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众所周知,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在当时国统区、老解放区有很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国外。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评价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也赞颂他是“万世师表”。“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行知将其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和穷人的教育。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

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曾经有过那么多的无奈: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以期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时,我的孩子偏偏喜欢“节外生枝”;当我给孩子们出示我费尽心机做出来的课件,欲赢得孩子们惊奇和喝彩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我虽然在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良苦,然而我却失望地发现,我的“投入”,我的“痴迷”,我的“煞费苦心”,从来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和“孤芳自赏”,孩子们并不“领情”。于是,我也曾委屈、也曾困惑,也曾百思不解:我的教育怎么了?我的孩子怎么了?我想究其原因是自我感觉太好,太夸大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道德的楷模、知识的源泉、正义的化身”,这美好的角色一直使我在孩子们面前透着一脸的“霸气”,一直处于“主宰”课堂的地位。我们不是“上帝”,不是“救世主”,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正像萧伯纳说过:“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一个伴侣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方向。”

在教学中,我也有迷茫的时候。面对新课程,如何理解新课程、把握新教材、实施新教法,心中常感惴惴,仅靠个人孤军奋战冥思苦想,显然不可取。一位名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就是典型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从具有同一性的事物中寻找其差异,求异存同的思维方法。我觉得“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教研方式比较好,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一课本内容,执教年级、内容虽同,但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我与我的同事针对“秋天的图画”一课,从不同角度入手,因生施教。低年级的同学对色彩的概念不强,我就从秋天的各种景物入手,循序渐进,色彩方面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便完成了教学目的。而我的同事所教高年级学生,对色彩已有一定基础,那么从景物的色彩入手,更能让他们感悟到秋天美的原因,诱发他们对色彩的探究,深入浅出,从而达到相对应的教学目的,这使我深深感受到了学科研讨的良好氛围!

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作为培养人的教育者首先不应该是机械的,呆板的,教师不要“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应将精力用在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求上;教师与教师之间,应是一种良性竞争,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教研方式,其中既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又有群体的通力合作,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无愧于光荣的教育事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