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2005年7月,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特别是关于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及教学艺术培训。培训的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无论是诠释“教育的意蕴”,还是解读“教育的灵魂”,无论是思考“完美的教学”,还是关注“教师的学习与成长”……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必须拥有教育的灵魂
新课程改革,归根结底是教育思想的变革。教育思想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先导和核心,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人,教育思想自然要成为教师的第一素养。“我不能想象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牲
了”(帕斯卡尔,伟大的教育思想形成教师的伟大,没有教育思想,教师就成了一台机器了。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是教育理念。理念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信仰。“有了理念才有信仰,有了信仰才有追求,有了追求才有成功”“人没有理念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前进的路标和行为的指南”,可以说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课程改革,需要一批有正确教育思想和有改革意识的教师来操作。从理论上以及实践的经验上来看,教师本身的教育思想和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把为师者分为六个层次,即巫师(造孽和班门弄斧、庸师(以愚蠢教人、教书匠(传授知识与技能、能师(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名师(启迪智慧和大师(大智大慧型教师,可以高度地概括了当前具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必然产生什么类型的教师这一辨证本质。我们不可能是“巫师”“庸师”,但我们是“教书匠”吗?我们离“能师”“名师”和“大师”究竟还有多远?这不能不成为我们新时期教师时常要深思和反思的问题。
新课改既然是一场教育思想的更新运动,那么学习就成为必然。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学习是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教师惟有学习,才能掀起“头脑风暴”,才能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才能重塑自己的教育思想,从而达到变革教学方式,改善教学行为,实现专业水平的提高,提高驾驭新课程实践的能力。
教师必须让课堂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人的培养没有和生命意识有机联系起来,学校教育的独特作用就没有全面、深刻地体现出来。同样,教育的生命意蕴得不到陶冶和滋养,教育也就显得贫乏和粗糙。肖川指出:“完美的教学一定能使学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科学之美、智慧之美,感受到人类心灵的博大与深邃,感受到人类所创造文化的灿烂与辉煌,能够唤起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唤起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热烈憧憬和乐观、光明、正直的期待,能够使学生以新的眼光审视生活、洞察人生”。可以说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那么,究竟要树立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理念,才是课堂教学的真谛呢?
课堂教学应该充满生活气息——生活性教学。课堂教学应该向生活回归,虽然生活不等同与教学,但教学一旦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了。一堂好课绝不应该孤立与生活之外,与学生的成长无关;一堂好课更应该是学生探索现实和未来世界的窗口,是学生人生旅途中的加工厂和加油站;只有植根于生
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教学,才具有深厚的生命力。我们的学生到底是怎么掌握知识的?一般认为是我们教会的,我们不教他们怎么会呢?而事实上,学生并不是带着空空的脑袋来我们的科学课堂,对于不少问题,他们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一套
“理论”。最要紧的是,这些常常与科学理论相悖,同时也往往被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不屑一顾或不堪一击的“理论”,却是学生长期经验加智力活动的产品,是他们“心中的科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必须让学生的智慧、思维、猜测、想象、情感、喜怒、哀乐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必须让教学来自生活,回到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必须让课堂与生活血肉相连。
课堂教学应该以人的发展为本——发展性教学。“教学与发展”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可以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为此,新课程教学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的发展性教学是必然的走向。但是,教学并不等于发展,甚至有时会成为阻碍和阻滞发展,成为摧残、贬抑、泯灭学生发展的力量。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教育学不应当以学生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学生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最好的教学。因此,发展性教学只有立足与学生的发展,以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以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保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以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真正落实“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发展性教学宗旨。
课堂教学应该充满生命气息——生命性教学。华东师大教授叶澜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可以说,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感悟,是新课程的最高境界。“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肖川,生命性教学所建构的是用生命的动态生成观念来审视课堂教学,其教学过程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发现、被尊重的过程;是生命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命化的课堂氛围,以自由(意味着解放学生的大脑、嘴巴和手脚、民主(意味着教师是学生的伙伴、朋友,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和学生休戚与共,感情相通、宽松(即允许学生说错话、办错
事,允许学生犯错误、和谐(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和睦相处来营造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用经验来激活知识、用思维来建构知识、用情感来丰富知识、用智慧来评判知识、用心灵来感悟知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涌动着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与生命同在的教学境界。
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成果,在课堂上体现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的变革已经成为事实。然而在新旧教学思想交替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反思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活”而不“实”的倾向:
一是“对话”变成“问答”如“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之类的毫无启发性问题充斥课堂,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预设好的套子里,使之“就范”才肯罢休。
二是“自主”变“自流”——为了体现自主学习的新理念,有的教师悄悄地退出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说到哪,教师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老师就教什么。为了让学生自主,教师没了主见,教学无主次,不能正确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有的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有的跟在学生的后面,对学生百依百顺,有的甚至退出了教学的舞台,成了一名旁观者,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实属新版的“放羊式”。
三是“小组合作”秀——不管问题有没有被讨论的价值,不管时间是否充裕,更不管学生是否有探究的欲望,是否真正围绕问题展开研究,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投入热烈的讨论之中。为了讨老师的欢心,学生也总是“有模有样”地合作探究。时间差不多了,即使学生正处于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教师一个手势,合作学习便戛然而止,每位学生迅速返回,端坐其位,准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