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导航大精练:第二章 第3讲 常见天气系统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常见的天气系统
8.该天气系统过境温州时,不易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
A.降温
B.气压升高
C.连续性降水
D.降雪
答案 7.A 8.C
下图为“浙江某地 4 月 21 日~5 月 5 日天气预报图”。完成 9~10 题。
5.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 时~17 时
B.17 时~18 时
C.18 时~19 时
D.19 时~20 时
6.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答案 5.C 6.B
解析 第 5 题,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根据图示可知 18~19 时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因而判断强
教材金句 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我国 冬季暴发的寒潮,也是冷锋南下形成的。我国夏季江淮流域的梅雨是由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移动缓慢造 成的。 1.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1)锋面类型: ①北进过程主要是暖锋。 ②南退过程主要是冷锋。 ③6 月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 (2)正常年份推移规律: ①5 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②6 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梅雨”。 ③7~8 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 ④9 月:雨带南撤。 ⑤10 月:雨季结束。 (3)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影响: ①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移动快,我国易出现南旱北涝。 ②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移动慢,我国易出现南涝北旱。 2.冷锋、暖锋活动的判断 “五看法”判断冷锋、暖锋: (1)看符号:
2020年高考地理 专题2.3 常见天气系统(讲)(含解析)
【知识拓展】江淮准静止锋与昆明准静止锋
3.锋面的天气
时间
冷锋
暖锋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大风和雨雪天气
连续性降水或雾
过境后
冷气团取代原来暖气团位置,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好
暖气团取代原来冷气团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考点三锋面气旋的分析与应用
【典例3】(2019年北京卷)图5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7题.
7.图示区域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B.②地有大雾出现
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D.④地寒暖流交汇
【答案】C
【解析】根据①地周围的等压线的分布,①地的风向为偏北风,A不对;大雾出现需要大量的水汽、降温和静风天气,②地此时受到大风天气影响,不会有大雾出现,B不对;③地在未来几日要受到台风影响,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天气,因此未来有强降水,C对;④地为日本暖流流经的地区,D不对。故选C。
【易错警示】
锋面控制时不一定产生降水,主要看暖气团的水汽含量.如北方春季沙尘暴天气就属于冷锋天气,但因暖气团水汽含量少而没有形成降水。
【变式1】(2019·河北衡水中学模拟)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读图,完成下面1~2题。
【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2020高考地理新一线大一轮中图版讲义:模块一 第二章 第三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三讲常见的天气系统(对应学生用书P1)一、锋面系统 1.气团(1)概念: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2)分类⎩⎪⎨⎪⎧暖气团:比下垫面温度高的气团冷气团:比下垫面温度低的气团2.锋面特征(1)结构特征:图中A 为暖气团;B 为冷气团。
(2)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名师注解]【注1】 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注2】 (1)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
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
(2)无论冷锋还是暖锋,锋面倾斜方向都在冷气团一侧,降水也主要在冷气团一侧。
3.锋面与天气(1)冷锋(2)暖锋(3)准静止锋【点】天气不等于气候天气与气候不是同一个概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而气候是指某一时间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2)联系:气象要素的各种统计量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
二、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系统1.气旋、反气旋与天气2.高压脊: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像地形上的山脊。
高压或高压脊控制之下,多晴朗天气。
3.低压槽: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像地形上的山谷。
低压或低压槽控制之下,多阴雨天气。
三、锋面气旋与天气1.概念:锋面与气旋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
气旋在等压线向外弯曲处形成锋面,其中甲处形成冷锋,乙处形成暖锋。
3.天气: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强烈,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甲锋面附近的降水主要在A处,而乙锋面附近的降水主要在D处。
4.常见地区:中纬度地区。
考点一锋面系统(对应学生用书P2)(一)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二)图解两类准静止锋(三)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看冷暖气团箭头指向2.看锋面坡度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4.看符号5.看过境前及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看过境前后的气温、气压变化)6.根据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差异判断冷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较大,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冬春季节的沙尘暴,都主要是冷锋过境造成的;而暖锋对我国的影响比较小。
常见天气系统
8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地理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9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地理
天气系 统 图) 图)
近地面水平气流
垂直 气流
天气状况
四周 向_____ 中心 辐 低压(甲 从_____
合 散
上升 多阴雨天气 _____
中心 向_____ 四周 辐 高压(乙 从_____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
5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地理
(1)冷锋(
)
(2)暖锋(
)
6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地理
(3)准静止锋(
)
势力相当 , 使 锋 面 来 回 摆 动 , 常 出 现 冷 暖 气 团 __________ 阴雨连绵 的天气。 __________
34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地理
4.与①地相比,②地( A.气温更高 C.光照更强
)
B.风力更弱 D.气压更低
解析
从纬度位置可以看出,②地位于冷气团一侧,
气温较低;②地等温面稀疏,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 力弱;冷气团一侧易出现阴雨天气,光照弱;该季节为冬 季,②地纬度偏高,气温低,气压高。
41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地理
确定锋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槽线 面位置 确定风 向 重合 依据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偏转 关系可确定各点风向。如图中 F 处为偏 北风,E、H、G 处为偏南风
必修1第2章第3讲常见天气系统
必修1第2章第3讲常见天气系统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M地的风向是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2.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暖锋D.冷锋3.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4.读下图,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
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①②④③D.③②①④天气是在一定的天气系统影响下形成的,并且是时刻变化的。
读右图,完成下列5~6题。
5.图中箭头所示为风向。
该天气系统所在位置及名称为A.南半球,气旋B.南半球,反气旋C.北半球,反气旋D.北半球,气旋6.如果该天气系统东部影响南京,则南京最可能吹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读长江流域冬季某时段近地面等压面(单位:hpa)垂直剖面示意图,回答7~8题。
7.受此天气系统影响,与长沙相比,南昌的天气特征A.冷且干B.暖且干C.冷且湿D.暖且湿8.若该气压系统东移,受其影响南昌的风向变化是A.东南风转西南风B.东南风转西北风C.东北风转西北风D.西南风转东北风下图为某时赤道南北天气状况示意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天气系统东侧盛行偏北风,形成暖锋B.乙天气系统中心气流旋转下沉,东侧为暖锋C.①和②锋面分别向东南和西北方向移动D.m地阴雨连绵,n地天气晴朗10.右图中正确反映①锋面过境期间,g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A.AB.BC.CD.D下左图为某地不同时间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表示暖气团一侧的地点是②⑥B.表示冷气团一侧的地点是②④C.甲在暖锋前,乙在冷锋后D.甲在冷锋后,乙在暖锋前12.如果将上左图与右图纽约州某天气系统分布图对应,则A.XY相当于②④中间横线B.宾厄姆顿相当于④C.奥尔巴尼相当于②D.普拉兹堡相当于⑥13.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精题精练-常见天气系统(原卷版)
专题14 大气的运动考点01 常见天气系统飑线是指一种小范围、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其破坏性很强大。
飑线的产生多是由于冷空气行进至暖湿地区时造成了上冷下暖的格局,使对流层上下热力结构不同,产生高强度的强对流天气。
它来临时会出现风向突变、风力急增、气压猛升、气温骤降等强天气现象,有气象记录显示夏季午后该天气系统经过大型湖面时,强度会减弱。
2020年8月13日,山东省上空出现西南-东北走向的强对流云系,并发展形成飑线系统,飑线所过之处带来雷暴、短时强降水以及7到8级的阵风。
山东博山1小时阵水量超40毫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材料推测,山东博山8月12日的天气特点最可能是()A.低温湿润B.低温干燥C.炎热干燥D.炎热潮湿2.下列关于"飑线"天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飑线常常与暖锋相伴发生B.飑线通常形成于暖区内C.飑线前方多为强劲的偏南风D.飑线降水多发生在后方3."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其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减弱B.热量加强C.水汽得到补充D.湖面摩擦力小露点温度表示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至饱和时的温度。
下图为”某日8时我国及周边区域的地面天气简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正常年份情况下,该日最可能在()A.1月下旬B.7月下旬C.10月下旬D.12月下旬5.该日即将迎来降雨的测站最可能位于()A.北京B.南京C.广州D.乌鲁木齐6.图中台风自南向北于10日15点登陆台湾岛,11日3点离开台湾岛,则11日6点台湾岛的主要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下图示意某年7月23日我国东南沿海天气形势。
图中L代表气压中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L气压中心属于()A.气旋B.反气旋C.高压D.寒带气旋8.造成此刻甲、乙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气团性质9.此刻与丙地相比,甲地()A.风力较大B.降雨区范围较大C.气温较低D.降雨强度较小乌蒙山呈东北—西南走向,高耸于滇东北和黔西北高原,会泽地处乌蒙山主峰地段。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常见天气系统(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常见天气系统一、选择题下图是2019年5月11日2时亚洲部分区域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1~2题。
1、对此时图中四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和②地风向基本相同B.③地风速一定大于①地C.四地中风速最小的是④地D.①地气温较低,天气晴朗2、关于④地即将到来的天气状况,正确的叙述是( )A.风速加大,气温降低B.风速变小,天气转阴C.气压降低,气温升高D.气压升高,天气转晴解析第1题,①地位于高压中心南部,气温较低,天气晴朗,D对。
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可判断①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南方,再结合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因素,可判断当地吹东北风;同理也可判断②地吹偏南风,A错;③地等压线密集程度虽然略大于①地,但由于位于山地,地面摩擦力远大于位于高原的①地,地面风速不一定大于①地,B错;四地中②地等压线最稀疏,风速最小,C错。
选D。
第2题,④地目前受暖气团控制,随着北方较强冷空气南下,④地将经历冷锋天气,风速加大,气温降低,天气转阴。
选A。
答案 1 D 2 A下表为某市2019年3月5日至11日天气信息统计表。
读表回答3~4题。
级3月11日11 2 多云多云西南风微风3、引起3月5日至11日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4、与3月5日相比,3月10日( )A.空气质量更差B.大气辐射增强C.可能出现作物冻害D.气压更低解析第3题,从表格信息看,该市经过了气温下降、阴雨、大风天气,说明该天气过程是冷锋过境。
图A是准静止锋,图B是暖锋,图C是气旋,图D是冷锋。
第4题,由上题可知,3月5~11日冷锋过境。
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大气辐射将会减弱;3月10日有4~5级风,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质量会变好;最低气温降至0 ℃,可能会出现作物冻害。
答案 3 D 4 C下图为嘉兴、阿布贾(7°E、9°N,尼日利亚)的天气预报信息及7月17日我国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
强烈推荐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3课时常见的天气系统
编辑课件
7
被强烈抬升,冷锋的锋面坡度就大。暖锋中暖气团 缓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推动锋面移动,速度较慢, 故锋面坡度较小。 (4)根据天气变化判断 冷、暖锋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不同。冷锋过 境时,常出现刮风、阴天、降水、降温等天气现象。 冷锋过境后,冷气团代替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所 以气温和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过 境时,常出现阴天、降雨等天气现象。暖锋过境 后,暖气团代替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升 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概念:⑥冷气团主动向⑦暖气团方向移
锋 与锋 天面 气
动的锋 冷 天气:过境前晴朗;过境时⑧ 阴天下雨 、 锋 ⑨刮风降温等;过境后,⑩冷气团控
制下,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
分
天气转好
类
概念: 暖气团 主动向 冷气团方向移
动的锋 暖 天气:过境前晴朗;过境时 连续性降水; 锋 过境后, 暖气团控制下,气温上升,
第3课时 常见天气系统
考点突破
考点一 锋与天气
基础梳理
概念:是指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
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锋
与 气 分类 天团
冷气团:气温较① 低 ,气压较② 高 暖气团:气温较③ 高 ,气压较④ 低
气
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⑤单调
性质不同的气团交替控制, 对天气的影响 天气变化
编辑课件
1
概念:指冷暖气团相遇时出现的倾斜交界面
第3讲 常见天气系统
第3讲常见天气系统一、选择题读2021年8月全国极端最高气温(℃)分布图,答复1~2题。
1.导致我国南方地区大范围出现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2.图中新疆部分地区气温超过40℃,与其成因无关的是() A.盆地地形,不易散热B.沙漠地表,增温较快C.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D.气候枯燥,太阳辐射强解析第1题,8月份我国南方地区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天气。
第2题,新疆部分地区气温超过40℃,主要原因是盆地地形,夏季不易散热;地表荒漠广布,增温快;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答案 1.D 2.C自2021年1月份开场,日本暴雪、中国持续低温等极端天气连续出现。
结合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答复3~4题。
3.导致日本出现暴雪、中国出现持续低温等极端天气的天气系统是上图中的() A.a B.bC.c D.a、b、c4.以下有关甲、乙、丙、丁四地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甲地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并可能出现降水℃乙地风力大于丙地℃丙地此时吹西南风℃丁地气温日较差比丙地大A.℃℃ B.℃℃C.℃℃ D.℃℃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b、c分别表示高压脊,暖锋和冷锋,日本暴雪、中国持续低温等极端天气是由冷锋造成的。
第4题,甲地位于冷锋后,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并可能出现降水;乙地等压线密集,程度气压差大,风力大于丙地;丙地此时吹偏北风;丁地位于暖锋前,会出现阴雨天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小于丙地。
答案 3.C 4.A以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挪动。
据此完成5~6题。
5.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6.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连绵阴雨天气C.强对流降雨天气D.沙尘暴天气解析以气压形势图为切入点,考察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第5题,据天气系统的挪动速度,运用比例尺大体量算,24小时后甲地位于高压系统西部,吹东南风。
2020版高考地理(湘教版)复习:常见天气系统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 的梅雨天气;冬半年贵 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2-
2.冷锋与暖锋的判断方法 (1)把握本质:看谁主动。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即为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即 为暖锋。从锋面移动的方向看,冷锋向暖气团所在区域移动,暖锋 向冷气团所在区域移动。 (2)掌握方法:四看。 一看符号:如下图,注意符号标在锋面前进方向的一侧。箭头表 示锋面的移动方向,实际表达中要去掉。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5-
2.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6-
①形成:夏半年副热带高压加强,位置北移,受其影响海洋暖湿气 流登上陆地,在高压脊北侧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带。 锋面雨带始终位于副热带高压的西北侧大约相距5个纬度附近,是 从副热带高压吹来的暖空气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锋面雨带 与副热带高压同进退。 ②移动:在正常年份,4、5月雨带位于华南,北方春旱;6、7月雨带 在江淮地区徘徊形成梅雨;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北方地区 进入雨季,江南地区伏旱;9月开始快速南撤,10月撤出我国大陆,雨 季结束。由此可见,我国东部锋面雨带北进慢,南撤快。 ③影响:北方雨季短,降水少;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在异常年份,若 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夏季风势力强,锋面雨带北移速度快、位置偏 北,易出现北涝南旱;若副热带高压势力弱,位置持续偏南,则导致南 涝北旱。
常见的天气系统
-2-
考 纲 考 情 2018 全国 Ⅱ卷,37 题 2018 全国 Ⅲ卷,37 题 2015 全国 Ⅱ卷,4~5 题 2013 全国 Ⅰ卷,9~11 题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1 第2章 第3讲 常见天气系统
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讲(2018·郑州模拟)读我国某次大暴雨降水量统计图,回答1~2题。
导学号 128920511.此次大暴雨主要的降水类型属于( B )A.台风雨B.锋面雨C.对流雨D.地形雨[解析] 图示大暴雨分布基本呈东北—西南走向,贯穿我国内陆,如此大面积大暴雨只能是锋面雨。
2.该时段( D )A.亚欧大陆降温快B.亚洲高压势力强C.太平洋升温快D.副热带高压势力强[解析] 图示东北和华北大面积暴雨,可判断发生在夏季,此季节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故D项正确,B项错误。
图示暴雨时刻为世界时21日0时~22日0时,换算成北京时间为21日8时至22日8时,该时段经历了白天的升温和夜晚的降温,故A、C两项不正确。
(2018·广东茂名模调)读图,回答3~4题。
导学号 128920523.图示天气系统为( A )A .北半球气旋B .北半球反气旋C .南半球气旋D .南半球反气旋[解析] 图中风向呈逆时针向中心运动,为气旋;另外也可依据等压线数值判断出气旋。
依据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图中显示向右偏,说明为北半球。
4.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可能为( B ) A .大风区 B .阴雨区 C .高温区D .锋后区[解析] 图中阴影部分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水汽较充足;同时结合锋面气旋知识可知,该处位于暖锋锋前位置,故可能为阴雨区。
5.(2018·湖北百校联考)下列为北半球不同的天气系统图及2017年11月23~25日南京的天气变化情况统计表。
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号12892053(1)读天气系统图,完成下表。
(2)C 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形成的灾害性天气是__台风__,形成北方寒潮天气的天气系统是__冷锋__。
(3)根据天气变化统计图的数据,判断这期间影响南京的天气系统,并说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情况。
[答案] (3)天气系统:冷锋。
冷锋过境时出现阴雨、刮风降温天气;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中图版)2020高考总复习 地理:第3讲 常见天气系统
第3讲常见天气系统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1.理解冷、暖气团和冷、暖锋的概念,掌握其成因、分布、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综合思维)2.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气压分布和气流运动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综合思维)3.动手绘制锋面示意图和气旋、反气旋示意图,探讨各种天气系统在不同时段对天气影响的差异。
(地理实践力)1.以等压线图、等温线图、天气系统示意图、天气变化数据图表等为背景,考查天气系统的类型、成因、分布、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以局部等压线图、天气预报数据等为背景,考查天气系统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综合性较强。
近年来本讲考查频率高。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锋与天气1.锋面特征(1)气团: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
(2)锋面附近的天气状况: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1)冷锋()(2)暖锋()【疑难辨析1】锋前、锋后是怎样确定的?提示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决定,以锋线为界,在锋面移动方向上,锋线前为锋前,锋线后为锋后。
(3)准静止锋()①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常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
②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主要有江淮准静止锋与昆明准静止锋。
如下图所示: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1.基本气压场(1)高气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
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B为高压脊。
(2)低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
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A为低压槽。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气旋(低压) 反气旋(高压) 气压分布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气流与风向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低压气流都从四周流向中心,高压气流都从中心流向四周;无论低压还是高压,南、北半球水平气流的运动方向都相反垂直气流与天气气流形成天气状况多云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我国天气典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型实例的台风天气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疑难辨析2】低气压中心一定会产生阴雨天气吗?提示不一定。
山东版202地理复习四第三讲常见的天气系统精练含解析
第三讲常见的天气系统【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锋与天气在简易天气图中识别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运用示意图,分析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考查形式:选择题、综合题均有出现考查内容:锋面系统、高(低)压与天气,锋面气旋都是考查的主要内容考查频率:近几年对该讲内容考查频率居高不下考查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考查素养:侧重考查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力锋面系统、高(低)压、锋面气旋都是考查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锋面气旋,近几年考查的频率较大,备考时要重点关注。
天气现象是与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自然现象,掌握天气系统知识是解释具体天气现象的前提.高考命题遵循“学以致用”原则,多提供天气要素图或区域图,考高、低压与天气气象灾害运用资料,说明台风、寒潮、干旱等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结合实例说出常见气象灾害防御的措施和避灾方法查获取信息、运用天气系统知识解释具体气象灾害的能力【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 【基础集训】知识1 锋与天气1。
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 1和P 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
冷锋 D.暖锋答案C2.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下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
材料二图中准静止锋是我国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
下表为图中安顺和昆明的气候统计数据。
安顺(海拔1 392 m)昆明(海拔1 891 m)月份12121212平均气温(℃) 6.5 4.3 5.88.28。
19.9降水量(mm)17.623。
024。
211.815.815。
8降水日数(日)11。
216.515。
43。
8 4.4 4.6安顺和昆明位于准静止锋两侧,比较两地冬季气候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2020版高考地理导航大精练:第二章 第3讲 常见天气系统
第3讲常见天气系统测控导航考点题号锋面与天气1、2、3、4、5、6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7、8、12锋面气旋与天气9、10、11、12、13 一、选择题(2019·江苏南京高三二模)下图为2018年春季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据此回答1~2题:1.图中a~d四地中()A.都易出现大风、阴雨天气B.a处的气压最低C.b地的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上升D.d地受天气的影响,气温日较差最大2.图中甲地()A.此刻甲地吹东南风B.此刻甲地的风力大于c地C.此刻甲地可能受到台风的影响D.此刻过后不久,甲地将受到图中冷锋控制解析:1.C 2.A第1题,a地位于冷锋前,不会出现大风、阴雨天气,A 错误;d处的气压值约为995 hPa,是四地中气压最低的,B错误;b周围的等压线以小值闭合,故b为低压中心,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上升,C正确;d位于暖锋锋前,多连续性降水,故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较强,温差较小,D错误。
第2题,甲位于高压的西侧,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吹东南风,A正确;甲处的等压线较c 地稀疏,风力小于c地,B错误;甲深居内陆,且气压较高,此刻不可能受到台风影响,C错误;图中的冷锋将向东南方向移动,D错误。
如图是我国部分城市2015年11月2日至8日的最高气温曲线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3.关于图示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3日冷空气开始影响北京、沈阳等地B.沈阳、北京可能有雨雪天气C.该时段内,南京的天气变化最剧烈D.该时段内,广州有一次明显的降温过程4.8日,沈阳市出现重度雾霾天气,据图推测主要原因是()A.冷锋过境前,扬起沙尘增多B.秸秆燃烧时,烟尘浓度增大C.暖锋过境后,悬浮颗粒物增多D.供暖燃煤多,烟尘排放增加解析:3.B 4.D第3题,读图,3日北京、沈阳的气温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特别是沈阳气温略有上升,A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常见天气系统测控导航考点题号锋面与天气1、2、3、4、5、6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7、8、12锋面气旋与天气9、10、11、12、13 一、选择题(2019·江苏南京高三二模)下图为2018年春季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据此回答1~2题:1.图中a~d四地中()A.都易出现大风、阴雨天气B.a处的气压最低C.b地的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上升D.d地受天气的影响,气温日较差最大2.图中甲地()A.此刻甲地吹东南风B.此刻甲地的风力大于c地C.此刻甲地可能受到台风的影响D.此刻过后不久,甲地将受到图中冷锋控制解析:1.C 2.A第1题,a地位于冷锋前,不会出现大风、阴雨天气,A 错误;d处的气压值约为995 hPa,是四地中气压最低的,B错误;b周围的等压线以小值闭合,故b为低压中心,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上升,C正确;d位于暖锋锋前,多连续性降水,故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较强,温差较小,D错误。
第2题,甲位于高压的西侧,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吹东南风,A正确;甲处的等压线较c 地稀疏,风力小于c地,B错误;甲深居内陆,且气压较高,此刻不可能受到台风影响,C错误;图中的冷锋将向东南方向移动,D错误。
如图是我国部分城市2015年11月2日至8日的最高气温曲线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3.关于图示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3日冷空气开始影响北京、沈阳等地B.沈阳、北京可能有雨雪天气C.该时段内,南京的天气变化最剧烈D.该时段内,广州有一次明显的降温过程4.8日,沈阳市出现重度雾霾天气,据图推测主要原因是()A.冷锋过境前,扬起沙尘增多B.秸秆燃烧时,烟尘浓度增大C.暖锋过境后,悬浮颗粒物增多D.供暖燃煤多,烟尘排放增加解析:3.B 4.D第3题,读图,3日北京、沈阳的气温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特别是沈阳气温略有上升,A错。
图中沈阳、北京都有气温持续下降趋势,属于冷锋过境,可能会有雨雪天气,B对。
该时段南京气温变化幅度较小,天气变化不会是最剧烈的,C错。
广州没有明显的降温过程,总体是增温,D错。
第4题,11月沈阳的气温较低,雾霾天气主要是由于供暖燃煤,烟尘排放增加,大气中尘埃颗粒增加所致,D对。
11月份地表结冰,扬起沙尘少,A错。
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秸秆主要是还田,不是燃烧,B错。
图示气温下降,应是冷锋过境,C错。
江淮气旋是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强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受其影响冬春季可出现暴雪。
下图为某年2月12日23:00至2月13日20:00山东省东营市受江淮气旋影响下的天气变化过程示意图。
据此回答5~6题:5.本次江淮气旋的移动方向大致为()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北向南D.自南向北6.13日08:00前后降水形式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风向B.气压C.温度D.降水量解析:5.A 6.C第5题,从图中的风向变化可以判断,东营先吹偏东风(表明气旋中心在其西侧),后吹偏西风(表明气旋中心在其东侧),由此可以判断本次江淮气旋的移动方向大致为自西向东,故选A。
第6题,读图可知,13日08:00前为降雨,之后为降雪,降水形式由降雨变为降雪,说明温度发生变化。
故选C。
(2019·湖北武汉高三四模)秋台风通常是指9~11月生成的台风。
秋台风的数量虽不如夏季台风数量多,但秋季更易生成超强台风(超强台风指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米/秒,即16级以上),破坏更大。
2018年9月16日登陆我国的强台风“山竹”就是典型的秋台风。
下表为1949~201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统计,下图为台风“山竹”移动实时路径图。
据此回答7~8题:项目统计夏季秋季生成台风数783 755超强台风个数128 211超强台风百分比16.3% 27.9%7.受台风“山竹”影响,9月16日12:00至9月16日20:00深圳风向的变化为()A.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B.由东南风转为东北风C.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D.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8.下列关于秋台风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秋季易出现超强台风,是因为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导致海温偏高②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点更偏北③秋季台风登陆时若大陆冷空气活跃,会导致风更大雨更强④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较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7.A8.B第7题,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辐合,北部吹东北风,东部吹东南风。
受台风“山竹”影响,9月16日12:00至9月16日20:00深圳位置由台风北部转变为东部,风向的变化为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A对。
第8题,海洋气温最高值比陆地晚,出现在8月份,秋季易出现超强台风,是因为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导致海温偏高,①对。
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点更偏南,②错。
秋季台风登陆时若大陆冷空气活跃,会导致风更大雨更强,③对。
秋季更易生成超强台风,破坏更大,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出现时,秋收作物未收获,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较大,④错。
(2019·山东青岛高三二模)下图为华北某区域T1到T3时刻气旋周围锋面的分布与发展过程示意图。
T3时刻卫星云图显示该区域形成很厚的浓云,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
据此回答9~11题:9.T1时刻a、b间气压变化规律是()10.甲地从T1到T3时段的天气现象是()A.气压不断降低B.气温不断升高C.天气终未晴朗D.风速一直减小11.下列图示能正确示意T3时刻甲、乙两地间锋面特征的是()解析:9.B10.C11.A第9题,根据图示信息,a的气压值为1 000~ 1 004,b为1 004以上,故b>a,ab之间连线的气压值是先降至1 000以下后又升到1 000以上,符合该变化的是乙图,选B。
第10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从T1到T3时段经历了气旋中心天气(阴雨天气)、冷锋后天气(阴雨天气)、准静止锋天气(阴雨天气),因此该时段甲的天气一直是阴雨状态,始终没有放晴,据此分析选C。
第11题,结合T1到T3时段的锋面发展状况可知,该锋面是冷锋追上暖锋形成的。
该锋面特征是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形成的。
其中,甲后方为更冷气团,其前方为冷气团,在这两类冷性气团间为锢囚住的暖气团,据此分析选A。
二、非选择题12.(2019·安徽合肥高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锋是全球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之一,在中纬度地区最为常见。
(1)判断图示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并说明判断依据。
(2)根据图示信息,从天气系统名称、锋面雨带位置、锋面雨带范围等方面比较LX和LY所示锋面系统的差异。
并绘制出两者沿AB一线的锋面示意图来表现其差异性。
(3)如果12小时后,该天气系统中心L移动至B地东部,分析在此期间B地的天气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解析:第(1)题,读图,图示为锋面气旋,四周水平方向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即水平方向气流向右偏转,位于北半球。
第(2)题,图示为北半球锋面气旋, LX位于左侧,是冷锋,降水在锋后,雨带范围较小。
LY位于右侧,是暖锋,降水在锋前,雨带范围较大。
沿AB一线的锋面移动方向是由A向B。
第(3)题,如果12小时后,该天气系统中心L移动至B地东部,说明在此期间B地从低压中心的东部,移动到低压中心的西部,B地气压先降低,后升高。
B地从暖锋锋前移动到冷锋锋后,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降水先增多,后减少。
北半球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B地从低压中心的东部移动到西部,风向由东南风转变为西北风。
答案:(1)北半球。
依据:四周水平方向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或水平方向气流向右偏转)。
(2)两锋面系统的差异如图表所示:LX LY 天气系统名称冷锋暖锋锋面雨带位置锋后锋前锋面雨带范围较小较大(3)气压变化:从低压中心的东部移动到西部,气压先降低后升高。
气温变化:从暖锋锋前移动到冷锋锋后,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降水变化:降水先增多后减少。
风向变化:从低压中心的东部移动到西部,风向由东南风转变为西北风。
13.(2019·广东中山高三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旋涡。
在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
台风形成于洋面温度超过26 ℃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洋面上。
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台风发生的频率很高,一般发生在6~11月,因为这里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还有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构,促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致雨。
台风形成后,一般会移出源地,并经历发展、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
下图表示西北太平洋(局部)热带气旋路径频率(1949~2000年)。
(1)说明图示区域热带气旋路径频率的分布特征。
(2)分析热带气旋很少向内陆地区深入的原因。
(3)分析图示区域9~11月台风威力仍然很强的原因。
(4)指出台风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
解析:第(1)题,根据热带气旋路径频率图可以判断发生的位置,多集中在西北太平洋海域,内陆少。
第(2)题,内陆缺少台风形成的水汽条件,且较海洋摩擦力更大。
第(3)题,7~9月受太阳直射影响,水温逐渐升高,9~11月海洋降温慢,水温仍较高。
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加强。
第(4)题,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
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降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诱发滑坡、泥石流等。
答案:(1)热带气旋多在15°N~20°N的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向南北两侧和陆地减少;太平洋沿海地区(菲律宾、越南东部、我国东南沿海、韩国南部、日本)为陆上多发区,向内陆迅速减少。
(2)台风登陆后,地表摩擦力增大,风速减小;水汽迅速减少,凝结产生能量减少,台风中心上升气流缺乏动力,气压迅速升高,台风强度迅速减弱、消亡。
(3)7~9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图示区域附近,太阳辐射强,海水由于吸热慢,水温的变化滞后于太阳辐射的变化,9~11月海洋仍然维持较高温度,为台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此时北方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相遇,增加了风力和降水强度。
(4)暴雨洪涝、强(狂)风、风暴潮、滑坡、泥石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