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让生活与阅读相伴而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如何让生活与阅读相伴而行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时较多。要抓好小学语文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就要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生活服务于课堂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才能有效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强烈愿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

陶行之先生说过:“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教学就是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与已有的经验,实现学生可能的生活世界。语文教学是一种母语教学。现实社会中有我们取之不尽的语文源泉,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依仗语文为信息传递工具。有生活就有语文,两者密不可分。美国教育家华特.科乐涅也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只有亲自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从生活中学,他们的“理解”和“运用技能”才能获得和形成,才能逐渐的积累语言,丰富语言。从生活中学习,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有发展的学习者”。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能力,积累

了不少生活中的知识。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束缚,语文阅读教学仍以课本为本,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脱离,从而使教学变得过于抽象、理性,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因为老师没有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却丝毫没有感触,因为这不是他自己体会到的事实,他是被动的、勉强地理解事实。所以在课堂中往往是老师提问没人举手,课堂上死气沉沉,让老师教起来生气,学生学起来吃力。

通过课题研究,我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尝试把生活引入课堂,把课堂延伸到生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要让生活与阅读相伴而行,我觉得要做好一下几点:

1. 预习――利用生活,了解课文。

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途径。正确的指导、有效的指点可以大幅度的提高预习的效果,后继的教学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当的引导或盲目的预习,不仅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会呆板课堂教学,还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消极作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预习课文也形成了习惯,因此,每上一篇新课文,我都会联系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做好预习。我觉得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生活

去初步预习,学生不但会感兴趣,而且会觉得比较轻松。

在预习课文时,我不是让学生通过读、记去预习,而是让学生收集平时在生活中知道或者见过的与所预习的课文有关的知识。如学习《长江之歌》前,我让学生收集关于长江的资料、图片,学唱长江之歌。学习《三打白骨精》前,我让学生回去看《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或者回忆以前看过的《三打白骨精》,或者回去与家长谈论《三打白骨精》。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前,我让学生在双休日去登本地最高的山峰。学习《读书要有选择》前,我让学生回去跟父母讨论选择什么样的书看等。让学生在生活中,与家长和亲戚朋友在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作业,又积累了将要学习的课文的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好了准备。

2. 引入――联系生活,揭示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校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联系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带到课堂中,会收到

好的效果。

小学生都有好胜之心和好奇之心,如果按照小学生的心里特点,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采用比一比,聊一聊,说一说等方法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会取得良好的开端。小学生对于熟悉的事情就喜欢去比一比,说一说来表现自己。平时在生活中认识或者常见的,学生就会有把握,就会喜欢说。而对于学生不熟悉的事物,老师就用平和的态度,酿造一个温馨的氛围,跟学生聊一聊来引起孩子的关注。

例如,学习《烟台的海》一文,我采用说一说,因为很多同学都去过北海,我就先让他们说一说自己见过的北海,说北海的特点,说自己见海的感受,等大家纷纷说的时候,我告诉大家:今天我要带大家去看一个更特别的海,于是大家就兴致勃勃地进入到课文中去了。

3. 理解――结合生活,体会感悟。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基本环节。它有着相当突出的地位和作用。而许多课文都与生活紧密联系,特别是作者在表达情感方面,如果让学生联系生活,融入生活去理解课文,许多学生就会兴趣盎然。但是学生的生活积累有限。怎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好课文呢?就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来确定。

3.1 对于学生接触比较少的文章,可以通过下载网络资源来播放给学生看。如学《雾凇》一文,因为我们南方的

孩子没见过雾凇,是无法感受到雾凇的美丽与壮观的。因此我就下载了课件,给学生观看雾凇的美景,让孩子们有种身临其境,亲身看到的真气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就会水到渠成了。

3.2 在学习课文之前,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相关的事物。习《草原》一课,我让学生到绿草如茵的足球场玩一下,感受草原的美,然后在精读课文的时候,让学生边看草原的图画边分析感悟课文,把学生带到了一个美丽的大草原上尽情体会,学生很快就领悟那种“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场面,及作者与蒙古人民不舍的深情了。

3.3 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找相关联的生活事物来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如学习《安塞腰鼓》一文时,因为安塞腰鼓是陕北人生命活力的一曲颂歌,是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一首诗性礼赞。阅读时,我们可以融入在运动会上百米冲刺、飞身跃过横杆时的体验,这样就容易理解那种“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力量和激情,从而深刻地把握作品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气息。

总而言之,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堂应成为学生语文“践行”的场所。语文课程应构建一个开放的、实践性较强的语文学习世界,让语文课堂充分展示生活,打开语文课堂生活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通道,使语文教学真正做到生活化,才能进一步实现语文课程综合化发展,才能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