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所在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所在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

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村全面振兴,不仅包括乡村产业、乡村生态、乡村治理以及农民生活富裕的振兴,更要实现乡村精神文明的振兴。A 县A

镇A村是“2016 年A 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第五届全国文明村” 。该村从三年前A 镇最烂的村,转变成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最满意的村,文明乡

风的培育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魂” 乡风文明,通俗地讲就是乡村良好社会风气、生活习俗、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的总和。它由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共同作用形成,并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被人们接受、仿效、传播和流行。乡风文明体现了乡村居民对精神和物质生活的追求。新时代的乡风文明也有着新的时代内涵,既传承了家庭和睦、邻里守望、诚实守信等优秀传统文化,也融入了“五位一体”和“五大发展理念”等文明乡风建设的新内容。乡风文

明是乡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

明和生态文明的综合反映。

乡风文明对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以及生活富裕的乡村发

生着重要影响,渗透在乡村建设的各个方面。乡风文明与乡村产业互为因

果、相互促进。产业兴旺是乡风文明的物质前提,乡风文明既为产业兴旺提供保障,同时也是产业兴旺的重要资源。文明乡风赋予农业和农产品以乡村文化内涵,可以提高农产品文化品牌,实现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成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乡风文明与生态宜居的关系是显然的,生态宜居需要文明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做保障,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低碳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态信仰和习惯,都是实现生态宜居的重要条件。文明乡风与乡村治理的关系更为密切,有效的乡村治理,就是建设文明乡风的过程。充分利用文明乡风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家风、家训、村规民约、道德示范等,有利于提高乡村治理的有效性。

二、新时代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改变农村精神风貌。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在于引导农民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知识水平、素质修养、行为操守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摈弃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的因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有所创新,并积极吸收城市文化乃至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创建农村品牌文化。可以吸引更多走出去并

取得成就的农民返乡创业发展,厚重的乡风可以成为乡村振

兴的软实力。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的礼仪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重塑乡村文化的现实价值,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品牌。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引导居民健康生活。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一项伟大的事业,也要经历一个艰难跋涉的过程。要从根源上改变农村落后面

貌,不仅需要建房修路等物质上的投入,还需引导开放包容、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注重品质、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三、新形势下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对乡风文明建设认识不到位。当前,一些乡村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长期性、重要性以及丰富的内涵认识不足,认为乡风文明建设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软的、虚的,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不易立竿见影。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措施和力度缺乏。

农村宣传文化阵地不足。农村缺乏相对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且设施设备不足,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专业人才缺乏。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科技下乡等多形式文化下乡,难以使农民的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

农村主劳力相对紧缺。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或经商,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比例高达80%以上,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使乡风文明建设失去了主力军和后发力。

打牌赌博等不良风气盛行。婚丧嫁娶,逢年过节,三五成群席地而坐立马“开战”。极少数人以抹牌赌博为生,赌博致贫、引起家庭矛盾和社会治安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不孝父母、不管子女、不守婚则、不睦邻里,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现象层出不穷。

农村环境脏乱差。在有些村镇,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杂草乱跺、畜禽乱跑”的问题比较严重。

四、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管理和引导。一是要建立完善乡风文明建设管理机制,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二是成立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乡风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并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业绩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充分发挥村委会、民兵、妇联、共青团组织以及其他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形成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各基层组织协调运行,民主管理的新体制。荣誉的获得,关键是抓好了村支两委班子建设。首先是抓好了“带头人”建设,驻村支部书记是群众的贴心人,总是站在处理复杂矛盾的第一线,对疑难问题亲自处理,原虎塘村邻里水渠纠纷三年没有解决,支部书记到场后,五分钟解决。其次是抓好了责任到人。对村干部包片打破原有建制村的地域分片负责,是骡子是马,工作实绩说话。最后抓好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建设。村重大事项严格按照4+2工作法实行,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村支两委经常性开会研究,财务公开透明,不搞暗箱操作。

(二)抓特色品牌经济发展。要结合当地实际,贴近农民生活习俗和当地风土人情,挖掘和整合资源,创造出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A村为了贯彻落实A镇“打造特色旅游小镇”的目标,根据当地特色,探索绿色经济。积极引进农业企业莲润公司,流转土地2000 余亩,与A村连成3000 余亩的荷花,以此为依托打造乡村生态游。去年接待游客万余名,解决全村50 余人劳动力就业,2017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2000 元左右。

(三)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要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机制。设立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使乡风文明建设拥有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二是要建立完备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 形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A村

投资100 余万新建村级活动场所,配套投入80 余万新建篮球场、健身娱乐场所及文化广场,投入18 万元打造村级文化墙及阳光栏,投资8 万元添设“及第A”、“秀美乡村”石碑各一块。一系列文化设施的建立,让村民活动场所品位提升了,村民活动可选择种类增多了,村民业余生活丰富了,

村民自发文化生活氛围浓厚了。

(四)创新宣传载体和方式。一是构建宣传平台。通过电视、广播、微信、组织“三下乡”等多种形式,积极传播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移风易俗、敦风化俗,引导农民摒弃落后习俗,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二是活动引领。大力推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开展乡风评议,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健康向上的民间舆论。三是树立典型示范。围绕勤劳致富、崇德向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内容开展“星级文明农户” “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激发农民的家庭责任感和荣誉感。A 村每年开展“五好文明家庭”、“五好女性”、“最美家庭”、“最美清洁户”等评选活动,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家庭。2014 年丁冬芽家庭被评为“省两型示范家庭”,向莲生家庭被评为2015年度“A省最美家庭”;2017 年评选了最美家庭11户,其中“洁美家庭” 4 户,“孝亲敬老家庭” 4 户、“文明风尚家庭” 2 户、“勤劳致富家庭” 1 户。

(五)完善家校联系制度。学生的文明行为直接影响村民的文明行为,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后来人” 。农村青壮年外出导致留守学生的大量存在,客观上使学校成为“留守”学生成为“问题生” 。一是要落实优惠政策。在责任上要求村校必须切实落实县政府相关规定,完善家校联系制度和控辍保学机制。切实落实县政府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