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2015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183消费经济学自考资料
第一讲绪论
消费经济学是研究消费的经济学,因此,要弄清什么是消费经济学,首先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消费。
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是指满足需要的行为,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和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因此,广义的消费包括两个部分,即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1)生产消费:生产过程发生的各种生产资料及劳动者体力、脑力的消耗,显然,生产消费属于生产行为或生产过程本身,包含在生产之中,属于中间消费。
(2)生活消费:指为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而对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的使用与消耗,由于产品经过生活消费,其使用价值就消失了,因此,他属于最终消费。
狭义的消费,指的就是生活消费。
同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样,任何消费过程也包含三个要素:
消费者:即人,是消费的主体,人只有在消费中才能称之为现实的消费者。
消费对象:指被消费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
消费工具:指将消费者和消费对象结合起来的媒介物,又称之为消费手段。
消费对象和消费工具构成消费资料,是消费的客体。
消费主体对消费客体发生作用的力量或能力,也就是消费者消费各种消费资料的力量或者能力,我们称之为消费力,通俗点讲,消费力就是指居民购买各种消费品和劳务的支付能力。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消费力反映了消费者需要得到满足的可能性。
消费的两重属性
自然过程属性——自然属性
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发挥作用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商品用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自然属性所满足的是人们的生存性和功能性需要,比如人们对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因此,消费的自然属性是生理学、营养学、商品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
社会过程属性——社会属性
是指消费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行为,而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之月下,在人们相互的经济关系中进行的社会行为与过程。
消费的社会属性,具体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消费主体的社会性:消费主体不是孤立的,抽象的个人,而是处在某种关系中的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消费的社会性。
消费观念的社会性:不同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制约着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群体、阶层和名族经常有不同的消费观念。
消费行为的社会性:个体消费行为受参照群体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和研究的历史演变
消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与消费在社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人们对消费认识的发展密不可分。
一、古典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佩蒂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
在他生活的年代,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建立和迅速发展的阶段,为了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积累被提到首要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佩蒂对消费有一个基本观点:即主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资本积累和财富增长。并且,他认为“赋税”是实现这一主的有力手段,通过对那些不利于生产的消费支出进行征税,可以达到节制消费,增加积累的目的。
佩蒂的思想被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和大卫嘉图继承下来,他们认为:消费,特别是奢侈性消费是非生产性的,不利于国民财富的增长。
亚当斯密语录:人们有两种欲望,一种是“现在享乐的欲望。这种欲望的热烈,简直难以抑制”。另一种是“改良自身状况的欲望。这种欲望虽然是冷静的、沉着的,但我们从娘胎里出来一直到死,从没有一刻放弃过这种欲望。”
在亚当斯密看来,就一个人而言,这两种欲望往往是相互冲突的,前一种占上风就是奢侈性消费,后一种欲望占上风,就是节制消费,促使人们借鉴,但对整个社会而言,通常是节俭占上风,所以社会才能进步,国民财富才能增长。
同一时期的法国,封建生产关系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在这样的条件下,法国古典经济学家对消费问题的认识,有着自己的特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是魁奈和西斯蒙蒂。
魁奈是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把消费品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他认为,农业提供的是生活必需品,而工业中有些工场则生产奢侈品,由于必需品的消费会增加财富和收入,而奢侈品的消费不利于财富和收入的增加,因此,他主减少奢侈品的生产和消费,保护农业,以保证必需品的供应,因此,魁奈认为只有让农民富裕起来,让他们消费更多的产品,才能促进社会的繁荣,这是魁奈对经济学理论的一大贡献,他把消费水平的提高看成是一国繁荣昌盛的保证。
西斯蒙蒂经历过经济性危机,因此,他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危机有所认识,对消费的认识也有所发展,他认为生产的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消费决定和创造着生产。因此,生产者必须面向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必须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和收入状况,从消费决定生产这一前提出发。
西斯蒙蒂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经济危机,并用消费不足来说明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为了减轻危机,他主政府应采取措施关心消费者的利益和过问消费方面的事物。
虽然西斯蒙蒂认识到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过剩危机的必然性,但他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来解释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消除
危机的方法,造成了其理论的缺陷。
二、19世纪中期——20世纪30年代以前
19世纪中期以后,经济学家从各种角度对消费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不仅奠定了当代经济学的基础,而且对消费经济学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庞巴维克:边际效用价值论
凡勃仑:社会阶层消费学说
马歇尔:需求理论
这三位经济学家虽然对消费地位的认识没有超过前人,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对经济学做出了很重要的作用。
比如马歇尔,马歇尔把需求看成是人们的主观欲望所决定的一种心理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他的消费学说——需求理论,包括欲望饱和理论(效用递减规律)、需求规律以及需求的价格弹性等等。
此外,马歇尔还对社会消费发展的长期趋势作了分析,他认为,社会消费水平会随着技术进步而提高,他还意识到人们对闲暇的重视可能对消费支出格局产生影响——当然,这些都被后来的实践所证实。
但马歇尔同时也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完善的,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全面的生产过剩和经常性的事业是不会发生的,但这个神话很快被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发生的大危机的事实所打破。
三、消费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地位
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一次经济大危机,这次危机也孕育了凯恩斯经济学,根据资本主义经济的显示,凯恩斯提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发的调节是不能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因此,必须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
在凯恩斯经济学中,有效需求理论是其整个理论的基础,因此,对消费问题的研究,在凯恩斯经济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一下三个方面:
消费倾向递减——人们的消费支出并不随收入的增长而同比例增长。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人们所预期的利润率将随投资的增加而递减。
流动偏好——人们乐意在手头保持现金,达不到一定的利息率水平就不愿把钱存入银行
因此,他提出政府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人为的刺激需求,以达到消除危机和事业,保持社会稳定的目的。
虽然凯恩斯承袭了前人的观点,但他看到了消费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当代经济学对消费理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