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形态练习题(湘教版)

地球表面形态练习题(湘教版)
地球表面形态练习题(湘教版)

高一 2.2地球表面形态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

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

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

2.位于印度洋板块上的陆地有

A.澳大利亚大陆B.马达加斯加岛C.新加坡D.中南半岛3.我国吐鲁番盆地,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

A.地垒B.地堑C.背斜D.向斜

4.下列词语,从地质作用的观点看,正确的是

①水滴石穿②沧海桑田③稳如泰山④坚如磐石⑤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③D.①④⑤5.下列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大西洋、太平洋面积均在缩小

B.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D.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6.下列板块之间属于消亡边界的是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B.南极洲板块与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7.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海水的堆积作用D.河流的堆积作用

读板块示意图,完成8-9题。

8.图中①~④段板块界线中,与其它三段板块界线类型不同的是

A.①B.C.③D.④

9.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多火山活动,图中与此相关的板块是A.a B.b C.c D.d

图中甲地曾发生6.3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完成10-11题。

10.甲地地震产生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边缘碰撞带

B.位于板块张裂带

C.位于板块内部的断裂带

D.位于大洋海沟处

11.乙、丙两地未来的变化趋势是

A.距离越来越近

B.距离越来越远

C.距离不会有变化 D.形成高大山脉

读图,回答12-13题。

12.该种地貌

A.迎风坡坡度陡 B.背风坡坡度缓

C.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D.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13.下列省区中可能有该种地貌的是

A.黑龙江B.新疆C.四川D.山西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石油进口国,随着需求的增加,石油进口

量还将继续增长。近年,世界市场石油价格持续走高。读图回答14题。

14.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从甲乙中间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E、F、G层

时,可能分别探测到

A.天然气水石油

B.水石油天然气

C.石油天然气水

D.天然气石油水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

系。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15~16题。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表示风力堆积作用

B. 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 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 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16.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A.沙尘暴

B.水土流失

C.滑坡

D.土地荒漠化

下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

中①至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回答17-18

题。

17.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

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18.丙侵入岩脉应属于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资料不足,无法判断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回答19—21题。

19.关于图示各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一侵入B.②一喷出岩

C.④一变质岩D.⑤一岩浆

20.图中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能

正确反映地壳物质循环的是

A.③→②→④→⑤

B.③→⑤→①→④→③

C.③→①→④→③

D.②→④→①→⑤

21.从地质构造和埋藏条件看,下列各处可能形成

的相应矿床是

A.①一天然气B.②一煤炭C.④一大理石D.②一化石

二.综合题

22.读图回答:

图9

(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向斜在地

貌上是,原因是。

(3)找油气应在图中处;找地下水应在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处,原因是。

27.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

A ,

B ,

C 。

(2)图中①和②或③和④四地距离在不断缩短的是,原因是。

(3)红海仍在不断扩展的原因是。

(4)新华社3月25日消息,多灾多难的阿富汗发生里氏6.0级地震,至今已知有4800人死亡。

试分析其原因。

28.读“地貌示意图”,回答:

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3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其中A为斜,B为斜。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流水、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和;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处?。

(4)A、B两处有一处为自流井,它是处;A、B两处中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处。

(5)任意开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的泥沙含量,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等地质灾害。

(6)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A.黄土岩性疏松 B.植被破坏严重

C.地面起伏明显

D.流水侵蚀严重

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测试题 一、单选题 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牡蛎礁分布(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到新。 完成下面小题。 1.在牡蛎礁从Ⅰ到Ⅵ的形成时期,该区域( ) 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B.海平面间歇下降 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D.地壳持续性下沉 2.礁体顶部泥沙沉积层形成的主要沙源及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海底淤泥海水搬运、沉积B.海底淤泥风力搬运、沉积 C.河流泥沙流水搬运、沉积D.河流泥沙风力搬运、沉积 下面的左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右图示意左图中甲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剖面,甲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主要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下图回答下面各题。 3.关于左图中河流和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南半球,湖泊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B.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淡水湖C.位于南半球,湖泊是河流的水源补给地D.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内流湖4.右图中岩石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为 A.岩浆岩Ⅱ、岩浆岩Ⅰ、沉积岩ⅡB.岩浆岩Ⅰ、岩浆岩Ⅱ、沉积岩Ⅱ

C.沉积岩Ⅱ、岩浆岩Ⅱ、岩浆岩ⅠD.岩浆岩Ⅱ、沉积岩Ⅱ、岩浆岩Ⅰ 河床地貌指河床在流水作用下形成各种地表形态,包括河型、河床侵独地貌和河床堆积地貌。下图示意顺直微弯型河床平面形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河流向为自西向东,河床平面形态中可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A.边滩的平面形状B.深槽和边滩的相对位置 C.深槽的垂直深度D.浅滩和深槽的相对位置 6.河床中的微地貌 A.深槽的深浅取决于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 B.边滩的形态取决于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 C.浅滩面积的大小只受河流流速的影响 D.深槽、浅滩、边滩的位置由河流流向决定 珠峰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具有无限的魅力。中国登山队多次顺利登顶珠峰,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当登顶珠峰时,最可能看到的地貌景观是 A.①B.② C.③D.④ 8.该地貌景观所受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沉积作用B.冰川侵蚀作用 C.海水的侵蚀作用D.风力的堆积作用 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下图为黄河某段河流阶地分布示意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专题突破训练 (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专题突破训练 一、选择题下表为江苏三大名石的相关资料,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为五 产于江苏昆山,由地下深处的 1.对照图1和图2,有关“江苏三大名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雨花石的形成与乙有关②昆石的形成与丙有关③太湖石的形态与a、b有关④三大名石的形成皆与c、d、e有关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2.下列转化符合图1所示规律的是()①昆石→太湖石②雨花石→砾岩③雨化石→昆石④岩浆→昆石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第1题,由表中资料可知,雨花石出自沉积岩中的砾岩,于乙有关;昆石实质上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太湖石是石灰岩受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2题,雨花石经过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可以形成砾岩;昆石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答案】 1.C2.D读下图,完成3~4题。 3.按照发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①C.①③② D.②①③4.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位于()A.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B.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D.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解析】图②表示断裂形成,③表示张裂、岩浆开始上涌,①表示岩浆从张裂处上升。②③①的顺序最能表示从张裂到岩浆的上升冷却过程。该张裂过程常常形成于大洋中部,是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如大西洋中脊。【答案】 3.B4.D下图为某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地点煤矿能够露天开采且比较安全的是()A.甲 B.乙C.丙 D.丁6.在a、b 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答案】 5.B6.A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7~8题。 7.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A.避开河谷 B.避开山脊C.联系居民点 D.避开断层8.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①沿河分布②沿交通线分布③沿断层线分布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线走向的主导性因素。图中没有任何信息可以表明该区域有断层;聚落的分布规模与地形虽有关系,但此图中聚落主要是沿河分布,与河流有关。【答案】7.C8.A 读地貌景观图(如下图),回答9~10题。 9.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甲和乙 B.乙和丙C.丙和丁 D.甲和丙10.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解析】火山喷发为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现象,属于内力作用;褶皱为地壳的水平运动使岩层弯曲变形而成,也属于内力作用。峰林为喀斯特地貌,由流水溶蚀而成,以化学作用为主;“V”字形峡谷由河流侵蚀作用形成,以机械作用为主。【答案】9.D10.C读下图,完成11~13题。 11.图中所示的区域,应是()A.冲积平原 B.河谷平原C.流域 D.低地12.形成该区域的作用,主要是()A.地质作用 B.内力作用C.外力作用 D.流水作用13.图中字母N表示的地理事象是()A.分水岭 B.山脊C.刃脊 D.等高线【解析】图中范围为河流的全部的集水区域,故应为该河的流域。该河所在流域以流水作用为主。图中字母N表示的地理事象分布于山顶或山脊处,且位于流域的边缘,应是分水岭。【答案】11.C12.D13.A二、综合题14.读某地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C处的岩石名称可能是,请说明其岩石的形成原因。(2)如在A、B两处采煤,要注意的事故依次是______、______。(3)说明甲、乙两地的地貌类型、判读依据及其形成原因。【解析】(1)C处最可能是变质岩,因为这里是石灰岩有岩浆侵入,在此影响下石

必修一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题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2.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读下面“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回答 3.图示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4.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山由火山口与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B.破坏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闭状态 C.火山锥一般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缓,下部坡度较大 D.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工修建大型水库是一种地质作用B.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变形叫断层 C.油气一般储存在向斜构造盆地中D.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6~8题。 6.图中d处的地貌类型是 A.“v”字形河谷B.洪积扇平原C.三角洲平原D.洪积一冲积平原 7.关于修建a村到b村公路的方案,叙述较为合理的是 A.线路①距离短,工程量小,成本低 B.线路①路途短,难度小,经济效益高 C.线路②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D.线路②距离长,工程量大,成本高 8.河流Ⅱ经过b村以后 A.溯源侵蚀加强B.侧蚀作用减弱C.堆积作用显着D.搬运能力增大 9.下列有关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 B.在山地地区,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C.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沿直线修建 D.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地地区的线路弯曲一般要小于平原地区 读图.完成第10题。 10.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11.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2.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所示的地形景观多分布在 A.花岗岩分布区B.石灰岩分布区C.玄武岩分布区D.片麻岩分布区 14.该地形景观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

地球的表面形态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考点要求: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 知识回顾: 1地质构造的概念: 地 质 构 造 及 苴 丿、 对 地 貌 影 响 类型 判断依据 对地貌影响 实例 形态 岩层顺序 地形 成因 褶 皱 断 层 地垒 地堑 3.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3. 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A.地壳运动所致 B ?内力作用所致 考题探究: 右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 1?3题 1. 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 B .背斜 C 2. 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选址丁处 .向斜 D .断层 B .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D ?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C ?岩浆活动所致 D ?外力作用 从甲列丁岩魁从港馳斷

4.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1 —10岩层年龄由老到新)。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请对下列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⑴若在该地区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可能分布于—地;若要开采地下水,则应在地。 ⑵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遂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 採地区地険构适胡面示竄as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__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 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_____ 。 ③处的地形属_______ 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__________ (多项选择)A.渭河谷地 B .长江三峡 C .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______ 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图中的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判断理由是 根据岩层露头的新老关系判断,图上的地质构造是,判断理由是 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石灰石砂岩花倒坯等窩维地扁界掩 1)②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受侵蚀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块状 (2)绘图:在地垒一侧箭头向上画,地堑一侧箭头向下画。(3)AC (4)① 该处为向斜

地表形态的塑造 练习题 带答案

地表形态的塑造 宁西铁路东起南京,西至西安,途经五个省,总长1075千米,是我国跨世纪铁路建设中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下图为宁西铁路经某地形区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2题。 1.铁路选择在图中地形区通过,主要原因是()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 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 D.该部位岩层松软,易于开挖 2.为防止图中切坡处滑坡、崩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砌石护坡 B.植树造林 C.种花植草 D.修建梯田 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以下2题。 3.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强烈的侵蚀作用 D.剧烈的火山活动 4.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 5.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A.大气环流 B.大洋环流 C.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以下2题。 6.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A为沉积岩 B.C为岩浆 C.D为岩浆岩 D.E为变质岩

7.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 A.①为冷却凝固作用 B.③为重熔再生作用 C.⑤为外力作用 D.⑥为变质作用 8.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1),可知 A. 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 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 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 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9.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A.④和⑤ B.①和⑥ C.①和④ D.③和⑥ 10.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图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读图回答以下2题: 11.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 A.奇松、云海 B.石林、石芽 C.椰林、孤峰 D.森林、冰川 12..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 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读“l815年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分布图”,回答以下2题 13.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 爆发期间的盛行风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14.大松巴哇火山频繁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①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②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③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④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完整版)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高效课堂示范课《地球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地理组:罗曼

《地球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了解地球自转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两个周期、速度。 2、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的特征 难点:地球自转的周期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地球自转运动”为主要教学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地球自转的特征,为下节课学习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打下基础。由于“地球的运动”内容基础性和空间思维要求极强,在高中地理内容中,既是一个难点,又是一个关键点,还是一个考点,因此要花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探究。 另外,本章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地球的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地球公转与季节”是在介绍完“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地球自转与时差”之后进行的,从这点上说,此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的一个延伸。同时,对后面第二章《地球上大气》的学习,特别是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五,教学过程 【导入】

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从今天的“锄禾日当午”到明天的“日当午”需要多长时间? 【学习新课】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展示) 1、了解了解地球自转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两个周期、速度。 2、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师)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生)对自己在导学案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 (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逐一解答。 疑惑一、地球自转的速度 (师)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速度。线速度是指做 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角 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 的角度。 (生)读图,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如何计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 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分布有何特点?除极点外,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多少?

新教材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2.2《地球表面形态》同步练习及答案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1.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风化作用D.搬运作用 2.“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主要受到的地质作用是( ) A.内力作用B.搬运作用 C.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 3.下列词语,从地质作用的观点看,正确的是( ) ①水滴石穿②沧海桑田③稳如泰山④坚如磐石⑤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②③⑤D.①④⑤ 4.下列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B.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而成 C.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D.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5~7题。 图L2-2-1 5.图中a地所属地质构造是( ) A.山岭B.向斜 C.背斜D.地堑 6.图中①②③④处的岩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图中a、b、c、d四地,最可能储藏地下水的是( ) A.a B.b C.c D.d 读板块示意图,完成8~9题。 图L2-2-2

8.图中①~④段板块界线中,与其他三段板块界线类型不同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9.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多火山活动,图中与此相关的板块是 A.a B.b C.c D.d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图L2-2-3 10.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11.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 A. 东非大裂谷 B. 日本列岛 C. 阿尔卑斯山脉 D. 落基山脉 12.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①~④岩层由新到老),正确的是( ) 图L2-2-4 A.甲图中a处为向斜 B.乙图中地壳运动有上升、下沉几次反复 C.丙图若③岩层含有石油,钻井宜选b处 D.丁图中有三类岩石 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读下图,回答13~14题。 图L2-2-5 13.图中最宜植树的地点为( ) A.①B.②C.③D.④

地球表面形态练习题

地球表面形态练习题 (2013年沈阳四校联考)右图表示岩石圈循环模式,图中序号表示风化与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岩浆。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有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是() A.①B.②C.④D.⑤ 2.能反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成因的序号是() A.①B.②C.④D.⑥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裂成许多块,这些大块岩石称为板块。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甲地与丙地分别形成() A.海沟和岛弧B.海沟和褶皱山C.海岭与岛弧D.海岭与褶皱山4.甲、乙、丙、丁四地形成最晚的是() A.甲B.乙C.丙D.丁 5.图中最容易发生火山、地震的是() A.甲乙B.丙丁C.甲丙D.乙丁 (2013年百校联盟模拟)读某地质剖面图,其中③表示石灰岩,完成6~7题。 6.下列有关图中岩石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②属于沉积岩B.③属于变质岩C.④属于变质岩D.⑤属于沉积岩7.图中岩石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⑤①②③④C.③①②④⑤D.③⑤①②④

(2013年潍坊三县市期中联考)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8~9 8.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9.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该地岩层应为() A.页岩B.板岩C.石灰岩D.花岗岩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示意图”和“黄河三角洲景观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三角洲与冲积扇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表形态,对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冲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②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③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④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1.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B.台湾岛C.华北平原D.喀斯特地貌12.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A.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B.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C.黄河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D.黄河入海口的位置不确定 读下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字母m、n依次分别表示()

地球的表面形态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考点要求: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 知识回顾: 1、地质构造的概念: 地质构造及其对地貌影响类型判断依据对地貌影响实例形态岩层顺序地形成因 褶 皱 断 层 地垒 地堑 3.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考题探究: 右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2.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选址丁处 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3.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

4.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1—10岩层年龄由老到新)。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请对下列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⑴若在该地区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可能分布于__地;若要开采地下水,则应在__地。 ⑵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遂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 5.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③处的地形属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多项选择)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6.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图中的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判断理由是 根据岩层露头的新老关系判断,图上的地质构造是,判断理由是 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运动时地球的自转学案湘教必修

1.3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 题目 1.3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 学习 目标 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 度的变化。 2.结合实例,理解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并说明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 物体产生的影响。 3.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学习 疑问 学生填写 学习 建议 学生填写 【相关知识点回顾】 1、一天的时间 【知识转接】 2、太阳的运动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一、地球的自转 1.自转概况 (1)概念和方向:地球围绕地轴自①西向②东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③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④顺时针旋转。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由于选取参照物不同自转周期不同,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⑤恒星日,它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⑥360°,所用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⑦太阳日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续相交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360°59′,所用时间为⑧24小时。 (3)速度:自转角速度除⑨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各地○10相等,都为?15°/时;自转线速度则由于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自转的地理意义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其周期为24小时,使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2)使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产生偏向。该力只作用于

?水平运动的物体,始终?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并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大。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为我们度量时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尺度。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二、地方时、区时、时区与日界线 1.地方时 21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224小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 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时区划分与区时换算 23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2415个经度,以该时(1)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 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25区时,又称○26标准时。 29晚。 (2)区时的换算: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271个小时。在同一日期内,东○28早西○ 3.国际日期变更线 大体沿○30180°经线穿行的折线,也叫○31日界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是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又为了保持○32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故在这样的地方改用折线。 【探究点一】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合作探究〗 毛泽东在他的诗词《送瘟神》中写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表达了他宽阔博大的胸怀。 欧洲的航天发射基地建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南美洲靠近赤道的法属圭亚那;俄罗斯的航天基地建立在哈萨克斯坦在拜克努尔;继太原、酒泉、西昌三大卫星发射中心后,我国正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航天发射基地,发射场将于2012年建成,2013年具备火箭首次飞行条件。 1.在地球什么地点能做到“坐地日行八万里”呢?为什么?其线速度约为多少? 2.在选择发射场时,为什么尽量选择低纬度地区?海南发射基地与我国其他三个基地相比,有哪些优势?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2、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Ⅰ、ⅡB.Ⅲ、Ⅳ C.Ⅰ、ⅢD.Ⅱ、Ⅳ 4、下列概念按内涵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内力作用B.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C.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内力作用D.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

5、关于形成①~④地景观的地质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①景观中的奇峰怪石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B.②景观中的地貌为风积地貌 C.③景观为早期受岩浆侵入影响变质的岩层,后抬升至地面形成 D.④景观为壮观的大峡谷,由岩层断裂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6、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A. A B. B C. C D. D 7、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沉积岩属于图中的() A.甲B.乙

C.丙D.丁 8、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和乙B.乙和丙 C.丙和丁D.甲和丙 9、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 A. a图B. b图 C. c图D. d图 18、读下面的“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⑤②D.②①③④⑤ 19、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A.侵入岩B.喷出岩 C.变质岩D.沉积岩 20、根据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a.长江三峡______b.楼兰古城______ c.天山一号冰川______ d.西北“魔鬼城”______ e.“鱼米之乡”______ f.“黄土高坡”______ (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E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进一步给旅游参观者解说D图中①、②、③的具体名称。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以上六种地貌形成的能量都来自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某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时地球的自转课堂反馈湘教版必修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这个时间的参照物是( ) A.太阳 B.月球 C.地球自身 D.天空中除太阳外的某一恒星 解析地球自转周期有恒星日和太阳日,周期分别是23时56分和24小时,参照物分别是恒星和太阳。 答案 A 读下图,完成2~3题。 2.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3.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解析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各地的自转角速度均相等。 答案 2.A 3.D 4.与昼夜交替产生原因有关的因素包括( ) ①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②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③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④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

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面对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对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答案 A 5.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移方向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向东偏 B.南半球向西偏 C.北半球向右偏 D.南半球向东偏 解析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答案 C 6. 读下图,完成有关问题。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晨/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 (3)B即将进入__________(昼/夜)半球。 (4)图中各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图示右侧为地球向光面,即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由夜半球转向昼半球,故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点线速度相同。 答案(1) (2)晨相互垂直(3)昼(4)B=H>D=E=F>A=C

地球表面形态练习题复习过程

地球表面形态练习题

地球表面形态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是() A.风力B.流水 C.冰川D.太阳能 2.下列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侵蚀作用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3.全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的板块为()A.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 C.大西洋板块D.北冰洋板块 4.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变形、变位称为() A.地质作用 B.地质构造 C.水平运动 D.升降运动 5.良好的储油构造为() A.背斜B.向斜 C.湖盆D.大陆架6.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原因是() A.风力侵蚀作用严重 B.流水沉积作用严重 C.冰川侵蚀作用严重 D.流水侵蚀作用严重 7.下列地区处于两板块张裂处的是() A.喜马拉雅山B.阿尔卑斯山 C.马里亚纳海沟 D.红海 8.属于板块生长边界的是() A.马里亚纳海沟B.阿尔卑斯山脉 C.台湾岛 D.大西洋中脊

9.南美洲西部的安弟斯山脉的形成是由于()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 B.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 C.南极洲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 D.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 《科技日报》报道: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伟硕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阅读上述材料,据此回答10—11题。 10.造成这种“峰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11.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A.沙丘B.火山锥C.冲积扇D.风蚀洼地12.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趋于平缓 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右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读图回答13~14题。 13.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谷地 14.该地区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 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 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15.有关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A.在外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B.背斜常形成自流盆地

高三复习题——地球表面形态(含答案)

2013届高三地理复习题六——岩石圈 一、地球结构 1.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速度示意图中,表示海底 可能储有石油的是 A 2.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下题。 (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 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 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 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 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2)图中M和N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 A. 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B.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 黄土高原、汾河谷地 D. 四川盆地、大别山区 3. 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 甲,乙。 (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发出 的地震波,B测得地震震级为8.3级,E测得的地震的震级为 级。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 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 是。 (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答案:(1)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2)8.3 E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 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 (3)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部分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二、地壳物质循环 1.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 (1)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 (2)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3)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C 2.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回答下题。 (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 顺序依次是 A .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 .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C .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 D .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2)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中 A .火成岩1为喷出岩 B .火成岩2为喷出岩 C .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喷出岩 D .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侵入岩 三、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 右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 1.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 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 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2.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0oW ~60oE 之间。读图回答下题。 (1)⑥板块是 A .亚欧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南极洲板块 D .美洲板块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 A .喜马拉雅山 B .安第斯山 C .落基山 D .阿尔卑斯山 3.读图回答下题。 (1)九州一帕劳海岭 A .位于亚欧板块上 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C .位于太平洋板块上 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 (2)因板块挤压引发地震多位于图中 A .①②之间 B. ②③之间 C .③④之间 D. ④附近 4.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2地球的表面形态教案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两课时)三维目标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风、流水、 冰川、海浪等外力因素,识别地质构造和常见的地貌。 通过对当地典型地貌的实地考察学习和探究,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合作能 教学重点1. 2.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2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播放录像(丰富的地表形态: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平坦的太湖平原、富饶的四川盆 生 师很好。地表形态真是丰富多彩。那么这些地形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是永恒不变的吗? 板 第二节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推进新课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并思考“地表形态是永恒不变的还是不断变化的?” 媒体显示: 生 师 板书: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主备人李红英 审核人高文玲

师 地质作用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 生 师同学们填得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我们所见到的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两种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 师对。内力作用让地表变得高低不平,是地表形态的主力塑造者,那么它是怎样塑造 板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师 大家看到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和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地壳的运动引导了地表形态的变化。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其运动的呢?近几十年来对大地构 板书: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投影: 大家看图,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如 生 师 生1. 2. 师同学们的速记效果不错,说明找到了规律。另外,从图中还可看到符号“→︱←”“←︱→”,这是板块的运动方向,说明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板块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之一。

2019届(湘教版)必修一:1.3.1《地球的自转》导学案(含答案)

2019届精品地理资料 2019.4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 [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2.结合实例,理解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并说明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产生的影响。3.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一、地球的自转 1.自转概况 (1)概念和方向:地球围绕地轴自①____向②____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③____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④____时针旋转。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由于选取参照物不同自转周期不同,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⑤________日,它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⑥______,所用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⑦________日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续相交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360°59′,所用时间为⑧____小时。 (3)速度:自转角速度除⑨____________外,其他各地○10________,都为?________/时;自转线速度则由于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________。 2.自转的地理意义 (1)导致?____________现象,其周期为24小时,使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2)使地球上?____________运动的物体受到地球?____________力的作用产生偏向。该力只作用于?________运动的物体,始终?________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并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大。北半球?______ 偏,南半球?________偏,沿?________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为我们度量时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尺度。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二、地方时、区时、时区与日界线 1.地方时 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21__________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2 ____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时区划分与区时换算 (1)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3____个时区,每个时区占○24____________,以该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25________,又称○26________。 (2)区时的换算: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27____个小时。在同一日期内,东○28____西○29____。 3.国际日期变更线 大体沿○30__________穿行的折线,也叫○31________,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是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又为了保持○32________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故在这样的地方改用折线。

1.1 地球的自转(导学案)-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Ⅰ

第一单元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导学案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对比不同地区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的表现。 综合思维:结合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分析地球自转的三要素——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地理意义,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地理实践力:通过参观当地天文馆,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人地协调观:掌握地球自转在方向、周期、速度及意义等方面的特点及其规律,养成你们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1.地球自转的三要素——方向、速度。(重点) 2.地球的自转的三大地理意义。(重点) 3.地球的自转的三大地理意义。(难点) 【知识梳理】 一、地球自转 1 、自转方向 (1)概念:地球围绕自向旋转,称为地球的。地轴为自转的旋转轴,它的北端指向永远。 (2)自转方向,北极上空看,地球_____时针方向旋转。南极上空看,地球_____时针方向旋转。 2、自转周期 (1)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恒星日,时间长度是小时分秒。(2)以太阳为参照物,一个太阳日的时间长度是小时。 3、自转速度 (1)自转角速度:除外,地表任何地点均相等,约为; (2)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极点为。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1)产生昼夜: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昼:_____着太阳的半球,黑夜:_______着太阳的半球,晨昏线:______半球与_____ 半球的分界线。 (3)昼夜交替:地球_______。晨昏线把地球______为昼夜两个半球。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_____入_______。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______入_____。 2、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偏转 北半球向_______偏,南半球向_________偏,赤道_____偏。地转偏向力随________的增高和物体水平运动________的增加而加大。 3、产生时差 (1)地方时:因_______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刻____。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______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_______分钟。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______。 (2)区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________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统一时间,也叫标准时。世界不同地区,时差为______小时。 (3)国际日界线:大体沿_______经线穿行的折线。东西12区的时刻_______,日期相差____。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P4,图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