又无法解释.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使用了密闭容器重做波义耳做过的锡和铅金属煅烧实验,结果发现金属煅烧前后容器内总重不变.之后,当拉瓦锡把瓶子打开时发现空气冲了进去,发现此时容器内总重量增加了.拉瓦锡还发现金属锻灰比金属所增重量恰恰是等于空气冲进瓶后总增重量.拉瓦锡断定,金属所增加的重量,既不是来自火中,也不是来自瓶外任何物质,只能是金属结合了瓶中部分空气的结果.而后拉瓦锡又做了氧化汞分解实验制得了氧气.拉瓦锡使用大量实验事实证明了燃素说的荒谬性,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说明了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解释火的本质.火的本质的发现使化学不再神秘,为化学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火的本质被发现以后,拉瓦锡首先通过燃烧有机物,对有机物进行分析,由燃烧产物总有二氧化碳和水,拉瓦锡判断出有机化合物总是含有碳和氢.这和现代有机化学理论中碳是有机物必备元素,绝大多数有机物都含有氢是基本相符的.火的本质的解释也在客观上推动了有机化学的发展.能量转化守恒定律的发现之后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火是能量转化、传递过程中的直观表现形式.这个阶段,人们真正实现对火的控制,合理地利用火、控制火设计和完成一系列化学反应.戴维就在这个阶段发明了安全矿灯.戴维认识到每种可燃气体都有一定的燃点,戴维在普通矿灯外面加了一个金属丝网作为外罩,利用金属丝网导走了矿灯火焰的热,使可燃气体达不到燃点,瓦斯就不会爆炸了[3].安全矿灯的发明为煤大批量开采提供有力的支持,煤的大量开采直接推动煤化学工业向前发展.风能、水能、地热、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的兴起,火做为提供能源的形式在有些方面有被替代的趋势和可能性.比如说高速列车都是使用电力作为驱动,航空母舰主要是采用核动力.但是火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一般不需要特殊装置,只需要在有氧气或者空气的条件下通过燃烧化学反应就可以便捷地提供能量这个巨大的优势是其它提供能源的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人类目前使用的能源中由火所提供的能源仍然是最多的,火的作用在现阶段仍然无法替代.随着化学的发展,火的应用并不会停滞不前,未来火的应用会有更为广阔的前景.新的技术手段出现,新物质出现过程火仍然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未来火做为实现化学转化的手段之一与其它技术手段协同作用,共同实现化学转化.【相关文献】[1] 张家治主编,张培富修订.化学史教程(第三版)[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2] 廖正衡.试论古人发明火和火化学工艺的认识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7):54-57.[3] 袁翰青,应礼文编.化学重要史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火》阅读答案
《火》阅读答案①蒙古人不让人往火里掷石头、不许往火里泼水、不可以向火吐唾沫。
他们不允许轻慢地对待火,就像人不能往自己父亲的脸上吐唾沫一样。
②蒙古人认为火是生命,是神灵。
③蒙古人这么想很对头。
火如果不是生命,世间哪还有生命?所有的命里面——无论是小虫的命、老虎的命、人的命、树的命、云的命——最旺就是火的命。
④火的命长在身体外边,飘摇、高举、蛇的腰、热,能把人烧出油来。
火除了怕水,不怕一切。
我在大连中石油的火灾中得知,火可以把10公分的钢板烧成纸那么薄,把一米厚的水泥隔离墙烧成粉。
⑤火像花朵,是跳舞的花朵。
火苗们手拉着手跳转圈儿舞。
橘红的火焰镶一层红边儿,白色的火焰镶一圈儿蓝边。
火的头发如烈马之,火是一匹马。
⑥用火柴点燃一张纸的时候,纸抽搐、曲折的黑色边缘收缩。
火苗初起很小,火好像胆子也很小,烧大之后,火伸开腰,吞掉纸,吐出灰,火随之消失。
⑦火苗去了哪里?⑧纸烧没了、木柴烧没了、煤烧没了、火也没了,但木柴有灰烬,火却无痕,火到底去了哪里?正如它来之前,曾藏在一个地方。
那个地方不是火柴盒,也不是打火机。
现形之前,它仍然是火,只是人类的眼睛看不见。
火那么大,那么旺,没有一个地方能藏得住火。
火在哪里呆着呢?⑨旧日的油灯里有另一样火。
油灯的火苗如一颗黄豆,不大不小,像一颗左右挪动的金豆子。
这是儿童的火,又像安静的农妇的火。
这个火不野,也不跑。
它熟悉农民的脸,认识母亲缝衣的针线,油灯照过并读过许多旧时的书,现在的话叫“通晓国学”。
⑩秋天,我在悬崖上看见一小片枯草,金黄贴在地皮上。
风往悬崖刮,我点燃这片草。
正午阳光,竟看不到火苗。
火苗在阳光下穿了隐身衣。
而草在一瞬间变成黑色,好像黑的灰烬占领了金黄的草,黑色一直冲到悬崖边上。
我觉得很神奇,像一只变术的手把草变没了。
⑾一位参加过大兴安岭灭火的老兵问我:如果山下树林起火,卷到你所在的地带,你往哪里逃生?⑿我说逃到没起火的树林里,肯定是这样。
⒀他说,起火天一定是刮风天,火跑得比你快。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没有火,人们只好 没有火,人们 茹毛饮血——
。 。
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没有火,人类只能( 遭受猛兽袭击 ) 没有火,人类只能( 忍受寒冷 没有火,人类只能( 吃生的食物 ) )
就在这时候,有一位叫普罗 米修斯的天神来到人间,看到人 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冒 着生命的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 那里去拿取火种。 1、“决心”换成“决定”你觉得 好吗?
没有火人类只能没有火人类只能没有火人类只能遭受猛兽袭击忍受寒冷吃生的食物就在这时候有一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来到人间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冒着生命的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
第一、二自然段
1、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来火种的原因
是什么? 2、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盗来火种的? 3、普罗米修斯给人们带来了怎么样的 幸福生活?
普罗米修斯给人们带来了怎么样 的幸福生活?
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
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 猛兽……
返回
普罗米修斯把火种带到 人间后,人间发生了怎样的 改变?
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 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 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自从有了火,人类用它(
)
烧熟食物 驱寒取暖 驱赶猛兽 ……
我会说
有了 … … 就 … …
欢
腾
火种
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 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 又一个长夜。
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 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 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火使人类 从黑暗走向── 光明从寒冷走向── 从痛苦走向── 快乐 从疾病走向── 从野蛮走向── 文明
温暖 健康
2、这个句子怎样体现出普罗米修 斯极富同情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人类从怕火到用火
人类化学知识的发展,无论中国、埃及、希腊或印度等文明古国,都是从一些自然的化学现象开始的。
动植物的腐烂、空气和水对物质的浸蚀,人们饮食在体内的变化等现象,不断地刺激着人们的感官,年复一年地印入人们的大脑。
但是在各种各样的化学现象中,使人们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不过于火。
火山爆发、陨石落地、物质摩擦、雷电轰击、植物发酵都能产生火,人们在熊熊烈火的面前,或避而远逃、或祈祷神灵、或与之对抗,久而久之通过观察、接触、试探,遂逐渐认识到火不单是对人施加暴虐,同时可以给人以福泽。
火可以从寒冷中给人以温暖,从黑暗中给人以光明,烧过的食物其味更鲜美,还可以驱逐野善保护人们的安全。
于是,人类就进而把自然界中的野火引来作火种,带到自己的洞穴中加以保存。
原始人学会了保存火种,是了不起的进步。
从此,火就成了人类生活不可分离的伴侣。
然而,天然火种不是到处都有,要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而保留火种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即使非常注意保留火种,仍然会有一些难以抗拒的原因而使火种熄灭,这就需要寻找人工取火的方法。
我们祖先用火的历史是极其悠久的。
在一百八十万年以前,云南元谋人遗址和山西芮城西候度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炭屑、烧过的哺乳动物的骨骼。
据考古学家的分析研究,认为这都是人类用火遗迹的证明。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住过的洞穴里,上、中下部的灰烬层中都发现草木灰和木炭,还有烧过的石头和骨头。
这证明大约五十万年前北
京人已开始用火了。
西安半坡村原始社会遗址中发现室内有火炕、室外有大火沟以及采陶盘等,证明六、七千年前的半坡村人不仅在生活中已充分用火,而且在工艺生产中用了高温炉火。
中国的古籍中有钻木取火的记载,如“木与木相摩则燃”。
还有燧人氏取火的传说:“民食果(草字头+瓜+瓜)、(虫+奉)蛤,腥臊恶味,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
人类掌握了火,可以用火烧烤兽肉和植茎,从而结束了原始人茹毛饮血的时代。
吃熟食不但减少疾病,缩短了消化过程,同时也为脑髓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使人类大脑发育一代比一代完善。
发现摩擦起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第一个伟大胜利”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
”从这时起,火遂成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强大武器。
火使人类实现许多工业生产。
在熊熊的烈火中,可使粘土、砂土、瓷土烧制成陶瓷和玻璃,可以使矿石冶炼成多种金属,可以使天然的煤、石油、天然气得到利用,可以为后来的科学家研究科学、医生研究医学创造条件,可见,火的发明和利用对社会的发展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