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失眠-讲课课件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肺胃实热 外感误治或乳食内伤,导致肺胃壅实,郁 而化热,郁热熏蒸于肌肤而为肺胃实热。
• 3.阴虚发热 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亏.或后天失 养,或久病伤阴,致阴液亏损,引起虚热内生。
诊断
• (一)诊断要点 • 1.小儿体温异常升高。 • 2.患儿面红,五心烦热.但体温正常,
多为阴虚发热。也可见于体质虚弱,新生 儿,甚至严重感染者。 • 3.应根据发病年龄、病史、发病区域、 主证、伴随症状和体征、体格检查、实验 室及其他相关必要检查,全面分析,综合 判断。
• 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 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
社会功能; • 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疗效标准

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值公式: 睡眠率 = 实际入睡时间/ 上床至起床总时间×100%
WHO分级: Ⅰ级:睡眠率70~80%,睡眠尚可。 Ⅱ级:睡眠率60~70%,睡眠困难。 Ⅲ级:睡眠率50~60%,睡眠障碍。 Ⅳ级:睡眠率40~50%,中度睡眠障碍。 Ⅴ级:睡眠率30~40%,严重睡眠障碍。
处方加减
心脾两虚: • 脾俞、三阴交 - 健脾益气养血
心俞 - 养心安神定悸
多梦者加魄户 / 健忘者灸志室、百会
心胆气虚: • 心俞、胆俞、丘墟 - 补心益胆镇惊
阴虚火旺: • 太溪、太冲、涌泉 - 滋肾阴降心火
肝郁化火: • 行间、太冲 - 平肝降火解郁
风池、足窍阴 - 疏调肝胆
痰热内扰: • 中脘、丰隆、内庭 - 清热化痰和胃
按语 1、针灸治疗失眠效果良好,尤其是在下午或者
晚上进行针灸治疗。 2、由其他疾病引起者,积极治疗原发病。 3、配合中药治疗。 4、白天进行一定量的体育锻炼。
发热
小儿推拿师 杜翠金
• 发热,即体温异常 升高,超过37.5℃ 且一昼夜波动超过 1℃。
• 【病因病机】
• 1.外感发热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末充,肌肤薄弱,卫 外不固,当气候骤变,冷热失常,或看护不周时,外邪乘 虚袭表,卫阳被郁而致外感发热。
• (二)临Biblioteka Baidu表现
• 1.外感发热风寒者,发热轻,恶寒重,头痛,无汗, 鼻塞流清涕,喷嚏,喉痒,苔薄白,指纹鲜红;风热者, 发热重,恶风,微汗出,鼻流黄涕或浊涕,口干,咽痛, 苔薄黄,指纹红紫。
• 2.脾胃积热者,发热腹胀,腹痛拒按,嗳腐吞酸,恶 心呕吐,口渴引饮,纳呆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 3.阴虚发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盗汗,形体瘦削, 食欲减退,心烦少寐,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指纹淡紫。
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不能以统计上的 正常睡眠时间作为诊断失眠的主要标准。 对失眠有忧虑或恐惧心理可形成恶性循环, 从而使症状持续存在。如果失眠是某种精 神障碍(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症状的一 个组成部分,不另诊断为失眠症。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
版修订版
失眠症诊断标准:
• 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 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 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
失眠-讲课
失眠
一、概述 1、定义:失眠又称 “不寐” 、“不 得眠” 、“不得卧”、“目不眠”。 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 或入睡困难、 睡眠不深, 严重时则以彻夜不眠为特征 的一种病证。
2、 常见于西医学的 “神经衰弱” 、 “神经官能症” 、 “贫血” 等疾 病中。
3、失眠的诊断
•失眠症:是指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
2、取特定穴,宁心安神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血脉,心藏神。 心主神明,神安则寐。失眠的病因虽多,但最终导 致心神受扰而也不能寐,故在针灸处方中常用神门、 内关、心俞等特定穴以宁心安神的首选要穴。
此外,宁心调神的处方中常配以三阴交,该穴 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 脾经上注于心,肾经上络于心,具有健脾养心,补 肾宁心,柔肝调神的功效。
• (三)辅助检查 • 1.测体温 体温37.5℃~38℃为低热,38.1℃
2、取照海、申脉穴,调脏腑阴阳
阴跷脉、阳跷脉是涉及人体阴阳二气的重要的奇 经八脉,司眼睑开阖,具有调节寤寐的作用。诸多 医家都十分重视阴跷脉阳跷脉与人体睡眠的重要关 系,从与阴跷脉阳跷脉相通的八脉交会穴照海、申 脉入手,调整阴阳治疗失眠。
3、取任督脉,调营卫阴阳
《灵枢》“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 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卫气的正常运转、 阴阳交泰是正常睡眠的基础。若卫气运行失常,营 卫失调则可导致失眠。任督二脉具有调节全身阴经 和阳经经气的作用,与卫气营血关系密切。因此常 选取太阳、百会等穴调和营卫,使卫气的出阳入阴 初步恢复,形成良好的昼夜循行规律。
二、调神宁心法
中医学认为,睡眠和醒觉是由神的活动来主宰。 故根据本病不能寐,神不安的主症特点,调神安神 是本病的重要的治疗法则。失眠的病变部位与五脏 关系密切,但主要在脑窍心神,责之于心,控制于 脑,因此重要在于调脑神和调心神。
1、取头部穴位,健脑调神
脑为元神之府,若脑髓不足,则神失所养,神不 安宁,不能入睡。治疗应当健脑调神,常取百会、 四神聪、安眠、风池、神庭、印堂等头部穴位。研 究认为针刺头部穴位能直达病所,有利于解除脑血 管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能调节中枢神经 功能,抑制大脑异常放电,改善大脑皮质的兴奋和 抑制失调,使其恢复平衡。
病位在心。睡眠为心神所主,神安则寐, 神不安则不寐。
主要病机: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 阳失调, 致神不安。
一、调和阴阳法
阴阳学认为,人体的睡眠是机体阴阳消长出入变化的结
果。中医学将失眠的病机关键归结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因此调和阴阳是治疗失眠的根本大法。 1、取背俞穴,调脏腑阴阳
失眠患者的表现为心、肝、脾、肾、胆等脏腑的功能紊乱,气血 失和,实证多由肝郁化火、痰热内扰所致,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 胆怯、心肾不交引起,终至阳盛阴虚,阳不入阴,神不守舍,心神不 安所致失眠,故治疗应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整虚实,调节脏腑气 血阴阳,多取五脏六腑的背俞穴,舒五脏之气,开五脏之郁,泻五脏 之火,安五脏之志,进而达到阴平阳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