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丁玲一生中的四个男人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小说-丁玲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小说-丁玲

一九二一年春天,年仅十六岁的丁玲,在 母亲的帮助下,对封建集权的家族发起了 一次进攻。废除和舅舅家的婚约,并在长 沙报纸上发表文章,痛斥舅舅和他所在的 整个社会阶层。 于是,丁玲作为一种“流放的叛徒”, “象一只放出笼的鸟”同王剑虹、王一知、 杨之华等七人结伴离开了湖南到上海。由 于她年少幼稚,共产主义思想虽然在以后 对丁玲发生过深远影响,但在当时却并没 有吸引住她。

前者取材于瞿秋白与王剑虹的爱情生活, 描写革命者韦护和小资产阶级女性丽嘉的 爱情生活。这三个作品都采用了“革命与 恋爱”的题材,通过革命与恋爱的冲突, 表现革命战胜恋爱的主题。 这反映出作者的创作与革命斗争、社会生 活关系日益密切,但“陷入了恋爱与革命 的光赤式的陷阱里去了” ,革命被写得空 泛、粗略,只是恋爱的陪衬,没有更深刻 地展示革命与恋爱的关系 ,把冲突归结为 革命太忙所致。作者自己也表示“以后决 不再写恋爱的事情了” 。

于是,莎菲从“热望”陷入了“懊丧”: “想起那落在我发际的吻来,真使我悔恨到 想哭了! 唉!我应该怎样来诅咒我自己了!” 这对于一向倨傲骄纵、自视清高,把女性尊 严看得高于一切的莎菲来说,无疑是不能容 忍的。于是,莎菲愤怒了,并图谋报复。 “我决心让那高小子来尝一尝我的不柔顺, 不近情理的倨傲和悔弄”。 她主动约会凌吉士,在“承受”了凌吉士那 “富于诱惑性的红唇”的吻以后,一脚踢开 了这位不值得恋爱的青年。

二、“莎菲”时期和左联时期
一九二七年秋天,丁玲在“孤独的愤懑,挣 扎和痛苦”之中,以“极端反叛的情绪”, 写了第一个短篇《梦珂》,以头条的位置发 表在同年十二月的《小说月报》上。编辑叶 圣陶原以为是一个成名作家化名写的。 一九二八年一月,丁玲发表《莎菲女士的日 记》,这是她的成名作。主人公莎菲是“心 灵上负着时代苦闷和创伤”的“叛逆的绝叫 者”,“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 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

揭秘:女作家丁玲为何在狱中与叛徒同居生子?

揭秘:女作家丁玲为何在狱中与叛徒同居生子?

中国著名女作家丁玲她40年代的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曾获得斯大林文学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

她也遭受过诸多不公正的待遇,而这一切皆源于1933年4月她被国民党中统特务秘密逮捕、囚禁了三年多的时间。

正是这段“可以说得清但又说不清”的历史,在此后的岁月里,让丁玲承受了一次“抢救”、两次“反党”、两次“下放”和一次“坐牢”共计三十余年的不公正对待。

在1979年至1984年拨乱反正期间,全国大量冤假错案得以平反昭雪,丁玲冤案的平反昭雪却姗姗来迟,其个中原委不外乎没有人能够证明那段历史。

其实以家父张国栋的身份和当年经历,是完全可以证明丁玲的清白的,只是当时有关部门没有对家父进行询访查证。

尽管他也非常关注丁玲的情况,但以其个人的力量是无能为力的。

家父张国栋,1905年生,1928年进入国民党中统局前身——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1936年7月任特工总部(1932年由调查科秘密扩编而成)情报科副科长(负实际责任),此后在徐恩曾的“关照”下,一步步上升为中统局(由特工总部扩编而成)的第四、五号人物。

在丁玲被囚禁的1933年至1936年间,父亲不仅参与其间,而且与特工总部主任徐恩曾、科长顾建中、队长季源溥、南京区长王思诚等人不论于公于私都始终有着较深的交情。

这里必须强调一点,家父记忆力惊人,1975年特赦时,对于50多年前的100多个大学同学,包括姓名、籍贯、职务以及分配去向等,仍能清晰回忆并写出。

那段时间,每天晚饭后家父常常将丁玲在那个年代的传奇故事以及自己对丁玲的仰慕及感慨,不厌其烦地向我娓娓道来。

丁玲被捕前后丁玲,原名蒋冰之,1904年生,湖南临澧人。

早年受“五四”新思潮影响,追求个性人生,为逃“娃娃亲”,17岁的丁玲与另一女伴奔赴上海,20岁时在北平结识了她生命中第一个最重要的男人——青年编辑胡也频,双双堕入爱河,后经潘汉年的指引,共同走上革命道路。

丁玲于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发表了许多令读者难以忘怀的著述,如《莎菲女士的日记》、《韦护》、《母亲》等,特别是《莎菲女士的日记》,更是说出了那个时代女青年迫切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心声,得到广大青年读者的共鸣,也给家父留下深刻印象。

丁玲人物传记推荐

丁玲人物传记推荐

丁玲人物传记推荐《丁玲传》丁玲是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文艺战士,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作家。

1904年10月12日,丁玲出生在湖南临澧县一个封建世家,原名蒋伟,字冰之,四岁丧父,家道中落,随母寄居常德舅父家中,自幼饱尝世态炎凉。

内容简介丁玲是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文艺战士,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作家。

1904年10月12日,丁玲出生在湖南临澧县一个封建世家,原名蒋伟,字冰之,四岁丧父,家道中落,随母寄居常德舅父家中,自幼饱尝世态炎凉。

在颇具民主思想的母亲和五四运动影响下,早年便萌生了强烈的反封建意识。

1922年春,她毅然离开家乡,闯上海、走北京,上下求索,寻找革命道路,寻找人生真谛。

1927年步入文坛后,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文学事业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无论是在群魔乱舞的魍魉世界,还是在沉冤莫白的风雪人间,她始终像一只扑火的飞蛾,向着光明振翅翱翔,虽九死其犹未悔,对党和人民的信仰至死不渝。

本书以纪事的笔触,生动记述了丁玲历尽坎坷、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传奇人生。

作者介绍李向东、王增如,多年致力于丁玲研究,曾出版《丁玲年谱长编》《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丁玲办〈中国〉》等著作。

王增如1982年到丁玲身边工作,是丁玲生前后一任秘书,亲闻亲历了丁玲晚年一系列重要事件。

编辑推荐迄今为止详实、全面、有深度的丁玲传记,代表了当前国内丁玲研究的成果。

瞿秋白预言丁玲:“飞蛾扑火,死不止”。

毛泽东赞赏丁玲:“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1、作者。

李向东、王增如是丁玲研究专家,曾出版《丁玲年谱长编》《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丁玲办〈中国〉》等著作。

王增如是丁玲生前后一任秘书,亲眼所见、亲身参与了丁玲晚年一系列重要事件。

2、内容详实全面有深度,代表了当前国内丁玲研究的成果,也是作者关于丁玲的后一部作品。

本书引用了大量书信、文件、讲话等手资料,披露了不少前所未闻的新鲜史料、以极为详实的资料。

3、民国文艺女青年热。

去年电影《黄金时代》让民国文艺女青年萧红、丁玲等人再度成为文化文艺界的关注点。

丁玲的悲剧人生

丁玲的悲剧人生

丁玲的悲剧人生丁玲的悲剧人生丁玲晚年言行偏左。

是因为她档案里一直有“污点”1979年,第三次作家代表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贺敬之去周扬家拜访周扬,期间,两人谈到丁玲。

周扬对贺敬之说:“丁玲的女儿蒋祖慧来,我对她说:你妈妈的右派问题和反党集团问题应当平反。

另外过去说她两个‘点’――疑点和污点――疑点已经消除了,污点是有的,不能动。

”周扬对贺敬之解释说:“疑点是指丁玲来延安是否接受国民党的指派,污点是指她与叛变后做了特务的冯达在莫干山依然长时间同居并受到国民党保护是变节行为。

”周扬这番话对一半错一半。

当时,在丁玲的档案中,她的“污点”确实存在,但这污点不是与冯达同居(这一点中央早有结论),而是她为摆脱国民党软禁,曾给国民党写过一份申明,大意如下:“因误会被捕,生活蒙受优待,未经什么审刑,以后出去后,愿家居读书养母……”丁玲到延安后,康生曾在党校中说:“丁玲如果到党校来,我不要她,她在南京的那段历史有问题。

”康生是1938年说这话的,丁玲1940年才听到。

气愤之下,丁玲去找毛泽东,责问康生有什么根据说她是“叛徒”,她要求中央审查她在南京的那段历史,做出书面结论。

毛泽东听了丁玲的陈述,说:“我相信你是一个忠实的共产党员,可是要作书面结论,你得找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同志。

”于是丁玲写信给陈云,要求中央给自己一个结论。

中央便委托任弼时对丁玲进行调查。

1940年,中央组织部作出《审查丁玲同志被捕被禁经过的结论》,对丁玲做出如下评价:“中央组织部审查丁玲同志被捕被禁的经过以后,认为根据现有材料看来,说丁玲同志曾经自首没有具体证明,因此自首的传说不能凭信,但丁玲同志没有利用可能(虽然也有顾虑)及早离开南京(应该估计到住在南京对外影响是不好的),这种处置是不当的。

虽然如此,但因对丁玲同志自首传说并无根据,这种传说即不能成立,因此应该认为丁玲同志仍然是一个对党对革命忠实的共产党员。

”1943年,延安进行大规模的审干、抢救运动,期间,丁玲在整风中写的一份材料里,向组织交代了此前未曾透露的新情况,也就是前文提及的那个申明信:“因误会被捕,生活蒙受优待,未经什么审刑,以后出去后,愿家居读书养母……”这个条子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然而,在一个斗争之弦绷得过紧的年代,丁玲为这个“声明”吃尽了苦头,而她的对手们也“充分”利用了这个条子,予丁玲以沉重打击。

美女作家丁玲为什么会同时跟两个男人同居-这样的感情你怎么看?_1

美女作家丁玲为什么会同时跟两个男人同居-这样的感情你怎么看?_1

美女作家丁玲为什么会同时跟两个男人同居?这样的感情你怎么看?本文导读: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在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丁玲和两个男人同居了。

西湖是浪漫多情的多发地点,传说中,许仙和法海就曾和一青一白两条蛇在此居住过,据说每个男人都盼望着生命中能有这两条蛇。

李碧华则说,每个女人也希望生命中有两个男人:一个许仙,一个法海。

丁玲的生命中恰好就同时遇到了这样的两个男人,第一个是胡也频,他小她一岁,他就像李碧华笔下的许仙一样,是个美少年。

那会丁玲最落魄的时候。

她当时没有一点名气,独自漂流在北京,跟人学画画,想过做明星,未遂,想过当画家,又未遂,给文坛大咖鲁迅写信,不知为何,竟然杳无音信。

望前路,四顾茫茫。

胡也频对这位姐姐一见钟情,于是用纸盒装满黄色玫瑰,附上字条:你一个新弟弟所献。

胡对丁玲展开了激烈的追求,一直追回丁玲的常德老家。

后来回到北京,他们同居了,据说当时关于他们的绯闻满天飞。

在北京的香山碧云寺下,他们的日子过得平静而又诗意。

丁玲回忆起这段岁月说:我不否认,我是爱他的,不过我们开始,那是真的太小,我们像小孩子一样用爱情做游戏,我们非常高兴地就玩在一起了。

这样的过家家生活,丁玲并不满足,她需要的是更加强烈更加具有冲击力的爱情,所以冯雪峰的出现就顺理成章了,就像电影里的歌唱的那样:“渴望一个笑容,期待一阵春风,你就刚刚好经过。

”不是因为有了冯雪峰丁玲才会心猿意马,而是因为她早有期待才爱上了冯雪峰。

冯雪峰对于丁玲的意义还是很大的,他是个文学青年,梦想就是做中国的雪莱,正是在他的影响下,丁玲才开始写作。

她的代表作《梦珂》与《莎菲女士的日记》正是这段时期写出来的,她在文坛一举成名,影响力很快超过了冰心。

冯雪峰有“湖畔诗人”之名他长相不好看,衣着打扮像个乡下人,第一印象丁玲并不喜欢他。

但这个男人的博学和谈吐还是吸引了丁玲。

胡也频曾经用来融化丁玲的一腔热血,她转而用到了冯雪峰身上。

冯雪峰和她纠缠了一段时间,抽身去了上海。

丁玲文学小说作家名人人物介绍PPT

丁玲文学小说作家名人人物介绍PPT

当代知名作家介绍PPT
当代知名作家介绍PPT
“重玥,你知道我很想你是吗?所以进来特意来看我。”周冲持续着蜷缩的姿态喃喃低语,“你总是喜欢给我出难题,我曾经那么爱你, 现在想忘都忘不掉。”说着说着周冲笑了一下又继续低语,“我会好好活着的,活到头发都白了脸上也有皱纹了再去见你,到时候你可 不要不认识我啊。”说着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好笑的事情又笑了一下,“你知道吗,我遇到了一个跟你长的很像的人,你会怪我在别人身 上寻找你的影子吗?相信我,我一定不会把你们弄错的,因为你们真的很不像。嗯……你像只开朗的小豹子,他更像一只狡猾的小老 鼠。” 周冲突然想起第一次在街上见到于淘,那个被小偷吓得不敢动的人,还嘴硬的跟自己装英雄,他开心的笑出了声。 又在沙发上坐了好一会,周冲才站起身走回卧室,轻手轻脚的爬上床慢慢把于淘搂进怀里抱紧。 “晚安。”他轻声说完,缓缓闭上眼睛。 早上7:00于淘准时睁开眼睛,平时已经习惯早起的身体,即便是在病中也依旧忠实地执行着这个习惯。 于淘很不想张开还十分沉重的眼皮,他哼哼着翻了个身用力挺身向上顶了顶。有个沉重的东西正压在头顶,嗯……真不舒服。他又哼 哼着向上顶了顶,没什么效果,便想用手去推。恩?好像不光是头顶,手上也正压着个什么。猛然间于淘心里一颤,鬼压床!!!从 小就害怕啊飘的于淘,吓出了一脑袋的冷汗,本能的手脚并用使出吃奶的力气推开压在身上的那个鬼。 重物落地的声音跟痛呼声一起响了起来,紧接着便是一声带着怒气还没睡饱的声音:“你小子病好了有力气了是吧。” 哈!于淘转动着迷迷糊糊的脑袋想着:好像听见周冲的声音了…… “于淘,我限你十秒钟张开眼睛,不然我就扒了你的裤子把这个放进去!”周冲怒气冲冲地捏着栓剂,咬着后槽牙说道。 于淘眨巴着小眼睛慢慢对上焦,才看清楚面前的人,跟那个威胁自己的东西。 “周冲!”他猛地大叫着坐起身,不期然的一阵晕眩袭来,身体晃了晃眼前一黑差点又倒回去。 周冲把手里的药在他眼前晃了晃说:“这么急干吗,这药专程给你的我不跟你抢。” 于淘冰着一张脸问道:“你怎么跑我家来了?” 周冲把栓剂握进手心,爬回床上,用嘴唇贴了贴于淘的额头湿漉漉凉丝丝的,他不自觉的微笑起来。 于淘被周冲怪异的举动弄的心里发毛,不自觉的拉过被子身体向后撤了撤。 “你干嘛?”问话的声音十分没有底气。 周冲带着笑意瞟了他一眼,然后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这里是我家。”后翻身下床走出卧室。 于淘傻愣了一会,便开始打量起房间的四周。 屋子里的一切很普通,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于淘一直觉得,像周冲这样的天之骄子房间还不得前卫得不得了,可是眼前的一切却 大大出乎了他的想象。 这哪里像是年轻人住的房间嘛,太老气啦! 天蓝色白原点的窗帘,宽大的窗台上摆放着一盆不知道名字的花,墙边立着暗红色木质家具,地上是跟家具同色系的地板,房间的正 中央铺了一块圆形的长毛地毯。 真没品。这是于淘将屋子彻底打量完之后过了好一会,周冲手捧着一个大碗走了进来。他一面用脚关上房门,一面笑眯眯的说:“发什么愣呢?”

冯达,丁玲生活中的悲剧人物

冯达,丁玲生活中的悲剧人物

冯 达是 中国社 会 科学 家联 盟 有些寂寞 ,经常来 我们 家里 ,有时 的工资 ,每月收入 10O元 。后来他
(简 称 “社 联 ” )的盟 员 ,既非 左 也 约 了到 外头 去 喝 咖 啡 。
把职务辞掉 ,在党 中央宣传 部下属
翼 作 家 ,也 不 是 棱 角 鲜 明 的 斗 士 ,
—— —

— — 。—

’ —


__
_
———



一~

l I 4 。
. . ... . 。.. ..。。
.。 。。
. .。 .. .

人 物




—— 。 …

冯达 ,丁玲生活中的悲剧人物
· 《丁玲传 》 李向东 王增如 著
在 丁 玲 一 生 中 ,冯 达 是 个 重 要 人 物 、敏 感 人 物 ,也 是 个 扑 朔 迷 离 的 神秘 人 物 。 几乎 所 有 关 于 丁 玲 历 史 问题 的文 件 中 ,冯 达 都 被 说 成
“这 年 1 1月 ,我 们 就 一 起 搬 到 善 钟 他 们 两个 人还 有 来 往 。冯 达 一 直很 有 光 ,也 不 能 吸 引 我 ,但 他 不 吓
路沈起予 家。沈起予住三楼 ,我们 尊敬雪峰, “一 ·二八”的时候 , 唬 我 ,不惊 动 我 。他是 一 个独 身
住 二 楼 。每 月 我 们 给 沈 家 廿 元 房 雪 峰 住在 北 四 川路 ,那 里 打 仗 ,他 汉 ,没 有 恋 爱 过 ,他 只 是平 平 静 静
租 ,和楼下的一家一同搭伙 吃饭 , 要搬到城里来 ,搬 到租界上来 ,又 地]二作 。他原是史沫特莱的私人秘

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叛 逆 的 绝 叫 者 ,莎 菲 女 士 是 一 位 个 人 主
哲 、 行侠 、 者 、 女特 点集于 一身 , 独 弱 淑 卑 贱 与 高 贵 集 于 一 身 ” 她 早 期 的小 说 , 。 如
《 珂 》《 毛姑娘》 《 暑假 中》《 梦 、阿 、在 、 自杀
日记》 《 、莎菲女士的 日记》 , 等 以女性内心
陈独秀 的《 的妇女 解放观 》胡适 的《 我 , 易
生 主 义 》 《 操 问 题 》 鲁 迅 的 《 的 贞 、贞 , 我 烈 观 》 出女 性 自我 解 放 的思 想 。在 这 种 提
思 想 的影 响 下 , 出现 了 以冰 心 、 隐 、 叔 庐 凌
情 感 的 肯定 。 莎 菲 女 士 的 日记 》 《 中的 莎 菲 大 胆 流 露 出 对 自我 的肯 定 和 对 爱 情 的 追 求 。 菲 追 寻 地说 :是 的 , 了解 我 自己 , 莎 “ 我
女 性 意 识 首 先 是 女 性 对 自我 欲 望 与
象 的 审视 与 反 思 。 《 珂》 《 毛姑 娘 》 在 梦 、阿 、 《 菲 女 士 的 日记 》 作 品 中 , 性 形 象 不 莎 等 男 再 显得 高 大 、 伟 , 而显 得有 点猥 琐 、 俊 反 矮
小 、 乏 责 任 感 . 的甚 至 成 为 女 性 戏 弄 缺 有
不 过 是 一 个 女 性 十 足 的 人 , 人 只 把 心 思 女
的对 象 。作 者 主要 刻 画 了两 类 男 性 : 类 一
男 性 以 苇弟 为代 表 。 类 男 性 身 上 显 示 出 这 女 性 化 的特 征 。他 们 多 愁 善 感 , 有 一 颗 虽 善 良 的心 , 缺 乏 博 得 女 性倾 慕 的伟 岸 身 却 躯 ; 一 类男性 以凌吉 士为代表 , 类 男 另 这 性 虽具有非凡 的外表 ,他 , 生人 , “ 这 我将

丁玲的三次婚恋

丁玲的三次婚恋

丁玲的三次婚恋作者:暂无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1年第6期初识胡也频,共同迈进婚姻的殿堂丁玲,1904年出生于湖南常德。

1919年,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风暴吹到湖南,正在湖南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丁玲和许多爱国热血青年一样,也走上街头,参加游行、演讲,并开始接触新文学作品。

1922年2月,丁玲作为具有叛逆思想的新女性,毅然解除了和舅父家大表兄的婚约,离开湖南来到上海,同好友王剑虹一起进入了共产党人陈独秀、李达等人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学习。

1923年冬,王剑虹同共产党人瞿秋白结婚。

丁玲只身来到北京,她先在—个补习学校补习功课,偶尔也去北京大学旁听文学课。

1925年,2l岁的丁玲与胡也频相识。

胡也频,福建人,当时在北京《京报》副刊《民众文学周刊》作编辑。

同为远离家乡的游子,加上俩人共同爱好文学,使这对青年男女有了共同的语言。

胡也频那火一样的热情,诗人的气质,赶走了料峭的春寒,温暖了丁玲那颗孤独的心。

同年秋,丁玲与胡也频在北京西郊香山脚下的一间农舍里,两个漂泊者点燃红烛,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

两个人的生活充满了热情和贫困,他们住的房子虽十分简陋,每月还需9元钱租金,靠胡也频那点微薄的稿费只能维持最低的生活。

由于胡也频的稿费收入不稳定,丁玲不得不时常将自已的衣物拿到当铺典当,以应生活之急。

丁玲不是一般女性,当一个贤妻良母不是她的理想。

1926年春,丁玲结识了刚到北京的著名戏剧家洪深,看了他带来的电影,产生了想当电影演员的梦想。

在丁玲的鼓动下,胡也频和丁玲来到上海,进入明星电影公司。

电影公司对丁玲很满意,要跟她签3年的合同。

临到签合同时,丁玲犹豫了,要将3年的青春“卖”给一家电影公司,这不符合她的性格。

于是,丁玲退出了电影界,又去拜访南国剧社的负责人田汉,想当一个戏剧演员。

可是,当时戏剧界的不良风气吓退了丁玲,破灭了她想从事演艺业的梦想。

带着一腔的失望,丁玲、胡也频重新回到北京。

丁玲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国现当代文学

丁玲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国现当代文学
时时从梦中醒来醒来也还是像在梦中充满了甜蜜不知有多少东西在心中汹涌只想能够告诉人一些什么只想能够大声的笑么只想能够大声的笑只想做一点什么天真愚蠢的动作然而又都不愿意只愿意停留在沉思中因为这里是满占据着你的影子你的声音和一切形态还有你的爱我们的爱情这只有我们两人能够深深体会的好的没有俗气的爱情
时代苦闷 女性叛逆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小熊猫 作品
一、作家简介
• 丁玲:原名蒋伟,字冰 之,湖南临澧县人。现 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 女性主义文学先驱。
(1904—1986 )
• 1923年夏,经瞿秋白 介绍进入共产党创办 的上海大学中国文学 系,曾参加争取妇女 财产权的大规模示威 游行
• 19223年开始的玛 格莉特·桑格节制生育 和性解放运动。
二、《莎菲女士的日记》
• 最早发表于1928年2月 号的《小说月报》, 是丁玲继《梦珂》之 后的第二篇小说,引 起当时文坛极大震惊。 作家获得更大声誉的 同时,也因莎菲这一 人物形象饱受争议。
1.思想内容:
整篇小说以日记体 (共34篇)的形式,呈 现了“五四”落潮后、 一个知识女性孤寂与窒 息的日常生活图景。
3.丁玲一生中的另两个男人
• 1931-1936:欲说还休的隐痛——冯达
• 1942-1986:患难与共的伴侣——陈明
1942年
丁38 陈25
四、艺术特征
• 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大胆、细腻的心理描写。 运用内心独白等抒情技巧,大胆真率而又细致 入微地揭示出莎菲内心深处心理与生理、理智 与情感等各方面的矛盾。
2.人物形象 恋爱中的“三角”
凌吉士与苇弟
• 凌吉士: 高贵、丰仪、骑士风度,卑劣灵魂 • 苇弟: 懦弱、无能、好哭泣、女性化

丁玲丁玲一生中的四个男人

丁玲丁玲一生中的四个男人

丁玲-丁玲一生中的四个男人丁玲与胡也频1904年,丁玲生于湖南临澧县一个没落的封建望族家庭。

丁玲四岁的时候,父亲病逝,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娘家。

丁玲舅舅的儿子成了丁玲亲密的玩伴,于是外婆给他们订了娃娃亲。

五四运动爆发后,正在女子师范念书的丁玲和同学们一起上街游行,自由和解放的精神深深融入了她的灵魂。

丁玲有一个叫王剑虹的女友,她给丁玲带来了上海的一些情况,丁玲决定放弃中学文凭与王剑虹一同奔赴上海。

18岁的丁玲解除了与表哥的婚约。

1923年,我党早期杰出领导人瞿秋白被派到上海创办上海大学,并任上海大学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

这年秋,王剑虹和丁玲进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住在青云路青云里一幢两层楼的小亭子间里。

瞿秋白是丁玲和王剑虹当时最崇拜的教员。

当时瞿秋白在社会学系讲哲学,常常光顾丁玲和王剑虹的亭子间。

丁玲回忆说:“他几乎每天下课都来我们这里。

于是,我们的小亭子间热闹了。

他谈话的面很宽,他讲希腊、罗马,讲文艺复兴,也讲唐宋元明。

他不但讲死人,而且也讲活人。

他不是对小孩讲故事,对学生讲书,而是把我们当作同游者,一同游历上下古今,东南西北……我那时对这些人、事、文章以及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争论,是没有发言权的。

我只是一个小学生,非常有趣地听着。

这是我对于文学上的什么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写实主义以及为人生、为艺术等等所上的第一课。

”瞿秋白不仅是丁玲的文学启蒙教师,还是第一个发现丁玲的文学才华并预见其成就的人,而当时的丁玲甚至连一篇作品也没有发表过,充其量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一个中文系的学生。

果然在后来的1927年12月,署名“丁玲”的小说《梦珂》发表在《小说月报》头版位置上了。

1928年2月,《小说月报》又发表了丁玲的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

此后不到半年间,又有《暑假中》和《阿毛姑娘》,皆在《小说月报》以头条位置刊载。

这些小说后来又很快结集为《在黑暗中》出版。

连续在当时最负盛名的文学杂志上发表作品,并很快出版小说集,自然使“丁玲”蜚声文坛。

女作家丁玲一生的四段情缘

女作家丁玲一生的四段情缘
13 年 1 月 8日, 90 1 丁g- 生
下 一 个 男孩 , 名 胡 小频 取
庭 。丁玲 4 岁的时候 , 父亲病逝 , 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孩子回
到娘 家。丁玲舅舅的儿子成 了丁玲亲密的玩伴 , 于是 外婆
f 林 ) 出院后 他 们 已 蒋祖 。
身无分文, 但他们精神上
却 比 以 往 任 何 时候 更 充 实 , 更 乐观 。 当时 , 也 胡
平 , 回到 湖 南老 家 。 返
峰 的时候 , 感觉非常失望 , 她本来认 为一个北大学 日语 的 年 轻人应 该是很英俊 潇洒的 , 而他 看上去像 是一个 乡下
人 。然而他们谈 文学 , 时事 , 谈 于是在 与胡也频相爱 的同
时, 丁玲 又爱上 了文学天才冯雪峰 。然而经过一番痛苦的 抉择 , 丁玲最终选择 了胡也频。 18 年 , 9 5 丁玲 回忆说 :对我 来说 , 况非常复杂。 虽 “ 情 然我深深地 爱着另一个男人 , 但我 同胡也频 同居 了很 长一 段 时间, 我们彼此都有很深的感情依 恋, 如果我 离开他 , 他 就会 自 , 杀 我决定, 我不能同我所爱的这 个人生活在一起 , 于是对他 说 , 虽然我们不能生活在一起 , 我们 的思想是分 不开的。并说 , 世界上只有一个人是 我所爱的 , 不管他 可 能离得 多远 , 这个事 实决不会改变。我说 , , 的爱 因此 我们 情 必须是 ‘ 柏拉 图式 ’ 的。这 个决定使他非 常痛苦 。我最
给他们订 了娃娃亲。五 四运动爆发后 , 正在女子师范念 书 的丁玲和 同学们一起上街游行 , 自由和解放的精神 深深融
入 了她 的 灵魂 。
也频在外从事革命 活动 ,
丁玲 在 家照看 婴 儿 。 1 6 6丁 与 也 在 京 影 9年 月 玲 胡 频 北 合 2

文豪笔下地丁玲:土娼一样地肉欲情魔(图)

文豪笔下地丁玲:土娼一样地肉欲情魔(图)

文豪笔下的丁玲:土娼一样的肉欲情魔(图)丁玲认为,沈从文按照自己的低级趣味,把她描绘成一个“肉体与情魔”、与湘西土娼毫无二致的女人,把她跟胡也频的结合写成是单纯肉体结合,并有意无意地在她的私生活中蒙上一层粉红颜色。

本文摘自2009年第3期《博览群书》,作者陈素娟,原题为《从女性视角看丁玲交恶沈从文》。

沈从文与妻子张兆和1933年5月14日,丁玲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当时几乎无一人敢出面揭露此事。

尚在青岛大学任教的沈从文得知后,于5月25日写下了《丁玲女士被捕》一文,并在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上刊出,后又在《大公报文学副刊》上相继刊登出《丁玲女士失踪》以及《记丁玲女士跋》两篇文章。

不久,忽然听到丁玲遇害的传闻,正在为老友奔走呼号的沈从文感到无比愤怒和悲伤。

正是在这种情绪下,才有了《记丁玲女士》(后改名为《记丁玲》)一书。

当该书在天津《国闻周报》上连载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这不能不说给当局施加了一定的压力,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丁玲的危险性。

近50年后,这份记忆在80年代初被唤起。

身为传主的丁玲一反常态,对过去20年给予她政治迫害的人默不作声,却对这部关于她本人的传记痛骂有加、嗤之以鼻。

1980年春,丁玲在《诗刊》第3期上发表了《也频与革命》,文中称《记丁玲》是“一部编得很拙劣的‘小说’”、“胡言乱语”、“连篇累牍”,并斥作者沈从文为“贪生怕死的胆小鬼,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市侩,站在高岸上品评在汹涌波涛中奋战的英雄们的高贵绅士”。

两人过世之后,“树欲静而风不止”,由此而引起了一段“丁沈文坛公案”,研究者各持己见,争论不休。

其中多数是站在同情沈从文的角度,批评丁玲的“有失偏颇”。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大多都从强调丁玲的政治性出发。

这不免引人深思:难道就因为政治信仰的不同,曾经被传为“文坛佳话”的深厚友谊就这样破裂了吗?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存在呢?丁玲本人曾对一个研究者这样解释:“我被捕后,有一年沈从文又到了常德。

飞蛾扑火 非死不止 丁玲故居寻迹

飞蛾扑火 非死不止 丁玲故居寻迹

文化·生活 CELEBRITY HOUSE名人故居栏目主持:陆杨丁玲(1904年-1986年),湖南临澧人,原名蒋伟,字冰226丁玲与王剑虹的合影1926年丁玲与胡也频在北平的合影。

照片上的字为胡也频1928年2月题写。

冯雪峰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227这段时期丁玲看了一部电影《空谷兰》后,萌生了做电影明星的想法,但终因性格与电影圈潜规则的现实格格不入而未果。

于是她含愤写出了处女作《梦珂》,这是关于一个敏感和幼稚的年轻女孩成为一名电影明星受腐败的社会欺骗的故事。

1927年底发表于《小说月报》。

同年冬天,丁玲又创作了《莎菲女士的日记》,深刻地表现了五四运动后觉醒的知识青年的痛苦与追求。

报刊上惊呼“好似在这死寂的文坛上,抛下一颗炸弹一样,大家都不免为她的天才所震惊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汉花园的公寓丁玲结识了冯雪峰。

当时年轻的丁玲和胡也频、沈从文都想赴日留学,为了学习日语,找了个老师,这位老师就是当时在北大自修日语的冯雪峰。

后来,丁玲在与美国作家斯诺夫人一次谈话中,她深情地说:“一个朋友的朋友开始来到我们家里,他也是一个诗人。

他长得很丑,甚至比胡也频还穷。

但是在我们的许多朋友当中,我认为这个人在文学方面特别有才能。

我们在一起谈了很多。

在我整个一生中,这是我第一次爱过的男人。

”1928年,冯雪峰离开北京到上海,丁玲不顾一切追到上海,紧跟着胡也频也追到了上海。

面对两个男人,丁玲大胆地提出要和两个男人共同生活,于是三人直奔杭州,真的在西湖边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

结果胡也频坚持不住,返回上海,找到了好友沈从文。

沈从文劝他不要轻易放弃心中所爱,胡也频隔日重返杭州,他的坚定终于挽回了丁玲飘摇的心。

最终,冯雪峰理智地选择了离开。

丁玲心如刀绞地看着冯雪峰离去,这段惊世骇俗的三人行爱情告一段落。

“最后悔的一段感情是冯达。

”1931年2月7日,年仅29岁的胡也频被枪决。

丁玲的文学创作

丁玲的文学创作
二等奖 • 1955-8,被中国作协党组批判、定为“丁陈反党集团” • 1957-6, 作协党组准备纠正丁玲的错案。7月全国反右
斗争开始,被定为右派 • 1958-1969 自愿下放黑龙江佳木斯农恳总局的汤原等农
场劳动。文革期间被关进“牛棚”
丁玲年谱
• 1970——1975,被监禁在北京秦城监狱 • 1975-5,被谴送到山西长治劳动 • 1978-7,摘去右派帽子。12月,再次给党中央写申诉
在河北阜平开始创作《桑干河上》
丁玲年谱
• 1948-11,到莫斯科参加世界民主妇联第二次代表大会 • 1949-7,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9
月,任《文艺报》主编 • 1950年春,任中国文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 1951-1,中央文学研究所开学,任所长。春,任中宣
部文艺处处长 • 1952年春,任《人民文学》主编。3月,获斯大林文艺
• 女性的孤独。丁玲作品的出发点是面对人的孤 独(北岗正子)。“我总愿意有那么一个人能 了解得我清清楚楚的,如若不等得我,我要那 些爱,那些体贴做什么?我真愿意这种时候会 有人懂得我,便骂我,我也可以快乐而骄傲 了。”
• 女性的逃亡。它象征现代觉醒的女性反抗男权 的胜利,也隐喻无法撼动男权秩序的现实败北, 也寄予着现代女性执着的自我解放追求。
丁玲的文学创作
(1904——1986)
丁玲年谱
• 1904/10/12,生于湖南临澧(安福县),名蒋伟,字冰之。 • 1908年,父病逝 • 1909年,随母移居常德舅父家 • 1910—1921,在家乡读书(1910-1917 小学,1918-1922中学) • 1922年,与表兄解除婚约,与王剑红同赴上海求学,入平民女子
女性内在情欲的描写

丁玲与冯雪峰:爱而不得,相望江湖

丁玲与冯雪峰:爱而不得,相望江湖

余家送 给丁玲一枚珍贵的金戒指 。但是 ,丁玲后来 那个时代的人对待爱情真是有满腔激情 ,960万平
看 不上 表 哥 ,主动 退婚 ,把 金戒 指还 给 了舅舅 家 。 方 公 里 的祖 国大 地 任 由他们 你 追我 赶 、尽 情 撒欢 、
和冯 雪 峰认 识 的 时候 ,丁玲 已是 名 花有 主 ,和 尽 情 纠缠 ,这 种 爱 的 自由奔 放 在我 们 这个 年 代都 不
88
名人婚恋 l 2 晕;
活 ,厉害吧。于是 ,冯雪峰在杭州西湖边租了两间 的人 。
房 ,冯雪 峰 住 一 间 ,胡也 频 住一 间 ,他们 仨 真 的和
胡 也 频牺 牲后 ,冯雪 峰 前来 安 慰 丁玲 ,爱 情 之
平 相 处 了一 些 日子 。丁 玲可 以在 冯 雪 峰 的房 间 手握 火 重又 在 她 的心 中 熊熊燃 烧 。她写 给他 的情 书依 然
章也频频见报 ,稿费的收入使两个人 的生活大为改 到 上海 的一 幕 如出一 辙 。
善 ,因为 民国的稿费还是很可观的。他们计划凭丰
性 格 豪放 的丁玲 ,堪称 是 女权 主 义者 的鼻祖 ,
厚 的稿 酬 收 入 ,去 日本 留学 ,所 以 打算 先学 日语 。 最 后 提 出一个 奇 葩解 决 方案 ,即三 个人 一 起 共 同生
各界 1名 人婚恋
丁 玲 与 冯 雪 峰 ◆ ◆ 爱 而不 得 , 相望 江 湖 I梅 莉
作家的感情一般 比平常人更丰富 ,但丁玲绝对 于是 ,经朋友介绍 ,请来北大 日语 系的学生冯雪峰
算得 民国才女 中情感史最丰富的一个。她虽没有林 教 丁 玲 日语 。
徽 因的情史那么赫赫有名 ,但也是情场高手。与她
人 暧 昧?

读书报告读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女性文学作业)

读书报告读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女性文学作业)

《莎菲女士的日记》读书报告班级:学号:姓名:阅读书目:《莎菲女士的日记》作者:丁玲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多年的阅读中我很少刻意的去读某一个时期某一个作家的作品,在接触女性文学后,我根据老师推荐的作家和书目,阅读了一系列女性作家的文章。

其中在阅读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后感触颇丰。

在阅读过程中每一个人面对不同的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人在审视对不同的作品时会有不同的视角。

在解读一部作品时受那些早已经在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意识影响每个人都会带有自己的感情,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结合作者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选取适合的视域来深入作品。

至此,如何能更好的挖掘出新意,真正阐发出自我观念,得出独到的见解在我们赏析一部作品中变得至关重要。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女作家丁玲在24岁时创作的,她以新颖独到的日记体形式创作出一篇带有自叙性质的反映作家心灵世界的作品。

作品中对主人公莎菲以行云流水似的笔触,深刻的剖析了内心在面对爱情时的焦灼与矛盾心境。

在20世纪二十年末风云突转的时代背景下,以极为细腻大胆的抒写方式,揭露出一代知识女性在爱情与理想方面的种种困惑与痛苦,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把女性在爱情中的独立性自主性个体性通过莎菲心里获得的描写表现的淋漓尽致。

“莎菲"这一形象也成为了一个时代女性符号的象征。

小说中的莎菲敏感,感伤,悲观,孤独,并患上了严重的肺病。

这种种性情再加上令她迷惑而头痛的爱情更让她变得忧伤而忧郁。

她读报,看书,关心社会发展,是时代的新女性,可这每一种总不能真正唤起她的激情与希望。

小说在表现莎菲与苇弟,凌吉士,以及同学毓芳,云霖的交往中,表现了新时代女性的婚恋观念与生活态度。

莎菲在小说中是苦闷痛苦不被理解的的。

首先她对自身爱情是不满与渴求的。

苇弟是个比莎菲还大四岁的大男孩。

他喜欢莎菲,照顾莎菲。

可是他老实,纯真又异常的懦弱与缺乏主见,无法真正理解这样一个处于渺茫状态中的莎菲的所思所想,无法真正的走进莎菲的内心世界。

丁玲的一生和她的四段婚姻,遭受无数流言蜚语,却依然故我

丁玲的一生和她的四段婚姻,遭受无数流言蜚语,却依然故我

丁玲的一生和她的四段婚姻,遭受无数流言蜚语,却"依然故我"在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上,丁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的确,丁玲,是个道不清说不明的人,她的一生,如同迷一般,难以琢磨,难以参透。

早期追求个性人生,以“另类”女作家的面目登上文坛。

最终成为了一位革命作家。

丁玲一生著作丰富,出版有《丁玲文集》五卷。

其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广泛流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丁玲晚年的知音、诗人牛汉说:“老太太是一个大的历史现象,她一直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五四’以来历史的残酷性、复杂性都可以在她的经历中得到印证。

”瞿秋白早年对丁玲的评价“飞蛾扑火,非死不止”。

对“火”的向往,包含着对“在黑暗中”的现实的反抗,和对“光明”的未来的追逐。

有作家评价:“丁玲是一座大山,一条大河,一道悲壮的风景,足以妆点照耀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丁玲太复杂,不是一张面孔可以说清楚的。

但不可否认,文学,爱情和政治是丁玲一生的三个主题。

1904年,丁玲生于湖南临澧县一个没落的封建望族家庭。

原名蒋伟,字冰之。

父亲曾留学日本,为人豪侠仗义,常在乡间行医散药,扶贫济困。

人说其“挥金如土”。

四岁的时候,父亲病逝,幸亏丁玲有一个刚毅的母亲,丁母佘曼贞虽然是个小脚太太,但他仰慕新学,自立自强,在丈夫病逝后,不顾族人反对,带着四岁的丁玲和一个遗腹子,千辛万苦辗转求学,最后取得了教师资格,和结拜姐妹向警予办学教书,曾把年幼的丁玲托付给向警予照看,丁玲把向警予叫“九姨”。

外婆把丁玲许配给了舅舅家的表哥,但是丁玲长大后却不愿意给表哥做媳妇,反抗无果后,丁玲写了一篇讨伐舅舅的文章,发表在《常德晚报》上,让舅舅颜面尽失。

1922年,18岁的丁玲顺利解除了与表哥的婚约。

???和女友王剑虹逃婚来到上海,入读陈独秀、李达等共产党人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不久经瞿秋白介绍入读上海大学中文系旁听。

丁玲与胡也频????1924年暑假王剑虹病逝,丁玲怀着失去闺蜜挚友的痛苦来到北京,住在辟才胡同一处公寓里,在北京大学旁听文学课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玲-丁玲一生中的四个男人
丁玲与胡也频
1904年,丁玲生于湖南临澧县一个没落的封建望族家庭。

丁玲四岁的时候,父亲病逝,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娘家。

丁玲舅舅的儿子成了丁玲亲密的玩伴,于是外婆给他们订了娃娃亲。

五四运动爆发后,正在女子师范念书的丁玲和同学们一起上街游行,自由和解放的精神深深融入了她的灵魂。

丁玲有一个叫王剑虹的女友,她给丁玲带来了上海的一些情况,丁玲决定放弃中学文凭与王剑虹一同奔赴上海。

18岁的丁玲解除了与表哥的婚约。

1923年,我党早期杰出领导人瞿秋
白被派到上海创办上海大学,并任上海大学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

这年秋,王剑虹和丁玲进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住在青云路青云里一幢两层楼的小亭子间里。

瞿秋白是丁玲和王剑虹当时最崇拜的教员。

当时瞿秋白在社会学系讲哲学,常常光顾丁玲和王剑虹的亭子间。

丁玲回忆说:“他几乎每天下课都来我们这里。

于是,我们的小亭子间热闹了。

他谈话的面很宽,他讲希腊、罗马,讲文艺复兴,也讲唐宋元明。

他不但讲死人,而且也讲活人。

他不是对小孩讲故事,对学生讲书,而是把我们当作同游者,一同游历上下古今,东南西北……我那时对这些人、事、文章以及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争论,是没有发言权的。

我只是一个小学生,非常有趣地听着。

这是我对于文学上的什么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写实主义以及为人生、为艺术等等所上的第一课。


瞿秋白不仅是丁玲的文学启蒙教
师,还是第一个发现丁玲的文学才华并预见其成就的人,而当时的丁玲甚至连一篇作品也没有发表过,充其量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一个中文系的学生。

果然在后来的1927年12月,署名“丁玲”的小说《梦珂》发表在《小说月报》头版位置上了。

1928年2月,《小说月报》又发表了丁玲的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

此后不到半年间,又有《暑假中》和《阿毛姑娘》,皆在《小说月报》以头条位置刊载。

这些小说后来又很快结集为《在黑暗中》出版。

连续在当时最负盛名的文学杂志上发表作品,并很快出版小说集,自然使“丁玲”蜚声文坛。

我们知道,“五四”时期出现了一个女作家群,但到了1928年,这个女作家群已经显得很沉寂。

冰心正处在沉默期。

石评梅已经去世。

庐隐的创作出现了停滞。

凌叔华搁笔不写了。

冯沅君做学者去了。

“五四”时期的女作家群似乎已经风流云散。

但这时,突然冒出了一个“丁玲”。

这个女作家比“五四”时期的女作家都更
为大胆,“带点忧郁,带点轻狂”,闯进了文坛。

而丁玲的这些小说,“好似在这死寂的文坛上抛下一颗炸弹一样,大家都不免为她的天才所震惊了。


在丁玲的撮合下,1924年1月,瞿秋白和王剑虹喜结良缘。

遗憾的是,结婚仅7个月,王剑虹就因患肺结核去世。

丁玲与胡也频
胡也频闻讯后,向朋友借钱追到湖南。

他贫困潦倒,连人力车夫的钱也是丁玲母亲给付。

但他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丁玲面前时,丁玲被深深感动了,爱情之门豁然开启。

据当时在山东省立高中就读的季羡林回忆说:“丁玲的衣着非常讲究,大概代表了上海最新式的服装。

相对而言,济南还是相当闭塞淳朴的。

丁玲的出现,宛如飞来的一只金凤凰,在我们那些没有见过世面的青年学生眼中,她浑身闪光,辉耀四方。

记得丁玲那时候比较胖,又穿了非常高的高跟鞋。

济南比不了上海,马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高中校
内的道路,更是年久失修,穿平底鞋走上去都不太牢靠,何况是高跟鞋。

看来丁玲就遇上了‘行路难’的问题。

胡先生个子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