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臂半桥传感器实验报告总结
传感器实验心得体会(精选7篇)
![传感器实验心得体会(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043c5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e.png)
传感器实验心得体会(精选7篇)传感器实验心得体会篇1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做完实验,然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
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
比如做应变片的实验,你要清楚电桥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倍功半。
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
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通过这次测试技术的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过程,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
传感器实验心得体会篇2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学科,它需要数学、物理学、电子学、力学、机械等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各种物理量的变换原理、各种静态和动态物理量(如力、振动、噪声、压力和温度等)的测定,以及实验装置的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所涉及的基础理论。
许多测试理论和方法只有通过实际验证才能加深理解并真正掌握。
实验就是使学生加深理解所学基础知识,掌握各类典型传感器、记录仪器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具有测试系统的选择及应用能力;具有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能力;得到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与分析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测试技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独立进行机械工程测试的能力,对各门知识得到融会贯通的认识和掌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测试技术实验课是本门课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手段,为将来从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传感器实验报告
![传感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8f66016a8956bec0975e361.png)
传感器实验报告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数据处理线性拟合V=5.767*x-0.422 灵敏度为5.767思考题:(1) 本实验电路对直流稳压电源有何要求,对放大器有何要求。
直流稳压源输出应稳定,且不超过负载的额定值。
放大器应对差模信号有较好放大作用,无零漂或零漂小可忽略。
(2)将应变片换成横向补偿片后,又会产生怎样的数据,并根据其结构说明原因。
灵敏度将大幅度降低,线性性也将变差,电压随位移的变化将变得十分小。
因为横向补偿片原本是横向粘贴在悬梁臂上的,用于补偿应变片测量的横向效应。
在悬梁臂形变的时候,横向补偿片仅仅横向部分发生形变,而应变片敏感栅往往很粗而且有效长度短,因此阻值变化小。
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双臂电桥(半桥)实验数据处理V=11.95*x+0.778灵敏度为11.95思考题:(1)根据应变片受力情况变化,对实验结果作出解释。
在梁上下表面受力方向相反的应变片相当于将形变放大两倍,,因此,ΔV/ΔX大约是实验一中的两倍。
(2)将受力方向相反的两片应变片换成同方向应变片后,情况又会怎样。
同方向的两片应变片相互抵消,输出为零。
(3)比较单臂,半桥两种接法的灵敏度。
在相同形变量下,半桥的灵敏度约是单臂的两倍。
实验三金属箔式应变片四臂电桥(全桥)的静态位移性能V=24.15*x+1.4灵敏度问24.15思考题:(1)如果不考虑应变片的受力方向,结果又会怎样。
对臂应变片的受力方向应接成相同,邻臂应变片的受力方向相反,否则相互抵消没有输出(2)比较单臂,半桥,全桥各种接法的灵敏度。
在相同形变量下,半桥灵敏度约是单臂的两倍,全桥灵敏度越是半桥的两倍,即约为全桥的四倍。
实验四金属箔式应变片四臂电桥(全桥)振动时的幅频性能实验数据处理思考题:(1)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示波器读出频率与频率表示值是否一致,据此,根据应变片的幅频特性可作何应用。
不一致。
可以根据这个原理反向测出梁的震动频率,利用应变片读出峰值,在找到对应的频率值即可。
传感器实验报告
![传感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0fb551ba417866fb94a8e41.png)
实验一 箔式应变片性能一、实验目地:1、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
2、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
3、了解实际使用的应变电桥的性能和原理。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说明箔式应变片在单臂直流电桥、半桥、全桥里的性能和工作情况。
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件。
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被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当电桥平衡时,桥路对臂电阻乘积相等,电桥输出为零,在桥臂四个电阻R 1、R 2、R 3、R 4中,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R 1/R 1、△R 2/R 2、△R 3/R 3、△R 4/R 4,当使用一个应变片时,RΔRR =∑;当二个应变片组成差动状态工作,则有RRR Δ2=∑;用四个应变片组成二个差动对工作,且R 1=R 2=R 3=R 4=R ,RRR Δ4=∑。
由此可知,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
根据戴维南定理可以得出测试电桥的输出电压近似等于1/4·E ·∑R ,电桥灵敏度Ku =V /△R /R ,于是对应于单臂、半桥和全桥的电压灵敏度度分别为1/4E 、1/2E 和E.。
由此可知,当E 和电阻相对变化一定时,电桥及电压灵敏度与各桥臂阻值的大小无关。
三、实验所需部件:直流稳压电源(±4V 档)、电桥、差动放大器、箔式应变片、砝码(20g )、电压表(±4v )。
四、实验步骤:1、调零 开启仪器电源,差动放大器增益至100倍(顺时针方向旋到底),“+、-”输入端用实验线对地短路。
输出端接数字电压表,用“调零”电位器调整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为零,然后拔掉实验线。
调零后电位器位置不要变化。
2、按图(1)将实验部件用实验线连接成测试桥路。
桥路中R 1、R 2、R3、和W D 为电桥中的固定电阻和直流调平衡电位器,R 为应变片(可任选上、下梁中的一片工作片)。
传感器实验报告
![传感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03a7a0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3.png)
传感器实验报告传感器实验实验⼀、电阻应变⽚传感器1.实验⽬的(1) 了解⾦属箔式应变⽚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作原理和性能。
(2) 了解半桥的⼯作原理,⽐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3) 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原理及优点。
(4) 了解应变直流全桥的应⽤及电路的标定。
2.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由以上两趋势图可以看出,其中⼀个20.9997R =,另⼀个20.9999R =,两个的线性都较好。
其中产⽣⾮线性的原因主要有:(1)04x R e e R R ?=+?,0e 和R ?并不成严格的线性关系,只有当0R R ?<<才有04x Re e R=,所以理论上并不是绝对线性的,总会出现⼀些⾮线性。
(2)应变⽚与材料的性能有关,这也可能产⽣⾮线性。
(3)实验中外界因素的影响,包括外界温度之类的影响。
为什么半桥的输出灵敏度⽐单臂时⾼出⼀倍,且⾮线性误差也得到改善?答:单臂:04x R e e R ?=半桥:1201()2x R R e e R R ??=-灵敏度公式:U S W=;所以半桥测量时是单臂测量的灵敏度的两倍。
0k 受电阻变化影响变得很⼩改善了⾮线性误差。
3.思考题a .半桥测量时两⽚不同受⼒状态的电阻应变⽚接⼊电桥时,应放在:(1)对边(2)邻边。
解:邻边 b .桥路(差动电桥)测量时存在⾮线性误差,是因为:(1)电桥测量原理上存在⾮线性(2)应变⽚应变效应是⾮线性的(3)调零值不是真正为零。
解:(1)(2)(3)。
c .全桥测量中,当两组对边(R1、R3为对边)值R 相同时,即R1=R3,R2=R4,⽽R1≠R2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1)可以(2)不可以。
解:(1)d .某⼯程技术⼈员在进⾏材料拉⼒测试时在棒材上贴了两组应变⽚,如何利⽤这四⽚电阻应变⽚组成电桥,是否需要外加电阻。
解:可组成全路电桥实验⼆差动变压器1.实验⽬的(1)了解差动变压器的⼯作原理和特性(2)了解三段式差动变压器的结构(3)了解差动变压零点残余电压组成及其补偿⽅法(4)了解激励频率低差动变压器输出的影响2.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实验A中产⽣⾮线性误差的原因:(1)存在零点残余电压(2)零点附近波动较⼤(3)读数时的⼈为误差分析产⽣零点残余电压的原因,对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有哪些不利影响。
传感器实验报告
![传感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fbd2f2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e.png)
传感器实验报告实验⼀、⼆、三应变⽚单臂、半桥、全桥特性实验⼀、实验原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艺粘贴电阻应变⽚来组成。
⼀种利⽤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将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
可⽤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压⼒、加速度、⼒矩、重量等,在机械加⼯、计量、建筑测量等⾏业应⽤⼗分⼴泛。
根据表中数据画出实验曲线后,计算灵敏度S=ΔV/ΔW(ΔV输出电压变化量,ΔW重量变化量)和⾮线性误差δ(⽤最⼩⼆乘法),δ=Δm/yFS ×100%式中Δm为输出值(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偏差:yFS满量程输出平均值,此处为200g。
四、思考题1、ΔR转换成ΔV输出⽤什么⽅法?通过电阻的分压,将电阻两端的电压测量出来经过差动放⼤器。
从⽽将ΔR转换成ΔV。
2、根据图4机头中应变梁结构,在振动台放置砝码后分析上、下梁⽚中应变⽚的应变⽅向(是拉?还是压?+压变⼤)。
所连接的应变⽚电阻中,带有符号↑是拉伸,电阻会变⼤;带有符号↓的是压缩,电阻会减⼩。
3、半桥测量时两⽚不同受⼒状态的电阻应变⽚接⼊电桥时,应接在:(1)对边?(2)邻边?为什么?应该接在邻边,这样能保证测量的灵敏度,同时能使⼀些去除⼲扰因素的影响。
4、应变⽚组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要注意应变⽚的受⼒状态和接⼊电路时的位置。
实验五应变直流全桥的应⽤—电⼦秤实验⼀、实验原理常⽤的称重传感器就是应⽤了箔式应变⽚及其全桥测量电路。
数字电⼦秤实验原理如图5—1。
本实验只做放⼤器输出Vo实验,通过对电路的标定使电路输出的电压值为重量对应值,电压量纲(V)改为重量量纲(g)即成为⼀台原始电⼦秤。
图5—1 数字电⼦称原理框图⼆、实验结果表5电⼦称实验数据⼆、实验分析实验⼋移相器、相敏检波器实验⼀、实验原理1、移相器⼯作原理:图8—1为移相器电路原理图与实验箱主板上的⾯板图。
传感器实验报告---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半桥、全桥单臂电桥
![传感器实验报告---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半桥、全桥单臂电桥](https://img.taocdn.com/s3/m/d3ed97da25c52cc58ad6be46.png)
北京XX 大学实验报告课程(项目)名称: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一半桥、全桥单臂电桥级: 绩:院:自动化 业: 自动化号: 名:2013年12月10日、任务与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差动半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金属箔式应变片是一种敏感器件,当它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丝阻值发 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通过它将被测部位的受力状态变化转化为阻止的变化。
再通 过电桥可以把电阻的变化转化为电压的变化,从而其输出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
单臂电桥 输出电压U 二EK E /4。
半桥测量电路中,不同受力方向的两只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电桥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
当应变片阻值和应变量相同时,其桥路输出电压EK £ /2。
三、内容与步骤(1) 了解所需单元、部件在实验仪上的所在位置,观察梁上的应变片,应变片为棕色衬底箔 式结构小方薄片。
上下二片梁的外表面各贴二片受力应变片和一片补偿应变片,测微头在双 平行梁前面的支座上,可以上、下、前、后、左、右调节。
(2) 将差动放大器调零:用连线将差动放大器的正(+ )、负(-)、地短接。
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F /V 表的输入插口 Vi 相连;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到最大位 置,然后调整差动放大器的调零旋钮使F / V 表显示为零,关闭主、副电源。
(3) 根据图4接线R1、R2、R3为电桥单元的固定电阻。
Rx 为应变片;将稳压电源的切换开 关置±4V 档,F /V 表置20V 档。
调节测微头脱离双平行梁,开启主、副电源,调节电桥平衡网络中的 W1使F /V 表显示为零(粗调),然后将F / V 表置2V 档,再调电桥 W1(慢慢地调), 使F / V 表显示为零(细调)。
图4安装到双平等梁的自由端(与自由端磁钢吸合) F /V 表显示最小,再旋动测微头,使显示为零(细调零),这时的测微头刻度为零位的相应刻度并记下这个刻度值。
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698ebf80912a216157929c7.png)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报告姓名:学号:院系: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室:机械楼5楼同组人员:评定成绩:审阅教师:传感器第一次实验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及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反映被测部位受力状态的变化。
电桥的作用是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
单臂电桥输出电压 1/4o U EK ε=,其中K 为应变灵敏系数,/L L 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三、实验器材主机箱、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万用表、导线等。
四、实验步骤1. 根据接线示意图安装接线。
2. 放大器输出调零。
3. 电桥调零。
4.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
测得数据如下,并且使用Matlab 的cftool 工具箱画出实验点的线性拟合曲线:由matlab 拟合结果得到,其相关系数为0.9998,拟合度很好,说明输出电压与应变计上的质量是线性关系,且实验结果比较准确。
系统灵敏度S =ΔUΔW =0.0535V /Kg (即直线斜率),非线性误差= Δm yFS =0.0810.7×100%=0.75%五、思考题单臂电桥工作时,作为桥臂电阻的应变片应选用:(1)正(受拉)应变片;(2)负(受压)应变片;(3)正、负应变片均可以。
答:(1)负(受压)应变片;因为应变片受压,所以应该选则(2)负(受压)应变片。
实验三 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优点二、基本原理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方向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相反的应变片接入电桥邻边。
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1=R2=R3=R4、其变化值1234R R R R ∆=∆=∆=∆时,其桥路输出电压3o U EK ε=。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实验报告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00fa00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c.png)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比较单臂、半桥和全桥金属箔式应变片三种桥式应变测量方式的各项性能
指标,以确定实验系统采用哪种应变电阻测量方式更为合适。
实验原理
金属箔式应变片是一种通过钢带和金属铋素材以及其他电子组件构成的应变测量系统,它以电阻变化反映外力作用于它所处位置上应变参数比如应力、压力、位移等的变化。
桥
式应变测量系统主要把箔式传感器通过桥式电路连接,采用桥式方式结成形成的放大系统,以及与之相配的信号处理装置,能够检测更小的微小应变,从而实现压力、位移等多变量
的实时测量。
实验装置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微工控机,一台注塑机(模具温度可调),10只单臂、半桥和全桥金属箔式应变片,三种不同的应变测量系统,以及一套由计算机驱动的数据采集
系统。
实验方法
1.首先,我们调节注塑机的温度到所测试的温度等级,保持它处于恒定的温度状态。
2.然后,给定三种桥式应变片金属箔所处的表面位置,将10只应变片分别安装在相
同位置,连接到同一个微控机上。
3.在测试温度范围内,做240次应力波动,每次应力值为奇数,持续时间为一小时。
4.计算一小时内每只应变片的平均应变值,并记录三种应变测量方式的误差。
5.回算比较三种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特性,最终选出最佳的应变测量方式。
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通过比较计算得出的结果,可以看到半桥式箔式应变片的平均应变值小于
单桥式和全桥式,误差也最小,使用效果最好。
因此在实际系统中采用半桥式的应变测量
更为合适,能够取得更高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单臂半桥全桥实训报告
![单臂半桥全桥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8ccf55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f.png)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单臂、半桥和全桥电路的搭建与实验,加深对电阻应变片工作原理和应变测量方法的理解,掌握应变片在单臂、半桥和全桥电路中的性能特点,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路结构。
二、实训内容1. 单臂电路搭建与实验(1)搭建单臂电路:将电阻应变片接入电路的一臂,其余三臂接入固定电阻。
(2)实验步骤:①调整电路参数,确保电路正常工作;②施加不同拉力,观察应变片电阻变化;③测量应变片电阻变化量,计算应变值。
2. 半桥电路搭建与实验(1)搭建半桥电路:将电阻应变片接入电路的两臂,其余两臂接入固定电阻。
(2)实验步骤:①调整电路参数,确保电路正常工作;②施加不同拉力,观察应变片电阻变化;③测量应变片电阻变化量,计算应变值;④比较单臂和半桥电路的输出电压,分析电路性能差异。
3. 全桥电路搭建与实验(1)搭建全桥电路:将电阻应变片接入电路的相邻两臂,其余两臂接入固定电阻。
(2)实验步骤:①调整电路参数,确保电路正常工作;②施加不同拉力,观察应变片电阻变化;③测量应变片电阻变化量,计算应变值;④比较单臂、半桥和全桥电路的输出电压,分析电路性能差异。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单臂电路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发现,单臂电路在受力时,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变化量较小,导致输出电压变化较小。
因此,单臂电路的灵敏度较低,不适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应变测量。
2. 半桥电路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半桥电路在受力时,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变化量较大,导致输出电压变化较大。
与单臂电路相比,半桥电路的灵敏度有所提高,但仍然较低。
3. 全桥电路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全桥电路在受力时,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变化量最大,导致输出电压变化最大。
与单臂和半桥电路相比,全桥电路的灵敏度最高,适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应变测量。
四、结论1. 单臂、半桥和全桥电路均适用于电阻应变片的应变测量,但灵敏度不同。
其中,全桥电路的灵敏度最高,适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应变测量。
单桥 半桥 全桥 实验报告模板
![单桥 半桥 全桥 实验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4ed5fc13186bceb19e8bb45.png)
测试技术与传感器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片应变片,单臂电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并验证单臂、半桥、全桥的性能。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直流稳压电源,电桥,差动放大器,测微头,应变片,电压表。
三.实验原理当电桥平衡(或调整到平衡)时,输出为零,当桥壁电阻变化时,电桥产生相应输出。
四.实验原理图五.实验内容及数据1.单桥实验(1)观察双平衡梁上的应变片、测微头的位置,每一应变片在传感器实验操作台上有引出插座。
(2)将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是用导线将差动放大器正负输入端相连并与地端连接起来,然后将输出端接到电压表的输出插口,接通主、副电源,调整差动放大器上的调零旋钮使表头指示为零。
关闭主副电源。
(3)根据图一的电路结构,利用电桥单元上接线座用导线连接好测量电路(差动放大器接成同相反相均可)。
(4)检查测微头安装是否牢固,转动测微头至10mm刻度处,并调整旋紧固定螺钉,是测微头上下移动至双平行梁至水平位置(目测),测微头与梁的接触紧密。
(5)将直流稳压电源开关打到4V档,打开主副电源,预热数分钟,调整电桥平衡电位器W1,使电压表指示为零,调零时逐步将电压表量程20V档转换到2V档。
(6)旋动测微头,记下梁端位移与电压表的数值,每一圈0.5mm记一个数值,根据所得结果计算灵敏度S,并作出V-X关系曲线。
S=△V/△X ,其中△V为电压变化,△X为相应的梁端位移变化。
(7)按最小二乘法求出拟合直线,并求线性度误差,最后根据拟合直线求灵敏度。
(8)在最大位移处,以每0.5mm减至原始值,记录反行程下的示值,根据所得结果算出滞后误差Rh。
2.单臂、半桥、全桥比较(1)按单臂电桥实验中的方法将差动放大器调零。
(2)按图二接线,图中R4为应变片,其余为固定电阻,r及W1为调平衡网络。
(3)调整测微头使双平衡梁处于水平位置(目测),将直流稳压电源打到4V档。
选择适当的放大增益。
然后调整电桥平衡电位器,使电压表示零(需预热几分钟表头才能稳定下来)。
传感器原理实验报告
![传感器原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5f8390a284ac850ad0242ef.png)
《传感器原理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张学锋班级:物联网131班组序:第七组组员:程少锋 139074366陈习武139074364高扬 139074373孙明明139074386目录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 (1)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 (4)实验三金属箔式应变片温度效应及补偿 (7)实验四热电偶原理及分度表的应用 (8)实验五移相器实验 (11)实验六相敏检波器实验 (13)实验七金属箔式应变片——交流全桥 (16)实验十二差动变压器(互感式)零残余电压的补偿 (23)实验十三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标定 (24)实验十九电涡流式传感器的静态标定 (34)实验二十三霍尔传感器的直流激励特性 (38)实验二十五霍尔式传感器的交流激励特性 (41)实验二十六霍尔式传感器的应用——振幅测量之四 (43)实验二十七磁电式传感器的性能 (45)实验二十九压电传感器引线电容对电压放大器、电荷放大器的影响 (47)实验三十一双平行梁的动态特性 (51)实验三十二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52)实验三十三 PN结温度传感器测温实验 (53)实验三十四热敏电阻演示实验 (55)实验三十五半导体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实验 (56)实验三十六光纤位移传感器静态实验 (58)12电源连到加热器的上插口,加热器下插口接地,打开加热开关4电压/频率表的显示在变化,待电压/频率表显示稳定后,记下显示数值,并用液晶温度表测出温度,记下温度值。
关闭主、副电源,等待数分钟使梁体冷却到室温。
7、将 电压/频率表的切换开关置20V 档,把4组应变片中的任一组换成标有→符号的应变片(补偿片),重复4-6过程。
8、比较两种情况的 电压/频率表数值:在相同温度下比较,补偿后的输出变化小很多。
9、实验完毕,关闭主、副电源,所有旋钮转至初始位置。
实验四 热电偶原理及分度表的应用一、实验目的:了解热电偶的原理及分度表的应用。
自动化传感器实验报告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
![自动化传感器实验报告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5559caef80eb6294dd886c82.png)
自动化传感器实验报告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篇一:传感器实验报告`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 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应了相应的受力状态。
ug?eK(?1??2??3??4)4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01=eKε/4;对等臂电桥输出电压u01=eKε/2;对全电桥输出电压u01=eKε。
电桥的非线性误差??K??(K?)2?(K?)3???121?K?21418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15V电源、±4V电源。
四、实验步骤:1、接入模板电源±15V(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调节增益电位器Rw3顺时针调节大致到中间位置,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数显表电压输入端Vi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
关闭主控箱电源。
2、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R1(即模板左上方的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R5、R6、R7模块内已连接好),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Rw1,接上桥路电源±4V(从主控箱引入)如图1-2所示。
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
调节Rw1,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3、在电子称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200g砝码加完。
实验一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
![实验一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dac792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0.png)
实验一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应变片:单臂应变片、半桥应变片和全桥应变片。
这些应变片都是用于测量材料的应变变化。
应变片可以将应变变化转化为电信号,用于测量物体的应变状态。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比较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应变片的性能。
单臂应变片是最基本的应变片类型,它由一个被电焊在试件上的直线形变感应器组成。
当试件发生应变时,直线形变感应器的电阻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单臂应变片可以提供与应变成正比的电压信号。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单臂应变片来测试试件的应变变化。
半桥应变片由两个被电焊到试件表面的直线形变感应器组成,形成了一个不完整的电路。
当试件发生应变时,其中一个感应器的电阻值会增加,而另一个感应器的电阻值会减少,从而产生电压差。
半桥应变片可以提供比单臂应变片更高的灵敏度和更稳定的输出信号。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在手动加载的条件下使用三种不同类型的应变片来测量试件的应变变化。
在单臂应变片和半桥应变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试件的应变变化。
然而,在使用全桥应变片时,需要进行更复杂的电路连接和校准过程才能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总的来说,单臂应变片是最简单的应变片类型,但其灵敏度和稳定性较低。
半桥应变片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但需要更复
杂的电路连接。
全桥应变片是最灵敏、最稳定和最准确的应变片类型,但也需要最复杂的电路连接和校准过程。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案例来选择适当的应变片类型。
桥路设计实验报告(3篇)
![桥路设计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a5669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5.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桥路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比较单臂、半桥和全桥电路的灵敏度和性能差异。
3.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分析,提高电路设计能力。
二、实验原理桥路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路结构,广泛应用于应变测量、温度测量等领域。
本实验主要研究三种桥路电路:单臂、半桥和全桥。
1. 单臂桥路:由一个电阻R和一个应变计组成,当应变计受到拉伸或压缩时,电阻值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电压输出。
2. 半桥桥路:由两个电阻R和一个应变计组成,其中一个电阻为固定电阻,另一个电阻为应变计。
当应变计受到拉伸或压缩时,电阻值发生变化,导致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电压输出。
3. 全桥桥路:由四个电阻R和一个应变计组成,两个电阻为固定电阻,另外两个电阻为应变计。
当应变计受到拉伸或压缩时,电阻值发生变化,导致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更大的电压输出。
三、实验器材1. 直流稳压电源(4V)2. 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块3. 贴于悬臂梁上的箔式应变计4. 螺旋测微仪5. 数字电压表四、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按照实验原理,依次将固定电阻R1、R2、R3换接应变计,组成单臂、半桥和全桥电路。
2. 测量电阻值:使用螺旋测微仪测量应变计在不同受力情况下的电阻值。
3. 测量电压输出:使用数字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输出。
4. 绘制曲线:在同一坐标上描出电压输出与应变计电阻值的变化曲线。
5. 数据分析:比较三种桥路电路的灵敏度,分析其性能差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单臂桥路:灵敏度较低,电压输出较小。
2. 半桥桥路:灵敏度较高,电压输出较大。
3. 全桥桥路:灵敏度最高,电压输出最大。
实验结果表明,全桥桥路具有最高的灵敏度和电压输出,适用于要求较高精度的测量场合。
而单臂桥路灵敏度最低,适用于简单测量。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验证了单臂、半桥和全桥电路的原理和性能差异。
2. 实验结果表明,全桥桥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电压输出,适用于要求较高精度的测量场合。
单臂半桥传感器实验报告总结
![单臂半桥传感器实验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85c0d60f111f18582d05a39.png)
单臂半桥传感器实验报告总结篇一:单臂半桥全桥传感器实验报告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
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 Uo1= EKε/4。
图1-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电子秤、砝码、数显表、±15V电源、±4V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1-1)应变式传感器(电子秤)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
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的左上方的R1、R2、R3、R4。
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加热丝阻值为50Ω左右。
2.接入模板电源±15V(从主控台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调节增益电位器RW3顺时针调节大致到中间位置,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台面板上数显表电压输入端Vi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
关闭主控箱电源(注意:当Rw3、Rw4的位置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一直到做完实验三为止)。
3.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电阻应变片R1(即模板左上方的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R5、R6、R7模块内已接好),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RW1,接上桥路电源±4V(从主控台引入),此时应将±4地与±15地短接。
传感器实验总结(114)
![传感器实验总结(114)](https://img.taocdn.com/s3/m/5099a64a650e52ea54189828.png)
������
������
∆������⁄������
∆������,会随温度
������
等变化,是∆������的非线性部分
������
c.分析为什么半桥的输出灵敏度为什么比单臂时高了一倍,而且非线性误差也得到改
善。
答:由公式
单臂时
∆U
=
0.25������0(∆���������1���1
−
∆������2 ������2
来表示,则有:∆������ = ∆������ − ∆������ + ∆������
������ ������ ������ ������
(1-1-2)
式中的∆������为电阻丝的轴向应变,用������表示,常用单位������������(1������������ = 1 × 10−6������������/������������)。若径
个因素影响,一个是(1 + 2������),它是材料的几何尺寸变化引起的,另一个是∆������,是材料的电
������������
阻率������随应变引起的(称“压阻效应”)。对于金属材料而言,以前者为主,则������0 ≈ 1 + 2������,
对半导体,������0值主要是由电阻率相对变化所决定。应用仪器测出应变片的电阻值变化∆������根
实验一 电阻应变片传感器
1.实验目的 (1)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2)了解半桥的工作原理,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 (3)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原理及优点。 (4)了解应变直流全桥的应用及电路的标定。
2.实验原理 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金属的电阻应变效
传感器技术-半桥实验
![传感器技术-半桥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1583b05b866fb84ae55c8d47.png)
专业名称
年级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时间
实验名称
半桥实验
实
验
目
的
及
要
求
实验目的:比较半桥与半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
实
验
环
境
1.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量表、+15V电源、+4V电源、万用表
实
验
内
容
不同受力方向的两片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电桥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当两片应变片阻值和应变量相同时,其桥路输出比单臂电桥提高一倍
2.注能造成实验结果不正确
附
录
无
实
验
步
骤
或
实
验
方
案
1.保持实验一的各处位置不变
2.将R1、R2连接,注意R2R1的受力状态相反,即桥路的邻边必须是传感器中两片受力方向相反(一片受拉、一片受压)的电阻应变片,接入桥路电源+4V,先粗调Rw1再细调Rw4,使数显表指示为0,注意保持增益不变
调
试
过
程
及
实
验
结
果
1
总
结
1.注意R2与R1的受力状态应该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臂半桥传感器实验报告总结篇一:单臂半桥全桥传感器实验报告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
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 Uo1= EKε/4。
图1-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电子秤、砝码、数显表、±15V电源、±4V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1-1)应变式传感器(电子秤)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
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的左上方的R1、R2、R3、R4。
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加热丝阻值为50Ω左右。
2.接入模板电源±15V(从主控台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调节增益电位器RW3顺时针调节大致到中间位置,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台面板上数显表电压输入端Vi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
关闭主控箱电源(注意:当Rw3、Rw4的位置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一直到做完实验三为止)。
3.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电阻应变片R1(即模板左上方的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R5、R6、R7模块内已接好),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RW1,接上桥路电源±4V(从主控台引入),此时应将±4地与±15地短接。
如图1-2所示。
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
调节RW1,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图1-2应变式传感器单臂电桥实验接线图4.在电子称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200g(或500 g)砝码加完。
记下实验结果填入表1-1,关闭电源。
表1-1单臂电桥测量时,输出电压与加负载重量值5.根据表1-1计算系统灵敏度S=ΔU/ΔW(ΔU输出电压变化量,ΔW重量变化量)和非线性误差δf1=Δm/yF·100%式中Δm为输出值(多次测量时为平均S×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yF·。
S满量程输出平均值,此处为200g(或500g)>> t=[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 r=[4 8 13 18 22 27 32 37 41 46]; >> aa=polyfit(t,r,1); >> a=aa(1),b=aa(2), a =0.2352b =-1.0667>> syms T,R=a*T+b R =194/825*T-5158037/6710656 >> y=polyval(aa,t); >> plot(t,r,'r*'),>> hold on,plot(t,y,'b-'),hold off>> legend('数据点(ri,Ri)','拟合直线R=a*T+b'), >> xlabel('x'),ylabel('y'),>> title('数据点(ri,Ri)和拟合直线R=T*a+b的图形')灵敏度计算?ys??y表示输出变化量,?x表示输入变化量?x在本题中s??U?U表示输出电压变化量,?W表示重量变化量。
?W?W都为20g,?U1?4mv,?U2?5mv,?U3?5mv,?U4?4mv,?U5?5mv,?U6?5mv ,?U7?5mv,?U8?4mv,?U9?5mv?s1?0.2mv/g,?s2?0.25mv/g,?s3?0.25mv/g,?s4?0.2mv /g,?s5?0.25mv/g,?s6?0.25mv/g,?s7?0.25mv/g,?s8?0.2mv /g,?s9?0.25mv/gs=0.2333mv/g非线性度的计算>>x=[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 y=[4 8 13 18 22 27 32 37 41 46 ];>> a=(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10a = 110>> b=(4+8+13+18+22+27+32+37+41+46)/10 b =24.8000>> w=((4)^2+(8)^2+(13)^2+(18)^2+(22)^2+(27)^2+(32)^2+( 37)^2+(41)^2+(46)^2)/10 w =797.6000>> v=(20^2+40^2+60^2+80^2+100^2+120^2+140^2+160^2+180^2+200^2)/10 v =15400>> t=(20*6+40*11-60*14+80*20+100*24+120*30+140*36+160* 43+180*49+200*56)/10 t =3926 >> %非线性度Y>> Y=(t-a*b)/sqrt((v-a^2)*(w-b^2)) Y =1.5435 拟合度计算>> [p,S] = polyfit(x,y,1) p =0.2352-1.0667S =R: [2x2 double]篇二:传感器实验报告传感器实验报告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并掌握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
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
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
它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
1、应变片的电阻应变效应所谓电阻应变效应是指具有规则外形的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应变而其电阻值也会产生相应地改变,这一物理现象称为“电阻应变效应”。
以圆柱形导体为例:设其长为:L、半径为r、材料的电阻率为ρ时,根据电阻的定义式得(1—1)当导体因某种原因产生应变时,其长度L、截面积A和电阻率ρ的变化为dL、dA、dρ相应的电阻变化为dR。
对式(1—1)全微分得电阻变化率 dR/R为:(1—2)式中:dL/L为导体的轴向应变量εL; dr/r为导体的横向应变量εr由材料力学得:εL= - μεr(1—3)式中:μ为材料的泊松比,大多数金属材料的泊松比为0.3~0.5左右;负号表示两者的变化方向相反。
将式(1—3)代入式(1—2)得:(1—4)式(1—4)说明电阻应变效应主要取决于它的几何应变(几何效应)和本身特有的导电性能(压阻效应)。
2、应变灵敏度它是指电阻应变片在单位应变作用下所产生的电阻的相对变化量。
(1)、金属导体的应变灵敏度K:主要取决于其几何效应;可取(1—5)其灵敏度系数为:K =金属导体在受到应变作用时将产生电阻的变化,拉伸时电阻增大,压缩时电阻减小,且与其轴向应变成正比。
金属导体的电阻应变灵敏度一般在2左右。
(2)、半导体的应变灵敏度:主要取决于其压阻效应;dR/R 。
不同材质的半导体材料在不同受力条件下产生的压阻效应不同,可以是正(使电阻增大)的或负(使电阻减小)的压阻效应。
也就是说,同样是拉伸变形,不同材质的半导体将得到完全相反的电阻变化效果。
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应变效应主要体现为压阻效应,其灵敏度系数较大,一般在100到200左右。
3、贴片式应变片应用在贴片式工艺的传感器上普遍应用金属箔式应变片,贴片式半导体应变片(温漂、稳定性、线性度不好而且易损坏)很少应用。
一般半导体应变采用N型单晶硅为传感器的弹性元件,在它上面直接蒸镀扩散出半导体电阻应变薄膜(扩散出敏感栅),制成扩散型压阻式(压阻效应)传感器。
*本实验以金属箔式应变片为研究对象。
4、箔式应变片的基本结构金属箔式应变片是在用苯酚、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的基板上,粘贴直径为0.025mm左右的金属丝或金属箔制成,如图1—1所示。
(a) 丝式应变片(b) 箔式应变片图1-1应变片结构图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与丝式应变片工作原理相同。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 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5、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原理图图1-2 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原理图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01=EKε/4。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15V电源、±4V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1-3)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
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的左上方的R1、R2、R3、R4。
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加热丝阻值为50Ω左右。
图1-3 应变式传感安装示意图2、接入模板电源±15V(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调节增益电位器Rw3顺时针调节大致到中间位置,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数显表电压输入端Vi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
关闭主控箱电源。
篇三:传感器实验报告传感器实验报告张世暾912110XX36同组人徐璐张世暾周云鹏实验一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并掌握应变片测量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