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学基础:第13章 神经系统1
正常人体学基础分章节高考题
19.某人潮气量为500 ml,补吸气量为2000 ml
A.3200ml
B.3700ml
C.2500ml
D.1500ml
4.肺的微细结构包括
A.皮质和髓质
B.导气部和呼吸部
C.肺小叶和肺大叶
13.在腹式呼吸中最重要的呼吸肌是
A.肋间肌
B.胸大肌
C.背阔肌
消化系统
16.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
A.上部
B.降部
C.水平部
D.升部
19.食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食管
B.胃
C.小肠
D.大肠
45.下列属于上消化道的是
A.十二指肠
B.食管
C.胃
D.空肠
2.胃的上口为,续食管;下口为
1.胃排空
(1) (2) (3) (4) (5) (6) (7) (8)
2009 7.消化食物最全面的消化液是
所指各部位器官的名称。
”沟中的结构。
⑧
④
② ①
③
图2-1
①②③
④⑤⑥
2011 2.心的左缘主要由
A.右心房构成
B.左心房构成
C.左心室构成。
《正常人体学》课件-神经系统(功能部分)
萎缩。
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n,NT) 能促进神经元生长发育,维持神经系统正常
活动。
二、突触传递
第突触二(sy节napse)是神神经经元元之间之相间互接的触功的部能位。联系
传出神经与效应器细胞间也称为接头(junction)。
传递方式:轴突末梢曲张体 →递质→细胞外液弥散→靶 细胞
1.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non-synaptic chemical t距离相 对较远。 递质作用范围广泛。 完成的调节功能更复杂。
2.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
IPSP
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过程:
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前膜→突触前膜去极化, Ca2+进入突触前膜内→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破裂, 释放兴奋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 合→后膜对Na+ (为主)和K+的通透性增高,Na+ 内流→后膜局部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PSP)→ EPSP总和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爆发 动作电位)。
结构基础:缝隙连接
(gap junction )
2~3nm间隙,水相 通道沟通两细胞胞质, 允许带电离子通过,且 电阻低。
2.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
特点: 传递快 双向性 使相邻的许多神经元产 生同步化活动
(四)神经-肌接头的传递过程
运动神经轴突 末梢与骨骼肌之间 的功能性联系部位 称为神经-肌接头, 又称运动终板。
顺向运输:胞体→ 轴突末梢 快速运输:300~400 mm/d 具有膜的细胞器 慢速运输:1~12mm/d 微管、微丝等
逆向运输:轴突末梢→胞体
§1-1.10 神 经 系 统
神经系统
—— 人 体 的 司 令 部
人体共有十二对颅神经: 第一对叫做嗅神经,主要负责鼻子的嗅觉.;第二对叫做视神经,主管眼睛 的视 物功能. 第三对动眼神经,主管眼球向上、向下向内等方向的运动和上睑上提及瞳孔 的缩小. 第四对滑车神经,主管眼球向外下方的运动. 第五对三叉神经,此神经分为两部分,较大的一部分负责面部的痛、温、触 等感觉;较小的一部分主管吃东西时的咀嚼动作。 第六对外展神经,主管眼球向外方向的运动。 第七对面神经,主管面部表情肌的运动,此外还主管一部分唾液腺的分泌以 及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觉感觉。 第八对颅神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叫做听神经,主管耳对声音的感受. 另一部分叫做前庭神经,其主要作用是保持人体的平衡。 第九对舌咽一的味觉,亦与第十对迷走神经一起主管咽喉部肌肉的运动。 第十对迷走神经,除与第九对舌咽神经一起主管咽喉部肌肉的运动外,还负 责心脏、血管、胃肠道平滑肌的运动。 第十一对副神经,主要负责转颈、耸肩等运动。 第十二对舌下神经,主管舌肌运动。
神经系统[可修改版ppt]
外
中间带
侧 索
前 角
中央管
前 索 灰质联合
白质分为三个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为前 索,前、后外侧沟之间为外侧索,后外侧沟与后正 中沟之间为后索。
在中央管前方,左右前索间有纤维横越,称白质 前连合。在灰质后角基部外侧与外侧索之间,灰、 白质混合交织,此处称为网状结构。
不同节段脊髓的灰、白质构成形态是不同的,这 是由于不同节段脊髓因其所支配的身体部位不同而 含有的神经元数量不同所致。
六条沟
前正中裂(较深) 后正中沟(较浅) 前外侧沟(2个,发出脊神经前根根丝) 后外侧沟(2个,接受脊神经后根根丝)
31节段
颈髓8节 ( C8 ) 胸髓12节 ( T12 ) 腰髓5节 ( L5 ) 骶髓5节 ( S5 ) 尾髓1节 ( Co1 )
颈椎 胸椎 腰椎
骶椎和尾椎
2. 脊髓的内部结构 从横切面观察脊髓,可见正中央有中央
神经系统
一、脊髓和脊神经
(一)脊髓 spinal cord
1. 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前后略扁的圆柱形。 脊髓比椎管短,是由于个体发育中脊柱的生
长比脊髓快所至。
脊髓的外形,Spinal cord
上端: 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
两端
下端:成人L1下缘(新生儿L3)
两膨大
颈膨大 (臂丛C5-T1) 腰骶膨大(腰骶丛L2-S3)
元构成。
灰质
后角(柱):由中间神经元(4群细胞)组成,接受 后根脊神经假单极神经元中枢突,并传导神经冲动。
脊髓后角核团
名称
位置
接受
发出纤维
作用
后角边缘核 脊髓全长 传入纤维 进入侧索
节段间联系
胶状质
《正常人体学》课件-神经系统(功能部分)
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过程:
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前膜→突触前膜去极化, Ca2+进入突触前膜内→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破裂, 释放兴奋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 合→后膜对Na+ (为主)和K+的通透性增高,Na+ 内流→后膜局部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PSP)→ EPSP总和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爆发 动作电位)。
(m/s)
(ms)
A
A A A B(有髓)
肌梭传入纤维,支配梭外肌的传出 纤维 皮肤触压觉的传入纤维 支配梭内肌的传出纤维 皮肤痛、温觉、触压觉传入纤维 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13~22
8~13 4~8 1~4 1~3
C(无髓)
sC
自主神经节后纤维
drC
后根中痛觉传入纤维
0.3~1.3 0.4~1.2
70~120
人类神经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 调节机体的功能活动; 进行思维、意识、语言等高级神经活动。
因此,神经系统是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
第七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神经纤维的活动 (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基本结构
胞体 神经元
(neuron) 突起
树突 轴突
主要功能 ⑴感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 ⑵整合、分析、贮存信息 ⑶传导信息或分泌激素
0.1~1.3
1左右
C
按电生理学特性分类
A类:包括有髓鞘的躯体传入和传出纤维。 根据其平均传导速度快慢,又可分为α、β、
γ和δ四个亚型。
B类:为有髓鞘的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
C类:包括无髓鞘的躯体传入纤维和自主神经 的节后纤维。
纤维类别
A(有髓)
神经纤维的分类
来源
《正常人体学基础》单元试题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人卫版 含答案)
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一、选择题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答案1.内分泌腺中能将合成的分泌物贮存在滤泡腔内的腺体是A.甲状腺B.肾上腺C.甲状旁腺D.松果体2.内分泌系统不包括A.甲状腺B.甲状旁腺C.肾上腺D.胸腺3.甲状腺激素的是指A.甲状腺球蛋白前体B.甲状腺球蛋白C.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D.三碘甲腺原氨酸和四碘甲腺原氨酸4.甲状腺激素不能A.促进骨骼的发育B.促进新陈代谢C.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D.调节血钙水平5.甲状腺球蛋白的碘化发生于A.滤泡上皮细胞内B.滤泡上皮细胞膜C.滤泡腔D.滤泡上皮细胞间6.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的激素A.作用于破骨细胞,使血钙升高B.作用于破骨细胞,使血钙下降C.作用于成骨细胞,使血钙升高D.作用于成骨细胞,使血钙下降7.人体内调节血钙浓度的两种细胞是A.甲状旁腺主细胞与滤泡旁细胞B.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和胰岛D.细胞C.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与滤泡旁细胞D.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与甲状旁腺主细胞8.下面关于甲状旁腺的描述哪项错误A.腺细胞排列成团,索状B.腺细胞分为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C.分泌降钙素D.分泌的激素属肽类激素9.肾上腺盐皮质激素作用于肾脏的A.近端小管曲部,集合小管B.远端小管曲部,集合小管C.近端小管曲部,细段D.近端小管曲部,近端小管直部10.糖皮质激素产生于A.皮质球状带B.皮质束状带C.皮质网状带D.髓质11.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可分泌A.糖皮质激素B.盐皮质激素C.性激素D.去甲肾上腺素12.肾上腺髓质不A.分泌性激素B.与皮质网状带交接C.含嗜铬细胞D.含肾上腺素细胞和去甲肾上腺素细胞13.腺垂体嗜碱性细胞可分泌A.催乳激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B.催乳激素,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C.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14.调节腺垂体中腺细胞的激素来自下丘脑的A.视上核B.室旁核C.弓状核D.结节区15.垂体前叶中没有A.嗜酸性细胞B.嗜碱性细胞C.垂体细胞D.嫌色细胞16.A.PUD.细胞不A.是散在于许多器官内的内分泌细胞B.分泌多种胺类和肽类激素C.能摄取胺前体并脱羧D.分泌固醇类激素17.下列关于垂体细胞的描述哪项错误A.分布于垂体神经部B.是一种神经元C.对神经纤维有支持营养作用D.是一种神经胶质细胞18.下列关于神经垂体的描述哪项错误A.有大量无髓神经纤维B.有神经元胞体C.可见赫令体D.有神经胶质细胞19.下列关于垂体组成的描述哪项错误A.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B.腺垂体来自垂体漏斗,神经垂体来自拉司克囊C.腺垂体包括远侧部,中间部和结节部D.神经垂体包括漏斗部和神经部20.APUD.细胞A.不能摄取氨基酸B.不能脱羧基C.能分泌固醇类激素D.能摄取胺前体21.腺垂体包括A.前叶和后叶B.远侧部和结节部C.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D.远侧部,中间部和神经部22.肢端肥大症起源于A.下丘脑室旁核分泌过多B.垂体嗜酸性细胞分泌过多C.垂体嗜碱性细胞分泌过多D.垂体嫌色细胞增殖过多23.腺垂体嗜酸性细胞能分泌A.促甲状腺素,催乳激素B.生长激素,促甲状腺素C.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D.生长激素和催乳激素24.神经垂体的功能是A.合成和分泌激素B.对下丘脑弓状核分泌进行调节C.贮存和释放下丘脑激素D.分泌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25.分泌固醇类激素的细胞不A.存在于肾上腺皮质B.存在于睾丸C.存在于甲状腺D.存在于卵巢26.催产素的靶器官是A.乳腺,子宫B.乳腺,卵巢C.输卵管,乳腺D.卵巢,子宫27.垂体门脉系统的初级毛细血管网位于A.远侧部和结节部B.中间部和漏斗柄C.神经部和正中隆起D.正中隆起和漏斗柄28.垂体门脉系统的次级毛细血管网位于A.中间部B.神经部C.结节部D.远侧部29.下面关于垂体赫令小体的描述那项不正确A.光镜下为嗜酸性团块B.是神经元轴突的的膨大C.内含大量线粒体D.是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的分泌物30.分泌含氮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是A.胞质内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B.胞质内高尔基复合体发达C.胞质内有膜包被的分泌颗粒D.以上都是二、名词解释1.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激素)通过血液或淋巴运抵全身,通过受体作用于远处的靶细胞,这种分泌活动称内分泌。
《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课件-神经系统
大脑镰
大 脑 镰 和 小 脑 幕
硬脑膜窦:硬脑膜在某些部位内外两层分离,形成管腔,内含V血,窦 壁无平滑肌,损伤后出血难止,易形成颅内血肿。
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上缘 窦汇:上矢状窦后缘与横窦在枕内隆凸汇合处 横窦:枕骨内面横窦沟内 乙状窦:位于乙状沟内,是横窦的延续,在颈V孔处移行为颈内V 海绵窦:垂体窝两侧,前方接收眼V,后通横窦或乙状窦
三、脑和脊髓的血管
(一) 脑的动脉 1、来源
颈内A——营养大脑半球的前2/3和间脑前部。 、分支:
皮质支:分布在皮质和浅层髓质 中央支:营养深部髓质(包括内囊、间脑、基底核等)
颈内A
(1)眼A:眼球及周围结构
(2)大脑前A:皮质支分布于额、顶叶内侧面及两叶上外侧面的边缘部。
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 椎A
大脑动脉环 (willis环)
前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未端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环绕:视交叉 灰结节 乳头体
代偿的潜在装置
(二) 脑的V
脑V不与A伴行,可分为浅、深V,两者皆回流至硬脑膜窦,经颅底 颈静脉孔出颅。
1、侧脑室
左右室间孔
位置:分别位于左、右大脑半球内
分部:前角、后角、下角、中央部
通过左右室间孔通第三脑室
2、第三脑室 位置:位于两侧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矢状裂隙 连通:经室间孔通侧脑室,经中脑水管通第四脑室
3、第四脑室 位置: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室底为菱形窝) 连通:向上经中脑水管通第三脑室;
(3)大脑中A:沿大脑外侧沟行向后上方
(4)后交通A:后行,与大脑后A吻合。
大脑纵裂
外侧沟 颈内A
大脑前A 大脑中A 后交通A
大脑前、后动脉
大脑中动脉
人体神经系统
3.人类在长期的进化发展过程中,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产生了语言和思维,人类不 仅能被动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且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使自然界为人类服务,这是人类 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特点。
谢谢观看
神经系统区分
神经系统按部位可分为: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 2)周围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12对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31对脊神经。 外周神经系统又可分为 1)躯体神经系统:又称为动物神经系统,含有躯体感觉和躯体运动神经,主要分布于皮肤和运动系统(骨、 骨连结和骨骼肌),管理皮肤的感觉和运动器的感觉及运动。 2)内脏神经系统:又称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管理它们的感觉和 运动。含有内脏感觉(传入)神经和内脏运动(传出)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又根据其功能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 神经。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是直接或间接处于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之下,神经系统是整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 节系统。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互相、互相制约;同时,人体生活 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体内的各种功能。这就需要对体内各种功能不断作出迅速而完善的 调节,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这一调节功能的系统主要就是神经系统。属于结缔组织。
根据突起的数目,可将神经元从形态上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三大类。
1)假单极神经元:胞体在脑神经节或脊神经节内。由胞体发出一个突起,不远处分两支,一支至皮肤、运动 系统或内脏等处的感受器,称周围突;另一支进入脑或脊髓,称中枢突。
神经系统(正常人体学)
①多巴胺 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分布于黑质-纹状 体系统、中脑边缘系统和结节-漏斗部分。其主要功 能分别与调节肌紧张、躯体运动、情绪控制和精神 活动及神经内分泌有关。 ②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主要分 布于低位脑干,即中脑网状结构、脑桥的蓝斑及延 髓网状结构的腹外侧部分。主要与睡眠与觉醒、学 习与记忆、躯体和内脏活动、情绪活动等功能的调 节有关。
EPSP图示:
★ 抑制性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 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前膜→突触前膜产生 动作电位,Ca2+进入突触前膜内→突触小泡 与前膜融合破裂,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膜对Cl-、K+ 的通透性增高,Cl-内流或K+外流→后膜局 部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 IPSP总和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IPSP示图
EPSP和IPSP的区别
• • • • • • 电位类型 前膜递质性质 后膜开放通道 后膜离子流动 后膜电位变化 后膜兴奋性 EPSP (+) Na+(主)K+ Na+内 K+外 去极化 升高 IPSP (-) Cl-(主)K+ Cl-内 K+外 超极化 降低
(三)突触传递的其他方式
2.神经营养性因子
神经纤维所支配的组织和星状胶质细胞能持续产 生一类对神经元起营养作用的多肽分子,称为神经营 养性因子(neurotrophin,NT)。 神经生长因子家族: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 性神经营养性因子(BDNF)、神经营养性因子3(NT-3)、 神经营养因子4/5(NT-4/5)、神经营养性因子6(NT-6)。
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因素
(1)阻断Ach受体:阻断剂有箭毒、α银环蛇毒、肌 松剂(驰肌碘)。 (2)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有机磷农药,新斯的明。 (3)自身免疫性疾病: ①重症肌无力(抗体破坏Ach受体) ②肌无力综合征(抗体破坏神经末梢Ca2+通道)。 (4)接头前膜Ach释放减少:肉毒杆菌毒素中毒。
正常人体解剖学 神经系统
后索
外侧索
外侧索
白质前连合
前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解剖组胚教研室
(1)固有束
白质最内侧紧靠灰质的边缘处,由灰质各 层中间神经元轴突组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解剖组胚教研室
(2)上行纤维束
1)薄束: 位置:后索内侧 起自:同侧脊神经节内假单极神经元中枢突;(T5以下) 去向:延髓(薄束核) 功能:向大脑传导下半身本体感觉、精细触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解剖组胚教研室
2)黑质 3) 红核 4) 顶盖前区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解剖组胚教研室
(3) 脑干的主要纤维束
1)锥体束 2)内侧丘系 3)脊椎丘脑束 4)三叉丘脑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解剖组胚教研室
上行传导束
脑干四个丘系简表
丘系名称 起始核 脊髓丘系 对侧后角固有
核和边缘核
交叉部 终止核 位
骶神经:5对
尾神经:1对
脊髓节段:每一对脊N相连的那段脊髓。
脊髓节段:31个
颈节:8个 胸节:12个 腰节:5个 骶节:5个 尾节:1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解剖组胚教研室
马尾
脊髓节段与同序数椎骨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C1~4 C5~T4 T5~T8 T9~T12 L1~5 S1~Co
与同序数椎骨对应关系 与同序数椎骨同高 比同序数椎骨高1个椎骨 比同序数椎骨高2个椎骨 比同序数椎骨高3个椎骨 平对第10、12胸椎体 平对第12胸椎、第1腰椎体
④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头段为特殊感觉,尾段为一般感觉)
⑤一般躯体感觉柱: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⑥特殊躯体感觉柱: 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解剖组胚教研室
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THANKS
感谢观看
神经系统的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大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 主要部分。大脑负责处理感知、 认知、情感等信息,脊髓负责传 递运动和感觉信号。
外周神经系统
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 ,它们将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 他部位连接起来,传递感知、运 动和自主信号。
02
CATALOGUE
神经元与突触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小脑的组成与功能
小脑皮层
负责协调和调节肌肉运动 ,保持身体平衡。
小脑核团
包括蚓部和蚓部以外的核 团,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 。
小脑纤维
小脑皮层中的神经元通过 复杂的纤维连接,实现肌 肉运动的协调和平衡。
脑干与脊髓的组成与功能
脑干
包括延髓、桥脑、中脑和下丘等 部分,主要负责基本生命活动,
如呼吸、心跳等。
突触的作用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通过神经递质或其 他化学物质传递信息,实现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神经元与突触的相互作用
神经元通过树突和轴突与突触相连, 接收和传递信息。
神经元和突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神经 系统信息处理和传递的基础,对于维 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实现各种生理 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躯体神经系统
感觉神经
负责将来自身体各部位的刺激传递至 大脑,使我们能够感知外界的刺激, 如温度、疼痛等。
运动神经
负责将大脑的指令传递至肌肉,控制 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从而使我们能够 进行各种动作。
内脏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在机体需要时,如应对威胁性刺激时,交感神经会兴奋并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使机体处于警觉状态 。
人体神经系统的 组成
汇报人: 2023-12-13
正常人体神经0409
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一)概述1、[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由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1)神经系统,借助于感受器,接受体内和体外的刺激,作出各种反应,调节和控制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对立统一体。
(2)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各器官系统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完成统一的生理功能,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应变外界环境、维持自身的生存、保证种族的延续。
2、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经过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1)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2)从神经元数目和神经微回路复杂性的增加,到两侧大脑皮质功能的分工。
(3)特别是在生产劳动、语言功能、思维活动的推动下,发展到了空前复杂、高级的程度。
(5)人类不仅能适应、认识世界,且能主动改造世界。
(二)神经系统的区分1、神经系统,按所在位置,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①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由胚胎时期的神经管演化而来。
◎脑:位于颅腔内。
◎脊髓:位于椎管内。
②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由大量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2)周围神经系统①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
◎脑神经:与脑相连,共12对。
◎脊神经:与脊髓相连,共31对。
②周围神经系统,主要由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感觉神经元的胞体及其突起、神经胶质细胞等构成。
③根据周围神经系统在各器官、系统中分布对象不同,分为躯体神经、内脏神经两部分。
◎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骨、关节、骨骼肌。
◎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腺体。
◎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均含有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
⊙传入纤维/感觉纤维:将神经冲动从感受器传向中枢神经系统。
⊙传出纤维/运动纤维:将神经冲动从中枢神经系统传向效应器。
○内脏神经中的传出部分,支配心肌、平滑肌、腺体的活动,不受机体的主观意志控制,又称“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依功能不同,分为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泌核团。视上核位于
视交叉上方,分泌加压 视上核 素。室旁核位于第三脑
室壁内,分泌催产素。
下丘脑不仅是调节内
小脑扁桃体
(三)间 脑
间脑位于中 脑前上方,大部 分为大脑半球所 掩盖。间脑内的 腔隙称第三脑室。 间脑包括背侧丘 脑、下丘脑等部 分。
1、背侧丘脑
➢形状 是一对卵圆形 的灰质团块
➢分部 “Y”形纤维板-内髓板 前核群 内侧核群 外侧核群
➢功能 皮质下感觉的最后中继站
正中核 枕
内 侧 膝 状 体
一、神经系统的分部 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两大部分 。中枢部,
是指脑和脊髓,也称为中枢神经系统。周围 部,又称为周围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脊髓以 外的所有神经成份,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 内脏神经。
二、神经系统的区分
脑 中枢部
脊髓
周围部
12对脑神经 31对脊神经 内脏神经
二、神经系统常见结构 (一)灰质和白质 (二)神经核和神经节 (三)纤维束和神经
(3)网状结构 脑干 网状结构是呼吸和 心血管运动中枢所 在地。也是上行非 特异性投射系统的 结构。
3.脑干的功能 (1)传导功能 脑干的神经纤维束是大
脑与脊髓、小脑相联系的通路。 (2)反射中枢 脑干内具有多种反射的
低级中枢,如延髓内的心血管运动中枢、呼 吸运动中枢。脑桥内的角膜反射中枢和中脑 的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1.突触的结构 典型的突触由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
2.突触的传递过程 轴突→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 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 (三)递质与受体
1、神经系统内的递质种类较多,主要可 分为四类:乙酰胆碱 ;单胺类 ;氨基酸类 ; 肽类递质。
2、受体
(1)胆碱能受体 根据分布和作用的不 同,可分为毒蕈碱受体和烟碱受体两种类型。
外 侧 膝 状 体
板内核 后外侧核 背内侧核 丘脑前核
丘脑网状核
背 外 侧 核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2、下丘脑
位于背 侧丘脑的前 下方,包括 视交叉、灰 结节、漏斗 和乳头体等 结构。
主要结构
视交叉 终板 灰结节 漏斗 垂体 乳头体
下丘脑中含有多个核 室 群,重要的有视上核和 旁 室旁核,两者均属神经 核
丘(脑干的外形)。
2.脑干的内部结构 由灰质、 白质和网状结构组成。
(1)灰质 脑干内的灰质为不 连续的团块,分散于白质中成 为功能相似的神经核。神经核 有两类:一类是与脑神经相连 的脑神经核;另一类是与传导 束相联系的中继核,这类核团 与感觉和运动的传导有关。
(2)白质 由上行 纤维束和下行纤维 束组成。上行纤维 束主要有内侧丘系 和脊髓丘脑束;下 行纤维束主要为锥 体束。
延髓与脑桥之间有明显的沟称 延髓脑桥沟。脑桥腹侧面的纵 行浅沟,称基底沟。
中脑两侧呈柱状隆起称大脑脚, 两脚之间的凹陷为脚间窝。
(2)背侧面 延髓下部 后正中沟的两侧,各 有两个隆起,称薄束 结节和楔束结节,两 者深面分别有薄束核 和楔束核。延髓上部 与脑桥共同形成菱形 窝(第四脑室底)。 中脑背侧面有两对隆 起,上方的一对为上 丘,下方的一对为下
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 •皮质 •神经核
三、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一)神经元的功能特点
神经系统内大量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依靠其发 出的长短不一的突起,尤其是轴突,形成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的传导具有下列特征: 1.生理完整性 2.绝缘性 3.双向性 4.相对不疲劳性 5.神经纤维传导的速度
(二)突触与突触传递
正常人体学基础
(下册)
神经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神经系统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一方面控 制、调节各个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使其 彼此联系,相互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 统一体;另一方面借助感受器,接受外界变 化的刺激,迅速、准确地调节各器官、系统 的活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环境,从而使 人体与外环境保持相对平衡。因而神经系统 在人体中起主导作用。
后正中沟 脊髓圆锥
第一胝神经
后根 前根
终丝 马尾
终丝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组成。在横切 面上,中央有一细小的中央管,其周围是 ‘‘H’’形的灰质,灰质的外面是白质。 每侧灰质的前部为前角(柱);后部为后 角(柱),它由后向前又可分为头、颈和基底三 部分。
中央管
脊髓颈膨大
后索 后角 外侧束 中间带 前角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 髓
一、位置和外形
前正中裂 前外侧沟
位置:位于椎管内
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
下端(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
外形: 两个膨大:颈膨大 腰骶膨大
6条沟:前正中裂 1 后正中沟 1 前外侧沟 2 后外侧沟 2
后正中沟 颈膨大
后中间沟 后外侧沟
腰骶膨大
终丝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脊神经 (31对) 前根 (运动) 后根 (感觉)
(2)肾上腺素受体 根据其作用可分为α 受体和β受体。
(四)反射及反射中枢
1.反射的概念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 内外环境刺激所做的相适应反应。
反射活动一般需有五个环节参与:
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 纤维→效应器
这五个环节构成了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 反射弧。
2.反射中枢
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和脑内,是反射弧的核 心部位。
(3)脑干的网状结构有维持大脑皮质 觉醒的功能。
(二)小 脑
1.小脑的位置与外形
小脑位于颅后窝内, 脑桥和延髓的背侧。 小脑中间缩细称小 脑蚓,两侧部膨大 称小脑半球。
小脑
小
脑
左
小 脑
蚓
右小脑半球ຫໍສະໝຸດ 半球在小脑半球下面靠近小脑蚓的椭圆形隆起, 称小脑扁桃体。小脑扁桃体紧靠枕骨大孔,当颅 腔疾病引起颅内压升高时,可将小脑扁桃体挤入 枕骨大孔内,压迫延髓,危及生命。临床上称为 小脑扁桃体疝或枕骨大孔疝。
前索
脊髓颈膨大 脊髓胸部 脊髓腰膨大 脊髓骶部
薄束 楔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第二节 脑
脑
• 端脑 • 间脑 • 小脑 • 脑干
(一)脑 干
1、外形组成 • 延髓 • 脑桥 • 中脑
1、脑干的外形
(1)腹侧面 延髓上宽下窄, 前面有自脊髓延续的前正中裂, 裂的两侧有一对纵行隆起,称 锥体。锥体下端是锥体交叉, 两者均由深面的锥体束纤维形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