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生计报告
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研究综述
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研究综述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研究综述引言: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了重要的旅游形式之一。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综述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研究的相关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可持续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与挑战可持续乡村旅游不仅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机遇,还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和就业。
然而,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环境破坏、文化冲突、资源过度开发等。
因此,研究如何实现可持续乡村旅游发展的生计方式十分重要。
二、乡村旅游生计方式的分类与特点乡村旅游生计方式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农业导向型、文化导向型、自然导向型。
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生计方式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影响。
例如,农业导向型乡村旅游生计方式可以促进农业发展和保护农村传统文化,但也可能导致土地和资源的过度开发。
三、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实现可持续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目前,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模式,如农村旅游合作社、乡村旅游扶贫等。
这些模式通过整合农村资源、培育旅游产品、改善农民收入等途径,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模式。
四、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研究的问题与挑战虽然关于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研究的视角相对单一,方法缺乏系统性;乡村旅游生计模式的可持续性评估标准还不完善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加强理论构建和方法创新,并进一步探究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五、未来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研究的发展方向未来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研究应进一步拓展以下几个方向:一是加强理论研究,构建更加系统和完整的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理论框架;二是深入探究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的影响机制,揭示乡村旅游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三是加强方法研究,开展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质量和可信度;四是完善可持续性评估指标,为乡村旅游生计模式的选择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可持续生计概念框架
可持续生计概念框架
经济方面,可持续生计概念框架强调了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之
间的平衡。
这意味着要实现经济繁荣,同时需要确保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同时,还需要关注经济增长对环境的
影响,采取措施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社会方面,可持续生计概念框架强调了社会公正和人权保障。
这包括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权利和福利。
同时,还需要关注社会的
包容性和多样性,尊重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环境方面,可持续生计概念框架强调了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这包括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和
废弃物排放,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之,可持续生计概念框架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思考方式,帮
助人们认识到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实现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得到平衡和协调的情况下,人类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发展部可持续性生计指导大纲
最后,这种生计途径还影响了项目工作小组考虑的水资源政策和管理方案, 比如早期预警和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作小组把注意力放在广泛的水安全 指标(着重水的存在和家庭对水的获取)如何与水资源脆弱性的调查结果(注 重食物安全)相结合上,以便更加了解生计安全以及维持生计安全都需要哪些 干预措施。比如,在干旱开始的时候保护家庭的生计资本,或在灾难过后重建 这些资本,关键问题可能就是对水资源的获取,这影响到有多少时间可以用于 劳动生产,用于保护牲畜并提高其产量。这就需要有针对性的供水干预措施, 并且与食物安全和资本重建相互协调,并精心安排各种活动之间的顺序。
第二,采用这种生计视角可以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社区家庭的资本“管理”, 使我们找到水和食物安全之间的联系。比如,了解水的使用模式,水如何与其 它资本相结合而产生收入-比如:牲畜饮水,小规模灌溉。并且,还有助于我 们理解水的不安全(比如干旱时期)对生产和收入以及直接消费的影响。同样, 在一年中的某个时期(比如干旱时节)花大量时间找水和取水,会导致很高的
这些指南是为了启发大家的思考和学习。 欢迎把建议和意见传给:livelihoods@
©DFID 2001 年 10 月
再比如,解决水的供应的措施有可能解放稀缺的劳力资源,使之投入到农 业生产活动种,以及增加学生的在校比例。 ▌项目/规划的平衡,把项目的视角从以资源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并不 意味着对资源状况和趋势的了解不再重要。有一些以资源为中心的项目表 现不佳,就是因为这些项目太偏向于技术途径。也有一些以人为中心的项 目效果不够理想,因为这些项目对重要的资源问题只有肤浅的理解。所以 需要达成一种平衡,避免一个学科或领域不合理地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在 定义问题和项目规划阶段。
可持续发展报告
可持续发展报告1. 引言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不妨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在全球层面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议题,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报告旨在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目标和挑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建议。
2.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对于全球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可持续发展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确保人类能够继续享受自然提供的各种服务和福利。
其次,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减少贫困和不平等,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
第三,可持续发展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为可持续的就业和商业机会提供支持。
3.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但不限于消除贫困和饥饿、提供优质教育、促进性别平等、保障清洁水源和卫生设施、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不平等、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等。
这些目标为各国提供了具体的框架和指导,以便在实施过程中共同努力。
4.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均衡性使得在满足当前需求和保护环境之间寻求平衡变得困难。
其次,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能源供应不稳定等环境问题威胁着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此外,社会不平等、腐败和政治动荡等问题也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全球合作和跨界合作。
5.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建议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和国际组织应该加强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落实,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得到充分实施。
其次,企业和社会组织应该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此外,个人也应该增强可持续消费和生活方式的意识,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6. 结论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共同责任。
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能够建立一个更加繁荣、公正和可持续的未来。
国内外可持续生计文献量化分析
第1期2020国内外可持续生计文献量化分析秦 雨(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摘要:贫困不仅仅是由低收入造成的,而且根本原因是人们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
可持续生计提出的初衷就是为了达到消除贫困的目标,其相关研究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政策的深入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本文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 核心库为数据源,应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 对2000-2018年可持续相关文献进行统计量化分析。
研究发现:(1)国内外可持续生计研究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态势,分别受国内扶贫政策和国际重大事件的影响;(2)在研究内容上,农民生计与贫困问题一直是国内的研究热点,而国外更加重视可持续生计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
关键词:可持续生计;研究综述;Cite Space;知识图谱分析 1引言可持续生计是指当人们生活面对威胁和压力时,在不破坏资源的基础上,能够恢复、增强并且保持长远的生存能力、资产和从事的活动,并为下一代提供机会。
其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为研究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农”问题成为当前国家工作的重中之中,如何实现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是乡村发展需要着重关注的领域。
因此对近20年来可持续生计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和内容梳理又有了新的时代意义,也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2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2.1研究方法基于Cite Space 的可视化分析,通过对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主题领域等分析,以此来判断该领域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研究动态,探测学科研究特征以及变化趋势。
2.2数据来源本文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 核心库为数据源进行文献检索,设置检索时间区段为2000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中文检索采用“可持续生计”作为主题词,外文主题词为"Sustainable livelihoods",共检索出中文文献1 254篇、英文文献3 285篇。
中国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报告引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持续发展对于中国至关重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也面临着许多环境和社会挑战。
本报告旨在分析中国目前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包括环境保护、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等方面。
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取得了一些进展。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大了对太阳能和风能等的投资。
同时,中国还实施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行为进行了限制和惩罚。
然而,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迅猛,环境问题仍然存在。
空气和水污染依然严重,土地资源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中国需要继续努力,加强环境保护行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一直是中国政府的重要目标。
中国成功实现了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然而,高速增长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源密集型产业,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量大,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此外,经济增长也带来了社会不平等问题,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扩大。
因此,中国需要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可持续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致力于减轻贫困和不平等现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以及加大对教育和医疗健康领域的投入。
然而,社会公平问题仍然存在。
中国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和教育机会不平等等问题仍然较为严重。
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教育和医疗健康服务的覆盖率,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
结论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中国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
同时,中国也需要加速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可持续经济增长。
此外,中国还应加强社会公平,减轻贫困和不平等现象。
只有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因素,中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人民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1. Xinhua News Agency. (2021). Chinese government says economy back to normal after COVID-19, but challenges remain. [Online] Available at: [Accessed 25 October 2021].2. The World Bank. (2020). China Overview. [Online] Available at: [Accessed 25 October 2021].3. Hong, L., Suhong, Z., Lixin, T., Xiaohui, H., & Hao, S. (2019).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lean Energy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201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Internet (ICEI) (pp. 267-271). IEEE.注意:本报告仅供参考,数据和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决策依据。
2024年全球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年
海洋污染治理
海洋灾害防范
建立海洋灾害预警和防范体系,减少 海洋灾害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 响。
加强陆源污染物的排放监管,减少海 洋污染物的输入,保护海洋环境。
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壤修复技术
土地利用规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 用效率。
显现。
气候变化导致粮食减产、水资源短缺和疾病传播等问题,对人
03
类生存和发展构成挑战。
当前面临主要挑战与问题
人口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的矛 盾日益尖锐,如何实现可持续
发展成为紧迫问题。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对全 球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和修复。
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经济社会 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需要 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和合作。
教育普及和质量提升途径
扩大教育资源供给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提高教育普及率,特别是要 关注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提 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2024年全球人口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年
汇报人:XX
2024-02-04
• 全球人口与环境现状 • 可持续发展理念及战略目标 • 节能减排技术在各领域应用推广 •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实践案例分
享 • 人口健康与福祉提升策略探讨 • 未来展望与挑战应对
目录
01
全球人口与环境现状
《2024年可持续生计理论视角下牧区脱贫户生计能力提升对策研究》范文
《可持续生计理论视角下牧区脱贫户生计能力提升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程中,脱贫攻坚已成为一个重大历史课题。
尤其是牧区地区,脱贫攻坚战成果显著,然而后续如何稳固脱贫成效、持续提高牧区脱贫户的生计能力,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可持续生计理论为此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
本文将从可持续生计理论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牧区脱贫户生计能力提升的对策。
二、可持续生计理论概述可持续生计理论强调的是在面对生活压力和风险时,个体或家庭所具备的维持和提升自身生计的能力。
该理论注重长期效益,通过提升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达到真正脱贫的目的。
在牧区,这一理论的应用尤为关键,因为牧区的生产生活环境具有其特殊性。
三、牧区脱贫户生计能力现状及挑战牧区地区自然环境复杂,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导致脱贫户在脱贫后仍然面临着生计能力不足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缺乏有效的生产经营方式、信息获取不畅、教育医疗等基础服务相对滞后、以及缺乏足够的资源投入等方面。
这些问题使得脱贫户的生计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
四、提升牧区脱贫户生计能力的对策(一)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人力资本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等方式,提高脱贫户的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
同时,注重培养其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来源结合牧区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发展特色养殖业、手工艺品加工等产业,增加脱贫户的收入来源。
同时,鼓励和支持其参与市场经营活动,提高其经济自主性。
(三)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牧区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
同时,加强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降低生计风险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等防范机制,为脱贫户提供必要的风险保障。
同时,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帮助其渡过难关。
(五)加强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形成合力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形成支持牧区脱贫户生计能力提升的合力。
可持续生计文献综述
感谢观看
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失地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提高他 们的生活水平。
2.加强教育培训: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 和创业能力。
3.优化土地制度:推行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征收和补偿机制,确保失地 农民的合法权益。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文献 调查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对失地农民的生计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其次,利用问卷 调查收集失地农民的生计信息,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此外, 还进行了实地调查,以深入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和生计需求。
结果与讨论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我们获得了丰富的失地农民生计信息。从调查结 果来看,失地农民的生计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失地农民失去了唯一的收入来源, 面临着就业困难和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然而,也存在一些积极因素,如部分 失地农民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了自身素质,获得了更好的就业机会。
5、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可持续生计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可持 续生计的概念、现状分析、知识梳理和实践案例等方面。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可持续生计的定量研究较少,缺乏系统性的理论 框架等。
展望未来,可持续生计研究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未来 研究可以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可持续生计的理论研究,提出更具指导性的理 论框架;二是开展更多的实践研究,总结可持续生计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三是加 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可持续生计的全球发展;四是结合新技术和方法,如大 数据等,为可持续生计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4、实践案例
一些地区已经开展了一些可持续生计实践项目,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例 如,非洲的一些国家通过推广节水农业、雨水收集和存蓄等技术,提高了农业生 产效益和生计活动的可持续性。同时,亚洲一些国家也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发展 生态旅游等方式,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可持续发展报告汇总
可持续发展报告汇总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代际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意识到,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监测可持续发展的进展情况,许多国家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报告,下面是一些重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汇总。
首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报告是全球可持续发展情况的综合评估。
该报告每年发布,涵盖了各个国家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表现。
报告指出,全球目前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贫困、饥饿、气候变化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同时,报告也强调了可持续发展所取得的进展,比如全球减贫率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
其次,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旨在监测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
报告显示,中国在经济增长、贫困减少、教育改善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
报告强调了加强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另外,欧盟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关注欧洲各国的可持续发展进展。
报告显示,欧洲在减缓气候变化、提高能源效率和促进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报告也指出,欧洲仍然面临着高失业率、贫困率和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报告呼吁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推动绿色经济和改善社会福利。
最后,印度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强调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包容的重要性。
报告指出,印度在减少贫困、改善基础设施和提供基本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印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不平等的收入分配、就业问题和居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报告建议加强公民参与、改善环境管理和加强社会保障。
综上所述,各国的可持续发展报告都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所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这些报告为政府和国际组织制定政策和行动计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然而,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可持续生计理论视角下牧区脱贫户生计能力提升对策研究》范文
《可持续生计理论视角下牧区脱贫户生计能力提升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扶贫攻坚的深入推进,牧区作为贫困地区的代表,其脱贫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可持续生计理论出发,探讨牧区脱贫户生计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旨在为牧区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可持续生计理论概述可持续生计理论是指通过提高贫困人口的生计能力,使其能够自主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从而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理论。
该理论强调内外因素的有机结合,注重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政策支持、资源整合、能力培养等多方面措施,推动贫困户的生计转型和升级。
三、牧区脱贫户生计现状分析牧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导致脱贫户生计能力普遍较弱。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方式落后,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设备;二是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畜牧业;三是教育资源匮乏,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四是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四、生计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针对牧区脱贫户生计能力提升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1. 强化政策支持,完善扶贫机制。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制定更加精准的扶贫政策,通过产业扶持、就业帮扶、教育资助等方式,提高脱贫户的生计能力。
2. 推动产业升级,增加收入来源。
鼓励脱贫户发展特色产业,如畜牧业、草原生态旅游等,同时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人力资本。
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等措施,提高脱贫户的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4.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提高生活水平。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保障脱贫户的基本生活需求。
5. 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6. 加强社区参与和合作,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鼓励脱贫户积极参与社区发展,通过合作经营、共享资源等方式,实现共同富裕。
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一、简介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
本文旨在探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并分析其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绿色生产的概念与特点绿色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
其特点是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注重节约能源、循环利用资源、降低排放,达到与环境协调共生的目标。
三、绿色生产的发展现状目前,绿色生产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各行各业纷纷推出环保型产品,节能减排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例如,智能家居设备的推广,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也有效降低了资源浪费。
同时,一些国家制定了环境保护政策,鼓励企业采取绿色生产方式,并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处罚。
四、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意义可持续发展是指充分满足当前代人的需求,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强调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对于保护自然环境、缓解资源短缺、维护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五、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
绿色生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手段,通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同时,可持续发展使绿色生产不仅注重环境效益,也要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六、绿色生产与环境保护绿色生产是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之一。
它通过减少废气、废水、废渣等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物的产生,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绿色生产还能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七、绿色生产与经济发展绿色生产对经济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一方面,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绿色生产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也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失地农民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失地农民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分析—以南京市为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由南京市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的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
首先,通过实地调研和采访,分析当前失地农民的生计资本包括财务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并结合他们的生计行为模式,深入探讨几种不同的可持续生计策略。
最后,本文提出几项建议,以促进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
关键词: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南京市正文:1. 引言随着南京市经济的发展,失地农民所面临的生计问题日益凸显。
失地农民无法得到足够的收入,以维持他们和家庭的正常生活,而他们的生计资本也受到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为了使失地农民能够更好地应对持续发展带来的压力,本文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失地农民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展开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2. 方法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采访,对南京市失地农民的生计情况和生计行为进行了分析,以及他们的生计资本。
从失地农民的生计资本结构中,归纳出财务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等四大类的生计资本,并结合他们的生计行为模式,深入探讨几种不同的可持续生计策略。
3. 结果与讨论本文调查结果表明,失地农民所具有的财务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等生计资本是南京市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发展的根基,且存在失地农民之间在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这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生计能力。
此外,就可持续生计策略而言,失地农民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类型、拓宽农业相关业务,以及加强与社会的互动等方式进行多种形式的可持续生计。
4. 结论本文通过对南京市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的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分析,发现失地农民可以从多种形式的可持续生计获得提高。
建议政府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支持,以增强他们的资本壁垒;同时也应多举办诸如技能培训、心理辅导等活动,以充实失地农民的社会资本。
对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帮助社会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农民实现可持续的生计发展。
可持续生计与生计动态能力分析:一个新的理论研究框架
1.自组织理论视野下的居民家庭生计动态能力。当前,以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超循环论等为主要内容的自组织理论快速发展,为人们阐释复杂居民可持续生计动态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支持。
自组织理论认为,自组织就是系统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通过系统内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经过突变而形成一种我形成和功能完善的过程。由于居民在居民风险约束下实现生计发展的实质是通过对生计资源配置、整合与管理,形成新的生计模式,使生计系统不断结构化、层次化和有序化。因此,我们可以运用系统论和自组织理论研究居民生计风险和生计脆弱性。
(3)环境适应能力。环境适应力是居民充分认识新的生计环境的能力。对于居民来说,外在生计环境的变更需要居民家庭在一系列分析和认识的基础上,基于自身生计条件,对生计面临的威胁和机遇进行识别,化解所存在的风险,建立和谐的人地新关系。
(4)持续创新能力。持续创新力是支持居民生计恢复和发展的居民生计发展战略的实际体现,体现了居民一种面对新的环境进行调整和适应的能力。创新主要根据居民自己的生计资本和现实支撑条件来进行,主要有生计技术创新、生计策略创新和支撑条件的创新等。
(2)风险控制能力。在常规的生计分析中可能没有必要开展全方位的风险分析(DFID,2000),但是,对于动态生计能力和生计风险而言,居民生计风险分析有利于在居民生计策略设计中通过详尽的风险评估来正确认识居民带来的生计重建的不确定性,从而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在实施多元化生计策略中同步建立居民安全网,通过社会保障来稳定居民生产和生活。让居民通过生计知识的学习和更新,积累抗衡风险的能力,克服因生计路径的改变而形成的各种风险,实现居民生计的成功转型。
总体来看,目前关于能力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学者们都是因特定问题(比如贫困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以特定视角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层面来研究能力的构成及其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在这其中,无论是社会学领域对能力形成和能力特征的分析,还是经济学领域对能力的规范和界定,都表明了能力应有如下特征:
2023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报告
2023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报告2023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报告如下:一、背景介绍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是联合国于2015年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内容。
它旨在解决全球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贫困、饥饿、气候变化、不平等等。
根据联合国设定的目标,各国需要在2030年前实现这些目标,以确保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二、目标进展总览在2023年,国际社会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各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都积极参与,为实现这些目标做出了巨大努力。
以下是各个方面的进展情况概述:1. 消除贫困在贫困问题上,全球范围内贫困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提高了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然而,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然面临较高的贫困率,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确保所有人都能享有基本的生活需求。
2. 饥饿问题粮食安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饥饿问题上,全球粮食生产有所增加,但仍存在着饥饿人口的挑战。
各国应加强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的营养。
3. 健康和福祉在健康和福祉方面,全球范围内的医疗服务得到了显著改善。
然而,某些地区仍然面临挑战,包括医疗资源不足、传染病的流行等。
为了实现全民健康,各国应加大投入,改善医疗条件,提供更加平等的医疗服务。
4. 教育问题在教育领域,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普及率逐渐提高。
各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政策和措施,增加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
然而,一些贫困地区仍然存在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5. 清洁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在清洁能源领域,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容量持续增加,非化石燃料的使用比例逐渐提高。
然而,化石燃料的消耗仍然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各国应继续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实现可持续能源的目标。
可持续性分析报告
可持续性分析报告可持续性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发展,以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利益。
本文将对可持续性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影响。
一、可持续性的定义与重要性可持续性是指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它强调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未来世代的需求和利益。
可持续性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保护:可持续性要求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以维护地球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2. 社会福祉:可持续性追求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通过提供基本教育、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3. 经济繁荣:可持续性要求经济的长期稳定和繁荣,通过技术创新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二、可持续性的应用和影响可持续性在不同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和影响,包括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城市规划、农业发展等。
1. 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强调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推广循环经济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2. 能源开发:可持续性要求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和化石燃料的依赖,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3. 城市规划:可持续性在城市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提供可持续的交通系统、建设节能建筑、改善城市绿地和空气质量等,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4. 农业发展:可持续性在农业领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包括推广有机农业、水资源管理、土壤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
三、可持续性的挑战与对策尽管可持续性的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政策落地难、资源有限性、意识转变等。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制定与执行相关政策:政府应制定并执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和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可持续生计访谈提纲
可持续生计访谈提纲
可持续生计是指一种能够维持和提高生计者生活水平,并同时保护和提升自然和社会资本的方式。
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以可持续生计为主题,对可持续生计进行访谈,旨在了解可持续生计的概念、实施方式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等问题。
一、可持续生计的概念和特点
1.请简单介绍一下可持续生计的概念和特点。
二、可持续生计的主要实施方式
1.在你过去的经验中,哪些措施可以帮助实现可持续生计?
2.你是否了解或参与过一些与可持续生计相关的项目或活动?请分享一下相关经历。
三、可持续生计对个人的影响
1.个人选择可持续生计的主要动机是什么?
2.通过实施可持续生计,你是否发现能够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可持续生计对社会的影响
1.可持续生计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你认为政府、企业和公众在实现可持续生计方面应承担何种责任?
五、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1.目前实施可持续生计面临哪些主要挑战?
2.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挑战?
六、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
1.你对可持续生计未来的发展有何展望?
2.针对个人和社会,你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通过本次访谈,我们将了解到可持续生计的概念、实施方式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信息。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促进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可持续发展报告
环境可持续发展报告一、引言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保护和提升环境资源,以确保后代世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本报告旨在分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探讨其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并提出一系列行动建议,以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现状1.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包括森林、水资源、矿产等。
这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破坏,且随着时间推移,其恢复变得越来越困难。
2. 污染和环境破坏工业化进程带来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和有害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污染了空气、水域和土壤,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
同时,乱砍乱伐和过度放牧等活动也导致了严重的土地退化和沙漠化问题。
3.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了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这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农业生产和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三、挑战和解决方案1. 促进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为了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通过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保护自然资源。
这可以通过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加强节能减排措施以及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来实现。
2. 推动环境保护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了应对环境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这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强化环境监管、加强环境教育等,以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
3. 加强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气候变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
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机制的加强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合作,制定具体措施和国际协议,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进一步发展。
四、行动建议1. 政府部门应强化环境监管,推动环境立法和政策的落实。
2. 企事业单位应加强环境管理,采取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项目可持续性报告的范例与指南
项目可持续性报告的范例与指南引言:项目可持续性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层面上能够持久地满足当前和未来需求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项目都要求进行可持续性报告,以衡量项目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资源和改善社会福利。
本文将通过提供范例与指南,帮助读者了解如何编写一份全面、准确和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项目可持续性报告。
一、报告结构与内容1.1 项目背景-项目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类型、规模等。
-项目的目标与愿景,以及项目背后的动机和理念。
1.2 可持续性评估-对项目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影响进行评估,包括正面和负面效应。
-这一部分可以使用工具如生命周期评估(LCA)来定量评估各个阶段的影响。
1.3 可持续性目标与策略-明确项目的可持续性目标,如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效率等。
-提出具体的可持续性策略,如使用可再生能源、推行循环经济等。
1.4 实施与监测-描述项目实施的过程,包括资源调配、管理措施等。
-介绍项目的监测与评估机制,以确保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达到可持续性目标。
1.5 成果与影响-阐述项目在可持续性方面取得的具体成果,如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质量等。
-分析项目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评估其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二、主要指南与技巧2.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与项目可持续性相关的数据,如能源消耗、废物排放等。
-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用以支持报告的编写。
2.2 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在报告的编写过程中,与利益相关方进行交流和合作,以确保报告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可以通过会议、问卷调查或封闭讨论等方式进行。
2.3 整合可持续性原则-将可持续性原则融入到项目决策与管理中,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原则可包括资源保护、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益等方面。
2.4 对可持续性目标的量化-将可持续性目标量化为可衡量的指标,如减少碳排放量、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量化的目标可以更好地监测和评估项目的可持续性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持续生计
摘要:
关键词:生计,可持续生计,可持续生计框架
“可持续生计”是一种以人为本来分析和确定发展的目标、范围和优先项目的方法。
人们开发设计出一套专门的生计框架以及发展目标,以助于推行可持续生计的发展,并将该方法广泛运用到其他领域。
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方法,从而增强发展援助项目活动的效果。
可持续生计所包含的内容很广泛,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将其归纳为六个核心目标。
一、国外研究进展
在西方国家的发展理论历史中,可看到这样一个演变过程:从60-70年代的“专家设计、自上而下”的发展和扶贫项目,到80年代把整个发展的重心移到本地人身上的参与式综合发展手法(自下而上,本地人主导),提出了可持续生计这一概念;再到90年代的可持续生计手法(进一步细化参与式手法,把本地生产生活各个详细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看待及考虑),90年代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手法,后来又提出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手法。
生计研究得到了许多国际组织的重视。
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将此概念引入行动议程,主张把稳定的生计作为消除贫困的主要目标。
1995年,哥本哈根社会发展世界峰会和北京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进一步强调了可持续生计对于减贫政策和发展计划的重要意义。
2000年由英国国际发展机构(the UK’s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DFID)建立的SLA框架,已经被许多组织和学者所采纳。
DFID模型建立在Sen等对贫困性质进行理解的理论基础上,并且把他们的工作规范化,使之成为一套单独的、可共享的发展规划方法;这个模型可以指导升级战略和单个家庭限制条件的分析。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的可持续生计途径的目标在于推动一种整体的发展观,其中涉及到收入、自然资源的管理、赋权、使用合适的工具、金融服务等方面。
CARE框架以家庭为焦点,与以往的框架不同的是物质环境和自然环境在这个框架中的作用,农户能够直接控制的资源基础(家庭资产)与在社区中通过成员资格所确定的资源基础(公共资产)之间是有差别的。
同时生计、贫困等问题也受到国外众多学者的关注。
Chamber&Conway(1992)认为,“生计是谋生的方式,该谋生方式建立在能力、资产和活动的基础之上。
如果人们能够应对胁迫和冲击,并从中恢复、维持和增加资产,保持和提高能力,并且为下一代生存提供机会,在长期和短期内以及在当地和全球范围内为他人的生计带来净收益,同时又不损坏自然基础,那么,该生计具有持续性”。
Scoones(1998)认为生计由生活所需要的能力、资产以及行动组成,农业集约化和粗放化经营、生计多样化和迁移是农户和个人采纳的主要生计策略。
世界著名的从事农村扶贫与发展研究的学者Ellis(2000)通过总结扶贫、脆弱性、可持续性和生计策略等相关研究认为,资产(自然的、物质的、人力的、金融的和社会的资产)、行动和获得这些权利受到制度和社会关系的调节,这一切决定了个人和农民获得收入的活动。
Naresh Singh和Jonathan Gilman(2004)认为消除贫困的大目标,在于发展个体、家庭和社区改善生计系统的能力。
舒尔茨认定传统农业普遍存在的资金、技术和制度的短缺;而改造传统农业,当然也就是要通过资金、技术、制度等方面供给的增加,扩大农业的收入来源。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所说:“贫困不是单纯由于低收入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本能力缺失造成的”。
二、国内贡献
国内对可持续生计框架的贡献在于,推动发展工作者多从对象人群(如农户)日常生产生活的角度来理解贫困问题,并寻找适合本地情况、用好本地资源、符合当地人意愿的解决方法,而不要一味依靠外来者通过带入大量资源来解决本地问题。
尹波(2002)认为对于
生存环境恶劣,丧失基本生存条件的山区贫困人群,移民迁村,异地安置是从根本上解决温饱问题,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徐秀丽、李小云等人(2003)对农民生计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农民的生计描述;而是农民生计的影响因素分析;三是农民生计的可持续性需求,这对我们解决农民生计问题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冯潮前(2003)认为山区人口贫困的导因在于当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而当地人口与资源及环境关系的相互恶化,则是人口贫困的最终原因,并因此提出下山脱贫才是人与资源环境和谐相处的最佳路径。
关付新(2005)认为山区贫困是由封闭的经济系统、脆弱的生态系统和落后的社会系统,以惯性循环、恶性循环和因果循环等复合方式作用而成;贫困的突破在于经济的改善,区域市场经济的发展。
李茜等人(2007)对丘陵山区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需求进行研究,发现生计问题主要是粗放的谋生方式、农村人口增长和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引起的。
黄颖(2008)等人认为贫困山区农户的生计创新,促进了资源整合;而“先锋”农民的示范作用对传统村落生计有较大影响。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张丽萍等人(2008)对青藏高原东部山区农牧区的生计进行了研究,她们认为非农活动是生计策略发展的趋势,但是扩大其活动,不利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可持续性。
史月兰(2009)在对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生计资本分析中发现这类自然环境较差的地区由于生计资本的存有量相对较弱,这些因素是形成该地区贫困的原因。
黎洁、莉亚莉等人(2009)将西部山区农户分为农业户、兼业户两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兼业户的生计禀赋更好、生计活动更多样化、抗风险能力更强、贫困程度较低,对自然的依赖也更小,因而鼓励农户建业经营来解决山区贫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