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以校本研修为载体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结题报告精编版
` ` 《以校本研修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社会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学校,学校的发展靠教师的素质。
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有很多种,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途径是加强教师培训与教师自身的学习反思。
当前,各种途径的教师培训自上而下如火如荼的广泛开展着。
但是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发现,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实践活动,人的行为也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一个反复实践、观察分析、反思与修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经常最实效的方法还是以校为本的培训和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方式是校本研修。
(1)时代发展的需要:关注校本,既是实践界的渴求,更是理论工作者自觉的转向。
教育法令的颁定,教育政策的实行,教育方针的贯彻,若忽视具体的学校实践,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反过来,只有经由学校这一环节才能践其言,成其行。
校本研修在大时代背景千呼万唤下应运而生了。
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良田沃土”。
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已经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创新,加速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
以校本研修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即整合校本培训和研究活动,使之培训、教研一体化,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组织教师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交流和实践活动。
(2)学校发展的需要。
回龙观中心小学曾经在回龙观地区是唯一一所公办学校,以体育特色著称,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体活动开展得都轰轰烈烈,取得了优异得成绩,是体育特色校和毽绳项目传统校和乒乓球项目传统校,有着丰厚的群众基础和优良的传统。
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周边学校的迅速崛起,学校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校领导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铁板一块的、僵化的管理体制下,是不可能有发展的问题。
当今,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日益扩大了,学校对课程、培训、教科研等有了更多的发言权。
校本教研结题报告
校本教研结题报告篇一: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结题报告《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结题报告白豹中心小学执笔人:梁艳一、课题的提出国家强盛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
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时候,也随即进入了知识经济的社会(或信息时代),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时期。
我国过去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体制有些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需要,或者说不能够培养出当前和未来社会(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所需要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的人才。
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并行的是科技与教育的国际化,特别是网络教育更加快了这一进程。
各国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资源等等,都互相交流、互相影响、交互应用。
因此,我国在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强调了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只有建立起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有可能面对新情况、新要求建立起新的教育理论,探索和创新教育方法;才有可能研究和借鉴各国的教育资源与我国的教育实际相结合。
有研究、有借鉴才有创新,才有超越。
近年来兴起的中小学教师“校本教研”,是一种教师教育形式,实践证明它能够较好地做到教师培训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对于解决教师教学实际问题大有帮助。
但缺乏基于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全程规划和系统研修,对教师的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仍然有限。
自上而下的培训仍然使教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的主体合作探究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教师作为教师教育的资源没有得到重视和开发利用。
本课题试图汲取国内外诸多教师教育研究成果的合理内核,在全面了解教育改革要求和教师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立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程规划和可持续性发展,把“系统反思”和“行动研究”结合起来,借助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参与,开展教师校本研修,加强校际联动,从而有效地解决教师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兼顾问题,促进区域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同步提升。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撰写课题报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但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研究者撰写课题报告,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篇一: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课题研究的目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这部分的写作内容与课题研究方案的相关内容基本相同,写作时注意参考相关内容。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课题的研究过程这部分是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主体部分。
主要写明课题研究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各个研究阶段的具体情况。
1.准备阶段。
主要写本阶段做了哪些基础性准备工作,包括课题的选题与论证、研究方案的制订、责任分工、开题会等情况。
2.进入研究阶段。
主要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规定,在各个实施阶段都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各个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做法、采取的措施、开展的观摩教学、进行的研讨活动等。
这部分在写作时,要注意参照“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和“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3.总结结题阶段。
主要写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研究档案建立的情况,进行结题的组织准备等。
这三个阶段在课题研究方案中都作了规定,在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时要同研究实施过程的具体情况和做法结合起来,真实地反映课题研究工作过程的客观情况。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课题的组织与管理主要写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组建、管理制度及落实情况、领导的重视和专家的指导情况及经费的投入情况等。
结尾概括地介绍课题研究取得的基本经验和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署名和日期把报告单位名称写在标题的正下方;在文章的末尾右下方注明报告的日期。
篇二: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结题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搜集和整理资料与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形成某种形式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成果进行完善。
课题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研究报告是对课题研究的最为集中的阐述和说明,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是专家和上级科研部门鉴定研究成果的主要依据。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和研究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和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011-08-03 09:05:52)转载▼标签:分类:教育与科研教育《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和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
但作为一所农村学校,面对生源的参差不齐,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公办学校的升学压力,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充分体现,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课堂民主停留在表层。
不少学科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被动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
面对如此的窘境,我们冷静思考,确定了“科研先导”的意识,提出了“以课题促进教学,让教学催生课题”的解决策略,因此,产生了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2008年11月我校向进修学校申请成立“提升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由王晓闽副校长指导课题研究、教务处副主任郑军霞担任课题总负责人。
课题于09年5月10号获得批准立项。
我校教师群策群力,致力于教学探究,经过不懈努力,本课题研究实验完成了预定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初步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本次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界定新课程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探究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的规律可以从理论上使地理教教师和受教育者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意义,增强参与课改努力提高教学实效性的自觉性,克服盲目性。
2、课堂教学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
2024校本教研总结报告
2024校本教研总结报告标题:2024年校本教研总结报告一、背景介绍:2024年是本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一年。
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质,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活动。
本报告旨在总结2024年校本教研的成效和经验,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校本教研活动概述:1.活动目标:-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品质的提升;- 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共同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观。
2.活动内容:- 教学反思与分享: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分享教学心得和教学案例;- 教学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组织教师进行学科研究和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观摩与互评:教师开放课堂,互相观摩、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设计与实践: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进行创新,通过实践验证效果;- 教研成果交流会:总结校本教研成果,向全校教师分享经验和教学成果。
三、校本教研成效:1.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通过教学反思与分享,教师们能够深入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2.教学方法创新:校本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和探讨的机会,激发了教师们的创新意识。
教师们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3.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通过观摩、互评和研讨会等活动,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得到了加强。
教师们形成了共同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观,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四、经验总结与启示:1.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研活动应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2.鼓励教师自主探索:教研活动应该鼓励教师主动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给予教师更多的发声权和决策权。
3.加强交流与合作:教研活动应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观摩、互评和研讨会等形式,促进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成长。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 •
• • •
• •
•
六、课题研究的收获与成果
• • )、提升了师德修养,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增强了教科研意识 (1)、 )、 , 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各种因素发挥整体效能的过程,这就迫切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有效教学理 论,通过交流培训深化本课题的理论观念。随着课题的确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教学理论的头脑风暴学习, 强化了教师的校本培训。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课题的管理网络和课题研究例会,组织教师学习交流,统一思想, 更新教育理念。 课题引领科研工作,科研助推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发现和解决课堂中的实际问题,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新课程,切实 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促进学生发展。我校经常进行阶段小结,并将教师的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优秀论文等分别汇编成册。通过课题研究,打造了一批研究型的骨干教师队伍,一大批青年教师成长为我校教育教 学的骨干力量,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攀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校本研修活动的扎实开展,教师的教学 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进行教学研究的意识增强了,极大地提高了我校教师教科研能力和业务素养,学校的教育教学 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并有多篇课改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 )、建立了学习共同体 (2)、建立了学习共同体,变不学为要学,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优化教学实践,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 )、建立了学习共同体,变不学为要学,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优化教学实践, 益; (3)、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研运作机制和常规管理机制; (4)、建立了一支思想积极向上,业务能力较强的教研组长队伍,培养了一批学科骨干,年轻教师成长很快,业 务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习型学校气氛日浓; (5)、学校的教学管理规范、正常、有序开展,为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6)、教育教学向精细化,内涵式方向迈进。 (7)、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一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其中吴维平老师被评为“合肥市优秀 教师”;任传平和郑平均两位教师被评为“肥东县名师”任发宇和王克芬俩老师被评为“肥东县优秀教师”。另外 有效教学设计35篇、有效教学CAI课件20个、有效教学论文40篇、 创建了学校有效教学网站、填写了教师专业成长 档案袋、拟定了优秀教研组评比制度、有效月考制度、有效课题研究制度、学校获得了2009年度教育教学综合评比 优秀奖、多人多次在市县级论文中获奖。
初中课题研究《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课题研究《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初中课题研究:《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一、本课题的现状分析目前,新的教学理念正被我校广大教师所接受,并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和体验。
在新课程观的指引下,他们开始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都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应该承认,这样的教学行为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也会取得一定效果。
但慢慢地,我们发现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
对于有一定知识功底、探究能力较强以及成熟程度较高的同学来说,他们的研究能力确实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而那对于些知识基础薄弱、接受能力、探究能力相对较差的同学却往往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都把握得不好。
我们认为,上述问题的关键可以集中到一个点上,那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如果解决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而如果不及时有效的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势必将会严重限制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事实上,在中学教学的课堂上,低效、无效或根本不讲成效的现象俯拾即是。
比如那些照本宣科式的“机械教学”;比如那些独角戏式的“表演教学”;比如那些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等等。
我们深信,进行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研究,对大幅度、大面积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讨方针、研讨内容、首要观点和创新之处(一)研讨方针:1.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减轻教师和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着力培养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2、通过课题研讨,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讲授骨干教师,为学校发展积聚力量。
3、通过系统的参与式校本研修活动,自主更新有效讲授的观念,转变低效讲授的行为,掌握有效讲授的基本策略,养成有效讲授的反思惯,尽快摆脱“无效讲授和低效讲授”的为难境地,达成高效的讲授。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研讨首要分以下五个局部:1、当前课堂讲授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讨。
校本教研结题报告
校本教研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课程研究能力,教师参与研究,提高解决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成为研究型、学者型的教育工作者,已成为教师群体的共识。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育科研仍然存在着许多困惑和问题,如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不高,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方法和途径,对教育科研的艰巨性认识不足,存在浮躁、急功近利的情绪等。
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乡镇初中,现有教职工近百人,专任教师70余人,其中中青年教师占80%以上。
这些教师大多工作在教学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主力军。
但他们在教育科研方面却显得比较薄弱。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使广大教师走上研究之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开展校本教研课题研究工作。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在校本教研课题研究中,我们始终以新课程为导向,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问题,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上研究课、说课、评课、教育论坛等,培养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实效;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科研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并努力形成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氛围。
通过校本教研活动,使教师从“研究型”向“专家型”转化,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
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的教育教学研究教师队伍。
同时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课题;如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合作意识;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如何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科研型教师、学者型教师。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篇一:校本研究结题报告校本研究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对农村学生历史学习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所在单位:流曲初中课题负责人:何增理课题组成员:何増理党中卫王月红田永民樊维娟。
研究过程简述:第一阶段2021--2021年度-「课题设置」1,对农村学生历史学习的教学策略的研究「研修目的」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历史教学的任务对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流曲初中迫切需要自己的独特教法,以改变乡下学生忽视历史学习的现状。
校本研修的任务,学习实践他人研究成果,走自己的独特教学思路,创造个性教学模式。
「研究过程」1、教研组组员认真学习何増理老师论文《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策略》深刻领会其内涵,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反思。
1、认真学习何増理老师论文《探究发现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深刻领会其内涵,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和反思。
3、认真学习和研究洋思教学法,在教学中体会实践并反思。
4、教研组会议参加渭南市“阳光师训'活动的老师谈心得。
5、分析汇总一年来月考历史科学习成绩的变化的有关数据。
「成果小结」1、“授课前预备策略;教学模式运用策略;学法指导策略;知识落实策略”深入所有教师心里。
2、探究发现法的“上课复习提问、确定探究课题、整理所学知识、阅读巩固补缺、检测点评升华、布置作业巩固”六个环节紧紧相扣,实施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洋思教学经验在贫穷的农村效果不明显。
但他倡导的合作学习、以优帮困的策略符合课改新理念。
4、阳光师训”讲课教师带来的新观点得到肯定“历史知识要堂堂清”“知识问题化,问题细小化,梯度化,能力过程化”为我校教师历史教学开辟了新思路。
课题名称:对学困生学情的研究所在单位:流曲初中课题负责人:何增理课题组成员:何増理党中卫王月红田永民樊维娟。
研究过程简述:第二阶段2021-20年度---对学生作业的研究「课题设置」如何解读“可爱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过程」(一)对“可爱生”的心理及性格特点的研究。
《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1]1背景1.1课题的提出背景1.1.1开展本课题研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2006年9月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安徽省的全面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深刻地变化。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大家都已经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关键在于教师。
因此在这场重大的教育变革中每一个教师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反思自我,在新课程中重塑自我。
如何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开展高中新课程实验,是当前高中教学改革的重点与热点。
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道,高中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决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在已有的经验、方法的平台下展开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追求课堂创新,这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教学实施。
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普遍存在滞后于新的教育思想观念的现象。
新课程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
广大教师虽已经过了新课程的通识培训,但通识培训主要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不能真正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
实践新课程关键在课堂,而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与保证就是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
1.1.2开展本课题研究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校是2006年成立的一所市级示范性高中,教师来至本市多所学校,从不同学校来的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价值观都存在很大区别。
需要借助教研活动平台来整合教学理念,寻求风格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校长许大瑜长期致力于中学课程研究,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高中课程标准及其各版本教材以和有效性教学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地研究,这为学校以教研兴校,提升与发展我校提供了信心。
为此,我们以《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研究》为主题,借助教研活动平台来整合教师的教学理念,以新课程标改革为目标,探索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策略,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实用标准文案《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教育背景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近年来已成为国外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只要教育存在,就存在提高质量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的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因此成为一个永恒的课题。
2.现实状况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研究方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目前,国外关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和宝贵经验,省某些地市及部分县市区已经开始行动,并且有的还有所成就。
加强课堂建设是深化我校素质教育涵发展的必然结果,构建和谐高效特色的课堂也是形成教学风格、彰显名师品质的重要标志。
同时,大家都意识到:只有触及课堂的教育教学改革才是彻底的,才能真正改变教师行为和学校生活,进而改变学生的研究生态;同时,也只有课堂效率的提高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前提和保证,才能适应规办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基于这种认识,我校在前期提高课堂效率调研的基础上,准备进一步以更大的力度、更坚定的信心在全校积极加强对新课改条件下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构建进行研究,决心从根本上对我校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于是,我校于2011年6月申报了市级课题《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并被市教育局批准立项。
3.研究基础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的生命价值更主要地是体现在课堂上。
新课改实施后,我们的老师转变了教育观念,但教学实践中依然故我,大多数课堂仍然是讲堂,而不是学堂,表现在:教师更多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而不是更多关注学生学的怎样、怎样学?教师教的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不理想,师生关系紧,教师品尝不到教学的快乐、职业的幸福;学生体会不到研究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学校校本研修的总结报告
学校校本研修的总结报告总结:学校校本研修是一种针对学校教师进行的专业发展培训模式,旨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在这次校本研修中,我们按照学校的发展需求和教师的个人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和研究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我们推行了以教研活动为核心的研修模式。
通过组织教研组进行讨论、研究和交流,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共享,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
教研活动包括课堂观摩、课堂教学反思和主题研讨等,能够帮助教师们找到问题所在,共同寻找解决办法,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我们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培训课程和研究项目,我们提供了多种专业发展的机会,使教师们能够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通过组织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训练,帮助教师们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
另外,我们通过开展校本研究项目,深入研究学校教育问题,促进了学校的改进和发展。
校本研究项目主要围绕学校的发展需求,通过调研、讨论和实践,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行动计划。
这不仅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创新和改进,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实践探究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最后,我们注重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专业共同体建设。
通过课堂观摩、团队合作和研究讨论等活动,我们加强了教师间的互动和交流,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同时,我们也注重建设专业共同体,鼓励教师们相互学习和分享经验,形成共同进步的合力。
综上所述,学校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改进的重要途径。
通过多种培训活动和研究项目,我们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改进。
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时间紧张、资源不足等。
因此,我们应不断完善校本研修的机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研究》结题报告
《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研究》结题报告《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代码 2008NJS015课题周期 2008.4_—2010年12月课题主持人郗治中所在单位土右旗教育局课题类型自治区“十一五”规划课题结题日期 2010年12月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研究》结题报告主持人:郗治中执笔:赵三元一、问题的提出1.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振兴民族在教育,振兴教育在教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多出创新型人才”。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高水平素质教育的保证,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已成为教育战线共同面临的新问题。
新课程的实施,向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提出了新的紧迫要求。
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新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是对教师队伍现状的一种挑战。
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大众共同的、迫切的呼声。
但是怎样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从国家到基层教育部门,从教育家到普通百姓,不知多少人在关注、在思考。
如何让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让教师走向自主发展的道路,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已成为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教师的职业成长也是外在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完善过程,意识到教师主体的积极参与对教师成长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相反,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的觉醒和能力的增强,而仅仅采用单纯的我讲你听,缺乏双向互动和自我实践反思,其效果必然是不理想的。
只有注重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动机,调动教师积极的自我反思和实践,使其以主体身份投入其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才会有本质性的提高。
3.现状土右旗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8所,学生数33000人,在职教师数2700名,学校布局是小学以农村居多,初中、高中大多设在城填。
校本研修活动总结报告
校本研修活动总结报告
一、活动开展情况
本次校本研修活动历时一周,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
括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教学观摩、教研组研讨等多种形式。
我们邀请了多位教育领域的
专家学者,就当前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讲解,并分享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同时,组织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鼓励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二、活动成效
经过一周的紧张而有序的学习,教师们普遍反映收获颇丰。
在专业知识方面,教师们对新
的教育政策、教学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更为
明确的认识。
在教学技能上,通过观摩和研讨,教师们相互之间学到了许多创新的教学方
法和技巧,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观念上,本次研修活动强化了
教师们的终身学习意识,激发了他们持续自我提升的热情。
三、存在问题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教师对于
线上学习的参与度不高,导致无法充分吸收课程内容;个别教师在教研组研讨环节表现出
较为消极的态度,影响了整体的研讨氛围。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后续的活动中予以重点关
注和改进。
四、后续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升校本研修的效果,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线上学习的技术支持和引导,确保每位教师都能顺利参与在线学习;二是优化教研组的组织方式,鼓励每位教师积
极发言,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三是建立长期的跟踪反馈机制,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持
续的关注和指导,确保研修成果能够转化为教学实践的动力。
利用教师群体智慧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校本教研有效性的研究
利用教师群体智慧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校本教研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组组长:朱小平结题报告主笔:朱小平组员:柴建月徐冬燕毛邦林【摘要】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能及时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在校本教研中充分利用教师的群体智慧,就能较大限度地提高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加快教师的专业化进程,促进农村初中的英语课程改革。
本报告分析了当前农村初中在英语校本教研中存在的不足,总结了利用教师群体智慧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校本教研有效性的一些做法,阐述了相关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教师群体智慧;英语校本教研;有效性一、课题的背景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转型要求, 要求教师角色要由“教师匠”转变为“研究者”。
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是加快自己角色转换的有效途径。
对于农村初中来说,英语教学面临许多特殊情况: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农村小学阶段英语课程实施的不均衡,给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而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相对滞后,成了阻碍英语教学改革的瓶颈。
近几年来,农村初中普遍重视开展校本教研,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就能及时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但农村初中在具体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尚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主动参与校本教研的意识不强;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单一;专业引领不够;教研组的作用不大;教师缺乏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的合作精神等,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影响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众所周知,团队的智慧大于个人的智商。
提高和利用教师群体智慧,已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教师群体智慧是学校里一个潜在的、待开发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充分利用教师群体智慧,就能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对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查阅文献发现,关于教师群体智慧,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校本教研活动的课题研究已经比较广泛。
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课题报告《群体智商与教师专业发展》指出:首先,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和核心是其创造能力的长久发展。
《“一课一研”教研活动的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探索篇•课题荟萃一、课题提出2014年秋学段,我校积极响应邯郸市教研制度改革,开展了“一课一研”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发现目前教研存在以下问题:1.学校方面:“管”的色彩比较浓,任务布置多,深入研究少。
2.教研活动重形式轻内容,重具体环节轻整个流程。
教研活动中评课、研讨多是蜻蜓点水,隔靴搔痒,教师问题意识差,缺乏真正的合作学习,研讨氛围有待进一步加强。
3.教师学科素养有待加强,对教学目标定位还不准,文本知识聚力还不足,核心价值高度还不够,学科知识落脚点还不精准。
我们开展《“一课一研”教研活动的实效性研究》,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研模式,探索适合“一课一研”教研活动的模式、内容及评价机制,真正提高学科教研活动实效性,使小学学科课堂教学取得最大的效益,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过程在确定了课题申报主题后,学校就成立了课题领导机构,下设专家指导组、课题实施组,为有效推进实验提供组织保障。
每周一下午放学后为课题组学习、研讨时间,邀请县内外知名专家、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到课题组培训、授课,课题组成员还轮流组织课标培训、教材研修、“一课一研”专题培训等相关理论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拓展了教师认知领域,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在实验研究阶段,我校在原有三个微机室,将33个教室全部安装了一体机,并相继建成了校园网、资源平台、教学平台、电子图书馆等,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现代化的学习环境。
为提高课题研究效率,学校要求各年级组每天利用预备前和放学后的十分钟时间开展组内研讨,课前研讨当天的教学内容,课后反思当天教学的得与失。
每周四上午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依托课例围绕语文课堂“教什么”“怎么教”“如何学”三个维度进行研讨,写出课后反思,形成“每周一得”。
每月的第三周教研时间,各年级组按照学期初制订的教研工作计划采用课例展示、说课比赛、作业展评等形式进行展示,教导处要根据评分细则进行打分。
学校对学科观摩课、学情调研会、特色作业等相关活动明确要求:观摩课每月一次,在每学期中每个年级至少要举行一次大型“课例式”观摩活动。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1、课题名称:由常胜钦担任主持人的课题名称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
我们于2013年12月上报课题申请、评审书,经巨野县教研室审批,于2014年3月26日正式立项。
2004年10月15日,省教研室委派南通市教学研究室、教科所(主任、所长)成达如等七人组成专家开题论证组到校现场开题,给予精心指导。
专家组成员有:如皋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海清、如皋市教研室主任兼教科室主任姜健荣、南通市教研室教研员陈康衡、如皋市教研室教研员刘炜平、南通市教研室中学科科长陆子君、南通市教研室教研员陈林森等。
2、课题提出的原因和背景:我们开发和研究如皋地方文化校本教材,是基于以下思考:⑴、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广泛团结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旗帜,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如皋地方文化史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代代世世的如皋人民的精神支柱之一,也是145万如皋人民身份的标志,是凝聚如皋人民同心同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的一个源泉。
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之下。
对如皋青少年进行地方文化史的教育,实际上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新世纪合格公民的需要。
⑵、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
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陇县西大街小学马书明一、小课题研究的提出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
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小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一)概念界定:“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二)研究理论依据“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
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010.11常州市潞城中学沈雪萍金建斌一、课题的提出进入21世纪,我们步入了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知识社会,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
因此,人们史无前例的体会到知识的力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感受到人才的可贵。
教育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
教育的现代化和新课程改革是当今我国基础教育的两大热点问题。
在此背景下,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必然的选择。
不论是青年教师还是中老年教师,都需要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思考如何走好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而校本教研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1) 什么是“校本教研”:一般来说“校本”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校本教研就是要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分析筛选出对学校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有价值且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来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的结果用于教学实践的改进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也就是说,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和为了学校的研究。
2)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目前国内外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的研究已经有很丰富的结果,如开展校本培训、课题研究、反思等多种途径,但落实的具体的学校,会因为每个学校本身不同的特点而有所不同。
校本教研实质上是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使教师成为校本研究的主体,最终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既相互渗透又互为促进的关系。
因此,我校开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的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由我校教师的结构现状决定的。
在当前教学实际中,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且被一线教师当作一种教学之外的额外负担,活动效果不理想,校本教研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时,我校教师构成已经呈现出年青化的趋势,35周岁以下的教师约占到68%,工作3年内的教师达29%,工作时间在4-8年的占到38%,(到目前为止的最新数据35周岁以下的教师约占到13%,工作3年内的教师达8%,工作时间在4-8年的占到45%,)如何尽快促进年青教师的成长也是学校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探索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的途径,以提高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和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1、建立与完善富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制度与实施方案,提升我校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2、建立校本教研有效性的评价方案。
3、通过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参与课题的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研究内容1、了解与分析我校校本教研现状,建立与完善适合我校的校本教研制度。
2、研究校本教研有效性的评价方法,以及校本教研成果的呈现方式。
3、完善《校本教研资源库》的建设,以及资源库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五、研究过程(一)准备阶段(2007.11-2008.1)。
1.课题组的成立与管理学校一把手校长任课题组组长,教科室主任为课题组具体负责人,学校全体行政与学科教研组长教学骨干作为组员。
整个课题组成员负责心强,教科研有一定的经验,从人员配备和组织管理都能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组织理论学习。
组织课题组主要成员(包括各教研组长)学习校本教研相关理论,以专家讲座与自学相结合。
主要学习材料如下:各科新课程标准、《教育科研功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教育科研:从课题申报到成果发表》、《反思型教师与行动研究》、《课程变革与》、《教师成为研究者》等。
通过学习课题组成员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了解校本教研的多种形式,使课题组成员成为了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组织者。
3.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对全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设计《潞城中学校本教研情况调查问卷》,召开部分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师们对我校目前校本教研情况、效果的看法,了解老师们的想法,并请他们提出建议。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08.1-2010.5 )通过准备阶段的工作,课题组有针对性的设计试验方案,开展研究活动。
1.学习培训,更新观念,提高教研有效性。
由教科室利用集体业务学习时间,邀请校外专家给全体教师进行有关校本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的讲座,同时以校教师论坛的形式介绍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经历,并介绍相应的案例。
更新的教师观念,使教师重视个人专业成长与发展,使教师们主动参加的校本教研活动。
我们定期请市里的有关专家做教师专业成长等专业讲座,进行课题等业务培训。
通过这些讲座,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为有效实施校本教研在主观态度的基础上打好基础。
2.完善、修改制度,保障教研有效性。
①修改完善部分制度改进和完善《常州市潞城中学听课制度》,调整了不同听课对象的听课数量,实现不同层次的听课。
同时提出对听课的质量的要求。
重新设计了听课记录,增加了栏目设置(增加了“优点与亮点、不足之处、改进建议”三个栏目)从形式上对听课提出了要求,促使教师带着目的听课,并在听课时记录自己所思所想。
课后与被听课教师及时交流,对一些疑问进行研讨,在日常教学中开展教学研究。
改变了原来听课只是做记录,也没有课后交流的无效状况。
修订《常州市潞城中学集体备课制度》。
优化原有的集备形式,重新明确备课组长的职责,发挥组长的带着作用。
在管理方面加强了对集体备课的考核力度。
修订《常州市潞城中学优秀年级组、教研组评选制度》,从制度上加强年级组与教研组建设,明确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的职责,促进两位组长发挥组织管理作用,从组织上保障上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②对活动时间安排进行调整,使之更有利于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原本的安排是单周二为集体业务学习,双周二为教研组活动,周三为教师会。
现改为单周二为教研组活动,双周为年级组活动,单周三为教师会,双周三为集中教师业务学习。
从活动时间上比原先多,同时也增加了年级组活动的时间,两者相辅相成,在教育与教学研究上双管齐下。
③对各类校本教研活动内容提出明确要求。
实行教研组活动主题制。
改变了原来各教研组活动以传达工作、布置任务为主的形式,使教研组真正成为开展日常教学研究的团体。
在学期初始时,各个教研组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组内的校本教研计划,提倡以主题活动进行的实践研究。
政史教研组选择磨课,以提高课堂教学研究能力为突破口,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数学组等开展“同题异构”活动,语文组以论文案例的写作为主题的研讨活动。
3.加强管理,组间交流,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对于教研组与年级组活动,校行政带头认真参与,发挥带头作用。
同时做好督促检查工作。
做好活动情况检查记录,并在校园网上公布检查结果。
同时,要求各教研组在校园网上发布活动内容记录。
定期组织教研组长互相交流工作经验,改变原来的各自闭门造车的情况,通过交流与学习,提升教研组长的组织能力和教研能力,促进教研组长迅速成长。
4.活动与竞赛,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竞赛,激起教师们的竞争心,让教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我们有计划的组织一系列的评优活动。
《潞中优秀教学反思评比活动》,《潞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竞赛》,《潞中教师三年发展规划评比》《校骨干教师评选活动》《优秀教师成长论坛》等活动,这些活动与校本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以竞赛促有效性。
在青年教师赛课活动,由原来的个人单兵作战,改为先教研组协作,“说课-反思-修改-试上-反思-修改-定稿”这样的过程,这样做,不仅提高了赛课的质量,在合作与提高,实现共赢而且对组内教师在此过程中得到提高。
通过多样的活动与竞赛,我校教师间的教研气氛日渐浓厚,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明显提高。
在市区的教学调研中受到好评,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近几年年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省、市、区级学科教学竞赛中,有多位青年教师在取得好成绩。
详见附件。
5.根据校本教研的主题与内容,从多个层面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课题组认为,要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必须要根据活动主题来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体现学科特色和以人为本。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根据教师的年龄、教龄、在五级梯队所处的位置,结合个人的发展规划,我们分层次召开座谈会,结合个人与学校发展的具体需要求,进行专题讨论。
针对学科特点,在涉及到具体的教学方面的专题讨论,我们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教研活动、如听课、说课、评课、教学设计研讨、同题异构等有关活动,效果较好。
对于课题培训、班主任工作、教育思想方法的研讨,我们进行学校层面的校本教研活动,进行集中研讨。
比如日常的业务学习就采取这样的形式。
在2010年上学期,我校开展“减负增效”讨论活动,先是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形成发言,然后在全校教师会上以论坛的形式,由各教研组代表交流发言,取得很好的效果。
6.建立与完善《潞城中学校本教研资源库》,充分利用校本资源课题组认为,很难用一种量化的方式来衡量校本教研活动的成果,而且由于校本教研活动的特殊性,活动的成效不一定立刻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
我们经过反复思考与论证,于2008年开始建立与完善《潞城中学校本教研资源库》的工作。
第一阶段:我们向全体教师收集案例与反思,进行筛选与分类整理,上传至《资源库》。
并要求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阅读、点评这些案例与反思。
第二阶段:课题组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案例与反思的基本写作知识。
以及案例与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在校内开展案例与反思评比活动。
学校规定了每位教师每月上传1-2篇案例或反思。
课题组组织专人进行评比,并要求教研组定期组织组内成员进行案例点评。
组织新教师学习《资源库》中的案例,能过阅读优秀案例学习案例与反思的写作,二是中吸取优秀的教学经验以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尽快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
第三阶段(现在进行中),动态调整《资源库》的分类,使之科学合理,方便教师应用。
同时,长期向教师征集优秀的案例与反思,以及校本教研的主题活动方案,不断充实《资源库》,力争让每一个教师都加入的《资源库》的建设,让《资源库》成为潞城中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优秀平台。
7.利用校本教研网络平台,评价校本教研活动有效性校本教研的活动成果的体现与评价是一个重难点。
如何评价教师参与校本活动的有效性一直是课题组成员思考的问题。
我们认为网络平台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
网络具有开放性、过程性、交互性等诸多优势,从其它学校的经验来看,网络平台能为校本教研提供很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